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5170U -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复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复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65170U
CN212865170U CN202020913319.4U CN202020913319U CN212865170U CN 212865170 U CN212865170 U CN 212865170U CN 202020913319 U CN202020913319 U CN 202020913319U CN 212865170 U CN212865170 U CN 212865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reset
optical axis
needle
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33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建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iwo Intelligent Textil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iwo Intelligent Texti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iwo Intelligent Textil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iwo Intelligent Textile Equi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65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65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复位装置,该针耙复位装置的推杆光轴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支撑板体,多个复位推杆分别与多个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并可相对于推杆光轴转动;套装于传动轴上的轴承座通过单向转动离合件与传动轴单向传动连接,传动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轴承座同步转动;摆杆的一端与推杆光轴同轴转动,另一端与轴承座传动连接,并配置为:轴承座转动时,可推动摆杆带动推杆光轴转动;固定于推杆光轴上的复位光轴置于每个复位推杆的复位槽中,并可在复位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应用本方案,在针耙单元总成的正常工作周期内,可满足各针耙的独立动作,同时能够可靠实现各针耙的同步复位。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针织横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以其织布效率高、操作人员需求量低以及编程简单等优点,在纺织业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用于拉送布料的罗拉是电脑横机的必备装置,通过夹持并牵引编织成形的织物,以便实现舌针的编织和翻针等功能。显然,这一功能要求电脑横机上的罗拉具有良好的抓料能力。
目前,电脑横机的罗拉采用针耙推送组件带动织物做下拉动作,但是,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针耙所形成的拉力不可控。同时,由于布片夹布置在两组罗拉的中间,影响罗拉中间的拉力,罗拉两侧与织物接触不均匀,导致对织物的拉力不均匀,最终影响织物加工效果。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针织横机的针耙复位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以可靠实现单元内针耙的同步复位,有效提高对织物牵引拉力的控制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复位装置,通过结构优化可精确控制针耙复位,为精确控制织物牵引拉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耙复位装置,用于针耙单元总成的多个针耙推送装置;包括推杆光轴、多个复位推杆、轴承座、摆杆和复位光轴;其中,所述推杆光轴的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支撑板体;多个所述复位推杆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以带动相应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复位;多个所述复位推杆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推杆光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推杆光轴转动;所述轴承座套装于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传动轴上,并通过单向转动离合件与所述传动轴单向传动连接,并配置为:所述传动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承座同步转动;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