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26795U - 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26795U
CN213226795U CN202020361103.1U CN202020361103U CN213226795U CN 213226795 U CN213226795 U CN 213226795U CN 202020361103 U CN202020361103 U CN 202020361103U CN 213226795 U CN213226795 U CN 213226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mould
cavity
mold
coa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11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3611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26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26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26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排列的第一分模段和纵向拼接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以形成连续模腔的第二分模段;第一分模段于两个端部粗模腔段间形成数个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中间细模腔段和第一中间粗模腔段,且端部粗模腔段的长度L1大于中间粗模腔段;第二分模段至少具有一个端部细模腔段,端部细模腔段至少部分伸入端部粗模腔段且使端部粗模腔段的剩余长度ΔL等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的长度L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分模段将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模段纵向拼接,将长度较短的第一分模段纵向拼接形成较长的模具并且不影响所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中间部位的粗桩段的尺寸,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背景技术
变截面预制桩是横截面面积大小在轴向方向上交替呈比例缩放的预制桩,这种预制桩因其凹凸的桩身可以有效增加接触面积,提高预制桩的承载能力和抗拔能力。为了生产该预制桩,需要采用特制的模具,而传统的模具是定长的,一种模具只能生产出一种长度规格的变截面预制桩,若需要生产多种不同长度的变截面预制桩则需要配套多套长度匹配的模具,通用性较差,因而模具设备的投入成本较大。
目前,为了增加变截面预制桩的端部的承载力,通常将变截面预制桩的端部设置成粗桩段,并且增加其端部的粗桩段的长度,从而造成模具两端的粗模腔段长度比中间部位的粗模腔段长度长。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长模具的生产需求往往不大,因此长模具的储备量并不大,而在大量需求长度较长的变截面预制桩时,无法及时满足生产需求,若重新制造一批长模具,除制造模具花费时间较长外,还会造成成本大幅上涨。而此时闲置的短模具的数量较多,但如果直接将两根以上短的模具直接拼接成长模具,则会造成长预制桩的部分中间粗桩段过长,增加了定长抱夹桩身沉桩的桩机沉桩施工难度。因此,如何将短模具纵向拼接形成长模具并且不影响变截面预制桩的中间部位的粗桩段的尺寸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短模具拼接以成型长度较长的变截面预制桩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排列的第一分模段和纵向拼接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以形成连续模腔的第二分模段;
第一分模段于两个端部粗模腔段间形成数个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中间细模腔段和第一中间粗模腔段,且端部粗模腔段的长度L1大于中间粗模腔段
第二分模段至少具有一个端部细模腔段,端部细模腔段至少部分伸入端部粗模腔段且使端部粗模腔段的剩余长度ΔL等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的长度L2。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分模段具有两个端部细模腔段,第二分模段于端部细模腔段间形成数个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二中间细模腔段和第二中间粗模腔段;
或者第二分模段与端部细模腔段间形成一个第二中间粗模腔段
优选的,端部细模腔段的长度大致等于第一中间细模腔段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模段的端部细模腔段与第二中间粗模腔段之间通过拔模斜面衔接;
和/或所述第二分模段的第二中间粗模腔段与第二中间细模腔段之间通过拔模斜面衔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分模段的端部细模腔段的外侧面和/或外底面设有支撑块,用于填充端部细模腔段和端部粗模腔段之间的空隙。
作为优选,所述端部细模腔段开设有贯穿支撑块的连接孔,第一分模段的端部粗模腔段开设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定位孔,紧固件穿过连接孔和定位孔后将第一分模段和第二分模段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孔为沉头孔,在紧固件将第二分模段与第一分模段连接固定后,所述连接孔处扣盖与之匹配的密封盖;
和/或定位孔为沉头孔,在第二分模段与第一分模段分离后,所述定位孔处扣盖与之匹配的密封盖。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模段的第一中间细模腔段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端部粗模腔段之间通过拔模斜面衔接;
和/或所述第一分模段的端部粗模腔段与第二分模段的端部细模腔段之间通过拔模斜面衔接;
优选的,第二分模段的端部细模腔段和第一分模段的端部粗模腔段之间衔接的拔模斜面端面处设置有密封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模段和/或第二分模段的外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加强肋。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分模段靠近端部细模腔段端面的加强肋至第二分模段端面的距离L3大于或等于端部粗模腔段的长度L1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的长度L2 之差。
作为优选,端部粗模腔段的端部外侧面处设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端部粗模腔段端面齐平;
