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2849U - 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2849U
CN213242849U CN202022206462.2U CN202022206462U CN213242849U CN 213242849 U CN213242849 U CN 213242849U CN 202022206462 U CN202022206462 U CN 202022206462U CN 213242849 U CN213242849 U CN 213242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terminal
housing
terminal
moto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64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皮儿·龙格
尹卫民
杨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xteer Automotive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xteer Automotive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xteer Automotive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xteer Automotive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64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2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2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2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用于将电动机端子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所述接线组件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多个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端子一一对应;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电动机端子连接部,位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中开设有同时贯通所述外壳的通孔,所述电动机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电连接;引脚部,穿过所述外壳后突出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所述引脚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壳以分散接线端子和控制电路板的接触面处的应力,并且可以容纳旋紧螺栓时产生的切屑。

Description

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端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
背景技术
在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Colum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CEPS)中,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的连接方式一般如图1和图2所示。电动机101的端子102通过螺栓固定于单独的接线端子104,各个接线端子104通过波峰焊连接至控制电路板103。然而,现有的接线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在通过螺栓固定或将螺栓移除时,接线端子104和控制电路板103之间的接触面处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容易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在通过螺栓固定时,在旋紧螺栓过程中,会产生切屑,这些切屑会进入到控制电路板103中,影响控制电路板103的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通过设置外壳以分散接线端子和控制电路板的接触面处的应力,并且可以容纳旋紧螺栓时产生的切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用于将电动机端子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所述接线组件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多个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端子一一对应。所述电动机端子可以是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端子,也可是其他应用场景的电动机端子。
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电动机端子连接部,位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中开设有同时贯通所述外壳的通孔,所述电动机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电连接;以及引脚部,与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相连接,所述引脚部穿过所述外壳后突出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所述引脚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与所述接线端子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引脚部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所述接线端子为二次成型形成于所述外壳中的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机端子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固定件与所述接线端子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相对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接线端子为螺纹型接线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脚部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四个引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脚部包括两个贯穿所述外壳的侧壁,每个所述侧壁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引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所述电动机端子贴附于所述接线端子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的数量与所述电动机的相数相对应,所述接线端子在所述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外壳的下表面未设置有所述凹槽的边缘位置处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包括设置有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表面和环绕所述第一表面的外边缘的环形台阶面,所述环形台阶面为圆弧面,所述外壳的第一表面的各个角和所述环形台阶面的各个角为圆弧角。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壳,并将多个接线端子集成在外壳上,在通过螺栓将电动机端子固定于接线端子时,分散接线端子和控制电路板的接触面处的应力,并且外壳可以容纳旋紧螺栓时产生的切屑,避免切屑进入到控制电路板中。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不仅可以应用于管柱式转向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的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的电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与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通过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连接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的上表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的下表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用于将电动机端子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所述接线组件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多个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端子一一对应。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电动机端子连接部,位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中开设有同时贯通所述外壳的通孔,所述电动机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电连接;以及引脚部,与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相连接,所述引脚部穿过所述外壳后突出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所述引脚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通过设置外壳以分散接线端子和控制电路板的接触面处的应力,并且可以容纳旋紧螺栓时产生的切屑。所述电动机端子可以是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端子,也可是其他应用场景的电动机端子。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进一步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的具体结构。可理解的是,附图中示出的和下面描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的结构仅为示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用于将电动机1的各个电动机端子2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组件包括外壳5和设置于所述外壳5上的多个接线端子4,所述接线端子4与所述电动机端子2一一对应,所述接线端子4集成于所述外壳5中。所述接线端子4的数量与所述电动机1的相数相对应。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接线端子4有三个,分别与电动机1各个相位的电动机端子2对应。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接线端子4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外壳5上依次排列。此处,所述第一方向指的是所述外壳5的长度方向。所述接线端子4包括电动机端子连接部41和引脚部42。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41位于所述外壳5的上表面,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41中开设有同时贯通所述外壳5的通孔6,所述电动机端子2与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41电连接。所述引脚部与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相连接,所述引脚部42穿过所述外壳5后突出于所述外壳5的下表面,所述引脚部42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电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4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41的形状与所述电动机端子2的头部形状相适应。