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8326U - 测试架子车 - Google Patents

测试架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48326U
CN213148326U CN202022215109.0U CN202022215109U CN213148326U CN 213148326 U CN213148326 U CN 213148326U CN 202022215109 U CN202022215109 U CN 202022215109U CN 213148326 U CN213148326 U CN 213148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
longeron
crossbeam
fixed connection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51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强
吴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de Automotive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de Automotive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de Automotive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de Automotive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51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48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48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48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驾车技术领域的测试架子车,包括两组横梁一和移动装置,两组所述横梁一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纵梁一,两组所述纵梁一顶端面靠近前端一组横梁一处设置有立柱一,两组所述纵梁一顶端面靠近后端一组横梁一处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立柱六,两组所述立柱一之间在横梁一的上方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连接的横梁二,两组所述立柱一的顶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斜撑一,所述斜撑一远离立柱一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五,所述纵梁五远离斜撑一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斜撑二,两组所述立柱六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五,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智能驾驶的控制器不方便进行测试的问题。

Description

测试架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驾车技术领域,具体为测试架子车。
背景技术
在开发智能驾驶车辆时,由于涉及到行驶安全问题,有关智能驾驶的控制器在路试前都要进行功能和可靠性测试,为了模拟这些控制器在真实车辆上的工作状态,掌握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测试工具链,开发架子车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测试架子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智能驾驶的控制器不方便进行测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测试架子车,包括两组横梁一和移动装置,两组所述横梁一前后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横梁一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纵梁一,且纵梁一与横梁一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纵梁一顶端面靠近前端一组横梁一处设置有立柱一,且立柱一通过角铝与螺栓的配合与横梁一、纵梁一可拆卸连接,两组所述纵梁一顶端面靠近后端一组横梁一处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立柱六,两组所述立柱一之间在横梁一的上方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连接的横梁二,两组所述立柱一的顶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斜撑一,所述斜撑一远离立柱一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五,所述纵梁五远离斜撑一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斜撑二,两组所述立柱六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五,所述横梁五与斜撑二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四,两组所述斜撑二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四,所述横梁四底端面与斜撑二位置匹配处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立柱四,且立柱四的底端面与纵梁一之间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纵梁五的下方设置有立柱二,且立柱二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与纵梁一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二朝向立柱四的侧方设置有立柱三,且立柱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与纵梁一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二的顶端面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纵梁二,且纵梁二的底端面中心与立柱二连接,所述纵梁二的两侧端分别与立柱一、立柱三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纵梁五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三。
优选的,两组所述纵梁二之间设置,在与立柱二位置匹配处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一,所述支撑杆一与横梁二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平板一,两组所述立柱三之间与两组所述立柱四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二,且两组支撑杆二的顶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平板二,所述立柱四与立柱六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三,两组所述纵梁三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平板三。
优选的,所述立柱三与立柱四之间设置有通过T型螺栓连接的侧板一,且侧板一的底端通过T型螺栓与纵梁一连接,所述纵梁一、立柱四和纵梁三之间设置有通过T型螺栓连接的侧板二,所述侧板二远离侧板一的一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立柱五,且立柱五顶端与纵梁三之间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立柱五的底端与纵梁一之间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梁一、横梁二、立柱一、纵梁一、纵梁二、立柱二、立柱五、立柱六、纵梁三、纵梁四、横梁四、横梁五、斜撑一、横梁三、斜撑二、纵梁五的外壁均套接设置有固定连接的防护软垫,且防护软垫的表面设置有波纹。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两组转向轮和放置板,两组所述转向轮设置在放置板的底端面,所述转向轮与放置板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轮的右侧方设置有两组移动轮,且移动轮与放置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设置有制动装置,转向轮与移动轮均设置有减震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多组立柱、横梁和纵梁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的增加整体的强度和刚度,而且也能保证被测件不会出现晃动等情况,降低在测量时对于测试准确度的影响,设置的防护套能够有效的防止尖锐金属等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设置的移动装置能方便整体进行移动,方便适应不同的测试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梁一;2.横梁二;3.立柱一;4.纵梁一;5.纵梁二;6.立柱二;7. 侧板一;8.立柱四;9.侧板二;10.立柱五;11.立柱六;12.纵梁三;13.纵梁四;14.横梁四;15.横梁五;16.斜撑一;17.横梁三;18.斜撑二;19.立柱三; 20.纵梁五;21.支撑杆一;22.支撑杆二;23.移动装置;231.放置板;232转向轮;233.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测试架子车,请参阅图1,包括两组横梁一1和移动装置23,两组所述横梁一1前后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横梁一1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纵梁一4,且纵梁一4与横梁一1固定连接,两组横梁一1与纵梁一4之间的配合能增加底部的稳定性,防止在测量中出现晃动。
