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6832A -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56832A
CN109256832A CN201811159426.6A CN201811159426A CN109256832A CN 109256832 A CN109256832 A CN 109256832A CN 201811159426 A CN201811159426 A CN 201811159426A CN 109256832 A CN109256832 A CN 109256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ainboard
hole
metal thimble
cylindrica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94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迎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94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56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56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6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充电组件包括壳体、主板、电池以及金属顶针;主板和电池均设于壳体内,电池与主板电连接;金属顶针插入于壳体内且与主板电连接,金属顶针部分显露于壳体外,金属顶针可与充电头连接以实现对电池的充电。本发明的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与主板电连接的金属顶针,金属顶针裸露在壳体外,充电头贴合壳体与金属顶针抵接即可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金属顶针没有受到插拔的作用力,可以与主板长期保持稳定连接;而且金属顶针无需占用太多的壳体空间,有利于缩小壳体的体积,使电子设备更加小巧,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手表等电子设备主要通过USB接口进行充电,但是如果在儿童手表上设置USB接口,则会增加儿童手表的体积,而且USB接口反复使用容易出现松动,甚至出现故障而影响儿童手表的正常充电。虽然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逐渐普及,有一些儿童手表等电子设备开始使用无线充电头进行充电,但是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稳定且体积小的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组件,包括壳体、主板、电池以及金属顶针;主板和电池均设于壳体内,电池与主板电连接;金属顶针插入于壳体内且与主板电连接,金属顶针部分显露于壳体外,金属顶针可与充电头连接以实现对电池的充电。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底盖和中壳,中壳的相对两面设置开口,底盖盖合一开口以与中壳形成用于容纳主板和电池的内部空间,主板和电池设于内部空间内。
进一步地,底盖上设有贯穿孔,金属顶针穿过贯穿孔抵接主板。
进一步地,底盖上设有与充电头相适配的匹配槽,贯穿孔贯穿匹配槽。
进一步地,贯穿孔为阶梯孔,金属顶针一端挂接于贯穿孔的台阶上,且金属顶针的端部与匹配槽的底面平齐。
进一步地,金属顶针包括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第一圆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段的直径,且第二圆柱段弹性插接于第一圆柱段,第一圆柱段插入于贯穿孔,第二圆柱段与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主板上设有金属触点,第二圆柱段抵接于金属触点上。
进一步地,金属顶针还包括突出段,突出段设于第一圆柱段的端部,突出段挂接于贯穿孔。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充电组件。
本发明的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与主板电连接的金属顶针,金属顶针裸露在壳体外,充电头贴合壳体与金属顶针抵接即可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金属顶针没有受到插拔的作用力,可以与主板长期保持稳定连接;而且金属顶针无需占用太多的壳体空间,有利于缩小壳体的体积,使电子设备更加小巧,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充电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金属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卡座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GSM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三合一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组件,包括壳体1、主板2、电池3以及金属顶针4;主板2和电池3均设于壳体1内,电池3与主板2电连接;金属顶针4插入于壳体1内且与主板2电连接,金属顶针4部分显露于壳体1外,金属顶针4可与充电头连接以实现对电池3的充电。
