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9577U - 鞍座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鞍座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09577U CN213109577U CN202020973608.3U CN202020973608U CN213109577U CN 213109577 U CN213109577 U CN 213109577U CN 202020973608 U CN202020973608 U CN 202020973608U CN 213109577 U CN213109577 U CN 2131095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saddle
- chuck body
- chuck
- b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鞍座及自行车,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其旨在解决鞍座在骑行过程中相对车架左、右摆动的问题。所述鞍座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坐垫、座弓、夹头组件以及座管;夹头组件包括夹头本体及盖体,盖体安装在夹头本体朝向坐垫的一侧;座弓的两端分别与坐垫连接,座弓的中间部分夹持安装在夹头本体与盖体之间;座管位于夹头本体背离盖体的一侧,且座管与夹头本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鞍座及自行车,能够防止鞍座相对座管转动,可避免鞍座在骑行过程中发生左、右摆动,以提升鞍座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鞍座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们普遍使用的轻便型交通工具,鞍座是自行车上供骑行者骑坐的部件,鞍座的舒适性成为影响骑行体验的重要因素。
鞍座通常包括坐垫、弹簧、固定扣以及座管;其中,弹簧的上端与坐垫连接在一起,用于为坐垫提供弹力以提升其舒适性;弹簧的下端与固定扣连接,固定扣套接在座管上并通过插装在固定扣中的紧固件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座管的另一端与车架连接,进而将鞍座安装至车架。
然而,上述鞍座与座管之间通过固定扣连接,一旦固定扣出现松动,鞍座容易相对座管而转动,导致鞍座在骑行过程中发生左、右摆动而影响鞍座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鞍座及自行车,能够防止鞍座相对座管转动,可避免鞍座在骑行过程中发生左、右摆动,以提升鞍座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鞍座,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坐垫、座弓、夹头组件以及座管;所述夹头组件包括夹头本体及盖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夹头本体朝向所述坐垫的一侧;所述座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坐垫连接,所述座弓的中间部分夹持安装在所述夹头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座管位于所述夹头本体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且所述座管与所述夹头本体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座弓包括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的安装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座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所述坐垫连接;所述座弓的中间部分相对其两端凹陷并形成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夹持安装在所述夹头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头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配合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安装部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夹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对设置;所述盖体与所述夹头本体贴合,所述安装部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头本体还包括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所述第一遮挡板及所述第二遮挡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外侧,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遮挡板朝向所述盖体的方向延伸,并突出所述第一限位槽所在的平面,以遮蔽所述盖体与所述夹头本体之间的缝隙。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座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条;两个所述支撑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所述第一插接部,两个所述支撑条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并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插接在所述坐垫上;各所述支撑条的中间部分相对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凹陷并形成水平的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嵌设在所述夹头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为弧形槽或者矩形槽。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头本体朝向所述座管的一侧设置有插接轴,所述夹头本体通过所述插接轴固定在所述座管内。