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6590U - 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6590U
CN212986590U CN202021577192.XU CN202021577192U CN212986590U CN 212986590 U CN212986590 U CN 212986590U CN 202021577192 U CN202021577192 U CN 202021577192U CN 212986590 U CN212986590 U CN 212986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ntrol box
steering
assembling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71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伟群
汪东
王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71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6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6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6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其中,转向调节控制箱包括:装配壳体、第一输出转轴、第二输出转轴、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控制装置,均装配在装配壳体的装配空间内,第一输出转轴具有第一传动端和第一装配端,第一装配端穿出装配空间外,第二输出转轴具有第二传动端和第二装配端,第二装配端穿出装配空间外,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传动端驱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传动端驱动连接,控制装置与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均电性连接。应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摄像机支架存在调节自由度有限、调节耗时,并且调节过程中存在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的问题。

Description

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摄像机支架通常为一个三脚架,进一步地,可以在其支架上设置多段结构来实现角度的调节和固定摄像机,多段结构之间则通过螺栓连接来实现装配。但是,在调节摄像机的角度过程中,只能通过手动来实现调节,通过拧松螺栓,然后进行手动旋转调节,并且手动旋转调节的自由度有限,在调节过程中操作相当耗时,存在不安全、不稳定等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摄像机支架存在调节自由度有限、调节耗时,并且调节过程中存在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调节控制箱,包括:装配壳体,装配壳体设有装配空间;第一输出转轴,第一输出转轴具有第一传动端和第一装配端,第一传动端位于装配空间内,第一装配端穿出装配空间外;第二输出转轴,第二输出转轴与第一输出转轴间隔设置,第二输出转轴具有第二传动端和第二装配端,第二传动端位于装配空间内,第二装配端穿出装配空间外;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装配于装配空间内,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传动端驱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装配于装配空间内,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传动端驱动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均电性连接。
可选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动力源,动力源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端传动连接。
可选地,传动组件包括:转向传动轮,转向传动轮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空间内,转向传动轮与动力源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离合传动轮,离合传动轮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空间内,离合传动轮与转向传动轮传动连接;输出传动轮,输出传动轮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空间内,输出传动轮与离合传动轮传动连接,且输出传动轮与第一传动端传动连接。
可选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套在第二转轴上,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装配壳体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离合传动轮的第一侧;顶推杆,顶推杆可沿其中心轴线移动地装配在装配壳体上,顶推杆的第一端延伸进装配空间内;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套在顶推杆上,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一端抵接在装配壳体的外壁上,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二端被顶推杆的第二端止挡限位;顶推杆移动并压缩第二复位弹簧过程中,顶推杆的第一端顶推离合传动轮断开转向传动轮与输出传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导向卡座,导向卡座设置在装配壳体的内壁上,顶推杆穿过导向卡座,导向卡座设有沿顶推杆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向空间,顶推杆上设有延伸进导向空间的凸起,导向卡座朝向离合传动轮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口,在顶推杆的第一端顶推离合传动轮断开转向传动轮与输出传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之后,凸起远离离合传动轮的卡合端部脱离导向空间,且顶推杆可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以使卡合端部卡合在卡口中。
