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4863U - 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4863U
CN212934863U CN202022339169.3U CN202022339169U CN212934863U CN 212934863 U CN212934863 U CN 212934863U CN 202022339169 U CN202022339169 U CN 202022339169U CN 212934863 U CN212934863 U CN 212934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polar plate
conductive bipolar
tail
terminal box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91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彦波
王荣喜
王奇
赵平堂
李刘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THB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THB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THB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THB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391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4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4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4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巡检电压信号线和导电双极板在连接时存在的灵活性不佳、对于片数较多的电池组难以保证其一致性、不能满足不同厚度双极板的使用需求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头部设有端子箱体、尾部设有用于压接信号线的第一压接尾和第二压接尾,且端子箱体和第一压接尾之间设有与护套内的TPA相配合的立爪;端子箱体的前部两个侧壁之间纵向开设有用于插接导电双极板的插槽,端子箱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固定导电双极板的夹持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使用方便,实现巡检电压信号线和导电双极板的快速、可靠连接,且能够满足不同厚度双极板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只是个催化转换元件。因此燃料电池是名副其实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机器。电池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供给,进行反应。原则上只要反应物不断输入,反应产物不断排除,燃料电池就能连续地发电。目前巡检电压信号线和导电的双极板的连接多采用的有:预连接结构、预留限位结构、信号线粘连技术等。但是以上技术都有各自的弊端。预连接结构缺点在于对双极板的加工有特殊的要求,灵活性不佳。预留限位结构的局限性是对于片数较多的电池组来说,这种结构的一致性很难保证。信号线粘连技术需要一定的接触面积,对双极板厚度有一定要求,因此一般适用于较厚的石墨双极板。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新型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配合连接器使用,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巡检电压信号线和导电的双极板在连接时存在的灵活性不佳、对于片数较多的电池组难以保证其一致性、不能满足不同厚度双极板的使用需求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使用方便,实现巡检电压信号线和导电的双极板的快速、可靠连接,且能够满足不同厚度双极板的使用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头部设有端子箱体,端子本体的尾部设置有用于压接信号线的第一压接尾和第二压接尾,且端子箱体和第一压接尾之间设置有与护套内的TPA相配合的立爪;所述端子箱体的前部两个侧壁之间纵向开设有用于插接导电双极板的插槽,端子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电双极板的夹持组件。
所述插槽为前部窄、后部宽的锥形槽,且插槽与导电双极板相匹配,导电双极板插接在插槽内。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悬臂式弹片,悬臂式弹片的一端与端子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悬臂式弹片上与导电双极板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实体冲压成型的接触凸点,且接触凸点与导电双极板相配合。
所述插槽为U型槽,且U型槽的宽度大于导电双极板的厚度。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V型弹性臂,V型弹性臂的两个端部均与端子箱体的同一侧壁固定连接;两个V型弹性臂的凸部相对设置,且两个V型弹性臂的凸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导电双极板的厚度,两个V型弹性臂的凸部均与导电双极板相配合。
所述端子箱体的底部斜向下延伸有弹刺,且弹刺与护套相配合;所述弹刺的根部两侧与端子箱体的底壁圆弧过渡连接,弹刺的尾部两侧均为圆角。
所述立爪和第一压接尾上均设置有压筋。
