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3720U -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3720U
CN213023720U CN202021512704.4U CN202021512704U CN213023720U CN 213023720 U CN213023720 U CN 213023720U CN 202021512704 U CN202021512704 U CN 202021512704U CN 213023720 U CN213023720 U CN 213023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
sma actuator
actuating body
lens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27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述伦
计树标
蔡日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ad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ad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ad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27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3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3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3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其中SMA致动器包括SMA线,通电可收缩;致动体,致动体呈四边形结构,致动体的四边由四个弹性支撑臂相互连接构成,每个弹性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另外两个弹性支撑臂的一端固定连接;致动体的两个对角部位固定SMA线的两端,致动体的另外两个对角部位固定和连接被驱动件。夹紧在对角位置的SMA线将四边形结构的致动体分为上下两个三角形部分,即每两个弹性支撑臂和SMA线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能够驱动物体运动的行程更长。

Description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电子设备都具有摄像的功能,为了满足电子设备对体积的要求,电子设备中的摄像模块一般采用音圈致动器或SMA致动器驱动镜头进行对焦以及实现防抖的功能。目前有一种SMA致动器,其通过采用SMA线驱动弹性力臂转动,再通过弹性力臂驱动镜头组件等被驱动件移动的形式,来实现对焦或者防抖功能,其结构简单,而且相对音圈致动器电磁干扰小;但是这种SMA 致动器驱动镜头组件等被驱动件的运动的距离有限,随着对摄像模块小型化及大倍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结构的SMA致动器已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SMA致动器,其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大的驱动行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SMA致动器的摄像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摄像模块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SMA致动器,包括:SMA线,通电可收缩;致动体,致动体呈四边形结构,致动体的四边由四个弹性支撑臂相互连接构成,每个弹性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另外两个弹性支撑臂的一端固定连接;致动体的两个对角部位固定SMA线的两端,致动体的另外两个对角部位分别用于固定和/或连接被驱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位于对称轴处的SMA线将致动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为由两个弹性支撑臂和一根SMA线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同时由于上下两个三角形结构相连,所以两个三角形结构所产生的驱动行程能够叠加,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弹性支撑臂,采用相同长度的SMA线,能够驱动物体运动的行程更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致动体远离SMA线的两个对角部位均设置有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部设置在致动体的四边形结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致动体固定SMA线的两个对角部位设置有突出的固线部,SMA线的两端通过两个固线部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固线部均设置有固定部和突出部,突出部翻折180度与固定部贴合,SMA线的端部夹在突出部和固定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致动体是一体成型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摄像模块,包括镜头驱动座、镜体座和 SMA致动器,镜体座用于安装镜头且架设在镜头驱动座上,镜头驱动座和镜体座通过SMA致动器相连,SMA致动器可驱动镜头驱动座和镜体座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相对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SMA 致动器的摄像模块,使用相同长度的SMA线,可以获得更长的镜头行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SMA致动器设置有多个,且分为第一SMA 致动器和第二SMA致动器,第一SMA致动器和第二SMA致动器驱动镜头驱动座和镜体座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摄像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具有更长的镜头运动行程,在用电子设备进行摄像时,使物体所成的像可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致动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SMA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3为致动体的固线部局部放大图;
图4为摄像模块的装配图;
图5为摄像模块的爆炸图。
SMA线100、
致动体200、弹性支撑臂210、连接部220、第一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 222、固线部230、突出部231、固定部232、