可选地,导向卡座由多个呈圆形围绕且间隔的导向条组成,相邻两个导向条之间间隔形成导向空间,每个导向条朝向离合传动轮的端部上均设有卡口,顶推杆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与多个导向空间一一对应。
可选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转向传动轮包括蜗轮部和齿轮部,蜗轮部与齿轮部层叠固定,蜗轮部与蜗杆啮合,齿轮部与离合传动轮传动连接。
可选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锥齿轮,转向传动轮包括锥齿配合部和齿轮部,锥齿配合部与齿轮部层叠固定,锥齿配合部与锥齿轮相啮合,齿轮部与离合传动轮传动连接。
可选地,转向调节控制箱还包括:第一随动配件和第一感应器,第一随动配件连接在第一输出转轴上,第一感应器连接在装配壳体的内壁上,第一感应器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第一感应器检测第一随动配件随第一输出转轴同步转动过的角度;第二随动配件和第二感应器,第二随动配件连接在第二输出转轴上,第二感应器连接在装配壳体的内壁上,第二感应器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第二感应器检测第二随动配件随第二输出转轴同步转动过的角度。
可选地,第一随动配件和第二随动配件均为磁铁,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均为霍尔感应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包括支架和至少一个转向调节箱,转向调节箱为前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当摄像设备只采用一个转向调节控制箱进行装配时,第一装配端连接于支架,第二装配端用于安装摄像机;当摄像设备采用多个转向调节控制箱进行装配时,全部转向调节控制箱串联在一起,第一个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一装配端连接于支架,最后一个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二装配端用于安装摄像机,自支架到摄像机的方向上,相邻两个转向调节控制箱的其中一个的第一输出转轴与另一个的第二输出转轴同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对摄像机进行安装,在使用摄像机进行摄像拍摄过程中,该转向调节控制箱通过第一输出转轴和第二输出转轴对摄像机进行至少两个转动自由度的角度转向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三脚架而言增多了转动调节自由度。并且,通过控制装置对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进行控制,使用者只需利用控制终端进行操作即可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装置的控制,即可实现自动转向调节,调节过程方便快捷。另外,由于该转向调节控制箱能够保证自身较强的机械强度、安装强度,因而将摄像机装配上去后,能够消除不安全、不稳定等因素,从而保护摄像机连接稳定、工作过程正常进行。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转向调节摄像机的过程中,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实现自动动力转向调节的同时,在需要进行人工调节时,则可以通过第一复位弹簧、顶推杆、第二复位弹簧以及导向卡座之间配合操作而断开转向传动轮与输出传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此时则可通过手动进行转向调节摄像机。这样,应用该转向调节控制装置实现了手动操作进行转向调节与自动动力进行转向调节能够兼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的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的拆卸第一壳体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一驱动机构的局部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一驱动机构中转向传动轮、离合传动轮、顶推杆、第一复位弹簧以及第二复位弹簧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的沿图1中S方向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C处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装配壳体;11、第一壳体;111、盖板;112、导向卡座;1121、导向空间;1122、卡口;1123、导向条;12、第二壳体;100、装配空间;20、第一输出转轴;21、第一传动端;22、第一装配端;30、第二输出转轴;31、第二传动端;32、第二装配端;40、第一驱动机构;41、动力源;421、转向传动轮;422、离合传动轮;423、输出传动轮;424、第一复位弹簧;425、顶推杆;4251、凸起;4252、卡合端部;426、第二复位弹簧;50、第二驱动机构;51、动力源a;521、转向传动轮a;522、离合传动轮a;523、输出传动轮a;524、第三复位弹簧;525、顶推杆a;526、第四复位弹簧;61、第一转轴;62、第二转轴;63、第三转轴;711、第一随动配件;712、第一感应器;722、第二感应器;82、第一手柄;81、第二手柄;83、第一轴承;84、第二轴承;85、锁紧头;91、第一定位轴;92、第二定位轴;93、第三定位轴;94、第四定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调节控制箱,应用其对摄像机进行调节方向,使得摄像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应用场合所需的角度、自由度调节。在该转向调节控制箱中,其包括装配壳体10、第一输出转轴20、第二输出转轴30、第一驱动机构40、第二驱动机构50和控制装置(未图示),组成了该转向调节控制箱的核心装配结构,第一输出转轴20作为一个转动自由度进行调节,第二输出转轴30作为第二个转动自由度进行调节。在装配该转向调节控制箱过程中,装配壳体10设有装配空间100,第一输出转轴20具有第一传动端21和第一装配端22,第一输出转轴20通过第一轴承83和第二轴承84装配在装配壳体10上,第一传动端21位于装配空间100内,在将第一轴承83装配在装配壳体10上之后通过锁紧头85锁紧,第一装配端22穿出装配空间100外,第一装配端22作为一个连接支点与外部连接点进行连接,第二输出转轴30与第一输出转轴20间隔设置,第二输出转轴30具有第二传动端31和第二装配端32,第二传动端31位于装配空间100内,第二装配端32穿出装配空间100外,第二装配端32作为第二个连接支点与另外的外部连接点进行连接。第一驱动机构40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第一驱动机构40与第一传动端21驱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40向第一输出转轴20提供动力使第一输出转轴20可以转动;第二驱动机构50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第二驱动机构50与第二传动端31驱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50向第二输出转轴30提供动力使第二输出转轴30可以转动。