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79844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79844U CN212979844U CN202021339298.6U CN202021339298U CN212979844U CN 212979844 U CN212979844 U CN 212979844U CN 202021339298 U CN202021339298 U CN 202021339298U CN 212979844 U CN212979844 U CN 2129798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radiator
- cooling pipeline
- terrain vehicle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发动机、第一电机、车桥、第二电机和散热器;发动机设置在车架上;第一电机与发动机驱动连接,第一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冷却管路;车桥设置在车架上;第二电机与车桥驱动连接,第二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冷却管路;散热器设置在车架上,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进液口和散热器出液口,其中,散热器进液口与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散热器出液口与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本申请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可以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进行有效地散热,进而可以提高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全地形车的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以电能作为动力源的全地形车需要使用电机作为动力装置,但是,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聚集在全地形车的内部,不仅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机进行有效散热的全地形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
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冷却管路;
车桥,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第二电机,与所述车桥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冷却管路;
散热器,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进液口和散热器出液口,其中,所述散热器进液口与所述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散热器出液口与所述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控制器冷却管路,所述控制器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器出液口,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出液口和所述控制器冷却管路的第一端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散热器进液口和所述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
加液箱,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加液管,所述加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加液箱,另一端连通在所述水泵和所述散热器出液口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
加液箱,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加液管,所述加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加液箱,另一端连通在所述控制器冷却管路的第一端和所述散热器出液口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加液箱和所述散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位于车架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两个前大灯,两个所述前大灯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进液口和散热器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通过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散热器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循环冷却管路,可以利用在循环冷却管路中循环流动的循环液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产生的热量不断地带到散热器处,并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中,由此,可以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进行有效地散热,进而可以提高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全地形车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地形车的液冷散热系统与动力装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循环管路上的箭头表示循环液在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的方向,图中还示出了第二散热器;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散热器3;散热器进液口3a;散热器出液口3b;控制器4;水泵5;加液箱6;加液管7;通气管8;车架9;前大灯1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前”、“后”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请参阅图1至图3,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9、发动机(图未示出)、第一电机1、车桥(图未示出)、第二电机2、散热器3。发动机设置在车架9上。第一电机1与发动机驱动连接,第一电机1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冷却管路。车桥设置在车架9上。第二电机2与车桥驱动连接,第二电机2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冷却管路。散热器3设置在车架9上,散热器3上设置有散热器进液口3a和散热器出液口3b,其中散热器进液口3a与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散热器出液口3b与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全地形车采用的是油电混合动力,即燃料(汽油、柴油等)和电能的混合。例如,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用于驱动第一电机1发电,以使第一电机1能够为第二电机2提供电能,车桥可以由第二电机2驱动,进而将动力传输给车轮。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设置在车架9的前端,进一步地,全地形车还包括两个前大灯10,两个前大灯10分别设置在散热器3的两侧,也就是说,散热器3是设置在全地形车的驾驶舱的正前方,由此,可以便于散热器3进行散热。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散热器3也可以设置在车架9的后端或者侧面等位置,只要保证散热器3能够进行有效散热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进液口3a和散热器出液口3b分别设置在散热器3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第一电机冷却管路、散热器进液口3a、散热器出液口3b和第二电机冷却管路之间相互连通,以在全地形车中形成了一个循环冷却管路,由于散热器进液口3a是与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散热器出液口3b是与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的,所以,当循环液在循环冷却管路中循环流动时,从散热器出液口3b流出的循环液先经过第二电机2,然后经过第一电机1,最后再从散热器进液口3a流入散热器3中进行散热,由此,可以将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产生的热量带到散热器3处,以通过散热器3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中,从而可以对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进行有效地散热,进而可以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全地形车的行车安全。