上述充电组件,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与主板2电连接的金属顶针4,金属顶针4裸露在壳体1外,充电头贴合壳体1与金属顶针4抵接即可对电池3进行充电,金属顶针4没有受到插拔的作用力,可以与主板2长期保持稳定连接;而且金属顶针4无需占用太多的壳体1空间,有利于缩小壳体1的体积。
参照图1,壳体1包括底盖12和中壳11,中壳11的相对两面设置开口,底盖12盖合一开口以与中壳11形成用于容纳主板2和电池3的内部空间,主板2和电池3设于内部空间内。壳体1采用分离式结构,有利于装配。在另一实施例中,底盖12与中壳11可以为一体结构。壳体1可以只由塑料制成,通过注塑成型;壳体1也可以包括金属部分和塑胶部分,具体的,在生产时,可以先成型金属部分,例如在采用注塑的方式形成金属基板,再在金属基板的基础上注塑塑胶,形成塑胶基板,最后形成完整的壳体1。
参照图1,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缓冲垫7,缓冲垫7设于电池3与底盖12之间。优选的,缓冲垫7为泡棉。设置缓冲垫7可以减少由于电子设备跌落而导致电池3与底盖12间的碰撞或摩擦,更好的保护电池3。
参照图2、图3,底盖12上设有贯穿孔121,金属顶针4穿过贯穿孔121抵接主板2。通过设置贯穿孔121,在安装时,先把主板2和电池3安装到中壳11内,然后盖合底盖12,最后将金属顶针4插入贯穿孔121使金属顶针4抵接主板2,以实现金属顶针4与主板2的电连接。在具体实施中,贯穿孔121的孔径小于金属顶针4的直径,以使金属顶针4与贯穿孔121过盈配合,使金属顶针4卡紧在贯穿孔121内,避免金属顶针4掉落。
参照图2,底盖12上设有与充电头相适配的匹配槽122,贯穿孔121贯穿匹配槽122。设置匹配槽122,便于充电头与底盖12对接,以实现充电头与金属顶针4的电连接,这样就可以稳定地对电池3进行充电,操作更方便。进一步,匹配槽122内具有对位凹陷1221,以与充电头的凸起进行对位,方便将金属顶针4与充电头的顶针对接,贯穿孔121为两个,两个贯穿孔121间隔设置,对位凹陷1221设与两个贯穿孔121之间。
参照图2,贯穿孔121为阶梯孔,金属顶针4一端挂接于贯穿孔121的台阶上,且金属顶针4的端部与匹配槽122的底面平齐。贯穿孔121为阶梯孔,可以使金属顶针4抵接与阶梯孔的台阶上,避免充电头抵接金属顶针4时将金属顶针4挤入壳体1内。
参照图4,金属顶针4包括第一圆柱段41和第二圆柱段42,第一圆柱段4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段42的直径,且第二圆柱段42弹性插接于第一圆柱段41,第一圆柱段41插入于贯穿孔121,第二圆柱段42与主板2电连接。优选的,第一圆柱段41的直径大于贯穿孔121的孔径,这样金属顶针4可以卡紧在贯穿孔121内,避免金属顶针4从贯穿孔121脱落;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圆柱段41的直径小于贯穿孔121的孔径,第一圆柱段41上设有凸环411,凸环411的直径大于贯穿孔121的孔径,第一圆柱段41插入贯穿孔121使,凸环411就会被挤压在第一圆柱段41与贯穿孔121内壁之间,这样就可以将第一圆柱段41卡紧在贯穿孔121中。
参照图5,主板2上设有金属触点21,第二圆柱段42抵接于金属触点2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柱段41和第二圆柱段42的长度之和大于贯穿孔121与主板2之间的距离,当金属顶针4完全插入贯穿孔121之后,第二圆柱段42就会受金属触点21抵顶作用而部分插入到第一圆柱段41中,第一圆柱段41提供反弹力使第二圆柱段42与金属触点21保持紧密接触。
参照图4,金属顶针4还包括突出段43,突出段43设于第一圆柱段41的端部,突出段43挂接于贯穿孔121。突出段43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柱段41的直径,当第一圆柱段41完全插入贯穿孔121后,突出段43就会抵接在贯穿孔121的台阶上,避免金属顶针4陷入贯穿孔121而影响充电头与金属顶针4的连接。
参照图1、图3,底盖12上还设有对接件600,对接件600用于将充电头固定于底盖12上。设置对接件600,便于将充电头固定到底盖12,然后与金属顶针4保持连接,避免充电头松脱而导致接触不良,影响充电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对接件600可以为磁铁,磁铁固定于底盖12上;可以在充电头上设置与磁铁相互吸引的磁性件或磁性金属,就可以利用磁铁的吸力将充电头吸紧在地盖上,在拆卸的时候也非常方便。
参照图3,底盖12上一端形成有凸座123,凸座123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231,凸座123还设有隆起部1232,贯穿孔121贯穿凸座123,隆起部1232形成于两个安装孔123之间,且隆起部1232的上表面高于安装孔123上表面,磁铁设于安装孔1231内。设置凸座123,可以保证贯穿孔121和安装孔1231具有足够的轴向长度以分别容纳磁铁和金属顶针4,使磁铁和金属顶针4安装更稳定。在具体实施中,磁铁可放置在注塑模具内与底盖12一体注塑成型,这样磁铁就嵌入安装孔123内,而且安装稳固。
参照图1-3和图6,上述充电组件还包括第一螺丝100,底盖12上设有连接孔124,中壳11上设有连接柱111,连接柱111上设有与第一螺丝100相适配的螺纹孔1111,第一螺丝100穿过连接孔124与螺纹孔1111配合。在安装时,先将电池3和主板2安装到中壳11内,然后将底盖12盖合在中壳11上且使连接孔124对准连接柱111,最后将第一螺丝100插入连接孔124旋紧在连接柱111的螺纹孔1111上,底盖12即固到中壳11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充电组件。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与主板2电连接的金属顶针4,金属顶针4裸露在壳体1外,充电头贴合壳体1与金属顶针4抵接即可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金属顶针4没有受到插拔的作用力,可以与主板2长期保持稳定连接;而且金属顶针4无需占用太多的壳体1空间,有利于缩小壳体1的体积,使电子设备更加小巧,便于携带。
