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8342U - 一种真空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8342U
CN212928342U CN202021639375.XU CN202021639375U CN212928342U CN 212928342 U CN212928342 U CN 212928342U CN 202021639375 U CN202021639375 U CN 202021639375U CN 212928342 U CN212928342 U CN 212928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air
valve
solenoid valve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393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嵇学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ila Auto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ila Auto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ila Auto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ila Auto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393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8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8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8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真空发生器技术领域的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结构包括内置有若干气道的本体、真空电磁阀和吹气电磁阀,所述真空电磁阀和吹气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座和分气板实现与本体的连接以及气道的连通,所述本体连接有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所述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设置于本体的同侧,所述本体包括仿形三连卡扣,所述仿形三连卡扣用于对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的同步定位。该仿形三连卡扣的结构设置,可实现对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的同步安装定位,减少了安装步骤,提升了定位质量以及安装效率,更易于实现结构的整合定位,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以及操作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发生器。
背景技术
真空发生器就是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的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经济、小型的真空元器件,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中机械,电子,包装,印刷,塑料及机器人等领域。通常配合吸盘进行应用以进行各种物料的吸附、搬运,尤其适合于吸附易碎、柔软、薄的非铁、非金属材料或球型物体。但是常规的真空发生器的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味单独定位安装,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同时降低了安装工作效率。此外,常开或常闭工作模式不易进行更换,对于应用成本以及工作进度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升应用操作效率的真空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发生器,包括内置有若干气道的本体、真空电磁阀和吹气电磁阀,所述本体连接有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所述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于本体的同侧设置,所述本体包括仿形三连卡扣,所述仿形三连卡扣用于对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实现同步定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仿形三连卡扣为一端开设为安装入口的金属线性夹装结构,所述金属线性夹装结构于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对应位置相对形成外凸弧形以包围形成限定位,所述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分别于外环面开设有与限定位相匹配的限位槽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道包括主气道、进气气道、真空阀气道、吹气阀气道、吹气气道、真空腔以及内置的真空发生嘴、真空发生管,所述进气口、排气口、真空口分别与主气道、真空发生管、真空腔相连通,所述进气气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气道和真空电磁阀,所述真空阀气道一端与真空电磁阀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真空阀芯相连,所述真空阀芯的另一端通过中部气道与真空发生嘴相连,所述真空阀芯外套有真空阀芯密封环,所述真空阀芯密封环为密封内套于本体的筒状结构并于内部沿轴线开设有与真空阀芯相配合的中部气道,所述中部气道的两端分别与真空阀芯和真空发生嘴相连通,所述真空阀芯密封环的外环面于与吹气气道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避位环槽,所述避位环槽用于实现吹气气道的连通,所述真空阀芯密封环于避位环槽的两端分别与本体之间填充有密封圈,所述吹气阀气道的一端连接于吹气电磁阀,另一端与吹气阀芯相连,所述吹气阀芯的另一端部与吹气气道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吹气气道设置有吹气阀杆,所述吹气阀杆的一端穿过本体进入吹气气道,另一端外置于本体作为调控端,所述吹气阀杆可通过调控端实现对吹气气道的流量调控。
进一步的是,所述真空腔与真空发生管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气流沿真空腔朝向真空发生管方向的流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真空电磁阀和吹气电磁阀同侧设置于本体,所述本体与真空电磁阀和吹气电磁阀之间依次设置有分气板和电磁阀座,所述分气板对应设置有主进气点、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吹气电磁阀进气点、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以及吹气阀芯进气点,所述分气板分别开设有用于连通主进气点、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和吹气电磁阀进气点的第一浅槽以及用于连通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和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的第二浅槽,所述电磁阀座可实现对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以及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的选择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仿形三连卡扣的结构设置,实现对进气口、排气口和真空口的同步安装定位,提升了定位质量以及安装效率;
