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35812U -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35812U
CN209635812U CN201920092567.4U CN201920092567U CN209635812U CN 209635812 U CN209635812 U CN 209635812U CN 201920092567 U CN201920092567 U CN 201920092567U CN 209635812 U CN209635812 U CN 209635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screw
horizontal leading
pedestal
suppor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25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钦杰
窦林
杨立夫
刘欣
施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925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35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35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35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包括底座、横向丝杠和纵向升举部。横向丝杠有两个,两个横向丝杠镜像对称地设于底座上方,纵向升举部也有两个,一一对应地立设于两个横向丝杠的上方,其中,纵向升举部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纵向螺杆和支撑管,支撑管与纵向螺杆之间还设有动力装置,纵向螺杆通过动力装置的自转运动而做升降运动,纵向升举部通过横向丝杠进行横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方便、易于调整车身高度、安全性好且适用于多种车型。

Description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试验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身试验过程中,需要将拆除车轮的车身水平地放置在试验平台的空气弹簧上。车辆拆解平台与试验平台存在一定距离,试验时需要进行整车移动。通常利用试验平台上的天车进行车身的转移,但天车极易损伤车身内外饰,因此很多工作人员利用叉车进行整车移动。可是放置过程中需要反复调节车辆的前后高度,而叉车只能直上直下调整车身高度,不能满足试验需求。同时叉车需要驾驶资质才能驾驶,且采购、保养价格昂贵,增加了试验成本。另外,叉车体积较大,所需要的工作空间也很大,不便于在实验室这种空间狭小的地方使用。因此,市面上急需一种成本低、方便调节车身高度的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该整车移动升举装置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方便、易于调整车身高度、安全性好且适用于多种车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包括底座、横向丝杠和纵向升举部;
所述横向丝杠有两个,两个所述横向丝杠镜像对称地设于所述底座上方,其中,所述横向丝杠包括横向螺杆和移动螺母,所述横向螺杆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移动螺母与所述横向螺杆螺纹连接;
所述纵向升举部有两个,一一对应地立设于两个所述横向丝杠的上方,其中,所述纵向升举部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纵向螺杆和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末端固定于所述移动螺母的上方,所述支撑管与所述纵向螺杆之间还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套设于所述支撑管的顶端,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与所述支撑管顶端固连的基座和套设于所述基座上方的转体,所述转体与所述纵向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纵向螺杆通过所述转体的自转运动而在所述支撑管内做升降运动,所述移动螺母随所述横向螺杆的旋转而带动所述纵向升举部进行横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整车移动升举装置还具有设于所述横向丝杠与所述纵向升举部之间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横向T型轨以及套设于所述横向T型轨的外侧的T型槽滑块,所述横向T型轨沿所述横向丝杠的长度方向固设于所述横向丝杠的壳体上方,所述横向T型轨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螺母穿过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T型槽滑块的底端,所述T型槽滑块的顶端与所述支撑管的末端连接,所述T型槽滑块在所述移动螺母的作用力下沿所述横向T型轨进行滑动,并带动所述纵向升举部横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转体的周侧至少设有一个用作施力点的把手。
优选地,所述纵向螺杆的顶端还设有用以支撑汽车纵梁的垫块。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为橡胶材质。
