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0808U - 一种新型绕线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绕线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0808U
CN213170808U CN202021036964.9U CN202021036964U CN213170808U CN 213170808 U CN213170808 U CN 213170808U CN 202021036964 U CN202021036964 U CN 202021036964U CN 213170808 U CN213170808 U CN 213170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bearing
seat
wire wind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369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369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0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0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08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绕线座。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包括连接部和绕线部,绕线部连接有线咀,连接部转动连接绕线部,绕线部连接有用于绕线部转动的转动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绕线机的绕线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绕线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绕线座。
背景技术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常用绕线机绕制的线多为漆包铜线(绕制电子、电器产品的电感线圈),漆包铝线,纺织线(绕制纺织机用的纱锭、线团),还有绕制电热器具用的电热线以及焊锡线,电线,电缆等。
目前,市场上的内绕绕线机的线咀转向方式都是用气缸直接推拉,气缸跟随轴高速上下运动。
现有技术中,推动线咀转向的气缸和气管跟随线咀一起上下运动,上下高速绕线机构中,负载质量严重影响运动速度,咀转上下的运动速度变慢,降低了绕线速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绕线座,其能够提高绕线机的绕线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绕线座,包括连接部和绕线部,绕线部连接有线咀,连接部转动连接绕线部,绕线部连接有用于带动绕线部转动的转动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绕线部为两个,两个绕线部分别设置于连接部的两侧,两个绕线部分别连接转动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和电机,电机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套设有转动盘,转动盘与绕线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轴的一端铰接连接绕线部,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铰接连接转动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绕线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转动盘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环套设于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环套设于第二连接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接轴为花键轴,绕线座设置有花键母,花键母与绕线座转动连接,花键轴与花键母配合,花键母上连接转动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绕线座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与绕线座固定连接,花键母固定于第一轴承的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绕线座与第一轴承过盈连接,花键母与第一轴承过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绕线座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轴承的第一通口,第一轴承的外层固定于第一通口内壁,第一轴承的内层连接花键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绕线部设置有第三连接轴,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口,第二通口的侧壁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三连接轴通过第二轴承与连接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与第二轴承过盈连接,第三连接轴与第二轴承过盈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施提供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包括连接部和绕线部,绕线部连接有线咀,连接部转动连接绕线部,绕线部连接有用于绕线部转动的转动组件。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中转动组件带动绕线座转动,转动组件可以调整线咀的角度,在绕线过程中要绕过渡线还有线头线尾缠脚需要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才可以完成整个绕线工作。
由于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不设置与绕线座上,这样转动组件可以带动绕线座运行,但不会因转动组件的自身重量影响绕线座的速率,避免能源浪费,也更加高效,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转动组件设置于机架上而不是将气缸和气管设置在绕线座上,大大降低了绕线座的整体质量,提高了绕线座的运动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能量的浪费,使用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绕线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绕线座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键轴与花键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部与绕线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连接部,2-绕线部,3-第二通口,4-固定部,5- 转动盘,6-第一连接环,7-第一连接柱,8-第一连接轴,9-第二连接环,10-第二连接柱,11-第一轴承,12-第一通口,13-花键轴,14- 花键母,15-电机,16-第三连接轴,17-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参考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绕线座,包括连接部1和绕线部2,绕线部2连接有线咀,连接部1转动连接绕线部2,绕线部2连接有用于带动绕线部2转动的转动组件。
