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8164U - 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及模具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及模具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68164U CN216968164U CN202120450846.0U CN202120450846U CN216968164U CN 216968164 U CN216968164 U CN 216968164U CN 202120450846 U CN202120450846 U CN 202120450846U CN 216968164 U CN216968164 U CN 2169681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detachable
- mould
- die
- mode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一长条型且顶部呈敞口状的基础模,基础模的模腔内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顶部呈敞口状的可拆式造型模,其中,可拆式造型模至少于纵向端部位置紧贴基础模的内壁,且可拆式造型模的造型腔与模腔相连通,基础模和/或可拆式造型模在成型区域以外的位置上设置有对可拆式造型模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挡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基础模与可拆式造型模之间拆卸连接,可完成等截面预制构件和变截面预制构件之间的生产转换,提高预制构件生产模具通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及模具组。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由于可提前在工厂预制成型,从而减少对施工现场造成的环境污染,且大幅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因此预制构件深受建筑从业者的关注。其中,预制构件大多用于地基施工,关于预制构件的端承载力以及侧摩擦力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变截面预制构件沿长度方向上具有不同横截面尺寸大小的截面段,即粗截面段和细截面段,其中,粗截面段相对于细截面段外凸,增强预制构件的端承力和侧摩擦力,进而提高承载效果。
如何实现对变截面预制构件的生产是所面临的紧要问题,现有的变截面预制构件生产模具通过复杂的焊接工艺将钢板拼接成具有粗细相间的变截面模具,从而实现对变截面预制构件的生产制作,但是,这种焊接成型的变截面预制构件模具由于形状固定、结构单一,故只能制作形状单一的粗细段相间的变截面预制构件,无法在等截面预制构件和变截面预制构件中进行切换生产,因而通用性不高。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切换生产变截面预制构件和等截面预制构件的模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不能有效的进行切换生产等截面预制构件和变截面预制构件模具的问题,提高模具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
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一长条型且顶部呈敞口状的基础模,所述基础模的模腔内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顶部呈敞口状的可拆式造型模;
其中,所述可拆式造型模至少于纵向端部位置紧贴基础模的内壁,且可拆式造型模的造型腔与模腔相连通;
所述基础模和/或可拆式造型模在成型区域以外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竖向限位可拆式造型模的限位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可拆式造型模与基础模之间通过磁吸、粘接、卡接、螺接、镶嵌、榫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可拆式造型模的弹性大于基础模的弹性,和/或,所述可拆式造型模的柔性大于基础模的柔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可拆式造型模由耐高温弹性材料构成,其中,所述可拆式造型模的顶部低于基础模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耐高温弹性材料为塑性材料或柔性材料或硅胶材料或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限位挡件可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基础模上,且在模具横向上,限位挡件凸出于模腔内壁的宽度值小于或等于可拆式造型模的顶部最小壁厚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可拆式造型模为一体构成,或者,所述可拆式造型模分别由侧模板和底模板通过拼接、焊接、卡接、粘接、插接、榫接中的一种或几种连接形式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基础模的模腔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磁性件放置的凹槽,其中,磁性件的厚度值大于等于凹槽的深度值,基础模与可拆式造型模之间贴合后形成有间隙,至少在可拆式造型模纵向端部处的间隙内设置有填充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可拆式造型模的两端朝向基础模的内壁自下而上向外延伸有拔模斜面,拔模斜面与基础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拔模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基础模和/或可拆式造型模上设置有振动装置;
