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2492U -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2492U
CN212852492U CN202021139269.5U CN202021139269U CN212852492U CN 212852492 U CN212852492 U CN 212852492U CN 202021139269 U CN202021139269 U CN 202021139269U CN 212852492 U CN212852492 U CN 212852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avity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392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朋新
吴泽鑫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392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2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2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2492U/zh
Priority to EP21825820.0A priority patent/EP416939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0965 priority patent/WO2021254492A1/zh
Priority to US18/011,189 priority patent/US2023024037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 A24F40/485Valves; Aper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2Cartridges or containers for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4Wi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气溶胶生成装置至少提供了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第一液体保持件、第二液体保持件和雾化元件,所述外壳沿一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其内部具有用于收纳液体基质的基质腔体,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向所述基质腔体内延伸的支撑部,该第二液体保持件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支撑部配合以限定形成一雾化腔,雾化元件被所述支撑部保持,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本体内形成有位于所述雾化腔的上游的气流缓冲腔。该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改善装置内部的气流路径设计,从而提升用户所期望的抽吸体验。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具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背景技术
许多气溶胶电子吸入器(诸如,电子烟或其它电子尼古丁递送系统)是由两个主要部件(雾化器和电源装置)形成。一种典型的雾化器通常本身具有存储液体基质的功能,其包括用来存储液体的储液器和用于蒸发液体的雾化元件。雾化元件通常实施为电阻加热器,诸如发热丝线圈。电源装置通常包括用于向雾化元件供电的电池以及控制电池输出功率的控制部分,在现有产品中,电源装置通常还包括气流传感器。在操作中,电源装置可以例如通过气流传感器检测用户何时在吸入器上吸入来激活雾化器工作,以控制电池向雾化元件提供电力。这种激活使雾化元件从储液器中蒸发少量液体,生成气溶胶后伴随气流由用户吸入。
这种类型的雾化器通常配置为一次性使用,当内部的液体消耗殆尽后就可以丢弃雾化器以更换新的雾化器。作为一次性使用的雾化器,消费者期望获得良好的吸入口感,其中气溶胶的总粒相物(TPM)是影响吸入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专利申请CN108883242A公开了一种蒸汽提供系统,包括有存储液体的具有扁平形状的容器,在容器内部采用芯吸能力较强的棉芯引导液体给发热丝线圈以用来汽化。这样使得在抽吸过程中液体供应量比较充足,从而用户可以获得期望的TPM。
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如果经过发热丝线圈的气流速度较快时,棉芯上未雾化的液体基质或者未充分雾化的液滴容易进入气流从而被用户吸入,影响使用体验。因此人们希望通过改善气流设计以提供合适的吸入阻力,在抽吸时获得期望的TPM同时又能尽量避免吸入未雾化的液体基质。然而对于类似于上述专利申请中所示的扁平状的雾化器,甚至是外观扁平率更小的雾化器而言,通过改进装置内的气流路径来减少吸入未雾化的液体基质将变得尤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户在抽吸中既能够获得所期望的TPM又能尽量减少吸入未完全雾化的液体基质的几率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外壳,所述外壳沿一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其内部具有用于收纳液体基质的基质腔体;第一液体保持件,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向所述基质腔体内延伸的支撑部;雾化元件,被所述支撑部保持,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第二液体保持件,具有气溶胶出口,该第二液体保持件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支撑部配合以限定形成一雾化腔,所述雾化元件至少部分位于该雾化腔内;以及至少一个进气口,配置为引导外部空气进入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本体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口流体连通的气流缓冲腔,所述气流缓冲腔位于所述雾化腔的上游。