CN213243691U - 马达机械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机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3691U
CN213243691U CN202022037893.0U CN202022037893U CN213243691U CN 213243691 U CN213243691 U CN 213243691U CN 202022037893 U CN202022037893 U CN 202022037893U CN 213243691 U CN213243691 U CN 213243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motor mechanism
rotor
bearing hold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78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田智洋
前田晋
村田大辅
田中祐树
本间和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3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3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机械装置,即使在施加了大的振动时也可抑制内部零件的破损的马达机械装置。马达机械装置包括:马达,包括具有轴及转子本体的转子、及在径向上与转子相向的定子;以及齿轮装置,连结于轴的下部。马达机械装置具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壳体、以及金属制的轴承保持器。轴承保持器具有:内侧筒部、外侧筒部、连结部、以及凸缘部。轴承保持器在凸缘部螺钉紧固于壳体。轴承保持器与壳体的螺钉紧固部在轴向上位于第一轴承的上端与第二轴承的下端之间。

Description

马达机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搭载于车辆的电动油泵、电动致动器等马达机械装置中,使用刚性高的零件,以便即使在施加了大的振动的情况下也不会破损。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各部使用金属制的零件的电动油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1508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仅通过将壳体、轴承保持构件等框体部分设为金属制,在对马达械装置施加了大的振动时,有时无法充分抑制内部部件的破损。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机械装置,其包括:马达,包括转子及定子,所述转子包括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的轴及固定于所述轴的转子本体,所述定子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相向;以及齿轮装置,连结于所述轴的下部。包括:第一轴承,在所述转子本体的上侧支撑所述轴;第二轴承,在所述转子本体的下侧支撑所述轴;壳体,收纳所述马达,并在所述转子本体的下侧保持所述第二轴承;以及金属制的轴承保持器,位于所述转子本体的上侧并保持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轴承保持器具有:内侧筒部,保持所述第一轴承且沿轴向延伸;外侧筒部,位于所述内侧筒部的径向外侧且沿轴向延伸;连结部,将所述内侧筒部的上端部与所述外侧筒部的上端部连结;以及凸缘部,从所述外侧筒部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所述轴承保持器在所述凸缘部螺钉紧固于所述壳体。所述轴承保持器与所述壳体的螺钉紧固部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轴承的下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马达机械装置中,所述轴承保持器具有连接于所述内侧筒部的外周面及所述连结部的朝向下侧的面的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马达机械装置中,所述轴承保持器的连结部具有:内周板部,从所述内侧筒部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中间筒部,从所述内周板部的外周端向上侧延伸;以及外周板部,从所述中间筒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扩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马达机械装置中,所述轴承保持器具有连接于所述内周筒部的外周面及所述内周板部的朝向下侧的面的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马达机械装置中,所述轴承保持器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连结部的多个贯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马达机械装置中,至少一个所述贯通孔包含沿径向贯通所述外侧筒部的贯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马达机械装置中,所述凸缘部在所述外侧筒部的所述贯通部的径向外侧具有壁厚大于所述凸缘部的其他部位的厚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马达机械装置中,所述齿轮装置是泵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马达机械装置中,所述齿轮装置是减速机构。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即使在施加了大的振动时也可抑制内部零件的破损的马达机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剖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上侧观察轴承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侧观察轴承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5是轴承保持器的剖面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1:壳体
