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46418U - 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46418U CN212946418U CN202021965969.XU CN202021965969U CN212946418U CN 212946418 U CN212946418 U CN 212946418U CN 202021965969 U CN202021965969 U CN 202021965969U CN 212946418 U CN212946418 U CN 2129464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lower die
- endoscope
- mould
-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包括:工作台面,工作台面为水平面;基座,基座固定设置于工作台面;工装组件,工装组件设置于基座上,镜片、镜面托架和壳体半成品设置于工装组件上,并由工装组件依次进行吸取、粘接和压装。运动组件,运动组件带动工装组件进行运动;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控制运动组件的运动。本实用新型中,工装组件依次进行对镜片的吸取,将镜片和镜面托架粘接在一起,将粘接后的镜片和镜面托架与壳体半成品进行压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多次拿取,由运动组件带动工装组件自动进行吸取、粘接和压装的工序,增加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内视镜用于观察车辆内与车辆后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内视镜通常由镜片、镜面托架和壳体半成品压装而成,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分多次压装,在多次压装过程中,不仅工序繁琐,还需要人工进行拿取与转移,压装效率低,且因操作人员需要多次拿取,存在安全隐患。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从而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包括:
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为水平面;
基座,所述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
工装组件,所述工装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镜片、镜面托架和壳体半成品设置于所述工装组件上,并由所述工装组件依次进行吸取、粘接和压装。
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带动所述工装组件进行运动;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运动组件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工装组件包括:
第一下模,镜片放置于所述第一下模;
第二下模,镜面托板放置于所述第二下模;
第三下模,壳体半成品放置于所述第三下模;
上模,所述上模设置于所述运动组件上,所述上模在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吸盘,所述上模先后与所述第一下模、所述第二下模和所述第三下模进行配合,实现吸取、粘接和压装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模、所述第二下模和所述第三下模在所述工作台面的投影位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下模在竖直方向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地,运动组件包括:
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模、所述第二下模和所述第三下模上方;
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横向导轨横向移动;
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上模设置于所述气缸组件上,所述气缸组件驱动所述上模竖直方向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水平方向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为两个,两所述调节螺杆之间成90°,所述调节螺杆调节所述工装组件的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两端;
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光栅,所述光栅与所述控制柜电连接,所述光栅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靠近操作人员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工作台面、基座、工装组件、运动组件和控制组件,镜片、镜面托架和壳体半成品设置于工装组件上,由工装组件依次进行对镜片的吸取,将镜片和镜面托架粘接在一起,将粘接后的镜片和镜面托架与壳体半成品进行压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多次拿取,由运动组件带动工装组件自动进行吸取、粘接和压装的工序,增加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工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座;11、调节螺杆;2、工装组件;21、第一下模;22、第二下模;23、第三下模;231、凹槽;24、上模;241、吸盘;3、运动组件;31、横向导轨;32、支架;33、气缸组件;4、控制组件;41、控制按钮;42、控制柜;43、光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包括:
工作台面,工作台面为水平面;
基座1,基座1固定设置于工作台面;
工装组件2,工装组件2设置于基座1上,镜片、镜面托架和壳体半成品设置于工装组件2上,并由工装组件2依次进行吸取、粘接和压装。
运动组件3,运动组件3带动工装组件2进行运动;
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控制运动组件3的运动。
通过设置工作台面、基座1、工装组件2、运动组件3和控制组件4,镜片、镜面托架和壳体半成品设置于工装组件2上,由工装组件2依次进行对镜片的吸取,将镜片和镜面托架粘接在一起,将粘接后的镜片和镜面托架与壳体半成品进行压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多次拿取,由运动组件3带动工装组件2自动进行吸取、粘接和压装的工序,增加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工装组件2包括:
第一下模21,镜片放置于第一下模21;
第二下模22,镜面托板放置于第二下模22;
第三下模23,壳体半成品放置于第三下模23;
上模24,上模24设置于运动组件3上,上模24在靠近基座1的一端设置有吸盘241,上模24先后与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和第三下模23进行配合,实现吸取、粘接和压装工序。
通过设置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第三下模23和上模24,将镜片放置于第一下模21,镜面托板放置于第二下模22,壳体半成品放置于第三下模23,上模24上设置有吸盘241,上模24先后与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和第三下模23进行配合,先将第一下模21上的镜片进行吸取,再讲镜片与第二下模22上的镜面托板进行粘接,最后将粘接后的镜面托板和镜片与第三下模23上的壳体半成品进行压装,减少了人工的多次拿取,增加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和第三下模23在工作台面的投影位于同一高度。
将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和第三下模23在工作台面的投影位于同一高度,使得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和第三下模23处于同一直线上,方便上模24依次进行配合,增加了产品的装配精度和一致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三下模23在竖直方向设置有凹槽231。
因为壳体半成品上带着内视镜上的线束,所以通过在第三下模23竖直方向设置凹槽231,压装时线束位于凹槽231内,不会对压装工序造成干涉,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运动组件3包括:
横向导轨31,横向导轨31设置于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和第三下模23上方;
支架32,支架32沿横向导轨31横向移动;
气缸组件33,气缸组件33固定设置于支架32上,上模24设置于气缸组件33上,气缸组件33驱动上模24竖直方向的运动。
通过设置横向导轨31、支架32和气缸组件33,横向导轨31位于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和第三下模23的上方,方便了上模24与之依次的配合;可以在支架32上设置导向轮和驱动电机,导向轮在横向导轨31内转动,从而带动支架32在横向导轨31上横向移动;通过设置气缸组件33,气缸组件33与气路相连接,气缸组件33设置于支架32上,且上模24设置于气缸组件33上,上模24在气缸组件33的驱动下实现竖直方向的运动,又由于支架32在横向导轨31上移动,从而上模24在气缸组件33的驱动下,先与第一下模21配合,将镜片进行吸取,在向上移动,之后横向移动至第二下模22上方,再由气缸组件33驱动与第二下模22配合,从而将镜片和镜面托板进行粘接,再向上移动,之后横向移动至第三下模23上方,与第三下模23进行配合,进行压装工序,完成整套工序,增加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便利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基座1上水平方向设置有调节螺杆11,调节螺杆11为两个,两调节螺杆11之间成90°,调节螺杆11调节工装组件2的水平位置。
通过设置调节螺杆11,调节螺杆11调节工装组件2的水平位置,从而保证在压装过程中,产品的装配精度和一致性,保证产品质量,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控制组件4包括:
控制按钮41,控制按钮41设置于工作台面两端;
控制柜42,控制柜42设置于工作台面下端。
通过设置控制按钮41和控制柜42,控制按钮41设置于工作台面的两端,操作人员需要同时按下两边的按钮才能运行,防止在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一只手按下操作按钮另一只手却在设备内,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控制组件4还包括光栅43,光栅43与控制柜42电连接,光栅43设置于工作台面靠近操作人员的两端。
通过设置光栅43,光栅43与控制柜42电连接,当光栅43内光线被挡住时,即停止设备的运行,防止人员不小心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将手伸入,造成安全隐患,当手伸到光栅43之间时,由于光栅43之间的光路被手挡住,光栅43接收到信号,从而停止设备的运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为水平面;
基座(1),所述基座(1)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
工装组件(2),所述工装组件(2)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镜片、镜面托架和壳体半成品设置于所述工装组件(2)上,并由所述工装组件(2)依次进行吸取、粘接和压装;
运动组件(3),所述运动组件(3)带动所述工装组件(2)进行运动;
控制组件(4),所述控制组件(4)控制所述运动组件(3)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组件(2)包括:
第一下模(21),镜片放置于所述第一下模(21);
第二下模(22),镜面托板放置于所述第二下模(22);
第三下模(23),壳体半成品放置于所述第三下模(23);
上模(24),所述上模(24)设置于所述运动组件(3)上,所述上模(24)在靠近所述基座(1)的一端设置有吸盘(241),所述上模(24)先后与所述第一下模(21)、所述第二下模(22)和所述第三下模(23)进行配合,实现吸取、粘接和压装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21)、所述第二下模(22)和所述第三下模(23)在所述工作台面的投影位于同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下模(23)在竖直方向设置有凹槽(2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运动组件(3)包括:
横向导轨(31),所述横向导轨(31)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模(21)、所述第二下模(22)和所述第三下模(23)上方;
支架(32),所述支架(32)沿所述横向导轨(31)横向移动;
气缸组件(33),所述气缸组件(33)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32)上,所述上模(24)设置于所述气缸组件(33)上,所述气缸组件(33)驱动所述上模(24)竖直方向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水平方向设置有调节螺杆(11),所述调节螺杆(11)为两个,两所述调节螺杆(11)之间成90°,所述调节螺杆(11)调节所述工装组件(2)的水平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
控制按钮(41),所述控制按钮(41)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两端;
控制柜(42),所述控制柜(42)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还包括光栅(43),所述光栅(43)与所述控制柜(42)电连接,所述光栅(43)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靠近操作人员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65969.XU CN212946418U (zh) | 2020-09-09 | 2020-09-09 | 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65969.XU CN212946418U (zh) | 2020-09-09 | 2020-09-09 | 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46418U true CN212946418U (zh) | 2021-04-13 |
Family
ID=75365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65969.XU Active CN212946418U (zh) | 2020-09-09 | 2020-09-09 | 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46418U (zh) |
-
2020
- 2020-09-09 CN CN202021965969.XU patent/CN2129464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65227B (zh) | 贴合设备 | |
CN107167934B (zh) | 一种用于热压贴合的acf贴附机器及使用该acf贴附机器的贴合方法 | |
CN110587109A (zh) | 汽车内饰件的柔性焊机工装 | |
CN111787781A (zh) | 一种贴片led灯珠基板自动焊接装置 | |
CN117206778A (zh) | 配电箱焊接工装及焊接工艺 | |
CN105034350B (zh) | 塑料中空板四角圆弧封边机及封边成型方法 | |
CN106002841A (zh) | 滤清器弹簧装配机 | |
CN212946418U (zh) | 一种内视镜自动压接设备 | |
CN107839174A (zh) | 一种汽车前灯内镜注塑件的自动切割机 | |
CN214815654U (zh) | 一种新型超声波焊接装置 | |
CN212461637U (zh) | 高精度智能分选设备 | |
CN111300020A (zh) | 一种光学镜头自动锁附机 | |
CN216941816U (zh) | 一种保护膜贴附密封机 | |
CN108975674A (zh) | 一种可调节的圆形玻璃切割装置 | |
CN214831426U (zh) | 一种高精度的服装裁剪设备 | |
CN212286565U (zh) | 一种半自动同轴线扣合装置 | |
CN114871341A (zh) | 数控转塔冲床 | |
CN210306348U (zh) | 一种可调节双工位焊接台 | |
CN112935457A (zh) | 一种热压焊头缓压锡焊装置及锡焊工艺 | |
CN216576052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继电器激光焊接设备 | |
CN206475547U (zh) | 一种玻璃加热膜片安装工装 | |
CN215852105U (zh) | 一种滚轮贴膜机构 | |
CN221756681U (zh) | 一种补料机械手装置 | |
CN111641297B (zh) | 一种用于驱动电机生产线的接线片铆接设备 | |
CN215048336U (zh) | 一种基于覆铜板生产用的液压升降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