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90585U - 一种客车中段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车中段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90585U
CN212890585U CN202022079058.3U CN202022079058U CN212890585U CN 212890585 U CN212890585 U CN 212890585U CN 202022079058 U CN202022079058 U CN 202022079058U CN 212890585 U CN212890585 U CN 212890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longitudinal
longitudinal beam
beams
section fram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90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官发霖
张炫东
张磊
陈清清
陈裕华
郭德志
姚培欣
胡海辉
钟智裕
黄国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Jinlong Automobil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inlong Automobil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inlong Automobil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inlong Automobil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790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90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90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90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中段车架,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包括主纵梁、侧纵梁和侧横梁;两侧纵梁分别设置于主纵梁的左右两侧,若干侧横梁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于主纵梁和侧纵梁之间,使得主纵梁的两侧形成若干用于安装电池箱的电池仓;主纵梁内设有用于集中布设管线的布设空间,并且主纵梁、侧纵梁和侧横梁的侧壁均设有供管线穿行的穿线空间。本实用新型对中段车架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后的结构可利用空间大,能够集中地布设电池箱,并合理地布设相关管线,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有效地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和操控稳定性,为整车能够实现低地板或者低入口设计提供了核心的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客车中段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客车中段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客车按照乘客门踏步台阶数,可分为一级踏步、二级踏步和三级踏步等,若客车车厢内从前至后的主要通道区的地板为没有台阶的单一平面区域,并且到达此平面区域内的每个乘客门都是一级踏步,则称为低地板客车;若从前乘客门至后乘客门后立柱的地板为没有台阶的单一平面区域,并且到达此平面区域内的每个乘客门都是一级踏步,则成为低入口客车。
为了实现低地板或者低入口,目前电动客车通常将电池布置在车后舱和车顶上,但是这种布置方式不仅对车架的强度要求很高,而且会造成整车重心偏高,使得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受到影响。若能对现有电动客车的中段车架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在布设电池和相关管线时同时满足低地板或者低入口客车的高度要求,则能将电池布置在中段车架,从而有效解决整车重心偏高,转向不稳,整车偏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包括主纵梁、侧纵梁和侧横梁;两上述侧纵梁分别设置于上述主纵梁的左右两侧,若干上述侧横梁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于上述主纵梁和侧纵梁之间,使得主纵梁的两侧形成若干用于安装电池箱的电池仓;上述主纵梁内设有用于集中布设管线的布设空间,并且上述主纵梁、侧纵梁和侧横梁的侧壁均设有供管线穿行的穿线空间。
进一步,上述主纵梁包括呈左右排布的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上述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之间形成上述布设空间;还包括中横梁;若干上述中横梁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于上述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之间。
更进一步,上述第一主纵梁、第二主纵梁、侧纵梁、侧横梁和中横梁均为中部设有上述穿线空间的双层梁结构。
更进一步,若干上述中横梁通过L形支架固设于上述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之间,该L形支架的一侧壁设有供管线穿行的让位槽,L形支架的另一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管线的通孔。
进一步,两上述侧纵梁的端部与上述侧横梁的连接处设有立柱。
进一步,两上述侧纵梁的外侧均设有若干裙边梁。
更进一步,上述裙边梁为开口朝内的V形结构。
进一步,上述电池箱内的电池组由若干矮电芯单体串并联而成,并且电池箱的长为1000-1100mm,宽为650-700mm,高为125-175mm。
进一步,上述电池箱通过若干连接件可拆卸地装设于上述电池仓内。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对中段车架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后的结构可利用空间大,能够集中地布设电池箱,并合理地布设相关管线,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有效地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和操控稳定性,为整车能够实现低地板或者低入口设计提供了核心的技术支持。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相关管线能够集中且合理地布设于主纵梁的布设空间内,从而节省了管线占位空间,为电池箱集中布置提供了便利。
3、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内的电池组由若干矮电芯单体串并联而成,由此可充分降低电池箱的高度,确保中段车架实现一级踏步。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对电池箱的规格进行了标准化设计,从而为车架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标准,使得电池布置更加简单准确,并可有效提高电池箱的生产效率,有助于实现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池箱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21、主纵梁;211、第一主纵梁;212、第二主纵梁;22、侧纵梁;23、侧横梁;24、中横梁;25、L形支架;251、让位槽;252、通孔;26、立柱;27、裙边梁;200、电池仓;201、安装部;203、布设空间;204、穿线空间;A、电池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包括主纵梁21、侧纵梁22和侧横梁23;两侧纵梁22分别设置于主纵梁21的左右两侧;若干侧横梁23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于主纵梁21和侧纵梁22之间,使得主纵梁21的两侧形成若干用于安装电池箱A的电池仓200;主纵梁21内设有用于集中布设管线的布设空间203,并且所述主纵梁21、侧纵梁22和侧横梁23的侧壁均设有供管线穿行的穿线空间204。本实用新型对中段车架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后的结构可利用空间大,能够集中地布设电池箱A,并合理地布设相关管线,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有效地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和操控稳定性,为整车能够实现低地板或者低入口设计提供了核心的技术支持。