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第一宽度尺寸,所述气流缓冲腔沿着第一宽度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大于所述雾化腔在该第一宽度方向上的延伸宽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雾化腔与气流缓冲腔之间通过一气流孔流体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流孔在轴线方向上错开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第二宽度尺寸,且该第二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宽度方向,该第一液体保持件沿第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沿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沿第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沿第一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比例为0.2~0.4。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气流缓冲腔沿着第二宽度方向贯穿所述本体。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在所述气流缓冲腔内相间隔地设置有第一阻隔壁和第二阻隔壁,以将所述气流缓冲腔依次分隔成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该第二缓冲腔位于第一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之间并与雾化腔流体连通,在第一阻隔壁和第二阻隔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导通气流的缺口。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壁上的缺口和位于第二阻隔壁上的缺口邻近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而错开设置。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在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气流缓冲腔位于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在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第一收容槽,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的轴向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轴向深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密封件呈环带状,并且该第一密封件包括至少两圈用于与所述外壳内壁相抵接的密封筋条。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密封件由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延伸形成。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还包括自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基质腔体延伸的大致为筒状的延伸部,所述第一收容槽开设在该延伸部外周面。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雾化元件包括导液芯体和环绕在该导液芯体上的发热丝,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相配合以夹持所述导液芯体。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该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上开设有用于收容该导液芯体的沟槽,该导液芯体收容在所述沟槽内并且其端部延伸至所述基质腔体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在所述基质腔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排出气溶胶的通气管,该通气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的气溶胶出口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还包括自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基质腔体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支撑部界定形成有液体缓流腔,所述导液芯体的端部延伸至该液体缓流腔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在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液体基质流入所述液体缓流腔内的引流孔。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配置为弹性体并且具有与所述导液芯体外周面相匹配的接合面。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配置为刚性体,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配置为与第一液体保持件相配合的弹性体,并且二者限定出液体基质从所述基质腔体流动至雾化腔的传导路径。
作为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外壳的至少部分配置为透明或半透明,以通过外壳的外表面可视所述气流缓冲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储液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用于收纳液体基质的基质腔体以及限定形成一用于排出气溶胶的通气管;配置为刚性体的第一液体保持件,连接于所述储液器;雾化元件,包括导液芯体和用于加热来自该导液芯体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的发热体;配置为弹性体的第二液体保持件,具有连通所述通气管的气溶胶出口,该第二液体保持件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配合以限定形成一雾化腔以及一连通所述雾化腔与基质腔体的传导路径,所述导液芯体通过该传导路径传导液体基质;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上具有至少一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口流体连通的气