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5866U - 一种测试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5866U
CN213155866U CN202021375785.8U CN202021375785U CN213155866U CN 213155866 U CN213155866 U CN 213155866U CN 202021375785 U CN202021375785 U CN 202021375785U CN 213155866 U CN213155866 U CN 213155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locking
reflecting
reflection
test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57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57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5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5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5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工装,用于测试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体,测试工装包括测试电路板、设置于测试电路板上侧的固定壳体;固定壳体包括相铰接的上壳和下壳,上壳与下壳之间具有用于容置主体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主体和测试电路板的电连接部件。上述测试工装,包括测试电路板和固定壳体两部分,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固定壳体固定主体,可保护测试过程中主体不被磨损,同时,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另外,通过设置可翻转的上壳,便于主体的取放,操作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工装,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智能穿戴设备的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运动与健康的关注日益加深,能够及时的获得身体的状态成了消费者的重要需求,现有智能手环通常都有充放电、心率测量、屏幕等功能。由于功能较多,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需要对一些样品进行调试,以测试各类性能是否符合产品开发预期。由于生产线生产时的测试工装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并不适合研发工程师调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操作便捷、用于测试智能穿戴设备的测试工装。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测试工装,用于测试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体,所述测试工装包括测试电路板、设置于测试电路板上侧的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包括相铰接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具有用于容置所述主体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主体和测试电路板的电连接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设有心率传感器,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开设通孔槽,所述下壳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通孔槽相连通的插槽,所述插槽内设置有反射件,所述反射件用于反射所述心率传感器发射的光线。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件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反射件包括支撑部和设置于支撑部上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用于反射所述心率传感器发射的光线,所述反射部的上下两侧面均为反射面;所述反射件可上下倒置设置于所述插槽内,以使所述反射部与心率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分别形成远反射距离和近反射距离两种反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上下对称结构,所述反射部偏离于支撑部的上下对称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弹臂部和连接两弹臂部的连接部;所述弹臂部具有插入插槽内的插入端和位于所述插槽外侧的操作端,所述连接部连接两弹臂部的插入端;所述反射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两个弹臂部通过弹性作用力卡入所述插槽内固定。
进一步地,两个弹臂部相背离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插槽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限位部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卡入所述限位配合部内,以限制所述反射件沿所述插槽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件的两侧面与所述插槽内壁之间设置有滑槽滑轨结构,所述反射件通过所述滑槽滑轨结构滑动设置于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锁紧机构锁紧;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上的锁紧孔、滑动设置于所述上壳上的锁紧滑块,所述锁紧滑块具有锁销部,所述锁销部能够插入或脱离所述锁紧孔,以使所述上壳和下壳锁紧或使所述上壳和下壳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滑块设置有两个;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相铰接的一侧为铰接侧,与所述铰接侧相对的一侧为开启侧,所述开启侧设置缺口槽,两个锁紧滑块相对设置于所述缺口槽的两侧,所述下壳上对应所述缺口槽设置有凸块部,所述凸块部的两侧设置有锁紧孔,所述上壳和下壳盖合时所述凸块部嵌入所述缺口槽内,两侧的锁紧孔分别与两侧的锁紧滑块的锁销部正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电路板的底面设置有支撑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上述测试工装,包括测试电路板和固定壳体两部分,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固定壳体固定主体,可保护测试过程中主体不被磨损,同时,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另外,通过设置可翻转的上壳,便于主体的取放,操作便捷。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工装的上壳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工装中的反射件抽出后的结构示意图一,图示为反射件的放置位置为近反射距离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工装中反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工装中反射件抽出后的结构示意图二;图示为反射件的放置位置为远反射距离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工装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测试电路板100;