19:螺钉
19A:螺钉紧固部
20:马达
21:转子
21a:转子本体
22:轴
26:定子
36:第一轴承
37:第二轴承
82a、100a、100b、100c:贯通孔
90:泵机构
100:轴承保持器
102:内侧筒部
102a:外周面
103:外侧筒部
103a、103b:贯通部
104:凸缘部
104A、104B:厚壁部
105:肋
120:连结部
120a:内周板部
120b:中间筒部
120c:外周板部
J: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机械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包括马达20的电动泵1进行说明。
在附图中,适宜表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各图中,Z轴方向是以正侧为上侧、以负侧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宜表示的假想轴即中心轴J的轴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图中,X轴方向及Y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与Y轴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
再者,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上侧及下侧只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为由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吸入水、油等流体并吐出。电动泵1例如具有使流体在流路中循环的功能。在流体是油的情况下,电动泵1也可称为电动油泵。虽然未特别图示,但电动泵1例如搭载于车辆的驱动装置。即,电动泵1搭载于车辆。
如图1所示,电动泵1包括马达单元10及泵机构90。马达单元10包括壳体11、马达20、逆变器基板40及母线单元80。泵机构90包括泵部90a及泵盖罩95。即,电动泵1包括马达20及泵机构90。泵机构90在被压送的流体是油的情况下是油泵机构。
壳体11收纳马达20、母线单元80及逆变器基板40。壳体11具有壳体本体12及盖罩13。壳体本体12收纳马达20。盖罩13紧固于壳体本体12的上侧的端部。盖罩13将壳体本体12的上侧的开口堵塞。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本体12收纳马达20以及泵部90a。即,壳体11兼作马达壳体及泵壳体。根据本实施方式,马达20及泵部90a收纳于壳体本体12,因此可简化电动泵1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容易组装。
壳体本体12为金属制。壳体本体12包含单一的构件。壳体本体12具有:收纳筒部12a、凸缘部12b、泵收纳部12c、轴承保持筒部12d、以及底壁部12e。
收纳筒部12a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筒部12a为圆筒状。在收纳筒部12a收纳马达20。凸缘部12b从收纳筒部12a的上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12b在朝向上侧的面具有向上侧开口且沿轴向延伸的螺孔。在凸缘部12b的螺孔拧入有将盖罩13固定于壳体11的紧固螺钉18。
泵收纳部12c配置于收纳筒部12a的下侧的端部。泵收纳部12c配置于收纳筒部12a的径向内侧。泵收纳部12c由堵塞收纳筒部12a的下侧的开口的底壁部12e支撑。底壁部12e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12e为圆环板状。泵收纳部12c为在上部具有顶壁的筒状。泵收纳部12c包括从底壁部12e的内周端向上侧凹陷的泵收纳孔12f。在泵收纳孔12f收纳有泵部90a。泵收纳孔12f从轴向观察时,为圆孔状。泵收纳孔12f从轴向观察时,配置于底壁部12e中心部。
轴承保持筒部12d是从泵收纳部12c的顶壁向上侧延伸的筒状。轴承保持筒部12d保持马达20的后述第二轴承37。第二轴承37是在马达20中沿轴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轴承中的、位于后述转子芯23的下侧的轴承。第二轴承37嵌合于轴承保持筒部12d的内周面。
轴承保持筒部12d保持第二轴承37以及油封32。油封32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油封32在轴承保持筒部12d内位于第二轴承37的下侧。油封32与轴22的外周面接触,并抑制油从泵部90a侵入马达20。油封32是根据需要而配置。
在轴承保持筒部12d的上侧固定马达20。
马达20具有:转子21、定子26、第一轴承36、以及第二轴承37。转子21具有轴22以及固定于轴22的转子本体21a。转子本体21a具有:转子芯23、磁铁24、以及磁铁保持器25。
轴22沿着中心轴J延伸。轴22以中心轴J为中心沿上下方向延伸。轴22以中心轴J为中心旋转。轴22利用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绕中心轴线J旋转自如地受到支撑。即,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旋转自如地支撑轴22。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例如是滚珠轴承。第一轴承36支撑轴22的位于比转子芯23更靠上侧的部分。第二轴承37支撑轴22的位于比转子芯23更靠下侧的部分。
