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6145U - 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26145U CN219526145U CN202122967752.3U CN202122967752U CN219526145U CN 219526145 U CN219526145 U CN 219526145U CN 202122967752 U CN202122967752 U CN 202122967752U CN 219526145 U CN219526145 U CN 2195261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box
- inner sleeve
- lifter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包括:两个主承载单元,其分别设置于箱形物体的两个端部;第一升降单元,其至少一部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承载单元内;所述第一升降单元设置为能够伸缩,且设置为能够主动移动;第二升降单元,其至少一部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承载单元内;所述第二升降单元与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升降单元设置为能够伸缩,且设置为能够随着所述第一升降单元移动而移动或设置为能够主动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可以适用于带顶棚轨道车辆装卸载箱形物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带顶棚轨道车辆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箱形物体(如集装箱)在铁路平车、敞车上一般采用叉车或吊车进行装卸载。当采用带顶棚轨道车辆装载集装箱时,一方面,由于受带顶棚轨道车辆的结构和空间限制,无法使用叉车或吊车进行装卸载集装箱;另一方面,铁路站台高度不一,一般需要在站台上搭建辅助平台,解决高差问题后,才能适应多种高度站台工况下集装箱的装卸作业,装卸成本高,装卸效率低、安全性和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该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可以适用于带顶棚轨道车辆装卸载箱形物体。进一步地,该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可以实现箱形物体的自动装卸载,优选为可以实现集装箱的自动装卸载,可以实现将集装箱自动抬进带顶棚轨道车辆内以及将带顶棚轨道车辆内的集装箱抬出。此外,该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站台,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包括:
两个主承载单元,其分别设置于箱形物体的两个端部;
第一升降单元,其至少一部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承载单元内;所述第一升降单元设置为能够伸缩,且设置为能够主动移动;
第二升降单元,其至少一部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承载单元内;所述第二升降单元与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升降单元设置为能够伸缩,且设置为能够随着所述第一升降单元移动而移动或设置为能够主动移动。这样可以实现箱形物体的自动装卸载,尤其是可以实现对集装箱的自动装卸载。进一步地,可以实现将集装箱自动抬进带顶棚轨道车辆内以及将带顶棚轨道车辆内的集装箱抬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主承载单元分别与箱形物体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两个主承载单元内均设置有第一升降单元和第二升降单元。这样可以将箱形物体整体抬起至预定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优选地,所述箱形物体具有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两个所述主承载单元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座;两个所述主承载单元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得装卸载箱形物体时操作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主承载单元上的连接座都均匀分布。连接座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实现将主承载单元与箱形物体(比如集装箱)固定连接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优选地,所述主承载单元设置为箱形框架结构。这样有利于箱形物体搬运装置的美观性、安全性以及方便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优选地,第一升降单元设置为至少两个,第二升降单元设置为至少两个。这样既可以确保形物体搬运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又可以降低成本。每一个主承载单元内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升降单元,至少两个第二升降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优选地,第一升降单元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边缘部;第二升降单元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中部,且介于第一升降单元之间。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升降单元为从动轮升降单元或主动轮升降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包括:
第一固定座,其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顶部相连;
第一电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第一升降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向第一升降机提供动力;
第一外套筒,其竖直设置;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
第一内套筒,其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套筒内;所述第一内套筒与所述第一外套筒相匹配;所述第一内套筒通过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升降机相连;所述第一升降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内套筒升高和下降;
第一舵轮,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套筒的底部;
其中,第一固定座、第一升降机和第一外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第一内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但设置为能够伸出所述主承载单元。这样可以实现第一升降单元的伸缩。第一升降单元为主动轮升降单元,第一舵轮能够承受垂向载荷、主动行走和±90°转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升降单元可以通过顶部的第一电机和第一升降机将第一电机的扭矩转化为第一丝杠的垂直升降力,再由第一内套筒传递至底部的第一舵轮,从而实现升降功能。通过控制第一内套筒的升高和下降,实现第一升降单元的伸缩,即第一内套筒升高,第一升降单元缩短;第一内套筒下降,第一升降单元伸长。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外套筒还与主承载单元相连,用于使得第一升降单元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单元还包括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这样有利于自动化地调整该箱形物体搬运装置的运动方向,包括升高还是下降,往前移动还是往后退。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包括:
第二固定座,其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顶部相连;
第二电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
第二升降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向第二升降机提供动力;
第二外套筒,其竖直设置;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连;
第二内套筒,其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套筒内;所述第二内套筒与所述第二外套筒相匹配;所述第二内套筒通过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升降机相连;所述第二升降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内套筒升高和下降;
万向轮,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套筒的底部;
