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0014U - 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0014U
CN213060014U CN202021654966.4U CN202021654966U CN213060014U CN 213060014 U CN213060014 U CN 213060014U CN 202021654966 U CN202021654966 U CN 202021654966U CN 213060014 U CN213060014 U CN 213060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jacking
truss
leg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549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亮
李龙
王英琳
张坤
张春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549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0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0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0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包括:顶升机构,其适于设置在载荷的下方,用于顶升所述载荷;连接桁架,其设置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顶升机构;走行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桁架进行移动;连接件,所述走行机构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桁架连接;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所述载荷时,所述顶升机构适于驱动所述连接桁架下移,以使所述连接桁架支撑在支撑面上;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空载时,所述连接桁架适于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走行机构的作用下与所述支撑面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桁架、走行机构以及连接件,既提升了举升机空载时的机动性,又提升了举升机重载时的承重能力与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举升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顶升列车的列车举升装置一般具有较大质量,其需要固定在地面上或轨道上,移动能力有限,且该举升装置需设置在列车的车体两侧,导致车体两侧的平台空间被占用,这样,既影响了人员的正常通行,又破坏了平台的整体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列车举升机的机动性与承重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包括:顶升机构,其适于设置在载荷的下方,用于顶升所述载荷;连接桁架,其设置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顶升机构;走行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桁架进行移动;连接件,所述走行机构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桁架连接;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所述载荷时,所述顶升机构适于驱动所述连接桁架下移,以使所述连接桁架支撑在支撑面上;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空载时,所述连接桁架适于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走行机构的作用下与所述支撑面分离。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桁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走行机构连接,且所述连接件适于在竖直方向上伸长或缩短。
可选地,所述连接桁架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所述走行机构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所述载荷时,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柱和支腿,所述支腿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至少一侧,且所述支撑柱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支腿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所述走行机构设置在所述支腿下方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腿连接,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所述载荷时,所述支撑柱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
可选地,所述走行机构包括走行轮,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腿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走行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走行机构还包括连接轴,所述支腿上设有竖直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走行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支腿适于在所述连接件的作用下沿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具有连接端和伸出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走行轮连接,所述伸出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出,且所述伸出端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适于限制所述支腿向上移动的位移。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孔和开口销,所述限位孔沿垂直于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在所述限位孔处适于与所述开口销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支腿向上移动的位移。