杆光轴同轴转动,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座传动连接,并配置为:所述轴承座转动时,可推动所述摆杆带动所述推杆光轴转动;所述复位光轴与所述推杆光轴固定连接,且两者平行设置;其中,所述复位推杆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光轴的轴体置于每个所述复位推杆的复位槽中,并可在所述复位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具体配置为:常态下,所述复位光轴位于所述复位槽中的第一位置;所述复位光轴在所述推杆光轴带动下摆动时,可推动多个所述复位推杆同步带动相应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复位;所述复位推杆在相应的所述驱动套筒的顶推部推动下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复位时,所述复位光轴位于所述复位槽中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轴承座的旁侧设置有复位配合部,所述摆杆另一端压抵所述复位配合部,以与所述轴承座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复位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的轴承。
优选地,所述复位光轴通过至少两个推杆复位连接座与所述推杆光轴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复位连接座的一端通过第一轴孔套装设置在所述推杆光轴上,所述复位光轴插装于至少两个所述推杆复位连接座另一端的第二轴孔内;相邻所述复位推杆之间设置有推杆间隔套。
优选地,所述推杆复位连接座的本体上开设有狭缝,所述狭缝自本体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狭缝的外侧本体部分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内侧本体部分相连,以紧固所述第一轴孔内的所述推杆光轴。
优选地,所述复位推杆包括推杆本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杆本体上的第一配合部和与相应所述针耙推送装置适配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于与驱动套筒外周表面的顶推部适配,并配置为:所述驱动套筒随所述传动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述顶推部可经由所述第一配合部推动所述复位推杆,并经由所述第二配合部带动相应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复位,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推杆本体的两侧,且两者均为可相对于所述推杆本体转动连接的滚子。
优选地,所述复位推杆具有自所述推杆本体轴向延伸形成的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套装在所述推杆光轴上,以相对于所述推杆光轴转动。
优选地,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支撑板体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常态下所述复位推杆上的所述复位槽形状相同;并配置为:槽底为与所述推杆光轴同心的滑动圆弧段,所述滑动圆弧段与相应的两侧槽壁分别通过限位圆弧段相连,且第一限位圆弧段和第二限位圆弧段与所述复位光轴的外表面适配,以形成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针织横机,包括罗拉,还包括多组沿罗拉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针耙单元总成,每个所述针耙单元总成包括:驱动部件和多个针耙推送装置;其传动轴的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中间支撑板的支撑板体,并由所述驱动部件提供转动驱动力;多个驱动套筒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传动轴上,并可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转动;以及如前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
对于电脑针织横机罗拉,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针对针耙单元总成中多个针耙推送装置的复位处理方案提出了改进优化。具体地,多个复位推杆分别与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并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推杆光轴上,推动复位推杆上移复位的复位光轴与推杆光轴固定;并采用相适配的轴承座和摆杆构建形成传动轴与复位光轴之间动力传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首先,本方案提供的针耙复位装置利用复位推杆的复位槽与复位光轴,基于单向转动离合件的设置,传动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轴承座同步转动推动摆杆带动推杆光轴转动,由此,通过随推杆光轴动作的复位光轴摆动,使得全部复位推杆同步推动相应的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复位。基于复位光轴可在复位槽的两个位置之间切换的设计,一方面,在针耙单元总成的正常工作周期内,可满足各针耙的独立动作;同时,能够可靠实现各针耙的同步复位。如此设置,为提高对织物拉力的操控精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的特点。
