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1237U - 一种汽车座椅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1237U
CN212921237U CN202021853605.2U CN202021853605U CN212921237U CN 212921237 U CN212921237 U CN 212921237U CN 202021853605 U CN202021853605 U CN 202021853605U CN 212921237 U CN212921237 U CN 212921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bearing
curved surface
passenger
seat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536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光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aya Automobile Se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aya Automobile Se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aya Automobile Se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aya Automobile Sea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536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1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1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1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垫。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坐垫以及靠垫,所述坐垫位于所述靠垫底部,所述坐垫与所述靠垫之间相邻,所述坐垫上表面自上向下凹陷形成臀部承托曲面,所述臀部承托曲面位于所述坐垫靠近所述靠垫的一侧;所述靠垫的下部自内往外隆起以形成下背承托曲面,所述靠垫的两侧分别凸设有腰侧承托凸起,两个所述腰侧承托凸起分别位于所述下背承托曲面的左右两侧,本申请具有提升座椅垫舒适性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垫。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经步入成熟发展阶段,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中,汽车座椅垫是汽车配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乘客直接椅坐于汽车座椅垫上,一副良好的汽车座椅垫对用户在汽车的舒适体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座椅垫主要包括坐垫以及靠垫,坐垫以及靠垫均安装于座椅的骨架上,座椅的骨架对靠垫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坐垫对用户的臀部进行承托,靠垫用于供乘客的背部进行依靠,以实现对人体的承托。另外,坐垫以及靠垫的表面通常采用一层皮革面料,坐垫以及靠垫的内部通过在皮革面料内部填充柔性填充物,以使用户在倚坐于汽车座椅垫时具有较好的舒适体验。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汽车座椅垫的结构通常较为单一,用户乘坐时的舒适感较为一般,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座椅垫的舒适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垫。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座椅垫,包括坐垫以及靠垫,所述坐垫位于所述靠垫底部,所述坐垫与所述靠垫之间相邻,所述坐垫上表面自上向下凹陷形成臀部承托曲面,所述臀部承托曲面位于所述坐垫靠近所述靠垫的一侧;所述靠垫的下部自内往外隆起以形成下背承托曲面,所述靠垫的两侧分别凸设有腰侧承托凸起,两个所述腰侧承托凸起分别位于所述下背承托曲面的左右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乘客倚坐于座椅垫时,乘客的臀部放置于坐垫上,并且乘客的背部倚靠于靠垫处,此时,乘客的臀部放置于臀部承托曲面处,臀部承托曲面的弧度走向可设置成与乘客的臀部相适配,使坐垫上表面与臀部相贴合,提升了坐垫在使用时的舒适度,进而提升了座椅垫的舒适性;另外,下背承托曲面的外凸弧度可设置成与人体脊柱底部的自然弯曲度相适配,使乘客的下背贴合于下背承托曲面处,下背承托曲面对乘客的下背进行承托,减少了乘客长期倚坐时下背悬空造成的疲劳感,提升了乘客倚坐时下背部的舒适性,同时,乘客在长时间依靠于靠垫时,背阔肌需要发力以平衡脊柱进而使脊柱处于中立位,此时位于下背承托曲面两侧的腰侧承托凸起可对乘客的腰部两侧进行承托,对背阔肌进行辅助支撑,减少了乘客背部的疲劳感,进一步提升了座椅垫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腰侧承托凸起自所述靠垫的底部向所述靠垫的中部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乘客依靠于靠垫时,乘客的背阔肌通常贴合于靠垫的中部,此时延伸至靠垫中部的腰侧承托凸起可很好地贴合至背阔肌的顶部,对背阔肌进行较为完整的支撑,另外,背阔肌往上连接大臂,此时,靠垫中位于腰侧承托凸起顶端的上部位置处呈平整状,靠垫的平整部分可供乘客的大臂进行摆放,便于乘客大臂的调整移动,结构实用。
