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50610U -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50610U
CN213050610U CN202021778267.0U CN202021778267U CN213050610U CN 213050610 U CN213050610 U CN 213050610U CN 202021778267 U CN202021778267 U CN 202021778267U CN 213050610 U CN213050610 U CN 213050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modified asphalt
reaction kettle
filler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82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龙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nan Ke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nan Ke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nan Ke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nan Ke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82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50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50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50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Up Tar And Pitch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改性沥青卷材技术领域,具体地,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包括均带有加热装置以及搅拌装置的沥青反应釜和填料反应釜、换热器、加料绞龙、反应釜入料阀门以及反应釜出料阀门,所述换热器、加料绞龙、反应釜入料阀门、沥青反应釜、反应釜出料阀门和填料反应釜通过管道顺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配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配料过程温度可控以及配料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以聚酯胎、玻纤胎、玻纤增强聚酯胎等为胎基,以高分子材料(主要是SBS、APP、SIS、SBR、橡胶等)为改性剂改性沥青作为涂盖料,以片状、粒状、片状矿物材料,合成高分子薄膜为覆面材料制成的可卷曲的一类片状防水材料。其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地下底板、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透的作用,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配料过程中,不同的物料在不同的阶段下加入,加入前的物料的温度都为常温状态,使得配料温度降低,需要经过重新加热升温后,才能熔融。不断地升温降温过程中,会造成配料过程温度不可控,配料时长延长,导致配料效率降低。降温还会使改性剂熔融困难,会出现局部不熔融,导致改性剂出现颗粒、结块等外观异常。同时,胶粉是在搅拌釜上部加入的,加入后造成釜内上方的改性剂变稠,流动性变差,胶粉集中在釜的上方,需要长时间的搅拌才能完全浸没入改性剂中,而且上次胶粉与沥青容易在搅拌作用下,挂在釜壁上,长期使用,造成釜壁结构导致反应釜传热效率低,能耗升高,改性剂中掺入有壁垢。且胶粉釜内易飘散,胶粉本身易燃闪爆,易被釜内高温空气引燃,造成起火、冒烟等安全事故。胶粉在釜内飘散也易被环保风机吸附带走,滞留在环保风道内,造成材料损耗,配方不精准,且易造成起火、冒烟等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点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配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包括带有加热装置以及搅拌装置的沥青反应釜和填料反应釜、换热器、加料绞龙、反应釜入料阀门以及反应釜出料阀门,所述换热器、加料绞龙、反应釜入料阀门、沥青反应釜、反应釜出料阀门以及填料反应釜通过管道顺次连接。所述换热器可以外接储存沥青的设备,如沥青储存罐,沥青从沥青储罐中通过沥青泵、管道进入到沥青反应釜的过程中,先经过换热器,换热器对沥青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可以根据需求对换热器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温度。加热后的沥青通过管道输送时,配方所需要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通过加料绞龙加入到管道中,与管道中的沥青混合,加热后的沥青会对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行预热,减少后续改性沥青反应釜的加热装置的热负荷,配料过程更加节能。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通过管道的输送过程中进行混合,使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混合更加均匀,同时提高混合过程效率,利于沥青后续在改性沥青反应釜内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行反应。打开反应釜入料阀门使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入到沥青反应釜中。沥青反应釜对沥青以及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行搅拌升温,当沥青反应釜内物料温度达到要求后,初步制成改性沥青,打开反应釜出料阀门,初步制成的改性沥青进入到与沥青反应釜出料口相连的管道中。配料过程高效节能,操作简单,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进一步地,还包括带有加热装置以及搅拌装置的改性沥青循环釜,改性沥青循环釜设置在反应釜出料阀门和填料反应釜之间,并通过管道分别与反应釜出料阀门和填料反应釜相连接。初步制成的改性沥青通过与改性沥青反应釜出料口相连的管道进入改性沥青循环釜进一步地搅拌加热。
所述沥青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和/或填料反应釜均带有釜口,如需添加其他配料,如SBR粉料等,还可以从沥青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和/或填料反应釜的釜口进行添加。