第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其轴承座通过旁侧设置的复位配合部与摆杆适配,且该复位配合部具体为与摆杆压抵的轴承,由此,可有效减小推动过程中两者相对位置变化所产生的摩擦,从而进一步提高复位动力传递路径中的作动性能。
第三,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该复位推杆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优选设置在推杆本体的两侧,在充分利用轴向布置空间的基础上,可规避联动构件间的作动干涉,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同时,两者均为可相对于推杆本体转动连接的滚子,整体上可获得良好的作动性能。
第四,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方案中,支撑板体增设有导向槽,在轴向投影面内,导向槽与常态下复位推杆上的复位槽形状相同;并配置为:槽底为与推杆光轴同心的滑动圆弧段,形成复位光轴动作的顺畅引导,同时,滑动圆弧段与相应的两侧槽壁均通过与复位光轴适配的限位圆弧段相连,可准确将复位光轴限制于相应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具有较好的作动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装配结构简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复位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针耙推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和图7c分别示出了针耙循环工作周期中三个动作节点的构件位置关系。
图中:
罗拉侧板1、中间支撑板2、推杆光轴3、摆杆4、复位推杆5、推杆间隔套6、针耙推送装置7、推杆复位连接座8、复位光轴9、传动轴10、驱动套筒11、第一顶推部12、第二顶推部13、驱动部件100、轴承座101、轴承102、单向转动离合件103、内孔110、支撑板体20、第一通孔21、轴承22、第二通孔23、导向槽24、连接管40、前伸端41、轴座42、推杆本体50、安装套管51、第一配合部52、第二配合部53、复位槽54、第一限位圆弧段540、第二限位圆弧段541、滑动圆弧段542、配重块70、固定座71、长孔72、轴杆73、导向轴套74、针耙座75、针耙复位导向片76、滑动轨77、固定轨78、导向座79、内凹部791、导向壁面792、弹簧710、本体80、第一轴孔81、第二轴孔82、螺纹紧固件83、狭缝8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针耙单元总成作为描述基础,详细说明针耙复位装置方案,多个针耙推送装置间先后复合动作,形成上升、脱离织物、复位、下降、再次勾住织物的循环工作周期。应当理解,图中所示针耙单元总成的具体传动联动实现方式,非本申请实用新型目的的核心发明点所在,并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针耙复位装置未构成实质性限制。
请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装配结构简图,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该针耙复位装置用于针耙单元总成的多个针耙推送装置7,为了清晰示出本方案主要构件的联动原理,图中仅示出了一个针耙推送装置7。
针耙复位装置包括推杆光轴3、多个复位推杆5、轴承座101、摆杆4 和复位光轴9。图中所示,推杆光轴3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1和中间支撑板2的支撑板体20,以在使用状态下相对于轴端支撑结构转动。其中,多个复位推杆5分别与多个针耙推送装置7相应设置,以带动相应针耙推送装置7上移复位,并且,多个复位推杆5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推杆光轴3上,并可相对于推杆光轴3转动。且单元内相邻复位推杆5之间设置有推杆间隔套6,套装在推杆光轴3上推杆间隔套6两侧端面与复位推杆5侧部轴向相抵定位,能够有效的将复位推杆5均分隔开,同时与驱动套筒11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轴承座101套装于该针耙单元总成的传动轴10上,并通过单向转动离合件103与传动轴10单向传动连接,这里,单向转动离合件103 可以采用单向轴承,或者单向离合器。并配置为:传动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轴承座101同步转动;也即,针耙单元总成正常工作状态下,驱动部件100驱动传动轴10顺时针(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轴承座101不随动;传动轴10逆时针反转时,轴承座101随动以传递复位驱动力。采用同一驱动部件作为实现常态工作及复位动作的动力源。
其中,摆杆4的一端与推杆光轴3同轴转动,另一端与轴承座101传动连接,并配置为:轴承座101转动时,可推动该摆杆带动所述推杆光轴转动;具体地,摆杆4的后端可以通过安装在设置于罗拉侧板1上的轴座 42上,确保动作顺畅执行。
其中,复位光轴9与该推杆光轴3固定连接,且两者平行设置;这样,当摆杆4带动推杆光轴3转动时,复位光轴9随之同步摆动。