参照图7,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包裹喇叭的固定件5;主板2和电池3层叠于壳体1内;固定件5设于壳体1内,固定件5抵接主板2以将主板2压紧于壳体1内壁。通过固定件5将主板2压紧在壳体1内壁,以使得主板2安装稳固,不易松动,而且固定件5还能用于包裹喇叭,一件两用,可以降低成本。
参照图6、图7,上述壳体1一侧壁上设有喇叭孔112,喇叭孔112上设置有密封件6。具体地,喇叭孔112设于中壳11一侧壁上,中壳11一内侧壁与喇叭孔112对应处设有插接槽1121,密封件6设于插接槽1121内,且正对固定件5的出音部位。优选的,密封件6可以为防水透音膜;为了提高防水性能,还可以在防水插接槽1121周侧设置密封硅胶,避免水从喇叭孔112进入壳体1内。
参照图1、图3,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密封圈8,底盖12周侧设有环形槽125,密封圈8设于环形槽125内。设置密封圈8,当底盖12与中壳11连接固定时,密封圈8可以防止水从底盖12与中壳11之间的缝隙进入壳体1,提高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8可以由硅胶材料制成,也可以为橡胶。
参照图1,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螺丝200,主板2设有圆孔22,中壳11上设有内螺孔柱113,通过第二螺丝200穿过圆孔22,且与内螺孔柱113配合将主板2固定于中壳11上。通过第二螺丝200与内螺孔柱113的配合将主板2固定在中壳11内,主板2安装更加稳固,不易发生松动,电子设备可以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参照图7,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螺丝300,固定件5上设有通孔541,中壳11上设有固定柱114,固定柱114上设有螺孔1141,第三螺丝300穿过通孔541与螺孔1141配合。利用第三螺丝300与固定柱114上的螺孔1141的配合实现固定件5与中壳11的固定,连接稳固,装配方便。在另一实施例中,固定件5还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到中壳11,只需在固定件5与中壳11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扣即可。
参照图8,固定件5包括本体51和凸起单元,凸起单元凸设于本体51一侧面中间位置以压紧主板2,凸起单元包括左抵接部52、右抵接部53和连接部54;左抵接部52和右抵接部53分别凸设于本体51一侧面的相对两端,且左抵接部52和右抵接部53均抵接主板2;连接部54设于左抵接部52与右抵接部53之间,且连接本体51一侧面。在固定件5固定到中壳11上时,左抵接部52和右抵接部53抵接主板2,以将主板2夹紧。进一步地,固定件5为注塑件,由塑胶材料制成;连接部54为凸出于本体51一侧面的凸缘,且连接部54的厚度约为本体51厚度的三分之一;通过将通孔541设于连接部54上,可以降低加工难度,便于生产加工。
参照图5、图8、图9,固定件5还包括插入部55,插入部55凸设于本体51底部,左抵接部52、右抵接部53形成于插入部55两侧,并与插入部55形成台阶状,主板2上设有与插入部55相适配的插接口23,插入部55插入插接口23且左抵接部52和右抵接部53分别抵接与插接口23相侧的主板2表面。在固定件5固定到中壳11上将主板2夹紧时,只有左抵接部52和右抵接部53抵顶主板2,插入部55插设于插接口23,减少了主板2与固定件5的接触面积,不仅将主板2稳固夹紧,而且插入部55与插接口23的配合可以防止主板2摆动,主板2固定更牢靠。
参照图8,通孔541开设于连接部54,本体51上与通孔541对应处设有第一凹口511,第一凹口511与第三螺丝300相匹配。设置第一凹口511,不仅可以避免本体51阻挡第三螺丝300插入通孔541,还可以缩短连接部54凸出本体51侧面高度,节省中壳11的内部空间,进而缩小中壳11的体积,电子设备更小巧。
参照图8,插入部55上与通孔541对应处设有第二凹口551,第二凹口551与固定柱114相匹配。设置第二凹口551,可以避免插入部55阻挡连接部54与固定柱114抵接以使通孔541与螺孔1141匹配连通,而且第二凹口551与固定柱114的配合还能起到限位和预定位的作用,在安装第三螺丝300时,可以避免固定件5移位,装配更方便。在本实施例中,通孔541为两个,分别设于连接部54两端,对应地,第一凹口511、第二凹口551均亦为两个。
参照图9,固定件5还包括限位部56,限位部56包括第一抵接片561和第二抵接片562,第一抵接片561与第二抵接片562垂直连接,且第二抵接片562连接于左抵接部52的一端,第一抵接片561和第二抵接片562分别抵顶电池3的相邻两侧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接片562与本体51一侧面平齐,电池3一侧面抵接于第二抵接片562和本体51一侧面,电池3相邻的另一侧面抵接于第一抵接片561,这样就可将电池3限制于限位部56与本体51之间的壳体1空间内,电池3安装稳定。
参照图3,底盖12上与固定件5相对一侧设有第三抵接片126,底盖12与中壳11盖合后,第三抵接片126抵接电池3一侧面。底盖12盖合中壳11时,第三抵接片126与电池3一侧面抵接,从而限制电池3在第三抵接片126、固定件5的本体51和第二抵接片562这两个相对方向的移动。
参照图6,中壳11与第一抵接片561相对的一侧设有第四抵接片115,第四抵接片115抵接电池3。第四抵接片115与第一抵接片561一起限制电池3相对两侧的移动,与本体51、第二抵接片562以及第三抵接片126共同限制电池3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自由度,电池3被稳定的固定于壳体1内。