转子芯23固定于轴22的外周面。转子芯23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转子芯23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转子芯23例如为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层叠钢板。
磁铁24配置于转子芯23的径向外侧面。磁铁24设置有多个。多个磁铁24是在转子芯23的径向外侧面相互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再者,磁铁24例如也可为一个圆筒状的环形磁铁。
磁铁保持器25为在内侧收纳转子芯23及磁铁24的盖罩构件。磁铁保持器25将磁铁24固定于转子芯23。磁铁保持器25配置于转子芯23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及朝向上侧的面。磁铁保持器25从径向外侧及上侧按压磁铁24。磁铁保持器25具有从径向外侧按压磁铁24的圆筒状的主体部分、以及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且位于磁铁24的上侧的盖部分。
定子26配置于转子21的径向外侧。定子26在径向上与转子21隔开间隙地相向。定子26遍及周向的整周地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定子26具有:定子芯27、绝缘体28、以及多个线圈29。
定子芯27具有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环状的芯背27a以及从芯背27a的内周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27b。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芯27是俯视时呈大致T形的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定子芯27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定子芯27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定子芯27配置于转子21的径向外侧,在径向上与转子21隔开间隙地相向。
芯背27a的径向外侧面固定于收纳筒部12a的内周面。多个齿27b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于芯背27a的径向内侧面。齿27b的径向内侧面从径向外侧隔开间隙地与磁铁24的径向外侧面相向。
绝缘体28安装于定子芯27的齿27b。绝缘体28具有覆盖齿27b的部分。绝缘体28的材料是绝缘性树脂。线圈29隔着绝缘体28安装于定子芯27。多个线圈29分别通过在各个齿27b隔着绝缘体28卷绕绕组而构成。
线圈29的导线端被向定子26的上侧拉出。线圈29的导线端连接于母线单元80或逆变器基板40。如图1及图2所示,母线单元80具有:多个母线81、保持母线81的树脂制的母线保持器82、以及从母线保持器82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树脂制的线圈支撑件83。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母线保持器82与线圈支撑件83是单一的树脂成形品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一部分线圈29的导线端连接于母线81。如图2所示,另一部分线圈29的导线端由线圈支撑件83支撑。线圈支撑件83为沿着轴向延伸的筒状。在线圈支撑件83的贯通孔插入导线端。导线端的前端部29a从线圈支撑件83向上侧突出,连接于逆变器基板4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导线端的前端部29a与线圈支撑件83的贯通孔的间隙涂布粘接剂。前端部29a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线圈支撑件83。根据所述结构,向线圈支撑件83的上侧突出的前端部29a在轴向上被准确地定位,因此可容易且确实地进行前端部29a与逆变器基板40的连接。
在母线单元80的上侧配置轴承保持器100。在轴承保持器100的上侧配置逆变器基板40。在壳体本体12的上侧的开口安装从上侧覆盖逆变器基板40的盖罩13。
如图1至图5所示,轴承保持器100具有:内侧筒部102,保持第一轴承36且沿轴向延伸;外侧筒部103,位于内侧筒部102的径向外侧且沿轴向延伸;连结部120,将内侧筒部102的上端部与外侧筒部的上端部连结;以及凸缘部104,从外侧筒部103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轴承保持器100在从轴向观察时的中央部保持第一轴承36。轴承保持器100的外周部螺钉紧固于壳体本体12的上侧的开口部内。
内侧筒部102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轴承保持器100具有从内侧筒部102的上端向径向内侧扩展的顶壁部120d。顶壁部120d从轴向观察时呈圆环状。在内侧筒部102的内周面插入第一轴承36的外圈。
如图1所示,在顶壁部120d与第一轴承36之间配置波形垫圈57。波形垫圈57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波形垫圈57向下侧按压第一轴承36的外圈的上表面。波形垫圈57对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赋予增压。
连结部120是与顶壁部120d连续且向径向外侧扩展,并连接于外侧筒部103的上端部的板状部。如图4及图5所示,连结部120具有:内周板部120a,从内侧筒部102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中间筒部120b,从内周板部120a的外周端向上侧延伸;以及外周板部120c,从中间筒部120b的上端向径向外侧扩展。根据所述构成,连结部120具有相对于径向弯曲的形状,因此,轴承保持器100的强度提高,从而可稳定地支撑第一轴承36。