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至少为两条,两条所述承重梁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固设于所述底座两端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梁的下方还设有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具有一对独立设置的横向丝杠,通过横向丝杠对纵向升举部的横向调控,本方案可以广泛的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车身,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2)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升举部也是各自独立设置的,同时每个纵向升举部均具有动力装置控制纵向螺杆的升降运动,因此当面对试验平台中不同的空气弹簧压缩量时,无需反复调整车身前后高度即可保持车身水平。另外,该纵向升举部通过动力装置中转体与纵向螺杆的的螺纹连接而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带动纵向螺杆进行升降,因此可以直接通过动力装置控制纵向螺杆在不发生自转的情况下稳定的进行微量纵向进给,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调整车身高度的便利性、精准度和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在纵向升举部和横向丝杠之间还设有导向装置,利用横向T型轨和T型槽滑块的相互配合进一步锁定了纵向升举部的行进路线,并使其运行过程更加稳定,防止发生轻微扭转而使横向丝杆受到损伤。同时,导向装置直接承载了横向丝杆的纵向压力,防止横向丝杆被压而发生径向形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4)由于汽车车身较重,本实用新型还对应在底座下方设置承重梁,以提升自身强度,并在承重梁上安置万向轮,使其可以灵活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将车身从拆解平台送往试验平台。
(5)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横向丝杠、纵向升举部、导向装置、承重梁等简单的机械结构合理的搭配组合来达到升举并移动车身目的的,整个结构简单可靠,并且造价低廉。同时,操作也十分简单高效,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1、底座;11、承重梁;111万向轮;2、横向丝杠;21、横向螺杆;22、移动螺母;3、纵向升举部;31、支撑管;32、动力装置;321、转体;322、基座;323、把手;33、纵向螺杆;34、垫块;4、导向装置;41、T型槽滑块;42、横向T型轨;4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使用时应将两个整车移动升举装置配合地安置于车身下方的四个支点处,起到升举并移动车身的作用。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包括底座1、横向丝杠2和纵向升举部3。
如图1和图2所示,横向丝杠2有两个,两个横向丝杠2镜像对称地设于底座1上方,其中,横向丝杠2包括横向螺杆21和移动螺母22,横向螺杆21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移动螺母22与横向螺杆21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一对独立设置的横向丝杠2,通过横向丝杠2对纵向升举部3的横向调控,本方案可以广泛的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车身,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如图1所示,所述纵向升举部3有两个,一一对应地立设于两个横向丝杠2的上方,其中,纵向升举部3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纵向螺杆33和支撑管31。如图2所示,支撑管31的末端固定于移动螺母22的上方。支撑管31与纵向螺杆33之间还设有动力装置32,动力装置32套设于支撑管31的顶端,动力装置32包括与支撑管31顶端固连的基座322和套设于基座322上方的转体321,转体321与纵向螺杆31螺纹连接,纵向螺杆31通过转体321的自转运动而在支撑管31内做升降运动,同时,移动螺母22随横向螺杆21的旋转而带动纵向升举部3进行横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升举部3也是各自独立设置的,同时每个纵向升举部3均具有动力装置32控制纵向螺杆33的升降运动,因此当面对试验平台中不同的空气弹簧压缩量时,无需反复调整车身前后高度即可保持车身水平。另外,该纵向升举部3通过动力装置32中转体321与纵向螺杆33的螺纹连接而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带动纵向螺杆33进行升降,因此可以直接通过动力装置32控制纵向螺杆33在不发生自转的情况下稳定的进行微量纵向进给,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调整车身高度的便利性、精准度和安全性。
如图1所示,整车移动升举装置还具有设于横向丝杠2与纵向升举部3之间的导向装置4,导向装置4包括横向T型轨42以及套设于横向T型轨42的外侧的T型槽滑块41,横向T型轨42沿横向丝杠2的长度方向固设于横向丝杠2的壳体上方,横向T型轨42上开设有滑槽43,移动螺母22穿过滑槽43固定在T型槽滑块41的底端,T型槽滑块41的顶端与支撑管31的末端连接,T型槽滑块41在移动螺母22的作用力下沿横向T型轨42进行滑动,并带动纵向升举部3横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纵向升举部3和横向丝杠2之间设置的导向装置4,利用横向T型轨42和T型槽滑块41的相互配合进一步锁定了纵向升举部3的行进路线,并使其运行过程更加稳定,防止发生轻微扭转而使横向丝杆21受到损伤。同时,导向装置4直接承载了横向丝杆21的纵向压力,防止横向丝杆21被压而发生径向形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在转体321的周侧至少设有一个用作施力点的把手323。本方案优选设置3个把手323,以方便操作人员用双手交替施力转动转体321。
如图2所示,纵向螺杆33的顶端还设有用以支撑汽车纵梁的垫块34,垫块34的侧边具有凸起,形成L型内壁,用以稳定卡主车身A的纵梁侧壁,使整个升举移动过程更加稳定安全。为了不刮伤车体A,垫块34优选为橡胶材质。
另外,如图2所示,底座1设有承重梁11,用以增强整体强度应对较重的车身A,承重梁至少为两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为使用两条承重梁,两条承重梁11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固设于底座1两端的下方。并在承重梁11的下方设置万向轮,方便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由横向丝杠2、纵向升举部3、导向装置4、承重梁11等简单的机械结构合理的搭配组合来达到升举并移动车身目的的,整个结构简单可靠,并且造价低廉。同时,操作也十分简单高效,易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横向丝杠和纵向升举部;