这样,该转向调节控制箱则具备量两个转向自由度。控制装置与第一驱动机构40、第二驱动机构50均电性连接,通过控制装置实现第一驱动机构40和第二驱动机构50启动工作以输出动力。其中,第一输出转轴20和第二输出转轴30可以采用相互平行的安装方式装配该转向调节控制箱;或者,第一输出转轴20和第二输出转轴30可以采用相互垂直的安装方式装配该转向调节控制箱。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对摄像机进行安装,在使用摄像机进行摄像拍摄过程中,该转向调节控制箱通过第一输出转轴20和第二输出转轴30对摄像机进行至少两个转动自由度的角度转向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三脚架而言增多了转动调节自由度。并且,通过控制装置对第一驱动机构40和第二驱动机构50进行控制,使用者只需利用控制终端(例如:专门配置的遥控器、手机终端等)进行操作即可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第一驱动机构40和第二驱动机构50的控制,即可实现自动转向调节,调节过程方便快捷。另外,由于该转向调节控制箱能够保证自身较强的机械强度、安装强度,因而将摄像机装配上去后,能够消除不安全、不稳定等因素,从而保护摄像机连接稳定、工作过程正常进行。
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经技术成熟的MCU控制芯片,并配合现有技术已经成熟的射频信号接收单元。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装配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盖合后使用锁紧螺栓连接固定,盖合后形成了装配空间100。并且,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口(未图示),第一装配口通过盖板111来封盖,对于装配完成的转向调节控制箱而言,在将盖板拆卸后,可以直接观察到第二输出转轴30的装配情况,从而方便观察维护。同样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口(未图示),第二装配口通过另一盖板进行封盖,对于装配完成的转向调节控制箱而言,在将盖板拆卸后,可以直接观察到第一输出转轴20的装配情况,从而方便观察维护。为了快速地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互盖合装配,因而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采用了第一定位轴91、第二定位轴92、第三定位轴93和第四定位轴94进行快速定位,如图3所示。实际上,简化地可以使用两个定位轴进行配合定位即可,如图3所示,可以选用第一定位轴91与第二定位轴92两个定位轴相互配合定位,也可以选用第三定位轴93和第四定位轴94两个定位轴相互配合定位。
在本实施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中,第一驱动机构40与第二驱动机构50结构相同,简化设计结构,降低制造、装配的难度。其中,第一驱动机构40包括动力源41和传动组件,动力源41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动力源41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动力源41采用电机进行装配。并且,传动组件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动力源4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端21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转轴20和第二输出转轴30可以采用实心轴,也可以采用空心轴,本实施例优选为空心轴,可利用轴的空心穿设线路,便于装配布置,充分利用装配空间。
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10所示,在第一驱动机构40中,传动组件包括转向传动轮421、离合传动轮422和输出传动轮423,转向传动轮421通过第一转轴61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转向传动轮421与动力源4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离合传动轮422通过第二转轴62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离合传动轮422与转向传动轮421传动连接,输出传动轮423通过第三转轴63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输出传动轮423与离合传动轮422传动连接,且输出传动轮423与第一传动端21传动连接。相应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二驱动机构中,传动组件包括转向传动轮a521、离合传动轮a522和输出传动轮a523,转向传动轮a521通过第四转轴(未图示)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转向传动轮a521与动力源a5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离合传动轮a522通过第五转轴(未图示)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离合传动轮a522与转向传动轮a521传动连接,输出传动轮a523通过第六转轴(未图示)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空间100内,输出传动轮a523与离合传动轮a522传动连接,且输出传动轮a523与第二传动端31传动连接。本实施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方式进行传动(即平行齿轮箱),齿轮传动的精度较高,传动平稳,摄影过程稳定性高。
