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98134U - 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 - Google Patents
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98134U CN212898134U CN202020674421.3U CN202020674421U CN212898134U CN 212898134 U CN212898134 U CN 212898134U CN 202020674421 U CN202020674421 U CN 202020674421U CN 212898134 U CN212898134 U CN 2128981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ow
- frame
- fixed
- groove
- outer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窗框内的左固定窗、三轨推拉窗本体以及右固定窗,所述左固定窗及右固定窗均包括由上固定框、下固定框、左固定框及右固定框围合而成的固定窗框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窗内的固玻,所述固玻的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分别通过对应的两上压线、两下压线、两左压线以及两右压线固定于所述对应的上固定框、下固定框、左固定框以及右固定框上;所述三轨推拉窗本体包括由上外框、下外框、左外框以及右外框围合面成的窗框、由内至外的依次设于所述窗框内的纱窗、内窗以及外窗,所述纱窗、内窗以及外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外框的下端和下外框的上端滑动配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
背景技术
目前,居家装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经阶段,居家装饰通常会用到推拉窗和平开窗。目前用到最多的推拉窗只能打开一半,两扇窗不能同时打开,这样导致通风性和通透性较差。但是推拉窗具有不占据室内空间的优点,外观美丽,价格经济。随着人们对窗户的通透性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也出现一些三轨推拉窗,目前的滑窗的隔音性能、隔热性能、气密性能均较差,并且结构非常复杂,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大窗户、高采光,而传统的三轨推拉窗若需要做大,要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达不到要求,要么需要非常厚的型材支撑或非常复杂的结构,结构越复杂密封性越来得到保证,适用性和通用性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窗洞、结构巧妙密封性好的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窗框内的左固定窗、三轨推拉窗本体以及右固定窗,所述左固定窗及右固定窗均包括由上固定框、下固定框、左固定框及右固定框围合而成的固定窗框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窗内的固玻,所述固玻的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分别通过对应的两上压线、两下压线、两左压线以及两右压线固定于所述对应的上固定框、下固定框、左固定框以及右固定框上;所述三轨推拉窗本体包括由上外框、下外框、左外框以及右外框围合面成的窗框、由内至外的依次设于所述窗框内的纱窗、内窗以及外窗,所述纱窗、内窗以及外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外框的下端和下外框的上端滑动配合以能够沿所述上外框和下外框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左外框与所述左固定窗的右固定框连接,所述右外框与所述右固定窗的左固定框连接。左固、右固和三轨推拉窗的组合,能够适用更宽、更大空洞,提高采光,满足客户更多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框、下固定框、左固定框以及下固定框均包括一内固、一外固,所述内固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固的内侧面密封连接,所述内固和外固均呈中空的矩形框状结构,在所述内固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卡设第一密封胶条的第一端的至少一第一密封胶槽,在所述外固的内侧面相应于所述第一密封胶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的第二密封胶槽。采用分体式的内固和外固进行密封连接,内固和外固可以单独搭配,也可以在不同场合进行搭配,提高通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内固和外固上相应于玻璃的第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压线卡槽,所述内固和外固上远离所述玻璃的第二侧面相应于对应的第一压线卡槽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二压线卡槽,所述第一压线卡槽及第二压线卡槽的两卡槽壁相应于槽口的一端分别向相对的方向凸设有一卡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线、下压线、左压线及右压线均包括与对应的压线卡槽卡合的卡合部以及与所述卡合部连接的用于压向所述固玻的压部,所述卡合部包括钩设于对应卡槽的两卡部上的两卡钩以及与所述卡钩连接且向相对的固定框方向延伸形成的连接桥,所述压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桥连接且向所述固玻的对应侧面延伸形成的压臂以及与所述压臂连接且与所述固玻的对应侧面平行的第一存胶部。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将左右两侧制成左固定窗和右固定窗,中间为三轨推拉窗本体,这样使得减少滑轨的长度,增加滑动稳定性,不会降低采光面积,尽可能大的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同等窗洞面积下,与传统的三滑窗相比,不用加大型材厚度和结构复杂度即可满足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侧向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轨推拉窗本体的俯向透视图。
