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8337U -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8337U
CN212968337U CN202021649551.8U CN202021649551U CN212968337U CN 212968337 U CN212968337 U CN 212968337U CN 202021649551 U CN202021649551 U CN 202021649551U CN 212968337 U CN212968337 U CN 212968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shielding shell
radio frequency
shielding
frequency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495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凯
苏玉乐
李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ei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wei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wei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wei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495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8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8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8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包括第一插接端,第一插接端包括内屏蔽壳和外屏蔽壳,内屏蔽壳位于外屏蔽壳内,内屏蔽壳包括内裙边和设于裙边上的多个内屏蔽框,外屏蔽壳包括相连的外裙边和外屏蔽框,外裙边靠近内裙边设置,外裙边上设有朝靠近内裙边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底面为焊接面。区别于现有技术内屏蔽壳与外屏蔽壳卡持的固定方式,本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中,内屏蔽壳的内裙边与外屏蔽壳的外裙边可同时焊接到焊盘上,从而大大降低外屏蔽壳从内屏蔽壳上掉落的风险,有效地提高了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利于保证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的屏蔽性能及电学性能。

Description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板对板射频连接器有较高的屏蔽需求,现有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会设置呈环状的屏蔽壳,部分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中,公端还会设置多个屏蔽壳,多个屏蔽壳的尺寸有大小之分,其中,信号端子(或电源端子)设于小屏蔽壳内,电源端子(或信号端子)设于大屏蔽壳内,小屏蔽壳位于大屏蔽壳内并与大屏蔽壳形成卡持以固定大屏蔽壳。但在实际使用中,申请人发现,大屏蔽壳与小屏蔽壳的卡持结构并不稳定,大屏蔽壳有时候会从小屏蔽壳上脱落,影响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的屏蔽性能以及传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包括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内屏蔽壳和外屏蔽壳,所述内屏蔽壳位于所述外屏蔽壳内,所述内屏蔽壳包括内裙边和设于所述裙边上的多个内屏蔽框,所述外屏蔽壳包括相连的外裙边和外屏蔽框,所述外裙边靠近所述内裙边设置,所述外裙边上设有朝靠近所述内裙边方向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为焊接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裙边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凹陷部进行避位的避位槽。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之间设有所述避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屏蔽框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凹陷部。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2mm。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1mm。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端还包括信号传输组件和电源传输组件,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之间,所述电源传输组件设于所述内屏蔽框内;或者,所述电源传输组件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之间,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设于所述内屏蔽框内。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基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上的信号端子,所述电源传输组件包括第二基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电源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外屏蔽框的内壁面与所述内屏蔽框的外壁面抵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内屏蔽壳与外屏蔽壳卡持的固定方式,本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中,内屏蔽壳的内裙边与外屏蔽壳的外裙边可同时焊接到焊盘上,从而大大降低外屏蔽壳从内屏蔽壳上掉落的风险,有效地提高了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利于保证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的屏蔽性能及电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中的第一插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中的第一插接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中的第一插接端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中的第一插接端的正视图(与焊盘配合时)。
标号说明:
1、内屏蔽壳;2、外屏蔽壳;3、信号传输组件;4、电源传输组件;5、内裙边;6、内屏蔽框;7、外裙边;8、外屏蔽框;9、凹陷部;10、焊接面;11、避位槽;12、焊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包括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内屏蔽壳1和外屏蔽壳2,所述内屏蔽壳1位于所述外屏蔽壳2内,所述内屏蔽壳1包括内裙边5和设于所述裙边上的多个内屏蔽框6,所述外屏蔽壳2包括相连的外裙边7和外屏蔽框8,所述外裙边7靠近所述内裙边5设置,所述外裙边7上设有朝靠近所述内裙边5方向凹陷的凹陷部9,所述凹陷部9的底面为焊接面10。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内屏蔽壳1与外屏蔽壳2卡持的固定方式,本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中,内屏蔽壳1的内裙边5与外屏蔽壳2的外裙边7可同时焊接到焊盘12上,从而大大降低外屏蔽壳2从内屏蔽壳1上掉落的风险,有效地提高了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利于保证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的屏蔽性能及电学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内裙边5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凹陷部9进行避位的避位槽11。
由上述描述可知,避位槽11的设置能够让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结构更为紧凑,使得第一插接端能够焊接到宽度更窄的焊盘12上,大大降低了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对应安装环境的要求。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6之间设有所述避位槽11。
进一步的,所述外屏蔽框8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凹陷部9。
由上述描述可知,凹陷部9设置位置合适,能够让外屏蔽壳2受力更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9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5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2mm。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9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5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1mm。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9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5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凹陷部9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5的底面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0.2mm可以保证凹陷部9的底面能够与外部构件(如PCB板)的焊盘12上的锡膏充分接触,从而使得外屏蔽壳2能够稳定地焊接在外部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端还包括信号传输组件3和电源传输组件4,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6之间,所述电源传输组件4设于所述内屏蔽框6内;或者,所述电源传输组件4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6之间,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设于所述内屏蔽框6内。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包括第一基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上的信号端子,所述电源传输组件4包括第二基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电源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外屏蔽框8的内壁面与所述内屏蔽框6的外壁面抵持。