结合图3所示,该图为复位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在复位推杆5上开设有复位槽54,各复位槽54的形状完全一致,如图所示,复位光轴9的轴体置于每个复位推杆5的复位槽54中,并可在复位槽54的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切换,具体配置为:常态下,复位光轴9位于复位槽54 中的第一位置A;复位光轴9在推杆光轴3带动下摆动时,可推动多个复位推杆5同步带动相应针耙推送装置7上移复位;当复位推杆5在相应的驱动套筒11的顶推部(12、13)推动下带动针耙推送装置7上移复位时,该复位光轴9位于复位槽54中的第二位置B。这里,复位槽54内形状满足每个复位推杆5动作时,均不构成对复位光轴9常态位置的影响;或者说,每个复位推杆5独立动作时,与处于常态位置下的复位光轴9之间不会产生动作干涉。
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轴承座的101旁侧设置有复位配合部(102),相应地,摆杆4另一端压抵该复位配合部,以与轴承座101传动连接。作为优选,该摆杆4包括连接管40以及与连接管40配合一体成型设置的前伸端41,连接管40与推杆光轴3配合连接,通过前伸端41底部相对轴承 102抵触连接,复位配合部为设置在轴承座101上的轴承102,推动过程中其相对于轴承102转动,使得轴承102在前伸端41的底部进行滑动,可有效降低其与摆杆4间的摩擦阻力,保证复位装置运行的合理性。
为了获得良好的装配工艺性,复位光轴9通过至少两个推杆复位连接座8与推杆光轴3固定连接,具体地,至少两个推杆复位连接座8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推杆光轴3上,复位光轴9插装设置在两个推杆复位连接座8 的另一端,如图所示,该推杆复位连接座8的一端通过第一轴孔81套装设置在推杆光轴3上,复位光轴9插装于至少两个推杆复位连接座8另一端的第二轴孔82内。复位光轴9相对于推杆光轴3大致平行设置,这样,复位光轴9随其转动时,可保持其带动所有复位推杆5同步复位的一致性。
通常,基于不同织物设计要求,构件间运动参数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作为优选,每个推杆复位连接座8的本体80上开设有狭缝84,请一并参见图5,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该狭缝84自本体80 外表面延伸至第一轴孔81,如图所示,狭缝84的外侧本体部分通过螺纹紧固件83与内侧本体部分相连,以调节狭缝84尺寸实现对第一轴孔81内的推杆光轴3的紧固,进而保证推杆光轴3与复位光轴9相对位置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装配工艺性,并且当需要调节构件间运动参数时,可松开该螺纹紧固件83后进行位置调整。
本方案的复位推杆5具有第一配合部52和与相应针耙推送装置7适配的第二配合部53;每个驱动套筒11的外周具有顶推部(12、13),第一配合部53用于与驱动套筒外周表面的顶推部适配,并配置为:并配置为:驱动套筒11随传动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顶推部可带动针耙推送装置7的针耙组件收回,顶推部还可经由第一配合部52推动复位推杆5,并经由第二配合部53带动针耙推送装置7复位上移;作为优选,第一配合部52和第二配合部53分别设置在推杆本体50的两侧,采用配置在复位推杆5本体两侧的滚子,以获得良好的作动性能。
其中,在轴向投影面内,四个驱动套筒11上的顶推部沿周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相邻驱动套筒11上同一功能的顶推部周向错开设置,以在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至少有一个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
另外,复位推杆5具有自推杆本体50轴向延伸形成的安装套管51,利用该安装套管51套装在推杆光轴3上,以相对于推杆光轴3转动。如此设置,一方面可确保复位推杆5与推杆光轴3之间具有足够的转动配合副,同时,可减薄推杆本体50的厚度,从而有效控制构件自重。
进一步来说,为了确保复位光轴9的位置切换运动轨迹,可以在中间支撑板2的支撑板体20上开设有导向槽24,请一并参见图2,该导向槽 24与常态下复位推杆5上的复位槽54形状相同;并配置为:槽底为与推杆光轴3同心的滑动圆弧段542,该滑动圆弧段542与相应的两侧槽壁分别通过限位圆弧段相连,且第一限位圆弧段540和第二限位圆弧段541与复位光轴9的外表面适配,以形成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如此设置,复位光轴9随推杆光轴3动作进行位置切换时,槽底滑动圆弧段542通过引导复位光轴9顺畅切换,同时与复位光轴9的外表面适配的限位圆弧段,可准确将复位光轴9限制于相应的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
除前述针耙复位装置,本实施方式带提供一种针织横机,该横机包括罗拉,还包括多组沿罗拉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针耙单元总成。该针耙单元总成的驱动部件100优选采用伺服电机。经由传动轴10、与传动轴10同轴转动的多个驱动套筒11,以及枢接于推杆光轴3的多个复位推杆5传动动力至相应的针耙推送装置7。本方案中,在每个针耙推送装置7的一个工作周期内,需要提供前后推动趋势的作用力和向上推动趋势的作用力;当然,相应作用力的方向不局限于绝对的前后方向或竖直方向,只要所形成的作用力推动趋势符合针耙上升、脱离织物及复位的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其中,传动轴10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1和中间支撑板2的支撑板体20,一侧轴端与驱动部件100传动连接,以提供转动驱动力。四个驱动套筒11分别与四个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沿轴向依次套装于传动轴 10上,并可与传动轴10同轴转动。当然,传动轴10两侧轴端的枢接关系用于兼顾轴端支撑及满足传动轴10的转动功能需要,具体枢接关系的实现可以为传动轴10分别通过轴承与罗拉侧板1和中间支撑板2直接枢接;或者,通过与其同轴转动的驱动套筒11及套装在驱动套筒11一端的轴承,分别与罗拉侧板1和中间支撑板2间接枢接。例如但不限于,图2中所示传动轴10的与驱动部件100连接端通过轴承与罗拉侧板1直接枢接,该传动轴10的远离驱动部件100的另一侧轴端,利用置于驱动套筒11端部与支撑板体20开设的第一通孔21之间的轴承22,实现该侧轴端的间接枢接。结合图中所示,支撑板体20上开设有与推杆光轴3适配的第二通孔23。