摄像模块300、镜头驱动座310、镜体座320、第一SMA致动器330、第二 SMA致动器3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SMA致动器,包括SMA线和致动体2 00。SMA线100,将SMA线100通电可使SMA线100收缩;致动体200,直接驱动物体进行运动。致动体200由四个弹性支撑臂210构成,每个弹性支撑臂 210的两端分别与另外两个弹性支撑臂210的一端固定连接,使致动体200呈四边形结构;致动体200四边形结构中的两个对角部位用于固定SMA线100的两端,使SMA线100在常温状态下处于自然的绷直状态,致动体200另外两个对角部位分别用于固定和连接一个被驱动件。
当对SMA线100进行通电时,电流将SMA线100加热,SMA线100受热收缩导致长度变短,进而拉动致动体200上与其固定连接的两个对角部位,使致动体200上两个固定SMA线100的两个对角部位的间距拉近。由于弹性支撑臂 210具有弹性,当固定SMA线100的两个对角部位的间距变小时,可以视为固定SMA线100的两个对角部位分别带动四个弹性支撑臂210围绕致动体200连接被驱动件的两个对角部位进行转动。弹性支撑臂210的长度固定,当致动体2 00连接被驱动件的两个对角部位的夹角变小时,会使致动体200连接被驱动件的两个对角部位与SMA线100的距离变大,进而驱动与之相连的被驱动件运动。
通过将致动体200设置成四边形的,并将一根SMA线100固定连接在四边形致动体200的两个对角部位,使四边形致动体200的另外两个对角部位驱动被驱动件进行运动,使得致动器采用一根SMA线100,形成两个能够驱动物体运动的三角形结构,进而获得更长的物体运动的行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致动体200上远离SMA线100的两个对角部位均设置有连接部220。连接部220包括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致动体200通过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进行固定或与被驱动物体相连。当SMA线100拉动致动体200上与其固定连接的两个对角部位时,这两个对角部位相互靠近,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的两个对角部位产生变形,带动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进行运动,进而驱动与之相连的被驱动件进行运动。采用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与被驱动物体相连,而非是通过致动体200上的两个对角部位直接与被驱动物体相连,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避免致动体200上的两个对角部位在变形时产生的应力集中影响其与被驱动物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 22设置在致动体200的四边形结构的内部。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减小致动体20 0的体积,使致动体200的驱动行程更长,带动更大的物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致动体200上的第一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2与被驱动件固定连接。使致动体200与被驱动件固定连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例如,为了便于连接被驱动件,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部22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孔。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也可以选择与被驱动件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致动体200的两个对角部位设置有突出的固线部230,SMA线100的两端是通过两个固线部230固定在致动体200上的。在致动体200固线端的两个对角设置突出的固线部230,将SMA线100的两端固定在固线部230上。由于SMA线100在拉动致动体200上与之相连的两个对角部位时,致动体200会产生变形,导致与SMA线100相连的两个对角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将SMA线100设置在固线部230而非直接设置在致动体200上的两个对角部位上,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导致SMA线100固定不牢。
参考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固线部230均设置有固定部232和突出部231,突出部231与固定部232在初始时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突出部231翻折180度与固定部232贴合,SMA线100的两端夹在两个所述固线部230的所述突出部231和所述固定部232之间。将突出部231和固定部232贴合使其没有间隙,SMA线设置在突出部231和固定部232中间,就能将SMA线固定,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结构简单,直接将固线部230冲压或者其他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出,再翻折突出部231即可固定SMA线,结构简单,便于固定SMA线。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SMA线也可以采用直接焊接或者捆绑等方式固定在致动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致动体200是一体成型的。将弹性支撑臂2 10、连接部220和固线部230一体成型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和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摄像模块300,包括SMA致动器、镜头驱动座310、镜体座320。镜体座320用于安装镜头,且架设在镜头驱动座310的上方;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通过SMA致动器相连,镜头驱动座310连接致动器的第一连接部221,镜体座320连接致动器的第二连接部222。当对致动器上的SMA线通电时,电流对SMA线进行加热,SMA线收缩,使致动器上的两个固线部230的距离变小,进而通过弹性支撑臂210的带动使第一连接部2 21和第二连接部222的间距变大。由于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分别与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相连,所以对SMA线通电,会使第一连接部2 21和第二连接部222分别驱动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即能够使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之间相对运动,其相对运动的方向平行于镜头的光轴方向。
具体的,SMA致动器的第一连接部221和镜头驱动座310相连,第二连接部222位于第一连接部221的上方并与镜体座320进行连接,当SMA线通电收缩时,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的距离变大,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 320相互远离、间距变大。当然在一些情况,也可以将SMA致动器旋转180度设置,使第二连接部222也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221的下方,当SMA线通电收缩时,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相互靠近。
