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7715U - 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7715U
CN212857715U CN202021582351.5U CN202021582351U CN212857715U CN 212857715 U CN212857715 U CN 212857715U CN 202021582351 U CN202021582351 U CN 202021582351U CN 212857715 U CN212857715 U CN 212857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ing
die cavity
electric telescopic
box
cast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23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庆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mrspa Shanghai Machinery Co L
Original Assignee
Imrspa Shanghai Machinery Co 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mrspa Shanghai Machinery Co L filed Critical Imrspa Shanghai Machinery Co L
Priority to CN2020215823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7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7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7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包括箱体、第一电动伸缩杆、固定盒和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内部上侧面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上侧面设置有铸造模腔,同时铸造模腔下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铸造模腔内部上侧面,且通孔设置在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箱体内部上侧面,且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支撑柱之间。该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设置有两组固定架和两组加热装置,在使用该铸造机械设备进行铸造件铸造时,通过两组固定架带动两组加热装置对铸造模腔进行加热,由于两组加热装置组合在一起时能够对铸造模腔前后左右外侧面进行全面包裹,使得铸造模腔内部铸造件得到全面加热,致使铸造件铸造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铸造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铸造时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铸造作为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在我国发展逐步成熟,铸造机械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造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能用到的所有机械设备,又称铸造设备。
现在的铸造机械设备进行铸造加工时,铸造机械的加热效果,使得铸造件铸造效果不好,且现在的铸造机械内部的铸造件在铸造完成后不方便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的铸造机械设备进行铸造加工时,铸造机械的加热效果,使得铸造件铸造效果不好,且现在的铸造机械内部的铸造件在铸造完成后不方便取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包括箱体、第一电动伸缩杆、固定盒和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内部上侧面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上侧面设置有铸造模腔,同时铸造模腔下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铸造模腔内部上侧面,且通孔设置在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箱体内部上侧面,且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上端贯穿通孔设进入到铸造模腔内部,且第一电动伸缩杆上侧面设置有托板,同时托板设置在铸造模腔内部,所述固定盒分别设置在箱体左右两侧,且固定盒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同时第二电动伸缩杆分别贯穿箱体左右两侧面,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内侧面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内侧面设置有加热装置,同时固定架分别设置在铸造模腔左右两侧,所述箱体内部下侧面设置有第三电动伸缩杆,且第三电动伸缩杆下侧面设置有压板,同时压板设置在铸造模腔上方。
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分别设置在箱体左右两侧,且冷却装置设置在固定盒上方,同时冷却装置外侧面设置有进风管,所述冷却装置内侧面设置有出风管,且出风管分别贯穿箱体左右两侧面进入到箱体内部,同时出风管内端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通过连接件与箱体内侧面相连接,且分流管设置在固定架上方,同时分流管外侧面设置有出风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托板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托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铸造模腔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俯视形状为“U”形,且固定架的俯视形状与加热装置的俯视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加热装置的长度之和等于铸造模腔外侧面的长度,并且两个加热装置的宽度之和铸造模腔的外侧面宽度。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铸造模腔上侧面的长度和宽度。