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头本体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插接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盖体背离所述夹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紧固件的一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所述鞍座;所述鞍座包括座管,所述鞍座通过所述座管可调节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及自行车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及自行车,其中,鞍座包括坐垫以及支撑坐垫的座弓,座弓夹持安装在夹头本体以及盖体之间,并且夹头本体固定在座管上。与相关技术中鞍座通过固定扣套接并固定在座管上相比,由于座弓夹持安装在盖体和夹头本体之间,座弓无法相对夹头本体发生转动,可防止鞍座相对座管转动,进而可避免鞍座在骑行过程中发生左、右摆动,以提升鞍座的舒适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鞍座及自行车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坐垫; 20-座弓;
21-第一插接部; 22-第二插接部;
23-安装部; 30-盖体;
31-第二限位槽; 32-安装槽;
40-夹头本体; 41-水平安装面;
42-第一限位槽; 43-第一遮挡板;
44-插接轴; 45-第二遮挡板;
46-开口槽; 50-座管;
60-紧固螺栓; 70-螺母;
100-鞍座。
具体实施方式
自行车的鞍座通常包括坐垫、弹簧、固定扣以及座管;其中,弹簧的上端与坐垫连接在一起,弹簧的下端与固定扣连接,固定扣套接在座管上并通过插装在固定扣中的紧固件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座管的另一端与车架连接,进而将鞍座安装至车架。然而,上述鞍座与座管之间通过固定扣连接,一旦固定扣出现松动,鞍座容易相对座管而转动,影响鞍座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及自行车,鞍座包括座弓以及用于固定座弓的夹头组件,其中,夹头组件包括夹头本体以及设置在夹头本体上的盖体,座弓夹持安装在夹头本体以及盖体之间,并且夹头本体固定在座管上;由于座弓夹持安装在盖体及夹头本体之间,座弓无法相对夹头本体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防止鞍座在骑行过程中相对座管转动,以提升鞍座的舒适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其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在车架上的鞍座、前、后车轮、脚蹬及传动机构等;沿自行车的行前行方向,前车轮安装在车架的前端,后车轮与前车轮相对设置并位于车架的后端;脚蹬及鞍座设置在车架的中间位置,且鞍座位于脚蹬的上方;当骑行者骑坐在鞍座上时,骑行者的双脚可驱动脚蹬相对车架旋转,并经传动机构传递至后车轮,以使自行车前行。
传动机构包括链轮及链条,链条分别套接在链轮和后车轮的从动齿轮上,链条分别与链轮及从动齿轮啮合;链轮与脚蹬通过连杆连接在一起,并且骑行者施加在脚蹬的驱动力可带动链轮旋转,链轮通过链条将驱动力传递至后车轮,可使自行车前行。
为提升不同身高的骑行者的骑行体验,本实施例中鞍座距离脚蹬之间的高度可调,鞍座包括座管,座管朝向车架的一端插接在车架上,并且安装位置相对车架可调。例如,车架设置有用于固定座管的承载管,承载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紧箍件,座管插装在承载管中并可沿承载管的轴线滑动;移动座管调节鞍座的位置,调节完毕后,旋紧紧箍件可将座管夹持安装在承载管内,以实现将鞍座可调节安装至车架上,从而可调整鞍座与脚蹬之间的高度。
为进一步提升骑行者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鞍座的结构进一步改进,可防止鞍座在骑行过程中相对车架转动,避免鞍座出现左、右摆动的现象。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座的爆炸示意图。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参照图1所示的鞍座100的摆放方位,沿自行车的前行方向,可定义鞍座100的前端及后端,沿鞍座100插入安装至车架的方向,可定义为第一方向,可知第一方向也代表着鞍座100的上、下方向;参照图2所示的鞍座100的摆放方位,可定义鞍座100的左侧及右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鞍座100不仅包括座管50,还包括坐垫10、座弓20以及夹头组件;其中,坐垫10、座弓20、夹头组件以及座管50由上及下依次连接;座弓20位于坐垫10的下方,座弓20的两端与坐垫10连接,用于为坐垫10提供弹力及支撑力,可缓解骑行过程中由于路面颠簸引起的震动,以提升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性。
座弓20的中间部分与夹头组件连接,夹头组件包括盖体30以及夹头本体40,盖体30设置在夹头本体40朝向坐垫10的一侧,即盖体30安装在夹头本体40的上方,座弓20的中间部分夹持安装在盖体30与夹头本体40之间,且座弓20的前、后两端沿自行车的前行方向布置在盖体30与夹头本体40之间,并与坐垫10连接。
座管50位于夹头本体40的下方,座管50的上端与夹头本体40固定连接,座管50的下端与车架连接,并且座管50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以便于调整鞍座100的安装高度,使其适用于不同身高的骑行者,提升鞍座100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鞍座,其座弓20夹持安装在盖体30以及夹头本体40之间,夹头本体40与座管50固定连接;与相关技术中鞍座通过固定扣直接套接在座管50上相比,由于座弓20夹持安装在盖体30与夹头本体40之间,其无法相对车架转动,进而可避免鞍座100相对车架转动而引起鞍座100左、右摆动,从而提升鞍座的舒适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弓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座弓20具有一定的刚度及弹性变形,即座弓20为坐垫10提供支撑的同时,也可为坐垫10提供弹力以缓解坐垫10的颠簸。座弓20包括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以及安装部23,其中,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位于座弓20的两端,安装部23位于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的中间,且安装部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衔接,并可圆滑过渡;安装部23所在平面的高度低于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所在平面的高度,进而可形成弹性支撑结构;即座弓20的中间部分相对其两端凹陷而形成安装部23。