如图4所示,轴承保持器100具有连接于内侧筒部102的外周面102a及内周板部120a的朝向下侧的面121a的多个肋105。即,轴承保持器100具有连接于内侧筒部102的外周面102a及连结部120的朝向下侧的面121的多个肋105。多个肋105也可穿过中间筒部120b的外周面延伸至外周板部120c的朝向下侧的面。
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器100具有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的8片三角形形状的肋105。通过多个肋105,可提高内侧筒部102及内周板部120a的强度。根据所述结构,即使在振动时,内侧筒部102也难以变形,或相对于轴向倾斜。由此,难以从内侧筒部102对第一轴承36作用力。因此,可利用轴承保持器100更稳定地保持第一轴承36。
凸缘部104包含位于外侧筒部103的外周侧的第一凸缘104a、第二凸缘104b及第三凸缘104c。第一凸缘104a、第二凸缘104b及第三凸缘104c分别具有沿轴向贯通凸缘部104的多个螺钉插入孔4。
如图1及图2所示,轴承保持器100通过插入到螺钉插入孔4中的螺钉19而螺钉紧固于壳体本体12。即,轴承保持器100螺钉紧固于壳体11。在螺钉19被拧入的位置,凸缘部104的下表面与壳体本体12的朝向上侧的面接触。所述凸缘部104与壳体本体12的接触部是轴承保持器100与壳体11的螺钉紧固部19A。再者,图1所示的螺钉19是为了说明而表示。
如图1所示,螺钉紧固部19A在轴向上位于第一轴承36的上端与第二轴承37的下端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承保持器100中,在内侧筒部102的径向外侧配置外侧筒部103,利用凸缘部104位于外侧筒部103的下端部的结构,螺钉紧固部19A配置于比由内侧筒部102保持的第一轴承36的上表面更靠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侧筒部102与外侧筒部103连接的连结部120位于轴承保持器100的上部侧。利用所述结构,轴承保持器100在其下表面侧具有被内侧筒部102、外侧筒部103以及连结部120包围的圆环状的槽。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中,在所述圆环状的槽收纳母线单元80,母线81与线圈29的导线端连接。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抑制壳体11向轴向的大型化的同时避免母线单元80与轴承保持器100的干扰,而可将螺钉紧固部19A配置于第一轴承36的侧方。
螺钉紧固部19A是经由轴承保持器100来支撑第一轴承36及轴22的部位。在对电动泵1施加了振动的情况下,第一轴承36通过以螺钉紧固部19A为支点的轴承保持器100的振动来振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紧固部19A位于比第一轴承36的上表面更靠下侧,因此螺钉紧固部19A的轴向位置接近第一轴承36。由此,可减小以螺钉紧固部19A为支点的第一轴承36的振动的振幅,可减少作用在第一轴承36的力。
另外,在振动时,作为重物的转子21及定子26的振动在整体上作用得大。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紧固部19A的轴向位置也接近转子21及定子26,因此螺钉紧固部19A自身的振动的振幅也变小。
根据以上内容,根据本实施的方式的电动泵1,在施加了振动时,施加至第一轴承36的力减少。因此,即使在施加了大的振动时,也可抑制作为内部零件的第一轴承36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器100是压铸零件。压铸零件的轴承保持器100与金属板零件相比壁厚,可获得比金属板制的轴承保持器高的刚性。由此,确保第一轴承36所支撑的轴22与嵌合于壳体本体12内的定子26的同轴度,马达20的性能稳定。另外,简化轴承保持器100的结构。
逆变器基板40与马达20电连接。逆变器基板40将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供给至马达20的定子26。逆变器基板40对供给至马达20的电流进行控制。
逆变器基板40具有:俯视时呈多边形形状的印刷基板、安装于印刷基板的上表面侧的多个电子元件、以及安装于印刷基板的下表面侧的多个电容器47。多个电子元件例如为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预驱动器及低损耗型线性调节器(LowDrop-Out regulator,LDO)等。
盖罩13为金属制。盖罩13从上侧覆盖逆变器基板40。盖罩13的下表面在轴向上与逆变器基板40的上表面隔开间隙地相向。盖罩13为具有顶壁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盖罩13的内侧的凹部收纳逆变器基板40中的印刷基板部分。逆变器基板40上所安装的一部分电子零件从盖罩13的凹部向下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电容器47A、47B从盖罩13的凹部向下侧突出。
轴承保持器100具有沿轴向贯通连结部120的多个贯通孔100a、100b、100c。贯通孔100a~贯通孔100c均沿轴向贯通外周板部120c。
如图1及图2所示,轴承保持器100的连结部120在轴向上与逆变器基板40的板面相向。由于轴承保持器100具有贯通孔100a~贯通孔100c,因此可将位于逆变器基板40的下表面的安装零件及线圈29的导线端插入至贯通孔100a~贯通孔100c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逆变器基板40向下侧突出的电容器47A、电容器47B插入至贯通孔100a、贯通孔100b中。在贯通孔100c插入母线单元80的线圈支撑件83,线圈29的导线端被向上侧拉出。
如图1所示,电容器47A插入至轴承保持器100的贯通孔100a及母线保持器82的贯通孔82a中。电容器47B插入至轴承保持器100的贯通孔100b中。根据所述结构,可将具有高度的电容器47A、电容器47B配置于逆变器基板40与定子26之间的空间。电容器47A、电容器47B与轴承保持器100及母线单元80从径向观察时重叠,因此可使电动泵1的外形在轴向上小型化。