流缓冲腔,所述气流缓冲腔与雾化腔流体连通以将气流导入所述雾化腔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包括用于保持导液芯体的支撑部,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上具有用于收容所述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用于收纳液体基质的基质腔体,所述外壳包括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或后表面的至少部分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一液体保持件,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向所述基质腔体内延伸的支撑部;雾化元件,被所述支撑部保持,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第二液体保持件,具有气溶胶出口,该第二液体保持件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支撑部配合以限定形成一雾化腔,所述雾化元件至少部分位于该雾化腔内;以及至少一个进气口,配置为引导外部空气进入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口流体连通的气流缓冲腔,所述气流缓冲腔与雾化腔流体连通以将气流导入所述雾化腔内;所述气流缓冲腔贯穿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本体并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使得能够通过外壳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可视该气流缓冲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电子吸入器的实施例,其包括雾化装置和用于给该雾化装置供电的电源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以及优化方案中所涉及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进一步,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壳体和位于该电源壳体内的电池,所述电源壳体的一端设有收容腔,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可插入该收容腔内以与所述电源装置保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有第一液体保持件和第二液体保持件,第一液体保持件和第二液体保持件相配合限定形成雾化腔,并且在第一液体保持件内形成有与雾化腔流体连通的气流缓冲腔,气流缓冲腔可以增加适当的抽吸阻力,并且还增加了雾化腔的上游空间内的储气量,确保气流能够平缓流入雾化腔,减少未经雾化的液体基质逸出,这样可以在获得足够大的TPM同时,避免用户吸入大颗粒的液体基质,提供优质的口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前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俯视图。
图2C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沿X-Z轴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沿X-Y轴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第一液体保持件与第二液体保持件配合以夹持雾化元件的示意图。
图7A-图7C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第一液体保持件在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第二液体保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电子吸入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的结构及其使用原理作进一步阐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是诸如用于电子烟上的雾化器或者其它尼古丁递送装置,或者是其它含有可被人体吸入的挥发成分的雾化装置。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的实施方式。气溶胶生成装置10是一种电子烟用雾化器,该气溶胶生成装置10包括储液器100和与储液器100连接的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第二液体保持件300以及位于储液器100内部的雾化元件。储液器100包括呈扁平形状的外壳101,在外壳101内部具有用于收纳液体基质的基质腔体,雾化元件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形成可供用户吸入的气溶胶,液体基质可以是含有尼古丁、尼古丁盐或其它可被人体生物性吸收的可挥发成分的液体。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第二液体保持件300与外壳101相配合以将液体基质保持在基质腔体内部,防止液体基质泄漏到外壳101外部或者外壳内的气流通道中。
为了方便参考,构件了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体系,即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与X轴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Z轴方向,气溶胶生成装置10具有沿着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表面并形成有相应的尺寸。上述外壳101沿一轴线方向(Z轴方向)延伸,包括沿Y轴方向相对的前表面1011和后表面1012,位于前表面1011和后表面1012的第一侧面1013和第二侧面1014,位于上游的上端面1015和位于下游的开口端1016。从图1可见外壳101各个表面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宽度尺寸明显大于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宽度尺寸,以在视觉上构建成一个扁平的形状。
