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5809U - 平板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平板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5809U
CN213035809U CN202021478812.4U CN202021478812U CN213035809U CN 213035809 U CN213035809 U CN 213035809U CN 202021478812 U CN202021478812 U CN 202021478812U CN 213035809 U CN213035809 U CN 213035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
supporting plate
le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88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林
宁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88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5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5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5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平板运输车,包括车架主体、行走装置、以及支腿支撑装置;车架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第三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且第三支撑板低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具有回转支撑部;第一中间板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二中间板连接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支腿支撑装置安装于回转支撑部上,用于在车架主体脱离牵引总成时展开以支撑车架主体,保证车架主体的平衡;行走装置安装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车架主体的结构设置可以将平板运输车的重心降低,使得平板运输车在牵引总成的牵引下运输天线总成时能够减小给天线总成带来的振动,使得天线总成在运输中得到保护。

Description

平板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平板运输车。
背景技术
短波天线作为短波无线通信系统的喉咙要道,对短波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体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大型短波天线的搬运,目前市场上实现了集短波天线和汽车相结合的车载天线,通过汽车将大型的短波天线搬运到所需的地点。
车载天线的汽车包括牵引总成、臂架升降总成、回转支座总成以及平板运输车。其中,臂架总成用于安装天线总成,以举升天线总成;臂架总成安装于回转支座总成上;回转支座总成安装于平板运输车上,回转支座能够驱使臂架总成带着打开的天线总成进行旋转。平板运输车具有车架主体,车架主体的前端用于可拆卸连接牵引总成,以使牵引总成能拉动平衡运输车运输天线总成。但是目前的平衡运输车的车架主体结构呈水平的平板状,重心高于牵引总成,在被牵引总成拉动运输天线总成时,给天线总成带来的振动比较大,易使天线总成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平板运输车,其车架总成的重心变低,在牵引头拉动平衡运输车运输天线总成时,减小了平衡运输车给天线总成带来的振动,使得天线总成得到保护。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板运输车,包括车架主体、行走装置、以及支腿支撑装置;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可拆卸连接牵引总成,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第三支撑板低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具有回转支撑部;所述第一中间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中间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支腿支撑装置安装于所述回转支撑部上,用于在车架主体脱离牵引总成时展开以支撑车架主体,保证车架主体的平衡;所述行走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
上述的平板车运输车,通过设置车架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三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第一中间板以及连接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第二中间板,并设置用于承载天线总成的重量的第三支撑板低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而不是将车架主体设置成一水平的平板结构,可以将平板运输车的重心降低,使得平板运输车在牵引总成的牵引下运输天线总成时能够减小给天线总成带来的振动,使得天线总成在运输中得到保护。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主体采用钢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前缓冲结构,所述前缓冲结构包括前承载板以及设于所述前承载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前缓冲层。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后缓冲结构,所述后缓冲结构包括后承载板以及设于所述后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后缓冲层。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腿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于回转支撑部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的相对两侧的前支腿组件、以及两个对称设于回转支撑部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的相对两侧的后支腿组件、以及平衡支撑伸缩组件,前支腿组件包括前支腿以及前推腿油缸,所述前支腿的一端枢接回转支撑部;所述前推腿油缸枢接前支腿和回转支撑部,后支腿组件包括后支腿以及后推腿油缸,所述后支腿的一端枢接第二端的后支腿;所述后推腿油缸枢接后支腿和回转支撑部;前支腿的自由端和后支腿的自由端上均设有平衡支撑伸缩组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平衡支撑伸缩组件括支撑油缸和连接支撑油缸的输出轴的支撑块。