进一步地,还包括沥青泵,沥青泵设置在改性沥青循环釜出料口与填料反应釜进料口之间,并通过管道分别与改性沥青循环釜出料口、填料反应釜进料口相连接。沥青泵为管道上的改性沥青提供压力,使其更易流动,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胶体磨,胶体磨通过管道与改性沥青循环釜相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用于对进入到改性沥青循环釜的改性沥青进行多次循环研磨。改性沥青在改性沥青循环釜中搅拌加热,并通过与胶体磨形成循环回路的管道进入到胶体磨中,所述胶体磨对改性沥青进行循环研磨,边加入改性沥青边进行研磨,研磨后的改性沥青通过管道回到改性沥青循环釜中。改性沥青在经过胶体磨反复多次研磨的同时,在改性沥青循环釜中被充分加热、搅拌、分散、剪切,使得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和/或SBR粉料更好地熔融在在一起并形成均相形态,进入到与填料反应釜进料口相连的管道,同时在沥青泵提供的压力下进入填料反应釜。
进一步地,填料反应釜上方设有计量仓,计量仓下料口与填料反应釜的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计量仓先对填料进行计量后,再将填料加入填料反应釜中,使计量过程操作更加方便,提高计量精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仓上方设有粉尘收集器,对填料计量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避免粉尘污染环境。
进一步地,在计量仓下料口与填料反应釜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填料控制阀门,并通过管道与计量仓下料口以及填料反应釜的进料口相连接。填料在计量仓中完成计量之后,打开填料控制阀门,填料从计量仓下料口进入与之相连接的管道,并通过所述管道进入填料反应釜,填料在填料反应釜中与经过循环研磨后进入填料反应釜的改性沥青混合搅拌加热,完成改性沥青的配料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在沥青反应釜和/或填料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的中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与搅拌桨,其中,所述搅拌轴通过与搅拌桨底座封轴固定,所述搅拌桨为三层平直叶桨式与螺杆式相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和/或填料反应釜为立式反应釜。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和/或填料反应釜含有釜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使用换热器将沥青加热后,沥青进入沥青管道,再将配方中的其他配料,如胶粉、SBS等改性剂,直接从加料绞龙中加入到沥青管道中,利用热沥青的温度对其进行预热,使得物料得以快速升温,同时减少加料时间,提高配料过程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胶粉在反应釜上端加料所造成的扬尘导致环境污染以及胶粉扬尘与沥青油分形成的混合物难以处理的问题,减少了清除釜壁、清理环保管道等繁杂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胶粉被高温气体引燃所导致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沥青换热器;2、加料绞龙;4、反应釜入料阀门;5、反应釜出料阀门;6、胶体磨;7、沥青泵;8、填料计量仓;9、填料控制阀门;10、沥青反应釜;11、改性沥青循环釜;12、填料反应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包括带有加热装置以及搅拌装置的沥青反应釜10、改性沥青循环釜11、填料反应釜12、换热器1、加料绞龙2、反应釜入料阀门4、反应釜出料阀门5、沥青泵7,所述换热器1、加料绞龙2、反应釜入料阀门4、沥青反应釜10、反应釜出料阀门5、改性沥青循环釜11以及填料反应釜12通过管道顺次连接。所述换热器1可以外接储存沥青的设备,如沥青储存罐,沥青从沥青储罐中通过沥青泵、管道进入到沥青反应釜10的过程中,先经过换热器1,换热器1对沥青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可以根据需求对换热器1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温度。加热后的沥青通过管道输送时,配料过程中所需的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等通过加料绞龙2加入到管道中,与管道中的沥青混合,同时加热后的沥青会对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行预热,减少后续改性沥青反应釜10的加热装置的热负荷,配料过程更加节能。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在管道的输送过程中进行混合,混合更加均匀,同时提高混合过程的效率,利于沥青后续在改性沥青反应釜10内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行反应。打开反应釜入料阀门4使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入到沥青反应釜10中。沥青反应釜10对沥青以及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行搅拌加热,当沥青反应釜10内沥青和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的温度达到要求后,初步制成改性沥青。打开反应釜出料阀门5,初步制成的改性沥青进入到与改性沥青反应釜10出料口相连的管道中,通过所述管道进入改性沥青循环釜11。如配料过程中需要添加其他无需预先进行加热混合的配料,如SBR粉料等,还可以从沥青反应釜10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11和/或填料反应釜12的釜口进行添加。
进一步地,初步制成的改性沥青进入到改性沥青循环釜11中进一步地搅拌加热。
进一步地,胶体磨6通过管道与改性沥青循环釜11相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用于对进入到改性沥青循环釜11的改性沥青进行多次循环研磨。改性沥青在改性沥青循环釜11中搅拌加热,并通过与胶体磨6形成循环回路的管道进入到胶体磨6中,所述胶体磨6对改性沥青进行循环研磨,边加入改性沥青边进行研磨,研磨后的改性沥青通过管道回到改性沥青循环釜11中。改性沥青在经过胶体磨6反复多次研磨的同时,在改性沥青循环釜11中被充分加热、搅拌、分散、剪切,使得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和/或SBR粉料更好地熔融在在一起并形成均相形态,进入到与填料反应釜12进料口相连的管道。