在第二分模段伸入第一分模段后,连接板与靠近端部细模腔段端面的加强肋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组,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且变截面预制桩模具横向依次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第一分模段可以单独生产变截面预制桩,当第一分模段的长度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时,在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之间纵向拼接第二分模段,第二分模段的端部细模腔段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的端部粗模腔段,或者第二分模段两端的端部细模腔段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的端部粗模腔段,并且使端部粗模腔段的剩余长度ΔL等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的长度L2,从而使得端部粗模腔段被分割呈第一中间粗模腔段和第一中间细模腔段,使得多个长度较短的第一分模段能够通过第二分模段拼接形成长度较长的模具,以使第一分模段能够重新利用,节约成本,并且不影响变截面预制桩的中间部位的粗桩段的尺寸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字母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字母B处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分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分模段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分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分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分模段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字母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用于生产变截面预制桩,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排列的第一分模段1和纵向拼接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1以形成连续模腔的第二分模段2;其中,第一分模段1于两个端部粗模腔段11间形成数个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和第一中间粗模腔段 13,且端部粗模腔段11的长度L1大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长度L2;第二分模段2至少具有一个端部细模腔段21,端部细模腔段21至少部分伸入端部粗模腔段11且使端部粗模腔段11的剩余长度ΔL等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长度L2。
在上述结构中,为了保证变截面预制桩在沉桩过程中,桩端能够承受较大的承载力,变截面预制桩的端部为加长的粗桩段,因此第一分模段1的端部设置为端部粗模腔段11,并且加长端部粗模腔段11的长度,其长度L1大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长度L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模段1和第二分模段2均为上方敞口的U型模具,第一分模段1的端部粗模腔段11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结构相同,区别仅仅在于长度不同,端部粗模腔段11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桩端粗桩段,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中间粗桩段;第二分模段2 的端部细模腔段21与第一分模段1的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的结构尺寸相同,长度也相同,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细桩段。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模段2由一个端部细模腔段21构成;第一分模段1由两个端部粗模腔段11、三个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以及两个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构成。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分模段1可以用来单独生产长度较短的变截面预制桩,因此端部粗模腔段11的端面处设有端板。而当所需要生产的变截面预制桩的桩长需要增长时,第一分模段1的长度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时,在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1之间纵向拼接第二分模段2,第二分模段2的端部细模腔段21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1的端部粗模腔段11,或者第二分模段2两端的端部细模腔段21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1的端部粗模腔段11,并且使端部粗模腔段11的剩余长度ΔL等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长度L2,从而使得端部粗模腔段11被分割呈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和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使得多个长度较短的第一分模段1能够通过第二分模段2拼接形成长度较长的模具,以使第一分模段1能够重新利用,节约成本,并且不影响变截面预制桩的中间部位的粗桩段的尺寸的问题。
进一步的说,如图6所示,由于端部细模腔段21与端部粗模腔段11在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是呈比例缩放的,因此在第二分模段2与第一分模段1连接时,端部细模腔段21与端部粗模腔段1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当在模具内补入混凝土料时,端部细模腔段21容易被挤压变形,从而导致所生产的变截面预制桩的桩身变形,因此在第二分模段2的端部细模腔段21的外侧面和/或外底面设有支撑块 24,从而填充端部细模腔段21和端部粗模腔段11之间的间隙。优选的,支撑块 24可以均匀设置在端部细模腔段21的外底面以及两侧的外侧面。
更进一步的说,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端部细模腔段21开设有贯穿支撑块24的连接孔211,端部粗模腔段11开设有与连接孔211相对应的定位孔111,紧固件穿过连接孔211和定位孔111后将第二分模段2与第一分模段1连接固定。
在上述结构中,若连接孔211绕过支撑块24贯穿端部细模腔段21,再通过紧固件与端部粗模腔段11连接,此时连接孔211所处的位置未得到支撑块24的支撑,若紧固件的锁紧力过大,或导致连接孔211所处的部分端部细模腔段21 被紧固件拉紧变形,从而导致所生产的变截面预制桩的桩身变形,因此在端部细模腔段21开设贯穿支撑块24的连接孔211。优选的,紧固件可以是弹簧螺栓。