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支腿上设有第二安装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且所述上底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底板的上端,且所述下底板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支腿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接桁架、走行机构以及用于连接连接桁架与走行机构的连接件,使得连接桁架适于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即使得连接桁架适于支撑在支撑面上或与支撑面分离,如此,当举升机空载(即举升机未顶升重物)时,连接桁架的下端与支撑面分离,以便于举升机通过走行机构移动,提升了举升机空载时的机动性;当举升机重载(即举升机顶升重物)时,连接桁架的下端与走行机构共同支撑在支撑面上,一方面,防止走行机构承受过大压力而受损;另一方面,使得举升机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保证了举升机顶升列车等载荷时的稳定性,减小了举升机整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以防止支撑面受损,且使得举升机适于顶升具有更大质量的列车等载荷,提升了举升机重载时的承重能力。而且,通过设置顶升机构,使得举升机能够直接从列车等载荷底部顶升起载荷,无需占用载荷两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悬挂式举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列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列车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腿与连接件及走行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升机构,11-伸缩杆,12-连接板,13-电机;2-连接桁架,21-连接部,211-电机支架,22-支撑部,221-上底板,222-支撑柱,223-支腿,2231-第二安装座,2232-通孔,224-下底板;3-走行机构,31-走行轮,32-连接轴;321-第一安装座;332-限位结构;4-连接件;5-列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结合图1、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包括:顶升机构1,其适于设置在载荷的下方,用于顶升载荷;连接桁架2,其设置在顶升机构1的下端,用于支撑顶升机构1;走行机构3,其用于驱动连接桁架2进行移动;连接件4,走行机构3通过连接件4与连接桁架2连接;当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载荷时,顶升机构1适于驱动连接桁架2下移,以使连接桁架2支撑在支撑面上;当活动悬挂式举升机空载时,连接桁架2适于在连接件4和走行机构3的作用下与支撑面分离。
活动悬挂式举升机(以下简称举升机)包括顶升机构1、连接桁架2、走行机构3和连接件4;顶升机构1设置在连接桁架2上端(即连接桁架2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以便于举升机从载荷底部顶升起载荷;举升机通过走行机构3在支撑面(用于支撑举升机的平面,比如地面)上移动,走行机构3设置在连接桁架2的侧面,以避免走行机构3对连接桁架2支撑到支撑面上或与支撑面分离产生干涉;而且,走行机构3优选为设置在连接桁架2相对的两侧,以保证举升机在空载(即举升机未顶升载荷)和重载(即举升机顶升载荷)时的稳定性,避免举升机发生侧翻的情况。连接桁架2用于连接顶升机构1和走行机构3,以加强举升机的结构强度,使得举升机能够稳定顶升具有较大质量的载荷。具体地,走行机构3通过连接件4与连接桁架2连接,连接件4适于在上下方向(即图1中Z轴方向)上缩短和伸长,如此,当举升机顶升载荷时,顶升机构1驱动连接桁架2下移,以使连接桁架2的下端与走行机构3同时支撑在支撑面上,一方面,使得连接桁架2承受来自载荷的大部分压力,防止走行机构3承受过大压力而受损;另一方面,使得举升机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保证了举升机顶升载荷时的稳定性,减小了举升机整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以防止支撑面受损,且使得举升机适于顶升具有更大质量的载荷,提升了举升机重载时的承重能力;当举升机空载时,连接桁架2在连接件4和走行机构3的支撑作用下与支撑面分离,以便于举升机通过走行机构3移动,提升了举升机空载时的机动性。
在举升机应用于顶升列车5(即载荷为列车5)时,举升机从列车5的下方顶升列车5,以便于检修、装配人员或机械对列车5进行检修、装配;而且,使用举升机顶升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能够提升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挂车的便捷性,具体地,举升机从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下方将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顶升至设置在轨道内的转向架的销轴孔位置,其后,通过销轴等紧固件连接转向架与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完成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与转向架的连挂,从而完成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挂车。现有的列车举升装置一般具有较大质量,其需要固定在支撑面上或轨道上,移动能力有限,且需设置在列车5的车体两侧,导致车体两侧的平台空间被占用;另外,若使用转运小车(运输车)集成的顶升功能来直接顶升列车5,又会占用转运小车,使得列车5的装配、挂车效率大大降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列车举升装置,本实施例的举升机通过设置连接桁架2、走行机构3以及用于连接连接桁架2与走行机构3的连接件4,使得连接桁架2适于支撑在支撑面上或与支撑面分离,从而使得举升机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以顶升起具有较大质量的列车5等载荷,且使得举升机空载时便于移动,如此,既提升了举升机空载时的机动性,减少了举升机的运输成本,使得举升机的适用范围得以提升,又提升了举升机重载时的承重能力与稳定性;使得举升机在应用于顶升列车5时无需占用车体两侧的平台空间,且能够稳定地顶升起具有较大质量的列车5,极大地提升了列车5维护、装配工作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4、图5,连接件4的一端与连接桁架2连接,另一端与走行机构3连接,且连接件4适于在竖直方向上伸长或缩短。
