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6843U - 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06843U
CN212906843U CN202022012911.XU CN202022012911U CN212906843U CN 212906843 U CN212906843 U CN 212906843U CN 202022012911 U CN202022012911 U CN 202022012911U CN 212906843 U CN212906843 U CN 212906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shell
bolt
support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129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荣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s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129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06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06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06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其中,边框组件包括壳体、面板、控制电路板和卡紧机构,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壳体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面板封堵开口,面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控制电路板通过支架固定在面板朝向容纳腔的一侧面,控制电路板上对应第一避让孔设置有插口;卡紧机构固定在壳体内,卡紧机构能够卡紧支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卡紧机构,使得安装控制电路板的支架能够被此卡紧机构卡紧在壳体内,在外部设备插拔于插口时,在卡紧机构的作用下,面板不易与壳体分离,即面板与壳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框组件和包含此边框组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上一般设置有按键板,按键板上设置有按键、插口和指示灯等结构,按键板固定在显示设备的边框内,边框包括壳体和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面板,按键板固定在面板的内侧面,面板上对应按键板上的部件开设避让孔。现有设计存在以下缺陷:面板和壳体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在外置设备与插口插拔时,会因为外置设备与插口过紧而出现误将面板从壳体上扯下的情况,极易损坏按键板,并对使用者造成了不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其面板固定稳固。
提供一种边框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面板,所述面板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面板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有插口;
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卡紧机构能够卡紧所述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卡紧机构,使得安装控制电路板的支架能够被此卡紧机构卡紧在壳体内,在外部设备插拔于插口时,在卡紧机构的作用下,面板不易与壳体分离,即面板与壳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卡珠,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固定座内具有安装槽,所述卡珠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卡珠能够缩回至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始终具有驱动所述卡珠朝向所述安装槽外移动的运动趋势,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珠卡接配合的卡槽。通过设置弹性可移动的卡珠和支架上卡槽相配合,可以有效地保证支架卡入以及支架的固定,同时由于卡珠表面呈圆弧状,所以对支架的磨损较小。另外,由于卡珠和卡槽安装时存在位置干涉的情况,固定座内的安装槽可以为卡珠卡入卡槽时提供位移空间,弹性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安装时,卡珠向固定座内部移动时会进一步压缩弹性件,当卡珠卡入卡槽后,弹性件的弹力可以使卡珠回到初始位置,并通过弹力实现卡珠和卡槽之间的卡紧。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卡紧机构,两个所述卡紧机构的所述卡珠相对设置。通过在支架相对的两端均设置卡紧机构,可以从支架的两侧对支架进行卡紧,对支架的限制作用更强,使支架和壳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定,进而使面板更加稳定地固定于壳体上。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的转角位上设置有引导所述支架插接的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与所述固定座设置有所述卡珠的一侧面相连接。通过设置引导斜面,可以在安装时引导支架移动,降低支架和壳体之间的安装难度,同时还能降低支架与固定座之间的磨损。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紧机构为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二卡扣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或,
所述卡紧机构为插销机构,所述插销机构包括插销和与所述插销连接的弹簧,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所述插销插接的插孔,所述插销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销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弹簧与所述插销连接,始终具有驱动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插接的运动趋势;或,