在产品组装上,第一液体保持件200插入外壳101的开口端1016并与开口端1016连接,以将其它构件都保持在外壳101内部。在前表面1011和后表面1012都开设有两个间隔的开口1017或凹槽,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外侧面设置有相应凸出的卡扣201,卡扣201与开口1017或凹槽相配合以将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安装在外壳101上。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开口或凹槽也可以开设在第一侧面1013和第二侧面1014,外壳101通过第一侧面1013和第二侧面1014与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保持连接。
为了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10和电源装置保持连接,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端面上安装有沿某一Y-Z轴平面内对称的磁性元件50a和磁性元件50b,磁性元件50a和磁性元件50b可以是磁铁或能够与磁铁相吸的铁磁性材料,气溶胶生成装置10通过磁性元件50a和磁性元件50b与电源装置保持物理连接。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端面上还安装有一对电极60a,60b,电极60a和电极60b位于磁性元件50a和磁性元件50b之间,并且也沿Y-Z轴平面对称,电极60a和电极60b用于连接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以提供电流给雾化元件。
作为优先的实施方式,外壳101的至少一部分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诸如透明塑料外壳。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1可采用聚丙烯(PP)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等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材质。用户可以通过外壳101的表面例如前表面1011或后表面1012来观察外壳101内部的状况,譬如用户可以透过透明外壳观察基质腔体内的液体基质的容量,可以透过透明外壳可视外壳内部的气流通道。
图2A至图2C呈现了气溶胶生成装置10的各个视角的外部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A所示,外壳101的各个表面沿Z方向形成有不等的宽度尺寸,具体包括第一部分104和外表面尺寸相对缩限的第二部分103,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3可以是采用透明塑料一体成型结构,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与电源装置连接时,第二部分103可以插入并隐藏在电源装置内部,而第一部分104则暴露在电源装置的外部,用于供用户的嘴唇衔接并抽吸。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3之间形成有台阶105,台阶105的台阶面不是平坦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弧度,当第二部分103插入电池装置的收容腔内时,台阶105与电池装置的端面相地抵接,第一部分104的外表面和电池装置壳体的外表面结合形成连续的完整表面,可以想象的是电池装置的端面也具有与之匹配的弧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4也可以采用分体构件,用作吸嘴的第一部分103装配在第二部分。104的一端上并覆盖第二部分104的一部分,第二部分104的内部形成基质腔体。
为了更加方便的配合用户抽吸,在第一部分103的前表面1011和后表面1012上分别凹陷形成有与嘴唇接合的衔合表面102,两个衔合表面102向内凹陷并且相互靠近构造成比较薄的厚度,以适应用户抽吸过程中的嘴唇的开合度。参考图2B所示,在上游端面1015中心开设有气流出口106,通过气流出口106可以显露部分雾化元件。当用户吸烟操作时,空气从进气口进入气溶胶生成装置10内部,然后通过气流通道向上流动以流经雾化元件,雾化元件雾化液体基质生成的气溶胶释放到气流通道内,可伴随气流最终从气流出口106排出。在操作中,用户可以通过嘴唇含住第一部分103的上游端面1015从而自气流出口106来吸取气溶胶,上游端面1015的中间部分的厚度设计成大于两侧的厚度,以适应贴合嘴唇的形状,用来提高抽吸过程中的触觉体验。
参见图2C所示,外壳101的前表面1011和后表面1012是基于X-Z轴平面对称的,这样使得用户在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与电源装置的结合操作时,可以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在绕Z轴相对旋转180度的正反两个取向上都能无限制地插入电源装置的收容腔内,并保持二者的电性连接,提升使用体验。
再参见图3和图5所示,其呈现了气溶胶生成装置10的内部构造。气溶胶生成装置10包括储液器100和设置在储液器100的外壳101内的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第二液体保持件300和雾化元件400。所述外壳101内部具有用于收纳液体基质的基质腔体111以及限定形成一用于排出气溶胶的通气管110,通气管110基本位于外壳101的中心位置,其采用与外壳101相同的透明材料,基质腔体111的至少一部分是由通气管110与外壳101之间的空间来形成。
第一液体保持件200采用不易被压缩形变的刚性材料,例如不透明的塑料。第二液体保持件300采用可以弹性变形的诸如硅胶的弹性材料,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和第二液体保持件300相配合并把雾化元件夹持定位在储液器100内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与储液器100的开口端连接,第二液体保持件300安装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与通气管110之间。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和第二液体保持件300限定了基质腔体111的一部分,二者与外壳101以及通气管110配合以将液体基质保持在基质腔体111内部,防止泄漏到通气管110内甚至外壳101外部。
雾化元件400包括导液芯体401和用于加热来自该导液芯体401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的发热体402,根据一些实施例,导液芯体401大致构造成细长的圆柱体或棒状,导液芯体401通常采用天然棉、人造纤维棉、玻璃纤维或海绵体等柔性材料,其通过内部毛细效应来传导液体,本身可被压缩。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402采用具有合适阻抗的诸如镍合金、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等材料的螺旋状发热线圈,发热线圈缠绕在导液芯体401的中间一部分上。可以理解,发热体402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的发热条缠绕在导液芯体401表面,还可以是网状的发热体包围在导液芯体401表面,这样可以增加发热体402与导液芯体401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生成气溶胶的TPM值。
