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8206U - 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 - Google Patents

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68206U
CN212868206U CN202021524022.5U CN202021524022U CN212868206U CN 212868206 U CN212868206 U CN 212868206U CN 202021524022 U CN202021524022 U CN 202021524022U CN 212868206 U CN212868206 U CN 212868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bearing body
preset axis
prese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40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正朝
吴军
郝刚
朱敬娟
李晨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 Sh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 Sh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 Sh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 Sh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40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68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68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68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该内轴承体包括:包括:绕预设轴线环设的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一内表面、连接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上沿部、连接第一外表面和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下沿部;第一外表面绕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环形沟道;第一上沿部朝远离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上延伸部;第一下沿部均朝远离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下延伸部;第一上延伸部和第一下延伸部的长度相同,均沿垂直于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第一外表面。同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内轴承体和外轴承体彼此之间因相对转动而造成的非正常的机械磨损,有效实现了对轴承的保护,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机械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作为一种常规的机械部件,其作用是为了能够使得轴在转动同时,还能对轴进行定位,保证其旋转时的同心度的同时,还能避免轴与插接槽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磨损。因此,在轴与孔的配合中,经常会用到轴承。并且,由于现有的轴承基本都是由内轴承体、外轴承体以及设置于内轴承体和外轴承体之间的滚动组件构成,而滚动组件一般都是由保持架、设置于保持架上的若干滚珠组成,从而当轴承在装配完成后,内轴承体和外轴承体之间可依靠滚动组件彼此相对转动。
然而,发明人发现,由于轴承的损坏一般都是因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在彼此相对转动时,与滚动组件之间出现磨损造成,而有一部分的磨损又是非正常的机械性磨损,比如会有碎屑或异物掉入内轴承体和外轴承体之间的滚动组件中,从而造成内轴承体和外轴承体在彼此相对转动时的磨损过度,从而极大的地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可对轴承的滚动组件进行有效保护,从而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轴承体,包括:绕预设轴线环设的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一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上沿部、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下沿部;所述第一外表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环形沟道;
所述第一上沿部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上延伸部;所述第一下沿部均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下延伸部;
所述第一上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长度相同,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所述第一外表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轴承体,包括:绕预设轴线环设的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对的第二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上沿部、连接所述第二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下沿部;所述第二内表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形成第二环形沟道;
所述第二上沿部朝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上延伸部;所述第二下沿部均朝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下延伸部;
所述第二上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长度相同,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所述第二内表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轴承,包括:沿预设轴线方向同轴设置的内轴承体、外轴承体、设置于所述内轴承体和所述外轴承体之间的滚动组件;
所述内轴承体包括: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一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上沿部、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下沿部;所述第一外表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环形沟道;所述第一上沿部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上延伸部;所述第一下沿部均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下延伸部;所述第一上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长度相同,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所述第一外表面;
所述外轴承体包括: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对的第二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上沿部、连接所述第二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下沿部;所述第二内表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二环形沟道;所述第二上沿部朝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上延伸部;所述第二下沿部均朝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下延伸部;所述第二上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长度相同,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所述第二内表面;