优选的,所述出风头设置有两组,且出风头呈等间距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1)设置有两组固定架和两组加热装置,在使用该铸造机械设备进行铸造件铸造时,通过两组固定架带动两组加热装置对铸造模腔进行加热,由于两组加热装置组合在一起时能够对铸造模腔前后左右外侧面进行全面包裹,使得铸造模腔内部铸造件得到全面加热,致使铸造件铸造效果更好;
(2)设置有两组出风头和两组冷却装置,在使用该铸造机械设备对铸造件铸造完成后,当铸造件完全离开铸造模腔到达两组出风头之间时,此时两组冷却装置通过两组出风头同时对铸造件进行吹风冷却,使得铸造件冷却效率提高,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3)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托板,在使用该铸造机械设备进行铸造件铸造时,当铸造件铸造凝固成型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托板向上移动,使得托板带动铸造件向上移动离开铸造模腔,致使铸造件方便进行冷却和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铸造模腔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支撑柱,3、铸造模腔,4、通孔,5、第一电动伸缩杆,6、托板,7、固定盒,8、第二电动伸缩杆,9、固定架,10、加热装置,11、第三电动伸缩杆,12、压板,13、冷却装置,14、进风管,15、出风管,16、分流管,17、连接件,18、出风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箱体1内部上侧面设置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上侧面设置有铸造模腔3,同时铸造模腔3下侧面开设有通孔4,通孔4贯穿铸造模腔3内部上侧面,且通孔4设置在支撑柱2之间,第一电动伸缩杆5设置在箱体1内部上侧面,且第一电动伸缩杆5设置在支撑柱2之间,第一电动伸缩杆5和托板6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托板6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铸造模腔3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在铸造模腔3内部进行铸造件浇注时,浇注液体不容易流入到托板6下侧,第一电动伸缩杆5上端贯穿通孔4设进入到铸造模腔3内部,且第一电动伸缩杆5上侧面设置有托板6,同时托板6设置在铸造模腔3内部,固定盒7分别设置在箱体1左右两侧,且固定盒7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8,同时第二电动伸缩杆8分别贯穿箱体1左右两侧面。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二电动伸缩杆8内侧面设置有固定架9,且固定架9内侧面设置有加热装置10,固定架9的俯视形状为“U”形,且固定架9的俯视形状与加热装置10的俯视形状相同,通过固定架9的形状,使得两组固定架9能够带动加热装置10贴合在铸造模腔3外侧面,同时固定架9分别设置在铸造模腔3左右两侧,加热装置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加热装置10的长度之和等于铸造模腔3外侧面的长度,并且两个加热装置10的宽度之和铸造模腔3的外侧面宽度,使得两个加热装置10能够完全贴合在铸造模腔3外侧面,致使铸造模腔3内部的铸造件加热效果更好更均匀。
如图1和图2所示,箱体1内部下侧面设置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1,且第三电动伸缩杆11下侧面设置有压板12,压板12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铸造模腔3上侧面的长度和宽度,使得压板12能够对铸造模腔3上侧面起到全面遮挡,同时压板12设置在铸造模腔3上方,冷却装置13分别设置在箱体1左右两侧,且冷却装置13设置在固定盒7上方,同时冷却装置13外侧面设置有进风管14。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冷却装置13内侧面设置有出风管15,且出风管15分别贯穿箱体1左右两侧面进入到箱体1内部,同时出风管15内端设置有分流管16,分流管16通过连接件17与箱体1内侧面相连接,且分流管16设置在固定架9上方,同时分流管16外侧面设置有出风头18,出风头18设置有两组,且出风头18呈等间距设置,通过两组出风头18使得铸造完成后铸造件能够快速进行冷却,致使铸造件冷却效率提高。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时,连接外部电源,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8,第二电动伸缩杆8带动固定架9进行移动,使得固定架9带动加热装置10靠近铸造模腔3,使得两组加热装置10完全贴合在铸造模腔3前后左右四个外侧面上,同时启动加热装置10,加热装置10开始加热,致使铸造模腔3内部开始加热,在铸造模腔3内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把铸造液体注入到铸造模腔3内部,注入完成后,启动第三电动伸缩杆11,第三电动伸缩杆11带动压板12向下移动,使得压板12到达铸造模腔3上侧面,致使压板12对铸造模腔3上侧面起到遮挡作用,通过加热装置10对铸造模腔3进行加热,使得铸造模腔3内部铸造件开始加热,让铸造件受热均匀,致使铸造件铸造效果更好,加热一端时间,关闭加热装置10,在铸造件凝固后,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5和冷却装置13,冷却装置13通过进风管14进风,再通过出风管15把风送入到分流管16内部,最后通过出风头18向箱体1内部吹风,此时第一电动伸缩杆5通过托板6带动铸造件向上移动,致使铸造件向上移动离开铸造模腔3到达出风头18之间,此时两组出风头18通过对铸造件进行吹风冷却,使得铸造件冷却效率提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包括箱体(1)、第一电动伸缩杆(5)、固定盒(7)和冷却