请参阅图1和图2,两组所述纵梁一4顶端面靠近前端一组横梁一1处设置有立柱一3,且立柱一3通过角铝与螺栓的配合与横梁一1、纵梁一4可拆卸连接,两组所述纵梁一4顶端面靠近后端一组横梁一1处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立柱六11,两组所述立柱一3之间在横梁一1的上方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连接的横梁二2,两组所述立柱一3的顶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斜撑一16,所述斜撑一16远离立柱一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五20,所述纵梁五20远离斜撑一16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斜撑二18,两组所述立柱六11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五15,所述横梁五15与斜撑二18 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四13,两组所述斜撑二18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四14,所述横梁四14底端面与斜撑二18位置匹配处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立柱四8,且立柱四8的底端面与纵梁一4之间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通过多组的横梁、立柱、纵梁与斜撑一16和斜撑二18的配合能够增加整体的稳定性,而且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在测量中出现结构之间的断裂。
请参阅图1,所述纵梁五20的下方设置有立柱二6,且立柱二6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与纵梁一4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二6朝向立柱四8的侧方设置有立柱三19,且立柱三19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与纵梁一4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二6的顶端面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纵梁二5,且纵梁二5的底端面中心与立柱二6连接,所述纵梁二5的两侧端分别与立柱一3、立柱三19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纵梁五20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三17,能够有效的增加对于架子车中间的支撑,提高稳定性,防止在测量中出现晃动。
请参阅图1,两组所述纵梁二5之间设置,在与立柱二6位置匹配处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一21,所述支撑杆一21与横梁二2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平板一,两组所述立柱三19之间与两组所述立柱四8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二22,且两组支撑杆二22的顶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平板二,所述立柱四 8与立柱六11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三12,两组所述纵梁三12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平板三,方便放置需要进行测量智能驾驶的控制器等设备。
请参阅图1,所述立柱三19与立柱四8之间设置有通过T型螺栓连接的侧板一7,且侧板一7的底端通过T型螺栓与纵梁一4连接,所述纵梁一4、立柱四8和纵梁三12之间设置有通过T型螺栓连接的侧板二9,所述侧板二9远离侧板一7的一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立柱五10,且立柱五10顶端与纵梁三12 之间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立柱五10的底端与纵梁一4之间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增加架子车整体侧边之间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与之前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横梁一1、横梁二2、立柱一 3、纵梁一4、纵梁二5、立柱二6、立柱五10、立柱六11、纵梁三12、纵梁四 13、横梁四14、横梁五15、斜撑一16、横梁三17、斜撑二18、纵梁五20的外壁均套接设置有固定连接的防护软垫,且防护软垫的表面设置有波纹,防护软垫能够防止尖锐金属等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而且由于波纹的设置能够增加架子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稳定性。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与之前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移动装置23包括两组转向轮232和放置板231,两组所述转向轮232设置在放置板231的底端面,所述转向轮232与放置板231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轮232的右侧方设置有两组移动轮233,且移动轮233与放置板231活动连接,在需要移动时,将架子车吊装在放置板231的上端,通过防护软垫设置的波纹与放置板231之间的接触,通过移动装置23进行移动。
请参阅图3,所述移动轮233设置有制动装置,放置整体出现滑移,转向轮 232与移动轮233均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移动中的震动对于架子车整体结构以及需测试的智能驾驶的控制器等设备造成磨损,制动装置与减震装置在本领域经常使用在此不做下详细陈述。
其中,
工作原理:通过多组立柱、纵梁、横梁、斜撑一盒斜撑二配合将整体搭建好,之后架子车整体在工作时通过制动装置进行制动或者将其放置在地面上,当架子车整体位置调整完成之后,先安装传统的电器件和线束,如车灯、组合仪表,车载娱乐系统,玻璃升降器、车身主线束和车门线束,能够完整的体现传统乘用车的电气系统,然后安装智能驾驶的控制系统,环境感知系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倒车雷达和高速照相机),电源系统有一个外接电源作为供电器,这个电源能够在输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输出,其中输出电压和电流都可以实现调节,所有的零部件都装配好之后,启动电源,模拟真车在各种路况下控制器的工作状态,检验控制器的响应时间、执行效果和寿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测试架子车,包括两组横梁一(1)和移动装置(23),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横梁一(1)前后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横梁一(1)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纵梁一(4),且纵梁一(4)与横梁一(1)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纵梁一(4)顶端面靠近前端一组横梁一(1)处设置有立柱一(3),且立柱一(3)通过角铝与螺栓的配合与横梁一(1)、纵梁一(4)可拆卸连接,两组所述纵梁一(4)顶端面靠近后端一组横梁一(1)处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立柱六(11),两组所述立柱一(3)之间在横梁一(1)的上方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