所述第一上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相互隔开,所述第一下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相互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内轴承体的第一上沿部和第一下沿部均朝远离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分别形成第一上延伸部和第一下延伸部,同时外轴承体的第二上沿部和第二下沿部均朝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分别形成第二上延伸部和第二下延伸部,通过第一上延伸部和第二上延伸部的相互配合,以及第二下延伸部和第二下延伸部的相互配合,可对内轴承体和外轴承体之间的滚动组件进行有效遮挡,从而可防止异物掉入滚动组件内,避免了内轴承体和外轴承体彼此之间因相对转动而造成的非正常的机械磨损,有效实现了对轴承的保护,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另外,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的外侧为一平面,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的内侧为由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上沿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外侧为一平面,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内侧为由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沿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另外,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一上磁力部件;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一下磁力部件。
另外,所述第一上磁力部件为第一上磁环,所述第一下磁力部件为第一下磁环。
另外,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的外侧为一平面,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的内侧为由所述第二内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上沿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外侧为一平面,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内侧为由所述第二内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下沿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另外,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二上磁力部件;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二下磁力部件。
另外,所述第二上磁力部件为第二上磁环,所述第二下磁力部件为第二下磁环。
所述第一上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上延伸部彼此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下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下延伸部彼此之间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的一侧开设第一上环形凹槽,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的一侧开设第二上环形凹槽;
所述轴承还包括: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环设的若干上滚动体,各所述上滚动体有部分均嵌入所述第一上环形凹槽内,另有部分均嵌入所述第二上环形凹槽内;
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一侧开设第一下环形凹槽,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一侧开设第二下环形凹槽;
所述轴承还包括: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环设的若干下滚动体,各所述下滚动体有部分均嵌入所述第一下环形凹槽内,另有部分均嵌入所述第二下环形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内轴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外轴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内轴承具有第一上磁力部件、第一下磁力部件、第二上磁力部件、第二下磁力部件时的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轴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外轴承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轴承,如图1所示,包括:沿预设轴线方向同轴设置的内轴承体1、外轴承体2、设置于内轴承体1和外轴承体2之间的滚动组件3。
其中,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轴承体1包括:第一外表面11、与第一外表面11相对的第一内表面12、连接第一外表面11与第一内表面12的第一上沿部13、连接第一外表面11和第一内表面12的第一下沿部14。并且,第一外表面11绕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环形沟道15。另外,第一上沿部13朝远离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上延伸部16,而第一下沿部14均朝远离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下延伸部 17,第一上延伸部16和第一下延伸部17的长度相同,且均沿垂直于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第一外表面1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外轴承体2包括:第二外表面21、与第二外表面21相对的第二内表面22、连接第二外表面21与第二内表面22的第二上沿部23、连接第二外表面21和第二内表面22的第二下沿部24。并且,第二内表面21绕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二环形沟道25。另外,第二上沿部23朝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上延伸部26,而第二下沿部24均朝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下延伸部27,第二上延伸部26和所述第二下延伸部27的长度相同,且均沿垂直于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第二内表面22。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上延伸部16与第二上延伸部26相互隔开,而第一下延伸部17与第二下延伸部27相互隔开。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由于内轴承体1的第一上沿部13和第一下沿部14均朝远离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分别形成第一上延伸部16和第一下延伸部17,同时外轴承体2的第二上沿部23和第二下沿部24均朝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分别形成第二上延伸部26和第二下延伸部27,通过第一上延伸部16和第二上延伸部26的相互配合,以及第二下延伸部17和第二下延伸部27的相互配合,可对内轴承体1和外轴承体2之间的滚动组件3进行有效遮挡,从而可防止异物掉入滚动组件3内,避免了内轴承体1和外轴承体2彼此之间因相对转动而造成的非正常的机械磨损,有效实现了对轴承的保护,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说,如图2和图4所示,在内轴承体1中,第一上延伸部16的外侧161为一平面,而第一上延伸部16的内侧162为由第一外表面11相对于第一上沿部13的一端朝远离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而相应的,第一下延伸部17的外侧171为一平面,而第一下延伸部17的内侧172为由第一外表面11相对于第一下沿部14的一端朝远离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同理,如图3和图5所示,在外轴承体2中,第二上延伸部26的外侧261为一平面,而第二上延伸部26的内侧262为由第二外表面21相对于第二上沿部23的一端朝远离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而相应的,第二下延伸部27的外侧271为一平面,而第二下延伸部27的内侧272为由第二外表面21相对于第二下沿部24的一端朝远离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另外,作为优选地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上延伸部16与第二上延伸部26彼此之间滑动配合,第一下延伸部17与第二下延伸部27彼此之间滑动配合。
具体地说,结合图2所示,第一上延伸部16相对于第二上延伸部26的一侧开设第一上环形凹槽163,第二上延伸部26相对于第一上延伸部16的一侧开设第二上环形凹槽263。而相应的,结合图3所示,第一下延伸部17相对于第二下延伸部27的一侧开设第一下环形凹槽173,第二下延伸部27相对于第一下延伸部17的一侧开设第二下环形凹槽 273。
并且,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承还包括:绕预设轴线方向环设的若干上滚动体4、绕预设轴线方向环设的若干下滚动体5,各上滚动体4有部分均嵌入第一上环形凹槽163内,另有部分均嵌入第二上环形凹槽263内。同时,各下滚动体5有部分均嵌入第一下环形凹槽173内,另有部分均嵌入第二下环形凹槽273内。