参照图6、图10,第四抵接片115与中壳11侧壁间隔设置且第四抵接片115两端与中壳11侧壁连接形成容置槽116,容置槽116内设有振动马达800,振动马达800与主板2电连接。震动马达振动带动中壳11振动,以起到提示的作用,例如闹钟提示、信息提示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中壳11位于容置槽116内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支撑条1161,支撑条1161抵接振动马达800;振动马达800插入容置槽116后,会被支撑条1161和第四抵接片115从相对两侧卡紧在容置槽116内,振动马达800安装稳固。
参照图6、图10、图11,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按键700,中壳11位于第四抵接片115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按键孔117,电源按键700设于按键孔117且与主板2连接。具体地,电源按键700包括按压件7001、硅胶套7002以及柔性电路板7003,中壳11内侧壁设有卡接槽118,卡接槽118与按键孔117连通,柔性电路板7003插设于卡接槽118且与主板2电连接,硅胶套7002套接于按压件7001,按压件7001卡接于按键孔117内且可沿按键孔117往复运动;按压按压件7001以挤压硅胶套7002以使硅胶套7002与柔性电路板7003接触,以使柔性电路板7003导通,并传输到主板2上,即可启动电子设备或关闭电子设备。更具体地,卡接槽118包括左侧板1181、右侧板1182以及挡板1183,左侧板1181和右侧板1182间隔设于中壳11内侧壁,挡板1183与左侧板1181、右侧板1182间隔设置以形成左间隙1184和右间隙1185,柔性电路板7003插设于左间隙1184和右间隙1185,且柔性电路板7003一侧面与左侧板1181、右侧板1182抵接,另一相对的侧面与挡板1183抵接;卡接槽118还包括左连接板1186和右连接板1187,挡板1183的长度大于左侧板1181和右侧板1182之间的距离,挡板1183的两端分别通过左连接板1186、右连接板1187与左侧板1181和右侧板1182连接。更进一步地,挡板1183的高度小于左侧板1181、右侧板1182的高度,底盖12上设置有支撑板127,底盖12盖合中壳11后,支撑板127抵顶柔性电路板7003背离按键孔117的一侧面,以限制柔性电路板7003往远离按键孔117的方向移动,保证电源按键700正常使用。优选的,支撑板127上间隔形成有挡条1271,挡条1271抵顶柔性电路板7003;设置挡条1271,可以减少支撑板127与柔性电路板7003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底盖12盖合中壳11过程中支撑板127与柔性电路板7003间的摩擦力,更好的保护柔性电路板7003。
参照图12、图14,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卡座9以及锁紧件10,壳体1上设有插孔119,卡座9设有与SIM卡相适配的安装槽921,卡座9插入于插孔119使SIM卡与主板2电连接,锁紧件10用于将卡座9锁紧于壳体1。在本实施例中,插孔119设于中壳11。通过在卡座9上设置与SIM卡相适配的安装槽921,可以使SIM卡稳定地置于卡座9上,在卡座9插入插孔119过程中避免卡座9抖动而导致SIM卡掉落;另外,通过锁紧件10实现卡座9与壳体1的固定,卡座9可以稳定的固定于壳体1上。
参照图13、图14,卡座9包括插接件91和卡盘92,卡盘92与插接件91端部连接,安装槽921开设于卡盘92上,卡盘92从插孔119插入壳体1内部,插接件91插接于插孔119且通过锁紧件10固定于壳体1上。具体地,插接件91与卡盘92为一体结构,其中插接件91由塑胶材料制成,卡盘92由金属材料制成。在生产时,可以将金属材料制成的卡盘92放置于注塑模具中,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形成卡座9;插接件91采用塑胶材料,有利于卡座9与壳体1的配合,避免插接件91与壳体1间过多的磨损,而卡盘9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则有利于提高卡座9的强度,避免在与插孔119插接的过程中用力不当而导致卡盘92扭曲损坏,卡座9使用寿命更长。
参照图13,插接件91包括插接部911和卡接部912,壳体1上设有凹槽110,插孔119贯穿凹槽110,卡接部912卡接于凹槽110,插接部911插入于插孔119。优选的,插接件91呈T字形。在卡座9插入插孔119后,插接部911插入于插孔119内,而卡接部912抵接凹槽110的槽底,避免卡座9完全陷入壳体1内部。插接部911具有预留缺口9112,主板2部分端面插入至预留缺口9112。参照图6、图12,壳体1的外表面凸设有筋骨1100,筋骨1100围合形成凹槽110。具体的,筋骨1100设于中壳11一外侧面;通过筋骨1100围合形成凹槽110,可以保持中壳11的壁厚均匀,避免中壳11注塑成型过程中出现缩水等缺陷,保证中壳11的质量。
参照图6、图12、图13,筋骨1100开设有第一缺口11001,卡接部912形成有第二缺口9121,第二缺口9121由3个垂直壁9123依次围绕底壁9113垂直连接而形成,垂直壁9123与卡盘92垂直,底壁9113与卡盘92平行,第一缺口11001与第二缺口9121围合形成容置口。在拆卸卡座9时,手指或外物件可插入容置口,手指或外物件抵接第二缺口9121的底壁9113,以将卡座9从插孔119取出,操作简单方便。在另一实施例中,垂直壁9123也可倾斜于卡盘92。
参照图13,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10为螺钉,卡接部912上设有固定孔9122,凹槽110内设有螺钉孔1101,螺钉穿过固定孔9122与螺钉孔1101配合。在安装卡座9时,先将卡座9插入插孔119内,然后将螺钉插入固定孔9122并旋紧在螺钉孔1101内,卡座9即固定到壳体1上,且安装稳固;拆卸时,将螺钉从螺钉孔1101中旋出,然后掰动卡接部912,即可将卡座9从插孔119取出。
