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99511U - 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99511U
CN213199511U CN202021421705.8U CN202021421705U CN213199511U CN 213199511 U CN213199511 U CN 213199511U CN 202021421705 U CN202021421705 U CN 202021421705U CN 213199511 U CN213199511 U CN 213199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bin
vehicl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217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飞鸽
李鹏飞
刘�文
王亚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 Valley Smart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 Valley Smart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 Valley Smart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ue Valley Smart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217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99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99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99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电站。该换电站包括:换电仓,用于电动汽车在换电仓内完成动力电池更换,换电仓具有车辆进出口,换电仓内设置有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充电仓,用于存放更换下来的动力电池,并为动力电池恢复能量,充电仓内设置有电池周转装置、码垛机、充电货架,码垛机与电池周转装置、充电货架对接;换电移动装置,用于运载动力电池在换电仓和充电仓之间移动且与电池周转装置对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电站,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可举升电动汽车,方便换电移动装置将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底部拆卸下来,或将另一块动力电池再安装在电动汽车底部,且动力电池在电池周转装置处完成交换,从而节省动力电池的交换时间,提升换电效率。

Description

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换电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电站。
背景技术
换电站用于容纳电动汽车并使得所述电动汽车在所述换电站内完成动力电池更换,传统的换电站包括换电仓和充电仓,换电仓内设置有中间平台,换电移动设备移动至电动汽车下方,并将电动汽车举升至一定高度后,再对电动汽车底部的动力电池进行安装、拆卸等操作。中间平台中间开设有容纳换电移动设备的凹槽,来避免换电移动设备与电动汽车的干涉,但这会导致中间平台的高度较高,进而导致整个换电站的结构庞大。
此外,从电动汽车上拆卸下来的第一动力电池被换电移动装置运载至充电仓内,在充电仓内,码垛机将换电移动装置上的第一动力电池取下,并运送至充电货架上,再将充电货架上的第二动力电池运载至换电移动装置上,完成第一动力电池和第二动力电池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时间较长,导致换电站的换电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电站,不必开设容纳换电移动设备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包括:换电仓,所述换电仓用于容纳电动汽车并使得所述电动汽车在所述换电仓内完成动力电池更换,所述换电仓具有车辆进出口,所述换电仓内设置有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充电仓,所述充电仓用于存放所述电动汽车更换下来的动力电池,并为所述动力电池恢复能量,所述充电仓内设置有电池周转装置、码垛机、充电货架,所述码垛机适于与所述电池周转装置、所述充电货架对接;换电移动装置,所述换电移动装置用于运载动力电池在所述换电仓和所述充电仓之间移动,所述换电移动装置适于与所述电池周转装置对接,且在所述换电仓时,所述换电移动装置用于将动力电池从车辆上拆卸下来或将动力电池安装在车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可以对电动汽车进行举升,方便换电移动装置将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底部拆卸下来,或将另一块动力电池再安装在电动汽车底部。此外,换电移动装置与电池周转装置对接、码垛机与电池周转装置对接,可使动力电池在电池周转装置处完成交换,从而节省动力电池的交换时间,提升换电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进出口处设置有坡道板,所述坡道板的一端与所述换电仓内的中间平台接合,所述坡道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仓外的基础面接合。