所述第二压接尾的两侧均向上延伸有交错设置的压接翅,且两个压接翅均与信号线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使用方便,实现巡检电压信号线和导电的双极板的快速、可靠连接;同时端子本体采用多触点的电流传输方式,不仅大大降低接触电阻,同时能够在保证端子本体与导电双极板接触良好的情况下降低插拔力,且使用效果好;利用端子箱体内设置的具有弹性的夹持组件来固定导电双极板,可满足不同厚度双极板的使用需求;而且,通过在端子本体上设置立爪和弹刺,进一步提高了端子本体与护套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端子箱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端子箱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为端子箱体,1-1为端子导向结构,1-2为悬臂式弹片,1-2-1为弹臂导向结构,1-2-2为接触凸点,1-3为V型弹性臂,2为弹刺,3为立爪,3-1为第一压筋,4为第一过渡部,5为第一压接尾,5-1为第二压筋,6为第二过渡部,7为第二压接尾,8为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头部设有端子箱体1、尾部设置有用于压接信号线的第一压接尾5和第二压接尾7,其中端子箱体1的前部两个侧壁之间纵向开设有用于插接导电双极板的插槽8,用于插接导电双极板,第一压接尾5用于压接信号线的导体部分,第二压接尾7用于压接信号线的绝缘体部分,端子箱体1和第一压接尾5之间设置有与护套内的TPA相配合的立爪3,即装配时,护套内的TPA与立爪3相挂接,实现增加端子本体在护套内的保持力,同时又可以防止端子本体错装。所述端子箱体1、第一压接尾5、立爪3和第二压接尾7一体冲压成型。使用时,将信号线压接在第二压接尾7和第一压接尾5处,并将导电双极板插接在端子箱体1的插槽8内,即实现巡检电压信号线和导电双极板的快速、可靠连接,操作简单方便,解决了目前燃料电池巡检电压信号线和导电双极板连接不便、连接不可靠的难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插槽8为前部窄、后部宽的锥形槽,且插槽8与导电双极板相匹配,即在未使用的状态下,插槽8前部的宽度小于导电双极板的厚度,插槽8后部的宽度大于导电双极板的厚度,导电双极板插接在插槽8内,端子箱体前部的两个侧壁会产生一个挤压导电双极板的正向力,进而实现电信号的传输。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箱体1的前端设置有端子导向结构1-1,且端子导向结构1-1与插槽8相连通,以便于导电双极板的插入。所述的端子本体采用多触点的电流传输方式,不仅大大降低接触电阻,同时能够在保证端子本体与导电双极板接触良好的情况下降低插拔力,结构简单,且使用效果好。
所述端子箱体1的底部斜向下延伸有弹刺2,且弹刺2与护套相配合;所述弹刺2的根部两侧与端子箱体1的底壁圆弧过渡连接,弹刺2的尾部两侧均为圆角,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同时可以实现与护套的挂接产生足够的强度。
所述立爪3上设置有第一压筋3-1,可以提高立爪自身的结构强度。第一压接尾5上设置有第二压筋5-1,第二压筋5-1不仅可以提高第一压接尾自身的结构强度,而且能够有效增大信号线与第一压接尾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信号线松脱。所述第二压接尾7的两侧均向上延伸有交错设置的压接翅,且两个压接翅均与信号线相匹配。具体为第二压接尾两侧的两个压接翅呈前后错位设置,所述的压接翅其中一个侧边为L型,且这两个压接翅的L型侧边相对设置,实现这两个压接翅可以相互交叉并压接在信号线的绝缘体上。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所述端子箱体1的内部对应插槽8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电双极板的夹持组件,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悬臂式弹片1-2,本实施例中,两个悬臂式弹片1-2的下端分别与端子箱体1的两个侧壁一体成型。两个悬臂式弹片1-2上与导电双极板相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实体冲压成型的接触凸点1-2-2,两个接触凸点1-2-2相对设置且均与导电双极板相配合。具体如图4所示,两个接触凸点1-2-2分别设置在两个悬臂式弹片1-2的上端,导电双极板插入端子箱体的插槽后,同时也位于两个悬臂式弹片之间,此时两个悬臂式弹片上的接触凸点1-2-2分别抵住导电双极板的两个侧面,进而形成端子本体与导电双极板的电接触。此结构设计在提高电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的同时,可减小悬臂式弹片与导电双极板对插时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接触电阻,减小对配时的插入力。进一步地,所述悬臂式弹片1-2的上端设置有弹臂导向结构1-2-1,既便于导电双极板的插入,同时避免了对插干涉问题。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所述端子箱体1的内部对应插槽8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电双极板的夹持组件,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悬臂式弹片1-2,本实施例中,两个悬臂式弹片1-2均成V型结构,且两个悬臂式弹片1-2的上端分别与端子箱体1的两个侧壁一体成型。所述悬臂式弹片1-2上与导电双极板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实体冲压成型的接触凸点1-2-2,且接触凸点1-2-2与导电双极板相配合。具体如图6所示,两个接触凸点1-2-2分别设置在两个悬臂式弹片1-2的下部,导电双极板插入端子箱体的插槽后,同时也位于两个悬臂式弹片之间,此时两个悬臂式弹片上的接触凸点1-2-2分别抵住导电双极板的两个侧面,进而形成端子本体与导电双极板的电接触。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如图8所示,所述插槽8为U型槽,U型槽的宽度大于导电双极板的厚度,端子箱体1的内部对应插槽8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电双极板的夹持组件。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V型弹性臂1-3,V型弹性臂1-3的两个端部均与端子箱体1的同一侧壁固定连接,使得V型弹性臂1-3的抗变形能力更强;两个V型弹性臂1-3的凸部相对设置,且两个V型弹性臂1-3的凸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导电双极板的厚度,两个V型弹性臂1-3的凸部均与导电双极板相配合。