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前支腿组件还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前支腿上;各所述后支腿组件还包括第二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后支腿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两跨顶,两个所述跨顶对称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于牵引总成的插销插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孔呈沿第一支撑板至第二支撑板的方向延伸的长孔状;所述平板运输车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的卡固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的插销感应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插孔位于所述滑槽的底部;所述卡固组件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卡固组件包括卡固油缸以及连接所述卡固油缸的卡固块,所述卡固油缸位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所述卡固块与所述滑槽相匹配,且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卡固块对应所述插孔设有卡固孔,所述卡固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插销感应器对应所述插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设置的连通插孔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位于所述插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平板运输车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平板运输车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车架主体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支撑板所在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的仰视立体图;
图5为图4的第一支撑板所在部位的俯视立体图。
图中:
10、车架主体;11、第一支撑板;111、插孔;112、滑槽;113、放置槽;12、第二支撑板;13、第三支撑板;131、回转支撑部;14、第一中间板;15、第二中间板;16、前缓冲结构;161、前承载板;162、前缓冲层;17、后缓冲结构;171、后承载板;172、后缓冲层;
20、前支腿组件;21、前支腿;22、前推腿油缸;23、第一角度传感器;30、后支腿组件;31、后支腿;32、后推腿油缸;33、第二角度传感器;40、平衡支撑伸缩组件;41、支撑油缸;42、支撑块;
50、行走装置;
60、卡固组件;61、卡固油缸;62、卡固块;621、卡固孔;
70、插销感应器;
80、跨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解除,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解除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解除。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平板运输车,包括车架主体10、行走装置50、以及支腿支撑装置;车架主体10包括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第三支撑板13、第一中间板14以及第二中间板15,第一支撑板11用于可拆卸连接牵引总成,第三支撑板13位于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且第三支撑板13低于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第三支撑板13具有用于安装能枢接臂架升降总成的回转支座总成的回转支撑部131;第一中间板1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13;第二中间板1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支撑板12和第三支撑板13;支腿支撑装置安装于回转支撑部131上,用于在车架主体10脱离牵引总成时展开以支撑车架主体10,保证车架主体10的平衡;行走装置50安装于第二支撑板12的底部,用于便于牵引总成拉动车架主体10。
上述的平板车运输车,通过设置车架主体10包括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位于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的第三支撑板13、连接第一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13的第一中间板14以及连接第二支撑板12和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中间板15,并设置用于承载天线总成的重量的第三支撑板13低于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而不是将车架主体10设置成一水平的平板结构,可以将平板运输车的重心降低至低于牵引总成的重心,使得平板运输车在牵引总成的牵引下运输天线总成时能够减小给天线总成带来的振动,从而使得天线总成在运输中得到保护。
优选的,车架主体10采用钢材料制成。通过采用钢材料制成车架主体10,能够使得车架主体10有很强的抗拉强度以及承载强度,使得车车架主体10在运输天线总成时不易发生损坏。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板11的顶部设有前缓冲结构16,前缓冲结构16包括前承载板161以及设于前承载板161和第一支撑板11之间的缓冲层。当支撑臂下降返回原来位置时,支撑臂靠近第一支撑板11的一端会朝着第一支撑板11下落,通过在第一支撑板11的顶部设置前缓冲层162,使得支撑臂靠近第一支撑板11的一端下降后是压于前缓冲层162上,前缓冲层162能够缓冲平板运输车给运输时的天线总成带来的振动。