优选的,所述腰侧承托凸起自远离所述下背承托曲面的一侧向靠近所述下背承托曲面的一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侧承托凸起自远离下背承托曲面的一侧向靠近下背承托曲面的一侧倾斜,使得腰侧承托凸起对乘客的腰侧进行承托时可具有较好的包裹感,提升了腰侧承托凸起对乘客的腰侧进行承托时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坐垫的两侧分别自下向上凸设有防滑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乘客乘坐于坐垫时,位于坐垫两侧的防滑凸台可分别与大腿的两侧相贴合抵接,防滑凸台起到减少乘客从座椅两侧滑动的可能性,提升了乘客在乘坐于坐垫时的稳固性。
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滑凸台之间的距离为460mm至5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防滑凸台之间的距离小于460mm时,两个防滑凸台之间的空间较小,对腿部的限制较大,不便于腿部的自然调整,当两个防滑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500mm时,两个防滑凸台之间的空间较大,对腿部的限制较小,不便于乘客乘坐于坐垫时的稳固性,当两个防滑凸台之间的距离为460mm至500mm时,乘客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以及乘坐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靠垫内埋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所述下背承托曲面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囊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以及承托性,将第一气囊埋设于靠垫的下背承托曲面的内部位置处,使得下背承托曲面对乘客的下背部进行承托时的支撑性以及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靠垫内埋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腰侧承托凸起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囊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以及承托性,将第二气囊埋设于靠垫的腰侧承托凸起的内部位置处,使得腰侧承托凸起对乘客的腰侧部进行承托时的支撑性以及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臀部承托曲面处凹陷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坐垫上固定连接有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柔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板具有较好的柔软性质,使得乘客的臀部在乘坐于臀部承托曲面时具有更柔软的包裹性,进一步提升了乘客乘坐时的舒适性。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靠垫顶部的头枕,所述头枕的中部凹陷形成颈椎承托曲面,所述颈椎承托曲面自所述头枕的底部向所述头枕的顶部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头枕可供乘客的头部依靠,其中,凹陷设置于头枕中部的颈椎承托曲面的左右两侧呈隆起状设置,颈椎承托曲面的中部凹陷处可对乘客的颈椎或头部进行容置及承托,并且颈椎承托曲面的两侧起到对颈部进行左右承托的作用,减缓了颈部肌肉为保持颈椎中立位时的发力,提升了颈部摆放至颈椎承托曲面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臀部承托曲面可与臀部相贴合,臀部承托曲面对臀部进行更为全面的承托使用户的臀部具有很好的舒适性,提升了坐垫的舒适性,另外,下背承托曲面可对乘客的下背进行承托,减少了乘客长期倚坐时下背悬空造成的疲劳感,同时,腰侧承托凸起可对乘客的腰部两侧进行承托,对背阔肌进行辅助支撑,减少了乘客背部的疲劳感,提升了靠垫的舒适性,坐垫以及靠垫均具有较好的舒适性,进而提升了座椅垫的整体舒适性;
2、位于坐垫两侧的防滑凸台可分别与大腿的两侧相贴合抵接,防滑凸台起到减少乘客从座椅两侧滑动的可能性,提升了乘客在乘坐于坐垫时的稳固性;
3、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很好地对乘客的下背以及两侧进行柔性承托,提升了乘客腰侧部以及下背部的支撑性以及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坐垫与柔性板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坐垫的正视图。
图4是本申请靠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座椅垫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坐垫;101、臀部承托曲面;102、安装槽;103、防滑凸台;2、靠垫;21、下背承托曲面;22、腰侧承托凸起;3、柔性板;4、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头枕;61、颈椎承托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座椅垫。参照图1,该汽车座椅垫包括坐垫1以及靠垫2,坐垫1位于靠垫2底部,坐垫1与靠垫2之间相邻,通常,坐垫1以及靠垫2均安装于座椅骨架上,座椅骨架通常包括坐垫骨架以及靠垫骨架,坐垫骨架通常固定于坐垫底部,坐垫骨架通常与汽车座椅的底座相连,以实现对坐垫1的支撑,另外,靠垫骨架的底部通常安装于底座上,靠垫骨架埋设至靠垫2内,以实现靠垫2的安装,坐垫1以及靠垫2的具体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1和图2,座椅垫在常规状态,靠垫2通常沿竖向设置,坐垫1通常沿横向设置,乘客的臀部乘坐于坐垫1处,并且乘客的背部倚靠于靠垫2处,为方便对座椅垫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以座椅垫的常规使用状态展开描述。