所述电动机端子2通过所述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与控制电路板3电连接时,所述接线端子4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41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3设置,所述电动机端子2贴附所述接线端子4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41的上表面,所述电动机端子2中部的孔与所述接线端子4中部的孔对齐。所述电动机端子2通过穿过所述通孔6的固定件与所述接线端子4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41相对固定,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接线端子4为螺纹型接线端子4。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进一步设置外壳5,并将多个接线端子4集成在外壳5上,在通过螺栓将电动机端子2固定于接线端子4时,分散接线端子4和控制电路板3之间的接触面处的应力,避免对控制电路板3和接线端子4造成损伤。并且外壳5可以容纳旋紧螺栓时产生的切屑,避免切屑进入到控制电路板3中。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不仅可以应用于转向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的电动机1和控制电路板3的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外壳5的下表面与所述接线端子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51,所述引脚部42位于所述凹槽51的内部。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引脚部42靠近所述凹槽51的内侧面设置。所述通孔6位于所述凹槽51的中部,所述凹槽51可以进一步更好地容纳旋紧螺栓时产生的切屑,避免切屑进入到控制电路板3中。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外壳5为塑料外壳5,通过注塑形成,在起到应力分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所述接线端子4为二次成型形成于所述外壳5中的端子。通过二次成型方式,可以使得接线端子4和外壳5更好地集成在一起,更好地实现对接线端子4和控制电路板3连接处应力分散的效果,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所需的密封连接条件。
如图3和图4所示,在通过所述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将电动机端子2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3时,所述外壳5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3,所述外壳5的下表面未设置有所述凹槽51的边缘位置处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3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的上表面相贴合,从而可以形成所述电动机端子2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之间的密封连接。并且可以进一步避免旋紧螺栓时产生的切屑从外壳5中溢出。
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外壳5的上表面包括设置有所述接线端子4的第一表面52和环绕所述第一表面52的外边缘的环形台阶面53。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台阶面53是圆弧形的过渡面。所述外壳5的第一表面52和环形台阶面53的各个角都是圆弧角。
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脚部42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引脚。具体地,所述引脚部42包括两个贯穿所述外壳5的侧壁,每个所述侧壁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引脚。所述接线端子4的引脚部42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可以通过波峰焊等方式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中通过设置一个整体化的外壳,并将多个接线端子集成在外壳上,在通过螺栓将电动机端子固定于接线端子时,分散接线端子和控制电路板的接触面处的应力,并且外壳可以容纳旋紧螺栓时产生的切屑,避免切屑进入到控制电路板中。所述接线端子优选采用二次成型的方式形成于采用塑料材料的所述外壳上,实现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外壳更好的集成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外壳的形状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密封连接,并且更好地避免旋紧螺栓时产生的切屑移出于外壳之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不仅可以应用于管柱式转向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的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的电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将电动机端子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所述接线组件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多个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端子一一对应;
所述接线端子包括:
电动机端子连接部,位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中开设有同时贯通所述外壳的通孔,所述电动机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电连接;
引脚部,与所述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相连接,所述引脚部穿过所述外壳后突出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所述引脚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与所述接线端子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引脚部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所述接线端子为二次成型形成于所述外壳中的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端子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固定件与所述接线端子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接线端子为螺纹型接线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部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四个引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部包括两个贯穿所述外壳的侧壁,每个所述侧壁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所述电动机端子贴附于所述接线端子的电动机端子连接部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数量与所述电动机的相数相对应,所述接线端子在所述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外壳的下表面未设置有所述凹槽的边缘位置处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上表面相贴合;
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包括设置有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表面和环绕所述第一表面的外边缘的环形台阶面,所述环形台阶面为圆弧面,所述外壳的第一表面的各个角和所述环形台阶面的各个角为圆弧角。
CN202022206462.2U 2020-09-30 2020-09-30 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 Active CN213242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6462.2U CN213242849U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6462.2U CN213242849U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2849U true CN213242849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6462.2U Active CN213242849U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2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818A (zh) * 2021-12-23 2022-04-1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路板组件及电源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818A (zh) * 2021-12-23 2022-04-1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路板组件及电源模块
CN114361818B (zh) * 2021-12-23 2024-05-1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路板组件及电源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12397B2 (en) Inverter terminal board installed in motor case
EP2669972A1 (en) Battery connection assembly
EP3584899B1 (en) Conductive member
US7419386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20070002594A1 (en) Capacitor mounting type inverter unit
US20100018243A1 (en) Integrated electronic compressor
US9559509B2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EP2955790A1 (en) Multipole connector
KR102327471B1 (ko) 접속 장치 및 전기 모터
CN213242849U (zh) 电动机端子接线组件
CN111816827B (zh) 受接触保护的电池连接器、电池模块、系统和机动车辆
CN109478629B (zh) 布线模块
US6809410B2 (en)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US9755211B2 (en) Accumulator arrangement, busbar element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ccumulator arrangement
CN114788095A (zh) 端子座
KR101222744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의 음단자에 장착되는 배터리 센서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212113870U (zh) 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和电池模组
CN215378795U (zh) 双电机控制器结构
CN216625519U (zh) 一种电控直流输入电磁兼容性滤波器
KR20190126006A (ko) Pe-접점을 갖는 장착 프레임
CN218351808U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接线端子和电气设备
JP3077078B2 (ja) 耐圧試験用短絡コネクタ
CN210247158U (zh) 车载高边开关
CN209845541U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
CN216278357U (zh) 一种压缩机及逆变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