图4是图3中U形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三轨推拉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密封插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具有固滑的三轨推拉窗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窗框内的左固定窗700、三轨推拉窗本体以及右固定窗701。
所述左固定窗700及右固定窗701的结构相同,它们分别与所述三轨推拉窗本体的左右侧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固定窗700及右固定窗701均包括由上固定框702、下固定框703、左固定框704及右固定框705围合而成的固定窗框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窗内的固玻706(固定玻璃),所述固玻706的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分别通过对应的两上压线、两下压线、两左压线以及两右压线固定于所述对应的上固定框702、下固定框703、左固定框704以及右固定框705上。
所述三轨推拉窗本体包括由上外框101、下外框102、左外框103以及右外框104围合面成的窗框、由内至外(室内至室外)的依次设于所述窗框内的纱窗、内窗以及外窗,所述纱窗、内窗以及外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外框101的下端和下外框102的上端滑动配合以能够沿所述上外框101和下外框102的长度方向滑动(即左右滑动)。所述左外框103与所述左固定窗700的右固定框705连接,所述右外框104与所述右固定窗701 的左固定框704连接。
本方案中,将左右两侧制成左固定窗700和右固定窗701,中间为三轨推拉窗本体,这样使得减少滑轨的长度,增加滑动稳定性,不会降低采光面积,尽可能大的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同等窗洞面积下,与传统的三滑窗相比,不用加大型材厚度和结构复杂度即可满足需要。
关于左固定窗700及右固定窗701:
所述上固定框702、下固定框703、左固定框704以及下固定框703均包括一内固707、一外固708,所述内固707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固708的内侧面密封连接,所述内固707和外固708均呈中空的矩形框状结构。具体地,在所述内固707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卡设第一密封胶条709的第一端的至少一第一密封胶槽710(本实施例为两个,增加密封性能),在所述外固708的内侧面相应于所述第一密封胶槽710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一密封胶条709的第二密封胶槽711。
所述内固707和外固708上相应于玻璃的第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压线卡槽712,所述内固707和外固708上远离所述固玻706的第二侧面相应于对应的第一压线卡槽712 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二压线卡槽713,所述第一压线卡槽712及第二压线卡槽713的两卡槽壁相应于槽口的一端分别向相对的方向凸设有一卡部714(本实施例中,所述卡部714与对应的卡槽壁垂直),这样,两卡部714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卡槽壁之间的距离。相应于上固定框702,所述第一压线卡槽712设于所述上固定框702的内固707和外固708的下侧面,所述第二压线卡槽713设于所述上固定框702的内固707和外固708的上侧面。相应于下固定框703,所述第一压线卡槽712设于所述下固定框703的内固707和外固708 的上侧面,所述第二压线卡槽713设置于所述下固定框703的内固707和外固708的下侧面。相应于左固定框704,所述第一压线卡槽712设置于所述左固定框704的内固707和外固708的右侧面,所述第二压线卡槽713设于所述左固定框704的内固707和外固708 的左侧面。相应于右固定框705,所述第一压线卡槽712设于所述右固定框705的内固707 和外固708的左侧面,所述第二压线卡槽713设于所述右固定框705的内固707和外固708 的右侧面。这样设置,使得固定框可以通用,只需要开设一个模具即可作为上固定框702、下固定框703、左固定框704及右固定框705用,无论哪一面均可以供压线卡入其中,还可以供相邻的三轨推拉窗本体的相应外框卡入其中,减少开模成本,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固定框的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两上压线为一组以分别与固玻706的上端的里侧面和外侧面固定,两下压线为一组以分别与固玻706的下端的里侧面和外侧面固定,两左压线为一组以分别与固玻706的左端的里侧面和外侧面固定,两右压线为一组以分别与固玻706的右端的里侧面和外侧面固定。所述上压线、下压线、左压线以及右压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与对应的压线卡槽卡合的卡合部以及与所述卡合部连接的用于压向所述固玻706的压部。所述卡合部包括钩设于对应卡槽的两卡部714上的两卡钩715以及与所述卡钩715连接且向相对的固定框方向延伸形成的连接桥716,优选的,其中一卡钩715的钩部的弯钩弧度大于另一外钩部的弯钩弧度,这样更方便卡入,同时又能有效防止卡合部退出所述卡部714。所述压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桥716连接且向所述固玻706的对应侧面延伸形成的压臂717以及与所述压臂717连接且与所述固玻706的对应侧面平行的第一存胶部71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胶部718由所述压臂717向远离固玻706的方向延伸形成)。这样设置,增加压线与所述玻璃的打胶面积,同时压臂717与第一存胶部的交接处能够更好的存胶,增加固玻 706的固定强度,提升整个三轨推拉窗的品质。
关于三轨推拉窗本体:
所述三轨推拉窗本体包括由上外框101、下外框102、左外框103以及右外框104围合面成的窗框、由内至外(室内至室外)的依次设于所述窗框内的纱窗、内窗以及外窗,所述纱窗、内窗以及外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外框101的下端和下外框102的上端滑动配合以能够沿所述上外框101和下外框102的长度方向滑动(即左右滑动)。所述左外框103与所述左固定窗700的右固定框705连接,所述右外框104与所述右固定窗701 的左固定框704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外框103的左侧面与所述左固定窗700的右固定框705的右侧的第一压线卡槽712卡接。所述右外框104的右侧面与所述右固定窗701 的左固定框704的左侧的第一压线卡槽712卡接。
所述上外框101、下外框102、左外框103以及右外框104的结构相同,它们均包括一内窗框105及一外窗框106,所述内窗框105的外侧面与所述外窗框106的内侧面密封连接,所述内窗框105与所述外窗框106均呈中容的矩形框状结构。具体地,在所述内窗框105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卡设第五密封胶条107的第一端的至少一第三密封胶槽(本实施例为两个,增加密封性能),在所述外窗框106的内侧面相应于所述第三密封胶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一密封胶条709的第四密封胶槽。
在所述内窗框105上相邻于纱窗、内窗的第一侧面由内至外依次间隔的设有里侧挡 108、纱窗滑道109以及内窗滑道110,在所述外窗框106上相应于所述外窗的第一侧面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外窗滑道111以及外侧档112。所述纱窗滑道109、内窗滑道110以及外窗滑道111沿对应的外框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对应的外框的内窗框105和外窗框106上。其中:
所述里侧挡108与所述内窗框105的里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里侧挡108朝向纱窗的一端超出所述纱窗滑道109及内窗滑道110,这样可以对纱窗及内窗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因用力过大造成内窗或纱窗错位脱落等。对于上外框101和下外框102,所述纱窗、内窗和外窗的上端分别能够沿所述上外框101上的纱窗滑道109、内窗滑道110及外窗滑道 111移动,所述纱窗、内窗和外窗的下端分别能够沿所述下外框102上的纱窗滑道109、内窗滑道110及外窗滑道111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纱窗滑道109、内窗滑道110以及外窗滑道111均包括垂直设于对应的外框的第一侧面(相应于纱窗、内窗、外窗的一侧面)的对应位置的相互间隔的两滑板113以及设于每一滑板113上远离所述外框的一端的U形槽114,所述U形槽114的开口朝向纱窗、内窗、外框的方向。
进一步地,在下外框102的纱窗滑道109、内窗滑道110以及外窗滑道111上一一对应的设置有一U形滑轨115,所述U形滑轨115包括一对应滑道的两U形槽114上的置板 116、一凸设于所述置板116上的轨道117、垂直设于所述置板116上相应于所述U形槽 114位置处且能够插入所述U形槽114中的插板118以及垂直设于所述置板116上且位于两插板118内侧的两固定板119,在两固定板119相应于两U形槽114的槽底位置处设置有钩设于所述槽底上的倒钩120。所述两固定板119具有弹性,在安装时,将两固定板119 插入两U形槽114之间,所述倒钩120即可钩于所述两U形槽114的底部,同时,所述插板118插入所述两U形槽114中,能够纵横两个方向对所述U形滑轨115进行限位。对应的于所述U形滑轨115,所述纱窗、内窗以及外窗的下端(下纱光企、内窗及外窗的下扇光企)均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轮。
对于左外框103及右外框104,当所述纱窗、内窗及外窗沿上下外框102的对应滑道移动至左外框103时,所述纱窗、内窗、外窗的左端则移至左外框103的纱窗滑道109、内窗滑道110及外窗滑道111位置处,这时,左外框103的纱窗滑道109、内窗滑道110 及外窗滑道111从里外方向对窗户进行限位支撑以及能够当作外框锁条使用,在内外窗关闭时,封边锁条能够初步防止空气雨水进入。当所述纱窗、内窗及外窗沿上下外框102的对应滑道移动至右外框104时,右外框104的纱窗滑道109、内窗滑道110及外窗滑道111 从里外方向对窗户进行限位支撑以及起到外框锁条的作用,在内外窗关闭时,封边锁条能够初步防止空气雨水进入。
本实施方式的上外框101、下外框102、左外框103和右外框104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多道密封对内滑和外滑进行密封,能够保证上滑和下滑的密封性能。分体式结构使得内窗框105和外窗框106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实用性更强。里侧挡108和外侧档112的高度高于对应的滑道高度,能够进一步防止纱料和扇料脱落,增加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提升三轨推拉窗品质。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内窗框105上远离纱窗、内窗的第二侧面设置有两个卡持部件,能够与对应的固定框上的两个第二压线卡槽713卡合。具体地,所述左外框103的第二侧面的两个卡持部件与所述左固定窗700的右固定框705的第二侧面的两个第二压线卡槽713的卡合部卡合,所述右外框104的第二侧面的两个卡持部件与所述右固定窗701的右固定框705的第二侧面的两个第二压线卡槽713的卡合部卡合。
关于纱窗:
所述纱窗包括由上纱光企、下纱光企、左纱光企以及右纱光企围合形成的呈矩形框状的纱料以及设于所述纱料的内框的纱网404,所述纱窗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纱网404的上端压于所述上纱光企上的上纱压线、用于将所述纱网404的下端压于所述下纱光企上的下纱压线、用于将所述纱网404的左端压于所述左纱光企上的左纱压线以及用于将所述纱网404 的右端压于所述右纱光企上的右纱压线407。
关于纱料:
所述上纱光企、下纱光企、左纱光企以及右纱光企的结构均相同,它们均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里框壁401(朝向室内方向)及第一外框壁402(朝向室外方向)、垂直设于所述第一里框壁401及第一外框壁402之间且靠近纱网404的第一端的第一腹壁403、垂直的设于所述第一里框壁401及第一外框壁402之间且远离所述纱网404的第二端(即靠近对应的外框的一端)的第二腹壁405,所述第一腹壁403及第二腹壁405将所述第一里框壁401和第一外框壁402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及第三空间,第一空间靠近所述纱网404,第三空间靠近对应的外框,第一空间及第三空间均为半封闭空间,第一空间的开口朝向纱网404方向,第三空间的开口朝对应的外框方向,第二空间为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之间的封闭空间。在所述第一空间内设置有一供所述纱压线407卡入的卡持部406,所述纱压线407卡入所述卡持部406中后,所述纱压线407与所述卡持部 406之间具有一朝向所述纱网404的纱网插口408,用于供所述纱网404插入其中,所述纱网404通过胶条或者玻璃胶固定于所述纱网插口408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里框壁401的第一端长于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里框壁4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第一端端面不位于同一平面,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第一里框壁401的第一端超出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第一端),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空间从纱网404的方向和室外的方向均与外界连通,形成两个方向的开口(朝向纱网404方向和朝向室外方向)。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压纱线更快捷方便的卡入所述卡持部406中。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里框壁401和第一外框壁402的第一端的长度可以相同,均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卡持部406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腹壁403的里端朝向所述纱网404的一面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第一卡槽409、由所述第一卡槽409上靠近纱网404的一槽侧壁向第一外框壁402方向且向纱网404方向延伸形成的斜挡块41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第一端的抵持块411。所述第一卡槽409包括与所述第一腹壁403垂直的槽底壁、由所述槽底壁向所述第一外框壁402方向延伸形成的一槽侧壁,所述第一腹壁 403上与所述槽侧壁平行的一段形成所述第一卡槽409的另一槽侧壁。所述卡持部406还包括由所述第一里框壁401的第一端垂直连接且向所述第一外框壁402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壁412、设于所述第一卡壁412的外端的第一胶槽413、连接于所述第一胶槽413与所述斜挡块410之间的连接块41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壁412、第一胶槽413、连接块 414、斜挡块410以及第一卡槽409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胶槽413包括由所述第一卡壁412 的外端向所述第一腹壁403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的槽底壁、由所述槽底壁向所述第一外框壁402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胶槽侧壁,所述第一胶槽413的第二胶槽侧壁与所述第一卡壁412的下段(底于所述槽底壁的一段)共用。所述第一卡壁412的外端面向第二胶槽侧壁的方向延伸出一第一凸缘,所述连接块41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胶槽侧壁的外端连接并凸出所述第二胶槽侧壁以形成一第二凸缘,如此,两凸缘之间的距离小于两胶槽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一第一卡口415,便于存胶或者防止胶条脱离。所述连接块414的第二端与所述斜挡块410上靠近所述第一卡壁412的一斜面连接,所述斜挡块410朝向第一外框壁402的一端(外端)超出所述连接块414朝向第一外框壁402的一面(外侧面),所述斜挡块410与所述第一腹壁403之间形成一斜向的导向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抵持块411由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里框壁401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抵持块411与所述第一腹壁403的距离小于所述斜挡块410的外端与所述第一腹壁403的距离,且所述抵持块411与所述斜挡块410之间形成一供所述纱压线407的卡板插入所述第一卡槽409的插入口。
在第三空间内:在所述第一里框壁401及第一外框壁402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槽体416及第二槽体417,所述第一槽体416及第二槽体417的槽底壁分别由第一里框壁401和第一外框壁402的相对的一面向相对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槽体416及第二槽体417的第一槽侧壁由所述槽底壁向第二端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里框壁401及第一外框壁402上相应于对应槽体的第一槽侧壁的一段则形成所述对应的槽体的第二槽侧壁。在所述第一里框壁401上朝向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一面向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方向凸设有一第一T形凸条418,所述第一T形凸条418在所述第一里框壁401上位于所述第一槽体416及第二腹壁405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T形凸条418、第一槽体416的槽底壁以及第一里框壁401上位于所述第一T形凸条418和第一槽体416之间的一段形成第一插槽419,所述第一T形凸条418、第二腹壁405以及所述第一里框壁401上位于所述第一T形凸条418和第二腹壁405之间的一段形成第二插槽420。在所述第一外框壁402 上相应于所述第一T形凸条418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对称的第二T形凸条421,所述第二 T形凸条421、第二槽体417的槽底壁以及第一外框壁402上位于所述第二T形凸条421 和第二槽体417之间的一段形成第三插槽422,所述第二T形凸条421、第二腹壁405以及第一外框壁402上位地所述第二T形凸条421和第二腹壁405之间的一段形成第四插槽 423。所述第一插槽419、第二插槽420、第三插槽422以及第四插槽423可以供胶条、密封条等条状物插入,起到密封加强的作用。
