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3806U - 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 Google Patents

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3806U
CN213023806U CN202022332695.7U CN202022332695U CN213023806U CN 213023806 U CN213023806 U CN 213023806U CN 202022332695 U CN202022332695 U CN 202022332695U CN 213023806 U CN213023806 U CN 213023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
temple
frame
plug receptacl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26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刚
夏勇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326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3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3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3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镜的连接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镜腿镜框连接结构,用于智能眼镜,包括镜腿连接组件和镜框连接组件,所述镜腿连接组件包括插入件,所述插入件具有第一退出阻挡部,所述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退出阻挡部,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在自发状态时被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阻挡,以使得所述插入件固定在所述镜框连接组件中,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进行移动,以使得所述插入件能够从所述镜框连接组件中抽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不方便实现快速更换镜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可以方便地更换镜腿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镜的连接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音频眼镜,大部分的智能眼镜,镜腿都是固定在眼镜架两侧,一体式不能分离。例如,华为智能音频眼镜,参考链接https://www.vmall.com/product/10086622420520.html,华为的眼镜采用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正无线立体声)的蓝牙解决方案,左右镜腿没有物理电气连接,镜框无过线,但镜腿和镜框也是一体设计的,而BOSE的智能音频眼镜,参考链接https://item.jd.com/100004863411.html,BOSE音频眼镜中的左右镜腿通过埋设在镜框内部的FPC线进行电气连接,镜腿和镜框一体。上述的这些智能音频眼镜,不能实现镜腿和镜框都是一体连接的,不能实现快速的个性化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镜腿镜框连接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不方便实现快速更换镜腿的技术问题。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腿镜框连接结构,用于智能眼镜,包括镜腿连接组件和镜框连接组件,所述镜腿连接组件包括插入件,所述插入件具有第一退出阻挡部,所述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退出阻挡部,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在自发状态时被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阻挡,以使得所述插入件固定在所述镜框连接组件中,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进行移动,以使得所述插入件能够从所述镜框连接组件中抽出。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镜框连接组件中设置第二退出阻挡部,在第一退出阻挡部处于自发状态时可以利用第二退出阻挡部来阻挡第一退出阻挡部,防止插入件从镜框中抽出,当第一退出阻挡部受到外力相对于第二退出阻挡部发生移动时,插入件可以从镜框中退出。从而,可以方便地更换镜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件具有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弹性形变增大的方向为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被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的阻挡解除的方向,所述第一弹性部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被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阻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件具有连接基部和折弯部,所述连接基部用于与镜腿本体连接,所述折弯部具有根部和自由端,所述折弯部的根部与所述连接基部连接,所述折弯部的靠近所述自由端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弹性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弯部呈V字形,所述V字形的第一臂与所述连接基部连接,所述V字形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基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所述V字形的第二臂和所述V字底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容纳件,所述插入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容纳件,所述第一插接容纳件还设有按压通孔,在自发状态下,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抵在所述按压通孔的朝向所述连接基部的一侧面的侧壁,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按压通孔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插接容纳件,所述插入件具有受压部,所述插入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具有第一变形部和施压部,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也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上,所述施压部用于向所述受压部施加压力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部变形;