作为优选,传动轴10与驱动套筒11套装适配面可采用正多边形同轴转动适配副,如图所示,传动轴10的外周表面为图2所示的六棱柱,驱动套筒11的内周表面为图4所示的正六边形内孔110,由此,构建正多边形同轴转动适配副。理论上,本方案驱动套筒11的顶推部相当于具有两个推动功能的“凸轮”,可以采用集成两个推动功能的一个顶推部实现(图中未示出),也可以采用分别独立设置的第一顶推部12和第二顶推部13。相比较而言,采用两个顶推部分别实现上述推动功能,其相应关联结构的设计及动态配合关系的布置方式具有更好的机动灵活性。请一并参见图4,该图为本方案所述驱动套筒11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4所示,第一顶推部12和第二顶推部13自套筒本体径向延伸形成,且两者轴向间隔设置,以充分利用轴向空间。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顶推部12可带动针耙推送装置7的针耙收回,第二顶推部13可推动复位推杆5并带动针耙推送装置7上移;在轴向投影面内,四个驱动套筒上的第一顶推部12和第二顶推部13配置为:在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每个针耙推送装置7拉动织物过程的启始段与终止段分别其他针耙推送装置7拉动织物的过程重合。也就是说,在针耙推送装置的动作序列中,每个针耙推送装置7与其前后相邻动作的针耙推送装置7间存在织物拉动叠合,通过两个顶推部的配置关系实现,结构简单合理。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作动性能较优的针耙推送装置,基于所提供的前后推动趋势、向上推动趋势,以及针耙推送装置的自重等作用下,可实现针耙推送装置7在上升、脱离织物、复位、下降、再次勾住织物的工作循环中的复合动作。请一并参见图6,该图为图1中所示针耙推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该针耙推送装置7利用滑轨控制其竖向位移的基础运动轨迹,图中所示,相对于固定轨78,其滑动轨77与其沿滑轨方向滑动适配。固定座71 固定设置在该滑动轨77上,并用于安装配重块70、针耙座75和针耙复位导向片76。请一并参见图7a、图7b和图7c分别示出的针耙循环工作周期中三个动作节点的构件位置关系。
其中,配重块70固定设置在固定座71下部,其下端与相应的复位推杆5的第二配合部53相适配,以便带动针耙推送装置7上移;当复位推杆 5脱离配重块70时,配重块70则基于自重带动针耙座75下移。图7a所示为针耙推送装置7下移后的最低位置。
其中,针耙座75的下端与固定座71的中部铰接,且上端外侧配置有针耙。这里的“外侧”,是指朝向织物一侧。该针耙座75绕其与固定座71 的铰接中心转动时,实现其上端相对于织物向外伸出(勾住织物)或向内收回(脱离织物)。
其中,针耙复位导向片76的中部与针耙座75的下端和固定座71的中部铰接于同一铰接点,相应的驱动套筒11的第一顶推部12与该针耙复位导向片76的下端相适配,其上端通过轴杆73与针耙座75传动连接;当驱动套筒11转动至其第一顶推部12作用于针耙复位导向片76时,通过轴杆 73带动针耙座75绕其铰接中心转动,针耙向侧收回脱离织物,请一并参见图7b所示。同时,在针耙座75与固定座71之间设置有预形变的弹性件;如此设置,上述针耙座75绕其铰接中心转动过程中,该弹性件产生进一步形变,当针耙座75脱离内收限制时,则释放所储备的变形能推动针耙座 75绕其铰接中心反向转动,此时针耙向外伸出勾住织物。优选采用压缩弹簧710,方便在针耙座75复位后重新勾纱时,利用弹簧710的回复力快速的将针耙座75前推,同时针耙再次勾住织物结构简单可靠。
为了确保上述伸出或收回动作的运动轨迹,可以在固定座71上开设的长孔72,以限制轴杆73的位移。结合图6所示,轴杆73的杆端插装于长孔72中,并可在伸出工作位置和收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并配置为:在第一顶推部12的压抵作用下,针耙复位导向片76绕其与固定座71的铰接点转动,并带动针耙座75收回时,轴杆73切换至收回工作位置,且弹性件进一步形变;如前所述,弹性件可释放变形能至针耙座75,并推动针耙座 75伸出时,轴杆73切换至伸出工作位置。
本方案中,针耙复位导向片76与针耙座75和固定座71铰接于同一铰接点,采用一个铰接轴即可实现相关构件的关联动作。相比于分别铰接不同铰接位置的方案来说,本方案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紧凑。
另外,针对针耙推送装置7的上移复位可进一步增设导向功能。如图 6所示,轴杆73中部套装设置导向轴套74,相应地,在固定轨78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导向座79,该导向座79具有开口朝下的内凹部791,该内凹部 791具有适配于导向轴套74的导向壁面792,由此构建复位导向。使用状态下,一方面,滑动轨77上端可通过导向座79内凹部791形成高度方向的限位,另外,随着针耙座75和固定座71的上移,导向轴套74进入导向座79的内凹部791,沿着导向壁面792抵触并继续向上向内侧位移,至针耙脱离织物后完全复位,请一并参见图7c所示。同样地,在配重块70自重作用下向下位移的过程中,弹性件保持向外推动针耙座75,导向轴套74 沿着导向壁面792抵触并向下向外侧位移,至脱离内凹部后再次勾住织物,可提高针耙推送装置7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下面简要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针耙复位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