如图3所示,第二液体保持件300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200配合以限定形成一雾化腔205以及一连通所述雾化腔205与基质腔体110的传导路径(未示出),传导路径具有合适的孔口以供导液芯体401穿过,发热体402和导液芯体401的一部分位于雾化腔205内,导液芯体401的两端穿过上述传导路径并延伸至雾化腔205外部,从而通过该传导路径将液体基质传导给发热体402加热雾化。
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上具有至少一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口流体连通的气流缓冲腔204,所述气流缓冲腔204与雾化腔205流体连通以将气流导入所述雾化腔205内,雾化腔205与上方的通气管110气流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包括开设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上的进气口107a和进气口107b,当有吸气操作时,进气口107a和进气口107b分别将外部空气导入气流缓冲腔204内混合后再流入雾化腔205,气流夹带雾化腔205内产生的气溶胶途径通气管110到达气流出口106。可以理解的是,进气口还可以是开设在外壳101上或者由外壳101与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之间的间隙限定形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保证装置的密封性能,在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与外壳10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500和第二密封件600,所述气流缓冲腔204位于该第一密封件500和第二密封件600之间。第一密封件500能够防止基质腔体111内的液体泄漏到气流缓冲腔204以及雾化腔205内部。特别的装置在前后两次抽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内,雾化元件处在不工作状态,雾化腔205内的残留的气溶胶容易冷凝形成冷凝液,从而使得冷凝液流入下方的气流缓冲腔204,第二密封件600可以防止气流缓冲腔204内的冷凝液泄漏到装置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包括本体202和自所述本体202向所述基质腔体111内延伸的支撑部203,雾化元件中的导液芯体402被支撑部203保持在外壳内部。如图5所示,支撑部203优选地包括相对的第一支撑臂2031a和第二支撑臂2031b,第一支撑臂2031a和第二支撑臂2031b之间通过两个侧壁连接并围成雾化腔205的一部分。该第一支撑臂2031a和第二支撑臂2031b上开设有用于收容该导液芯体401的沟槽2032,沟槽2032用于部分限定出上述传导路径,该导液芯体401收容在所述沟槽2032内并且其端部延伸至基质腔体111内。
在装配操作中,先将第一密封件500和第二密封件600以及磁性元件50a、50b安装到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上,然后将雾化元件400安装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上,具体来说是将缠绕有发热丝402的导液芯体401放置在支撑部203上,然后将发热丝402的两个引脚从本体202内预留孔穿过到达底部端面,再弯折插入两个电极安装孔内,再将两个电极60a,60b安装到电极安装孔,保持与发热丝402的两个引脚挤压接触,实现电极60a,60b与发热丝402的电连接。在安装好雾化元件400后再将第二液体保持件300装配到支架部203上,使得第一液体保持件200、雾化元件400和第二液体保持件300组装构成一个模组。最后将以上组装好的模组从开口端1016插入外壳101内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与外壳101实现卡扣连接,并且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端部具有一个用于与开口端1016抵靠定位的凸缘2021。此外第二液体保持件300具有一个连通所述通气管110的气溶胶出口301,在通气管110的末端具有一个外径稍小的连接部1101,连接部1101插入气溶胶出口301内以使第二液体保持件300与通气管110保持密封连接。
参见图4所示的气溶胶生产装置10沿另一剖面的剖视图。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本体202内形成的气流缓冲腔204位于雾化腔205的上游,雾化腔205与气流缓冲腔204于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上沿Z轴方向间隔布置,雾化腔205与气流缓冲腔204气流缓冲腔204之间通过一气流孔206流体连通。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气流孔206设计成沿Y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腰形孔或缝隙,或者是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气流孔。气流孔206基本上轴向对准导液芯体401上缠绕有发热丝402的部分,这样可以使气流缓冲腔204内的空气经过气流孔206直接吹向发热丝402,在用户抽吸过程中对发热丝附近生成的气溶胶起到持续冷却作用,降低用户吸入口中的气溶胶的温度。
作为优先实施例,储液器100的外壳101包括相对的前表面1011和后表面1012,所述前表面1011或后表面1012的至少部分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具体可参考前面关于外壳101材质的描述。在Y轴方向上,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内的气流缓冲腔204贯穿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本体202,也就是说,气流缓冲腔204从本体202的一个侧表面贯穿至相对的另一个侧表面。从图4可以看出,气流缓冲腔204是位于外壳101的前表面1011和后表面1012之间,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外壳101的前表面1011或后表面1012可视该气流缓冲腔204,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透过外壳观察到气流缓冲腔204内冷凝液的积留状况。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气流缓冲腔204内还可以设置有冷凝液吸收材料,例如诸如棉花的纤维材料,用于吸收进入气流缓冲腔204内的冷凝液,防止过多的冷凝液在气流缓冲腔204内产生不必要的流动,从而降低液体泄漏风险,也能防止冷凝液随气流被用户吸入。