所述施压部、所述第一变形部、所述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和所述受压部被配置为,当所述插入件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中时,所述施压部向所述受压部施加压力,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相对移动的距离,大于重叠长度,所述重叠长度为,在自发状态下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的重叠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插入件从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中退出的第一方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件具有连接基部和插入体,所述连接基部用于与镜腿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在所述插入体的根部并与所述连接基部连接,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设置在所述插入体的面向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的一侧面的中部,所述受压部设置在所述插入体的面向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的一侧的端部;所述施压部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变形部位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与所述施压部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基部具有第一定位侧壁,所述镜框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的对侧,所述固定件的面向所述第一定位侧壁形成有第二定位侧壁,所述第二定位侧壁与所述第一定位侧壁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的面向所述插入件的一侧还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的朝向所述连接基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眼镜,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不方便实现快速更换镜腿的技术问题。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眼镜,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方面所提供的智能眼镜,包括了上述任一项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因此具有了上述任一项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中插入件处于自发状态;
图2为实施例一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在折弯部被压缩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提供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中插入件处于自发状态;
图4为实施例二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在插入体受力弯曲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第一退出阻挡部已经与第二退出阻挡部脱离;
图5为实施例二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在插入体从镜框连接组件中抽出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标:100-插入件;101-第一退出阻挡部;110-折弯部;111-第一臂;112-第二臂;113-V字底部;120-第一弹性部;130-插入体;131-受压部;190-连接基部;191-第一定位侧壁;
200-第一插接容纳件;201-第二退出阻挡部;203-按压通孔;300-第二插接容纳件;301-第一变形部;303-施压部;305-凹陷部;400-固定件;401-第二定位侧壁;500-镜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等仅用于区分,对于同类的部件或特征统一进行描述,意味着该部件或特征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但是并不否认该部件或特征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此外,“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镜腿镜框连接结构,用于智能眼镜,包括镜腿连接组件和镜框连接组件,镜腿连接组件包括插入件100,插入件100具有第一退出阻挡部101,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第一退出阻挡部101在自发状态时被第二退出阻挡部201阻挡,以使得插入件100固定在镜框连接组件中,第一退出阻挡部101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进行移动,以使得插入件100能够从镜框连接组件中抽出。
通过在镜框连接组件中设置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在第一退出阻挡部101处于自发状态时可以利用第二退出阻挡部201来阻挡第一退出阻挡部101,防止插入件100从镜框中抽出,当第一退出阻挡部101受到外力相对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发生移动时,插入件100可以从镜框中退出。从而,可以方便地更换镜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插入件100具有第一弹性部120,第一弹性部120的弹性形变增大的方向为第一退出阻挡部101被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阻挡解除的方向,第一弹性部120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退出阻挡部101被第二退出阻挡部201阻挡。
通过在插入件100中设置第一弹性部120,可以利用第一弹性部120的弹性,不受外力解锁时,在自然状态下带动第一退出阻挡部101抵在第二退出阻挡部201上,当受到外力时,可以使得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解锁,从而提高了锁定的可靠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插入件100具有连接基部190和折弯部110,连接基部190用于与镜腿本体500连接,折弯部110具有根部和自由端,折弯部110的根部与连接基部190连接,折弯部110的靠近自由端的部分为第一弹性部120。
通过设置具有根部和自由端的折弯部110,可以利用折弯部110的折弯程度的变化,控制作为第一退出阻挡部101的折弯部110的自由端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相对位置变化。采用折弯程度变化的方式,控制折弯部110的自由端的位置变化,由于折弯部110为悬臂梁结构,所以自由端的位置变化同样的距离所需要的作用力较小,有利于更加方便地进行解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折弯部110呈V字形,V字形的第一臂111与连接基部190连接,V字形的开口朝向连接基部190,第一弹性部120包括V字形的第二臂112和V字底部113。
