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0602U - 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0602U
CN212960602U CN202021747263.6U CN202021747263U CN212960602U CN 212960602 U CN212960602 U CN 212960602U CN 202021747263 U CN202021747263 U CN 202021747263U CN 212960602 U CN212960602 U CN 212960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haft hole
traction
suspension frame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72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力
袁伟
刘文强
张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ingxiang Magle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Lingxiang Magle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Lingxiang Magle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Lingxiang Magle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72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0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0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0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承载牵引机构,包括:悬浮架;承载组件,设置于悬浮架上,承载组件包括一端与悬浮架连接的弹性支撑件、以及与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牵引组件,设置于悬浮架上,牵引组件包括底座、拉杆以及第二连接件,底座与悬浮架固定连接,拉杆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在上述的承载牵引机构中,若是悬浮架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轨道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可以通过承载组件中的弹性支撑件为工作平台提供缓冲,且通过牵引组件的拉杆进行机械解耦,使得工作平台平稳地过渡,避免工作平台产生剧烈运动而影响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仪器的工作精度。

Description

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浮列车通过悬浮牵引装置进行悬浮和驱动牵引,其可以克服传统轮轨车辆无法避免的车轨接触磨损现象,使得列车在目标悬浮间隙下进行稳定悬浮运行。
在现有磁浮轨道检测装置中,大多数是采用电机驱动或人工手持,并基于轮式结构和搭载相关检测仪器来对轨道进行检测的,这跟实际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原理有很大的差异,会导致检测到的轨道几何参数精度大受影响。
而制约磁浮轨道检测装置使用悬浮牵引装置进行悬浮和驱动牵引的方式主要有,若磁浮轨道检测装置搭载悬浮牵引装置,在磁浮轨道检测装置移动过程中,由于轨道高度的变化,设置在悬浮牵引装置上的工作平台会剧烈的上下移动,使得工作平台上的仪器的工作精度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轨道高度的变化,设置在悬浮牵引装置上的工作平台会剧烈的上下移动,使得工作平台上的仪器的工作精度受到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一种承载牵引机构,包括:悬浮架;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悬浮架上,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悬浮架连接的弹性支撑件、以及与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牵引组件,设置于所述悬浮架上,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底座、拉杆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底座与所述悬浮架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位于所述悬浮架的上方,并用于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悬浮架固定连接的底盘、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连接的顶盘,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以及所述顶盘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减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一轴承,所述拉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底座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以及所述第二轴孔中,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并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一弹性套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轴以及第二轴承,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轴孔,所述底座设有第四轴孔,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第四轴孔相对,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三轴孔以及所述第四轴孔中,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并位于所述第三轴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套,所述第二弹性套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三轴孔的孔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并使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正前方。
一种悬浮牵引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工作平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
一种磁浮轨道检测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浮牵引装置。
上述的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中,悬浮架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且承载组件主要对工作平台起到承载作用,牵引组件主要是将驱动机构传递给悬浮架的作用力传递给工作平台,使得工作平台沿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在上述的承载牵引机构中,若是悬浮架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轨道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可以通过承载组件中的弹性支撑件为工作平台提供缓冲,且通过牵引组件的拉杆进行机械解耦,使得工作平台平稳地过渡,避免工作平台产生剧烈运动而影响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仪器的工作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承载牵引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承载牵引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承载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牵引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牵引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图形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悬浮架;110、防滚梁;120、横梁;130、托臂;200、承载组件;210、弹性支撑件;220、第一连接件;221、减重槽;230、底盘;240、顶盘;300、牵引组件;310、拉杆;320、底座;330、第二连接件;331、减重孔;340、第一连接轴;350、第一轴承;360、第一弹性套;370、第二连接轴;380、第二轴承;390、第二弹性套;400、工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承载牵引机构,可以应用于悬浮牵引装置中,悬浮牵引装置可以应用于磁浮轨道检测装置中。
