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5197U - 扣式电池 - Google Patents

扣式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5197U
CN211605197U CN202020116552.XU CN202020116552U CN211605197U CN 211605197 U CN211605197 U CN 211605197U CN 202020116552 U CN202020116552 U CN 202020116552U CN 211605197 U CN211605197 U CN 211605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negative
positive
button cell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65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Yip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zhou Yip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zhou Yip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zhou Yip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65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5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5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5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扣式电池包括外壳及电芯。外壳包括底壳及上壳,且上壳与底壳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圈;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极片及至少一个负极片;正极片包括正极引脚及正极集流体;负极片包括负极引脚及负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与正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一致,且负极集流体的截面积大于正极集流体的截面积;负极集流体与正极集流体交替堆叠于底壳内,且负极集流体与正极集流体之间设置有隔膜,极片之间接触平整,实现极片之间不会出现褶皱,避免极片之间接触不良的现象,并且更易于散热,可进行大电流充放电;电芯成型后变形量小,便于进行自动化组装;无需额外插入集流体进行电连接,避免插入集流体过程中导致极片之间接触不良。

Description

扣式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扣式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传统结构上的锂离子电池内某些特定结构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开始显现出来,现有扣式电池的电芯多采用卷绕结构,卷绕结构电芯在其极片的长度方向上存在多处折弯和厚度变化区域,尤其是接近卷芯中心位置处的小角度折弯区域及集流体的焊接区域,由于卷绕张力不均容易造成隔膜和极片的打皱变形,导致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不良,即造成反应死区,导致电池活性物质得不到充分反应,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性能降低。
因此,如何对扣式电池的电芯结构进行优化,避免发生产生打皱导致极片贴合异常,以提高扣式电池放电效率,并降低纽扣电池电芯的制作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极片之间接触不良,并且便于进行自动组装的扣式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扣式电池包括:外壳及电芯;
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及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扣合,且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圈;
所述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极片及至少一个负极片;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引脚及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引脚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边缘上;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引脚及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引脚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边缘上,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积;
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交替堆叠于所述底壳内,且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正极引脚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上壳焊接,所述负极引脚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底壳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及所述负极集流体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直径小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厚度小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厚度为0.926mm~0.93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集流体厚度为0.1mm~0.10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两端上均涂布有正极浆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两端上均涂布有负极浆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密封圈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上壳的边缘嵌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边缘上设置有卷边,所述卷边朝向所述底壳的中心位置设置,且所述卷边用于与所述绝缘密封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引脚包括折弯部及导电部,且所述折弯部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折弯,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底壳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电芯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以堆叠的方式设置在外壳中,极片直接接触平整,实现极片之间不会出现褶皱,避免极片之间接触不良的现象,并且更易于散热,可进行大电流充放电;
2、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以堆叠的方式组成电芯,成型后变形量小,便于进行自动化组装;
3、极片设置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极耳,通过折弯极耳与上壳/底壳电连接,无需额外插入集流体进行电连接,避免插入集流体过程中导致极片之间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扣式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正极片与负极片堆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扣式电池10包括:外壳100及电芯200,电芯200上的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之间以堆叠的方式进行组合,便于进行自动化组装,且可提高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的有效接触率,实现大电流冲放电。
请参阅图1,外壳100包括底壳110及上壳120,上壳120与底壳110扣合,且上壳120与底壳110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圈130;通过绝缘密封圈 130将上壳120和底壳110隔开,避免上壳120与底壳110直接接触导致扣式电池10正负极短接,且上壳120与底壳110均呈单侧开口的盖帽状结构,上壳120 与底壳110扣合后能够在底壳110内形成用于容置电芯200的腔室。
请参阅图1及图2,电芯200包括至少一个正极片210及至少一个负极片 220。可根据实际所要生产的扣式电池10的输出功率来调整电芯200中正极片 210和负极片220的设置数量,且正极片210的设置数量必须与负极片220的设置数量一致,例如,一实施例中电芯200中包含一个正极片210,则必须设置有一个负极片220;又如,电芯200中包含10个正极片210,则必须社会在10个负极片220。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正极片210包括正极引脚211及正极集流体212,正极引脚211位于正极集流体212的边缘上,正极引脚211与正极集流体212 为一体成型结构,正极浆料涂布在正极集流体212上,正极引脚上不进行涂布,正极引脚211用于与上壳120电连接;
负极片220包括负极引脚221及负极集流体222,负极引脚221位于负极集流体222的边缘上,负极引脚221与负极集流体222为一体成型结构,负极浆料涂布在负极集流体222上,负极引脚221上不进行涂布,负极引脚221用于与底壳110电连接。
负极集流体222的截面形状与正极集流体212的截面形状一致,且负极集流体222的截面积大于正极集流体212的截面积。负极集流体222与正极集流体212交替堆叠于底壳110内,且负极集流体222与正极集流体212之间设置有隔膜230,正极集流体222与负极集流体222以堆叠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通过设置隔膜230隔开,堆叠过程不需要对集流体进行弯曲操作,可保证负极集流体222与正极集流体212有效贴合,如此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接触部位不会有厚度不均和出现褶皱的部位,避免反应死区的产生。