进一步地,沥青泵7设置在改性沥青循环釜11出料口与填料反应釜12进料口之间,并通过管道分别与改性沥青循环釜11出料口、填料反应釜12进料口相连接。改性沥青进入与填料反应釜12进料口相连的管道后,在沥青泵7提供的压力下进入填料反应釜12。其中,填料反应釜12进料口最上方的水平线高度可以高于改性沥青循环釜11出料口最下方水平线的高度,也可以低于改性沥青循环釜11出料口最下方水平线的高度,此时沥青泵7提供压力使得经过改性沥青循环釜11循环研磨之后的改性沥青进入填料反应釜中12。
进一步地,填料反应釜12上方设有计量仓8,计量仓8下料口与填料反应釜12的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计量仓8先对填料进行计量后,再将填料加入填料反应釜12中,填料计量过程更加方便,更容易掌握添加填料的量,提高计量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仓8上方设有粉尘收集器,对填料计量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避免粉尘污染环境。
进一步地,在计量仓下8料口与填料反应釜12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填料控制阀门9,并通过管道与计量仓8下料口以及填料反应釜12的进料口相连接。填料在计量仓8中完成计量之后,打开填料控制阀门9,填料从计量仓8下料口进入与之相连接的管道,并通过所述管道进入填料反应釜12,填料在填料反应釜12中与经过循环研磨后进入填料反应釜12的改性沥青混合搅拌加热,完成改性沥青的配料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反应釜10和/或填料反应釜12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11的搅拌装置为涡轮搅拌机,还可以为桨叶式搅拌器或锚式搅拌器或框式搅拌器等其他可以用于搅拌高粘度流体的其他搅拌器;所述搅拌装置在沥青反应釜和/或填料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的中间线上,并且搅拌装置的搅拌轴通过与搅拌桨底座封轴固定。所述涡轮搅拌机的搅拌桨为三层平直叶桨式与螺杆式相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反应釜和/或填料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的加热装置为导热油供油盘管,还可以为远红外电加热装置或电热元件或电热管等可以用于加热沥青并能够应用在沥青反应釜和/或填料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中的其他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和/或填料反应釜为立式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一种改性沥青配料装置,包括换热器1、加料绞龙2、反应釜入料阀门4、沥青反应釜10、反应釜出料阀门5、改性沥青循环釜11、胶体磨6、计量仓8、填料控制阀门9、填料反应釜12以及物料控制阀门。其中,所述换热器1、加料绞龙2、反应釜入料阀门4、沥青反应釜10、反应釜出料阀门5、改性沥青循环釜11、物料控制阀门以及填料反应釜12通过管道顺次连接。
胶体磨6、计量仓8以及填料控制阀门9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换热器1可以外接储存沥青的设备,如沥青储存罐,沥青从沥青储罐中通过沥青泵、管道进入到沥青反应釜10的过程中,先经过换热器1,换热器1对沥青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可以根据需求对换热器1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温度。加热后的沥青通过管道输送时,配料过程中所需的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等通过加料绞龙2加入到管道中,与管道中的沥青混合,同时加热后的沥青会对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行预热,减少后续改性沥青反应釜10的加热装置的热负荷,配料过程更加节能。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在管道的输送过程中进行混合,混合更加均匀,同时提高混合过程的效率,利于沥青后续在改性沥青反应釜10内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行反应。打开反应釜入料阀门4使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入到沥青反应釜10中。沥青反应釜10对沥青以及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进行搅拌加热,当沥青反应釜10内沥青和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的温度达到要求后,初步制成改性沥青。打开反应釜出料阀门5,初步制成的改性沥青进入到与改性沥青反应釜10出料口相连的管道中,通过所述管道进入改性沥青循环釜11。如配料过程中需要添加其他无需预先进行加热混合的配料,如SBR粉料等,还可以从沥青反应釜10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11和/或填料反应釜12的釜口进行添加。
进一步地,初步制成的改性沥青进入到改性沥青循环釜11中进一步地搅拌加热。
进一步地,胶体磨6通过管道与改性沥青循环釜11相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用于对进入到改性沥青循环釜11的改性沥青进行多次循环研磨。改性沥青在改性沥青循环釜11中搅拌加热,并通过与胶体磨6形成循环回路的管道进入到胶体磨6中,所述胶体磨6对改性沥青进行循环研磨,边加入改性沥青边进行研磨,研磨后的改性沥青通过管道回到改性沥青循环釜11中。改性沥青在经过胶体磨6反复多次研磨的同时,在改性沥青循环釜11中被充分加热、搅拌、分散、剪切,使得沥青与其他配料,如改性剂SBS、胶粉和/或SBR粉料更好地熔融在在一起并形成均相形态,进入到与填料反应釜12进料口相连的管道。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填料反应釜12进料口最上方的水平线高度高于改性沥青循环釜11出料口最下方水平线的高度。当改性沥青从改性沥青循环釜11出料口中进入到与填料反应釜12进料口相连的管道后,打开物料控制阀门,利用改性沥青自身重力作用使得改性沥青能够通过所述管道进入填料反应釜12中。
进一步地,填料反应釜12上方设有计量仓8,计量仓8下料口与填料反应釜12的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计量仓8先对填料进行计量后,再将填料加入填料反应釜12中,填料计量过程更加方便,更容易掌握添加填料的量,提高计量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仓8上方设有粉尘收集器,对填料计量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避免粉尘污染环境。
