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1893A -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1893A
CN110571893A CN201910998693.0A CN201910998693A CN110571893A CN 110571893 A CN110571893 A CN 110571893A CN 201910998693 A CN201910998693 A CN 201910998693A CN 110571893 A CN110571893 A CN 110571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ase
charger
wearable device
clamp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86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岸
何晓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986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18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1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18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涉及可穿戴设备充电技术领域。该充电器包括基座和可活动地设置于基座上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用于夹持可穿戴设备。基座上设有电路板和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端子,充电端子设置在基座的两侧,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电连接。该充电器具有充电时夹持可靠,连接稳定,充电接触良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器通常采用磁吸式供电接口或者USB接口进行充电,磁吸式供电接口主要存在连接不稳定的问题,导致充电过程易出现接触不良,充电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而USB供电接口要在产品上开槽,影响外观,并且防水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其能够改善充电时充电器与可穿戴设备连接的稳定性,充电接触良好,可穿戴设备外观不受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基座和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用于夹持可穿戴设备;
所述基座上设有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设于所述基座的两侧,所述充电端子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上设有充电凹槽,所述充电端子位于所述充电凹槽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端子的数量为多个,且关于所述基座的轴线对称分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具有容置空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基座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用于供所述充电端子穿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凹槽的底壁设有凸台,所述充电端子位于所述凸台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施加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的作用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基座上设有转轴,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基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或所述第二夹持件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容置空腔;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背向所述容置空腔的一侧设有所述充电端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凸出部,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凸出部对应的卡槽,所述凸出部能卡入所述卡槽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限位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朝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朝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可穿戴设备固定在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基座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设有避让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背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背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均设有防滑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供电接口用于与充电电源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供电接口。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适配于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充电时放置于所述充电器的基座上且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基座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凸出的传感器感应部,所述传感器感应部上设有充电金属片,所述充电金属片用于在充电时与所述充电器的充电端子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具有两个所述充电金属片,两个所述充电金属片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感应部的两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感应部在充电时限制于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凹槽内。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其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提供的充电器,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可活动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在充电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可穿戴设备,基座上的充电端子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电连接,为可穿戴设备充电。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可靠夹持,能够确保充电器和可穿戴设备的稳定连接,从而提高充电稳定性。且充电端子设置在基座的两侧,便于可穿戴设备从基座的两侧安装均可进行充电,操作更加灵活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在充电时放置于充电器的基座上且夹持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通过在与基座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凸出的传感器感应部,传感器感应部上设有用于在充电时与充电器的充电端子接触的充电金属片,在充电器的可靠夹持下,确保充电连接的稳定性。并且无需在可穿戴设备上开槽,使得可穿戴设备外观不受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系统,包括上述的充电器和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提供可靠的夹持力,能够确保充电器和可穿戴设备的可靠连接,从而提高充电稳定性。并且可穿戴设备外观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基座的第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基座的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基座的第二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充电系统;100-充电器;200-可穿戴设备;110-基座;120-第一壳体;121-充电凹槽;123-第一安装通孔;124-凸台;125-凸出部;126-限位部;127-防滑件;128-弹性件;1281-转轴;129-第一固定块;1291-第二安装通孔;130-第二壳体;131-电路板;133-充电端子;135-卡槽;140-第一夹持件;141-第一凸块;143-避让槽;146-第二固定块;1461-第三安装通孔;147-抵持块;150-第二夹持件;151-第二凸块;155-防滑部;160-充电线;170-供电接口;210-手环主体;213-充电金属片;215-传感器感应部;216-生理传感器;217-按键;220-腕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10,包括充电器100和可穿戴设备200,充电器100用于为可穿戴设备200充电,可穿戴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充电手环、充电手表、手表电话或其它移动终端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该充电系统10中,充电器100和可穿戴设备200具有连接可靠、充电稳定性好的特点,并且可穿戴设备200外观完整,美观度高,防水效果好。