正极引脚211向远离底壳110的方向折弯并与上壳120焊接,负极引脚221 向远离上壳120的方向折弯并与底壳110焊接。将电芯200放入底壳110前,需要分别对正极引脚211及负极引脚221进行折弯,使得正极引脚211及负极引脚221分别设置到电芯200的两端面上,让正极引脚211朝向上壳120,负极引脚朝向底壳110,且正极引脚211与负极引脚221错位设置。
一实施例中,电芯200中正极片210及负极片220设置有多个,正极片210 与负极片220之间交替堆叠,且相邻的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之间均设置有一个隔膜230,多个正极片210的正极引脚211通过超声波预焊相互连接在一起,再向靠近上壳120的一侧折弯,并且以电阻焊的方式将连接在一起的正极引脚 211与上壳120焊接在一起,使得多个正极片210均与上壳120电连接;同理,将各负极片220上的负极引脚221通过超声波预焊相互连接在一起,再向靠近底壳110的一侧折弯,并以电阻焊的方式将连接在一起的负极引脚221与底壳110焊接在一起。由此无需向完成堆叠的正极片210及负极片220之间而外插接集流体来与外壳电连接,又由于每一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上本身自带用于与外壳100焊接的正极引脚211/负极引脚221,也无需在进行在其上进行焊接极耳的操作,减少加工步骤,以降低对电芯200进行自动化组装的难度,进而提高扣式电池10的加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集流体212上涂布有正极浆料,负极集流体222上涂布有负极浆料,一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212的两端上均涂布有正极浆料,负极集流体222的两端上均涂布有负极浆料。
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212及负极集流体222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正极集流体212的直径小于负极集流体222的直径。
进一步的,正极集流体212的厚度小于负极集流体222的厚度。正极集流体212厚度为0.926mm~0.934mm,负极集流体222厚度为0.1mm~0.108mm。
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扣式电池10的结构稳定性,绝缘密封圈130上开设有容置槽,上壳120的边缘嵌置于容置槽内。底壳110的边缘上设置有卷边111,卷边朝向底壳110的中心位置设置,且卷边用于与绝缘密封圈 130抵接。
请参阅图1及图2,为了提高引脚的结构强度,避免在组装过程中引脚因折弯发生断裂现象,负极引脚221包括折弯部221a及导电部221b,且折弯部221a 向远离上壳120的方向折弯,导电部221b与底壳焊接。同理,正极引脚212也采用相同结构用于提高结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电芯200的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以堆叠的方式设置在外壳100中,极片直接接触平整,实现极片之间不会出现褶皱,避免极片之间接触不良的现象,并且更易于散热,可进行大电流充放电;
2、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之间以堆叠的方式组成电芯200,成型后变形量小,便于进行自动化组装;
3、极片设置有用于与外壳100接触的极耳,通过折弯极耳与上壳120/底壳 110电连接,无需额外插入集流体进行电连接,避免插入集流体过程中导致极片之间接触不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及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扣合,且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圈;
电芯,所述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极片及至少一个负极片;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引脚及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引脚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边缘上;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引脚及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引脚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边缘上,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截面积;
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交替堆叠于所述底壳内,且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集流体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正极引脚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上壳焊接,所述负极引脚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折弯并与所述底壳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及所述负极集流体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直径小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厚度小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厚度为0.926mm~0.934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厚度为0.1mm~0.10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两端上均涂布有正极浆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两端上均涂布有负极浆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上壳的边缘嵌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边缘上设置有卷边,所述卷边朝向所述底壳的中心位置设置,且所述卷边用于与所述绝缘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引脚包括折弯部及导电部,且所述折弯部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折弯,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底壳焊接。
CN202020116552.XU 2020-01-19 2020-01-19 扣式电池 Active CN211605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6552.XU CN211605197U (zh) 2020-01-19 2020-01-19 扣式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6552.XU CN211605197U (zh) 2020-01-19 2020-01-19 扣式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5197U true CN211605197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79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6552.XU Active CN211605197U (zh) 2020-01-19 2020-01-19 扣式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5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37443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단자 조립체
CN101834305B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4323465B2 (ja) 二次電池
US774504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217035800U (zh) 一种多极耳圆柱电池
KR20050098318A (ko) 전극 조립체와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CN21420381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0015907U (zh) 二次电池
CN209843826U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
CN216311911U (zh) 一种全极耳大圆柱形电池结构件
CN216354648U (zh) 电池连接片和锂电池
CN218867252U (zh) 电池
CN211605197U (zh) 扣式电池
CN209401762U (zh)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CN217956079U (zh) 一种无极柱方形电池及电池组
CN217485674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217239531U (zh) 电池及电池组
KR101297171B1 (ko) 이차 전지
CN215771305U (zh) 电芯盖板、电芯和动力电池
WO2023226190A1 (zh) 电池组件、电池及电动交通工具
KR20000021401A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과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 전극 조립체를 이용한 전지
KR100627296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단자 조립체
CN216793732U (zh) 一种集流板及具有该集流板的电池
CN106549184B (zh) 一种新型电流传导结构的方形电池及制造方法
KR100589392B1 (ko) 전극 조립체와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