所述卡紧机构为第一磁吸组件,所述支架和所述容纳腔的腔壁通过所述第一磁吸组件连接。支架通过卡扣机构、插销机构以及磁吸组件等方式固定在壳体内,不仅可以使支架的固定更加稳定,还能使支架的拆装更加方便,降低制造难度。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板包括基板和外板,所述基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板为网板,所述外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包覆有布层。外板包覆布层可以使显示装置外部颜色均匀,减少电镀或者喷涂时的色差,更加美观。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外板间隔设置。此设计可以避免在网板结构的外板上开孔,简化工艺。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靠近所述外板的一侧面设置有镀层或涂层,所述镀层或所述涂层的颜色与所述布层的颜色一致。镀层或涂层的颜色与布层保持一致可以使显示装置更加美观。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部件,所述发光部件上设置导光部件,所述面板上对应所述发光部件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导光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内。发光部件采用导光部件的方式实现导光,可以避免发光部件外露,减少发光部件被破坏的几率。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光部件为指示灯、红外灯和光感中的至少一种。指示灯可以表示显示装置的工作状态,红外灯和光感可以综合人员位置信息和环境亮度信息从而自动调节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二磁吸组件连接。面板和壳体之间通过磁吸组件实现固定,使得二者之间无螺丝连接,降低了拆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边框组件。显示装置的可拆卸面板和壳体之间的卡紧机构可以保证在外部设备插拔插口时面板不从壳体上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边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边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边框组件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容纳腔;2、面板;21、基板;211、第一避让孔;212、第二避让孔;22、外板;221、网板;222、布层;223、通孔;3、支架;31、卡槽;4、控制电路板;41、插口;42、导光柱;5、固定座;51、安装槽;52、引导斜面;6、卡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边框组件包括壳体1、面板2、控制电路板4、支架3和卡紧机构,壳体1内部设有容纳腔11,壳体1设有与容纳腔11之间连通的开口,开口通过面板2封堵,面板2和壳体1之间通过第一磁吸组件连接,面板2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面通过支架3固定有控制电路板4,控制电路板4上设有插口41,面板2对应插口41位置设置有第一避让孔211,壳体1内固定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可以卡紧支架3。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卡紧机构,使得安装控制电路板4的支架3能够被此卡紧机构卡紧在壳体1内,在外部设备插拔于插口41时,在卡紧机构的作用下,面板2不易与壳体1分离,即面板2与壳体1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卡紧机构包括固定座5、弹性件(图上未示出)和卡珠6,固定座5固定在容纳腔11的腔壁,固定座5内部设有安装槽51,卡珠6通过弹性件安装在安装槽51中,弹性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弹性件始终具有驱动卡珠6朝向安装槽51外移动的运动趋势,支架3上设置有与卡珠6卡接配合的卡槽31。通过设置弹性可移动的卡珠6和支架3上卡槽31相配合,可以有效地保证支架3卡入以及支架3的固定,同时由于卡珠6表面呈圆弧状,所以对支架3的磨损较小。另外,由于卡珠6和卡槽31安装时存在位移干涉的情况,安装时,卡珠6向固定座5内部移动进一步压缩弹性件,安装完成后,弹性件的弹力使卡珠6回到初始位置,并实现卡珠6和卡槽31之间的卡紧。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5的转角位上设置有引导所述支架3插接的引导斜面52,所述引导斜面52与所述固定座5设置有所述卡珠6的一侧面相连接。通过设置引导斜面52,可以在安装时引导支架3移动,降低支架3和壳体1之间的安装难度,同时还能降低支架3与固定座5之间的磨损。
优选地,弹性件为金属制成的弹簧,金属制成的弹簧可以避免因老化而出现弹性失效的情况发生。
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紧机构为卡扣机构、插销机构、第一磁吸组件中的一种。支架3通过卡扣机构、插销机构以及磁吸组件等方式固定在壳体1内,不仅可以使支架3的固定更加稳定,还能使支架3的拆装更加方便,降低制造难度。
具体地,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一卡扣设置在容纳腔11的腔壁上,第二卡扣设置在支架3上。
插销机构包括插销和与插销连接的弹簧,支架3上设置有供插销插接的插孔,插销的一端插接于插孔内,插销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位于壳体1外,弹簧和插销连接,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具有驱动插销向插孔方向的运动趋势。
第一磁吸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设置在容纳腔11的腔壁上,第二磁铁设置在支架3上。
可选地,第一磁吸组件还可以是第三磁铁和可被磁铁吸附的金属板,第三磁铁设置在容纳腔11的腔壁上,金属板设置在支架3上。
进一步地,面板2包括基板21和外板22,控制电路板4设置有发光部件,发光部件为指示灯、红外灯和光感中的至少一种,指示灯可以表示显示装置的工作状态,红外灯和光感可以综合人员位置信息和环境亮度信息从而自动调节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发光部件设置有导光部件(如导光柱42),发光部件采用导光部件的方式实现导光,可以避免发光部件外露,减少发光部件被破坏的几率;基板21上设置有避让导光部件的第二避让孔212,第一避让孔211和第二避让孔212均设置在基板21上,第一避让孔211和第二避让孔212与外板22间隔设置。此设计可以避免在网板221结构的外板22上开孔,简化工艺。
一实施例中,外板22和基板21之间使用螺钉连接,外板22上设有通孔223,基板21上设有螺纹孔,螺钉穿过通孔223旋拧至螺纹孔内实现外板22和基板21之间的固定连接。使用螺钉连接,可以有效提升外板22和基板2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板22和基板21之间通过粘接胶连接。使用粘接胶连接不需要开设通孔223和螺纹孔,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工艺流程。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板22和基板21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外板22上设有第三卡扣,基板21上设有与第三卡扣配合连接的第四卡扣。卡扣连接只需要安装时将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对准配合,不需要另外的安装工具,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外板22为网板221,外板22远离所述基板21的一侧包覆有布层222。外板22包覆布层222可以使显示装置外部颜色均匀,减少电镀或者喷涂时的色差,更加美观。
可选地,网板221的结构可以用铁网、铁丝网、钢网、铝网任意一种代替。多种不同的外板22外观可以提供多种外观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
优选地,基板21靠近外板22一侧设置有镀层或涂层,镀层或涂层的颜色与布层222的颜色一致。镀层或涂层的颜色与布层222保持一致可以使显示装置更加美观。
所述面板2与所述壳体1通过第二磁吸组件连接。面板2和壳体1之间通过磁吸组件实现固定,使得二者之间无螺丝连接,降低了拆装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面板2还可以采用粘接、卡扣连接以及螺钉连接等方式与壳体1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边框组件。显示装置的可拆卸面板2和壳体1之间的卡紧机构可以保证在外部设备插拔插口41时面板2不从壳体1上脱落。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面板,所述面板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面板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有插口;