基于现有的电子烟雾化器产品而言,流经雾化腔内的发热体附近的气流速度较快时,容易携带未雾化的液体基质进入气流从而被用户吸入,影响使用体验,因此需要改变流入雾化腔的上游气流路径。
图6提供了一种新的气流路径配置,其中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具有垂直于轴线方向(Z轴方向)的第一宽度尺寸,所述气流缓冲腔204沿着第一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延伸宽度L2大于所述雾化腔205在该第一宽度方向上的延伸宽度L1,这样使得气流缓冲腔204的空气容纳体积大于雾化腔205的空气容纳体积,大大提高了雾化腔205上游空间内的储气量,使得从气流缓冲腔204进入雾化腔205内的气流变得更加缓和。此外,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上的进气口107a、进气口107b分别与所述气流孔206在轴线方向上错开设置,进一步可以减缓气流流入雾化腔205内的速率。另一方面,气流孔206与进气口的错位设置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雾化腔205内的冷凝液体直接从进气口往外泄漏。
结合图6和图7B所示,在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密封件500的第一收容槽501,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密封件600的第二收容槽601,所述第一收容槽501的轴向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601的轴向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500呈环带状,并且该第一密封件500包括至少两圈用于与所述外壳101内壁相抵接的密封筋条501,提高密封性能。
图7A至7B呈现了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在不同视角下的形状和构造。在所述气流缓冲腔204内相间隔地设置有第一阻隔壁2044和第二阻隔壁2045,以将所述气流缓冲腔204依次分隔成第一缓冲腔2041、第二缓冲腔2042和第三缓冲腔2043,该第二缓冲腔2042位于第一缓冲腔2041和第三缓冲腔2043之间并与雾化腔205流体连通,在第一阻隔壁2044和第二阻隔壁2045上均开设有用于导通气流的缺口。因此将气流缓冲腔204分割三个相连通的空间在保证具有足够储气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缓和气流的流速,提供给用户适当的抽吸阻力。
参见图7B,根据一些优选实施例,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壁上2044的缺口2046和位于第二阻隔壁2045上的缺口2047邻近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而错开设置,缺口2046将第一缓冲腔2041内的空气引导至第二缓冲腔2042,缺口2047将第三缓冲腔2043内的空气引导至第二缓冲腔2042。换句话说,缺口2046是毗邻外壳101的前表面1011,而缺口2047则是毗邻外壳101的后表面1012。因此可以想象的是,这样的构造可以使得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缓冲腔2041和第三缓冲腔2043内的气流交错式地汇入第二缓冲腔2042,在用户抽吸操作过程中,气流从左右两侧进入第二缓冲腔2042内并形成回旋式的湍流,再一同汇入上方的雾化腔205内,改善了气流的缓和程度。
为了便于定位密封件,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密封件500的第一收容槽501,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密封件600的第二收容槽601,第一收容槽501和第二收容槽601大致是环形的,所述第一收容槽501沿轴线方向的轴向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601的轴向深度。
参见图7C所示,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具有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Z轴方向)的第二宽度尺寸,且该第二宽度方向(Y轴方向)垂直于第一宽度方向(X轴方向),该第一液体保持件200沿第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L3小于沿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L4。对于现有的扁平状雾化器产品,在外观上无法设计得足够趋向扁平化,也就是说无法做到足够小的第二宽度尺寸与第一宽度方向之间的尺寸比例,其主要原因是无法在足够小的空间内来构建气流路径来改善气流速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体保持件200沿第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L3与沿第一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L4比例限定在0.2~0.4的范围内,远小于传统产品的尺寸比例,使得雾化器从外观上看相比传统雾化器产品具有更小的扁平度。从另一方面讲,上述气流缓冲腔沿X轴方向延伸的设计能够在足够小的体积内提供了足够的储气空间,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可以适用于具有更小外观扁平度的产品。
结合图6和图7B所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液体保持件200还包括自所述本体202朝向所述基质腔体111延伸的延伸部207,延伸部207大致呈现筒状,第一密封槽501开设在该延伸部207的外周面上,在延伸部207的上端部具有径向延伸的凸缘2071,凸缘2071用于将第一密封件500定位在第一密封槽501内。所述延伸部207与支撑部203(包括两个支撑臂)界定形成有两个液体缓流腔208,所述导液芯体401的两端部延伸至该液体缓流腔208内。液体缓流腔208的上端是开放的,当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安装在外壳101内时,液体缓流腔208与基质腔体111保持连通,而液体缓流腔208的空间相对较小,可以减缓液体基质通过导液芯体401流入雾化腔205内的速度,避免过量的液体基质进入雾化腔205从而未被完全加热雾化。