所述基础模由至少两块模板沿横向和/或纵向拼接组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组,包括至少两个如以上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且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沿着宽度方向依次排列,优选相邻两个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的基础模之间共用一个侧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将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分体式设计,长条型且顶部呈敞口状的基础模可用以成型变截面预制构件的粗截面段,或者,用于成型等截面预制构件,而在基础模的模腔内沿纵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顶部呈敞口状的可拆卸式造型模用以成型变截面预制构件的细截面段,其中,可拆式造型模至少于纵向端部紧贴基础模的内壁,且可拆式造型模的造型腔与模腔相连通,使得粗截面段与细截面段具有相同的轴心,基础模与可拆式造型模之间拆卸连接,可完成等截面预制构件和变截面预制构件之间的生产转换,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同时,基础模和/或可拆式造型模在非成型区域设置有对可拆式造型模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挡件,避免预制构件脱模时,将可拆式造型模带离出基础模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变截面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个基础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个可拆式造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具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具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具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具的另一种结构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基础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具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
1、基础模;11、模腔;12、凹槽;2、可拆式造型模;21、造型腔;22、拔模斜面;3、限位挡件;4、紧固件;100、变截面预制构件;101、细截面段;102、粗截面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其中,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在本文中定义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的长度方向为“纵向”,而模具的宽度方向为“横向”,模具的高度方向为“竖向”,该定义是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主要用于预制构件的成型,其中,基础模与可拆式造型模拆卸连接固定,可实现等截面预制构件和变截面预制构件生产之间的转换,大大提高模具的通用性。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为砼预制构件,其可以是提前在工厂预制成型的桩、柱、板、墙、梁等中的任意一种建筑用材,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适用于地下的预制桩为例介绍等截面预制构件和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等截面预制构件为沿长度方向横截面外轮廓相同的预制构件,而该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由细截面段101和粗截面段102两部分构成,相对于等截面预制构件,其具有良好的端部承载力以及侧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定义模具卧放时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其宽度方向为横向。
如图2和图3所示,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主要包括:一长条型且顶部呈敞口状的基础模1,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粗截面段102,基础模1的模腔11内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顶部呈敞口状的可拆式造型模2,顾名思义其可拆式造型模2与基础模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固定,其中,可拆式造型模2至少于纵向端部位置紧贴基础模1的内壁,且可拆式造型模2的造型腔21与基础模1的模腔11相连通,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细截面段101。
当基础模1的模腔11中未放置可拆式造型模2时,可用于成型等截面预制构件,需要生产制作变截面预制构件100时,仅仅将可拆式造型模2连接固定于基础模1的模腔11内,即可完成对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生产制作,避免了等截面预制构件模具和变截面预制构件模具无法进行生产转化的问题,该种方案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
如图5和图8所示,基础模1和/或可拆式造型模2在非成型区域(模具上不影响变截面预制构件100和等截面预制构件成型的部分)设置有对可拆式造型模2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挡件3,该限位挡件3可对可拆式造型模2竖向上进行抵挡,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避免当变截面预制构件100成型后脱模时,将可拆式造型模2与变截面预制构件100一同脱离出基础模1,若是可拆式造型模2与基础模1之间的连接足够稳固,也可不设置该限位挡件3。其中,限位挡件3通过紧固件4可拆卸地安装于基础模1上,需要将可拆式造型模2拆除时,可先将该限位挡件3拆下,随后进行后续工作,当然,限位挡件3也可以通过卡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于基础模1上。且在模具横向上,如图5和图8所示,限位挡件3凸出于模腔11内壁的宽度值小于或等于可拆式造型模2的顶部最小壁厚值,避免限位挡件3进入到可拆式造型模2的造型腔21内,影响变截面预制构件100中细截面段101的成型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基础模1与可拆式造型模2之间的连接效果,可拆式造型模2与基础模1之间可通过磁吸、粘接、卡接、螺接、镶嵌、榫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便于可拆式造型模2与基础模1的安装和拆卸,完成对不同规格预制构件的生产。当然,基础模1与可拆式造型模2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式,在不考虑将可拆式造型模2从基础模1上拆除的前提下,基础模1与可拆式造型模2之间可通过焊接方式将其进行固定连接,完成对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生产,相对于传统的变截面预制构件模具,该技术方案大幅降低了焊接工艺的复杂程度。
