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4183U - 集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集装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84183U CN213084183U CN202021403747.9U CN202021403747U CN213084183U CN 213084183 U CN213084183 U CN 213084183U CN 202021403747 U CN202021403747 U CN 202021403747U CN 213084183 U CN213084183 U CN 2130841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ommodating
- lifting structure
- guide
- frame component
-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容器,涉及物流技术领域。该集装容器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容纳结构,容纳结构设置有第一容纳部;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上方,通过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容纳部可移动连接;第一容纳部靠近升降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一开口;当升降结构处于使用状态时,升降结构的至少部分超出第一容纳部之外,升降结构超出第一容纳部的部分形成与第一容纳部连通的第二容纳部。该集装容器的尺寸和容纳空间是可调的,即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运输车辆的车厢高度调整集装容器的尺寸和容纳空间,可以提高运输车辆装载率,可以节省运输车辆的资源,从而可以减少物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网络模式越来越复杂,物流网络中的仓储、分拣中心、中专场等之间需要进行货物的转运。为了便于货物的转运,会根据货物资源以及货量等选择不同型号的运输车辆来对货物进行运输。由于不同型号的运输车辆的车厢高度是不同的,进而需要匹配相应高度的集装容器(例如:笼车)。但现有集装容器多为金属焊接结构,其尺寸是固定(比如2m)且无法调整的,无法满足货物转运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容器,能够解决现有集装容器的结构固定且尺寸无法调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容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装容器包括:
容纳结构,所述容纳结构设置有第一容纳部;
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上方,通过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容纳部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一容纳部靠近所述升降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当所述升降结构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升降结构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容纳部之外,所述升降结构超出所述第一容纳部的部分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部连通的第二容纳部。
可选地,所述集装容器还包括:
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中且与所述容纳结构连接;当所述升降结构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升降结构抵接。
可选地,所述容纳结构包括:
第一立杆,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杆上,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侧壁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异型孔和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结构通过所述异型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立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容纳结构还包括:
第一框架组件,所述第一框架组件设置有开口且位于靠近所述升降结构的一侧;
第二框架组件,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框架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两侧,所述第二框架组件设置有底板以及脚轮,所述第一框架组件、所述第二框架组件以及所述第一立杆形成所述第一容纳部。
可选地,所述容纳结构还包括:
门框组件,所述门框组件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其中一侧;
侧杆,所述侧杆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除安装有所述门框组件一侧之外的其他侧,所述第一框架组件、所述第二框架组件、所述第一立杆、所述门框组件以及所述侧杆形成所述第一容纳部。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把手;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连接;当所述升降结构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杆抵接,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第一挡板一侧的部分插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挡板的剩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内且与所述升降结构抵接;
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螺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异型孔并插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螺柱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立杆固定。
可选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
第三框架组件,所述第三框架组件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框架组件平行设置;
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的另一端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中,当升降结构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三框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杆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容纳部之外,所述第三框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杆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部连通的所述第二容纳部。
可选地,所述升降结构还包括: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三框架组件连接,所述容纳结构还设置有导向套管,所述导向套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平行设置的第二导向孔,所述导向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所述侧杆之间,所述导向杆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二导向孔中。
可选地,所述升降结构靠近所述容纳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组件。
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
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磁性部,所述磁性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磁性部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位于所述升降结构靠近所述容纳结构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门框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门框;
合页,所述门框的一侧通过所述合页与所述第一立杆铰接;
插销,所述插销用于将不同的门框连接或者将所述门框的另外一侧与所述第一立杆连接;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门框的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框架组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容纳结构包括:
网片,所述网片安装在所述门框组件上和/或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侧杆之间。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升降结构可以调整所述容纳结构的尺寸以及容纳空间大小,可以理解的是,该集装容器的尺寸以及容纳空间是可调的,即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运输车辆的车厢高度调整集装容器的尺寸(例如:高度)以及容纳空间,可以提高运输车辆装载率,可以节省运输车辆的资源,从而可以减少物流成本。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装容器的轴侧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装容器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装容器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结构处于最低端时集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结构与容纳结构分离时集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集装容器Ⅰ处的局部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集装容器Ⅱ处的局部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缓冲部的A-A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性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一般地,由于现有集装容器的高度是固定且无法调整,当运输车辆的车厢高度较低且集装容器的高度大于运输车辆的车厢高度时,现有集装容器无法放置到运输车辆中,需要将现有集装容器内的货物倒入其他容器(木托盘等)中。或者,当运输车辆的车厢高度较高且集装容器的高度较低时,会出现集装容器的顶部距离车厢内最高点位置较高,出现运输车辆装载率不高,从而会浪费运输车辆的资源,增加了物流成本。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装容器,该集装容器可以为笼车或转运车等,该集装容器的尺寸(例如:高度)以及容纳空间是可调的。图1至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集装容器具体可以包括:容纳结构1和升降结构2;其中,所述容纳结构1设置有第一容纳部10;所述升降结构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上方,通过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0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一容纳部10靠近所述升降结构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11,在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开口11处且沿着开口方向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2,所述升降结构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部12可移动连接;所述升降结构2至少包括: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当所述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升降结构2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容纳部10之外,所述升降结构2超出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部分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0连通的第二容纳部21,其中图1至图3所示的为所述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的情形。当所述升降结构2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结构2位于最低端,所述升降结构2的大部分在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下方,或者如图5所示,所述升降结构2与所述容纳结构1分离,无法在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上方形成第二容纳部2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向部12可以对所述升降结构2起到导向作用。所述第一导向部12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来实现以上作用,例如:所述第一导向部12可以为导向孔或导轨等,本实用新型并不具体限定所述第一导向部12的具体结构形式。当所述第一导向部12为导向孔时,所述升降结构2的一端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一导向部12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升降结构2可以调整所述容纳结构1的尺寸(例如:高度)以及容纳空间大小,可以理解的是,该集装容器的尺寸以及容纳空间是可调的,即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运输车辆的车厢高度调整集装容器的尺寸以及容纳空间,可以提高运输车辆装载率,可以节省运输车辆的资源,从而可以减少物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结构1和所述升降结构2均可以由框架结构和/或板状结构组成,所述第一容纳部10和所述第二容纳部21可以理解为由框架结构或板状结构形成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结构1和所述第一容纳部10可以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等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且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所述容纳结构1和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形状。例如:参见图1至图5,所述容纳结构1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容纳部10为长方形的容纳空间,当然并不仅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纳结构1并不仅限于图1至图5所示的情形。
当所述容纳结构1由板状结构组成时,所述第一容纳部10可以是由多个板状结构组成的一侧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导向部12设置在板状结构上。继续参见图1至图5、图8和图9,当所述容纳结构1由框架结构组成时,所述容纳结构1包括:第一立杆13、第一框架组件14以及第二框架组件15,所述第一导向部12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杆13上,所述第一导向部12的侧壁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异型孔131和第一安装孔132,所述限位结构3通过所述异型孔131和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第一立杆13连接。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设置有开口11且位于靠近所述升降结构2的一侧;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杆13的两侧,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设置有底板151和脚轮152,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以及所述第一立杆13形成所述第一容纳部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横杆,至少一个第一横杆环绕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或五边形等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同样地,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横杆,至少一个第二横杆环绕形成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形状相同的框架结构。所述升降结构2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横杆一侧,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立杆13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杆13、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或矩形等。其中图1至图5所示的为所述第一立杆13、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为矩形时的情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图1至图5所示的情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立杆13上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异型孔131以及第一安装孔132,所述异型孔131和所述第一安装孔132的形状与所述限位结构3的形状有关,且可以根据安装需要确定所述异型孔131和所述第一安装孔132的数量以及安装位置。这样,通过在所述第一立杆13上不同位置的异型孔131和第一安装孔132设置相应的所述限位结构3对所述升降结构2进行限位,来实现调整集装容器的整体高度的目的,从而来匹配不同型号的运输车辆,减少货物重复倒货来节省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运输车辆的装载率,从而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参见图8和图9,在所述第一立杆13靠近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开口11一侧设置有两组异型孔131以及第一安装孔132,当然并不仅限于此。