请参考图2,充电器100包括基座110和可活动地设置于基座110上的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相对设置,用于夹持可穿戴设备200。基座110上设有电路板131和与电路板131电连接的充电端子133,充电端子133用于与可穿戴设备200电连接,为可穿戴设备200充电。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能够提供可靠的夹紧力,以确保可穿戴设备200在充电过程中与充电器100可靠连接,接触良好,提高充电稳定性。
进一步地,基座110上设有充电凹槽121,充电端子133位于充电凹槽121内。充电时,可穿戴设备200的充电部位于该充电凹槽121内,充电时充电凹槽121限制了基座110和可穿戴设备200的相对位置,防止可穿戴设备200和充电器100相对移动,有效改善连接不稳定、接触不良的问题。
请参考图3和图4,基座110具有容置空腔,电路板131设于容置空腔内。充电凹槽121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123,第一安装通孔123与容置空腔连通,用于供充电端子133穿过。本实施例中,基座1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围合形成容置空腔,即电路板131设于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之间。可选地,电路板131固定在第二壳体130上,第一壳体120罩设在第二壳体130上,对容置空腔内的电路板131以及其他附属零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水、灰尘、异物等进入容置空腔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分别与第一壳体120活动连接。为便于描述,第一壳体120分别与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连接的一组对边定义为长边,另一组对边定义为短边。可选地,第一壳体120的一组短边上分别设有凸出部125,第二壳体130上与凸出部125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应的卡槽135,卡槽135的形状尺寸与凸出部125的形状尺寸相适应,以便于凸出部125能卡入卡槽135中,实现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的卡接。或者,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20上设置卡槽135,在第二壳体130上设置凸出部125,使第二壳体130上的凸出部125卡入第一壳体120的卡槽135中,以实现卡接。当然,并不仅限于此,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螺钉连接、粘接、磁性吸合、铰接与卡接配合等任意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中的至少一者还设有限位部126。限位部126可以采用限位片,在卡接时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也便于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卡接后对齐,提高连接的便捷性、可靠性和密封性,同时也保证基座110外观完整,更加美观。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6设置在第一壳体120上,且限位部126靠近凸出部125设置。
第一壳体120背向第二壳体130的一侧设置充电凹槽121,进一步地,充电凹槽121的底壁设有凸台124,凸台124上开设第一安装通孔123,充电端子133的一端与电路板131电连接,充电端子133背向电路板131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23并露出凸台124。
可选地,充电端子13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充电端子133关于基座110的轴线对称分布。本实施例中,充电端子13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基座110的两侧,便于可穿戴设备200从基座110的两侧安装均可进行充电,操作更加灵活方便。
可选地,充电端子133位于充电凹槽121内,凸台124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凸台124分别设置在底壁的两端,每个凸台124上设置一个充电端子133,两个充电端子133分别位于充电凹槽121的两端,呈对称分布。将充电端子133对称设置,可以不用考虑可穿戴设备200放置时的前后方向问题,无论可穿戴设备200从基座110的哪一侧进入,均能实现有效地电连接,顺利充电。凸台124的顶面高出底壁约1mm至2mm,设置凸台124可以便于可穿戴设备200的充电部与基座110的充电端子133接触更方便,连接更可靠。可选地,两个凸台124之间底壁设置有防滑件127,防滑件127包括但不限于是多个间隔设置的小凸起或是防滑纹,防滑件127用于增加基座110和可穿戴设备200接触后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基座110和可穿戴设备200相对滑动,提高连接可靠性和充电稳定性。
可选地,充电端子133的结构可以是导电柱、金属片、充电探头、充电触点或充电弹针等。本实施例中,充电端子133采用充电弹针,充电弹针的一端与电路板131焊接,另一端从凸台124的第一安装通孔123中穿出、并露出凸台124顶面。充电弹针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即充电弹针没有与可穿戴设备200接触时,充电弹针处于原长状态;当充电凹槽121内放置可穿戴设备200时,即充电弹针受到可穿戴设备200的压力,处于收缩状态。将充电端子133设置为具有一定伸缩性的充电弹针,可以防止可穿戴设备200和充电端子133的刚性接触,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可穿戴设备200和充电端子133的磨损,从而有利于提高可穿戴设备200和充电端子133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5,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110上,使得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能相对基座110运动,以实现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相互背向或靠近,以便于在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相互靠近时夹紧可穿戴设备200,在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相互背向时释放可穿戴设备200。该活动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分别相对基座110转动或平动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分别与基座110转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分别与第一壳体120转动连接,或者,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分别与第二壳体130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分别与第一壳体120转动连接。可选地,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壳体120之间设有弹性件128,弹性件128用于施加使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相互靠近的作用力。
此处以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一壳体120转动连接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一壳体120可以通过合页铰接或通过转轴1281转动连接。可选地,弹性件128为扭簧、弹片或弹性绳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0上设有转轴1281,弹性件128采用扭簧。扭簧套设于转轴1281,扭簧的一端与基座110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夹持件140抵接。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140朝向第二夹持件150的一侧设有抵持块147,扭簧与第一夹持件140抵接的一端抵接在抵持块147上;或者,第一夹持件140上抵持块147的数量为两个,扭簧的端部抵接在两个抵持块147之间,两个抵持块147对扭簧端部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地,转轴1281采用销钉,第一壳体120上靠近第一夹持件140的长边上设有第一固定块129,第一夹持件140靠近第二夹持件150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146。第一固定块129上开设有第二安装通孔1291,第二固定块146上开设有第三安装通孔1461,销钉同时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291和第三安装通孔1461,扭簧套设在销钉上,且位于第一固定块129和第二固定块146之间,实现第一壳体120和第一夹持件140的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块129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固定块146的数量为三个,安装后,三个第二固定块146位于两个第一固定块129之间,扭簧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固定块146之间。