2、该本体内部气道利用结构的配合实现真空阀芯与吹气气道的交叉而不相通,保证了吹气过程中真空阀芯密封环内部为真空阀芯关闭状态,并进一步利用避位环槽保障了吹气功能的同步实现,提升了内部整合效果,更易实现结构的整体紧凑式配置,同时通过吹气阀杆实现对吹气大小的调控,提升了装置灵活可控性能;
3、分气板的结构设置,使其可同时满足于真空常开或常闭的结构需求,而上述常开或常闭功能的调控仅需通过电磁阀座的更换即可实现,提升了功能整合多样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并降低了装置的应用成本,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真空发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结构放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常闭电磁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常开电磁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真空电磁阀;2、吹气电磁阀;3、电磁阀座;4、分气板;41、主进气点;42、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3、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4、吹气电磁阀进气点;45、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6、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7、吹气阀芯进气点;5、本体;51、主气道;52、进气气道;53、真空阀气道;531、真空阀芯;54、吹气阀气道;541、吹气阀芯;55、吹气气道;551、吹气阀杆;56、真空腔;561、单向阀;57、真空发生嘴;58、真空发生管;59、真空阀芯密封环;591、避位环槽;592、中部气道;593、密封圈;6、进气口;7、排气口;8、真空口;9、三连卡扣;10、数显真空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真空发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内置有若干气道的本体5、真空电磁阀1和吹气电磁阀2。该本体5连接有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于本体5的同侧设置,当其安装于本体5的对应端口时,可直接通过仿形三连卡扣9实现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的同步定位安装。如图5和图6所示,该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为依次排序,本体5于对应位置沿垂直于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用于仿形三连卡扣9进入的安装槽位。仿形三连卡扣9为一端开设为安装入口的金属线性夹装结构并于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对应位置相对形成外凸弧形以包围形成限定位。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分别于外环面开设有与限定位相匹配的限位槽口。则在应用过程中,当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的轴向到达对应位置,则仿形三连卡扣9的安装开口从安装槽位端部插入,并利用自身的弹性使其安装开口依次包围通过限位槽口,直至到达对应安装位。此时限位槽口依次卡位于限定位内,从而实现同步定位卡扣效果,提升安装效率已经定位质量,便于安装以及后续维护操作的进行。此外,该仿形三连卡扣9的安装开口可直接卡滞于本体5内,同时利用本体5的安装槽位对其进行限位,提升定位质量。
如图2所示,该本体5中的气道中的进气口6、排气口7、真空口8分别与主气道51、真空发生管5、真空腔56相连通,进气气道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气道51和真空电磁阀1,真空阀气道53一端与真空电磁阀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嘴相连通并设置有真空阀芯531。真空阀芯531的外套有真空阀芯密封环59,真空阀芯密封环59为密封内套于本体5的筒状结构并于内部沿轴线开设有与真空阀芯531相配合的中部气道592。中部气道592的两端分别与真空阀气道53和真空发生嘴57相连通,即真空阀芯531内置于中部气道592,用于实现对中部气道592的开闭调控。真空阀芯密封环59与吹气气道55对应位置开设有避位环槽591,避位环槽591用于实现吹气气道55的连通,真空阀芯密封环59于避位环槽591的两端分别与本体5之间填充有密封圈593,从而保证气道的密封效果。吹气阀气道54的一端连接于吹气电磁阀2,另一端与吹气阀芯541相连,吹气阀芯541的另一端部对应吹气气道55。该吹气阀芯51的横穿过主气道51,且用于实现对吹气气道55和主气道51实现隔断关闭操作,即从进气口6进入的压缩气体无法沿主气道51进入吹气气道55内。而当吹气阀芯51为关闭状态时则其外环面与本体5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间,以保证压缩气体沿主气道51的连通,从而使压缩气体可随之进入对应的进气气道52内。真空电磁阀1和吹气电磁阀2同侧设置于本体5,该本体5与真空电磁阀1和吹气电磁阀2之间依次设置有分气板4和电磁阀座3,从而保证控制连通质量。在应用过程中,进气口6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过进气气道51进入分气板4控制真空电磁阀1和吹气电磁阀2产生动作,使真空阀芯531打开,压缩空气经过主气道51进入真空发生嘴57再经过真空发生管58到排气口7排出,真空腔56内的空气经过单向阀561随压缩空气通过真空发生管58到排气口7排出产生真空。该真空腔56与真空发生管5之间的单向阀561可保证气流沿真空腔56朝向真空发生管5方向的单向流通,从而保证在真空产生口真空阀芯531关闭而吹气阀芯541未打开时的真空保持。当真空值达到真空数显开关10设定值时,吹气电磁阀2控制吹气阀芯541打开,真空电磁阀1控制真空阀芯531关闭,压缩空气经过吹气气道55再经过避位环槽591吹入真空腔56中,从而实现破坏真空的功能。吹气时,真空阀芯密封环59保证真空关闭,同时避位环槽591保证吹气功能同步实现。该吹气气道55设置有吹气阀杆551,该吹气阀杆551的一端穿过本体5进入吹气气道55,另一端外置于本体5作为调控端。在应用过程中,吹气阀杆551可通过调控端实现对吹气气道55的流量调控,即对吹气大小进行调控。
此外,该装置中的分气板4的结构如图4所示,设置有主进气点41、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2、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3、吹气电磁阀进气点44、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5、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6以及吹气阀芯进气点47。且分气板4分别开设有用于连通主进气点41、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2、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3和吹气电磁阀进气点47的第一浅槽以及用于连通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5和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6的第二浅槽。当需实现真空的常开或常闭功能时,可直接通过更换阀板18来实现此功能。即电磁阀座3可实现对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2、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3、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5以及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6的选择应用。图5为真空常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则进行常闭电磁阀座3的选择,此时压缩空气进入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经过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2控制真空阀芯531关闭,实现真空常闭。