当所述容纳结构1为框架结构且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10内的货物体积过小时,就会出现货物从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孔隙处掉落的问题。继续参见图1至图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所述容纳结构1还包括:门框组件16以及侧杆17;所述门框组件16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杆13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其中一侧;所述侧杆17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杆13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0除安装有所述门框组件16一侧之外的其他侧,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所述第一立杆13、所述门框组件16以及所述侧杆17形成所述第一容纳部10。
继续参见图1至图5,为了进一步解决由于货物体积太小所导致货物从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孔隙处掉落的问题,所述容纳结构1还包括:网片19,所述网片19可以对所述第一容纳部10内的货物起遮挡作用,所述网片19安装在所述门框组件16上和/或所述第一立杆13和所述侧杆17之间。例如:所述网片19可以设置在所述容纳结构1的背侧或侧边。
继续参见图1至图5,所述门框组件16包括:至少一个门框161、合页162、插销163以及限位板164,所述门框161的一侧通过所述合页162与所述第一立杆13铰接;所述插销163用于将不同的门框161连接或者将所述门框161的另外一侧与所述第一立杆13连接;所述限位板164设置在所述门框161的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或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的一侧。
继续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地,所述门框161至少包括: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所述第一门框与第二门框通过合页162镜像固定在两相邻的第一立杆13上;所述插销163用于将所述第一门框和所述第二门框进行固定,所述限位板164固定在所述第一门框和/或所述第二门框的底部,或者所述限位板164固定在所述第一门框和/或所述第二门框的顶部。所述限位板164用于在门框161关闭时保证所述门框161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之间的相对位置,对所述门框161进行限位。
参见图6,所述升降结构2包括:第三框架组件22以及第二立杆23,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立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连接,所述第二立杆23的另一端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一导向部12中,当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和所述第二立杆23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容纳部10之外,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和所述第二立杆23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0连通的所述第二容纳部21。
继续参见图6,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横杆221,至少一个第三横杆221环绕形成第一框架结构;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的截面形状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或五边形等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二立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221连接,所述第二立杆23的另一端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一导向部12中,当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三横杆221和所述第二立杆2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上方,所述第三横杆221和所述第二立杆23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0连通的所述第二容纳部21。
继续参见图6,为了在所述升降结构2的移动过程中对升降结构2进行导向,所述升降结构2还包括:导向杆25,所述导向杆25与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连接,所述容纳结构1还设置有导向套管18,所述导向套管18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12平行设置的第二导向孔181,所述导向套管18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侧杆17之间,所述导向杆25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二导向孔181中。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立杆23用来插入到所述容纳结构1的第一立杆13之内,所述若干导向杆25用来插到所述若干导向套管18之内,进而通过若干第二立杆23和导向杆25对所述升降结构2进行导向。
例如:继续参见图6,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至少包括:四个第三横杆221,所述导向杆25固定在所述第三横杆221上且位于未安装有所述门框组件16的其他侧边上;所述第二立杆23固定在第三横杆221的角落位置,所述第二立杆23用来插装到所述第一立杆13中;所述若干导向杆25用来插到所述若干导向套管18之内;将所述第二立杆23、所述导向杆25分别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一导向部12和所述第二导向孔181中,来使得所述升降结构2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
继续参见图6,所述导向套管18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横杆相邻的侧杆17之间。所述导向杆25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或矩形等,所述第二导向孔18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圆形。所述导向杆2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导向杆25为多个时,所述导向杆25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容纳部21内的货物起到遮挡作用,来防止所述第二容纳部21内的货物从孔隙中掉落。例如:参见图6,所述升降结构2的3个侧边设置有导向杆25,且每一侧设置有3个导向杆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3用于对处于使用状态的所述升降结构2进行限位。其中所述限位结构3至少包括一平面,所述平面置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2内,当所述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升降结构2与所述限位结构3的平面抵接来对所述升降结构2进行限位。参见图7,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把手31、第一挡板32、第二挡板33和螺柱34;其中,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一端与所述把手31连接;所述第二挡板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32的另一端连接;当所述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挡板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杆13抵接,所述第二挡板33靠近所述第一挡板32一侧的部分插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中,所述第二挡板33的剩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2内且与所述升降结构2抵接;所述螺柱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螺柱3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异型孔131插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中,所述螺柱34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35与所述第一立杆13固定,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为圆形通孔,所述紧固件35可以为螺母或铆钉等。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所述第二挡板33靠近所述第一挡板32一侧的部分插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中,可以保证所述第二挡板33在所述第一导向部12内的姿态,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挡板33的剩余部分可以与所述升降结构2抵接,来保证所述限位结构3的限位方向。例如:所述第二挡板33在所述第一导向部12中处于水平状态,来对所述升降结构2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