连接的横梁二(2),两组所述立柱一(3)的顶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斜撑一(16),所述斜撑一(16)远离立柱一(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五(20),所述纵梁五(20)远离斜撑一(16)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斜撑二(18),两组所述立柱六(11)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五(15),所述横梁五(15)与斜撑二(18)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四(13),两组所述斜撑二(18)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四(14),所述横梁四(14)底端面与斜撑二(18)位置匹配处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立柱四(8),且立柱四(8)的底端面与纵梁一(4)之间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架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五(20)的下方设置有立柱二(6),且立柱二(6)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与纵梁一(4)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二(6)朝向立柱四(8)的侧方设置有立柱三(19),且立柱三(19)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与纵梁一(4)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二(6)的顶端面设置有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的纵梁二(5),且纵梁二(5)的底端面中心与立柱二(6)连接,所述纵梁二(5)的两侧端分别与立柱一(3)、立柱三(19)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纵梁五(20)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横梁三(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架子车,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纵梁二(5)之间设置,在与立柱二(6)位置匹配处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一(21),所述支撑杆一(21)与横梁二(2)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平板一,两组所述立柱三(19)之间与两组所述立柱四(8)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二(22),且两组支撑杆二(22)的顶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平板二,所述立柱四(8)与立柱六(11)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纵梁三(12),两组所述纵梁三(12)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平板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架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三(19)与立柱四(8)之间设置有通过T型螺栓连接的侧板一(7),且侧板一(7)的底端通过T型螺栓与纵梁一(4)连接,所述纵梁一(4)、立柱四(8)和纵梁三(12)之间设置有通过T型螺栓连接的侧板二(9),所述侧板二(9)远离侧板一(7)的一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立柱五(10),且立柱五(10)顶端与纵梁三(12)之间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立柱五(10)的底端与纵梁一(4)之间通过角铝与螺栓配合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架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一(1)、横梁二(2)、立柱一(3)、纵梁一(4)、纵梁二(5)、立柱二(6)、立柱五(10)、立柱六(11)、纵梁三(12)、纵梁四(13)、横梁四(14)、横梁五(15)、斜撑一(16)、横梁三(17)、斜撑二(18)、纵梁五(20)的外壁均套接设置有固定连接的防护软垫,且防护软垫的表面设置有波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架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23)包括两组转向轮(232)和放置板(231),两组所述转向轮(232)设置在放置板(231)的底端面,所述转向轮(232)与放置板(231)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轮(232)的右侧方设置有两组移动轮(233),且移动轮(233)与放置板(231) 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架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233)设置有制动装置,转向轮(232)与移动轮(233)均设置有减震装置。
CN202022215109.0U 2020-10-09 2020-10-09 测试架子车 Active CN213148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5109.0U CN213148326U (zh) 2020-10-09 2020-10-09 测试架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5109.0U CN213148326U (zh) 2020-10-09 2020-10-09 测试架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48326U true CN213148326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20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5109.0U Active CN213148326U (zh) 2020-10-09 2020-10-09 测试架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48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2297B (zh) 基于制动过程的汽车重心位置动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320774B (zh) 一种x型夹臂式智能停车库移车机器人
CN105334040A (zh) 多点激励荷载下比例车体疲劳强度及载荷谱研究试验台
CN205209792U (zh) 多点激励荷载下比例车体疲劳强度及载荷谱研究试验台
CN108426671B (zh) 一种制动检验平台用检定装置
CN105438211A (zh) 一种工程车转向架构架
CN213148326U (zh) 测试架子车
CN106769096A (zh) 半挂车鞍式牵引座试验台及其试验方法
CN202631193U (zh) 基于制动过程的汽车重心位置动态检测装置
CN116625703A (zh) 一种汽车碰撞模拟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8414241A (zh)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验平台检定装置及检定方法
CN206832475U (zh) 一种汽车背掀式尾门模拟试验装置
CN210690088U (zh) 一种质心双自由度调节式自带动力的碰撞试验台车
CN210768031U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108680362B (zh)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验平台的检定方法
CN215726693U (zh) 碰撞车
CN210513723U (zh) 一种车辆悬架动态测试用实验台
CN105841978B (zh) 一种客车侧翻试验装置
CN205642852U (zh) 一种客车侧翻试验装置
CN204659822U (zh) 用于后驱电动牵引车的低底盘轻量化车架
CN212198211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小车防撞结构
CN219214930U (zh) 一种半挂车骨架防撞装置
CN215886279U (zh) 适用于凸起地形的插片式高空作业平台
SU1620863A1 (ru) Роликовый стенд дл испытани тормозов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103615132B (zh) 一种后悬臂式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