为避免连接件4对连接桁架2支撑到支撑面上与离开支撑面之间的切换过程产生阻碍,连接件4适于在竖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也就是图1中Z轴方向)上缩短和伸长。连接件4可以为弹簧等具有受到压力时压缩变短、所受压力减小时回弹伸长的特性的器件;为便于描述,此处以连接件4为弹簧、载荷为列车5进行举例说明,弹簧用于连接走行机构3与连接桁架2,在举升机顶升列车5时,顶升机构1托起列车5,此时,连接件4受到来自列车5、顶升机构1和连接桁架2的较大压力而压缩,连接桁架2的下端向下(即图1中Z轴反向)移动至支撑在支撑面上;在举升机顶升列车5完成后,顶升机构1与列车5分离,连接件4受到的压力减小而回弹,使得连接桁架2的下端向上(即图1中Z轴正向)移动而与支撑面分离。
进一步地,连接件4还可以为具有伸缩杆的机构(比如液压缸),使得连接桁架2支撑到地面上与离开地面之间的切换过程可以是由人工进行控制,也可以是由机器控制(比如通过设置传感器来判断举升机是否顶升重物,从而决定是否下降连接桁架2),如此,使得举升机的操控过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如此,通过设置适于在竖直方向上伸长或缩短的连接件4,保证了连接桁架2能够在支撑在支撑面上与离开支撑面之间顺利切换,具有人性化的优点,且降低了举升机的操作难度。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连接桁架2包括连接部21和支撑部22,支撑部22设置在连接部2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顶升机构1设置在支撑部22的上端,走行机构3通过连接件4与支撑部22连接;当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载荷时,支撑部22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支撑面上。
支撑部22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支撑面上或与支撑面分离,即在举升机重载时,连接桁架2通过支撑部22支撑在支撑面上,当支撑部22数量设置较多时,连接桁架2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举升机具有更强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地,支撑部22优选为设有两个,以使得举升机具有较强承重能力且生产成本较低,且使得举升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以避免举升机发生侧翻的情况;两个支撑部22分别位于连接部21长度方向(即图3中Y轴方向)上的两端,顶升机构1设置在支撑部22上端(即支撑部22位于图3中Z轴正向的一端),支撑部22对顶升机构1起到支撑作用,以保证举升机顶升列车5等载荷时的稳定性;走行机构3通过连接件4连接在支撑部22侧面上,以避免走行机构3对支撑部22的下端支撑到支撑面上或与支撑面分离产生干涉。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载荷为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在使用举升机顶升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以进行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挂车时,优选为使用两台举升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地,转运小车将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运输到台架(台架设置在轨道下方,起到支撑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作用)上,此时,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与支撑面具有一定距离,将两台举升机移动到台架下方,举升机的位置与台架上的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位置相对应,且两台举升机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两台举升机的连接部21均与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宽度方向(即图3中Y轴方向)平行,如此,在后续的两台举升机顶升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过程中,两台举升机对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支撑部位共有四个,保证了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且举升机具有自锁功能,举升机的顶升机构1需通过电机13(后文介绍)驱动才能上下移动,如此,通过开启电机13,使得顶升机构1顶升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或将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下落;通过关停电机13,使得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距支撑面的高度保持不变,以便于检修、装配人员或机械对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进行操作;如此,提高了举升机顶升过程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方便了检修、装配人员或机械连挂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与转向架的工作。
可选地,结合图1-图5所示,支撑部22包括支撑柱222和支腿223,支腿223设置在支撑柱222的至少一侧,且支撑柱222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支腿223到支撑面的距离;走行机构3设置在支腿223下方并通过连接件4与支腿223连接,顶升机构1设置在支撑柱222的上端,连接部2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与支撑柱222连接;当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载荷时,支撑柱222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支撑面上。