继续参见图7,所述第一挡板32可以为圆形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挡板33可以为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挡板32与所述第二挡板33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挡板32与所述螺柱34同轴。所述把手31设置有圆弧面和直立面,以方便操作人员对所述限位结构3进行取放或旋转等。
进一步地,当需要将所述限位结构3安装至所述容纳结构1上时,需要将所述限位结构3的螺柱34和所述第二挡板33穿过所述异型孔131,并将所述螺柱34插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中。需要保证的是,所述异型孔131的形状能够使得所述螺柱34和所述第二挡板33正常穿过所述异型孔131,即所述异型孔131的形状可以根据所述螺柱34和所述第二挡板33的形状确定。进一步地,所述异型孔131的形状与所述螺柱34和所述第二挡板33在纵截面的投影形状相同或相似,例如:继续参见图9,所述异型孔131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通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所述第一部分为圆形通孔,所述第二部分为矩形通孔。
为了将所述限位结构3与所述容纳结构1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挡板33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柱34或所述异型孔131的第一部分的直径,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第二挡板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杆13抵接,通过第一挡板32与第一立杆13表面接触来对所述限位结构3进行固定限位;同时所述螺柱34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35进行固定,来完成所述限位结构3与所述容纳结构1的固定过程。
继续参见图4,当升降结构2降落至最低端时,所述升降结构2会与所述容纳结构1发生碰撞。为了在所述升降结构2和所述容纳结构1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以及更好地固定所述升降结构2与所述容纳结构1,所述升降结构2靠近所述容纳结构1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组件24。
具体地,当升降结构2降落至最低端时,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会发生碰撞,为了在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以及更好地固定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的靠近所述容纳结构1一侧设置有缓冲组件24,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缓冲组件24用于在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以及更好地固定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
参见图10至图12,所述缓冲组件24包括:缓冲部241以及磁性部242;所述缓冲部241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411;所述磁性部242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2411中,所述磁性部242位于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靠近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241可以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上,所述缓冲部241主要是在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和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之间起缓冲作用,所述缓冲部241可以采用橡胶或海绵等柔性材料。所述磁性部242和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采用极性相反的磁性材质(比如磁铁或磁钢等)。当所述升降结构2下降到最低端时,所述缓冲部241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的第一横杆接触,所述磁性部242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来保证所述升降结构2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孔2411位于靠近所述容纳结构1的第一框组件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2411为所述磁性部242的限位孔,所述第二安装孔2411的形状可以根据所述磁性部242的形状来确定。例如:继续参见图10和图11,所述磁性部242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第二安装孔2411的形状可以对应为圆形孔。除此之外,所述缓冲部241还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412,所述第三安装孔2412可以用于释放所述缓冲部241内部的应力,所述第三安装孔2412为圆形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411同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装容器的尺寸以及容纳空间是可调的,且可以匹配不同车厢高度的运输车辆,避免重复倒货,可以提高运输车辆装载率,进而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结构(1),所述容纳结构(1)设置有第一容纳部(10);
升降结构(2),所述升降结构(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上方,通过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0)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一容纳部(10)靠近所述升降结构(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11),当所述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升降结构(2)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容纳部(10)之外,所述升降结构(2)超出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部分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0)连通的第二容纳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容器还包括:
限位结构(3),所述限位结构(3)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2)中且与所述容纳结构(1)连接;当所述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3)与所述升降结构(2)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结构(1)包括:
第一立杆(13),所述第一导向部(12)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杆(13)上,所述第一导向部(12)的侧壁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异型孔(131)和第一安装孔(132),所述限位结构(3)通过所述异型孔(131)和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第一立杆(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结构(1)还包括:
第一框架组件(14),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设置有开口(11)且位于靠近所述升降结构(2)的一侧;
