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9170U - 一种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49170U
CN213149170U CN202022027532.8U CN202022027532U CN213149170U CN 213149170 U CN213149170 U CN 213149170U CN 202022027532 U CN202022027532 U CN 202022027532U CN 213149170 U CN213149170 U CN 213149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veying mechanism
push plate
linear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275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伯平
熊涛
蔡林
吕方
吴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275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49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49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49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上料机构、搬运机构、图像扫描机构、靠板组件、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导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按导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推板模组和第二推板模组,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一钩子组件和第二钩子组件;第一推板模组和第二推板模组可交替推送PCB板沿导轨从初始位移动至第一工位,第一钩子组件和第二钩子组件可交替带动PCB板沿导轨方向从第一工位移动至第二工位。在第一推板模组和第一钩子组件依次返回初始位的时间中,第二推板模组和第二钩子组件可同时组合推送下一个PCB板,提高了输送PCB板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PCB板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PCB板上集成的电子元件的数目越来越多,电子元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PCB板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保证PCB板的正常运行,需要对PCB板的电子元件进行质量检测。
现有技术中的PCB板双面检测装置,一般采用轨道推送的方式,将PCB板检测运送至检测工位进行检测工作,其缺点为:输送装置单次仅能推送一个PCB板进行检测,需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后再回到初始位置输送下一个PCB板,耗时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检测装置,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送机构输送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送机构输送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上料机构、吸料机构、用于收集PCB板图像信息的图像扫描机构、用于抵靠PCB板的靠板组件,所述靠板组件的正反面均设置有所述图像扫描机构,所述吸料机构对接有第一输送机构以及与第一输送机构相对接的第二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导向PCB板的导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按所述导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设置所述导轨的输送方向为X轴方向;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推板模组和第二推板模组,所述第一推板模组和所述第二推板可交替推送PCB板沿所述导轨从初始位移动至第一工位,所述第一工位设置有所述图像扫描机构;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钩子组件和第二钩子组件,所述第一钩子组件和所述第二钩子组件可交替带动PCB板沿所述导轨方向从第一工位移动至第二工位。
可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平台和第一安装架,所述上料平台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上料平台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用于抵靠PCB板的顶推板。
可选的,所述吸料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连杆组件和吸盘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杆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销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的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直线模组和第二直线模组,所述第一推板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可驱动所述第一推板模组沿导轨方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推板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二直线模组可驱动所述第二推板模组沿所述导轨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第一推板模组包括第一旋转气缸和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缸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一推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一推板旋转;
所述第二推板模组包括第二旋转气缸和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缸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二推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二推板旋转。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三直线模组和第四直线模组,所述第一钩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三直线模组可驱动所述第一钩子组件沿导轨方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钩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直线模组上,所述第四直线模组可驱动所述第二钩子组件沿导轨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第一钩子组件包括第一直线气缸和第一钩子,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缸体安装于所述第三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一钩子与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气缸可推动所述第一钩子沿垂直于导轨的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第二钩子组件包括第二直线气缸和第二钩子,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缸体安装于所述第四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二钩子与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气缸可推动所述第二钩子沿垂直于导轨的方向直线运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沿Y轴方向设置的滚珠丝杆传动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滚珠丝杆传动模组上的推料筒,所述滚珠丝杆传动模组可推动所述推料筒沿Y轴方向直线运动,以使PCB板推出所述导轨。