所述横向丝杠有两个,两个所述横向丝杠镜像对称地设于所述底座上方,其中,所述横向丝杠包括横向螺杆和移动螺母,所述横向螺杆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移动螺母与所述横向螺杆螺纹连接;
所述纵向升举部有两个,一一对应地立设于两个所述横向丝杠的上方,其中,所述纵向升举部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纵向螺杆和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末端固定于所述移动螺母的上方,所述支撑管与所述纵向螺杆之间还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套设于所述支撑管的顶端,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与所述支撑管顶端固连的基座和套设于所述基座上方的转体,所述转体与所述纵向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纵向螺杆通过所述转体的自转运动而在所述支撑管内做升降运动,所述移动螺母随所述横向螺杆的旋转而带动所述纵向升举部进行横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所述横向丝杠与所述纵向升举部之间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横向T型轨以及套设于所述横向T型轨的外侧的T型槽滑块,所述横向T型轨沿所述横向丝杠的长度方向固设于所述横向丝杠的壳体上方,所述横向T型轨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螺母穿过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T型槽滑块的底端,所述T型槽滑块的顶端与所述支撑管的末端连接,所述T型槽滑块在所述移动螺母的作用力下沿所述横向T型轨进行滑动,并带动所述纵向升举部横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的周侧至少设有一个用作施力点的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螺杆的顶端还设有用以支撑汽车纵梁的垫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为橡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至少为两条,两条所述承重梁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固设于所述底座两端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车移动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的下方还设有万向轮。
CN201920092567.4U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Active CN209635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2567.4U CN209635812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2567.4U CN209635812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35812U true CN209635812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7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2567.4U Active CN209635812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358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5060A (zh) * 2019-11-26 2020-02-0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丝杠的工型防护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5060A (zh) * 2019-11-26 2020-02-0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丝杠的工型防护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8070B2 (en) Scissor lift and use of a scissor lift
CN101475007B (zh) 发电机定子自承载运输装置
CN209635812U (zh) 一种整车移动升举装置
CN107381443A (zh) 无人驾驶搬运车
CN209506120U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地面拖车
CN106573763A (zh) 用于起重机的起重机梁
CN217705793U (zh) 一种枢轴型悬挂式单轨多开道岔系统
CN215828285U (zh) 举升装置及agv
CN106276724A (zh) 一种三自由度液压装配小车
CN201190084Y (zh) 可移动门式折叠变形吊车
CN204549888U (zh) 一种全方位控制的立柱式单梁旋臂起重装置
CN108609197A (zh) 一种滑橇式直升机地面全向移动装置
US20140175351A1 (en) Industrial Truck With Wheelarm Lever System
CN207551851U (zh) Agv搬运车的辅助支撑机构及其搬运系统
CN208814606U (zh) 一种电梯维修平台
CN201338912Y (zh) 造船桥式起重机
CN113787932A (zh) 通用型举升式电动汽车换电站
CN109607188B (zh) 宽基轮胎转运装置
CN113896144A (zh) 一种用于制造及检修飞机的升降设备及组合升降系统
CN207748803U (zh) 一种叉车支撑结构
CN109928318A (zh) 一种用于液压装配的电动工具车
CN107215247B (zh) 一种房车升降装置的安装方法
CN211813091U (zh) 一种机电设备用输送装置
CN213060014U (zh) 一种活动悬挂式举升机
CN218058288U (zh) 一种具有角度可调节的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