参考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摄像模块30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 SMA致动器330和若干第二SMA致动器340。第一SMA致动器330和第二S MA致动器340的第一连接部221均与镜头驱动座310,第一SMA致动器330 和第二SMA致动器340的第二连接部222均与镜体座320相连。其中第一SM A致动器330与镜头驱动座310相连时,第一连接部221位于第二连接部222的下方;第二SMA致动器340与镜头驱动座310相连时,第一连接部221位于第二连接部222的上方。这样设置,当SMA线通电收缩时,第一SMA致动器33 0和第二SMA致动器340上的第二连接部222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即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具体的,可以设置一个第一SMA致动器330和一个第二SMA致动器340,第一SMA致动器330和一个第二SMA致动器340可以设置在镜头驱动座310 和镜体座320相对的侧边上,也可以设置在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相邻的侧边上,以及设置在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的同一侧的边上。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分别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SMA致动器330和两个以上的第二SMA致动器340,并且可以将两个以上的第一SMA致动器330 和两个以上的SMA致动器340设置在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同一侧的边上,也可以设置在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的不同侧边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SMA致动器330和第二SMA致动器340的好处是可以使SMA致动器驱动体积更大、重量更大的摄像模块300进行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具有SMA致动器的摄像模块300。电子设备中采用具有该SMA致动器的摄像模块300,具有更长的镜头行程,在用电子设备进行摄像时,使物体所成的像可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
下面结合附图1至5,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形式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的SMA致动器、第二方面的具有SMA致动器的摄像模块300 以及第三方面的电子设备。值得理解的是,以下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电子设备,具有摄像模块300。摄像模块300包括SMA致动器、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SMA致动器实现镜头的对焦以及防抖。镜体座320用于安装镜头,且架设在镜头驱动座310的上方,使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 之间相对运动,其相对运动的方向平行于镜头的光轴方向。
SMA致动器由SMA线和致动体200构成。SMA线100,将SMA线100通电可使SMA线100收缩。致动体由四个弹性支撑臂210构成,每个弹性支撑臂 210的两端分别与另外两个弹性支撑臂210的一端固定连接,使致动体呈四边形结构。致动体200四边形结构中的两个对角部位用于固定SMA线100的两端,且在这两个对角部位分别设置有一个突出的固线部230,SMA线100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固线部230上;致动体上远离SMA线的两个对角部位用于固定和连接被驱动件,这两个对角部位均设置有连接部200,连接部200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设置在致动体200四边形结构的内部。两个固线部230均设置有固定部232和突出部231,突出部231向固定部232翻折180度并与固定部232贴合,SMA线100的两端夹在两个固线部230贴合的突出部231和固定部232之间,并且使SMA线100在未通电时处于自然的绷直状态,使SMA线100在未通电时处于绷直状态可以减少对SMA线100收缩量的浪费。
SMA致动器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第一SMA致动器330、两个第二SMA致动器340,四个SMA致动器分别设置在摄像模块300的四个侧边上,两个第一 SMA致动器330设置在相对的侧边上,两个第二SMA致动器340设置在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四个SMA致动器的第一连接部221均与摄像模块300的镜头驱动座3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22均与镜体座320固定连接。两个第一SMA 致动器330朝同一方向设置、两个第二SMA致动器340朝同一方向设置,其中第一SMA致动器330的第一连接部221位于第二连接部222的下方,第二SMA 致动器340的第一连接部221位于第二连接部222的上方。其中,第一SMA致动器330能够使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相对靠近运动,第二SMA致动器340能够使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相对远离运动。
当对SMA线100进行通电时,电流将SMA线100加热使其收缩,缩短的SMA 线100拉动致动体200上的两个固线部230相互靠近。由于弹性支撑臂210具有弹性,当两个固线部230的间距变小时,可以视为两个固线部230分别带动四个弹性支撑臂210围绕第一连接部221或第二连接部222进行转动。弹性支撑臂210 的长度固定,当连接第一连接部221的两个弹性支撑臂210之间的夹角以及连接第二连接部222的两个弹性支撑臂210的夹角变小时,会使第一连接部221和SMA 线100的距离以及第二连接部222和SMA线100的距离变大,进而驱动与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相连的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每个SMA致动器均只采用一根SMA线10 0,将四边形的致动体200分为两个均可对镜头驱动座310和镜体座320进行驱动的三角形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弹性支撑臂210,采用相同长度的S MA线100,能够驱动镜头运动的行程更长,可以对体积较大的镜头进行驱动。具有该摄像模块300的电子设备,在进行摄像时,使物体所成的像可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SMA线(100),通电可收缩;