进而,贯通孔100a、贯通孔100b分别包含沿径向贯通外侧筒部103的上部侧的贯通部103a、贯通部103b。即,贯通孔100a及贯通孔100b在轴承保持器100的上表面及侧面开口。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将大型的安装零件配置于比贯通孔100a、贯通孔100b大的平面区域上。由此,可有效地利用壳体11内的空间,从而可使电动泵1在轴向上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器100中,凸缘部104在外侧筒部103的贯通部103a的径向外侧具有壁厚大于凸缘部104的其他部位的厚壁部104A。另外,凸缘部104在外侧筒部103的贯通部103b的径向外侧具有壁厚大于凸缘部104的其他部位的厚壁部104B。
根据所述结构,厚壁部104A、厚壁部104B配置于外侧筒部103的一部分被切去而成的贯通部103a、贯通部103b,因此可抑制因设置贯通部103a、贯通部103b而导致的轴承保持器100的强度下降。
泵部90a由马达20的动力驱动。泵部90a吸入油等流体并吐出。泵部90a配置于马达20的轴向另一侧。泵部90a位于电动泵1的下侧的部分。虽然未特别图示,但泵部90a与设置于车辆的驱动装置等的油等流体的流路连接。因此,在电动泵1中泵部90a所处的轴向另一侧的部分固定于车辆的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泵部90a具有摆线泵结构。泵部90a具有内转子91及外转子92。内转子91及外转子92分别具有摆线齿形。内转子91固定于轴22的下侧的端部。再者,可在规定范围内允许内转子91与轴22的绕中心轴J的相对转动。外转子92配置于内转子91的径向外侧。外转子92从径向外侧遍及周向的整周地包围内转子91。
泵盖罩95固定于壳体本体12的下侧的端部,从下侧覆盖泵部90a。即,泵盖罩95固定于壳体11且覆盖泵部90a。泵盖罩95与未图示的车辆的构件固定。泵盖罩95的朝向轴向另一侧的面与车辆的构件接触。泵盖罩95具有盖罩部96及脚部97。
盖罩部96从轴向观察时,与泵部90a重叠地配置。盖罩部96从轴向另一侧覆盖泵部90a。盖罩部96具有吸入口96a及吐出口96b。吸入口96a及吐出口96b分别与泵部90a连接。吸入口96a包含沿轴向贯通盖罩部96的贯通孔。吸入口96a使流体吸入至泵部90a。即,泵部90a通过吸入口96a从装置外部吸入流体。吐出口96b包含沿轴向贯通盖罩部96的贯通孔。吐出口96b供从泵部90a吐出流体。即,泵部90a通过吐出口96b向装置外部吐出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轴向观察时,吸入口96a及吐出口96b沿突出方向排列。
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可用作油泵或水泵。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轴承36由轴承保持器100稳定保持,因此提供由振动引起的破损得到抑制且可靠性优异的电动泵1。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包括泵机构90作为齿轮装置的马达机械装置进行了说明,但齿轮装置并不限定于泵机构90。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机械装置也可构成为包括减速机构作为齿轮装置的电动致动器。减速机构的种类无特别限定,可将行星齿轮减速机、内摆线减速机、波动齿轮减速机、销齿轮减速机、滚子凸轮减速机等单独或组合地使用。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将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及附文等中所说明的各结构(构成部件)加以组合,另外,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其他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不由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限定,而是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Claims (9)

1.一种马达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包括转子及定子,所述转子包括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的轴及固定于所述轴的转子本体,所述定子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相向;以及
齿轮装置,连结于所述轴的下部,且
所述马达机械装置还包括:
第一轴承,在所述转子本体的上侧支撑所述轴;
第二轴承,在所述转子本体的下侧支撑所述轴;
壳体,收纳所述马达,并在所述转子本体的下侧保持所述第二轴承;以及
金属制的轴承保持器,位于所述转子本体的上侧并保持所述第一轴承,
所述轴承保持器具有:
内侧筒部,保持所述第一轴承且沿轴向延伸;
外侧筒部,位于所述内侧筒部的径向外侧且沿轴向延伸;
连结部,将所述内侧筒部的上端部与所述外侧筒部的上端部连结;以及
凸缘部,从所述外侧筒部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所述轴承保持器在所述凸缘部螺钉紧固于所述壳体,
所述轴承保持器与所述壳体的螺钉紧固部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轴承的下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保持器具有连接于所述内侧筒部的外周面及所述连结部的朝向下侧的面的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保持器的连结部具有:
内周板部,从所述内侧筒部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中间筒部,从所述内周板部的外周端向上侧延伸;以及