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动组件可以绕线过程中线咀的角度,在绕线过程中要绕过渡线还有线头线尾缠脚需要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才可以完成整个绕线工作,现有技术中将气缸设置在绕线座上,通过气缸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现有技术中调整线咀的角度的气缸和气管都设置于绕线座上,绕线座在高速滑动时带动气缸和气管一起滑动,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与负载质量有很大关系,带动气缸和气管运动大大降低了绕线座的速度,降低了绕线速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组件调整线咀的角度避免了将气缸和气管设置在绕线座上,大大降低了绕线座的整体质量,提高了绕线座的运动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绕线部2为两个,两个绕线部2 分别设置于连接部1的两侧,两个绕线部2分别连接转动组件。
上述实施方式中,绕线座上设置有两个绕线部2,两个绕线部2 分别位于绕线座的两端,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绕线部2可以同时提供两个工位,两个绕线部2可以同时进行绕线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8和电机15,电机15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套设有转动盘5,转动盘5与绕线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轴8的一端铰接连接绕线部2,第一连接轴8的另一端铰接连接转动盘5。
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8和电机15,电机 15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套设有转动盘5,转动盘5与绕线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轴8的一端铰接连接绕线部2,第一连接轴8 的另一端铰接连接转动盘5,电机15的转动带动转第二连接轴的转动第二连接轴的转动带动转动盘5的转动,转动盘5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轴8的转动,转动盘5与绕线部2通过第一连接轴8连接,即电机15的转动可以带动绕线部2的转动,可以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才可以完成整个绕线工作,避免了将气缸和气管放置于绕线座上,影响绕线座运动时的速度,本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减少了整个绕线座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9,绕线部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7,转动盘5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10,第一连接环6套设于第一连接柱7,第二连接环9套设于第二连接柱10。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轴8通过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 9分别与第一连接柱7和第二连接柱10连接,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9套设于第一连接柱7和第二连接柱10后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连接柱7和第二连接柱10,防止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9脱落,第一连接轴8分别与绕线部2和转动盘5形成铰接结构,电机 15的转动带动转第二连接轴的转动第二连接轴的转动带动转动盘5 的转动,转动盘5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轴8的转动,转动盘5与绕线部2通过第一连接轴8连接,即电机15的转动可以带动绕线部2的转动,可以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才可以完成整个绕线工作,避免了将气缸和气管放置于绕线座上,影响绕线座运动时的速度,本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减少了整个绕线座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轴为花键轴13,绕线座设置有花键母14,花键母14与绕线座转动连接,花键轴13与花键母14配合,花键母14上连接转动盘5。
上述实施方式中,花键轴13与花键母14配合,花键母14上连接转动盘5,电机15带动花键轴13转动,花键轴13带动花键母14 转动,花键母14上设置有转动盘5,花键母14的转动带动转动盘5 转动,转动盘5与绕线部2通过第一连接轴8连接,即电机15的转动可以带动绕线部2的转动,可以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才可以完成整个绕线工作,避免了将气缸和气管放置于绕线座上,影响绕线座运动时的速度,本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减少了整个绕线座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绕线座设置有第一轴承11,第一轴承11与绕线座固定连接,花键母14固定于第一轴承11的内壁。
上述实施方式中,绕线座上固定设置第一轴承11,花键母14固定于第一轴承11的内壁,电机15控制花键轴13转动时,由于花键轴13与花键母14配合,花键轴13带动花键母14转动,花键轴13 相对于绕线座转动,即电机15的转动可以带动绕线部2的转动,可以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才可以完成整个绕线工作,避免了将气缸和气管放置于绕线座上,影响绕线座运动时的速度,本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减少了整个绕线座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绕线座与第一轴承11过盈连接,花键母14与第一轴承11过盈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11分别与绕线座和花键母14过盈连接,本实施例中过盈连接可以使连接更稳固,转动盘5可以与花键母 14一起转动,采用更好的方法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减少了整个绕线座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绕线座设置有固定部4,固定部4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轴承11的第一通口12,第一轴承11的外层固定于第一通口12内壁,第一轴承11的内层连接花键母14。
上述实施方式中,绕线座设置有固定部4,固定部4设置于绕线座的中部,固定部4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轴承11的第一通口12,第一轴承11的外层通过第一通口12与绕线座连接,第一轴承11的内层与花键母14连接,采用更好的方法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减少了整个绕线座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绕线部2设置有第三连接轴16,连接部1设置有第二通口3,第二通口3的侧壁连接有第二轴承17,第三连接轴16通过第二轴承17与连接部1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设置有第二通口3,第二通口3位于连接部1的侧边,第二通口3的侧壁与第二轴承17的外层连接,第三连接轴16固定于第二轴承17的内层,通过第二轴承17连接部1 与绕线部2形成转动连接,绕线部2可以围绕连接部1跟随第二轴承 17的转动方向转动,电机15的转动带动转第二连接轴的转动第二连接轴的转动带动转动盘5的转动,转动盘5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轴8 的转动,转动盘5与绕线部2通过第一连接轴8连接,即电机15的转动可以带动绕线部2的转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绕线座,其有益效果:
本实施提供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包括连接部1和绕线部2,绕线部2连接有线咀,连接部1转动连接绕线部2,绕线部2连接有用于带动绕线部转动的转动组件。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中转动组件带动绕线座转动,转动组件可以调整线咀的角度,在绕线过程中要绕过渡线还有线头线尾缠脚需要对线咀的角度进行调整才可以完成整个绕线工作。
由于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不设置与绕线座上,这样转动组件可以带动绕线座运行,但不会因转动组件的自身重量影响绕线座的速率,避免能源浪费,也更加高效,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转动组件设置于机架上而不是将气缸和气管设置在绕线座上,大大降低了绕线座的整体质量,提高了绕线座的运动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能量的浪费,使用更加节能环保。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和绕线部,所述绕线部连接有线咀,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绕线部,所述绕线部连接有用于带动绕线部转动的转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绕线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绕线部分别连接转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和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套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所述绕线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绕线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转动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绕线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环套设于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环套设于第二连接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为花键轴,所述绕线座设置有花键母,所述花键母与所述绕线座转动连接,所述花键轴与所述花键母配合,所述花键母上连接所述转动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座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绕线座固定连接,所述花键母固定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座与所述第一轴承过盈连接,所述花键母与所述第一轴承过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轴承的第一通口,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层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口内壁,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层连接所述花键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设置有第三连接轴,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的侧壁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轴承过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轴承过盈连接。
CN202021036964.9U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新型绕线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70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6964.9U CN213170808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新型绕线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6964.9U CN213170808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新型绕线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0808U true CN213170808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87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3696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70808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新型绕线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0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2639B (zh) 一种高效率双向转动的收放卷装置
CN213170808U (zh) 一种新型绕线座
CN201136969Y (zh) 分条经浆联合机张力同步自动控制装置
CN200971275Y (zh) 绕丝机
CN210528074U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卷绕收束装置
CN111452015A (zh) 一种新型agv小车式装配机器人
CN21415321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天线智能绕线机
CN2470321Y (zh) 一种飞叉式绕线机
CN212625181U (zh) 一种铁芯绕线机
CN113593898A (zh) 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
CN213763840U (zh) 一种高效高稳定性重载旋转驱动机构
CN111646301A (zh) 一种线咀式绕线机
CN219859860U (zh) 一种铜丝绕卷装置
CN111403170A (zh) 电子元件双旋转绕线装置
CN217650595U (zh) 一种大功率发电机绝缘电磁线的自动往复收卷装置
CN215431308U (zh) 一种电加热管绕丝装置
CN220811387U (zh) 一种电缆生产绕线机
CN220865743U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输送捆扎装置
CN216638502U (zh) 一种往复式绕线机的恒张力控制装置
CN117476360B (zh) 一种线圈加工用的绕圈装置
CN219792034U (zh) 一种电缆成圈机
CN220055450U (zh) 一种用于配合收卷轻型电线的双自由度机械臂
CN218333264U (zh) 一种绞线机分控式升降机构
CN220171845U (zh) 折弯方便的漆包线生产机
CN117133543B (zh) 一种饼式线圈自动绕线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