参照图12、图13,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防水圈20,插接部911上设有固定槽9111,防水圈20套接于固定槽911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9111沿插接部911周侧设置,防水圈20套接于插接部911周侧且凸出插接部911的周侧,当插接部911插入插孔119内时,防水圈20贴紧插孔119内壁,这样就可以阻止水从插孔119进入壳体1内,壳体1防水性能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水圈20由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插接部911插入插孔119内时,由硅胶材料制成的防水圈20与插孔119内壁挤压而回弹,使插接部911可以顺利插入插孔119内,而且由于反弹力的作用,可以使防水圈20与插孔119内壁紧密贴合,防水效果更好。
参照图12,主板2上设有与卡盘92配合的卡槽30,卡槽30与主板2电连接。卡座9插入插孔119后,插接件91的插接部911插接于插孔119,而卡盘92则插入卡盘92内使SIM卡与卡盘92接触,SIM卡通过卡槽30与主板2实现电连接。
参照图3,底盖12上还设有限位板128,限位板128遮挡部分插孔119以形成供卡盘92通过的通道。通过设置限位板128,可以避免主板2裸露于插孔119,而且可以避免在插入卡盘92的过程中卡盘92与主板2相互抵接而碰坏主板上的电子元件。
参照图15、图16,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GSM天线,GSM天线包括设于壳体1一内侧壁的天线本体40;天线本体40包括直线部分401、折弯部分402以及第一引脚部分403,直线部分401沿壳体1一内侧壁间隔设置且布满该内侧壁,直线部分401间通过折弯部分402相互连接,第一引脚部分403与直线部分401连接;主板2设于壳体1内且通过第一引脚部分403与天线本体40电连接。具体的,天线本体40可以通过镭雕镀刻到壳体1内侧壁;天线本体40设于中壳11一内侧壁,直线部分401沿水平方向往与该内侧壁相邻的两个侧面延伸。通过将天线本体40设于壳体1一内侧壁,充分利用壳体1内侧壁的空间,并且使天线本体40远离了主板2上的电子元件,避免天线本体40受到主板2上的电子元件的干扰,信号接收更灵敏。
参照图16,直线部分401包括高频段4011和低频段4012,高频段4011和低频段4012通过折弯部分402连接,第一引脚部分403与高频段4011连接。优选的,低频段4012和高频段4011均沿水平方向往与壳体1该内侧壁相邻的两个内侧壁延伸,以扩大信号接收的面积,有利于信号的收集,GSM天线的性能更好。
参照图16,第一引脚部分403包括第一地馈点4031和信号馈点4032,第一地馈点4031和信号馈点4032间隔设置且分别与高频段4011垂直连接。在本实施中,第一地馈点4031和信号馈点4032均与主板2连接,以将信号传输到主板2上并发射主板2输出的信号。
参照图16,高频段4011包括第一高频直线段40111、第二高频直线段40112以及第一弯折段40113;第一高频直线段40111与折弯部分40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弯折段40113垂直连接;第二高频直线段40112与第一弯折段40113连接且平行于第一高频直线段40111。在本实施中,第一高频直线段40111和第二高频直线段40112均沿壳体1一内侧壁水平延伸,且第一高频直线段40111与第二高频直线段40112间隔设置,第一弯折部分和折弯部分402分别设于该内侧壁与相邻两侧面的转角处,以充分利用该内侧壁的表面。
参照图17,低频段4012包括第一低频直线段40121、第二低频直线段40122以及第二弯折段40123;第一低频直线段40121、第二弯折段40123以及第二低频直线段40122依次连接且围合高频段4011。在本实施中,第一低频直线段40121和第二低频直线段40122均沿壳体1一内侧壁水平延伸,且第一低频直线段40121、第一高频直线段40111、第二高频直线段40112以及第二低频直线段40122依次间隔设置,以布满该内侧壁,扩大了GSM天线的天线本体40的接收信号的面积,GSM天线更灵敏。
参照图16,天线本体40还包括第二引脚部分404,第二引脚部分404包括第二地馈点4041和延伸段4042,延伸段4042与第二地馈点4041垂直连接,且第二地馈点4041与第一地馈点4031分别设于信号馈点4032的相对两侧。增加第二引脚部分404,第二地馈点4041与信号馈点4032的耦合作用可以产生更高频的谐振,以提高GSM天线的带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地馈点4041与信号馈点4032之间的距离为0.5-2mm,以1.5为佳。
参照图5,主板2上设有连接弹片50,连接弹片50与主板2电连接且抵接第一引脚部分403和第二引脚部分404。优选的,连接弹片50包括第一弹片501、第二弹片502以及第三弹片503,第一弹片501、第二弹片502以及第三弹片503分别抵接第一地馈点4031、信号馈点4032以及第二地馈点4041。主板2安装时,将主板2放入中壳11内且使第一弹片501、第二弹片502以及第三弹片503分别抵接第一地馈点4031、信号馈点4032和第二地馈点4041,然后将固定件5固定到中壳11内以压紧主板2和/或通过第二螺丝200与内螺孔柱113的配合将主板2固定与中壳11,使第一弹片501、第二弹片502以及第三弹片503与第一地馈点4031、信号馈点4032以及第二地馈点4041保持紧密连接,保证信号的接收和传输。
参照图15,中壳11一端四周边缘设置有支撑面120,第一引脚部分403和第二引脚部分404均延伸至支撑面120。在本实施中,连接柱111、内螺孔柱113以及固定柱114均设于支撑面120上。通过设置支撑面120,扩大中壳11内侧壁面的面积,第一引脚部分403和第二引脚部分404延伸至支撑面120,更便于与主板2连接。