其中,为提升坐垫1的整体舒适度,坐垫1的上表面自上向下凹陷形成臀部承托曲面101,臀部承托曲面101位于坐垫1靠近靠垫2的一侧,当乘客的臀部乘坐于坐垫1处时,乘客的臀部可放置于臀部承托曲面101处,臀部承托曲面101的弧度走向可设置成与乘客的臀部相适配,使坐垫1上表面与臀部相贴合,提升了坐垫1在使用时的舒适度,在对臀部承托曲面101的弧度进行设置时,可采用人体臀部数据采集器对人体的臀部弧度数据进行收集,并且选取平均值,臀部承托曲面101的弧度数据与人体臀部的弧度数据相对应,以使臀部承托曲面101可贴合于用户的臀部。
参照图2,臀部承托曲面101处自上向下凹陷设置有安装槽102,坐垫1上固定连接有容置于安装槽102内的柔性板3,柔性板3可以选用为内层为海绵、外层为皮革的软质垫板,通常,柔性板3与坐垫1之间可通过胶水粘合的方式实现固定。在此,柔性板3具有较好的柔软性质,使得乘客的臀部在乘坐于臀部承托曲面101时具有更柔软的包裹性,进一步提升了乘客乘坐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坐垫1的两侧分别自下向上凸设有防滑凸台103,防滑凸台103沿着坐垫1的横向侧边自坐垫1远离靠垫2的一侧朝向靠垫2的一侧延伸,并且防滑凸台103的上表面自防滑凸台103坐垫1外侧朝向坐垫1内侧呈倾斜向下设置,防滑凸台103的倾斜面的底部与坐垫1的上表面相接。在乘客乘坐于坐垫1时,位于坐垫1两侧的防滑凸台103可分别与大腿的两侧相贴合抵接,防滑凸台103起到减少乘客从座椅两侧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提升了乘客乘坐时的稳固性,并且防滑凸台103的倾斜面可与大腿外侧相贴合,提升了大腿外侧与防滑凸台103相抵时的舒适性。
另外,参照图3,两个防滑凸台103之间的距离为460mm至500mm,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将两个防滑凸台103之间的距离定义为L,距离L的起始点位于防滑凸台103的外侧,其中,当两个防滑凸台103之间的距离小于460mm时,两个防滑凸台103之间的空间较小,对腿部的限制较大,不便于腿部的自然调整,当两个防滑凸台103之间的距离大于500mm时,两个防滑凸台103之间的空间较大,对腿部的限制较小,不便于乘客乘坐于坐垫1时的稳固性,当两个防滑凸台103之间的距离为460mm至500mm时,乘客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以及乘坐稳定性。
参照图4,为提升靠垫2的舒适度,靠垫2的下部自内往外隆起以形成下背承托曲面21,其中,下背承托曲面21自靠垫2的一侧向靠垫2的另一侧延伸,下背承托曲面21的外凸弧度可设置成与人体脊柱底部的自然弯曲度相适配,使乘客的下背部可贴合于下背承托曲面21处,具体的,下背承托曲面21的外凸弧度数值可采用人体脊椎的自然弧度数值,以达到下背承托曲面21与人体脊柱相贴合的效果,下背承托曲面21对乘客的下背进行承托,减少了乘客长期倚坐时下背悬空造成的疲劳感,提升了乘客倚坐时下背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5,靠垫2内埋设有第一气囊4,第一气囊4位于下背承托曲面21处,第一气囊4可外接气泵以起到控制气囊内部的气压的作用,其中,第一气囊4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以及承托性,将第一气囊4埋设于靠垫2的下背承托曲面21的内部位置处,使得下背承托曲面21对乘客的下背部进行承托时的支撑性以及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继续参照图4和5,靠垫2的两侧分别凸设有腰侧承托凸起22,并且两个腰侧承托凸起22分别位于下背承托曲面21的左右两侧,腰侧承托凸起22自靠垫2的底部向靠垫2的中部延伸,腰侧承托凸起22自远离下背承托曲面21的一侧向靠近下背承托曲面21的一侧倾斜。
当乘客依靠于靠垫2时,乘客的背阔肌通常贴合于靠垫2的中部,此时延伸至靠垫2中部的腰侧承托凸起22可很好地贴合至背阔肌的顶部,对背阔肌进行较为完整的支撑,另外,背阔肌往上连接大臂,此时,靠垫2中位于腰侧承托凸起22顶端的上部位置处呈平整状,靠垫2的平整部分可供乘客的大臂进行摆放,便于乘客大臂的调整移动,同时,腰侧承托凸起22自远离下背承托曲面21的一侧向靠近下背承托曲面21的一侧倾斜,使得腰侧承托凸起22对乘客的腰侧进行承托时可具有较好的包裹感,提升了腰侧承托凸起22对乘客的腰侧进行承托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靠垫2内埋设有第二气囊5,第二气囊5位于腰侧承托凸起22处,第二气囊5可外接气泵,以实现对第二气囊5的内部气压进行控制。第二气囊5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以及承托性,将第二气囊5埋设于靠垫2的腰侧承托凸起22的内部位置处,使得腰侧承托凸起22对乘客的腰侧部进行承托时的支撑性以及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照图4和图5,该座椅垫还包括设置于靠垫2顶部的头枕6,其中在对头枕6进行安装时,可在骨架顶部焊接头枕支架,将头枕6埋设于头枕支架处,以实现对头枕6的支撑,其中,头枕6靠近坐垫1一侧的中部凹陷形成颈椎承托曲面61,颈椎承托曲面61自头枕6的底部向头枕6的顶部延伸,此时,颈椎承托曲面61的中部凹陷处可对乘客的颈椎或者头部进行容置及承托,另外,凹陷设置于头枕6中部的颈椎承托曲面61的左右两侧呈隆起状设置,颈椎承托曲面61的两侧起到对颈部进行左右承托的作用,减缓了颈部肌肉为保持颈椎中立位时的发力,提升了颈部摆放至颈椎承托曲面61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汽车座椅垫的实施原理为:当乘客倚坐于座椅垫时,乘客的臀部放置于坐垫1上,与乘客的臀部相适配的臀部承托曲面101,使坐垫1上表面与臀部相贴合,提升了坐垫1在使用时的舒适度,同时,位于坐垫1两侧的防滑凸台103可分别与大腿的两侧相贴合抵接,防滑凸台103起到减少乘客从座椅两侧滑动的可能性,提升了乘客在乘坐于坐垫1时的稳固性。