关于纱压线407:
所述纱压线407卡设于所述卡持部406中,用于与所述卡持部406配合以固定所述纱网404。所述纱压线407包括与对应纱光企的卡持部406的第一卡壁412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二卡壁424、设于所述第二卡壁424上相应于所述卡持部406的第一胶槽413的位置处的第二胶槽425、由所述第二卡壁424上远离所述第一卡壁412的一端(外端)向第一外框壁402方向延伸并与其抵接的平封板426、由所述平封板426与所述第一外框壁402抵接的一端向所述卡持部406的导向通道方向延伸形成的立封板427以及由所述立封板427 的延伸端向所述卡持部406的第一卡槽409方向斜向延伸以卡入所述第一卡槽409的卡板 428,所述立封板427上相应于所述第一外框壁402上的抵持块411的位置处设置有一抵槽,用于供所述抵持块411的顶端抵于其中以防止所述纱压线407从所述插入口中脱落。
所述第二胶槽425与所述第一胶槽413相对,所述第二胶槽425包括由所述第二卡壁 424的里端向所述第一腹壁403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的槽底壁、由所述槽底壁向所述第一里框壁40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胶槽侧壁,所述第二胶槽425的第四胶槽侧壁与所述第二卡壁424的上段共用。所述第二卡壁424的里端向第三胶槽侧壁的方向延伸出一第三凸缘,所述第三胶槽侧壁的里端向所述第四胶槽侧壁的方向延伸出一第四凸缘,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之间的距离小于两胶槽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一第二卡口429,便于存胶或者防止胶条脱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槽开设于所述立封板427相应于所述抵持块411的一段,向所述纱网404的方向开设而成,所述抵槽向远离所述第一里框壁401的方向贯穿所述立封板427,还向远离所述纱网404的方向贯穿所述立封板427以与外界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板428包括一端与所述立封板427连接且形状与所述斜挡块410 相匹配的斜向卡臂以及由所述斜向卡臂上远离所述立封板427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卡槽409 延伸的卡钩,所述卡钩的钩部钩设于所述第一卡槽409上相邻于所述斜挡块410的直角位置处,背部抵于所述第一卡槽409上远离所述纱网404的一槽侧壁上。
关于内窗及外窗:
所述内窗及外窗均包括由所述上扇光企、下扇光企、左扇光企、右扇光企围合形成的呈矩形框状的扇料以及设于所述扇料内的玻璃(一般用夹空玻璃)。
所述内窗及外窗的扇料(每一扇光企)包括第二里框壁501以及第二外框壁502。在所述第二里框壁501及第二外框壁502上靠近玻璃的一端(第一端)对称设置有一对用于卡持一第三密封胶条504的两端的第二卡槽503,该对第二卡槽503对称设置于第二里框壁501和第二外框壁502上,该对第二卡槽503与所述开口之间的空间为对应的玻璃插入的空间,当所述玻璃插入该空间之后,利用玻璃胶等材质将玻璃封于该所述空间内,再通过所述第三密封胶条504进行密封,起到双密封的作用,使得密封隔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槽503包括垂直设于对应的第二里框壁501/第二外框壁502上的两槽侧壁以及垂直设于所述两槽侧壁上靠近相对的一框壁的一端的槽底壁(设于第二外框壁502上的第二卡槽503的槽底壁垂直连接于两槽侧的里端,设于第二里框壁501上的第二卡槽503的槽底壁垂直连接于两槽侧壁的外端),所述第二卡槽503的槽底壁、两槽侧壁与对应的框壁之间形成一矩形框结构505,可以供加强柱、加强筋等部件插入。在所述第二卡槽503的两槽侧壁的端头还分别向相对的方向凸设有第一凸尖506,从而形成一用于卡持所述第三密封胶条504的第三卡口507。
在所述第二里框壁501及第二外框壁502的中段对称设置有一对用于卡持一第四密封胶条508的两端的第三卡槽509。所述第三卡槽509的一槽侧壁垂直的设于对应的第二里框壁501和第三里框壁上,该槽侧壁为平直型常规槽侧壁,所述第三卡槽509的另一槽侧壁为异型槽侧壁(即非平直的侧壁),所述第三卡槽509的槽底壁垂直的连接于两槽侧壁上靠近相对的一框壁的一端(位于第二外框壁502上的第三卡槽509的槽底壁垂直连接于两槽侧壁上的里端,设于第二里框壁501上的第三卡槽509的槽底壁垂直连接于两槽侧的外端)。
本实施例中,设于第二里框壁501上的第三卡槽509的平直型槽侧壁和设于第二外框壁502上的第三卡槽509的平直型槽侧壁之间具有一间隙。
所述第三卡槽509的槽底壁、两槽侧壁以及对应的框壁(对应的里框壁或对应的外框壁)之间形成一异形空间510,可以供加强柱、加强筋等部件插入,设计为异形结构可以使得强加效果更好,稳定性更强。通过所述第四密封胶条508对所述第三卡槽509的两平直型的槽侧壁之间的间隔进行密封,对第三密封胶条504起到进一步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里框壁501靠近对应的玻璃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外框壁502方向凸伸出一第五凸缘511,所述第二外框壁502上相应于第五凸缘511的位置处向所述第二里框壁501的方向凸伸出一第六凸缘512。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玻璃胶打入所述玻璃与第二里框壁501和第二外框壁502之间后,该第五凸缘511和第六凸缘512能够尽量多的存胶,加强打胶固定效果。