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用于与坐垫10连接,坐垫10的前端设置有与第一插接部21配合的第一插接槽,坐垫10的后端设置有与第二插接部22配合的第二插接槽;座弓20的两端可分别通过插接的方式与坐垫10连接在一起,即第一插接部21插装在位于坐垫10前端的第一插接槽内,第二插接部22插装在位于坐垫10后端的第二插接槽内。
安装部23位于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之间,安装部23可由座弓20的中间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安装部23夹持安装在盖体30与夹头本体40之间,夹头本体40和/或盖体30设置有限位槽,以将安装部23嵌设在限位槽内并防止安装部23在夹头组件内转动。
参阅图4,座弓20为弹性片经折弯形成的支撑结构,弹性片可以是呈矩形长条状的钢板,对弹性片进行折弯以形成呈水平布置的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以及位于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之间且水平的安装部23,安装部23夹设并固定在盖体30与夹头本体40之间;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可以采用插接的方式与坐垫10连接,或者第一插接部21和第二插接部22可采用铆接或者螺接的方式与坐垫10连接;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座弓20还可与坐垫10一体制作,以增强坐垫10与座弓20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优选的将座弓20与坐垫10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方便对座弓20及坐垫10进行拆卸,以便于对坐垫10以及座弓20进行更换。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弓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座弓20包括两个支撑条,各支撑条的轴向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其可采用圆钢或者方钢制作。沿自行车前行方向,两个支撑条间隔设置,支撑条的前端为第一端,支撑条的后端为第二端;两个支撑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第一插接部21,第一插接部21插接在坐垫10的第一插接槽内。
各支撑条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并分别形成第二插接部22,第二插接部22插接在坐垫10的第二插接槽内;每个支撑条的中间部分相对第一端和第二端向下凹陷形成水平的安装部23,并且各支撑条上的安装部23位于同一高度上,以便于将安装部23夹持安装在盖体30与夹头本体40之间。
可理解的是,由于两个支撑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座弓20可分别由两个支撑条单独进行折弯以形成各插接部及各安装部23,再将两个支撑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或者,可由一个支撑条依次折弯形成上述座弓20;当然,座弓20包括两个以上单独设置的支撑条,每个支撑条可分别形成第一插接部21、第二插接部22以及安装部23,每个支撑条分别与坐垫10以及夹持组件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的采用一个支撑条依次进行折弯制作并形成弹性支撑结构,以增强座弓20的结构强度。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夹头组件包括盖体30及夹头本体40,盖体30连接在夹头本体40朝向坐垫10的一侧,即盖体30设置在夹头本体40的上方。夹头本体40可以是近似圆柱的结构,其可以是在一个圆柱结构上的侧面去除部分形成水平安装面41,当然也可以选择规则形状,例如矩形块状结构等;本实施例以夹头本体40为类似圆柱状结构为例,对其进行说明。
夹头本体40包括水平安装面41以及与水平安装面41相衔接外侧弧形面,水平安装面41设置有用于嵌设座弓20的限位槽,由于座弓20包括两个支撑条,且每个支撑条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部23,因此,水平安装面41设置的限位槽的数量与安装部23的数量一致,即在夹头本体40的水平安装面4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平行的第一限位槽42,第一限位槽42的形状可与水平安装部23的形状相配合,第一限位槽42可以是弧形槽或者矩形槽。
第一限位槽42的长度方向可与自行车的前行方向一致,第一限位槽42可通长设置在夹头本体40上,以增大夹头本体40与安装部2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对安装部23的固定效果。第一限位槽42的深度可使安装部23完全嵌设在第一限位槽42内,此时,盖体30朝向夹头本体40的侧面与第一限位槽42相对位置可以是平面,即只需将盖体30压合在上底面上,盖体30朝向夹头本体40的侧面与夹头本体40的上底面贴合,可防止座弓20的安装部23从第一限位槽42内脱出。
为提升鞍座的美观性,本实施例夹头本体40相对设置有第一遮挡板43和第二遮挡板45,第一遮挡板43可位于夹头本体40的左侧,第二遮挡板45可位于夹头本体40的右侧,夹头本体40上的两个并行设置的第一限位槽42位于第一遮挡板43和第二遮挡板45之间,并且盖体30也位于第一遮挡板43和第二遮挡板45之间。
第一遮挡板43和第二遮挡板45可分别是圆形板,且第一遮挡板43和第二遮挡的直径可与形成夹头本体40的圆柱结构的直径相同或者略大于圆柱结构的直径,以使第一遮挡板43和第二遮挡板45可覆盖夹头本体40的左、右两侧。
第一遮挡板43及第二遮挡板45的上边缘凸出夹头本体40的水平安装面41并朝向盖体30的一侧垂直延伸,以使第一遮挡板43和第二遮挡板45形成遮蔽空间,遮蔽空间可遮挡盖体30的左右两侧;同时,也可对位于夹头本体40及盖体30左右两侧形成的缝隙进行遮挡,以使鞍座100美观。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遮挡板43和第二遮挡板45可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夹头本体40一体制作。例如,夹头本体40为圆柱,在部分圆柱的外侧曲面进行切除以形成水平安装面41以及位于水平安装面41左、右两侧的第一遮挡面和第二遮挡面,上述遮挡面与遮挡板的形状及作用相同。具体地,可对圆柱状夹头本体40进行切削以形成沉槽,沉槽的槽底为水平安装面41,沉槽的侧壁为遮挡面;通过合理设置沉槽的深度,可使盖体30位于沉槽内,盖体30的左、右两侧被上述遮挡面遮挡。