另外,与人体脊柱底部的自然弯曲度相适配的下背承托曲面21使乘客的下背得到贴合承托,减少了乘客长期倚坐时下背悬空造成的疲劳感,提升了乘客倚坐时下背部的舒适性,并且第一气囊4进一步提升了下背承托曲面21的支撑性以及舒适性;同时,位于下背承托曲面21两侧的腰侧承托凸起22可对乘客的腰部两侧进行承托,对背阔肌进行辅助支撑,减少了乘客背部的疲劳感,进一步提升了座椅垫的舒适性,并且第二气囊5进一步提升了腰侧承托凸起22的支撑性以及舒适性。
此外,凹陷设置于头枕6中部的颈椎承托曲面61的左右两侧呈隆起状设置,颈椎承托曲面61的中部凹陷处可对乘客的颈椎进行容置及承托,并且颈椎承托曲面61的两侧起到对颈部进行左右承托的作用,减缓了颈部肌肉为保持颈椎中立位时的发力,提升了颈部摆放至颈椎承托曲面61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座椅垫,包括坐垫(1)以及靠垫(2),所述坐垫(1)位于所述靠垫(2)底部,所述坐垫(1)与所述靠垫(2)之间相邻,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1)上表面自上向下凹陷形成臀部承托曲面(101),所述臀部承托曲面(101)位于所述坐垫(1)靠近所述靠垫(2)的一侧;所述靠垫(2)的下部自内往外隆起以形成下背承托曲面(21),所述靠垫(2)的两侧分别凸设有腰侧承托凸起(22),两个所述腰侧承托凸起(22)分别位于所述下背承托曲面(21)的左右两侧;
所述腰侧承托凸起(22)自所述靠垫(2)的底部向所述靠垫(2)的中部延伸;
所述腰侧承托凸起(22)自远离所述下背承托曲面(21)的一侧向靠近所述下背承托曲面(21)的一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1)的两侧分别自下向上凸设有防滑凸台(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垫,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滑凸台(103)之间的距离为460mm至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2)内埋设有第一气囊(4),所述第一气囊(4)位于所述下背承托曲面(21)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2)内埋设有第二气囊(5),所述第二气囊(5)位于所述腰侧承托凸起(22)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臀部承托曲面(101)处凹陷设置有安装槽(102),所述坐垫(1)上固定连接有容置于所述安装槽(102)内的柔性板(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靠垫(2)顶部的头枕(6),所述头枕(6)的中部凹陷形成颈椎承托曲面(61),所述颈椎承托曲面(61)自所述头枕(6)的底部向所述头枕(6)的顶部延伸。
CN202021853605.2U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汽车座椅垫 Active CN212921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3605.2U CN212921237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汽车座椅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3605.2U CN212921237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汽车座椅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1237U true CN212921237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01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53605.2U Active CN212921237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汽车座椅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1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5489B (zh) 骑行鞍座
CN206528594U (zh) 船用多功能可调式充气座椅
CN212921237U (zh) 一种汽车座椅垫
JP5297330B2 (ja) シート
CN209553010U (zh) 一种汽车座垫套件
CN205113079U (zh) 模块化可自由调节汽车支撑坐垫
JPS60501990A (ja) 座席板
CN205573693U (zh) 一种汽车座椅腰垫
CN209600339U (zh) 充气式汽车座椅枕垫
CN210008753U (zh) 一种成人用座椅背垫
CN203567584U (zh) 一种带“u”形头靠槽及填充块的新型座椅
CN112026606B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CN208278221U (zh) 一种休闲骑行趟车充气座垫
CN205113081U (zh) 汽车座椅头枕
CN206938526U (zh) 双硬度汽车座椅泡沫
CN215284504U (zh) 坐感舒适的新型汽车坐垫
CN212047026U (zh) 一种提高汽车座椅外观饱满度、舒适度的连接结构
CN215154123U (zh) 一种防塌陷汽车坐垫
CN203819087U (zh) 多功能充气座椅
CN215944355U (zh) 一种基于人体功能学的公交座椅
CN219257132U (zh) 座椅以及车辆
CN220800585U (zh) 一种按摩沙发
CN218929273U (zh) 座椅以及车辆
CN215944361U (zh) 一种舒适度高的汽车座椅套
CN218588614U (zh) 一种收纳式月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