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卡紧机构能够卡紧所述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卡珠,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固定座内具有安装槽,所述卡珠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卡珠能够缩回至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始终具有驱动所述卡珠朝向所述安装槽外移动的运动趋势,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珠卡接配合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卡紧机构,两个所述卡紧机构的所述卡珠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转角位上设置有引导所述支架插接的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与所述固定座设置有所述卡珠的一侧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为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二卡扣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或,
所述卡紧机构为插销机构,所述插销机构包括插销和与所述插销连接的弹簧,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所述插销插接的插孔,所述插销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销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弹簧与所述插销连接,始终具有驱动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插接的运动趋势;或,
所述卡紧机构为第一磁吸组件,所述支架和所述容纳腔的腔壁通过所述第一磁吸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基板和外板,所述基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板为网板,所述外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包覆有布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外板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外板的一侧面设置有镀层或涂层,所述镀层或所述涂层的颜色与所述布层的颜色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部件,所述发光部件上设置导光部件,所述面板上对应所述发光部件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导光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为指示灯、红外灯和光感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二磁吸组件连接。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组件。
CN202022012911.XU 2020-09-15 2020-09-15 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906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2911.XU CN212906843U (zh) 2020-09-15 2020-09-15 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2911.XU CN212906843U (zh) 2020-09-15 2020-09-15 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6843U true CN212906843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57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12911.XU Active CN212906843U (zh) 2020-09-15 2020-09-15 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06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65922U (zh) 显示装置
CN210606436U (zh) 显示屏模组
CN212906843U (zh) 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0131894B (zh) 一种热水器装饰件及热水器
CN211906793U (zh) 一种带显示功能的电子胸牌
CN211289710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辅助光源
JPH11282367A (ja) 光学フィルタの取付装置
CN216566010U (zh) 一种中框结构及挂墙式控制装置
CN209893064U (zh) 吊装装置
CN215453551U (zh) 前拆结构及显示设备
CN112565493A (zh) 电子设备
CN112037669A (zh) 一种面板模组及显示屏
CN214409766U (zh) 扩充模组及安装组件
CN110373862B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主控板保护壳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20065474U (zh) 智能开关
CN111862833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结构
CN220274097U (zh) 边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849858U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智能pdu以及带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CN210717176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辅助光源
CN210920737U (zh) 转轴组件及智能交互平板
CN217959133U (zh) 磁吸式化妆镜
CN220891760U (zh) 显示装置
CN21243106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787497U (zh) 超声设备
CN218185220U (zh) 一种带有灯带插件的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1

Address after: 710018 floor 12, northwest regional headquarters of Shiyuan Co., Ltd., north of Fengdong 2nd Road and east of FengHao Avenue, Fengdong new town,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S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30 No. 6, Yun Po four road, Whampo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hiyu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