采用V字形的折弯部110,并且使得V字形的开口朝向连接基部190。即,如果强行将插入件100从镜框连接组件中拽出时,第一退出阻挡部101受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作用力,相对于V字底部113的力臂较小,不易将V字形的第二臂112与第一臂111掰开,即,不易将V字形的开头打开,所以实现锁定的可靠性较高。而向内压第二臂112的时候,可以在第二臂112的自由端压缩第二臂112,此时可以具有较大的力臂长度,以使得第二臂112向第一臂111接近,进而使得自由端脱离第二退出阻挡部201,从而能够方便地解锁,以更换其他的镜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容纳件200,插入件100用于插入第一插接容纳件200,第一插接容纳件200还设有按压通孔203,在自发状态下,第一退出阻挡部101抵在按压通孔203的朝向连接基部190的一侧面的侧壁,第一弹性部120的至少部分位于按压通孔203中。
通过设置按压通孔203,可以方便使用者用手穿过按压通孔203,去压缩折弯部110的自由端,即V字形的第二臂112的端部,从而可以使得折弯部110的自由端脱离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即,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不再形成锁定作用。而且,采用在第一插接容纳件200上加工按压通孔203的方式,加工简单,设置孔之后的刚度也不会发生明显下降,要比单独设置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方式强度更佳。
实施例二: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镜腿镜框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改进,除此之外的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一的描述。如果本实施例所用的附图中出现某附图标记,而本实施例的文字中未出现,可以参照实施例一对该附图标记的说明。如果本实施例所用的文字部分中出现某附图标记,而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未出现,可以参照实施例一所用的附图对该附图标记的所示内容来辅助理解。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插接容纳件300,插入件100具有受压部131,插入件100用于插入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第二插接容纳件300具有第一变形部301和施压部303,第二退出阻挡部201也设置在第二插接容纳件300上,施压部303用于向受压部131施加压力以使得第一弹性部120变形;
施压部303、第一变形部301、第一弹性部120、第一退出阻挡部101、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和受压部131被配置为,当插入件100插入第二插接容纳件300中时,施压部303向受压部131施加压力,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相对移动的距离,大于重叠长度,重叠长度为在自发状态下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重叠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插入件100从第二插接容纳件300中退出的第一方向。
通过在第二插接容纳件300中设置第一变形部301、施压部303,在插入件100中设置受压部131,可以利用第二插接容纳件300来对插入件100施加压力,以使得插入件10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用者在需要使得插入件100变形时,可以方便地从外界施加压力,以提高操作的便捷程度。另外,而且使得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相对移动的距离大于二者的重叠距离,也使得二者能够脱开,解除锁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施压部303、第二退出阻挡部201都是突出于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内壁的,相应的,二者之间的部位为凹陷进去的部位。同样的,受压部131、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也是突出于插入件100面向容纳件一侧的内壁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插入件100具有连接基部190和插入体130,连接基部190用于与镜腿本体500连接,第一弹性部120设置在插入体130的根部并与连接基部190连接,第一退出阻挡部101设置在插入体130的面向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一侧面的中部,受压部131设置在插入体130的面向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一侧的端部;施压部303位于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端部,第一变形部301位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与施压部303之间。
通过如上述的方案设置第一弹性部120、第一退出阻挡部101和受压部131的位置,以及施压部303、第一变形部301和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位置,可以使得施压部303在向受压部131施加压力时,插入体130是从更加靠近插入体130根部的弹性部所在位置开始变形的,而第二插接容纳件300从第一变形部301变形的,第一变形部301以下的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位移很小,甚至没有位移,所以位于插入体130的中部的第一退出阻挡部101的位移可以大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位移。因此,虽然变形过程中,施压部303和受压部131要保持接触,二者的位移大小相当,但是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仍然可以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分离。
例如,当使用者,从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外侧施加压力时,施压部303向内移动2.4mm,受压部131向内移动2.5mm,而由于第一弹性部120位于插入体130的根部,所以,位于插入体130中部的第一退出阻挡部101的移动距离为1.3mm。而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显著变形是从第一变形部301开始的,虽然施压部303向内移动了2.4mm,但是可能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只移动了0.4mm,毕竟实际上第二插接容纳件300也不是绝对刚体,从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图示的下方也可能会发生较小的形变,第二退出阻挡部201也会产生位移。而自发状态下,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和第一退出阻挡部101的重合长度是0.7mm,那么第一退出阻挡部101相对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相对位移0.9mm,大于重叠长度0.7mm,所以第一退出阻挡部101能够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分离。需要说明的是,本段中所列举的尺寸数字,仅仅是用来讲清楚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为什么能够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脱离的原理,并非对实际产品的尺寸或产品变形时的位移的限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301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在第一变形部301处于自发状态下,施压部303已经与受压部131贴合,或者当施压部303与受压部131贴合时,第一变形部301并非处于绝对自然状态的位置。第一变形部301已经受到了图示中的逆时针方向的力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基部190具有第一定位侧壁191,镜框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400,固定件400设置在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对侧,固定件400的面向第一定位侧壁191形成有第二定位侧壁401,第二定位侧壁401与第一定位侧壁191配合。