可选的,还包括下料输送机构,所述下料输送机构对接于所述第二工位,所述下料输送机构为皮带式输送机构。
可选的,还包括叠料输送机构,所述叠料输送机构与所述下料机构对接,所述叠料输送机构包括升降装置、第一输送带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带对接的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沿Z轴方向直线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作时,第一推板模组置于推送PCB板的初始位,第二推板模组置于第一工位,其中初始位放置有待检测的PCB板,第一推板模组推动待检测的PCB板沿导轨上正向移动至第一工位,同时第二推板模组反向移动至初始位后,第二推板模组推动下一个PCB板沿导轨上朝向第一工位移动,第一推板模组朝向初始位移动;PCB板移动至第一工位时,图像扫描机构对PCB板进行检测以形成检测后的PCB板;第一钩子组件推动检测后的PCB板沿导轨移动至第二工位,同时第二钩子组件沿导轨从第二工位移动至第一工位,进行下一个检测后的PCB板的输送工作。在第一推板模组和第一钩子组件依次返回初始位的时间中,第二推板模组和第二钩子组件可同时组合推送第二个PCB板,相比现有的输送装置,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能完成两个PCB板的推送工作,工作节拍为现有的输送装置的两倍,提高了输送PCB板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检测装置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检测装置的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检测装置的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检测装置的第一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检测装置的第二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检测装置的第二输送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机架1、上料机构2、搬运机构3、检测机构4、导轨5、第一输送机构6、第二输送机构7、第一推板模组61、第二推板模组62、第一钩子组件71、第二钩子组件72、上料台21、第一安装架22、滑轨23、顶推板24、第二安装架31、连杆组件32、吸盘组件33、第一连杆321、第二连杆322、驱动模组34、第一直线模组63、第二直线模组64、第一旋转气缸611、第一推板612、第二旋转气缸621、第二推板622、第三直线模组73、第四直线模组74、第一直线气缸711、第一钩子712、第二钩子721、推料组件75、滚珠丝杆传动模组751、推料筒752、下料输送机构8、叠料输送机构9、升降模组91、第一输送带92、第二输送带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机架1上的上料机构2、搬运机构3、用于收集PCB板图像信息的图像扫描机构4、用于抵靠PCB板的靠板组件5,靠板组件5的正反面均设置有图像扫描机构4,搬运机构3对接有第一输送机构6,第一输送机构6对接有第二输送机构7,还包括用于导向PCB板的导轨,第一输送机构6和第二输送机构7按导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其中图像扫描机构包括用于拍摄PCB板图像信息的相机组件;设置导轨5的输送方向为X轴方向,设置与X轴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垂直的方向为Y轴方向。
第一输送机构6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推板模组61和第二推板模组62,第一推板模组61和第二推板模组62可交替推送PCB板沿导轨从初始位移动至第一工位,图像扫描机构4设置于;
第二输送机构7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钩子组件71和第二钩子组件72,第一钩子组件71和第二钩子组件72可交替带动PCB板沿导轨方向从第一工位移动至第二工位。
工作时,第一推板模组61置于推送PCB板的初始位,第二推板模组62置于第一工位,其中初始位放置有待检测的PCB板,第一推板模组61推动待检测的PCB板沿导轨5上正向移动至第一工位,同时第二推板模组62反向移动至初始位后,第二推板模组62推动下一个PCB板沿导轨5上朝向第一工位移动,第一推板模组61朝向初始位移动;PCB板移动至第一工位时,图像扫描机构4对PCB板进行检测以形成检测后的PCB板;第一钩子组件71推动检测后的PCB板沿导轨5移动至第二工位,同时第二钩子组件72沿导轨5从第二工位移动至第一工位,进行下一个检测后的PCB板的输送工作。在第一推板模组61和第一钩子组件71依次返回初始位的时间中,第二推板模组62和第二钩子组件72可同时组合推送第二个PCB板,相比现有的输送装置,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能完成两个PCB板的推送工作,工作节拍为现有的输送装置的两倍,提高了输送PCB板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2包括上料台21和第一安装架22,上料台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架22上,上料台2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23,滑轨23滑动连接有用于抵靠PCB板的顶推板24,上料台21,上料台21与顶推板24之间形成用于容置PCB板的V型槽,PCB板放置于V型槽时,PCB板底面与顶推板24相抵,PCB板的一侧面与上料台21相抵。上料台21由初始位沿顺时针旋转预设第一角度时,将层叠的多个PCB板放置于顶推板24上,且层叠的多个PCB板一侧面与上料台相抵,上料台21逆时针旋转预设第一角度回到初始位,顶推板24沿滑轨23移动,以顶推层叠的多个PCB板移动至与搬运机构相对应处;上料机构单次可搬运层叠的多个PCB板,无需多次重复搬运,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且顶推板24对层叠的多个PCB板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PCB板掉落。同时上料台21可旋转预设角度,使顶推板24平行于水平面以便于放置PCB板,此时上料机构可对接其他多种PCB板的输送装置,如皮带输送带、AGV小车、机械手等,上料台21组合顶推板24可兼容对接多种输送搬运装置,兼容性强,且搬运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实现了PCB板的自动化上料。
在本实施例中,搬运机构3包括第二安装架31、连杆组件32和吸盘组件33,连杆组件32包括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吸盘组件33设置于第一连杆321的第一端,第一连杆321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二安装架31上;第二安装架3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322,两个第二连杆322上远离第一销轴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杆321活动连接;