支撑部22包括支撑柱222和支腿223,支腿223设置在支撑柱222的侧面;顶升机构1设置在支撑柱222的上端(即支撑柱222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走行机构3设置在支腿223下方(即图1中Z轴反向)并通过连接件4连接在支腿223的下端(即支腿223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且支腿223优选为设置在支撑柱222相对的两侧,即支腿223优选为设置在支撑柱222位于图1中X轴方向的两侧,使得具有两个支撑部22的举升机的走行机构3至少具有四个走行轮31(后文介绍),且走行轮31分布在连接部21两侧,如此,以避免举升机发生侧翻情况,保证了举升机在空载和重载时的稳定性。支撑部22通过支撑柱222支撑在支撑面上或与支撑面分离,且支撑柱222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支腿223到支撑面的距离,以使得支腿223下端与支撑面之间具有足够空间用于装配走行机构3,且使得支撑柱222的下端与支撑面贴靠时支腿223下端与支撑面之间依然具有足够空间容纳走行机构3,以保证支撑柱222的下端能够顺利地贴靠到支撑面,避免顶升机构1顶升列车5等载荷时所受压力全部由走行机构3承受而导致走行机构3受损。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支撑部22还包括上底板221和下底板224,且上底板221、支撑柱222和下底板224从上至下(即沿图1中Z轴反向)依次连接;顶升机构1设置在上底板221的上端,且下底板224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支腿223到支撑面的距离。
基于支撑部22包括支撑柱222和支腿223,支撑部22还包括上底板221和下底板224,上底板221设置在支撑柱222的上端,用于连接和承载顶升机构1,下底板224设置在支撑柱222的下端。支撑部22支撑在支撑面上时,支撑柱222通过下底板224与支撑面接触,使得下底板224与支撑面接触并贴合,如此,以保证支撑部22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保证了举升机顶升列车5等载荷时的稳定性,减小了举升机整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以防止支撑面受损,且使得举升机能够顶升具有更大质量的列车5等载荷。下底板224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支腿223到支撑面的距离,如此,使得支腿223下端与支撑面之间具有足够空间用于装配走行机构3,且使得下底板224与支撑面贴靠时支腿223下端与支撑面之间依然具有足够空间容纳走行机构3,以保证下底板224能够顺利地贴靠到支撑面,避免顶升机构1顶升列车5等载荷时所受压力全部由走行机构3承受而导致走行机构3受损。
进一步地,下底板224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连接部21下端(即连接部21位于图3中Z轴反向的一端)到支撑面的距离,以保证连接部21到支撑面的距离大于0,以避免举升机在不平整的支撑面顶升载荷时,连接部21因与支撑面接触而导致下底板224无法接触到地面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4所示,走行机构3包括走行轮31,连接件4的一端与支腿223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走行轮31连接。
走行机构3包括走行轮31,走行轮31优选为万向轮,以进一步提升举升机的机动性。走行轮31通过连接件4连接在支腿223下端,具体地,连接件4的上端(即连接件4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与支腿223的下端连接,连接件4的下端(即连接件4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与走行轮31连接。走行轮31在举升机重载和空载时均支撑在支撑面上,一方面,走行轮31在举升机重载时支撑在支撑面上,以在举升机重载时对连接桁架2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举升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举升机空载时仅有走行轮31支撑在支撑面上,以便于举升机通过走行轮31进行移动。
可选地,结合图2、图5所示,走行机构3还包括连接轴32,支腿223上设有竖直贯穿的通孔2232;连接轴32的一端与走行轮31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2232;且支腿223适于在连接件4的作用下沿连接轴32的轴线方向运动。
连接轴32用于对连接桁架2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地,连接轴32的下端(即连接轴32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与走行轮31连接,连接轴32的上端(即连接轴32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贯穿支腿223上设置的通孔2232设置;且连接轴3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上下方向(即图1中Z轴方向),连接轴32的上端竖直贯穿通孔2232并与通孔2232间隙配合,使得连接桁架2的支腿223适于沿连接轴32在上下方向上运动,如此,连接轴32对支腿223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且由于连接件4适于在竖直方向上伸长或缩短,使得支腿223以及支撑柱222适于在连接件4的作用下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运动,即连接件4缩短时,支腿223以及支撑柱222下移,连接件4伸长时,支腿223以及支撑柱222上移,如此,以实现下底板224与支撑面的接触或分离。
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连接轴32具有连接端和伸出端,连接端与走行轮31连接,伸出端穿过通孔2232并伸出,且伸出端上设有限位结构332,限位结构332适于限制支腿223向上移动的位移。
连接轴32具有连接端(即连接轴32的下端)和伸出端(即连接轴32的上端),连接轴32的伸出端贯穿通孔2232并向上伸出,且连接轴32的伸出端上设有限位结构332,用于对支腿223进行限位,以限制支腿223沿连接轴32向上移动的位移,使得支腿223仅能够在限位结构332下方沿连接轴32上下移动,以防止支腿223与连接轴32分离,即防止连接轴32离开通孔2232。
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限位结构332为限位孔和开口销,限位孔沿垂直于连接轴32的轴线方向贯穿连接轴32,连接轴32在限位孔处适于与开口销相配合以限制支腿223向上移动的位移。
连接轴32的伸出端设有用于设置开口销的限位孔,限位孔的轴线垂直于连接轴32的轴线设置,且开口销的长度尺寸大于通孔2232的内径,使得开口销插入限位孔后对支腿223向上移动的位移进行限制。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332还可以是呈板状结构,板状结构设置在连接轴32的伸出端,且板状结构在垂直于连接轴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通孔2232的内径,以防止支腿223向上移动至脱离连接轴32,也就是防止连接轴32向下移动至脱离支腿223的通孔2232。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连接件4为弹簧,弹簧套设在连接轴32上;连接轴32上设有第一安装座321,支腿223上设有第二安装座2231,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座321、第二安装座2231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优选为弹簧,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弹簧套设在连接轴32上并位于支腿223与走行轮31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走行轮31、支腿223连接;连接轴32对弹簧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保证弹簧适于沿连接轴32轴线方向(即图1中Z轴方向)压缩或伸张,使得弹簧压缩或回弹时支撑部22能够沿连接轴3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保证了支撑部22在支撑在支撑面上与离开支撑面之间顺利切换,以保证支撑部22在举升机重载时支撑在支撑面、在举升机空载时脱离支撑面。