在所述第二里框壁501及第二外框壁502上靠近对应的外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三槽体513及第四槽体514,所述第三槽体513及第四槽体514的槽底壁分别由第二里框壁501和第二外框壁502的相对的一面向相对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槽体513及第四槽体514的第一槽侧壁由所述槽底壁向对应的外框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里框壁501 及第二外框壁502上相应于对应槽体的第一槽侧壁的一段则形成所述对应的槽体的第二槽侧壁。在所述第二里框壁501上朝向所述第二外框壁502的一面向所述第二外框壁502的方向凸设有一第三T形凸条515,所述第三T形凸条515在所述第二里框壁501上位于所述第三槽体513及第三卡槽509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三T形凸条515、第三槽体513的槽底壁以及第二里框壁501上位于所述第三T形凸条515和第三槽体513之间的一段形成第五插槽,所述第三T形凸条515、第三卡槽509以及所述第二里框壁501上位于所述第三T形凸条515和第三卡槽509之间的一段形成第六插槽。在所述第二外框壁502上相应于所述第三T形凸条515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对称的第四T形凸条516,所述第四T形凸条516、第四槽体514的槽底壁以及第二外框壁502上位于所述第四T形凸条516和第四槽体514之间的一段形成第七插槽,所述第四T形凸条516、第三卡槽509以及第二外框壁502上位于所述第四T形凸条516和第三卡槽509之间的一段形成第八插槽。所述第五插槽、第六插槽、第七插槽以及第八插槽可以供胶条、密封条等条状物插入,起到密封加强隔热隔音的作用。增加隔热隔音效果,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本实施方式的扇光企,采用分体式的第二里框壁501和第二外框壁502结构,一端插入玻璃后利用玻璃胶进行密封,然后再利用两组密封胶体进行加强密封,防止空气进入,起到隔热隔音的作用。分体式的扇光企,适用范围更广,可变性和灵活度更高。
关于密封插配结构:
所述密封插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左纱光企的左端(相邻于左外框103)的第一单封盖 517、设于所述内窗的右扇光企(相邻于右外框104)的右端的双封盖518以及设于所述外窗的左扇光企的左端(相邻于左外框103)的第二单封盖519。所述第一单封盖517包括封于所述左纱光企的左端的第一密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端垂直连接且位于所述左纱光企的第一外框壁402的外侧面的第一插配部。所述双封盖518包括封于所述内窗的右扇光企的右端的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里端(朝向纱窗的一端)垂直连接且与能够所述第一插配部插入配合的第二插配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端垂直连接的第三插配部。所述第二单封盖519包括封于所述外窗的左扇光企的左端的第三密封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密封部的里端垂直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三插配部插入配合的第四插配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封盖517及第二单封盖519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左纱光企的左端的第一左密封板520、设于所述第一左密封板520的右侧面上相应于所述第一槽体416和第二槽体417的第一槽侧壁的位置处的一第一封块521以及由至少一第一封块521向对应的槽体的槽底壁方向弯折成型的第一折弯块522,所述第一折弯块522扣于对应的槽体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左密封板520的外端超出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外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块522设于靠近所述第一槽体416的第一封块521上。所述第一插配部具有由所述第一左密封板520的外端向右垂直弯折并向右(纱网404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平板523、由所述第一平板523的延伸端向里垂直弯折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外框壁402的外侧面位置处的第二平板524、由所述第二平板524的里端向右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三平板525(所述第三平板525紧贴于所述第一里框壁401的外侧面)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平板525上相应于所述双封板的一端(右端)的第一插配槽526。所述第一插配槽526的槽底壁由所述第三平板525的右端的外侧面垂直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插配槽526的一槽侧壁与所述槽底壁的外端垂直连接以形成与所述第二插配部插配配合的第一插配板527,所述第三平板525的右端上超出所述第一插配槽526的槽底壁的一段形成所述第一插配插的另一槽侧壁,所述第一插配板527的宽度大于所述该另一槽侧壁的宽度。在所述第一插配槽526的两槽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向相对方向凸起的第二凸尖,两第二凸尖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两槽侧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密封部结构或功能与第一密封部相同或相似,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内窗的右扇光企的右端的右密封板528、设于所述右密封板528的左侧面上相应于所述右扇光企上的第三槽体513的第一槽侧壁的位置处的第三封块529以及设于所述右密封板528的左侧面上相应于所述内窗的右扇光企的第四槽体514的第一槽侧壁上的第四封块 530。