外周板部,从所述中间筒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扩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保持器具有连接于所述内侧筒部的外周面及所述内周板部的朝向下侧的面的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保持器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连结部的多个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贯通孔包含沿径向贯通所述外侧筒部的贯通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在所述外侧筒部的所述贯通部的径向外侧具有壁厚大于所述凸缘部的其他部位的厚壁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装置是泵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装置是减速机构。
CN202022037893.0U 2019-09-18 2020-09-17 马达机械装置 Active CN2132436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9480A JP7363257B2 (ja) 2019-09-18 2019-09-18 モータ機械装置
JP2019-169480 2019-09-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3691U true CN213243691U (zh) 2021-05-18

Family

ID=7487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7893.0U Active CN213243691U (zh) 2019-09-18 2020-09-17 马达机械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63257B2 (zh)
CN (1) CN21324369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90607A (ko) * 2021-12-15 2023-06-2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펌프
JP2023098133A (ja) 2021-12-28 2023-07-10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2751A (en) * 1996-01-23 1999-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tor cas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JP5727190B2 (ja) * 2010-10-05 2015-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整流子モータのモータハウジング
JP6627302B2 (ja) * 2015-07-21 2020-01-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211082246U (zh) * 2017-03-03 2020-07-24 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电动油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48689A (ja) 2021-03-25
JP7363257B2 (ja) 2023-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43691U (zh) 马达机械装置
US10432058B2 (en) Device for the vibration-decoupled mounting of a motor
WO2016159035A1 (ja) モータ
US11152835B2 (en) Electric actuator with bus bar holder
CN110771016B (zh) 电子设备
JP2016021838A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用モータ
JP7302234B2 (ja) 電動ポンプ装置および電動ポンプ装置の取付構造
US20200309130A1 (en) Electric pump device and mount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 pump
CN210297479U (zh) 马达单元以及电动泵装置
CN213870258U (zh) 电动泵
CN214577696U (zh) 电动泵
US11462963B2 (en) Electric pump device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electric pump device
US10763725B2 (en) Electric actuator
CN111434012B (zh) 带马达的齿轮系统
CN213870257U (zh) 电动泵
JP7275434B2 (ja) 電動ポンプ装置および電動ポンプ装置の取付構造
CN105932811B (zh) 电机结构组件
JP2008079469A (ja) モータの端子構造
CN215292875U (zh) 电动泵
CN216625465U (zh) 马达
KR20140067891A (ko) 배수 펌프
CN219938065U (zh) 微型振动电机
CN214380526U (zh) 马达以及电动泵
CN217270802U (zh) 泵装置
JP7283304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