具体地,所述车辆进出口包括:车辆进口和车辆出口,所述车辆进口和所述车辆出口正对布置,所述坡道板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进口处的进口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出口处的出口坡道。
可选地,所述坡道板上对称设置有可自转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适于对所述车辆的车轮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辊包括:两个辊子,两个所述辊子的朝向所述换电仓一端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辊子的远离所述换电仓一端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电站由至少两个集装箱拼接而成,且所述集装箱的最大侧面相拼接,所述车辆进口和所述车辆出口的连线与所述集装箱的拼接线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包括:前轮举升平台和后轮举升平台,所述前轮举升平台适于对所述车辆的前轮进行升降,所述后轮举升平台适于对所述车辆的后轮进行升降,所述前轮举升平台和所述后轮举升平台在所述换电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电仓和所述充电仓内均铺设有轨道,所述换电移动装置沿所述轨道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周转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升降支撑装置,所述升降支撑装置适于沿所述支撑架升降,且所述升降支撑装置上方形成移动仓位,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旋转支撑装置,所述旋转支撑装置适于绕所述支撑架旋转,以在所述旋转支撑装置上方形成固定仓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货架上设置有用于给所述动力电池充电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所述码垛机用于将所述充电货架上的动力电池转运至所述移动仓位,或将所述固定仓位上的动力电池转运至所述充电货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码垛机包括:转运架;电池提升机构,所述电池提升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运架内且适于在所述转运架内沿竖向方向运动,所述电池提升机构包括用于取放动力电池的双向伸缩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货架设置有多排,相邻两排所述充电货架之间形成转运通道,所述码垛机设置于所述转运通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仓上设置有紧急出口,所述充电货架的底层设置有防爆灭火装置,在所述防爆灭火装置上的动力电池热失控时,所述码垛机将所述防爆灭火装置经所述紧急出口推出所述充电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仓的朝向所述换电仓的箱板上开设有换电通道,所述换电移动装置经所述换电通道在所述换电仓和所述充电仓之间移动,所述换电通道处设置有升降挡板机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换电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电站的外部设置有车辆识别装置,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换电站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换电站的俯视图;
图3是中间平台和坡道板的俯视图;
图4是中间平台和坡道板的主视图;
图5是换电站的内部俯视图示意图;
图6是第一视角换电站的内部立体示意图;
图7是第二视角换电站的内部立体示意图;
图8是电池周转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旋转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100。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100包括:换电仓101、充电仓102、换电移动装置300。换电移动装置300用于运载动力电池在换电仓101和充电仓102之间移动,且在换电仓101时,换电移动装置300用于将动力电池从车辆上拆卸下来或将动力电池安装在车辆上。
参照图1-图3所示,换电仓101用于容纳电动汽车并使得电动汽车在换电仓101内完成动力电池更换,换电仓101具有车辆进出口,具体而言,换电仓101长度方向上具有供电动汽车进、出换电仓101的车辆进出口。
换电仓101内设置有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具体而言,换电仓101内设置有中间平台1,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设置在中间平台1上,且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用于定位和举升电动汽车。