图8提供了第二液体保持件300的一种实施例的构造。第二液体保持件300采用诸如硅胶的弹性材料,其中包括本体303,本体303的一端开设有气溶胶出口301,气溶胶出口301贯穿于本体303,本体303的另一端具有朝向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支撑部203延伸的大致呈现为方形的中空状的筒体305。在筒体305的两侧分别具有悬置的弹性臂304a和弹性臂304b,在弹性臂304a和弹性臂304b与筒体305之间都限定形成的槽306,第一液体保持件200的支撑部203的至少一部分可收容在槽306内从而实现第一液体保持件200与第二液体保持件300的密封配合。
在弹性臂304a和弹性臂304b与筒体305之间还分别搭接有两个密封部307,密封部307延伸到槽306内,密封部307在Y轴方向的宽度与支撑部203上的沟槽2032宽度基本一致,从而使得在两个液体保持件在装配时密封部307可以进入沟槽2032内且与支撑部203彼此限定出供导液芯体401穿过的孔口,孔口构成从基质腔体流动至雾化腔的液体传导路径。
由于导液芯体401包括纤维材料,因此纤维材料是可被压缩的。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和第二液体保持件300用于阻止基质腔体111内的液体从除了仅能够通过导液芯体401传导之外的其它路径直接进入雾化腔205。可理解的是,针对于导液芯体401的外表面提供过紧的密封可以提高密封性能,但是过紧的密封会导致导液芯体401被压缩而影响液体芯吸性能,使得液体基质难以通过导液芯体401行进到发热元件,这种情况在产品设计中是不期望出现的。作为一些实施例中的改善方案,在两个密封部307都具有与所述导液芯体401外周面相匹配的接合面302,接合面302是弧形的并沿导液芯体401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段距离。当第一液体保持件200和第二液体保持件300相组合时,两个密封部307通过接合面302接触导液芯体401上靠近端部的区域,这样密封部307只会产生微小的变形而提供给导液芯体401尽可能小的反馈作用力,从而既可以提供良好的密封,又能保证导液芯体401的芯吸性能不受影响。
图9和图10提供了另一实施例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a。气溶胶生成装置10a包括储液器100和安装到储液器100内部的第一液体保持件200a、第二液体保持件300a和雾化元件400。第一液体保持件200a具有支撑部203a,支撑部203a和第二液体保持件300a合围限定出雾化腔205a,并且在第一液体保持件200a上开设有连通雾化腔205a的气流缓冲腔204a,气流缓冲腔204a位于雾化腔205a的上游。第一液体保持件200a具有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07a,延伸部207a与支撑部203a之间合围形成液体缓流腔208a,延伸部207a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一液体保持件200a的其它部分,从而在延伸部207a与储液器100之间形成第一密封槽501a,第一密封件500a位于第一密封槽501a内。第二液体保持件300a采用硅胶材料,第二液体保持件300a包括硅胶本体,硅胶本体的上端开设有气溶胶出口301a。上述第一密封件500a由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300a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200a延伸形成,具体来说是,硅胶本体的下端朝向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200a延伸成一个可以包围在延伸部207a外围的套筒(第一密封件500a),套筒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硅胶本体,套筒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用于引导液体基质流入液体缓流腔208a内的引流孔310a和引流孔310b,这种结构可以减少装配零件,简化装配工艺。
图11提供了气溶胶电子吸入器的一种实施例。气溶胶电子吸入器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10a和电源装置80,电源装置80为气溶胶生成装置10a提供运行时所需电能。气溶胶生成装置10a包括有储液器100a,电源装置80包括电源壳体801和位于电源壳体801内的电池802、控制线路板、以及支架等构件。电源壳体801的一端设有收容腔803,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利用外部电源给电池802充电的充电接口808,例如USB Type-C接口。
气溶胶生成装置10a包括插入部分103a和暴露部分104,插入部分103a和暴露部分104具有不同的外径以形成一个台阶105a,气溶胶生成装置10a可以通过插入部分103a插入并收容在该收容腔803内以与所述电源装置80保持电连接。收容腔803的底部具有两个磁性元件806以及两个电极807,电极807是可伸缩的并突出于收容腔803的底部,当插入部分103a收容在收容腔803时,台阶105a抵接在电源壳体801的端部8011,气溶胶生成装置10a底端的磁性元件与收容腔803内的磁性元件806吸引,使得插入部分103a保持在收容腔803内并且压缩电极807,使电极807和气溶胶生成装置10a上的电极导通。
在电源壳体801的两侧边均开设有进气孔804,进气孔804与收容腔803相连通并且基本与收容腔803的底部对齐。在收容腔803的底壁下方具有一个安装气流传感器的腔805,气流传感器临近收容腔803设置并与进气孔804是气流连通的。当用户抽吸操作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a与收容腔803的底壁之间的间隙产生负压,从而迫使外部空气从进气孔804进入间隙内,气流传感器产生上述负压的响应信号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池802输出功率给气溶胶生成装置10a中的雾化元件以启动雾化。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说明书为便于理解实用新型内容所列举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任何限定,也非所有可实施方案的穷举,故凡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流程或步骤所做出的任何微小改进或等效替代,均应包含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端的外壳,所述外壳沿一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其内部具有用于收纳液体基质的基质腔体;
第一液体保持件,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向所述基质腔体内延伸的支撑部;