变截面预制构件100是以混凝土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将混凝土倾倒在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中,待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凝固后即可完成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成型,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朝向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轴心方向发生部分收缩,混凝土具有一定黏性,会部分贴合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上,避免混凝土凝固收缩过程中发生环裂的情况,可以理解为,混凝土朝向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轴心方向伸缩,而模具不发生变化,导致变截面预制构件100出现开裂的情况,从而影响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成型质量。故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式造型模2的弹性大于基础模1的弹性,和/或,可拆式造型模2的柔性大于基础模1的柔性,解释一下,可拆式造型模2主要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细截面段101,其尺寸小于基础模1成型的粗截面段102,细截面段101的承载能力小于粗截面段102,还有就是,为了简化变截面预制构件模具的制作工艺,其基础模1选择的为传统的钢性模,一方面,保证模具整体的一个刚性,另一方面,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当然,基础模1也可以选择与可拆式造型模2相同的材质,并不仅仅局限于刚性模。可拆式造型模2具有一定的弹性或柔性,一方面,防止环裂影响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成型质量,另一方面,便于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脱模效果。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式造型模2由耐高温弹性材料构成,因为,变截面预制构件100在预制过程中,需要高温蒸发掉混凝土中所携带的水分,使得变截面预制构件100快速成型,提高生产效率,选用耐高温弹性材料一方面避免高温将可拆式造型模2破坏掉,另一方面,可拆式造型模2的弹性大于基础模1的弹性,和/或,可拆式造型模2的柔性大于基础模1的柔性,其中,耐高温弹性材料为塑性材料或柔性材料或硅胶材料或橡胶材料,以上所提到的是本实施例中最适合的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若仅仅为了达到成型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效果,可拆式造型模2选用钢板、石板、木板、瓷板等也是可以的,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其中,如图5和图8所示,可拆式造型模2的顶部低于基础模1的顶部,便于对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顶部造型。
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式造型模2为一体构成,便于可拆式造型模2与基础模1之间的组装,或者,可拆式造型模2分别由侧模板和底模板通过拼接、焊接、卡接、粘接、插接、榫接中的一种或几种连接形式构成,若其中某一部分发生破损,只需对该部分进行维修和更换,便于可拆式造型模2的维修和更换,降低了可拆式造型模2的制作成本。
如图9所示,在基础模1的模腔11的内壁上和/或可拆式造型模2的外壁上(图中未画出)设置至少一个供磁性件放置的凹槽12,一方面,可以在凹槽12内可放置磁性件,基础模1与可拆式造型模2通过磁性件连接固定,另一方面,凹槽12可以起到定位的效果,便于可拆式造型模2在基础模1中精准放置。其中,磁性件的厚度值大于等于凹槽12的深度值,磁性件放置于基础模1和可拆式造型模2内的凹槽12中后,与限位挡件3一样起到限位的效果,简单的理解,当基础模1和可拆式造型模2上均开设凹槽12后,磁性件放置于相对应的凹槽12内,如同销钉一样,将基础模1和可拆式造型模2连接在一起,具有限位效果,避免脱模时,可拆式造型模2被拉出基础模1,其中,基础模1与可拆式造型模2之间贴合后形成有间隙,至少在可拆式造型模2纵向端部处的间隙内设置有填充件。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原料通过可拆式造型模2两端部处的间隙进入到基础模1内壁和可拆式造型模2外壁贴合的空间内,一方面,对模具的清理较为麻烦,另一方面,影响模具的质量。可在未设置磁性件的区域均设置填充件,提高基础模1的承载力。
如图4和图6所示,可拆式造型模2的两端朝向基础模1的内壁自下而上向外延伸有拔模斜面22,拔模斜面22与基础模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拔模角。一方面,为了变截面预制构件100上的细截面段101与粗截面段102之间的衔接过渡。另一方面,便于变截面预制构件100脱离模具,提高脱模效率。
在变截面预制构件100预制成型以后,需要将其进行脱模,一般情况下,成型后的变截面预制构件100会与模具之间部分粘黏,导致脱模比较困难,在基础模1和/或可拆式造型模2上设置有振动装置,待变截面预制构件100成型以后,通过振动装置振动,使得变截面预制构件100和模具之间发生松动,从而进行脱模,提高了脱模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将混凝土料震动密实,减少混凝土料内的空气气泡,以加强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结构强度。其中,基础模1由两块以上的模板沿横向和/或纵向拼接组成,便于生产不同长度或宽度尺寸的预制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设置有一种模具组,包括至少两个如上面技术方案中所提到的制作预制构件模具,其中,基础模1沿着横向方向设有至少两排,此种结构形式,保证了变截面预制构件100可批量生产,提高了变截面预制构件100的生产效率。其中,相邻的基础模1共用一个侧模,可以节省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的钢材使用量,降低模具的材料成本费用。
在各实施例不相矛盾的情形下,各实施例中的至少部分技术方案可重新组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方案,当然,各实施例间也可以相互引用或包含。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重新组合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手段时所做出的适应性调整修改(如部分增加、部分删除、部分修改)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及模具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长条型且顶部呈敞口状的基础模(1),所述基础模(1)的模腔(11)内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顶部呈敞口状的可拆式造型模(2);