更进一步的说,连接孔211为沉头孔,在紧固件将第二分模段2与第一分模段1连接固定后,连接孔211处扣盖与之匹配的密封盖;定位孔111为沉头孔,在第二分模段2与第一分模段1分离后,定位孔处扣盖与之匹配的密封盖。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连接孔211和紧固件的存在,在布完混凝土料后,混凝土料会流入到连接孔211内,在混凝土凝结后,所生产的变截面预制桩的桩身表面会产生一些凸起,造成桩身不平整,且不美观,而且会导致混凝土流入端部细模腔段21与端部粗模腔段13的间隙中,造成原料浪费。除此之外,也会使连接孔211与定位孔111以及紧固件之间存在凝固的混凝土,导致紧固件不容易被拆卸。因此,将连接孔211设置成沉头孔的结构,在紧固件将第二分模段2与第一分模段1连接固定后,连接孔211处扣盖与之匹配的密封盖,使密封盖端面与端部细模腔段21的内表面平齐,从而将连接孔211封住,可以防止混凝土流入连接孔211内,将紧固件与连接孔211以及定位孔131凝结成一体,也可以防止生产的变截面预制桩桩身不平整。当然,在将第二分模段2拆除后,利用第一分模段 1单独生产时,由于定位孔111的存在,同样会存在上述的问题,因此在第二分模段2与第一分模段1分离后,定位孔131处扣盖与之匹配的密封盖。
更进一步的说,第一分模段1的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 13之间通过拔模斜面衔接。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之间的径向尺寸呈比例缩放,因此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存在一个台阶面,若该台阶面与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以及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内表面垂直,由于混凝土凝结后,混凝土体积变大,该台阶面与成型后的变截面预制桩的表面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变截面预制桩无法轻易的从第一分模段1中脱出,需要反复的起吊脱模,容易对变截面预制桩造成内部损伤及表面不规则裂纹,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并且重达数吨的钢模,起吊后脱模坠落地面,既损坏模具自身,又损坏厂房地面;同时,钢模坠落形成的严重飞尘和噪声污染,损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将该台阶面设置成倾斜状态即拔模斜面3,从而减小变截面预制桩脱模时的摩擦力。同样的,端部粗模腔段11与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之间通过拔模斜面3衔接;第一分模段1的端部粗模腔段11与第二分模段2的端部细模腔段 21之间通过拔模斜面3衔接。
另外,为了避免第二分模段2的端部细模腔段21与第一分模段1的端部粗模腔段11之间的拔模斜面3的连接处出现漏浆现象,在端部细模腔段21和端部粗模腔段11之间衔接的拔模斜面3端面处设置密封条。
如图4所示,为了使变截面预制桩更加容易地从模具中脱出,第一分模段1 的底部模板与两侧模板之间形成拔模角α,并且α大于90°,以减小两侧模板对变截面预制桩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组,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变截面预制桩模具横向依次排列。变截面预制桩模具中使变截面预制桩模具组可以在一次生产过程中生产多根尺寸规格不一的变截面预制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分模段2也可以具有两个端部细模腔段21,第二分模段2于端部细模腔段21间形成数个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二中间细模腔段 22和第二中间粗模腔段23,从而使第二分模段2的长度加长,以使第分模段1 与第二分模段2连接后的长度更长。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分模段2也可以是在两个端部细模腔段21间形成一个第二中间粗模腔段23。
在两个第一分模段1连接后的长度依然不足,而三个第一分模段1连接后的长度太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替换第二分模段2以满足生产需求。其中,第二中间粗模腔段23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结构尺寸相同,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中间粗桩段;第二中间细模腔段22与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结构尺寸相同,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中间细桩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若出现第一分模段1的数量较多,而第二分模段2的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生产需求,可以将第一分模段1两端的端部粗模腔段11去除即可成为第二分模段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模段2的端部细模腔段21与第二中间粗模腔段23之间通过拔模斜面3衔接;第二分模段2的第二中间粗模腔段23与第二中间细模腔段22之间通过拔模斜面3衔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混凝土凝结时,混凝土的体积会增大,会将第一分模段1和第二分模段2的两侧模板撑弯,因此在第一分模段1 和第二分模段2的外侧面间隔设置有加强肋4。
加强肋4除了具有防止第一分模段1和第二分模段2的两侧模板被撑弯的作用,还具有定位阻挡功能。
具体的说,第二分模段2靠近端部细模腔段21端面的加强肋4至第二分模段 2端面的距离L3大于或等于端部粗模腔段11的长度L1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 的长度L2之差。当第二分模段2伸入第一分模段1时,随着第二分模段2地不断深入,第二分模段2靠近端部细模腔段21端面的加强肋4逐渐靠近端部粗模腔段 11的端面,直至加强肋4与端部粗模腔段11的端面相抵,端部细模腔段21无法继续深入端部粗模腔段11,此时端部粗模腔段11的剩余长度ΔL刚好等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长度L2,端部粗模腔段11刚好被分隔成一个第一中间粗模腔段 13和一个端部细模腔段21。这样的设置,可以无需人工进行重复定位,提高第一分模段1和第二分模段2之间的连接安装效率。
更进一步的说,为了使第一分模段1和第二分模段2之间的连接更牢靠,端部粗模腔段11的端部外侧面处设有连接板5,且连接板5与端部粗模腔段11端面齐平;在第二分模段2伸入第一分模段1后,连接板5与靠近端部细模腔段21 端面的加强肋4连接固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排列的第一分模段(1)和纵向拼接相邻两个第一分模段(1)以形成连续模腔的第二分模段(2);
第一分模段(1)于两个端部粗模腔段(11)间形成数个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和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且端部粗模腔段(11)的长度L1大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长度L2;