其中,第二固定座、第二升降机和第二外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第二内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但设置为能够伸出所述主承载单元。这样可以实现第二升降单元的升降。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升降单元可以通过顶部的第二电机和第二升降机将第二电机的扭矩转化为第二丝杠的垂直升降力,再由第二内套筒传递至底部的万向轮,从而实现升降功能。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升降单元为从动轮升降单元。这样可以配合第一升降单元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包括:
第二固定座,其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顶部相连;
第二电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
第二升降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向第二升降机提供动力;
第二外套筒,其竖直设置;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连;
第二内套筒,其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套筒内;所述第二内套筒与所述第二外套筒相匹配;所述第二内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机相连;所述第二升降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内套筒升高和下降;
第二舵轮,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套筒的底部;
其中,第二固定座、第二升降机和第二外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第二内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但设置为能够伸出所述主承载单元。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使得第二升降单元为主动轮升降单元。第二舵轮能够承受垂向载荷、主动行走和±90°转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单元还包括第二力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端。这样有利于自动化地调整该第二升降单元的运动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升降单元还包括第一控制系统。第一电机、第一升降机、第一力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一舵轮分别与第一控制系统相连。第二升降单元还包括第二控制系统。第二电机、第二升降机、第二力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分别与第二控制系统相连。这样可以实现自动化地装卸载箱形物体,并且,第一升降单元和第二升降单元可以单独控制,可以根据需要方便操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装载集装箱时,先将两个主承载单元分别与集装箱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相连。第一升降单元的第一内套筒和第二升降单元的第二内套筒同时伸出(下降),将集装箱抬起至预定高度;然后,第一升降单元和第二升降单元同时向带顶棚轨道车辆内移动,移动过程中,第一升降单元和第二升降单元依次缩回(升高),直至全部进入带顶棚轨道车辆内;最后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完全缩回,集装箱落至带顶棚轨道车辆内底板上设置的锁座上,从而完成了装载作业。如图1所示,一个主承载单元内设置有两个第一升降单元和两个第二升降单元,其中的一个第一升降单元和一个第二升降单元已经进入带顶棚轨道车辆内,另外一个第一升降单元和一个第二升降单元还在站台上。卸载作业与装载作业顺序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适用于带顶棚轨道车辆装卸载箱形物体。该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可以实现箱形物体的自动装卸载,优选为可以实现集装箱的自动装卸载;该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可以实现将集装箱自动抬进带顶棚轨道车辆内以及自动将带顶棚轨道车辆内的集装箱抬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站台,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顶棚轨道车辆,30-站台,100-箱形物体搬运装置,110-主承载单元,120-第一升降单元,121-第一电机,122-第一升降机,123-第一外套筒,124-第一内套筒,125-第一舵轮,130-第二升降单元,131-第二电机,132-第二升降机,133-第二外套筒,134-第二内套筒,13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100用于将箱形物体(例如集装箱)从站台30上装载至带顶棚轨道车辆10上。本实用新型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100可以解决站台30高度不一的问题,适用范围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100包括主承载单元110、第一升降单元120和第二升降单元130。
两个主承载单元110分别设置于箱形物体的两个端部。两个主承载单元110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座。多个连接座均匀分布。箱形物体具有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两个主承载单元110通过连接座分别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固定连接。
主承载单元110为箱形框架结构,比如,可以为箱形框架钢结构,即主承载单元110具有容纳空间。
第一升降单元120沿竖直方向设置,其至少一部分位于主承载单元110内。第一升降单元120能够伸缩,且能够主动移动。第二升降单元130沿竖直方向设置,其至少一部分位于主承载单元110内。第二升降单元130与第一升降单元120平行设置。第二升降单元130能够伸缩,且能够随着第一升降单元120移动而移动。每一个主承载单元110内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升降单元120和两个第二升降单元130。第一升降单元120位于主承载单元110的边缘部。第二升降单元130位于主承载单元110的中部,且介于第一升降单元120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升降单元120包括第一固定座(未示出)、第一电机121、第一升降机122、第一外套筒123、第一内套筒124、第一丝杠(未示出)、第一舵轮125、第一力传感器(未示出)、第一位移传感器(未示出)和第一控制系统。第一固定座与主承载单元110的顶部相连。第一电机121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上。第一升降机122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上。第一电机121用于向第一升降机122提供动力。第一升降机122可以为螺旋升降机。第一外套筒123竖直设置。第一外套筒123的顶部与第一固定座相连,并位于第一固定座的下方。第一外套筒123还可以与主承载单元110相连。第一内套筒124沿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外套筒123内。第一内套筒124与第一外套筒123相匹配。第一内套筒124能够升高和下降。第一内套筒124的一端通过第一丝杠与第一升降机122相连。第一升降机122用于控制第一内套筒124升高和下降。第一舵轮125设置于第一内套筒124的底部,第一舵轮125用于主动移动。第一舵轮125能够承受垂向载荷、主动行走和±90°转向。第一固定座、第一升降机122和第一外套筒123位于主承载单元110的内部;第一内套筒124位于主承载单元110的内部,但能够伸出主承载单元110。
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一位移传感器均设置于第一内套筒124远离第一固定座的一端。第一电机121、第一升降机122、第一力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一舵轮125分别与第一控制系统相连。第一升降单元120为主动轮升降单元。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升降单元130包括第二固定座(未示出)、第二电机131、第二升降机132、第二外套筒133、第二内套筒134、第二丝杠、万向轮135、第二力传感器(未示出)、第二位移传感器(未示出)和第二控制系统。第二固定座与主承载单元110的顶部相连。第二电机131设置于第二固定座上。第二升降机132设置于第二固定座上。第二电机131用于向第二升降机132提供动力。第二升降机132可以为螺旋升降机。第二外套筒133竖直设置。第二外套筒133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座相连,并设置于第二固定座的下方。第二内套筒134沿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二外套筒133内。第二内套筒134与第二外套筒133相匹配。第二内套筒134能够升高和下降。第二内套筒133的一端通过第二丝杠与第二升降机132相连。第二升降机132用于控制第二内套筒133升高和下降。万向轮135设置于第二内套筒134的底部。第二固定座、第二升降机132和第二外套筒133位于主承载单元110的内部;第二内套筒134位于主承载单元110的内部,但能够伸出主承载单元110。