导电双极板插入端子箱体的插槽后,两个V型弹性臂1-3的凸部会产生一个挤压导电双极板的正向力,进而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头部设有端子箱体(1),端子本体的尾部设置有用于压接信号线的第一压接尾(5)和第二压接尾(7),且端子箱体(1)和第一压接尾(5)之间设置有与护套内的TPA相配合的立爪(3);所述端子箱体(1)的前部两个侧壁之间纵向开设有用于插接导电双极板的插槽(8),端子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电双极板的夹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8)为前部窄、后部宽的锥形槽,且插槽(8)与导电双极板相匹配,导电双极板插接在插槽(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悬臂式弹片(1-2),悬臂式弹片(1-2)的一端与端子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悬臂式弹片(1-2)上与导电双极板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实体冲压成型的接触凸点(1-2-2),且接触凸点(1-2-2)与导电双极板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8)为U型槽,且U型槽的宽度大于导电双极板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V型弹性臂(1-3),V型弹性臂(1-3)的两个端部均与端子箱体(1)的同一侧壁固定连接;两个V型弹性臂(1-3)的凸部相对设置,且两个V型弹性臂(1-3)的凸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导电双极板的厚度,两个V型弹性臂(1-3)的凸部均与导电双极板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箱体(1)的底部斜向下延伸有弹刺(2),且弹刺(2)与护套相配合;所述弹刺(2)的根部两侧与端子箱体(1)的底壁圆弧过渡连接,弹刺(2)的尾部两侧均为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爪(3)和第一压接尾(5)上均设置有压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接尾(7)的两侧均向上延伸有交错设置的压接翅,且两个压接翅均与信号线相匹配。
CN202022339169.3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 Active CN212934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9169.3U CN212934863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9169.3U CN212934863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4863U true CN212934863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12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9169.3U Active CN212934863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48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1489A (zh) * 2022-09-29 2023-01-03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堆巡检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1489A (zh) * 2022-09-29 2023-01-03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堆巡检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23266U (zh) 电池连接片、电池以及车辆
CN212934863U (zh) 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端子
CN217983766U (zh) 一种换电连接器
CN210224357U (zh) 一种刀式连接母端子
CN115189170A (zh) 一种片式连接端子
CN211789246U (zh) 极片结构及使用该极片结构的电池
CN21115098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动力系统
CN210092413U (zh) 多触点密封型插座端子
CN208385666U (zh) 一种逆向成型三方向插拔大电流端子结构
CN212810635U (zh) 一种燃料电池连接器
CN205508955U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放电结构
CN216389799U (zh) 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
CN217507728U (zh) 一种片式双层结构端子及其连接器
CN219321668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4849306U (zh) 一种大电流的小型连接器
CN218415084U (zh) 一种高功率端子
CN220306556U (zh) 一种片式接触件插孔结构
CN214672886U (zh) 电池引线连接结构及电池
CN218482416U (zh)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
CN218385836U (zh) 一种新型大电流端子
CN217691913U (zh) 一种大电流线缆电源连接器
CN218240351U (zh) 巡检插件、巡检装置和电池巡检系统
CN217768545U (zh) 圆柱电池
CN211605197U (zh) 扣式电池
CN214028291U (zh) 电动车蓄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