当电动汽车驶入换电仓101内的中间平台1时,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可以对电动汽车进行定位,并可举升电动汽车,方便换电移动装置300将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底部拆卸下来,或将另一块动力电池再安装在电动汽车底部,也就是说,通过在中间平台1上设置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方便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更换。由于中间平台1上设置有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使用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来举升电动汽车,因此,中间平台1不必设置得很高,使得换电仓101的结构较为紧凑,进而使得换电站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充电仓102用于存放电动汽车更换下来的动力电池,并为动力电池恢复能量,充电仓102内设置有电池周转装置400、码垛机500、充电货架600,码垛机500适于与电池周转装置400、充电货架600对接,以实现对动力电池的交换。换电移动装置300适于与电池周转装置400对接,以实现对动力电池的交换。
具体而言,电池周转装置400可以作为周转站,换电移动装置300将从电动汽车上拆卸下来的第一动力电池转移至电池周转装置400上,码垛机500将从换电站内的充电货架600上取来的第二动力电池转移至电池周转装置400上,换电移动装置300接收电池周转装置400上的第二动力电池,以便后续将第二动力电池安装在动力电池上,码垛机500再将电池周转装置400上的第一动力电池转运至换电站内的充电货架600上。
在图5-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周转装置400设置在充电货架600的正下方,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电池周转装置400与充电货架600可以并排布置,或者电池周转装置400与充电货架600位于不同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100,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可以对电动汽车进行举升,方便换电移动装置300将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底部拆卸下来,或将另一块动力电池再安装在电动汽车底部。此外,换电移动装置300与电池周转装置400对接、码垛机500与电池周转装置400对接,可使动力电池在电池周转装置400处完成交换,从而节省动力电池的交换时间,提升换电效率。
参照图1-图4所示,车辆进出口处设置有坡道板2,坡道板2的一端与换电仓101内的中间平台1接合,坡道板2的另一端与换电仓101外的基础面接合。换言之,中间平台1与换电仓101外的基础面可通过坡道板2实现间接连接。
坡道板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坡道板2用于引导车辆行驶,使车辆可在坡道板2爬坡或下坡,坡道板2上表面沿着车辆行驶方向并排延伸地设有轮胎防滑部1016,轮胎防滑部1016可防止车辆的轮胎在坡道板2上打滑。
参照图2-图3所示,轮胎防滑部1016为格栅,格栅可增加与轮胎的摩擦力,且在雨雪天气时,水和冰雪可在格栅处落到坡道板2的下方,以防止坡道板2表面积水、积雪和结冰,从而有利于防止轮胎打滑。
参照图2-图3所示,格栅构造为钢筋网格结构,以在保证防滑功能的情况下,使格栅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提升格栅的承载能力。
参照图2-图3所示,轮胎防滑部1016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防滑部1017以及第二防滑部1018,其中第一防滑部1017与车辆一侧的轮胎对应,第二防滑部1018与车辆的另侧的轮胎对应,也就是说,轮胎防滑部1016沿轮胎在坡道板2上的滚动迹设置,且对应车辆两侧的轮胎,以防止轮胎打滑引发事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平台1离换电仓101外的基础面的高度不超过250mm,例如中间平台1离基础面的高度可以是50mm、100mm、150mm、200mm等。
车辆进出口处可设置卷帘门,以在换电站100不需要工作时,关闭车辆进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进出口的数量为一个,电动汽车经车辆进出口进、出换电仓101。例如,电动汽车通过正向行驶经车辆进出口驶入换电仓101,电动汽车通过倒车行驶经车辆进出口驶出换电仓1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辆进出口为两个,且车辆进出口包括:车辆进口1011和车辆出口1012,车辆进口1011和车辆出口1012正对布置,电动汽车经车辆进口1011进入换电仓101、经车辆出口1012驶出换电仓101,这样,前一辆电动汽车的行车路径与后一辆电动汽车的行车路径不发生冲突。参照图2-图4所示,坡道板2包括:设置在车辆进口1011处的进口坡道1013以及设置在车辆出口1012处的出口坡道1014,电动汽车沿进口坡道1013进入换电仓101、沿出口坡道1014驶出换电仓101,使得电动汽车在进、出换电仓101时,行驶更加平稳。