另外,由于用于发电的第一电机1所产生的热量大于第二电机2所产生的热量,所以,在本实施例的循环冷却管路中,循环液先吸收温度相对较低的第二电机2所产生的热量,再吸收温度相对较高的第一电机1所产生的热量,由此,可以保证第二电机2和第一电机1都能进行有效地散热。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全地形车还包括控制器4,控制器4内设置控制器冷却管路,控制器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散热器出液口3b,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主要用于与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配合,控制器4可以具有多种控制功能,比如,控制器4可以具有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控制端与第一电机1连接,第二控制端与第二电机2连接,以使第一电机1产生的电能经过控制器4的调制后输送给第二电机2。
由于控制器4在工作状态下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所以,本实施例的控制器4也设置在循环冷却管路上,以利用对控制器4进行散热。进一步地,由于控制器4所产生的热量要小于第二电机2和第一电机1产生的热量,所以,本实施例的控制器4是设置在散热器3和第二电机2之间,在散热器3处释放了热量的循环液从散热器3流出之后,依次经过温度最低的控制器4、温度相对较高的第二电机2和温度最高的第一电机1,然后再回到散热器3,由此使得控制器4、第二电机2和第一电机1都能够进行有效地散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全地形车还包括水泵5,水泵5设置在散热器出液口3b和控制器冷却管路的第一端之间,经过散热器3散热之后的循环液可以在水泵5的驱动下尽快地流向控制器4、第二电机2和第一电机1,以提高控制器4、第二电机2和第一电机1的散热速度。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水泵5也可以设置在散热器进液口3a和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之间。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全地形车还包括加液箱6和加液管7。加液箱6设置在车架9上。加液管7的一端连通加液箱6,另一端连通在水泵5和散热器出液口3b之间。
具体地,加液箱6主要用于为循环冷却管路补充循环液,循环液在循环冷却管路中循环流动时并不会流入加液箱6中。由于加液管7的另一端连通在水泵5和散热器出液口3b之间,所以,从加液箱6流入循环冷却管路的循环液不需要经过散热器3,就可以在水泵5的驱动下流向控制器4、第二电机2和第一电机1。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加液管7的一端连通加液箱6,另一端连通在控制器冷却管路的第一端和散热器出液口3b之间。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全地形车还包括通气管8,通气管8连通加液箱6和散热器3。
由于循环液在循环冷却管路中循环流动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气泡,因此,通过设置通气管8,可以排出循环冷却管路中的气泡,以保证循环液能够具备良好的吸热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通气管8与加液箱6连通的一端是与加液箱6的加注口连通,以防止加液箱6中的循环液的液面高度高于通气管8与加液箱6连通的一端的设置高度,而使循环液流入通气管8中。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加液箱6和通气管8。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冷却管路;
车桥,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第二电机,与所述车桥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冷却管路;
散热器,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进液口和散热器出液口,其中,所述散热器进液口与所述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散热器出液口与所述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二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控制器冷却管路,所述控制器冷却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器出液口,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出液口和所述控制器冷却管路的第一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散热器进液口和所述第一电机冷却管路的第一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液箱,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加液管,所述加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加液箱,另一端连通在所述水泵和所述散热器出液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液箱,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加液管,所述加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加液箱,另一端连通在所述控制器冷却管路的第一端和所述散热器出液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加液箱和所述散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位于车架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两个前大灯,两个所述前大灯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进液口和散热器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68213 | 2020-03-06 | ||
CN2020202682133 | 2020-03-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79844U true CN212979844U (zh) | 2021-04-16 |
Family
ID=75427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39298.6U Active CN212979844U (zh) | 2020-03-06 | 2020-07-09 | 全地形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798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75285A1 (zh) * | 2020-03-06 | 2021-09-10 |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
-
2020
- 2020-07-09 CN CN202021339298.6U patent/CN21297984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75285A1 (zh) * | 2020-03-06 | 2021-09-10 |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979844U (zh) | 全地形车 | |
US20230301028A1 (en) |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Vehicle | |
CN210780514U (zh) | 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 | |
CN106028762A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系统的双冷却综合系统 | |
JP2011163180A (ja) | 車載用発電装置 | |
CN208175231U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水冷结构 | |
CN208164727U (zh) | 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及增程式车辆 | |
CN203608504U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微冷却系统 | |
CN210309907U (zh) | 全地形车 | |
WO2021175285A1 (zh) | 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 |
CN102624155A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循环冷却系统 | |
CN204943406U (zh) | 一种适合高功率led汽车前灯散热装置 | |
CN108539224A (zh) | 一种氢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采用其的燃料电池车 | |
CN215793154U (zh) | 车辆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 |
CN109572387A (zh) | 汽车及冷却系统 | |
CN215634143U (zh) | 一种具有高效降温功能的液压泵站 | |
CN215731046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冷却系统 | |
KR101596688B1 (ko) | 연료전지 차량용 쿨링 모듈 및 시스템 | |
CN204942160U (zh) |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及其液压冷却系统 | |
CN214221686U (zh) | 用于轨道工程车的液压走行循环散热系统 | |
CN107237681B (zh) | 一种降温性能卓越的汽车水箱 | |
CN210390758U (zh) | 全地形车 | |
CN110816340A (zh) | 大功率充电设备用散热系统 | |
CN210123141U (zh) | 一种汽车前照灯的散热系统及包含其的车辆 | |
CN112714592A (zh) | 一种机车充电机用多功能水冷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