所述右密封板528的里端超出所述第二里框壁501的里侧面,所述右密封板528的外端超出所述第二外框壁502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插配部具有由所述右密封板528的里端向左垂直弯折并向左延伸形成的第四平板531、由所述第四平板531的延伸端向外垂直弯折并延伸至所述对应的第二里框壁501(内窗的右扇光企的第二里框壁501)的里侧面位置处的第五平板532、由所述第五平板532的外端向左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第六平板533 (所述第六平板533紧贴于所述对应的第二里框壁501的里侧面)以及设于所述第六平板 533上的左端的第二插配槽534,所述第二插配槽534的槽底壁由所述第六平板533的左端的里侧面垂直向里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插配槽534的一槽侧壁与所述槽底壁的里端垂直连接以形成与所述第一插配槽526插入配合的第二插配板535,所述第六平板533的左端上超出所述第二插配槽534的槽底壁的一段形成所述第二插配插的另一槽侧壁,所述第二插配板535的宽度大于该另一槽侧壁的宽度。在所述第二插配槽534的两槽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向相对方向凸起的第三凸尖,两第三凸尖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两槽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插配槽534的开口位置与所述第一插配板527的位置相匹配以能够供所述第一插配板527插入所述第二插配槽534中,所述第一插配槽526的开口位置与所述第二插配板535的位置相匹配以能够供第二插配板535插入至所述第一插配槽526中。
所述第三插配部设于所述右密封板528的外端,与所述第二插配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插配部具有由所述右密封板528的外端向左垂直弯折并向左延伸形成的第七平板536、由所述第七平板536的延伸端向里垂直弯折并延伸至所述对应的第二外框壁502(内窗的右扇光企的第二外框壁502)的外侧面位置处的第八平板537、由所述第八平板537的里端向左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九平板538(所述第九平板538紧贴于所述对应的第二外框壁502的外侧面)以及设于所述第九平板538的左端的第三插配槽539,所述第三插配槽 539的槽底壁由所述第九平板538的左端的外侧面垂直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插配槽539 的一槽侧壁与所述槽底壁的外端垂直连接以形成与所述第四插配部插入配合的第三插配板540,所述第九平板538的左端上超出所述第三插配槽539的槽底壁的一段形成所述第三插配槽539的另一槽侧壁,所述第三插配板540的宽度大于该另一槽侧壁的宽度。在所述第三插配槽539的两槽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向相对方向凸起的第四凸尖,两第四凸尖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两槽侧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三密封部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外窗的左扇光企的左端的第二左密封板541、设于所述第二左密封板541的右侧面上相应于对应的第三槽体513和第四槽体514的第一槽侧壁的位置处的第二封块542、由至少一第二封块542向对应的槽体的底壁方向弯折成型的第二折弯块543,所述第二折弯块543扣于对应的槽体的槽底壁上,所述第二左密封板541的里端超出所述对应第二里框壁501的里侧面。所述第四插配部具有由所述第二左密封板541的里端向右垂直弯折并向右延伸形成的第十平板544、由所述第十平板544的延伸端向外垂直弯折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外框壁502的里侧面位置处的第十一平板545、由所述第十一平板545的外端向右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第十二平板546(所述第十二平板546紧贴于所述对应的第二外框壁502的外侧面)以及设于所述第十二平板546上相应于所述第三插配板540的位置处的第四插配槽547,所述第四插配槽547的开口位置与所述第三插配板540的位置相匹配以能够供所述第三插配板540插入所述第四插配槽547中,所述第四插配槽547的结构与上述第一至第三插配槽539的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此处便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插配结构,第一密封板封堵住所述纱光企的左端,增加隔热隔音密封效果,两第一封块521分别紧贴于第一槽体416及第二槽体417的第一槽侧壁,从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垂直的方向对所述纱光企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折弯块522和对应的槽体的槽底壁配合,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纱光企的右端配合抵拢,从左右方向对所述第一单封盖517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单封盖517和对应的槽侧壁配合从里外方面对所述第一单封盖517进行限位。所述双封盖518的结构和功能与单封盖相似,双封盖518设于所述内窗的右端面,除了密封扇光企外,还起到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封盖517和第二单封盖519插入配合的作用。当纱窗、内窗和外窗都位于同一侧时,第一单封盖517、第二单封盖519以及双封盖518 分开,当纱窗位于右外框104上、内窗位于左外框103上、外窗位于右外框104上时,第一单封盖517、第二单封盖519分别与双封盖518插入配合。这样的好处,可以使得当内窗和外窗呈关闭状态时,第二单封盖519和双封盖518之间插入密封配合,第二单封盖519 和双封盖518上的插配部具有与对应的光企紧密贴合的平板,从里外方向上均防止空气、雨水漏进室内的情况。并且,由于当它们插配配合时,对应的窗或扇正好抵在对应的外框上,这样能防止在推动纱窗或内外窗时因用力过大而操作对应的外框。