第一销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杆322转动的驱动模组34,驱动模组34驱动第二连杆322转动,以带动第一连杆321转动。
在对PCB板的吸附搬运工作中,驱动模组34运行,带动第一销轴以及安装于第一销轴上的连接杆一起转动,第二连杆322带动第一连杆321相对于架体旋转预设角度,进而使吸盘组件33转动到与PCB板相适应的角度进行PCB板的吸取工作,吸盘吸嘴与PCB板相契合,提高吸附作用,避免PCB板的掉落,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6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直线模组63和第二直线模组64,第一推板模组61安装于第一直线模组63上,第一直线模组63可驱动第一推板模组61沿导轨方向直线运动;第二推板模组62安装于第二直线模组64上,第二直线模组64可驱动第二推板模组62沿导轨方向直线运动;
第一推板模组61包括第一旋转气缸611和第一推板612,第一旋转气缸611的缸体设置于第一直线模组63上,第一推板612的第一端与第一旋转气缸611的活塞杆连接,第一旋转气缸611可驱动第一推板612旋转;
第二推板模组62包括第二旋转气缸621和第二推板622,第二旋转气缸621的缸体设置于第二直线模组64上,第二推板622的第一端与第二旋转气缸621的活塞杆连接,第二旋转气缸621可驱动第二推板622旋转。
在实际PCB板的输送工作时,第一旋转气缸611运行以使第一推板612的长边垂直于导轨顶推PCB板;第一推板612在空载返回初始位时,第一旋转气缸611运行,以使第一推板612旋转与导轨平行;同理,第二推板622在空载返回初始位时,第二推板622旋转与导轨平行;从而使得第一推板模组61和第二推板模组62在交替推动PCB板,两块推板互不干涉,保证了输送装置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7还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三直线模组73和第四直线模组74,第一钩子组件71设置于第三直线模组73上,第三直线模组73可驱动第一钩子组件71沿导轨方向直线运动;第二钩子组件72设置于第四直线模组74上,第四直线模组74可驱动第二钩子组件72沿导轨方向直线运动;
第一钩子组件71包括第一直线气缸711和第一钩子712,第一直线气缸711的缸体安装于第三直线模组73上,第一钩子712与第一直线气缸711的活塞杆连接,第一直线气缸711可推动第一钩子712沿垂直于导轨5的方向直线运动;
第二钩子组件72包括第二直线气缸和第二钩子721,第二直线气缸的缸体安装于第四直线模组74上,第二钩子721与第二直线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二直线气缸可推动第二钩子721沿垂直于导轨5的方向直线运动。
在实际PCB板的输送工作时,第一直线气缸711的活塞杆伸出,使第一钩子712前推与PCB板的一侧壁相抵,从而进行PCB板的输送工作;在第一钩子712空载返回初始位时,第一直线气缸711的活塞杆缩回,使第一钩子712退回与PCB板分离。同理,第二钩子721在空载返回初始位时,第二直线气缸带动第二钩子721缩回;从而使得第一钩子组件71和第二钩子组件72在交替推动PCB板时,第一钩子712和第二钩子721互不干涉,保证了输送装置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机构7还包括沿沿Y轴方向设置的推料组件75,推料组件75包括沿Y轴方向设置的滚珠丝杆传动模组751以及设置于滚珠丝杆传动模组751上的推料筒752,滚珠丝杆传动模组751可推动推料筒752沿Y轴方向直线运动,以使PCB板推出导轨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下料输送机构8,下料输送机构8对接于第二工位,下料输送机构8为皮带式输送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叠料输送机构9,叠料输送机构9与下料输送机构8对接,叠料输送机构9包括升降模组91、第一输送带92以及与第一输送带92对接的第二输送带93,第一输送带92与升降模组91连接,升降模组91可驱动第一输送带92沿Z轴方向直线运动。推料组件75运行,将PCB板推送至下料输送机构8上,下料输送机构8运行将PCB板依次输送至第一输送带92上,此时第一输送带91处于静止不转动的状态,第一输送带92上每放置一个PCB板时,升降模组91带动第一输送带92下降与PCB板厚度相等的高度,以此依次将PCB板进行层叠到预定层数,以形成层叠PCB板;第一输送机构82运行将层叠的PCB板输送至第二输送带93上,第二输送带93运行将层叠的PCB板输送至下一工位。
在对PCB板的检测工作时,第一输送机构6和第二输送机构7组合对PCB板进行输送,靠板组件5前后的图像扫描机构4分别收集PCB板正反两面的动态图像信息并进行上传或储存,整个检测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对PCB板的检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省了人力成本。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上料机构(2)、吸料机构(3)、用于收集PCB板图像信息的图像扫描机构(4)、用于抵靠PCB板的靠板组件,所述靠板组件的正反面均设置有所述图像扫描机构(4),所述吸料机构(3)对接有第一输送机构(6)以及与第一输送机构(6)相对接的第二输送机构(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导向PCB板的导轨(5),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和第二输送机构(7)按所述导轨(5)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设置所述导轨(5)的输送方向为X轴方向;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推板模组(61)和第二推板模组(62),所述第一推板模组(61)和所述第二推板模组(62)可交替推送PCB板沿所述导轨(5)从初始位移动至第一工位,所述第一工位设置有所述图像扫描机构(4);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钩子组件(71)和第二钩子组件(72),所述第一钩子组件(71)和所述第二钩子组件(72)可交替带动PCB板沿所述导轨(5)方向从第一工位移动至第二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上料平台(21)和第一安装架(22),所述上料平台(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2)上,所述上料平台(2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23),所述滑轨(23)滑动连接有用于抵靠PCB板的顶推板(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机构(3)包括第二安装架(31)、连杆组件(32)和吸盘组件(33),所述连杆组件(32)包括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吸盘组件(3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32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杆(321)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架(31)上;所述第二安装架(3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322),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22)上远离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杆(321)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销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322)转动的驱动模组(34),所述驱动模组(34)驱动所述第二连杆(32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321)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 