车辆进口1011和车辆出口1012的连线可与换电仓101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电动汽车直行便可进、出换电仓101,不必拐弯。
可选地,参照图3-图4所示,坡道板2上对称设置有可自转的导向辊1015,导向辊1015适于对车辆的车轮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导向辊1015包括:两个辊子,两个辊子的朝向换电仓101一端的距离小于两个辊子的远离换电仓101一端的距离,以便能够对车轮进行限位、导向,使车轮按照车辆的预设行进路线行驶。导向辊1015呈“八”字形设置。在车辆向前行驶方向上看,对向设置的导向辊1015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换电站100由至少两个集装箱104拼接而成,且集装箱104的最大侧面相拼接,车辆进口1011和车辆出口1012的连线与集装箱104的拼接线垂直。换电仓101的长度横跨至少两个集装箱104的宽度,由此可以充分利用集装箱104的内部空间。换电仓101的长度方向与电动汽车行驶方向相同。
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包括:前轮举升平台1000和后轮举升平台2000,前轮举升平台1000适于对车辆的前轮进行升降,后轮举升平台2000适于对车辆的后轮进行升降,前轮举升平台1000和后轮举升平台2000在换电仓10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参照图2所示,前轮举升平台1000包括:前轮定位装置1030,前轮定位装置1030适于对车辆前轮进行定位。后轮举升平台2000包括后轮定位装置2030,后轮定位装置2030适于对车辆后轮进行定位。
参照图5-图7所示,换电仓101和充电仓102内均铺设有轨道106,换电移动装置300沿轨道106移动。
参照图8-图11所示,电池周转装置400包括:支撑架401,支撑架401上设置有升降支撑装置,升降支撑装置适于沿支撑架401升降,且升降支撑装置上方形成移动仓位,支撑架401上设置有旋转支撑装置,旋转支撑装置适于绕支撑架401旋转,以在旋转支撑装置上方形成固定仓位。
移动仓位可移动至与固定仓位重合的位置或移动至与固定仓位错开的位置,移动仓位用于接收第一动力电池或第二动力电池,固定仓位用于接收第一动力电池。移动仓位、固定仓位容积均大于动力电池的体积,以便于顺利地收容动力电池。
也就是说,升降支撑装置可升降至与旋转支撑装置平齐的位置或升降至与旋转支撑装置错开的位置。当升降支撑装置与旋转支撑装置平齐时,升降支撑装置上的第一动力电池方便被转移至旋转支撑装置上;当升降支撑装置与旋转支撑装置错开时,升降支撑装置可去承接第二动力电池。
进一步地,移动仓位设置为:接收换电移动装置300上的第一动力电池,并将第一动力电池转移至固定仓位,再接收码垛机500上的第二动力电池。
换言之,放置在移动仓位内的第一动力电池可被转移至固定仓位中,随后还可以再将第二动力电池置于移动仓位上,从而在电池周转装置400上实现第一动力电池和第二动力电池的周转。固定仓位内暂存的第一动力电池也可再转移至其它指定位置或指定设备(例如充电货架600)上。
在将电池周转装置400应用于换电站时,码垛机500和换电移动装置300均可以直接与电池周转装置400对接,例如,换电移动装置300将电动汽车上的亏电动力电池(相当于第一动力电池)拆下后,将亏电动力电池置于移动仓位,电池周转装置400再将移动仓位内的亏电动力电池周转至固定仓位中,移动仓位被释放,码垛机500将满电动力电池(相当于第二动力电池)置于释放的移动仓位中,随后,移动仓位中的满电动力电池被转移至换电移动装置300上,由此,完成亏电动力电池和满电动力电池的更换,动力电池的更换速率大大提升。
升降支撑装置包括升降支撑托臂402,移动仓位形成在升降支撑托臂402上方。升降支撑托臂402可对移动仓位内的动力电池起到托举、支撑作用,并能带动移动仓位内的动力电池同步升降。
参照图8、图10所示,旋转支撑装置包括旋转支撑托臂403,固定仓位形成在旋转支撑托臂403上方。旋转支撑托臂403可对固定仓位内的动力电池起到托举、支撑作用。
电池周转装置400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升降支撑装置升降。
具体地,参照图8-图9所示,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升降驱动电机404和传动杆405,升降驱动电机404驱动传动杆405转动,升降支撑装置具有升降框架406,升降支撑托臂402与升降框架406固定连接,传动杆405与升降框架406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链组件407。升降驱动电机404的动力传递给传动杆405,传动杆405上的动力再经第一传动链组件407传递至升降框架406,从而驱动升降框架406升降,也就实现了升降支撑托臂402的升降,即实现了移动仓位的升降。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链组件407可以包括:第一上链轮4071、第一下链轮4072和第一传动链本体4073,第一上链轮4071与传动杆405固定相连,第一下链轮4072设置在第一上链轮4071的下方,且第一下链轮4072固定于支撑架401,第一传动链本体4073与第一上链轮4071、第一下链轮4072啮合传动,升降框架406固定于第一传动链本体4073,由此,在第一传动链本体4073运动时,升降框架406跟随第一传动链本体4073同步运动。
参照图8所示,支撑架401上设置有链轮安装板415,第一下链轮4072安装在链轮安装板415上。