第二力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均设置于第二内套筒134远离第二固定座的一端。第二电机131、第二升降机132、第二力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分别与第二控制系统相连。第二升降单元130为从动轮升降单元。
本实施例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100可适应带顶棚轨道车辆10的地板与站台30间的不同高度差,将箱形物体自动“抬”进或“抬”出车厢,使用简单、方便。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二升降单元130中的万向轮135用第二舵轮替换,这样使得第二升降单元130可以主动移动,形成主动轮升降单元。第二舵轮能够承受垂向载荷、主动行走和±90°转向。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主承载单元,其分别设置于箱形物体的两个端部;
第一升降单元,其至少一部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承载单元内;所述第一升降单元设置为能够伸缩,且设置为能够主动移动;
第二升降单元,其至少一部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承载单元内;所述第二升降单元与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升降单元设置为能够伸缩,且设置为能够随着所述第一升降单元移动而移动或设置为能够主动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包括:
第一固定座,其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顶部相连;
第一电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第一升降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向第一升降机提供动力;
第一外套筒,其竖直设置;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
第一内套筒,其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套筒内;所述第一内套筒与所述第一外套筒相匹配;所述第一内套筒通过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升降机相连;所述第一升降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内套筒升高和下降;
第一舵轮,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套筒的底部;
第一力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一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第一电机、第一升降机、第一力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一舵轮分别与第一控制系统相连;
其中,第一固定座、第一升降机和第一外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第一内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但设置为能够伸出所述主承载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包括:
第二固定座,其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顶部相连;
第二电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
第二升降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向第二升降机提供动力;
第二外套筒,其竖直设置;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连;
第二内套筒,其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套筒内;所述第二内套筒与所述第二外套筒相匹配;所述第二内套筒通过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升降机相连;所述第二升降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内套筒升高和下降;
万向轮或第二舵轮,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套筒的底部;
第二力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二控制系统,所述第二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端;第二电机、第二升降机、第二力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分别与第二控制系统相连;
其中,第二固定座、第二升降机和第二外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第二内套筒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内部,但设置为能够伸出所述主承载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形物体具有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两个所述主承载单元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座;
两个所述主承载单元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载单元设置为箱形框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单元设置为至少两个;第二升降单元设置为至少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单元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边缘部;第二升降单元位于所述主承载单元的中部,且介于第一升降单元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67752.3U CN219526145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67752.3U CN219526145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26145U true CN219526145U (zh) | 2023-08-15 |
Family
ID=87633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67752.3U Active CN219526145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26145U (zh)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122967752.3U patent/CN2195261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131007A1 (ja) | 水平搬送台車 | |
US4747745A (en) | Selective beam gantry crane | |
CN111453468A (zh) | 一种快速自动装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155754B (zh) | 大型货车无托盘自动装车机 | |
CN112340653A (zh) | 一种随车装卸货物的机器人 | |
US11884314B2 (en) | Laterally operating payload handling device | |
CN115215211A (zh) | 一种悬挂式集装箱运输系统装卸装置 | |
CN219526145U (zh) | 带有升降机构的箱形物体搬运装置 | |
FI68597B (fi) | Anordning foer transport av enhetslast | |
CN219603169U (zh) | 适合带顶棚轨道车辆的箱形物体装卸装置 | |
FI70390C (fi) | Transportoer foer enhetslaster | |
CN216946031U (zh) | 一种超大承重可移动举升机 | |
CN110127491A (zh) | 一种货物升降机 | |
CN213950488U (zh) | 一种随车装卸货物的机器人 | |
CN217025186U (zh) | 车载举升机 | |
CN211110073U (zh) | 一种辅助搬运的支撑装置 | |
CN116199153A (zh) | 适合带顶棚轨道车辆的箱形物体装卸装置 | |
CN211338582U (zh) | 门架式邮轮装卸设备 | |
CN210102992U (zh) | 一种集装箱中转台及集装箱转接系统 | |
CN108975211B (zh) | 机舱自卸装置 | |
CN220809251U (zh) | 一种车厢电动升降甲板 | |
CN111267702A (zh) | 一种用于气候舱集装箱的搬运装置及运输车辆 | |
CN219727997U (zh) | 具有举升功能的搬运车 | |
KR20190087051A (ko) | 화물차량 일체형 지게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지게장치 일체형 기능성 화물차량 | |
CN212639816U (zh) | 一种能辅助抬升货叉的升降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