上壳200;第一转轴部210;观察口220;锁紧滑块230;锁销部231;
下壳300;第二转轴部310;容置腔320;限位筋330;凸块部340;锁紧孔341;
底座400;插槽410;
电连接部件500;
支撑柱600;
反射件700;支撑部710;弹臂部711;限位凸起7111;滑槽7112;连接部712;反射部7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工装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测试工装用于测试智能穿戴设备,方便工程师在研发过程中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性能进行调试。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本实施例以智能手环为例进行说明。智能手环包括主体和腕带,测试工装用于对主体进行测试。参照图1和图2,测试工装包括测试电路板100、设置于测试电路板100上侧的固定壳体。固定壳体用于固定主体(图中未示出)。具体地,固定壳体包括相铰接的上壳200和下壳300,上壳200与下壳300之间具有用于容置主体的容置腔320,上壳200盖合于下壳300上时将主体固定于容置腔320内。容置腔320内设置有用于连接主体和测试电路板100的电连接部件500。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部件500包括用于充电和通信的多个插针。智能手环主体上的触点通过与插针对接,与测试电路板100相连通,进行充电和通信。通过测试电路板100可对智能手环的主体发送指令,可对马达振动、按键功能等进行测量。
上述的测试工装,包括测试电路板100和固定壳体两部分,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固定壳体固定主体,可保护测试过程中主体不被磨损,同时,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另外,通过设置可翻转的上壳200,便于主体的取放,操作便捷。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200和下壳300之间通过转轴结构实现铰接。具体地,上壳200的底面具有向下伸出的两个第一转轴部210,下壳300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两个第二转轴部310,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部310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下壳300上设置与主体形状相适配的容置腔320。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320的两端为开口结构,便于主体的取放,在容置腔320的两端分别有设置限位筋330,以限制主体的位移,防止主体从容置腔320的两侧脱出。
为了便于在调试过程中观察手环屏幕信息,在上壳200上还开设有观察口220,观察口220正对容置腔320,同时,手环屏幕不与上壳200接触,可保护手环屏幕表面不被磨损。
参照图2,上壳200和下壳300之间通过锁紧机构锁紧。具体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下壳300上的锁紧孔341、滑动设置于上壳200上的锁紧滑块230,锁紧滑块230具有锁销部231,锁销部231能够插入或脱离锁紧孔341,以使上壳200和下壳300锁紧或使上壳200和下壳300解锁。锁紧滑块230优选设置有两个;上壳200与下壳300相铰接的一侧为铰接侧,与铰接侧相对的一侧为开启侧,在开启侧设置缺口槽,两个锁紧滑块230相对设置于缺口槽的两侧,下壳300上对应缺口槽设置有凸块部340,凸块部340的两侧设置有锁紧孔341,上壳200和下壳300盖合时凸块部340嵌入缺口槽内,两侧的锁紧孔341分别与两侧的锁紧滑块230的锁销部231正相对。
为了对测试电路板100进行保护和绝缘,在测试电路板100的底面设置有支撑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为设置于测试电路板100四角的支撑柱600。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上设有用于测量心率的心率传感器。如图3所示,测试工装上设置有反射件700,用于反射心率传感器发射的光线,以测试该心率传感器。如图3所示,具体地,容置腔320的底部开设通孔槽,下壳300底部设置有底座400,底座400位于测试电路板100和下壳300之间。底座400的一侧开设有与通孔槽相连通的插槽410,反射件700可抽拉地设置于插槽410内,便于安装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00与下壳300为分体结构,底座400和下壳30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400也可以和下壳300设置为一体结构。
具体地,如图4所示,反射件700包括支撑部710和设置于支撑部710上的反射部720,反射部720用于反射所述心率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反射部720优选为平板结构,反射部720的上下两侧面均为反射面;反射件700可上下倒置设置于插槽410内,以使反射部720与心率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分别形成远反射距离和近反射距离两种反射距离,如此可以模拟两种不同距离时心率传感器接收到光源强度,以满足心率传感器测试时对不同反射距离的要求。如图3所示,反射部720位于上次,反射部720靠近心率传感器设置,此时为近反射距离;如图5所示,反射件700倒置后,反射部720位于下侧,远离心率传感器设置,此时为远反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部710为上下对称结构,反射部720偏离于支撑部710的上下对称面设置,如此可以通过将反射件700正向放置和翻转180°后倒置,以形成远反射距离和近反射距离两种反射距离。优选地,反射部720靠近反射件700的顶侧或底侧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反射件700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反射件700为塑料材质,反射部720通过表面处理后形成反射面。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反射部720也可以为分体件,通过粘接或插接于弹臂部711上,也可以在弹臂部711内侧面上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插接槽,反射部720可分别插入插接槽内,以满足更多不同反射距离的要求。
具体地,参照图4,反射件700的支撑部710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弹臂部711、连接两弹臂部711的连接部712。反射件700优选为左右对称结构。弹臂部711具有插入插槽410内的插入端和位于插槽410外侧的操作端,连接部712连接两弹臂部711的插入端。反射部720与连接部712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712与弹臂部711的插入端的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反射部720设置于连接部712和弹臂部711的插入端端面之间。两个弹臂部711可通过弹性作用力卡入插槽410内固定,由于操作端位于插槽410的外侧,通过挤压两个弹臂部711的操作端使其相互靠近,便可抽出反射件700。
进一步地,两个弹臂部711相背离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限位部,插槽410的侧壁上对应限位部设置有限位配合部,限位部卡入限位配合部内,以限制反射件700沿插槽410滑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为凸出于弹臂部711侧面的限位凸起7111,限位配合部为设置于插槽410侧壁上的限位凹槽,弹臂部711的限位凸起7111卡入限位凹槽内,可进一步防止反射件700从插槽410内脱出。