致动体(200),所述致动体(200)呈四边形结构,所述致动体(200)的四边由四个弹性支撑臂(210)相互连接构成,每个所述弹性支撑臂(210)的两端分别与另外两个所述弹性支撑臂(2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致动体(200)的两个对角部位固定所述SMA线(100)的两端,所述致动体(200)的另外两个对角部位分别用于固定和/或连接被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体(200)远离所述SMA线(100)的两个对角部位均设置有连接部(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0)设置在所述致动体(200)的四边形结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0)上设置有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体(200)固定所述SMA线(100)的两个对角部位设置有突出的固线部(230),所述SMA线(100)的两端通过两个所述固线部(230)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线部(230)均设置有固定部(232)和突出部(231),所述突出部(231)翻折180度与所述固定部(232)贴合,所述SMA线(100)的端部夹在所述突出部(231)和所述固定部(23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体(200)是一体成型的。
8.摄像模块(300),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驱动座(310)、镜体座(320)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SMA致动器,所述镜体座(320)用于安装镜头且架设在所述镜头驱动座(310)上,所述镜头驱动座(310)和所述镜体座(320)通过所述SMA致动器相连,所述SMA致动器可驱动所述镜头驱动座(310)和所述镜体座(320)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相对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SMA致动器设置有多个,且分为第一SMA致动器(330)和第二SMA致动器(340),所述第一SMA致动器(330)和所述第二SMA致动器(340)驱动所述镜头驱动座(310)和所述镜体座(320)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0.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摄像模块。
CN202021512704.4U 2020-07-27 2020-07-27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023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2704.4U CN213023720U (zh) 2020-07-27 2020-07-27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2704.4U CN213023720U (zh) 2020-07-27 2020-07-27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3720U true CN213023720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9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2704.4U Active CN213023720U (zh) 2020-07-27 2020-07-27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3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4532B2 (en) Lens-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 device
US20170171469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mera module
US11281019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N211180362U (zh) Sma致动部件、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1736293A (zh) Sma致动机构、防抖致动器和摄像模块
CN110749971A (zh) Sma致动器、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0955010A (zh) 液态镜头对焦和防抖机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4137778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367038A (zh) Sma致动装置、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1381344B (zh) 一种致动装置、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11182194A (zh) 一种三轴防抖音圈马达结构
CN212207804U (zh) Sma致动器、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3023720U (zh)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1629125A (zh) 摄像装置、sma驱动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方法
CN213276090U (zh)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1180360U (zh) 液态镜头对焦和防抖机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JP2008090008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1736294A (zh)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3023722U (zh) Sma致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US7609956B2 (en) Compact camera module
CN212207805U (zh) Sma致动装置、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3023721U (zh)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3276087U (zh)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3276089U (zh)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3276088U (zh) Sma致动器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9

Address after: 523062 Room 301, building 4, No. 7, Xinhe Shengfeng Road, Wanjia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62 3rd floor, building D, No. 12, Shengfeng Road, Xinhe community venture industrial park, Wanjiang Distric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YADENG 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