可选地,参照图8、图10所示,支撑架401上设置有直线滑轨408,升降框架406具有与直线滑轨408滑动配合的直线滑槽。当升降框架406沿支撑架401升降时,直线滑轨408可对升降框架406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升降框架406的升降动作更加平稳、可靠。
参照图8-图9所示,升降驱动电机404与传动杆405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链组件409,第二传动链组件409包括:第二电机链轮4091、第二轴链轮4092和第二传动链本体4093,第二电机链轮4091与升降驱动电机404的输出轴固定相连,第二轴链轮4092与传动杆405固定相连,第二传动链本体4093与第二电机链轮4091、第二轴链轮4092啮合传动。升降驱动电机404的动力经第二传动链组件409传递给传动杆405。
参照图8、图10-图11所示,旋转支撑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411和旋转到位检测装置412,旋转驱动装置411用于驱动旋转支撑托臂403转动,旋转到位检测装置412用于检测旋转支撑托臂403的转动极限位置,防止旋转支撑托臂403转动角度过大而与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导致旋转支撑托臂403发生碰撞损坏。
换言之,通过设置旋转到位检测装置412,可以限定旋转支撑托臂403的转动极限位置,使得旋转支撑托臂403的转动路径更加可靠。
旋转驱动装置411可以包括:动力装置4111和转动轴4112,旋转支撑托臂403固定于转动轴4112,动力装置4111驱动转动轴4112转动,由此,转动轴4112带动旋转支撑托臂403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动力装置4111为电动推杆,动力装置4111与转动轴4112之间设置有齿条4113和齿轮4114,电动推杆适于驱动齿条4113往复移动,齿轮4114与齿条4113啮合,且齿轮4114设置在转动轴4112上。当电动推杆驱动齿条4113往复移动时,齿轮4114转动,转动轴4112跟随齿轮4114同步转动,旋转支撑托臂403跟随转动轴4112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旋转支撑托臂403能够在支撑动力电池的支撑位置以及不支撑动力电池的收纳位置之间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支撑位置”可以是图10-图11所示旋转支撑托臂403的位置,“收纳位置”可以是将图10-图11中的旋转支撑托臂403逆时针转动90°后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到位检测装置412为接近开关,旋转支撑托臂403上设置有感应板4115,感应板4115与接近开关接触时,旋转支撑托臂403停止转动。
可选地,感应板4115为两个,旋转到位检测装置412与感应板4115一一对应,且两个感应板4115之间的布置圆心角为30°-150°。旋转支撑托臂403的旋转角度与两个感应板4115之间的布置圆心角相等,这样,旋转支撑托臂403的旋转角度也为30°-150°,从而满足旋转支撑托臂403在支撑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变换。
可选地,图11所示的两个感应板4115之间的布置圆心角为90°。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感应板4115之间的布置圆心角还可以为60°、75°、120°、135°等。
参照图11所示,旋转支撑组件410还包括:安装基板413,动力装置4111安装在安装基板413上,例如动力装置4111可利用螺栓紧固件安装在安装基板413上。转动轴4112通过安装支座414安装在安装基板413上。安装支座414可利用螺栓紧固件安装在安装基板413上,而安装支座414可利用螺栓紧固件安装在支撑架401上。
进一步地,转动轴4112穿设安装支座414,且转动轴4112与安装支座414之间设置有轴承,由此可使得转动轴4112的转动可以顺畅。
参照图8所示,支撑架401包括:左侧立柱4011、右侧立柱4012以及连接左侧立柱4011、右侧立柱4012的横向连接柱4013,左侧立柱4011、右侧立柱4012上均设置有移动仓位支撑装置和固定仓位支撑装置,由此可从两端托起动力电池,防止动力电池发生倾翻。
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在横向连接柱401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仓位支撑装置,以使固定仓位在未设置固定仓位支撑装置的一侧敞开,动力电池可经未设置固定仓位支撑装置的一侧进、出固定仓位。
充电货架600上设置有用于给动力电池充电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码垛机500用于将充电货架600上的动力电池转运至移动仓位,或将固定仓位上的动力电池转运至充电货架600。
码垛机500包括:转运架和电池提升机构,电池提升机构设置在转运架内,且电池提升机构适于在转运架内沿竖向方向运动,电池提升机构包括用于取放动力电池的双向伸缩机构。
参照图6-图7所示,充电货架600设置有多排,相邻两排充电货架600之间形成转运通道,码垛机500设置于转运通道中。
参照图5、图7所示,充电仓102上设置有紧急出口,充电货架600的底层设置有防爆灭火装置900,在防爆灭火装置900上的动力电池热失控时,码垛机500将防爆灭火装置900经紧急出口推出充电仓102。
参照图2、图6-图7所示,充电仓102的朝向换电仓101的箱板上开设有换电通道,换电移动装置300经换电通道在换电仓101和充电仓102之间移动,换电通道处设置有升降挡板机构,以打开或关闭换电通道。