一、常态工作模式。
在编织状态下,驱动部件100正转驱动传动轴10顺时针转动。针耙上升前的针耙推送装置7处于图7a所示最低位置,驱动套筒11随传动轴10 转动时,如图7b所示,该驱动套筒11的第一顶推部12压抵针耙复位导向片76时,针耙复位导向片76绕其与固定座71的铰接点转动,并带动针耙座75收回并脱离织物;同时,第二顶推部13压抵复位推杆5的第一配合部52,转动的复位推杆5通过其第二配合部53推动配重块70上移。随着第二配合部53推动配重块70继续上移,固定座71的顶端置于导向座79 的内凹部791内,且套装于轴杆73上的导向轴套74沿着导向壁面792抵触并向上向内侧位移,至针耙位移至图7c所示复位状态。
驱动套筒11继续转动时,第二顶推部13脱离复位推杆5,针耙在配重块70自重作用下开始向下位移,导向轴套74沿着导向壁面792抵触并向下向外侧位移,此时弹簧710保持向外推动针耙座75,导向轴套74脱离内凹部791后,针耙再次勾住织物,拉动织物下移至图7a所示的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周期。以此往复循环。其中,单元总成内每个驱动套筒11 随传动轴10同时转动,基于驱动套筒11周向错开组装关系,各驱动套筒 11上的两个顶推部依次触发相同关联构件,以在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至少有一个针耙推送装置7拉动织物。
二、单元整体复位。
需要单元内全部针耙推送装置7复位时,驱动部件100反转,基于单向转动离合件103的设置,轴承座101同步转动,通过其上轴承102顶起摆杆4,摆杆4带动推杆光轴3一并转动,此时复位光轴9随推杆光轴3 逆时针摆动,拨动四个复位推杆5,也即自第一位置A切换至第二位置B,完成单元内针耙推送装置7的全部复位。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针耙单元总成不局限于四组针耙联动构成,可以确定的是,该针耙单元总成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复数组针耙联动构成,只要应用本申请的核心发明构思,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针耙复位装置,用于针耙单元总成的多个针耙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杆光轴,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支撑板体;
多个复位推杆,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以带动相应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复位;多个所述复位推杆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推杆光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推杆光轴转动;
轴承座,套装于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传动轴上,并通过单向转动离合件与所述传动轴单向传动连接,并配置为:所述传动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承座同步转动;
摆杆,一端与所述推杆光轴同轴转动,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座传动连接,并配置为:所述轴承座转动时,可推动所述摆杆带动所述推杆光轴转动;
复位光轴,与所述推杆光轴固定连接,且两者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复位推杆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光轴的轴体置于每个所述复位推杆的复位槽中,并可在所述复位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具体配置为:常态下,所述复位光轴位于所述复位槽中的第一位置;所述复位光轴在所述推杆光轴带动下摆动时,可推动多个所述复位推杆同步带动相应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复位;所述复位推杆在相应的驱动套筒的顶推部推动下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复位时,所述复位光轴位于所述复位槽中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的旁侧设置有复位配合部,所述摆杆另一端压抵所述复位配合部,以与所述轴承座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的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光轴通过至少两个推杆复位连接座与所述推杆光轴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复位连接座的一端通过第一轴孔套装设置在所述推杆光轴上,所述复位光轴插装于至少两个所述推杆复位连接座另一端的第二轴孔内;相邻所述复位推杆之间设置有推杆间隔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复位连接座的本体上开设有狭缝,所述狭缝自本体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狭缝的外侧本体部分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内侧本体部分相连,以紧固所述第一轴孔内的所述推杆光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推杆包括推杆本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杆本体上的第一配