包括沿X轴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线模组(63)和第二直线模组(64),所述第一推板模组(61)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63)上,所述第一直线模组(63)可驱动所述第一推板模组(61)沿导轨(5)方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推板模组(62)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64)上,所述第二直线模组(64)可驱动所述第二推板模组(62)沿所述X轴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第一推板模组(61)包括第一旋转气缸(611)和第一推板(612),所述第一旋转气缸(611)的缸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63)上,所述第一推板(6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611)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气缸(611)可驱动所述第一推板(612)旋转;
所述第二推板模组(62)包括第二旋转气缸(621)和第二推板(622),所述第二旋转气缸(621)的缸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64)上,所述第二推板(6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621)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气缸(621)可驱动所述第二推板(622)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还包括沿X轴方向的第三直线模组(73)和第四直线模组(74),所述第一钩子组件(71)设置于所述第三直线模组(73)上,所述第三直线模组(73)可驱动所述第一钩子组件(71)沿导轨(5)方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钩子组件(72)设置于所述第四直线模组(74)上,所述第四直线模组(74)可驱动所述第二钩子组件(72)沿X轴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第一钩子组件(71)包括第一直线气缸(711)和第一钩子(712),所述第一直线气缸(711)的缸体安装于所述第三直线模组(73)上,所述第一钩子(712)与所述第一直线气缸(711)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气缸(711)可推动所述第一钩子(712)沿垂直于导轨(5)的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第二钩子组件(72)包括第二直线气缸和第二钩子(721),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缸体安装于所述第四直线模组(74)上,所述第二钩子(721)与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气缸可推动所述第二钩子(721)沿垂直于导轨(5)的方向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还包括推料组件(75),所述推料组件(75)包括沿Y轴方向设置的滚珠丝杆传动模组(751)以及设置于所述滚珠丝杆传动模组(751)上的推料筒(752),所述滚珠丝杆传动模组(751)可推动所述推料筒(752)沿Y轴方向直线运动,以使PCB板推出所述导轨(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输送机构(8),所述下料输送机构(8)对接于所述第二工位,所述下料输送机构(8)为皮带式输送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叠料输送机构(9),所述叠料输送机构(9)与所述下料输送机构(8)对接,所述叠料输送机构(9)包括升降模组(91)、第一输送带(92)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带(92)对接的第二输送带(93),所述第一输送带(92)与所述升降模组(91)连接,所述升降模组(91)可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92)沿Z轴方向直线运动。
CN202022027532.8U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检测装置 Active CN213149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7532.8U CN213149170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7532.8U CN213149170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49170U true CN213149170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1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27532.8U Active CN213149170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49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3316A (zh) 一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3189108A (zh) 自动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09838434B (zh) 自动化点胶贴屏系统
CN111674922B (zh) 一种自动摆盘设备
CN113182212A (zh) 电路板视觉检测机构及其检测方法
CN113245809B (zh) 多摄像头组装设备
CN111071782A (zh) 一种显示器件的复检装置
CN217779730U (zh) 一种智能在线点料机的全自动上料装置
CN213149170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109994574B (zh) 电池串构件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CN219179204U (zh) Pcb检测设备
CN217688590U (zh) 长条板外观检测机
CN114435971B (zh) Pcb板生产线
CN216784881U (zh) 一种Face ID模组下料装置
CN212402350U (zh) 一种收料设备
CN210655131U (zh) 一种物料转接装置、一种上料设备、一种出料设备以及一种检测系统
CN211971007U (zh) 一种fpc托盘供料收料机构和自动投料机构
JP4938599B2 (ja) 表面実装機
CN215613306U (zh) 电路板视觉检测机构
CN111606028A (zh) 一种板状构件的上下料运载设备
CN115069571B (zh) 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及检测分拣系统
CN217606043U (zh) 一种锂电池功能测试设备
CN219009237U (zh) 一种用于飞针检测的上料装置
CN216968828U (zh) 贴纸设备
CN114615816B (zh) 板材曝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