如图4所示,该转向调节控制箱的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424、顶推杆425和第二复位弹簧426,第一复位弹簧424套在第二转轴62上,第一复位弹簧424的一端抵接于装配壳体10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离合传动轮422的第一侧,顶推杆425可沿其中心轴线移动地装配在装配壳体10上,顶推杆425的第一端延伸进装配空间100内与离合传动轮422的第二侧相抵,第二复位弹簧426套在顶推杆425上,第二复位弹簧426的第一端抵接在装配壳体10的外壁上,第二复位弹簧426的第二端被顶推杆425的第二端止挡限位。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的动力源41输出动力对第一输出转轴20进行转向调节,以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0的动力源a51输出动力对第二输出转轴30进行转向调节之后,如果需要对摄像机进行微调,此时,则可以通过操作顶推杆425顶推离合传动轮422脱离啮合状态,然后进行手动微调转向调节。此时,动力传递路径断开,并且,第一复位弹簧424和第二复位弹簧426均被压缩而具有弹性势能,当调节完毕后,松开顶推杆425,顶推杆425在第二复位弹簧426的弹力作用下复位,离合传动轮422在第一复位弹簧42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并顶推离合传动轮422从新位于啮合状态(或者由于错齿,此时离合传动轮422抵顶住转向传动轮421和输出传动轮423),使得调节完毕后的摄像机的角度方向保持稳定。同理地,在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0的动力源a51输出动力对第二输出转轴30进行转向调节,以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0的动力源a51输出动力对第二输出转轴30进行转向调节之后,如果需要对摄像机进行微调,此时,则可以通过操作顶推杆a525顶推离合传动轮a522脱离啮合状态,然后进行手动微调转向调节。此时,动力传递路径断开,并且,第三复位弹簧a524和第四复位弹簧a526均被压缩而具有弹性势能,当调节完毕后,松开顶推杆a525,顶推杆a525在第四复位弹簧a526的弹力作用下复位,离合传动轮a522在第三复位弹簧a52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并顶推离合传动轮a522从新位于啮合状态(或者由于错齿,此时离合传动轮a522抵顶住转向传动轮a521和输出传动轮a523),使得调节完毕后的摄像机的角度方向保持稳定。
为了方便操作顶推杆425和顶推杆a525,可以通过手柄进行操作,即:在顶推杆425的端部上连接第一手柄82,在顶推杆a525的端部上连接第二手柄81。
如图4、图5、图7、图8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还包括导向卡座112,导向卡座112设置在装配壳体10的内壁上,顶推杆425穿过导向卡座112,导向卡座112设有沿顶推杆425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向空间1121,顶推杆425上设有延伸进导向空间1121的凸起4251,导向卡座112朝向离合传动轮422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口1122,在顶推杆425的第一端顶推离合传动轮422断开转向传动轮与输出传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之后,凸起4251远离离合传动轮422的卡合端部4252脱离导向空间1121,且顶推杆425可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以使卡合端部4252卡合在卡口1122中将顶推杆425锁紧。此时保持断开转向传动轮421与输出传动轮423之间的动力传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转向调节摄像机的过程中,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和第二驱动机构50实现自动动力转向调节的同时,在需要进行人工调节时,则可以通过第一复位弹簧424、顶推杆425、第二复位弹簧426以及导向卡座112之间配合操作而断开转向传动轮与输出传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此时则可通过手动进行转向调节摄像机。这样,应用该转向调节控制装置实现了手动操作进行转向调节与自动动力进行转向调节能够兼容。
具体地,如图7、图8和图11所示,在第一壳体11的安装顶推杆a525的内壁上设有导向卡座112,该导向卡座112由多个呈圆形围绕且间隔的导向条1123组成,优选地该导向卡座112由三个呈圆形围绕且间隔的导向条1123组成,相邻两个导向条之间的间隔作为导向空间1121,相应地,顶推杆a525上设有一一对应地延伸进导向空间的多个凸起4251,优选地顶推杆a525上设有三个凸起4251,通过顶推杆a525上的凸起4251与导向空间1121配合而对顶推杆a525的滑移运动进行导向。同样地,在第二壳体12的安装顶推杆425的内壁上设有导向卡座,该导向卡座由三个呈圆形围绕且间隔的导向条组成,相邻两个导向条之间的间隔作为导向空间,相应地,顶推杆425上设有与延伸进导向空间的凸起,通过顶推杆425上的凸起与导向空间配合而对顶推杆425的滑移运动进行导向。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驱动机构40中,动力源4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转向传动轮421包括蜗轮部和齿轮部,蜗轮部与齿轮部层叠固定,蜗轮部与蜗杆啮合,从而改变动力传递的方向,能够缩小装配壳体10的装配空间100的要求,实现转向调节控制箱的整体小型化设计。齿轮部与离合传动轮422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驱动机构50的装配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40的装配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动力源4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锥齿轮,转向传动轮421包括锥齿配合部和齿轮部,锥齿配合部与齿轮部层叠固定,锥齿配合部与锥齿轮相啮合,从而改变动力传递的方向,能够缩小装配壳体10的装配空间100的要求,实现转向调节控制箱的整体小型化设计。齿轮部与离合传动轮422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驱动机构50的装配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40的装配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蜗杆蜗轮配合传动的方式进行装配,可实现大力矩稳定传动。
在第一驱动机构40中,转向传动轮421、离合传动轮422和输出传动轮423均为层叠结构的双联齿轮;在第二驱动机构50中,转向传动轮a521、离合传动轮a522和输出传动轮a523均为层叠结构的双联齿轮。