装置(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上侧面设置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上侧面设置有铸造模腔(3),同时铸造模腔(3)下侧面开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贯穿铸造模腔(3)内部上侧面,且通孔(4)设置在支撑柱(2)之间,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设置在箱体(1)内部上侧面,且第一电动伸缩杆(5)设置在支撑柱(2)之间,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上端贯穿通孔(4)设进入到铸造模腔(3)内部,且第一电动伸缩杆(5)上侧面设置有托板(6),同时托板(6)设置在铸造模腔(3)内部,所述固定盒(7)分别设置在箱体(1)左右两侧,且固定盒(7)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8),同时第二电动伸缩杆(8)分别贯穿箱体(1)左右两侧面,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8)内侧面设置有固定架(9),且固定架(9)内侧面设置有加热装置(10),同时固定架(9)分别设置在铸造模腔(3)左右两侧,所述箱体(1)内部下侧面设置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1),且第三电动伸缩杆(11)下侧面设置有压板(12),同时压板(12)设置在铸造模腔(3)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3)分别设置在箱体(1)左右两侧,且冷却装置(13)设置在固定盒(7)上方,同时冷却装置(13)外侧面设置有进风管(14),所述冷却装置(13)内侧面设置有出风管(15),且出风管(15)分别贯穿箱体(1)左右两侧面进入到箱体(1)内部,同时出风管(15)内端设置有分流管(16),所述分流管(16)通过连接件(17)与箱体(1)内侧面相连接,且分流管(16)设置在固定架(9)上方,同时分流管(16)外侧面设置有出风头(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和托板(6)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托板(6)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铸造模腔(3)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9)的俯视形状为“U”形,且固定架(9)的俯视形状与加热装置(10)的俯视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加热装置(10)的长度之和等于铸造模腔(3)外侧面的长度,并且两个加热装置(10)的宽度之和铸造模腔(3)的外侧面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2)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铸造模腔(3)上侧面的长度和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头(18)设置有两组,且出风头(18)呈等间距设置。
CN202021582351.5U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Active CN212857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2351.5U CN212857715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2351.5U CN212857715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7715U true CN212857715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9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2351.5U Active CN212857715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7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57111U (zh) 一种便于注塑模具脱模的结构
CN212857715U (zh) 一种高效的铸造机械设备
CN212860138U (zh) 一种医用口罩机用包边熔接轮模具
CN210098885U (zh) 一种齿轮泵外壳生产用模具
CN210880618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注塑模具
CN209176129U (zh) 一种模具降温装置
CN204711150U (zh) 一种压铸式金属铸造模具
CN210389971U (zh) 一种汽车配件用注塑模具
CN206913641U (zh) 一种投影仪焦距调节轮模具
CN214926645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塑料注塑模具
CN208215909U (zh) 一种ptc电加热器支架安装模具
CN205200464U (zh) 热芯盒的射砂板组件
CN108097881A (zh) 一种高效的砂型铸造混合模具
CN214082958U (zh) 一种具有顶出功能的热熔机
CN208869498U (zh) 一种加工钢化玻璃用模具
CN212884966U (zh) 一种生产金属模具用散热装置
CN206882763U (zh) 一种用于电器的高精度黄铜带生产设备
CN217434803U (zh) 一种改进型复合材料热固成型用模具
CN21861530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温控机构
CN220946434U (zh) 一种智能温控式注塑模具
CN215661686U (zh) 一种释压枕头注胶成型模具
CN215315503U (zh) 蜡模模具气动起模装置
CN217862547U (zh) 一种通讯基站连接器用注塑模具
CN21834273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
CN212266536U (zh)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卷烟纸塑芯热流道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