同理,第二支撑板12的顶部设有后缓冲结构17,后缓冲结构17包括后承载板171以及设于后承载板17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的后缓冲层172。当支撑臂下降返回原来位置时,支撑臂的靠近第二支撑板12的一端会朝着第二支撑板12的方向下落上,通过在第二平板的顶部设置后冲结构,使得支撑臂下降后是压于后缓冲结构17上,后缓冲结构17也能够缓冲平板运输车给运输时的天线总成带来的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回转支撑部131呈方形。请再次参阅图1,进一步的,支腿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于回转支撑部131靠近第一支撑板11的一端的相对两侧的前支腿组件20、以及两个对称设于回转支撑部131靠近第二支撑板12的一端的相对两侧的后支腿组件30、以及平衡支撑伸缩组件40,前支腿组件20包括前支腿21以及前推腿油缸22,前支腿21的一端枢接回转支撑部131;前推腿油缸22枢接前支腿21和回转支撑部131,后支腿组件30包括后支腿31以及后推腿油缸32,后支腿31的一端枢接第二端的后支腿31;后推腿油缸32枢接后支腿31和回转支撑部131;前支腿21的自由端和后支腿31的自由端上均设有平衡支撑伸缩组件40。支腿支撑装置用于增加新型车载短波天线的平衡性,避免天线总成举升时载有臂架总层和天线总成的平衡运输车因平衡性不足引起倾翻。当支腿支撑装置不支撑时,前支腿21和后支腿31均平行于回转支撑部131,且前支腿21的自由端和后支腿31的自由端均朝向行走装置50,此时,前支腿21和后支腿31处于折叠状态,当支腿支撑装置支撑时,先是各前推腿油缸22分别推动相对应的前支腿21朝着第一支撑板11的方向沿水平平面旋转,直至前支腿21之间的角度为指定的角度,再是后推腿油缸32分别推动相对应的后支腿31朝着第二支撑板12的方向沿水平面旋转直至后支腿31之间的角度为指定角度,此时两个前支腿21和两个后支腿31呈X型布置,前支腿21和后支腿31均处于伸出状态。当前支腿21和后支腿31均处于伸出状态后,平衡支撑伸缩组件40伸长与地面接触,以使展开的支腿支撑装置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平衡的作用。
进一步的,平衡支撑伸缩组件40括支撑油缸41和连接支撑油缸41的输出轴的支撑块42,支撑块42用于接触地面。
在本实施例中,各前支腿组件20还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23,第一角度传感器23设于前支腿21上;各后支腿组件还包括第二角度传感器33,第二角度传感器33设于后支腿31上。在前推腿油缸21推动前支腿21张开的过程中,第一角度传感器23通过感应前支腿21的旋转角度来确定前支腿21的张开角度,当第一角度传感器23检测到前支腿21的张开角度达到指定的角度时,前推腿油缸22停止驱动前支腿21继续旋转张开。同理,在后推腿油缸32推动后支腿31张开的过程中,第二角度传感器33通过感应后支腿31的旋转角度来确定后支腿31的张开角度,当第二角度传感器33检测到后支腿31的张开角度达到指定的角度时,后推腿油缸32停止驱动后支腿31继续旋转张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上设有插孔111,插孔111用于牵引总成的插销插入,以实现牵引总成挂钩于平板运输车上。
在本实施例中,插孔111呈圆孔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便于牵引总成的插销插入至插孔111内,插孔111呈沿第一支撑板11至第二支撑板12的方向延伸的长孔状。进一步地,平板运输车还包括设于第一支撑板11底部的卡固组件60以及设于第一支撑板11顶部的插销感应器70,第二支撑板12的底部设有滑槽112,插孔111位于滑槽112的底部;卡固组件60位于滑槽112内;卡固组件60包括卡固油缸61以及连接卡固油缸61的卡固块62,卡固油缸61位于滑槽112靠近第二支撑板12的一端,卡固块62与滑槽112相匹配,且滑设于滑槽112内;卡固块62对应插孔111设有可允许牵引总成的插销穿过的卡固孔621,卡固孔621的延伸方向与插孔111的延伸方向相同;插销感应器70对应插孔111设置,且位于第一支撑板11顶部设置的连通插孔111的放置槽113,放置槽113位于插孔111靠近第二支撑板12的一端。当要连接牵引总成和平板运输车时,平衡支撑伸缩组件40收缩,以使平板运输车的车架主体10下降,进而使插销依次穿过卡固孔621和插孔111,实现牵头总成的插销挂钩于平衡运输车上,当插销感应器70检测到插销穿过插孔111后,卡固油缸61驱使卡固块62朝着第一支撑板11至第二支撑板12的方向运动,直至卡固块62将插销压于第一支撑板11上,便可实现卡固块62和第一支撑板11对插销的夹紧。插销在卡固块62和第一支撑板11的夹紧下,能使得平板运输车进一步不会相对于牵引总成发生晃动,能进一步减小运输时平板运输车给天线总成带来的振动,进一步使得天线总成得到保护。其中,滑槽112的设置一方面用于使得卡固块62能做平稳的运动,另一方面用于使得卡固块62不会凸出于第一支撑板11底部太多,以使卡固块62尽量不会阻挡其他零件在平板运输车上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板13靠近第一支撑板11的一端设有两跨顶80,两个跨顶80对称设于第三支撑板13的两侧。跨顶80用于方便牵引总成的插销脱离平衡运输车的插孔111。
本实施例的平板运输车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当牵引总成拖动平板运输车带着天线总成运到目的地后,落下跨顶80,使牵引总成的插销脱离平板运输车的第一支撑板11;然后,启动电源和液压系统,两个前支腿21在各自的前推腿油缸22的驱动下相互张开至指定的角度,同时,两个后支腿31在各自的后推腿油缸32的驱动下相互张开至指定的角度,两个前支腿21张开和两个后支腿31张开的状态图1所示;然后,如图1所示,平衡支撑伸缩组件40再伸长与地面接触,以使展开的支腿支撑装置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平衡的作用,并将回转支撑部131调节至水平,这样就可以竖立臂架升降总成,而后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天线总成展开动作了。
当要将天线总成运输至指定的地方时,当天线总成收缩合拢,且臂架升降总成下降返回原来位置后,平衡支撑伸缩组件40收缩远离地面,然后,两个前支腿21在各自的前推腿油缸22的驱动下合拢返回回转支撑部131,同时,两个后支腿31在各自的后推腿油缸32的驱动下相合拢返回回转支撑部131,两个前支腿21合拢、两个后支腿31合拢以及各平衡支撑伸缩组件40收缩远离地面后的状态均如图2所示;然后驱动跨顶80返回原来位置,第一支撑板11下降使得牵引总成的插销插入至插孔111内,实现牵引总成挂钩于平板运输车上。到此,便可以通过牵引总成拉动平衡运输车来实现对天线总成的平稳运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体、行走装置、以及支腿支撑装置;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可拆卸连接牵引总成,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第三支撑板低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具有回转支撑部;所述第一中间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中间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支腿支撑装置安装于所述回转支撑部上,用于在车架主体脱离牵引总成时展开以支撑车架主体;所述行走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采用钢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前缓冲结构,所述前缓冲结构包括前承载板以及设于所述前承载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前缓冲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后缓冲结构,所述后缓冲结构包括后承载板以及设于所述后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