上述实施例中,夹头本体40的水平安装面41设置有用于嵌设座弓20的第一限位槽42,盖体30朝向夹头本体40的一侧可以是平面,其未设置有限位结构;同样的,也可在盖体30上设置有限位结构,夹头本体40上未设置有限位结构;或者,在夹头本体40和盖体30上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本实施对此不加以限制,只要能够将座弓20夹持并固定在盖体30与夹头本体40之间即可。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提升夹头组件对座弓20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盖体30朝向夹头本体40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42相对的第二限位槽31;第二限位槽31的截面形状与第一限位槽42的截面形状一致;同样的,第二限位槽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限位槽4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限位槽31可通长设置在盖体30上,以增大盖体30与安装部2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对安装部23的固定效果。
当盖体30与夹头本体40贴合时,第二限位槽31和第一限位槽42相对,当座弓20夹持在夹头本体40与盖体30之间时,部分安装部23可嵌设在夹头本体40的第一限位槽42内,部分安装部23可嵌设在盖体30的第二限位槽31内;或者,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限位槽42和第二限位槽31的深度,第一限位槽42和第二限位槽31相对并贴合可形成限位孔,安装部23可嵌设在限位孔内。本实施例优选的将安装部23分别嵌设在盖体30和夹头本体40上,可通过第一限位槽42和第二限位槽31对安装部23进行限位,可防止安装部23从夹头本体40上窜出,提升对座弓20的固定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夹头本体40用于承载座弓20,夹头本体40与盖体30配合将座弓20固定在夹头组件中,夹头组件与座管50的上端固定连接,座管50的下端固定在车架的承载管上,以实现将鞍座100固定在车架上。具体地,夹头本体40的外侧面的底部向下延伸并生成插接轴44,插接轴44可以是空心管或者实心轴,本实施例可选择空心管作为插接轴44,以减轻车身的整体重量;另外,插接轴44具有一定的倾斜方向,此方向与车架上的承载管、座管50的倾斜方向一致,以便于将夹头组件与座管50连接。
本实施例对夹头本体40与座管50的连接方式不加以限制,夹头本体40与座管5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螺纹连接或者其他方式;例如,夹头本体40的插接轴44上设置有螺纹连接段,螺纹连接段设置有外螺纹,座管50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插接轴44可通过内螺纹、外螺纹与座管50固定连接。
或者,插接轴44与座管50焊接在一起,本实施例可优选的将插接轴44和座管50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可防止插接轴44相对座管50转动,从而避免鞍座相对车架左、右摆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夹头本体40和盖体30连接在一起并对座弓20固定;盖体30与夹头本体40可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在一起,或者夹头本体40与盖体30通过紧固件、锁紧件连接在一起;例如,夹头本体40和盖体30可通过紧固螺栓60以及螺母70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夹头本体40设置有供紧固螺栓60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的轴线延伸方向可与上述插接轴44的轴线方向平行,并且安装孔与插接轴44错位设置,可便于将紧固螺栓60安装至夹头本体40与盖体30上。安装孔的一端位于夹头本体40的侧面底部,另一端位于夹头本体40的水平安装面41,即紧固螺栓60穿过夹头本体40的中间部分,并连接至盖体30上。盖体30远离水平安装面4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2,安装槽32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孔,紧固螺栓60的一端可穿过贯通孔并与螺母70连接。
上述安装槽32可以是六边形安装槽,螺母70可以是六角螺母;安装槽32的轮廓形状与螺母70的相配合,两者的之间的间隙较小,可防止螺母70在安装槽32内转动。进一步的,为便于调整紧固螺栓60安装角度,以使紧固螺栓60顺利穿过盖体30的贯通孔并与螺母70连接,夹头本体40的中间部分还设置有较大面积的开口槽46,开口槽46分别与安装孔及贯通孔连通;待紧固螺栓60由下及上安装时,方便紧固螺栓60调整其螺纹端的安装角度。另外,夹头本体40设置有开口槽46,可减轻车身的整体重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鞍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坐垫、座弓、夹头组件以及座管;
所述夹头组件包括夹头本体及盖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夹头本体朝向所述坐垫的一侧;
所述座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坐垫连接,所述座弓的中间部分夹持安装在所述夹头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
所述座管位于所述夹头本体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且所述座管与所述夹头本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弓包括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的安装部;
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座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所述坐垫连接;