参照图1所示,换电站100的外部设置有车辆识别装置108,用于获取车辆的信息,例如型号信息、车牌号信息。车辆识别装置108可以是摄像头,车辆识别装置108与换电站100的站端控制系统电连接。
将需要换电的电动汽车(即目标车辆)的车辆信息与换电站100内的预置车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目标车辆是否与换电站100的预置车辆信息匹配。目标车辆在初次注册时,便可将车辆信息上传至换电站100的站端控制系统或者云端服务器,保存成为预置车辆信息。当目标车辆的车辆信息与换电站100的预置车辆信息匹配时,表示该车辆已经注册过,换电站100可以对其换电。当目标车辆的车辆信息与换电站100的预置车辆信息不匹配时,表示该车辆未注册过,换电站100无法对其换电。目标车辆可通过注册会员等方式,将车辆信息预置在换电站10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电仓101还包括:站侧显示屏120,站侧显示屏120设置在换电仓101的侧壁,且站侧显示屏120从换电仓101的外部可见。
换电仓101的外侧壁为透明材质,站侧显示屏120设置在外侧壁的内侧,站侧显示屏120可用于投放图像、影像等,满足换电站100的广告投放需求,为换电站100增加了广告宣传功能。站侧显示屏120设置在换电仓101的至少一侧,从而使得换电仓101至少在该侧面可以实现站侧显示屏120的广告投放、宣传等,为换电站100的站内运维产生一部分收益。站侧显示屏120从换电仓101的外部可视,这样,换电仓101的外侧壁可以对站侧显示屏120起到防护作用,又不会影响站侧显示屏120的画面宣传。
站侧显示屏120通过可支撑框架105固定在换电仓101的侧面,从而使得站侧显示屏120在换电仓101侧面的安装更加稳固,提升了站侧显示屏12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站侧显示屏120的长度不小于换电仓101侧面长度的3/4,站侧显示屏120的高度不小于换电仓101侧面高度的1/2,由此可保证站侧显示屏120的面积较大,从而对其所宣传的内容具有较好的宣传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站侧显示屏120的长度可以为换电仓101侧面长度的4/5,站侧显示屏120的高度可以为换电仓101侧面高度的3/4。
在具体实施例中,换电仓101的外侧壁为透明的防护幕墙,防护幕墙安装于支撑框架105,站侧显示屏120位于防护幕墙和支撑框架105之间,且安装完成后,站侧显示屏120与防护幕墙、支撑框架105之间均应留有一定间隙,以便于站侧显示屏120散热,同时避免防护幕墙和支撑框架105对站侧显示屏120产生挤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幕墙为玻璃幕墙125,玻璃幕墙125透明、易清洁,且成本较低,且当玻璃幕墙125采用钢化玻璃等高强度玻璃时,还可以保证玻璃幕墙125具有较好的强度,不易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站侧显示屏120为LED屏,且站侧显示屏120由换电仓101内的电源进行供电。LED屏技术成熟、显像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以LED灯点作为屏幕像素点,能够增大屏幕亮度,在较远距离也可清晰看见屏幕影像。站侧显示屏120为可以为透明栅板结构,整体美观大方,前后通透可见,富有科技感。
参照图1所示,站侧显示屏120包括:多个显示模块,多个显示模块之间利用紧固件实现无缝拼接固定,由此可实现站侧显示屏120显示内容的连续、无中断。通过增加或删减显示模块的数量,可以改变站侧显示屏120的显示面积。
多个显示模块之间的信号线布置于站侧显示屏120的背向外部的一侧,这样,信号线可以隐藏、不外露,使得换电站100外形美观。
站侧显示屏120的总电源线和网线从站侧显示屏120的顶部走暗线进入换电站100内的配电柜和控制柜,由此使得布线隐藏,使得换电站100内较为整洁。可选地,站侧显示屏120的电源和通讯传输采用级联网线和级联电源线串接而成。
站侧显示屏120的厚度小于100mm,例如站侧显示屏120的厚度可以是50mm、80mm等。由此,不会显著增加换电站100的外墙厚度,使得换电站100外形较为美观。同时可保证站侧显示屏120的重量较小,减小对支撑框架105的承重压力。站侧显示屏120可在100mm的缝隙/间距内安装,增加了空间利用率,增大了使用范围。
参照图1所示,换电仓101内设置有:站内显示屏107,站内显示屏107用于显示电动汽车的换电信息。电动汽车在换电仓101内换电时,站内显示屏107可以显示电动汽车的上电状态、制动状态、车门关闭状态、电池锁状态等信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电仓,所述换电仓用于容纳电动汽车并使得所述电动汽车在所述换电仓内完成动力电池更换,所述换电仓具有车辆进出口,所述换电仓内设置有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
充电仓,所述充电仓用于存放所述电动汽车更换下来的动力电池,并为所述动力电池恢复能量,所述充电仓内设置有电池周转装置、码垛机、充电货架,所述码垛机适于与所述电池周转装置、所述充电货架对接;