承载牵引机构包括:悬浮架100、承载组件200及牵引组件300。
如图1所示,悬浮架100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根横梁120、间隔相对设置的两根防滚梁110、以及设置于每根横梁120两端的托臂130,两根横梁120、两根防滚梁110以及四个托臂130组成方形结构。悬浮架100用于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悬浮架移动。其中,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直线感应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以直线感应电机驱动悬浮架100沿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CN203984219U、CN204179785U中所公开的直线感应电机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承载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悬浮架100上,所述承载组件200包括一端与所述悬浮架100连接的弹性支撑件210、以及与所述弹性支撑件210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20。
如图1、图4所示,牵引组件300设置于所述悬浮架100上,所述牵引组件300包括底座320、拉杆310以及第二连接件330,所述底座320与所述悬浮架100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0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2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0均用于与工作平台400固定连接。
如图1-2所示,上述的承载牵引机构中,悬浮架100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且承载组件200主要对工作平台400起到承载作用,牵引组件300主要是将驱动机构传递给悬浮架100的作用力传递给工作平台400,使得工作平台400沿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在上述的承载牵引机构中,若是悬浮架100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轨道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可以通过承载组件200中的弹性支撑件210为工作平台400提供缓冲,且通过牵引组件300的拉杆310进行机械解耦,使得工作平台400平稳地过渡,避免工作平台400产生剧烈运动而影响设置在工作平台400上的仪器的工作精度。
如图2、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200还包括与所述悬浮架100固定连接的底盘230、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20的底部连接的顶盘240,所述弹性支撑件210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230以及所述顶盘240连接。
具体地,承载组件200通过底盘230固定于悬浮架100的上方,且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顶盘240以及底盘230,第一连接件220固定于顶盘240上。在工作平台400固定在第一连接件220上后,弹簧受工作平台400的压力而压缩,若是悬浮架100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轨道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弹簧能够为工作平台400提供缓冲,避免工作平台400快速的上下移动,使得工作平台400上的仪器以较小的加速度进行上下移动,避免了仪器的工作精度受到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20远离所述弹性支撑件210的一侧形成有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装配孔,该装配孔用于供螺栓穿过,以使工作平台400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件220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20设有减重槽221。通过在第一连接件220上开设减重槽221,可以减轻第一连接件220的重量。
如图2、图4所示,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组件300包括底座320、拉杆310以及第二连接件330,所述底座320与所述悬浮架100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0转动连接,且所述拉杆用于使所述底座320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30的正前方。底座320用于将牵引组件300固定于悬浮架100上,第二连接件330用于与工作平台400固定连接,通过拉杆310与底座320转动连接,可以使得第二连接件330上下移动,如此,若是悬浮架100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轨道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工作平台400也能够相对于悬浮架100上下移动。
如图5-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组件300还包括第一连接轴340以及第一轴承350,所述拉杆310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底座320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轴340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以及所述第二轴孔中,所述第一轴承350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轴340并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内。如此,可以实现拉杆310与底座320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组件300还包括第一弹性套360,所述第一弹性套36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350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之间。
可选地,第一弹性套360为橡胶套。第一弹性套360不仅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也可以防止拉杆310过快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组件300还包括第二连接轴370以及第二轴承380,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轴孔,所述底座320设有第四轴孔,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第四轴孔相对,所述第二连接轴370穿设于所述第三轴孔以及所述第四轴孔中,所述第二轴承38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370并位于所述第三轴孔内。如此,可以实现拉杆与第二连接件330的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弹性套390,所述第二弹性套390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380与所述第三轴孔的孔壁之间。
可选地,第二弹性套390为橡胶套。第二弹性套390不仅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也可以使防止拉杆310过快的磨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30的上方形成有连接耳,连接耳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工作平台。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330上设有减重孔331.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200为四个,四个所述承载组件200分别设置于所述悬浮架100四角的托臂130上,所述牵引组件300为两个,两个所述牵引组件300分别设置于所述悬浮架100两侧的横梁120上。如此,可以为工作平台400提供稳定的支撑。
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悬浮牵引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以及工作平台400。所述第一连接件22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0均与工作平台400固定连接。