而当进行真空常开功能时,则如图6所示,进行常开模式的电磁阀座3的安装。此时,压缩空气进入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经过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3控制真空阀芯531打开,实现真空常开。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真空发生器,包括内置有若干气道的本体(5)、真空电磁阀(1)和吹气电磁阀(2),所述本体(5)连接有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于本体(5)的同侧设置,所述本体(5)包括仿形三连卡扣(9),所述仿形三连卡扣(9)用于对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实现同步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三连卡扣(9)为一端开设为安装入口的金属线性夹装结构,所述金属线性夹装结构于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对应位置相对形成外凸弧形以包围形成限定位,所述进气口(6)、排气口(7)和真空口(8)分别于外环面开设有与限定位相匹配的限位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包括主气道(51)、进气气道(52)、真空阀气道(53)、吹气阀气道(54)、吹气气道(55)、真空腔(56)以及内置的真空发生嘴(57)、真空发生管(58),所述进气口(6)、排气口(7)、真空口(8)分别与主气道(51)、真空发生管(58)、真空腔(56)相连通,所述进气气道(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气道(51)和真空电磁阀(1),所述真空阀气道(53)一端与真空电磁阀(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真空阀芯(531)相连,所述真空阀芯(531)的另一端通过中部气道(592)与真空发生嘴(57)相连,所述真空阀芯(531)的外套有真空阀芯密封环(59),所述真空阀芯密封环(59)为密封内套于本体(5)的筒状结构并于内部沿轴线开设有与真空阀芯(531)相配合的中部气道(592),所述中部气道(592)的两端分别与真空阀芯(531)和真空发生嘴(57)相连通,所述真空阀芯密封环(59)的外表面于与吹气气道(55)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避位环槽(591),所述吹气气道(55)通过避位环槽(591)实现连通,所述真空阀芯密封环(59)于避位环槽(591)的两端分别与本体(5)之间填充有密封圈(593),所述吹气阀气道(54)的一端连接于吹气电磁阀(2),另一端与吹气阀芯(541)相连,所述吹气阀芯(541)的另一端部与吹气气道(55)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气道(55)设置有吹气阀杆(551),所述吹气阀杆(551)的一端穿过本体(5)进入吹气气道(55),另一端外置于本体(5)作为调控端,所述吹气阀杆(551)可通过调控端实现对吹气气道(55)的流量调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56)与真空发生管(58)之间设置有单向阀(561),所述单向阀(561)用于控制气流沿真空腔(56)朝向真空发生管(58)方向的流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电磁阀(1)和吹气电磁阀(2)同侧设置于本体(5),所述本体(5)与真空电磁阀(1)和吹气电磁阀(2)之间依次设置有分气板(4)和电磁阀座(3),所述分气板(4)设置有主进气点(41)、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2)、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3)、吹气电磁阀进气点(44)、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5)、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6)以及吹气阀芯进气点(47),所述分气板(4)分别开设有用于连通主进气点(41)、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2)、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3)和吹气电磁阀进气点(44)的第一浅槽以及用于连通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5)和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6)的第二浅槽,所述电磁阀座(3)可实现对常闭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2)、常开状态真空电磁阀进气点(43)、常闭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5)以及常开状态真空阀芯进气点(46)的选择应用。
CN202021639375.XU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真空发生器 Active CN212928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9375.XU CN212928342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真空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9375.XU CN212928342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真空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8342U true CN212928342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35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39375.XU Active CN212928342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真空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8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9645B2 (ja) 通気機能を有するエジェクタ装置
JP4906961B2 (ja) ターボブロアー用ブローオフバルブ
CN101473123B (zh) 带集成的电动气动位置调节的气动促动装置
TWI620901B (zh) Exhaust pressure and exhaust flow controller
CN212928342U (zh) 一种真空发生器
JP2002089737A (ja) 真空排気弁
RU2003102441A (ru) Система уплотнения для газовой турбины
JP2013064498A (ja) 単動形方向切換弁
JP2017164891A (ja) 真空発生デバイス
TWI759718B (zh) 氣動換向閥
CN210716110U (zh) 一种多工位气动换向阀
CN208442129U (zh) 废气利用型胶带调整装置
CN210425434U (zh) 一种烟叶仓库调控装置
CN207814536U (zh) 一种二位二通电磁阀
CN217481655U (zh) 一种气动执行装置
TWM581174U (zh) Energy-saving vacuum control valve
CN2543691Y (zh) 一种蒸汽与压缩空气的集成控制器
CN217355784U (zh) 一种先导式高压两通阀
CN214488128U (zh) 一种便于加工且气流通畅的吹尘枪
CN205503576U (zh) 真空保持型多段式真空发生器
CN109733929A (zh) 一种气动风泵
CN210068610U (zh) 一种反应式气动阀
CN218644855U (zh) 用于与气缸配合的电磁阀本体
CN116085917B (zh) 基于风速感应调节的离子发生器开关控制系统
CN216698273U (zh) 一种可视盖板以及干法刻蚀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