换电移动装置,所述换电移动装置用于运载动力电池在所述换电仓和所述充电仓之间移动,所述换电移动装置适于与所述电池周转装置对接,且在所述换电仓时,所述换电移动装置用于将动力电池从车辆上拆卸下来或将动力电池安装在车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进出口处设置有坡道板,所述坡道板的一端与所述换电仓内的中间平台接合,所述坡道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仓外的基础面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进出口包括:车辆进口和车辆出口,所述车辆进口和所述车辆出口正对布置,所述坡道板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进口处的进口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出口处的出口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板上对称设置有可自转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适于对所述车辆的车轮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包括:两个辊子,两个所述辊子的朝向所述换电仓一端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辊子的远离所述换电仓一端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由至少两个集装箱拼接而成,且所述集装箱的最大侧面相拼接,所述车辆进口和所述车辆出口的连线与所述集装箱的拼接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车轮举升平台组件包括:前轮举升平台和后轮举升平台,所述前轮举升平台适于对所述车辆的前轮进行升降,所述后轮举升平台适于对所述车辆的后轮进行升降,所述前轮举升平台和所述后轮举升平台在所述换电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仓和所述充电仓内均铺设有轨道,所述换电移动装置沿所述轨道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周转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升降支撑装置,所述升降支撑装置适于沿所述支撑架升降,且所述升降支撑装置上方形成移动仓位,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旋转支撑装置,所述旋转支撑装置适于绕所述支撑架旋转,以在所述旋转支撑装置上方形成固定仓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货架上设置有用于给所述动力电池充电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所述码垛机用于将所述充电货架上的动力电池转运至所述移动仓位,或将所述固定仓位上的动力电池转运至所述充电货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垛机包括:
转运架;
电池提升机构,所述电池提升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运架内且适于在所述转运架内沿竖向方向运动,所述电池提升机构包括用于取放动力电池的双向伸缩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货架设置有多排,相邻两排所述充电货架之间形成转运通道,所述码垛机设置于所述转运通道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上设置有紧急出口,所述充电货架的底层设置有防爆灭火装置,在所述防爆灭火装置上的动力电池热失控时,所述码垛机将所述防爆灭火装置经所述紧急出口推出所述充电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的朝向所述换电仓的箱板上开设有换电通道,所述换电移动装置经所述换电通道在所述换电仓和所述充电仓之间移动,所述换电通道处设置有升降挡板机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换电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的外部设置有车辆识别装置,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信息。
CN202021421705.8U 2020-07-17 2020-07-17 换电站 Active CN213199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1705.8U CN213199511U (zh) 2020-07-17 2020-07-17 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1705.8U CN213199511U (zh) 2020-07-17 2020-07-17 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99511U true CN213199511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3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21705.8U Active CN213199511U (zh) 2020-07-17 2020-07-17 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9951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724A (zh) * 2021-05-28 2021-10-22 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系统及其防爆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859005A (zh) * 2021-09-18 2021-12-31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换电站