上述的悬浮牵引装置中,悬浮架100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悬浮于轨道上并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且承载组件200主要对工作平台400起到承载作用,牵引组件300主要是将驱动机构传递给悬浮架100的作用力传递给工作平台400,使得工作平台400沿预设方向移动。在上述的承载牵引机构中,若是悬浮架100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轨道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可以通过承载组件200中的弹性支撑件210为工作平台400提供缓冲,且通过牵引组件300的拉杆310进行机械解耦,使得工作平台400平稳地过渡,避免工作平台400产生剧烈运动而影响设置在工作平台400上的仪器的工作精度。
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磁浮轨道检测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浮牵引装置。
上述的磁浮轨道检测装置中,悬浮架100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悬浮于轨道上并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且承载组件200主要对工作平台400起到承载作用,牵引组件300主要是将驱动机构传递给悬浮架100的作用力传递给工作平台400,使得工作平台400沿预设方向移动。在上述的承载牵引机构中,若是悬浮架100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轨道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可以通过承载组件200中的弹性支撑件210为工作平台400提供缓冲,且通过牵引组件300的拉杆310进行机械解耦,使得工作平台400平稳地过渡,避免工作平台400产生剧烈运动而影响设置在工作平台400上的仪器的工作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承载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牵引机构包括:
悬浮架;
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悬浮架上,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悬浮架连接的弹性支撑件、以及与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
牵引组件,设置于所述悬浮架上,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底座、拉杆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底座与所述悬浮架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位于所述悬浮架的上方,并用于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悬浮架固定连接的底盘、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连接的顶盘,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以及所述顶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减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一轴承,所述拉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底座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以及所述第二轴孔中,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并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一弹性套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轴以及第二轴承,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轴孔,所述底座设有第四轴孔,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第四轴孔相对,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三轴孔以及所述第四轴孔中,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并位于所述第三轴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套,所述第二弹性套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三轴孔的孔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并使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正前方。
9.一种悬浮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牵引机构;及
工作平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
10.一种磁浮轨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浮牵引装置。
CN202021747263.6U 2020-08-19 2020-08-19 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Active CN212960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7263.6U CN212960602U (zh) 2020-08-19 2020-08-19 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7263.6U CN212960602U (zh) 2020-08-19 2020-08-19 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0602U true CN212960602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7263.6U Active CN212960602U (zh) 2020-08-19 2020-08-19 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0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0211A (zh) 堆装起重机
CN102963266A (zh) 一种牵引直线电机中置的磁悬浮车辆走行单元
CN113352903A (zh) 一种轮轨-永磁悬浮混合承载转向架
CN102175470A (zh) 一种轨道车辆悬架振动衰减试验系统
CN111038748A (zh) 一种气浮支撑三维主动移动的重力卸载装置
CN212960602U (zh) 承载牵引机构、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JP5322479B2 (ja) 常電導吸引型磁気浮上式車両
CN112362742A (zh) 一种探伤装置
CN110304093B (zh) 一种磁悬浮转向架及列车
CN210707410U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02049056U (zh) 轨道车辆悬架振动衰减试验系统
CN112026605A (zh) 减振装置、减振系统和车辆座椅
CN212765729U (zh) 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CN214374492U (zh) 探伤装置
CN210942032U (zh) 一种驱动装置
CN212658381U (zh) 车辆的质心位置测量装置
CN210942031U (zh) 一种悬挂部件
CN212737777U (zh) 悬浮架、悬浮牵引装置及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CN111942429A (zh) 磁浮轨道检测系统
CN203833297U (zh) 滚动式支承结构和传输装置
CN215204887U (zh) 一种悬挂式磁浮列车
CN111942428B (zh) 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CN212950152U (zh) 悬浮牵引装置及具有其的磁浮轨道检测装置
CN219257327U (zh) 一种观光缆车
CN111855080A (zh) 车辆的质心位置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Bearing traction mechanism, suspension traction device and magnetic levitation track detection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Pledg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Ltd. Changsha Xiangjiang Branch

Pledgor: HUNAN LINGXIANG MAGNETIC LEVIT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3000009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