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屏蔽框8与内屏蔽框6抵持能够进一步防止外屏蔽壳2从内屏蔽壳1上意外掉落,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包括插接导通的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容易理解的,当所述第一插接端为公端时,第二插接端为母端;当第一插接端为母端时,所述第二插接端为公端。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内屏蔽壳1、外屏蔽壳2、信号传输组件3和电源传输组件4,所述内屏蔽壳1位于所述外屏蔽壳2内,所述内屏蔽壳1包括内裙边5和设于所述裙边上的多个内屏蔽框6,所述外屏蔽壳2包括相连的外裙边7和外屏蔽框8,所述外裙边7靠近所述内裙边5设置,所述外裙边7上设有朝靠近所述内裙边5方向凹陷的凹陷部9,所述凹陷部9的底面为焊接面10,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6之间,所述电源传输组件4设于所述内屏蔽框6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将所述电源传输组件4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6之间,并将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设于所述内屏蔽框6内。
如图1所示,可选的,所述内屏蔽壳1中,所述内屏蔽框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屏蔽框6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外屏蔽框8的内壁面与所述内屏蔽框6的外壁面抵持以让内屏蔽框6与外屏蔽框8之间形成连接力,进一步降低外屏蔽壳2从内屏蔽壳1上意外掉落的风险。优选的,所述内屏蔽框6与外屏蔽框8之间还设有凹凸卡合结构,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内屏蔽框6与外屏蔽框8之间的连接力。
具体的,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包括第一基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上的信号端子,所述电源传输组件4包括第二基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电源端子。
请结合图1至图4,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插接端需要与PCB板上的焊盘12焊接,而所述焊盘12的单边宽度只有0.18mm,为了确保凹陷部9的底面能够与焊盘12实现焊接,所述内裙边5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凹陷部9进行避位的避位槽11。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6之间设有所述避位槽11。
为让外屏蔽壳2能够平衡受力,所述外屏蔽框8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凹陷部9。
如图4所示,所述凹陷部9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5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2mm;优选的,所述凹陷部9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5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1mm;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9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5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结构稳定性好,屏蔽性能、电学性能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包括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内屏蔽壳和外屏蔽壳,所述内屏蔽壳位于所述外屏蔽壳内,所述内屏蔽壳包括内裙边和设于所述裙边上的多个内屏蔽框,所述外屏蔽壳包括相连的外裙边和外屏蔽框,所述外裙边靠近所述内裙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裙边上设有朝靠近所述内裙边方向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为焊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裙边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凹陷部进行避位的避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之间设有所述避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蔽框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凹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1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与所述内裙边的底面的高度差为0.0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还包括信号传输组件和电源传输组件,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之间,所述电源传输组件设于所述内屏蔽框内;或者,所述电源传输组件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屏蔽框之间,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设于所述内屏蔽框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基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上的信号端子,所述电源传输组件包括第二基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电源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蔽框的内壁面与所述内屏蔽框的外壁面抵持。
CN202021649551.8U 2020-08-10 2020-08-10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Active CN212968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9551.8U CN212968337U (zh) 2020-08-10 2020-08-10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9551.8U CN212968337U (zh) 2020-08-10 2020-08-10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8337U true CN212968337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1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49551.8U Active CN212968337U (zh) 2020-08-10 2020-08-10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83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4260B (zh) * 2021-05-17 2023-06-0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裝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4260B (zh) * 2021-05-17 2023-06-0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裝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9929524U (zh)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US6575793B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CN102324656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647154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00093221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reinforced bracket increasing overall rigidity
CN102544924A (zh) 屏蔽罩、具有屏蔽罩的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212968337U (zh)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CN108123277B (zh) 电连接器
CN20558328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9378608B (zh) 插座连接器
CN110829085B (zh) 电连接器
US10431932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etal housing for connection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JP200322921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4797805U (zh)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CN210607747U (zh) 插接连接器
CN110148854B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其应用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
US201102943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board eschewing cavity
CN209844104U (zh) 电连接器
CN110808489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对接连接器组件
CN216698927U (zh) 一种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8472310U (zh) 一种板端转接器
CN217215175U (zh) 一种新型侧插dp连接器及其封装结构
CN218070266U (zh) 板对板插座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