CN113859043A (zh) * 2021-11-04 2021-12-31 邵晓兰 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CN114590165A (zh) * 2022-03-22 2022-06-07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站用电池缓存装置及换电站
CN114619913A (zh) * 2022-03-18 2022-06-14 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型换电站电池货架及管控方法
CN115306247A (zh) * 2021-09-30 2022-11-08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换电站及换电控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724A (zh) * 2021-05-28 2021-10-22 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系统及其防爆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859005A (zh) * 2021-09-18 2021-12-31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换电站
CN115306247A (zh) * 2021-09-30 2022-11-08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换电站及换电控制方法
CN113859043A (zh) * 2021-11-04 2021-12-31 邵晓兰 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CN113859043B (zh) * 2021-11-04 2023-08-11 姜珠 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CN114619913A (zh) * 2022-03-18 2022-06-14 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型换电站电池货架及管控方法
CN114619913B (zh) * 2022-03-18 2022-11-08 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型换电站电池货架及管控方法
CN114590165A (zh) * 2022-03-22 2022-06-07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站用电池缓存装置及换电站
CN114590165B (zh) * 2022-03-22 2024-04-12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站用电池缓存装置及换电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99511U (zh) 换电站
CN213948196U (zh) 换电仓及具有其的换电站
CN103429833A (zh) 自动化的机动车停车/存放系统
CN108049669B (zh)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系统
CN107749122A (zh) 一种共享锂电池物联网管理服务商业模式
CN107933408A (zh) 一种共亨电池智能换电车及使用方法
WO2023024375A1 (zh) 充换电站
CN207267472U9 (zh) 一种共享电池智能换电车
CN108301658B (zh) 一种综合式立体车库
CN205637760U (zh) 一种用于梳齿式平面移动立体停车库的穿梭车
CN201406859Y (zh) 立体车库
CN220349518U (zh) 一种用于底盘换电式电动重卡的换电站
CN213649370U (zh) 换电仓的换电平台及换电站
CN104074378B (zh) 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与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设备
WO2023051752A1 (zh) 基于固设式换电设备的换电站
CN106285110B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115042987A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
CN213619439U (zh) 一种吊装换电系统
CN210086946U (zh) 一种模块化横移台车
CN209195111U (zh) 自行车立体停车装置及系统
CN111005601A (zh) 一种立体自行车停放车库
CN219313660U (zh) 一种智能无人超市自动周转系统
CN213737460U (zh) 一种承接系统
CN212656628U (zh) 一种纵向大轿厢塔库
CN22016384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充换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