第二框架组件(15),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杆(13)的两侧,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设置有底板(151)以及脚轮(152),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以及所述第一立杆(13)形成所述第一容纳部(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结构(1)还包括:
门框组件(16),所述门框组件(16)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杆(13)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0)的其中一侧;
侧杆(17),所述侧杆(17)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杆(13)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0)除安装有所述门框组件(16)一侧之外的其他侧,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所述第一立杆(13)、所述门框组件(16)以及所述侧杆(17)形成所述第一容纳部(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
把手(31);
第一挡板(32),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一端与所述把手(31)连接;
第二挡板(33),所述第二挡板(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32)的另一端连接;当所述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挡板(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杆(13)抵接,所述第二挡板(33)靠近所述第一挡板(32)一侧的部分插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中,所述第二挡板(33)的剩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2)内且与所述升降结构(2)抵接;
螺柱(34),所述螺柱(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螺柱(3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异型孔(131)并插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中,所述螺柱(34)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35)与所述第一立杆(13)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2)包括:
第三框架组件(22),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平行设置;
第二立杆(23),所述第二立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连接,所述第二立杆(23)的另一端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一导向部(12)中,当升降结构(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和所述第二立杆(23)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容纳部(10)之外,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和所述第二立杆(23)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0)连通的所述第二容纳部(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2)还包括:
导向杆(25),所述导向杆(25)与所述第三框架组件(22)连接,所述容纳结构(1)还设置有导向套管(18),所述导向套管(18)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12)平行设置的第二导向孔(181),所述导向套管(18)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所述侧杆(17)之间,所述导向杆(25)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二导向孔(18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2)靠近所述容纳结构(1)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组件(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4)包括:
缓冲部(241),所述缓冲部(241)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411);
磁性部(242),所述磁性部(242)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2411)中,所述磁性部(24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411)均位于所述升降结构(2)靠近所述容纳结构(1)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组件(16)包括:
至少一个门框(161);
合页(162),所述门框(161)的一侧通过所述合页(162)与所述第一立杆(13)铰接;
插销(163),所述插销(163)用于将不同的门框(161)连接或者将所述门框(161)的另外一侧与所述第一立杆(13)连接;
限位板(164),所述限位板(164)设置在所述门框(161)的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4)和/或所述第二框架组件(15)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结构(1)包括:
网片(19),所述网片(19)安装在所述门框组件(16)上和/或所述第一立杆(13)和所述侧杆(17)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03747.9U CN213084183U (zh) | 2020-07-16 | 2020-07-16 | 集装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03747.9U CN213084183U (zh) | 2020-07-16 | 2020-07-16 | 集装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84183U true CN213084183U (zh) | 2021-04-30 |
Family
ID=75624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03747.9U Active CN213084183U (zh) | 2020-07-16 | 2020-07-16 | 集装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84183U (zh) |
-
2020
- 2020-07-16 CN CN202021403747.9U patent/CN2130841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06392B1 (ko) | 해치백 스타일 차량의 리어 패키지 트레이 구조 | |
CN213084183U (zh) | 集装容器 | |
CN107161552B (zh) | 一种船舶用减震集装箱 | |
CN208774812U (zh) | 一种物流运输减震装置 | |
CN205590120U (zh) | 一种托盘的车轮阻挡装置 | |
CN217478111U (zh) | 具有撑杆支撑装置的集装箱 | |
CN114122603B (zh) |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的通用容器 | |
CN212710907U (zh) | 用于敞顶箱托盘的固定装置及集装箱组件 | |
CN111204383B (zh) | 一种改进型的物流运输设备 | |
KR20110002451A (ko) | 자동차 부품 운반용 파레트 | |
CN216581640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货运箱 | |
CN208715057U (zh) | 一种多功能的物流车车架 | |
CN214059228U (zh) | 一种集装箱的上料支架 | |
CN214823444U (zh) | 一种背板转移车 | |
KR20110003298A (ko) | 자동차 밸브바디 보관 및 운반용 우레탄 판넬 | |
CN219192971U (zh) | 一种公路运输用物件配送储放装置 | |
CN218401995U (zh) | 一种货物运输防撞击集装箱 | |
CN217726577U (zh) | 一种提篮式电阻片清洗防磕碰工装 | |
CN217623942U (zh) | 一种三轮车的弹性减震机构 | |
CN219794272U (zh) | 一种冷冻库内防撞墙 | |
CN214269125U (zh) | 一种快开式侧帘箱的上料支架 | |
CN210479680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智能物流用集装箱 | |
CN214113403U (zh) |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效果的围板箱 | |
CN218810192U (zh) | 一种具有弹性缓冲装置的叉车挡货架 | |
CN217534305U (zh) | 母台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