参照图15,支撑面120上设有凸起1201,第一地馈点4031、信号馈点4032以及第二地馈点4041均设于凸起1201上,连接弹片50抵接于凸起1201。通过设置凸起1201,可以缩短第一引脚部分403和第二引脚部分404与主板2之间的距离,避免支撑面120部分的壁厚过大而影响中壳11注塑成型。
参照图15,凸起1201上间隔设置有分隔槽1202,分隔槽1202有两个,两个分隔槽1202分别设于第一地馈点4031与信号馈点4032之间和信号馈点4032与第二地馈点4041之间。设置分隔槽1202,可以避免第一地馈点4031与信号馈点4032以及第二地馈点4041与信号馈点4032之间的干涉,而且更便于镭雕加工。
参照图17,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三合一天线,三合一天线包括主集天线60,主集天线60用于接收或发射双频WIFI信号和BT信号,主集天线60设于壳体1内侧壁一倒角处且部分延伸至与倒角连接的相邻两个内侧壁上;主板2上设有天线弹片70;固定件5固定于壳体1内且抵顶主板2,以使天线弹片70抵接于主集天线60。在本实施例中,主集天线60通过镭雕加工到中壳11内侧壁倒角处。具体地,主集天线60设于与GSM天线相对一侧的中壳11内侧壁倒角处,且喇叭孔112设于该内侧壁上。通过固定件5压紧主板2使主板2上的天线弹片70与主集天线60保持紧密抵接,避免主板2松动而导致天线弹片70与主集天线60分离,电子设备可以正常接收或发射双频WIFI信号和BT信号,电子设备保持正常的网络连接;另外,主集天线60设于与GSM天线相对一侧的中壳11内侧壁倒角处,主集天线60和GSM天线距离较远,干扰较小,均能保持较高的灵敏度。
参照图18,主集天线60包括辐射线路601和连接线路602;辐射线路601设于中壳11内侧壁一倒角处且往与倒角相邻的两个内侧壁延伸;连接线路602与辐射线路601相连,天线弹片70抵接于连接线路602上。在本实施例中,辐射线路601沿水平方向往与倒角相邻的两个内侧壁延伸,充分利用倒角处的中壳11内壁面的空间以扩大辐射面积,主集天线60的灵敏度更高。
参照图18,辐射线路601包括第一水平段6011、第二水平段6012以及竖直段6013,第一水平段6011和第二水平段6012间隔垂直连接于竖直段6013的两端,连接线路602与第二水平段60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段6011用于接收低频WIFI信号(2.4GHz)和BT信号(2.4GHz),第二水平段6012用于接收高频WIFI信号(5.0GHz),第一水平段6011与第二水平段6012间隔设置且第一水平段6011位于第二水平段6012的上方,可以防止互相干扰,信号接收更灵敏。
参照图17,连接线路602包括第一连接段6021和第二连接段6022第一连接段6021和第二连接段6022间隔连接于第二水平段6012且延伸至支撑面120,天线弹片70与第一连接段6021、第二连接段6022连接。第一连接段6021和第二连接段6022延伸至支撑面120,天线弹片70抵接至支撑面120时即可与连接线路602连接,装配方便。
参照图17,支撑面120上形成有第一凸台1203,第一连接段6021和第二连接段6022延伸至第一凸台1203上,天线弹片70抵接于第一凸台1203,以与第一连接段6021和第二连接段6022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凸台1203,可以缩短第一连接段6021、第二连接段6022与天线弹片70之间的距离,避免支撑面120厚度过大而影响中壳11的注塑成型,天线弹片70抵接到凸台上时的反弹力更大,天线弹片70可以与第一连接段6021、第二连接段6022保持紧密抵接,信号传输更稳定。
参照图17,第一凸台1203上设有第一分离槽1204,第一分离槽1204设于第一连接段6021和第二连接段6022之间。设置第一分离槽1204,可以减小第一连接段6021和第二连接段6022之间的干扰,在镭雕加工时也更便于操作。
参照图18,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分集天线80,分集天线80设于中壳11上与主集天线60相邻的一倒角处且延伸至支撑面120,分集天线80与天线弹片70连接。设置分集天线80,可以提高数据传送速度,天线的性能更优异。
参照图17,支撑面120上还形成有第二凸台1205,分集天线80延伸至第二凸台1205,天线弹片70抵接于第二凸台1205,以与分集天线80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凸台1205,可以缩短分集天线80与天线弹片70之间的距离,避免支撑面120厚度过大而影响中壳11的注塑成型,天线弹片70抵接到凸台上时的反弹力更大,天线弹片70可以与分集天线80保持紧密抵接,信号传输更稳定。
参照图19,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组件90,显示组件90包括显示屏901和触摸屏902,壳体1还包括上盖13,上盖13上设置有与显示屏901相适配的显示窗口131,触摸屏902和显示屏901依次层叠与中壳11内且触摸屏902与显示屏901均与主板2电连接,触摸屏902位于显示屏901上方,上盖13盖合中壳11以将触摸屏902和显示屏901限制于中壳11内。通过设置触摸屏902和显示屏901,可以使电子设备显示图像信息、文字信息等等,具备更多的功能,用户体验更佳;触摸触摸屏902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以使显示屏901显示用户需要的内容。
参照图11、图20,上盖13形成有卡接扣132,中壳11顶部形成有与卡接扣132配合的扣位130,上盖13通过卡接扣132与扣位130的配合固定到中壳11上,连接稳固,便于装配。
参照图11、图20,上盖13形成有导向柱133,中壳11上设有与导向柱133配合的导向孔140。通过导向柱133与导向孔140的配合,便于将上盖13盖合到中壳11上。