所述座弓的中间部分相对其两端凹陷并形成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夹持安装在所述夹头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配合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安装部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夹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对设置;
所述盖体与所述夹头本体贴合,所述安装部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本体还包括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
所述第一遮挡板及所述第二遮挡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外侧,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遮挡板朝向所述盖体的方向延伸,并突出所述第一限位槽所在的平面,以遮蔽所述盖体与所述夹头本体之间的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条;
两个所述支撑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所述第一插接部,两个所述支撑条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并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插接在所述坐垫上;
各所述支撑条的中间部分相对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凹陷并形成水平的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嵌设在所述夹头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为弧形槽或者矩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本体朝向所述座管的一侧设置有插接轴,所述夹头本体通过所述插接轴固定在所述座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本体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插接轴的轴线平行;
所述盖体背离所述夹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紧固件的一端连接。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鞍座;
所述鞍座包括座管,所述鞍座通过所述座管可调节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73608.3U CN213109577U (zh) | 2020-06-01 | 2020-06-01 | 鞍座及自行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73608.3U CN213109577U (zh) | 2020-06-01 | 2020-06-01 | 鞍座及自行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09577U true CN213109577U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70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73608.3U Active CN213109577U (zh) | 2020-06-01 | 2020-06-01 | 鞍座及自行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09577U (zh) |
-
2020
- 2020-06-01 CN CN202020973608.3U patent/CN2131095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551691B1 (en) | Bicycle seat post assembly | |
US20190002049A1 (en) | Tilt angle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bicycle saddle | |
CN213109577U (zh) | 鞍座及自行车 | |
CN204383644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自行车的多功能前置儿童座椅 | |
CN212667564U (zh) | 分体式鞍座及自行车 | |
NO20221004A1 (en) | Additional sea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bicycles | |
CN101037121B (zh) | 两轮摩托车座位靠背的安装结构 | |
CN113636001B (zh) | 一种车辆用防震悬挂座杆机构 | |
CN202896795U (zh) | 自行车 | |
CN203142849U (zh) | 自行车座垫之调整装置 | |
CN201334074Y (zh) | 自行车工具包连接装置 | |
CN208470009U (zh) | 固定安装防转向鞍座 | |
CN102837778A (zh) | 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 | |
CN214776342U (zh) | 组合车架及自行车 | |
CN202038410U (zh) | 斜躺车 | |
CN217074659U (zh) | 摩托车 | |
CN210116607U (zh) | 一种摩托车骨架 | |
CN213705678U (zh) | 一种双人电动自行车车架 | |
CN202686627U (zh) | 摩托车引擎吊架装置 | |
CN201102605Y (zh) | 越野摩托车车架 | |
CN205574124U (zh) | 一种自行车鞍座及自行车 | |
CN206031657U (zh) | 一种能有效减震的山地自行车架 | |
CN215155186U (zh) | 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助力避震车架 | |
CN217260482U (zh) | 摩托车 | |
CN213083406U (zh) | 一种中轴可调节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