为了能够准确地监控对摄像机进行转向调节时的转向角度,因此,该转向调节控制箱还包括第一随动配件711、第一感应器712、第二随动配件(未图示)和第二感应器722。具体装配时,第一随动配件711连接在第一输出转轴20的第一传动端21的端面位置处,第一随动配件711随第一输出转轴20同步转动,第一感应器712连接在装配壳体10的内壁上,第一感应器712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第一感应器712检测第一随动配件711随第一输出转轴20同步转动过的角度。第二随动配件连接在第二输出转轴30的第二传动端31的端面位置处,第二随动配件对第二输出转轴30同步转动,第二感应器722连接在装配壳体10的内壁上,第二感应器722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第二感应器722检测第二随动配件随第二输出转轴30同步转动过的角度。控制装置、第一感应器712和第二感应器722能够组成闭环控制,此时,在使用者向控制装置输入所需转向调节方位数据之,控制装置一面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0、第二驱动机构50进行转向调节,一面实现转向角度检测,然后控制装置根据所检测搭配的转向角度数据再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0、第二驱动机构50继续进行转向调节,如此闭环控制调节。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中,第一随动配件711和第二随动配件均为磁铁,第一感应器712和第二感应器722均为霍尔感应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其中,该摄像设备包括支架和前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当该摄像设备采用仅仅采用一个转向调节控制箱进行装配连接摄像机时,则第一装配端22连接于支架,第二装配端32用于安装摄像机。另外,在实际应用上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来安装摄像机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的转动自由度,使用多个转向调节控制箱相互串联装配,从而增多摄像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转向调节自由度(使用一个转向调节控制箱为2个转动自由度,使用两个转向调节控制箱串联为4个转动自由度,使用三个转向调节控制箱串联为6个转动自由度,依次类推),即:当该摄像设备采用多个转向调节控制箱进行装配时,全部转向调节控制箱串联起来,第一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一装配端22连接于支架,最后一个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二装配端32用于安装摄像机,并且,自支架到摄像机的方向上,相邻两个转向调节控制箱的其中一个的第一输出转轴20与另一个的第二输出转轴30同轴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对摄像机进行安装,在使用摄像机进行摄像拍摄过程中,该转向调节控制箱通过第一输出转轴20和第二输出转轴30对摄像机进行至少两个转动自由度的角度转向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三脚架而言增多了转向调节自由度。并且,通过控制装置对第一驱动机构40和第二驱动机构50进行控制,使用者只需利用控制终端(例如:专门配置的遥控器、手机终端等)进行操作即可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第一驱动机构40和第二驱动机构50的控制,即可实现自动转向调节,调节过程方便快捷。另外,由于该转向调节控制箱能够保证自身较强的机械强度、安装强度,因而将摄像机装配上去后,能够消除不安全、不稳定等因素,从而保护摄像机连接稳定、工作过程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调节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配壳体,所述装配壳体设有装配空间;
第一输出转轴,所述第一输出转轴具有第一传动端和第一装配端,所述第一传动端位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一装配端穿出所述装配空间外;
第二输出转轴,所述第二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转轴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输出转轴具有第二传动端和第二装配端,所述第二传动端位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二装配端穿出所述装配空间外;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装配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端驱动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装配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端驱动连接;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端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其特征在于,
传动组件包括:
转向传动轮,所述转向传动轮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转向传动轮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离合传动轮,所述离合传动轮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离合传动轮与所述转向传动轮传动连接;
输出传动轮,所述输出传动轮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输出传动轮与所述离合传动轮传动连接,且所述输出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端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装配壳体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离合传动轮的第一侧;
顶推杆,所述顶推杆可沿其中心轴线移动地装配在所述装配壳体上,所述顶推杆的第一端延伸进所述装配空间内;
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在所述顶推杆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装配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二端被所述顶推杆的第二端止挡限位;
所述顶推杆移动并压缩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过程中,所述顶推杆的第一端顶推所述离合传动轮断开所述转向传动轮与所述输出传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