当然,并不仅限于此,第一固定块129的数量及安装位置、第二固定块146的数量及安装位置、扭簧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容易理解,第二夹持件150和第一壳体120的转动连接结构与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一壳体120的转动连接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30分别与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转动连接,具体转动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上述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第一夹持件140上设有第一凸块141,第一凸块141朝靠近第二夹持件150的方向延伸;第二夹持件150上设有第二凸块151,第二凸块151朝靠近第一夹持件140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一凸块141位于第一夹持件140背向基座110的一端,第二凸块151位于第二夹持件150背向基座110的一端,第一凸块141和第二凸块151相对设置,用于将可穿戴设备200固定在第一凸块141、第二凸块151和基座110之间,即把可穿戴设备200放在充电凹槽121后,第一凸块141和第二凸块151扣住可穿戴设备200,进一步限定可穿戴设备200的位置,提高连接可靠性。可选地,第一夹持件140朝向第二夹持件150的一侧设有避让槽143,第二夹持件150朝向第一夹持件140的一侧设有避让槽143。避让槽143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按压可穿戴设备200上的按键217,避免误操作。此外,第一夹持件140背向第二夹持件150的一侧以及第二夹持件150背向第一夹持件140的一侧均设有防滑部155。防滑部155包括但不限于是多个间隔设置的小凸起或是防滑纹,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上的防滑部155采用防滑纹,既美观,也有利于增加摩擦力,便于取放充电器100。
可以理解,该充电器100用于为可穿戴设备200充电,其充电电源可以是设置在基座110上的干电池、锂电池等,也可以是接入的外部电源。本实施例中,充电器100还包括供电接口170,供电接口170与电路板131电连接,供电接口170用于与充电电源连接,该供电接口170可以是USB接口、三相插头或两项插头等。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供电接口170与电路板131通过充电线160电连接,充电线160的一端穿过第二壳体130与电路板131电连接,另一端设置供电接口170,供电接口170采用USB接口形式,使用更便捷。
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100,在基座110上设置充电凹槽121,用于放置可穿戴设备200,能对可穿戴设备200有效限位,提高连接可靠性;通过相对基座110转动设置的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可以进一步限制可穿戴设备200在宽度方向即第一壳体120短边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141和第二凸块151能进一步限制可穿戴设备200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实现了对可穿戴设备200的可靠定位。通过在充电凹槽121内设置充电弹针,实现充电器100和可穿戴设备200的可靠电连接,有利于提高充电器100和可穿戴设备200的连接可靠性和充电稳定性。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200,适配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充电器100,可穿戴设备200在充电时放置于充电器100的基座110上且夹持于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之间,可穿戴设备200与基座110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凸出的传感器感应部215,传感器感应部215上设有充电金属片213,充电金属片213用于在充电时与充电器100的充电端子133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200为充电手环,充电手环包括相互连接的手环主体210和腕带220,腕带220用于将手环主体210佩戴在手腕上。手环主体210包括凸出设置的传感器感应部215,充电金属片21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传感器感应部215的两侧,传感器感应部215用于与基座110卡接,进一步地,传感器感应部215在充电时限制于基座110上的充电凹槽121内。容易理解,充电金属片213关于传感器感应部215的轴线对称设置,充电金属片213在传感器感应部215上的位置与充电端子133在充电凹槽121内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充电器100和充电手环的适配,无论充电手环从充电凹槽121的哪一侧进入,均能实现充电器100和充电手环的可靠电连接。当然,并不仅限于此,充电金属片213的数量以及在传感器感应部215上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设,比如,多个充电金属片213可以关于传感器感应部215的中心呈对称分布,也可以沿传感器感应部215的轴线呈对称分布,或者以其他方式分布,只要充电金属片213在传感器感应部215上的位置与充电端子133在充电凹槽121内的位置相对应即可,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传感器感应部215上设有生理传感器216,用于测量各项生理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是心电、脉搏、体温、运动状态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手环主体210的两侧还设有按键217,可以用于开关充电手环、参数调整、音量调节等操作。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上的避让槽143是为手环主体210两侧的按键217设置的,避免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在夹紧充电手环时按压按键217造成误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包括上述的充电器100和前述的可穿戴设备200,充电器100与可穿戴设备200电连接,充电器100为可穿戴设备200充电,其具体的充电方法如下:
可穿戴设备200的传感器感应部215放入基座110的充电凹槽121内,充电金属片213与充电弹针电连接。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夹紧可穿戴设备200,第一夹持件140上的第一凸块141和第二夹持件150上的第二凸块151扣住可穿戴设备200。与充电线160连接的供电接口170(本实施例中的USB接口)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外部电源通过充电线160、电路板131、充电弹针为可穿戴设备200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100、可穿戴设备200和充电系统10,通过在基座110上设置充电凹槽121,充电凹槽121内设有充电端子133;在可穿戴设备200上设置凸出的传感器感应部215,传感器感应部215上设置充电金属片213,将可穿戴设备200的传感器感应部215放置在充电凹槽121内,对可穿戴设备200实现可靠限位,并且,通过扭簧实现第一夹持件140和第二夹持件150对可穿戴设备200的夹紧力,以及第一凸块141和第二凸块151对可穿戴设备200的限位,进一步提高了充电器100和可穿戴设备200的连接可靠性,确保充电稳定性,提高充电效率。并且,可穿戴设备200上不用开槽,保证了可穿戴设备200外观的完整性,美感度高,防水防尘性能好。充电金属片213对称设置在传感器感应部215上,可穿戴设备200通过前后两个方向进入充电凹槽121中,均能实现电连接,充电快捷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用于夹持可穿戴设备;
所述基座上设有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设于所述基座的两侧,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容置空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基座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用于供所述充电端子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的数量为多个,且关于所述基座的轴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充电凹槽,所述充电端子位于所述充电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凹槽的底壁设有凸台,所述充电端子位于所述凸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施加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的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基座上设有转轴,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基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或所述第二夹持件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