第二分模段(2)至少具有一个端部细模腔段(21),端部细模腔段(21)至少部分伸入端部粗模腔段(11)且使端部粗模腔段(11)的剩余长度ΔL等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长度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模段(2)具有两个端部细模腔段(21),第二分模段(2)于端部细模腔段(21)间形成数个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二中间细模腔段(22)和第二中间粗模腔段(23)
或者第二分模段(2)于端部细模腔段(21)间形成一个第二中间粗模腔段(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端部细模腔段(21)的长度大致等于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模段(2)的端部细模腔段(21)与第二中间粗模腔段(23)之间通过拔模斜面(3)衔接;
和/或所述第二分模段(2)的第二中间粗模腔段(23)与第二中间细模腔段(22)之间通过拔模斜面(3)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模段(2)的端部细模腔段(21)的外侧面和/或外底面设有支撑块(24),用于填充端部细模腔段(21)和端部粗模腔段(11)之间的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细模腔段(21)开设有贯穿支撑块(24)的连接孔(211),第一分模段(1)的端部粗模腔段(11)开设有与连接孔(211)相对应的定位孔(111),紧固件穿过连接孔(211)和定位孔(111)后将第一分模段(1)和第二分模段(2)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211)为沉头孔,在紧固件将第二分模段(2)与第一分模段(1)连接固定后,所述连接孔(211)处扣盖与之匹配的密封盖;
和/或定位孔(111)为沉头孔,在第二分模段(2)与第一分模段(1)分离后,所述定位孔(111)处扣盖与之匹配的密封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模段(1)的第一中间细模腔段(12)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端部粗模腔段(11)之间通过拔模斜面(3)衔接;
和/或所述第一分模段(1)的端部粗模腔段(11)与第二分模段(2)的端部细模腔段(21)之间通过拔模斜面(3)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分模段(2)的端部细模腔段(21)和第一分模段(1)的端部粗模腔段(11)之间衔接的拔模斜面(3)端面处设置有密封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模段(1)和/或第二分模段(2)的外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加强肋(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模段(2)靠近端部细模腔段(21)端面的加强肋(4)至第二分模段(2)端面的距离L3大于或等于端部粗模腔段(11)的长度L1与第一中间粗模腔段(13)的长度L2之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其特征在于,端部粗模腔段(11)的端部外侧面处设有连接板(5),且连接板(5)与端部粗模腔段(11)端面齐平;
在第二分模段(2)伸入第一分模段(1)后,连接板(5)与靠近端部细模腔段(21)端面的加强肋(4)连接固定。
13.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变截面预制桩模具,所述变截面预制桩模具横向依次排列。
CN202020361103.1U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Active CN213226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1103.1U CN213226795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1103.1U CN213226795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26795U true CN213226795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6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1103.1U Active CN213226795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26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8394A (zh) 地下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
CN101107407A (zh) 制造具有光滑面或凹凸面的可堆叠的内接合砖、块体、石头等的模制设备和方法
CN213226795U (zh) 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CN104972550A (zh) 一种现场预制混凝土桩的多边型模具及制作方法
CN210616869U (zh) U型水泥槽成型模具
CN212528129U (zh) 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CN114934517B (zh) 一种基坑异形连续腰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16609427U (zh) 一种用于制造混凝土空心柱的模具
CN211762439U (zh) 一种变截面方桩成型模具
CN212146902U (zh) 一种预制构件模具组
CN216067962U (zh) 预制围护桩成型模具
CN211541752U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模具及其模具组合
CN210616864U (zh) 一种混凝土桩模具
CN108972869B (zh) 埋入式后压浆预制管桩生产用模具和生产方法
CN214772802U (zh) 地下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
CN210336386U (zh) 一种填方路基边坡防护混凝土预制构件用脱模装置
CN215471900U (zh) 一种围护桩成型模具
CN216968164U (zh) 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及模具组
CN211682690U (zh) 一种u型砖模具
CN205244648U (zh) 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顶管
CN215202552U (zh) 变截面预制件成型模具及模具组
CN219768596U (zh) 用于异形桩预制的造型模具和预制模具
CN216328996U (zh) 一种模具组件
CN212978706U (zh) 一种多边形预制桩模具及多边形预制桩模具组
CN215471910U (zh) 一种混凝土桩墙模具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