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插入体130向图中的左侧变形,需要预留变形的空间。所以插入体130插入在镜框连接组件上时,不可能像实施例一的方案那样通过插入件100的图示左侧面与镜框组件的就可以实现某个方向的限位,所以在连接基部190设置了第一定位侧壁191,与固定件400的第二定位侧壁401配合。另外,通过施压部303和受压部131的配合,可以防止插入体130相对于镜框连接组件向图中的右侧移动。通过连接基部190在图中右上方的部位与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图中底部的位置的配合,可以限制插入件100相对于镜框连接组件的逆时针旋转。通过以上多处配合关系,可以限制住插入件100相对于镜框连接组件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得镜腿连接组件在镜框连接组件中安装牢固,避免使用中镜腿相对于镜框发生晃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面向插入件100的一侧还设有凹陷部305,凹陷部305位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朝向连接基部190的一侧。
设置该凹陷部305,在插入件100从镜框连接组件中拔出时,可以利用该凹陷部305容纳第一退出阻挡件和受压部131,避免插入件100的拔出受到阻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眼镜,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
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眼镜,包括了上述任一项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因此具有了上述任一项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
实施例一中,折弯部110为V字形的,实际上,折弯部11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诸如沿其底边镜像对称的L形,L形的一竖的自由端为折弯部110的根部,L形的一横勾住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当向内推动折弯部110的自由端时,折弯部110的靠近根部的部分弯曲,可以使得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对第一退出阻挡部101的阻挡解除。
实施例一中,弯折部是V字形的,实际上还可以是开口向下的C字形,靠近自由端的部分为弹性体,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但是不如V字形的弯折部效果更佳。
实施例一中,是在镜框连接组件的第一插接容纳件200上设置按压通孔203,通过将手指或其他棍状或杆状物品向内按压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从而使得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与第二退出阻挡部201之间的阻挡被解除。实际上,还可以在第一插接容纳件200上设置弹性局部,弹性局部位于折弯部110的V字形第二臂112的外侧,按压这个弹性局部,这个弹性局部向内压V字形的第二臂112,也可以实现使得折弯部110的自由端靠近折弯部110的根部,解除阻挡。具体的,弹性局部,可以是一个弹性片,弹性片除远离连接基部190的一侧边外,剩下的三边与第一插接容纳件200有缝隙,形成门字形或V字形或U字形的缝隙。或者可以不设置缝隙,将第一插接容纳件200的该部分设置成具有弹性的区域,具体的,可以选择使这部分区域的厚度明显小于相邻区域,或者也可以选用弹性更好的材质来制作这部分区域。
实施例二中,第一变形部301也是选择具有弹性的,实际上,第一变形部301,可以没有弹性,例如,可以在第一变形部301的图示的右侧设置一个挡板,第一变形部301图示的上方的部分第二插接容纳件300是枢接在第一变形部301的下方的,利用插入体130的弹性,使得枢接的部分产生顺时针转动的运动趋势,抵在挡板上,也可以实现大致相同的效果。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镜腿镜框连接结构,用于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腿连接组件和镜框连接组件,所述镜腿连接组件包括插入件(100),所述插入件(100)具有第一退出阻挡部(101),所述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退出阻挡部(201),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101)在自发状态时被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阻挡,以使得所述插入件(100)固定在所述镜框连接组件中,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101)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进行移动,以使得所述插入件(100)能够从所述镜框连接组件中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100)具有第一弹性部(120),所述第一弹性部(120)的弹性形变增大的方向为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101)被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阻挡解除的方向,所述第一弹性部(120)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101)被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阻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100)具有连接基部(190)和折弯部(110),所述连接基部(190)用于与镜腿本体(500)连接,所述折弯部(110)具有根部和自由端,所述折弯部(110)的根部与所述连接基部(190)连接,所述折弯部(110)的靠近所述自由端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弹性部(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10)呈V字形,所述V字形的第一臂(111)与所述连接基部(190)连接,所述V字形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基部(190),所述第一弹性部(120)包括所述V字形的第二臂(112)和V字底部(1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容纳件(200),所述插入件(100)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容纳件(200),所述第一插接容纳件(200)还设有按压通孔(203),在自发状态下,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101)抵在所述按压通孔(203)的朝向所述连接基部(190)的一侧面的侧壁,所述第一弹性部(1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按压通孔(203)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插接容纳件(300),所述插入件(100)具有受压部(131),所述插入件(100)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具有第一变形部(301)和施压部(303),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也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上,所述施压部(303)用于向所述受压部(131)施加压力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部(120)变形;