第一安装座321和第二安装座2231均呈环形的平板状结构;第二安装座2231与支腿223固定连接(比如一体成型、焊接等),且第二安装座2231设置在支腿223下端,其围绕用于与连接轴32间隙配合的通孔2232设置;第一安装座321与连接轴32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座321位于走行轮31上方(即图1中Z轴正向)并围绕连接轴32设置。弹簧的上端(即弹簧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座2231连接,弹簧的下端(即弹簧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321连接,如此,第一安装座321与第二安装座2231对弹簧进行夹持及限位,以防止弹簧沿连接轴32上下滑动,以保证连接桁架2通过弹簧与走行机构3连接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321与第二安装座2231还可以呈外边缘朝向弹簧所在侧翻折的结构,具体地,环形的第一安装座321和/或第二安装座2231的外边缘朝向弹簧所在侧翻折以围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凹槽,凹槽用于容纳弹簧的端部,以对弹簧的端部进行在垂直于连接轴32轴线方向上的限位,以保证弹簧与第一安装座321、第二安装座2231连接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座2231还可以是呈垫片结构,其与支腿223分离设置。
可选地,结合图1、图3、图4所示,顶升机构1包括伸缩杆11,伸缩杆11的一端固定在支撑部22上,另一端适于支撑列车5等载荷或与列车5等载荷分离。
伸缩杆11适于在上下方向上伸长或缩短,顶升机构1通过伸缩杆11支撑及顶升列车5等载荷;具体地,顶升机构1通过伸缩杆11伸长以将列车5等载荷向上顶升,还可以通过伸缩杆11缩短以将列车5等载荷下落,而且,顶升机构1适于自锁,即在顶升机构1通过伸缩杆11顶升列车5等载荷的过程中,伸缩杆11能够保持在固定伸出长度,以使得列车5等载荷距支撑面的高度保持不变,以便于检修、装配人员或机械对列车5进行操作。在举升机完成顶升工作后,伸缩杆11缩短回收,以使得举升机整体高度下降,以便于举升机的移动与运输。
进一步地,顶升机构1还包括套筒,套筒设置在伸缩杆11下方并与伸缩杆11同轴设置,用于容纳伸缩杆11。在顶升机构未顶升载荷时,伸缩杆11收纳在该套筒内,套筒对伸缩杆11进行保护;在顶升机构顶升载荷时,伸缩杆11沿套筒上升,套筒对伸缩杆11起到导向作用以及防止伸缩杆11倾斜的作用。
进一步地,顶升机构1可以是液压油缸顶升驱动结构、电机涡轮蜗杆驱动机构或电机滚珠丝杆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基于举升机具有两个支撑部22,每个支撑部上均设有顶升机构1,以保证列车5等载荷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支撑部22的两个顶升机构1可以是独立控制,也可以是同步控制。当两个顶升机构1独立控制时,两个顶升机构1的伸缩杆11的高度(即伸缩杆11顶端到支撑面的距离)可以不相同,以使得举升机适于顶升底面不平整的载荷;当两个顶升机构1同步控制时,两个支撑部22的两个顶升机构1之间优选为设有传动轴(或传动链),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顶升机构1连接;顶升机构1还包括电机13,电机13与传动轴连接,使得一台电机13可通过传动轴控制两个顶升机构1的两个伸缩杆11,便于两个顶升机构1的两个伸缩杆11同步上升或下降,且降低了举升机的生产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顶升机构1的电机13设置在连接部21上,具体地,连接部21具有电机支架211,电机13设置在电机支架211上,如此,以保证电机13运行时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3、图4所示,顶升机构1还包括连接板12,连接板12设置在伸缩杆11远离支撑部22的一端。
连接板12设置在伸缩杆11上端,伸缩杆11通过连接板12与列车5等载荷接触,如此,增大了伸缩杆11与列车5等载荷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因伸缩杆11与列车5等载荷的接触面积过小而造成列车5等载荷受损的情况发生,且保证了列车5等载荷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升机构(1),其适于设置在载荷的下方,用于顶升所述载荷;
连接桁架(2),其设置在所述顶升机构(1)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顶升机构(1);
走行机构(3),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桁架(2)进行移动;
连接件(4),所述走行机构(3)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连接桁架(2)连接;
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所述载荷时,所述顶升机构(1)适于驱动所述连接桁架(2)下移,以使所述连接桁架(2)支撑在支撑面上;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空载时,所述连接桁架(2)适于在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走行机构(3)的作用下与所述支撑面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桁架(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走行机构(3)连接,且所述连接件(4)适于在竖直方向上伸长或缩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桁架(2)包括连接部(21)和支撑部(22),所述支撑部(22)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顶升机构(1)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2)的上端,所述走行机构(3)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支撑部(22)连接;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