合部和与相应所述针耙推送装置适配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于与驱动套筒外周表面的顶推部适配,并配置为:所述驱动套筒随所述传动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述顶推部可经由所述第一配合部推动所述复位推杆,并经由所述第二配合部带动相应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复位,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推杆本体的两侧,且两者均为可相对于所述推杆本体转动连接的滚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推杆具有自所述推杆本体轴向延伸形成的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套装在所述推杆光轴上,以相对于所述推杆光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支撑板体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常态下所述复位推杆上的所述复位槽形状相同;并配置为:槽底为与所述推杆光轴同心的滑动圆弧段,所述滑动圆弧段与相应的两侧槽壁分别通过限位圆弧段相连,且第一限位圆弧段和第二限位圆弧段与所述复位光轴的外表面适配,以形成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10.针织横机,包括罗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沿罗拉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针耙单元总成,每个所述针耙单元总成包括:
驱动部件和多个针耙推送装置;
传动轴,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中间支撑板的支撑板体,并由所述驱动部件提供转动驱动力;
多个驱动套筒,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传动轴上,并可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转动;
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针耙复位装置。
CN202020913319.4U 2019-12-18 2020-05-26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复位装置 Active CN2128651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6986 2019-12-18
CN2019222769866 2019-1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65170U true CN212865170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5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3319.4U Active CN212865170U (zh) 2019-12-18 2020-05-26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复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65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3529B1 (en) Toe closing apparatus
CN202323377U (zh) 一种刺绣机的压脚提升机构
WO2011136669A1 (en) Toilet seat lifter and rotary spring-loaded actuator
CN212865170U (zh)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复位装置
CN209722464U (zh) 一种剪线抬压脚机构及缝纫机
CN111394874A (zh)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单元总成
CN211109569U (zh) 输送滚筒及其收获机
CN212505285U (zh)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单元总成
CN107780069B (zh) 一种缝盘机传动机构
CN212865168U (zh)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推送装置
JP3153594U (ja) ミシンの差動布送り装置
CN211814847U (zh) 一种电机驱动的编织物牵拉装置
CN110103250A (zh) 一种自适应多指节单元机械手
CN214527864U (zh) 一种多节同步电动推杆
CN100450787C (zh) 电动储能式钉书机
CN213308460U (zh) 滚轮收放机构及可推拉移动的家具
TWM477469U (zh) 縫紉機差動送料裝置
CN210282323U (zh) 双位联动夹爪
CN209836530U (zh) 一种缝纫机的驱动系统
CN101289781A (zh) 一种织针的选针装置
CN110453363B (zh) 一种新型清针三角机构及其清针方法
CN209082125U (zh) 一种双组密度横编织机三角底板
KR20120084442A (ko) 자동 공구교환 장치
CN218372766U (zh) 电脑绣花机的机头及电脑绣花机
CN2905844Y (zh) 针织横机的压纱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