由此不难看出,通过第一上延伸部16与第二上延伸部26彼此之间的滑动配合,以及第一下延伸部17与第二下延伸部27彼此之间的滑动配合,可对内轴承体1与外轴承体2之间的所产生的缝隙进一步封堵,在对滚动组件3起到进一步保护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外轴承体2和内轴承体1的转动性能。
另外,作为优选地方案,如图6所示,内轴承体1的第一上延伸部16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一上磁力部件18,而第一下延伸部17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一下磁力部件19。而相应的,外轴承体2的第二上延伸部26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二上磁力部件28,而第二下延伸部 27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二下磁力部件29。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上磁力部件18与第二上磁力部件28的极性相同,而第一下磁力部件19和第二下磁力部件 29的极性相同,使得内轴承体1和外轴承体2之间同性相斥,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外轴承体2和内轴承体1的转动性能。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上磁力部件18、第一下磁力部件19、第二上磁力部件28和第二下磁力部件29均为磁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内轴承体,如图7所示,该内轴承体1包括:第一外表面11、与第一外表面11相对的第一内表面12、连接第一外表面11与第一内表面12的第一上沿部13、连接第一外表面11和第一内表面12的第一下沿部14。并且,如图7所示,第一外表面11绕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环形沟道15。另外,第一上沿部 13朝远离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上延伸部16,而第一下沿部14均朝远离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下延伸部17,第一上延伸部16和第一下延伸部17的长度相同,且均沿垂直于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第一外表面11。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由于内轴承体1的第一上沿部13和第一下沿部14均朝远离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分别形成第一上延伸部16和第一下延伸部17,通过第一上延伸部16和第一下延伸部17可对内轴承体1和外轴承体(图中未标示)之间的滚动组件(图中未标示)进行有效遮挡,从而可防止异物掉入滚动组件内,避免了内轴承体1 和外轴承体2彼此之间因相对转动而造成的非正常的机械磨损,有效实现了对轴承的保护,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在内轴承体1中,第一上延伸部16的外侧161为一平面,而第一上延伸部16的内侧162为由第一外表面11相对于第一上沿部13的一端朝远离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而相应的,第一下延伸部17的外侧171为一平面,而第一下延伸部17的内侧172为由第一外表面11相对于第一下沿部14的一端朝远离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由此不难看出,本实施方式的内轴承体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内轴承体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外轴承体,如图8所示,该外轴承体2包括:第二外表面21、与第二外表面21相对的第二内表面22、连接第二外表面21与第二内表面22的第二上沿部23、连接第二外表面21和第二内表面22的第二下沿部24。并且,如图8所示,第二内表面21绕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二环形沟道25。另外,第二上沿部 23朝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上延伸部26,而第二下沿部24均朝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下延伸部27,第二上延伸部26和所述第二下延伸部27的长度相同,且均沿垂直于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第二内表面22。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由于外轴承体2的第二上沿部23和第二下沿部24均朝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分别形成第二上延伸部26和第二下延伸部27,通过第二上延伸部26和第二下延伸部27可对外轴承体2和内轴承体(图中未标示)之间的滚动组件(图中未标示)进行有效遮挡,从而可防止异物掉入滚动组件内,避免了外轴承体2和内轴承体2彼此之间因相对转动而造成的非正常的机械磨损,有效实现了对轴承的保护,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在外轴承体2中,第二上延伸部26的外侧261为一平面,而第二上延伸部26的内侧262为由第二外表面21相对于第二上沿部23的一端朝远离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而相应的,第二下延伸部27的外侧271为一平面,而第二下延伸部27的内侧272为由第二外表面21相对于第二下沿部24的一端朝远离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由此不难看出,本实施方式的外轴承体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外轴承体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轴承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绕预设轴线环设的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一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上沿部、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下沿部;所述第一外表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环形沟道;
所述第一上沿部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上延伸部;所述第一下沿部均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下延伸部;
所述第一上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长度相同,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所述第一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的外侧为一平面,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的内侧为由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上沿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外侧为一平面,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内侧为由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沿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一上磁力部件;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一下磁力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磁力部件为第一上磁环,所述第一下磁力部件为第一下磁环。
5.一种外轴承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绕预设轴线环设的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对的第二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上沿部、连接所述第二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下沿部;所述第二内表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二环形沟道;
所述第二上沿部朝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上延伸部;所述第二下沿部均朝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下延伸部;
所述第二上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长度相同,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所述第二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的外侧为一平面,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的内侧为由所述第二内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上沿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外侧为一平面,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内侧为由所述第二内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下沿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二上磁力部件;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绕其周身还设有第二下磁力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磁力部件为第二上磁环,所述第二下磁力部件为第二下磁环。