所述载荷时,所述支撑部(22)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2)包括支撑柱(222)和支腿(223),所述支腿(223)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22)的至少一侧,且所述支撑柱(222)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支腿(223)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所述走行机构(3)设置在所述支腿(223)下方并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支腿(223)连接,所述顶升机构(1)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22)的上端,所述连接部(2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柱(222)连接;当所述活动悬挂式举升机顶升所述载荷时,所述支撑柱(222)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机构(3)包括走行轮(31),所述连接件(4)的一端与所述支腿(223)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走行轮(31)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机构(3)还包括连接轴(32),所述支腿(223)上设有竖直贯穿的通孔(2232);所述连接轴(32)的一端与所述走行轮(3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232);且所述支腿(223)适于在所述连接件(4)的作用下沿所述连接轴(32)的轴线方向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2)具有连接端和伸出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走行轮(31)连接,所述伸出端穿过所述通孔(2232)并伸出,且所述伸出端上设有限位结构(332),所述限位结构(332)适于限制所述支腿(223)向上移动的位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32)为限位孔和开口销,所述限位孔沿垂直于所述连接轴(32)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连接轴(32),所述连接轴(32)在所述限位孔处适于与所述开口销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支腿(223)向上移动的位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轴(32)上;所述连接轴(32)上设有第一安装座(321),所述支腿(223)上设有第二安装座(2231),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21)、所述第二安装座(2231)连接。
10.如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悬挂式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2)还包括上底板(221)和下底板(224),且所述上底板(221)、所述支撑柱(222)和所述下底板(224)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顶升机构(1)设置在所述上底板(221)的上端,且所述下底板(224)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支腿(223)到所述支撑面的距离。
CN202021654966.4U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Active CN213060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4966.4U CN213060014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4966.4U CN213060014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0014U true CN213060014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8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54966.4U Active CN213060014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0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9887B1 (en) Scissors lift assembly for jacking tower
US20150218842A1 (en) Jacking tower
CN213060014U (zh) 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CN108609522B (zh) 能够与激光焊接或切割设备对接的液压升降机
CN107934830A (zh) 一种重物转运台车
CN209814331U (zh) 一种无人机车载举升装置
CN111675112A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桥墩吊装机、施工方法及过天桥方法
CN212982361U (zh) 半挂车车桥安装升降装置
CN211496612U (zh)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龙门吊支架
CN211776226U (zh) 一种低高度升降平台和立体停车自动导引车
CN209635812U (zh)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CN113955682A (zh) 伸缩桥式立体运输车系统及其运输方法
CN111533044A (zh) 用于特大装备的装卸单元、装卸装置及装卸方法
CN219526145U (zh) 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
CN2615087Y (zh) 升降移行机
CN213802740U (zh) 一种收放平稳的升降机
CN210973776U (zh) 适用于高位焊接作业的电动式升降平台
CN219136259U (zh) 一种可移动举升的大梁校正仪本体结构
CN211973111U (zh) 一种空间主缆检查的装置
CN219603169U (zh) 适合带顶棚轨道车辆的箱形物体装卸装置
CN216946031U (zh) 一种超大承重可移动举升机
CN219950381U (zh) 一种发电机转子牵引轨道车
CN220664741U (zh) 一种货物系固升降装置
CN210048437U (zh) 一种导轨式液压升降机
CN107601268A (zh) 门式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