其中,所述可拆式造型模(2)至少于纵向端部位置紧贴基础模(1)的内壁,且可拆式造型模(2)的造型腔(21)与模腔(11)相连通;
所述基础模(1)和/或可拆式造型模(2)在成型区域以外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竖向限位可拆式造型模(2)的限位挡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造型模(2)与基础模(1)之间通过磁吸、粘接、卡接、螺接、镶嵌、榫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造型模(2)的弹性大于基础模(1)的弹性,和/或,所述可拆式造型模(2)的柔性大于基础模(1)的柔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造型模(2)由耐高温弹性材料构成,其中,所述可拆式造型模(2)的顶部低于基础模(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弹性材料为塑性材料或柔性材料;
其中,所柔性材料为硅胶材料或橡胶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件(3)通过紧固件(4)可拆卸地安装于基础模(1)上,且在模具横向上,限位挡件(3)凸出于模腔(11)内壁的宽度值小于或等于可拆式造型模(2)的顶部最小壁厚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造型模(2)为一体构成,或者,所述可拆式造型模(2)分别由侧模板和底模板通过拼接、焊接、卡接、粘接、插接、榫接中的一种或几种连接形式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模(1)的模腔(11)内壁上和/或可拆式造型模(2)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磁性件放置的凹槽(12),其中,磁性件的厚度值大于等于凹槽(12)的深度值,基础模(1)与可拆式造型模(2)之间贴合后形成有间隙,至少在可拆式造型模(2)纵向端部处的间隙内设置有填充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造型模(2)的两端朝向基础模(1)的内壁自下而上向外延伸有拔模斜面(22),拔模斜面(22)与基础模(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拔模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模(1)和/或可拆式造型模(2)上设置有振动装置;
所述基础模(1)由至少两块模板沿横向和/或纵向拼接组成。
11.一种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且各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沿着横向方向依次排列,其中,相邻两个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的基础模(1)之间共用一个侧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50846.0U CN216968164U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及模具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50846.0U CN216968164U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及模具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68164U true CN216968164U (zh) | 2022-07-15 |
Family
ID=82338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50846.0U Active CN216968164U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及模具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68164U (zh) |
-
2021
- 2021-03-02 CN CN202120450846.0U patent/CN2169681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17484A (zh) | 一种砼填充芯模用成型模具 | |
CN216968164U (zh) | 一种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及模具组 | |
CN211306731U (zh) |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梯模具 | |
CN201195342Y (zh) | 空心砌块模具 | |
CN215549563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空心六角混凝土预制块组合模具 | |
CN113199602A (zh) | 一种弧面预制件模具及预制件的制造方法 | |
CN202685064U (zh) | T型预制梁板专用成型模具 | |
CN111391112A (zh) | 内有交叉孔的预制钢筋砼空心模板的生产方法 | |
CN110666942A (zh) |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梯模具制造方法 | |
CN221641266U (zh) | 一种装配式拼接楼梯模具 | |
CN220882767U (zh) | 一种耐火砖模具 | |
CN216609426U (zh) | 双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长线台模 | |
JP2820904B2 (ja) | コンクリート円柱用型枠 | |
CN220807886U (zh) | 一种变电站模块化防护墙的浇筑模具 | |
CN219235634U (zh) | 一种楼板模具 | |
CN221912474U (zh) | 装配式墙板模具及脱模机构 | |
CN215881996U (zh) | 一种快速组装式混凝土园林构件用混凝土模具 | |
CN220972745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桩墙模具及预制混凝土桩墙模具组 | |
CN214772802U (zh) | 地下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 | |
CN213382115U (zh) | 一种阳台成型模具 | |
CN221872462U (zh) | 一种用于制造桁架肋的模具 | |
CN215202552U (zh) | 变截面预制件成型模具及模具组 | |
CN213226795U (zh) | 一种变截面预制桩模具及模具组 | |
CN216181475U (zh) | 一种预制井模具 | |
CN211682690U (zh) | 一种u型砖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