反射件700的两侧面与插槽410内壁之间还设置有滑槽滑轨结构,反射件700通过滑槽滑轨结构滑动设置于插槽410内。在本实施例中,滑槽滑轨结构包括设置于反射件700两侧的滑槽7112、设置于插槽410内壁的滑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试工装,用于测试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工装包括测试电路板、设置于测试电路板上侧的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包括相铰接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具有用于容置所述主体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主体和测试电路板的电连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心率传感器,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开设通孔槽,所述下壳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通孔槽相连通的插槽,所述插槽内设置有反射件,所述反射件用于反射所述心率传感器发射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反射件包括支撑部和设置于支撑部上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用于反射所述心率传感器发射的光线,所述反射部的上下两侧面均为反射面;所述反射件可上下倒置设置于所述插槽内,以使所述反射部与心率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分别形成远反射距离和近反射距离两种反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上下对称结构,所述反射部偏离于支撑部的上下对称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弹臂部和连接两弹臂部的连接部;所述弹臂部具有插入插槽内的插入端和位于所述插槽外侧的操作端,所述连接部连接两弹臂部的插入端;所述反射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两个弹臂部通过弹性作用力卡入所述插槽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弹臂部相背离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插槽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限位部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卡入所述限位配合部内,以限制所述反射件沿所述插槽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的两侧面与所述插槽内壁之间设置有滑槽滑轨结构,所述反射件通过所述滑槽滑轨结构滑动设置于所述插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锁紧机构锁紧;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上的锁紧孔、滑动设置于所述上壳上的锁紧滑块,所述锁紧滑块具有锁销部,所述锁销部能够插入或脱离所述锁紧孔,以使所述上壳和下壳锁紧或使所述上壳和下壳解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滑块设置有两个;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相铰接的一侧为铰接侧,与所述铰接侧相对的一侧为开启侧,所述开启侧设置缺口槽,两个锁紧滑块相对设置于所述缺口槽的两侧,所述下壳上对应所述缺口槽设置有凸块部,所述凸块部的两侧设置有锁紧孔,所述上壳和下壳盖合时所述凸块部嵌入所述缺口槽内,两侧的锁紧孔分别与两侧的锁紧滑块的锁销部正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路板的底面设置有支撑结构。
CN202021375785.8U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测试工装 Active CN213155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5785.8U CN213155866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测试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5785.8U CN213155866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测试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5866U true CN213155866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5785.8U Active CN213155866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测试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58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1290A (zh) * 2022-01-28 2022-05-13 珠海市精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声学性能测试平台、智能穿戴设备测试装置以及隔音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1290A (zh) * 2022-01-28 2022-05-13 珠海市精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声学性能测试平台、智能穿戴设备测试装置以及隔音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1680A (zh) 晶片卡固持結構
CN213155866U (zh) 一种测试工装
JP2014179965A (ja) 携帯端末
CN216823432U (zh) 血压监护系统及其血压监护装置
JP2011008761A (ja) ロック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る携帯式電子装置
JP2006275792A (ja) 電力量計用通信装置
JP2011234351A (ja) カバーロック装置
CN108925092A (zh) 电子设备
CN109449566A (zh) 三合一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749447B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0571893A (zh)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CN109246949A (zh) Sim卡安装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050029713A (ko) 휴대전자장치를 위한 어댑터 및 이들 두 요소 사이의전송시스템
CN109256832A (zh)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JP6884552B2 (ja) カード保持装置
CN215067098U (zh) 主板测试工装
CN213488771U (zh) 智能穿戴体温检测手环
CN219162552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0327115U (zh)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CN100481630C (zh) 用于在便携式电子仪器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尤其用于对所述仪器的电池进行再充电的装置
JP3225044U (ja) スマートペットロケーター
JP6602428B1 (ja) 電子機器
JP2008009666A (ja) 中継装置
CN219678172U (zh) 美容仪
CN208904722U (zh) 一种防水民用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