容置空腔;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背向所述容置空腔的一侧设有所述充电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凸出部,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凸出部对应的卡槽,所述凸出部能卡入所述卡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限位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朝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朝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可穿戴设备固定在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基座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设有避让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背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背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均设有防滑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供电接口用于与充电电源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供电接口。
17.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适配于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充电时放置于所述充电器的基座上且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基座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凸出的传感器感应部,所述传感器感应部上设有充电金属片,所述充电金属片用于在充电时与所述充电器的充电端子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具有两个所述充电金属片,两个所述充电金属片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感应部的两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感应部在充电时限制于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凹槽内。
20.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和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电连接。
CN201910998693.0A 2019-10-21 2019-10-21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Pending CN1105718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8693.0A CN110571893A (zh) 2019-10-21 2019-10-21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8693.0A CN110571893A (zh) 2019-10-21 2019-10-21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1893A true CN110571893A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85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8693.0A Pending CN110571893A (zh) 2019-10-21 2019-10-21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189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6839A (zh) * 2020-09-18 2021-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4824978A (zh) * 2022-04-21 2022-07-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与穿戴设备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3363A (zh) * 2014-02-22 2016-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弯曲主体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CN106849236A (zh) * 2017-02-14 2017-06-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充电器
WO2019104959A1 (zh) * 2017-11-30 2019-06-06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CN209375717U (zh) * 2018-12-07 2019-09-10 温州恒上塑料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车载手机支架
CN210327115U (zh) * 2019-10-21 2020-04-14 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3363A (zh) * 2014-02-22 2016-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弯曲主体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CN106849236A (zh) * 2017-02-14 2017-06-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充电器
WO2019104959A1 (zh) * 2017-11-30 2019-06-06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CN209375717U (zh) * 2018-12-07 2019-09-10 温州恒上塑料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车载手机支架
CN210327115U (zh) * 2019-10-21 2020-04-14 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6839A (zh) * 2020-09-18 2021-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2186839B (zh) * 2020-09-18 2022-1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4824978A (zh) * 2022-04-21 2022-07-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与穿戴设备组件
CN114824978B (zh) * 2022-04-21 2024-04-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与穿戴设备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26460A (en) Safety dual plug structure
JPH0617356Y2 (ja) 静電気防止コネクター
WO2018233169A1 (zh) 一种连接机构
CN111224254B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JP3763703B2 (ja) 無線通信機および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コネクタ
CN110571893A (zh)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CN209949357U (zh) 无线耳机组件
KR101393388B1 (ko) 스마트워치 및 그에 연결되는 젠더
CN111510525B (zh) 电子设备
KR20150068043A (ko) 스마트안경 및 그에 연결되는 젠더
CN210327115U (zh)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CN11072071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2588494U (zh) Tws蓝牙耳机组件
JP3122429B2 (ja) 無線通信機と電池パックとコネクタ
TWM584993U (zh) 第一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CN113467103B (zh) 眼镜和眼镜套装
JP3761454B2 (ja) 携帯電子機器用の充電装置
CN210401900U (zh) 智能眼镜
CN111177064B (zh) 具有翻页功能的电子设备附件装置
CN210489962U (zh) 一种充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217643651U (zh) 一种耳机组件
CN109687542B (zh)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CN216672001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6449899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6650204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