本实施方式的三轨推拉窗本体,纱料主体结构简单巧妙,由第一里框壁、第一外框壁以及连接于它们之间的几块腹壁组成的纱料结构简单巧妙,且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朝向纱网的第一空间内设置用于卡持纱压线的卡持部,其与纱压线进行卡合,可变性强,方便卡入并压紧纱网,与传统的一体结构相比,灵活性和可变性更好,更便于安装。内窗和外窗的各扇光企采用分体式的第二里框壁和第二外框壁结构,再使它们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可以适用各种厚度的玻璃,通用性能更强。两第二里框壁和第二外框壁之间实现多层密封,增加密闭性能,防风防雨隔音。通过密封插配结构进一步的杜绝纱窗与内窗之间,内窗与外窗之间过气、过水等情况,使得隔音隔热密闭效果更佳,提升三轨推拉窗的品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窗框内的左固定窗、三轨推拉窗本体以及右固定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窗及右固定窗均包括由上固定框、下固定框、左固定框及右固定框围合而成的固定窗框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窗内的固玻,所述固玻的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分别通过对应的两上压线、两下压线、两左压线以及两右压线固定于所述对应的上固定框、下固定框、左固定框以及右固定框上;所述三轨推拉窗本体包括由上外框、下外框、左外框以及右外框围合面成的窗框、由内至外的依次设于所述窗框内的纱窗、内窗以及外窗,所述纱窗、内窗以及外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外框的下端和下外框的上端滑动配合以能够沿所述上外框和下外框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左外框与所述左固定窗的右固定框连接,所述右外框与所述右固定窗的左固定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框、下固定框、左固定框以及下固定框均包括一内固、一外固,所述内固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固的内侧面密封连接,所述内固和外固均呈中空的矩形框状结构,在所述内固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卡设第一密封胶条的第一端的至少一第一密封胶槽,在所述外固的内侧面相应于所述第一密封胶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的第二密封胶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和外固上相应于玻璃的第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压线卡槽,所述内固和外固上远离所述玻璃的第二侧面相应于对应的第一压线卡槽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二压线卡槽,所述第一压线卡槽及第二压线卡槽的两卡槽壁相应于槽口的一端分别向相对的方向凸设有一卡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线、下压线、左压线及右压线均包括与对应的压线卡槽卡合的卡合部以及与所述卡合部连接的用于压向所述固玻的压部,所述卡合部包括钩设于对应卡槽的两卡部上的两卡钩以及与所述卡钩连接且向相对的固定框方向延伸形成的连接桥,所述压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桥连接且向所述固玻的对应侧面延伸形成的压臂以及与所述压臂连接且与所述固玻的对应侧面平行的第一存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74421.3U CN212898134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74421.3U CN212898134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98134U true CN212898134U (zh) | 2021-04-06 |
Family
ID=7526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74421.3U Active CN212898134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98134U (zh) |
-
2020
- 2020-04-28 CN CN202020674421.3U patent/CN2128981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898134U (zh) | 具有固定窗的三轨推拉窗 | |
CN212898132U (zh) | U形滑轨以及三轨推拉窗 | |
WO2021120780A1 (zh) | 一种用于门窗防水的内框、包含其的门窗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2898133U (zh) | 三滑窗本体 | |
CN213016133U (zh) | 一种纱窗 | |
CN212898135U (zh) | 推拉式三滑窗 | |
CN212898131U (zh) | 三滑窗结构 | |
CN212898240U (zh) | 一种密封插配结构以及三滑窗本体 | |
CN216920857U (zh) | 带内凹高窗的双玻璃肋幕墙结构 | |
CN214247032U (zh) | 一种推拉门及合金推拉门门框 | |
CN213174333U (zh) | 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的竖向防水结构 | |
CN215830355U (zh) | 快连组件及包含其的淋浴房门框结构 | |
CN102287897B (zh) | 空调风机箱体组合锁紧装置及其组合锁紧方法 | |
CN211115418U (zh) | 一种铝合金门窗的水平边框 | |
CN111502514A (zh) | 新型推拉门窗 | |
CN216767114U (zh) | 高保温性能和高抗风压性能的门窗框架 | |
CN212898181U (zh) | 推拉门窗用防晃动件组 | |
CN219158841U (zh) | 一种提升推拉门下框密封块 | |
CN212898136U (zh) | 双轨推拉窗 | |
CN211081531U (zh) | 可从室内安装与更换固定窗玻璃的外平开窗 | |
CN215108461U (zh) | 一种铝合金门窗转角型材 | |
CN216641866U (zh) | 一种入槽式密封推拉门 | |
CN217354070U (zh) | 一种门窗假中梃封盖 | |
CN216517704U (zh) | 节能型铝合金窗结构 | |
CN212249706U (zh) | 一种玻璃幕墙用开启框的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