参照图1和图2,主纵梁21包括呈左右排布的第一主纵梁211和第二主纵梁212,第一主纵梁211和第二主纵梁212之间形成布设空间203;还包括中横梁24;若干中横梁24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于第一主纵梁211和第二主纵梁212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管线包括电池的高压线束、制动气管和液压油管等管路。各电池仓200内电池的高压线束通过第一主纵梁211和第二主纵梁212侧壁的穿线空间204引入到布设空间203内,再统一汇集连接到后段车架,而诸如制动气管和液压油管等管路均在布设空间203内完成与前段车架和后段车架的贯穿连接。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能使得各管线集中且合理地布设于布设空间203内,从而节省了管线占位空间,为电池箱A的集中布置提供了便利。
参照图1和图2,第一主纵梁211、第二主纵梁212、侧纵梁22、侧横梁23和中横梁24均为中部设有穿线空间204的双层梁结构。采用双层梁的结构设计可充分确保中段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并且省去了额外挖设穿线空间204的工序,双层梁之间的间隙即可很好地充当穿线空间204使用。
参照图1和图2,若干中横梁24通过L形支架25固设于第一主纵梁211和第二主纵梁212之间,该L形支架25的一侧壁设有供管线穿行的让位槽251,L形支架25的另一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管线的通孔252。L形支架25的设计一方面可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起到固定管线的作用。
参照图1和图2,两侧纵梁22的外侧均设有若干裙边梁27,优选地,裙边梁27为开口朝内的V形结构,由此可使其内部也形成用于供管线穿行的穿线空间。
参照图1和图2,两侧纵梁22的端部与侧横梁23的连接处设有立柱26,并且位于主纵梁21前后两端的侧横梁23、中横梁24和裙边梁27为从左至右贯穿的一体式结构,由此可充分确保结构强度和刚度。
参照图1和图2,第二主纵梁212的右侧后端设有轮椅区的安装部201,用于安装电动翻板等部件。
参照图1和图2,为了确保实现中段车架实现一级踏步,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箱A内的电池组由若干矮电芯单体串并联而成,且电池箱A的长为1000-1100mm,宽为650-700mm,高为125-175mm。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电池箱A的长为1060mm,宽为670mm,高为140mm。标准化设计的电池箱A一来为车架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标准,使得电池布置更加简单准确,二来可有效提高电池箱A的生产效率,有助于实现批量化生产。具体地,电池箱A通过若干连接件可拆卸地装设于电池仓200内。连接件采用现有常规的连接耳或者安装支架,在此不加赘述。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9)

1.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纵梁、侧纵梁和侧横梁;两所述侧纵梁分别设置于所述主纵梁的左右两侧,若干所述侧横梁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于所述主纵梁和侧纵梁之间,使得主纵梁的两侧形成若干用于安装电池箱的电池仓;所述主纵梁内设有用于集中布设管线的布设空间,并且所述主纵梁、侧纵梁和侧横梁的侧壁均设有供管线穿行的穿线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纵梁包括呈左右排布的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所述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之间形成所述布设空间;还包括中横梁;若干所述中横梁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纵梁、第二主纵梁、侧纵梁、侧横梁和中横梁均为中部设有所述穿线空间的双层梁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中横梁通过L形支架固设于所述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之间,该L形支架的一侧壁设有供管线穿行的让位槽,L形支架的另一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管线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纵梁的端部与所述侧横梁的连接处设有立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纵梁的外侧均设有若干裙边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梁为开口朝内的V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内的电池组由若干矮电芯单体串并联而成,并且电池箱的长为1000-1100mm,宽为650-700mm,高为125-17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中段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通过若干连接件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电池仓内。
CN202022079058.3U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客车中段车架 Active CN212890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9058.3U CN212890585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客车中段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9058.3U CN212890585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客车中段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90585U true CN212890585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58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9058.3U Active CN212890585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客车中段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90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38918U (zh) 一种大型电动客车
KR101966402B1 (ko) 차량용 플로어 구조물
CN106143629B (zh) 车身骨架结构
CN212890584U (zh) 一种中型电动客车
WO2020015507A1 (zh) 一种前碰撞传递结构和电动汽车
KR102382679B1 (ko) 배터리부와 모터 및 프레임이 일체화된 통합형 편평형차대
CN109552022A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框架底部结构
CN111776074A (zh) 一种车辆的底盘骨架
CN101973316B (zh) 一种前围上盖板结构
CN212890585U (zh) 一种客车中段车架
CN109080715A (zh) 一种新型节能卡车导流罩
CN209804762U (zh) 动力电池的上盖、动力电池、车辆
CN212667490U (zh) 一种车辆的纵梁
CN209581631U (zh) 一种电动汽车侧围门槛后部车身结构
CN212950833U (zh) 一种小型电动客车
CN201834053U (zh) 汽车地板侧碰加强器
CN211765886U (zh) 一种车辆前车体的传力结构
CN209426554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框架底部结构
CN212485448U (zh) 一种车辆的电池仓组件
CN109291996B (zh) 电动汽车的框梁及电动汽车
CN203996459U (zh) 驾驶室前围
CN208616059U (zh) 汽车前地板
CN212667494U (zh) 一种车辆的底盘骨架
CN20779029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16301228U (zh) 一种新能源低地板客车的底盘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