进一步地,在计量仓下8料口与填料反应釜12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填料控制阀门9,并通过管道与计量仓8下料口以及填料反应釜12的进料口相连接。填料在计量仓8中完成计量之后,打开填料控制阀门9,填料从计量仓8下料口进入与之相连接的管道,并通过所述管道进入填料反应釜12,填料在填料反应釜12中与经过循环研磨后进入填料反应釜12的改性沥青混合搅拌加热,完成改性沥青的配料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反应釜10和/或填料反应釜12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11的搅拌装置为涡轮搅拌机,还可以为桨叶式搅拌器或锚式搅拌器或框式搅拌器等其他可以用于搅拌高粘度流体的其他搅拌器;所述搅拌装置在沥青反应釜和/或填料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的中间线上,并且搅拌装置的搅拌轴通过与搅拌桨底座封轴固定,搅拌桨为三层平直叶桨式与螺杆式相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反应釜和/或填料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的加热装置为导热油供油盘管,还可以为远红外电加热装置或电热元件或电热管等可以用于加热沥青并能够应用在沥青反应釜和/或填料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中的其他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和/或填料反应釜为立式反应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包括均带有加热装置以及搅拌装置的沥青反应釜和填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加料绞龙、反应釜入料阀门、沥青反应釜、反应釜出料阀门和填料反应釜,所述换热器、加料绞龙、反应釜入料阀门、沥青反应釜、反应釜出料阀门和填料反应釜通过管道顺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有加热装置以及搅拌装置的改性沥青循环釜,所述改性沥青循环釜设置在反应釜出料阀门和填料反应釜之间并通过管道分别与反应釜出料阀门和填料反应釜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沥青泵,所述沥青泵设置在改性沥青循环釜出料口与填料反应釜进料口之间,并通过管道分别与改性沥青循环釜出料口、填料反应釜进料口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体磨,所述胶体磨通过管道与改性沥青循环釜相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用于对改性沥青进行多次循环研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反应釜上方设有计量仓,计量仓下料口与填料反应釜的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量仓上方设有粉尘收集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量仓下料口与填料反应釜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填料控制阀门,并通过管道与计量仓下料口以及填料反应釜的进料口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在沥青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和/或填料反应釜的中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反应釜和/或改性沥青循环釜和/或填料反应釜为立式反应釜。
CN202021778267.0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Active CN213050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8267.0U CN213050610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8267.0U CN213050610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50610U true CN213050610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8267.0U Active CN213050610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506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2926A (zh) * 2022-01-28 2022-05-10 江苏雨中情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2926A (zh) * 2022-01-28 2022-05-10 江苏雨中情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3776Y (zh) 聚合物分散溶解装置
CN213254332U (zh) 一种自粘性防水卷材生产的改性沥青原料加料装置
CN104988835B (zh) 模块式沥青冷再生搅拌设备
CN207456153U (zh) 一种磷酸铁锂回转炉
CN213050610U (zh) 一种改性沥青卷材配料装置
CN201941085U (zh) 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型强制连续式搅拌站
CN107088966A (zh) 一种中空玻化微珠保温板加工装置
CN204566397U (zh) 一种混凝土加热料仓
CN111775325A (zh) 一种智能连续式干粉砂浆生产线
CN105316991A (zh) 一种温拌沥青及其生产装置
CN201148588Y (zh) 一种沥青橡胶生产装置
CN205420966U (zh) 冷加厂拌热再生装置
CN212864677U (zh) 一种循环研磨的改性沥青生产装置
CN104857888A (zh) 一种自动配料系统
CN205062616U (zh) 低温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搅拌装置
CN203510454U (zh) 一种无机防火绝热板生产用配料搅拌装置
CN109676785A (zh) 一种便于定量出料的干粉砂浆混合装置
CN206965603U (zh) 外加剂复配生产设备
CN104812544A (zh)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4542B (zh) 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连续配料装置及配料方法
CN204933388U (zh) 一种自动配料系统
CN112743691B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防水卷材用改性沥青配料工艺及装置
CN207708991U (zh) 一种无炭砖配料自动生产设备
CN206265652U (zh) 一种液态硝酸铵溶液运输储存系统
CN204162970U (zh) 一种冷再生乳化沥青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