后缓冲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于回转支撑部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的相对两侧的前支腿组件、以及两个对称设于回转支撑部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的相对两侧的后支腿组件、以及平衡支撑伸缩组件,所述前支腿组件包括前支腿以及前推腿油缸,所述前支腿的一端枢接回转支撑部;所述前推腿油缸枢接前支腿和回转支撑部,后支腿组件包括后支腿以及后推腿油缸,所述后支腿的一端枢接第二端的后支腿;所述后推腿油缸枢接后支腿和回转支撑部;所述前支腿的自由端和所述后支腿的自由端上均设有平衡支撑伸缩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支撑伸缩组件括支撑油缸和连接所述支撑油缸的输出轴的支撑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前支腿组件还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前支腿上;各所述后支腿组件还包括第二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后支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两跨顶,两个所述跨顶对称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于牵引总成的插销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呈沿第一支撑板至第二支撑板的方向延伸的长孔状;所述平板运输车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的卡固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的插销感应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插孔位于所述滑槽的底部;所述卡固组件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卡固组件包括卡固油缸以及连接所述卡固油缸的卡固块,所述卡固油缸位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所述卡固块与所述滑槽相匹配,且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卡固块对应所述插孔设有卡固孔,所述卡固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插销感应器对应所述插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设置的连通插孔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位于所述插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
CN202021478812.4U 2020-07-23 2020-07-23 平板运输车 Active CN213035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8812.4U CN213035809U (zh) 2020-07-23 2020-07-23 平板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8812.4U CN213035809U (zh) 2020-07-23 2020-07-23 平板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5809U true CN213035809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28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8812.4U Active CN213035809U (zh) 2020-07-23 2020-07-23 平板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58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7007A (zh) * 2021-09-17 2021-1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 一种低平板挂车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7007A (zh) * 2021-09-17 2021-1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 一种低平板挂车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6638A1 (en) Crane transition assisting device, transport trailer with assisting device and crane disassembling/assembling method by use of assisting device
BRPI0903953A2 (pt) sistema de transporte de guincho de lança e guindaste usando o mesmo
CN213035809U (zh) 平板运输车
CN101423180A (zh) 提升起重机吊臂的方法
JP2021075397A (ja) 伸縮ジブを有する車両クレーン、および車両クレーンの伸縮ジブ上へブレーシング装置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車両クレーン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10370721U (zh) 一种喂片机行走小车推进系统
CN109748119B (zh) 一种机械设备转运用移动装置
CN104093578B (zh) 牵引装置
CN215633040U (zh) 一种柔性拾取装置、辅臂及隧道拱架机
CN212220256U (zh) 一种适用于电缆沟盖板运输及安装的推车
CN113184457B (zh) 用于移动立轴冲击式破碎站的带式输送机及其作业方法
CN212830773U (zh) 一种便携式辅助运输装置
JP4121023B2 (ja) ステップ一体型荷受台昇降装置
CN220998023U (zh) 一种箱体翻转及提升装置
CN109319704B (zh) 用于运输重型设备的仰角起边装置
CN217780696U (zh) 一种电动搬运叉车
CN213565676U (zh) 一种用于行李架的围栏
CN220220520U (zh) 一种煤矿用运输车
CN214995783U (zh) 一种整体移动承插式盘扣脚手架支撑系统的行走装置
CN212890034U (zh) 一种应于矿用卡车车厢举升的安全支撑结构
CN215711066U (zh) 一种千斤顶吊钩及支架搬运车
KR20100011014A (ko) 장비운송용 셀프 로더
CN215558430U (zh) 一种大型设备安装用吊装构架
KR100611021B1 (ko) 차량용 탈착식 미니 크레인 및 그의 탈착 방법
CN216549347U (zh) 一种防后倾装置及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