导向卡座,所述导向卡座设置在所述装配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顶推杆穿过所述导向卡座,所述导向卡座设有沿所述顶推杆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向空间,所述顶推杆上设有延伸进所述导向空间的凸起,所述导向卡座朝向所述离合传动轮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口,在所述顶推杆的第一端顶推所述离合传动轮断开所述转向传动轮与所述输出传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之后,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离合传动轮的卡合端部脱离所述导向空间,且所述顶推杆可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以使所述卡合端部卡合在所述卡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卡座由多个呈圆形围绕且间隔的导向条组成,相邻两个导向条之间间隔形成所述导向空间,每个所述导向条朝向所述离合传动轮的端部上均设有所述卡口,所述顶推杆上设有多个所述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多个所述导向空间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所述转向传动轮包括蜗轮部和齿轮部,所述蜗轮部与所述齿轮部层叠固定,所述蜗轮部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齿轮部与所述离合传动轮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锥齿轮,所述转向传动轮包括锥齿配合部和齿轮部,所述锥齿配合部与所述齿轮部层叠固定,所述锥齿配合部与所述锥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部与所述离合传动轮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调节控制箱还包括:
第一随动配件和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随动配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转轴上,所述第一感应器连接在所述装配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感应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检测所述第一随动配件随所述第一输出转轴同步转动过的角度;
第二随动配件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随动配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转轴上,所述第二感应器连接在所述装配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感应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器检测所述第二随动配件随所述第二输出转轴同步转动过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随动配件和所述第二随动配件均为磁铁,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均为霍尔感应器。
10.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至少一个转向调节箱,所述转向调节箱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调节控制箱;
当摄像设备只采用一个所述转向调节控制箱进行装配时,所述第一装配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装配端用于安装摄像机;
当摄像设备采用多个所述转向调节控制箱进行装配时,全部所述转向调节控制箱串联在一起,第一个所述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一装配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最后一个所述转向调节控制箱的第二装配端用于安装所述摄像机,自所述支架到所述摄像机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转向调节控制箱的其中一个的所述第一输出转轴与另一个的所述第二输出转轴同轴连接。
CN202021577192.XU 2020-07-31 2020-07-31 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 Active CN212986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7192.XU CN212986590U (zh) 2020-07-31 2020-07-31 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7192.XU CN212986590U (zh) 2020-07-31 2020-07-31 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6590U true CN212986590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30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7192.XU Active CN212986590U (zh) 2020-07-31 2020-07-31 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6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1871B (zh)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CN212986590U (zh) 转向调节控制箱及摄像设备
CN108119611B (zh) 移相器的相位调节系统及其动力传输装置
CN219436757U (zh) 一种具有密封结构的微型电机
CN113748665A (zh) 跟随件和云台组件
CN110195745B (zh) 传动结构、跟焦器、跟焦器执行端及成像装置
CN109274872A (zh) 一种充电式医用无影灯外置4k无线传输摄像头
CN205263451U (zh) 一种摄影设备的蜗杆传动扩展接收器
CN110536052B (zh) 一种可自拍摄影的摄像装置
CN211391724U (zh) 一种应用于摄像无人机控制云台的无侧隙减速电机
CN211391723U (zh) 一种应用于摄像无人机控制云台的无侧隙减速电机
CN211982006U (zh) 一种基于系统集成网络技术的安防监控装置
CN114788252A (zh) 增稳机构、增稳装置及拍摄设备
CN215529158U (zh) 一种可调监控角度的智能监控系统
CN221024207U (zh) 一种多自由度无人机云台装置
CN218972313U (zh) 一种大负载防抖动电动云台
CN216768910U (zh) 云台组件及拍摄设备
CN216643640U (zh) 一种旋转摄像头传动固定结构及旋转摄像头
CN211135863U (zh) 一种电焊机远程控制装置
CN220688557U (zh) 一种摄像机的安装支架
CN217825073U (zh) 控制装置以及拍摄系统
CN217603751U (zh) 一种用于巡检设备的双目云台和巡检机器人
CN214064276U (zh) 图传设备及云台
CN217382429U (zh) 投影设备吊架装置
CN216562330U (zh) 连接结构、拍摄结构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