所述施压部(303)、所述第一变形部(301)、所述第一弹性部(120)、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101)、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和所述受压部(131)被配置为,当所述插入件(100)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中时,所述施压部(303)向所述受压部(131)施加压力,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相对移动的距离,大于重叠长度,所述重叠长度为,在自发状态下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101)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重叠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插入件(100)从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中退出的第一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100)具有连接基部(190)和插入体(130),所述连接基部(190)用于与镜腿本体(500)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120)设置在所述插入体(130)的根部并与所述连接基部(190)连接,所述第一退出阻挡部(101)设置在所述插入体(130)的面向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一侧面的中部,所述受压部(131)设置在所述插入体(130)的面向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一侧的端部;所述施压部(303)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端部,所述第一变形部(301)位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与所述施压部(30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部(190)具有第一定位侧壁(191),所述镜框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400),所述固定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对侧,所述固定件(400)的面向所述第一定位侧壁(191)形成有第二定位侧壁(401),所述第二定位侧壁(401)与所述第一定位侧壁(191)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容纳件(300)的面向所述插入件(100)的一侧还设有凹陷部(305),所述凹陷部(305)位于所述第二退出阻挡部(201)的朝向所述连接基部(190)的一侧。
10.一种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镜腿镜框连接结构。
CN202022332695.7U 2020-10-19 2020-10-19 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Active CN213023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2695.7U CN213023806U (zh) 2020-10-19 2020-10-19 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2695.7U CN213023806U (zh) 2020-10-19 2020-10-19 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3806U true CN213023806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8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2695.7U Active CN213023806U (zh) 2020-10-19 2020-10-19 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3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74259B2 (ja) 集積回路を備えたカードを接続するための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のタイプ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装置
CN106340730B (zh) 推入夹式保持器、推入夹组件和电连接器元件
US9543682B2 (en) Poke-in connector
US9620879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EP2922147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KR102167094B1 (ko) 커넥터
JP6482963B2 (ja) 雄型コネクタ及び雌型コネクタ並びに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からな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7069255A (zh) 端子装卸装置
WO201511297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4288494A (ja) コネクタ
KR102131989B1 (ko) 카드용 커넥터
CN104167639A (zh) 保持器及连接器装置
US20160218463A1 (en)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and Unlocking Mechanism
US20130309892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ocking Arm
CN213023806U (zh) 镜腿镜框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JP2005183160A (ja) 雌コンタクト
CN110638155B (zh)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穿戴设备
EP3309906A1 (en) Card connector
US11158972B2 (en) Socket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6107820A (ja) コネクタ
KR101164362B1 (ko) 와이어 투 보드 커넥터
CN102832483A (zh) 电子卡连接器
KR101460073B1 (ko) 트레이 삽입방식 소켓
JP4431166B2 (ja) コネクタ
KR100680869B1 (ko) 카드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