参照图19,中壳1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显示屏901和触摸屏902的横板400,触摸屏902和显示屏901依次层叠于横板400。设置横板400,可以避免显示屏901与主板2直接接触,避免壳体1发生碰撞时显示屏901与主板2上的电子元件接触而损坏显示屏901或电子元件。进一步地,参照图5,主板2上设置有屏蔽罩500,屏蔽罩500罩设主板2,可以防止外界信号对主板2上的电子元件造成干扰。在本实施例中,横板400为钢片,可以将横板400放入注塑模具中与中壳11一体成型,加工效率更高,且减少装配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板、电池以及金属顶针;
所述主板和电池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与主板电连接;
所述金属顶针插入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金属顶针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外,所述金属顶针可与充电头连接以实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盖和中壳,所述中壳的相对两面设置开口,所述底盖盖合一开口以与所述中壳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池的内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设有贯穿孔,所述金属顶针穿过所述贯穿孔后抵接所述主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设有与所述充电头相适配的匹配槽,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匹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为阶梯孔,所述金属顶针一端挂接于所述贯穿孔的台阶上,且所述金属顶针的端部与所述匹配槽的底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顶针包括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段的直径,且所述第二圆柱段弹性插接于所述第一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插入于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二圆柱段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金属触点,所述第二圆柱段抵接于所述金属触点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顶针还包括突出段,所述突出段设于所述第一圆柱段的端部,所述突出段挂接于所述贯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丝,所述底盖上设有连接孔,所述中壳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螺丝穿过所述连接孔与螺纹孔配合。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组件。
CN201811159426.6A 2018-09-30 2018-09-30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256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9426.6A CN109256832A (zh) 2018-09-30 2018-09-30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9426.6A CN109256832A (zh) 2018-09-30 2018-09-30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6832A true CN109256832A (zh) 2019-01-22

Family

ID=6504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9426.6A Pending CN109256832A (zh) 2018-09-30 2018-09-30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5683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950A (zh) * 2019-03-18 2019-06-28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03716A (zh) * 2019-12-10 2021-08-27 东莞芯速科技有限公司大岭山分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5600A (ja) * 1998-10-28 2000-07-14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表面実装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46097A (ja) * 2001-02-19 2002-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接続装置、電気接続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KR20110123898A (ko) * 2010-05-10 2011-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손목 시계형 단말기의 충전장치
US20150326045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wearable device