9.一种轴承,包括:沿预设轴线方向同轴设置的内轴承体、外轴承体、设置于所述内轴承体和所述外轴承体之间的滚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轴承体包括: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一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上沿部、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下沿部;所述第一外表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环形沟道;所述第一上沿部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上延伸部;所述第一下沿部均朝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一下延伸部;所述第一上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长度相同,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所述第一外表面;
所述外轴承体包括: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对的第二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上沿部、连接所述第二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下沿部;所述第二内表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具有第二环形沟道;所述第二上沿部朝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上延伸部;所述第二下沿部均朝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第二下延伸部;所述第二上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长度相同,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超出所述第二内表面;
所述第一上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相互隔开,所述第一下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相互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上延伸部彼此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下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下延伸部彼此之间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的一侧开设第一上环形凹槽,所述第二上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上延伸部的一侧开设第二上环形凹槽;
所述轴承还包括: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环设的若干上滚动体,各所述上滚动体有部分均嵌入所述第一上环形凹槽内,另有部分均嵌入所述第二上环形凹槽内;
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的一侧开设第一下环形凹槽,所述第二下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下延伸部的一侧开设第二下环形凹槽;
所述轴承还包括: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环设的若干下滚动体,各所述下滚动体有部分均嵌入所述第一下环形凹槽内,另有部分均嵌入所述第二下环形凹槽内。
CN202021524022.5U 2020-07-28 2020-07-28 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 Active CN212868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4022.5U CN212868206U (zh) 2020-07-28 2020-07-28 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4022.5U CN212868206U (zh) 2020-07-28 2020-07-28 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68206U true CN212868206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4022.5U Active CN212868206U (zh) 2020-07-28 2020-07-28 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68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54915A1 (en) Sealing device
US9618042B2 (en) Inner ring with undercut to improve tang flexibility
EP1837538A2 (en)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and a hous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US10161450B2 (en) Ball bearing
US9958011B2 (en) Bearing assembly having surface protrusions and a seal
EP2042754A2 (en)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KR20180103802A (ko) 베어링용 통전 시일 및 이를 구비한 베어링
CN212868206U (zh) 内轴承体、外轴承体及轴承
JP6019703B2 (ja) 密封装置付き自動調心ころ軸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988010A1 (en) Angular ball bearing cage
CN110337550B (zh) 滚动轴承
US20160032974A1 (en) Tapered roller bearing
US11788580B2 (en) Rolling bearing
JP6504060B2 (ja) クリーナ用単列玉軸受
JP3985128B2 (ja) 転がり軸受用冠型保持器
KR101411611B1 (ko) 실링 캡 및 이를 이용한 휠 베어링 조립체
KR101956811B1 (ko) 휠 베어링 씰링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휠 베어링 조립체
KR101756542B1 (ko) 구름베어링, 구름베어링용 쉴드 및 구름베어링의 제조방법
CN214274239U (zh) 一种轴向受力轴承
CN110905915B (zh) 调心滚子轴承
GB1594582A (en) Cage for a rolling element bearing
CN220378743U (zh)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汽车半轴球笼
JP2009185980A (ja) 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CN217502306U (zh) 轴承密封圈及高速电机用轴承
CN215257372U (zh) 带密封结构的推力球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Inner bearing body, outer bearing body and bear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anghai Huangp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Jia Sh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04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anghai Huangp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Jia Sh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045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Inner bearing body, outer bearing body, and bearing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anghai Huangp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Jia Sh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1000013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