CN107450699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给可穿戴电子设备充电的装置
US20180102605A1 (en) * 2016-10-12 2018-04-12 Snap Inc.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wearable device charging and wired control
CN108023374A (zh) * 2016-10-28 2018-05-11 斯达克实验室公司 具有可压缩接触部的充电系统
CN108183346A (zh) * 2017-12-25 2018-06-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Pin针连接器及手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5600A (ja) * 1998-10-28 2000-07-14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表面実装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46097A (ja) * 2001-02-19 2002-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接続装置、電気接続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KR20110123898A (ko) * 2010-05-10 2011-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손목 시계형 단말기의 충전장치
US20150326045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wearable device
CN107450699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给可穿戴电子设备充电的装置
US20180102605A1 (en) * 2016-10-12 2018-04-12 Snap Inc.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wearable device charging and wired control
CN108023374A (zh) * 2016-10-28 2018-05-11 斯达克实验室公司 具有可压缩接触部的充电系统
CN108183346A (zh) * 2017-12-25 2018-06-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Pin针连接器及手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950A (zh) * 2019-03-18 2019-06-28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03716A (zh) * 2019-12-10 2021-08-27 东莞芯速科技有限公司大岭山分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5092A (zh) 电子设备
KR101973127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CN109449566A (zh) 三合一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2086717B1 (ko) 글라스 재질을 포함하는 커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CN208353588U (zh) 扬声器箱
CN109997373A (zh) 音频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9256832A (zh)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246949A (zh) Sim卡安装组件及电子设备
US8358777B2 (en) Wireless telephone having support with built-in antenna
CN109273844A (zh) Gsm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6673229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7277210B (zh) 移动终端及其侧键防水装置
CN213694127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2367514U (zh) 扬声器模组
CN211267082U (zh) 功能模组、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1655771U (zh) 一种充电坞外壳及其侧盖与壳体的连接结构
KR100631614B1 (ko) 내장형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07753841U (zh) 一种耳机线控器
CN109040918B (zh) 一种音腔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13718149U (zh) 音腔箱和音箱
CN219960994U (zh) 电子设备
CN213878428U (zh) 电子设备
CN220440912U (zh) 扬声器箱及电子设备
CN220307336U (zh) 无线耳机
CN215991159U (zh) 耳机天线结构及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