雾化元件,被所述支撑部保持,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第二液体保持件,具有气溶胶出口,该第二液体保持件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支撑部配合以限定形成一雾化腔,所述雾化元件至少部分位于该雾化腔内;以及
至少一个进气口,配置为引导外部空气进入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本体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口流体连通的气流缓冲腔,所述气流缓冲腔位于所述雾化腔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第一宽度尺寸,所述气流缓冲腔沿着第一宽度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大于所述雾化腔在该第一宽度方向上的延伸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与气流缓冲腔之间通过一气流孔流体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流孔在轴线方向上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第二宽度尺寸,且该第二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宽度方向,该第一液体保持件沿第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沿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沿第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沿第一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比例为0.2~0.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缓冲腔沿着第二宽度方向贯穿所述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流缓冲腔内相间隔地设置有第一阻隔壁和第二阻隔壁,以将所述气流缓冲腔依次分隔成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该第二缓冲腔位于第一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之间并与雾化腔流体连通,在第一阻隔壁和第二阻隔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导通气流的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壁上的缺口和位于第二阻隔壁上的缺口邻近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而错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气流缓冲腔位于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第一收容槽,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的轴向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轴向深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呈环带状,并且该第一密封件包括至少两圈用于与所述外壳内壁相抵接的密封筋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由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延伸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还包括自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基质腔体延伸的大致为筒状的延伸部,所述第一收容槽开设在该延伸部外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元件包括导液芯体和环绕在该导液芯体上的发热丝,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相配合以夹持所述导液芯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该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上开设有用于收容该导液芯体的沟槽,该导液芯体收容在所述沟槽内并且其端部延伸至所述基质腔体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质腔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排出气溶胶的通气管,该通气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的气溶胶出口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还包括自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基质腔体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支撑部界定形成有液体缓流腔,所述导液芯体的端部延伸至该液体缓流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液体基质流入所述液体缓流腔内的引流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配置为弹性体并且具有与所述导液芯体外周面相匹配的接合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配置为刚性体,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配置为与第一液体保持件相配合的弹性体,并且二者限定出液体基质从所述基质腔体流动至雾化腔的传导路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至少部分配置为透明或半透明,以通过外壳的外表面可视所述气流缓冲腔。
22.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用于收纳液体基质的基质腔体以及一用于排出气溶胶的通气管;
配置为刚性体的第一液体保持件,连接于所述储液器;
雾化元件,包括导液芯体和用于加热来自该导液芯体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的发热体;
配置为弹性体的第二液体保持件,具有连通所述通气管的气溶胶出口,该第二液体保持件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配合以限定形成一雾化腔以及一连通所述雾化腔与基质腔体的传导路径,所述导液芯体通过该传导路径传导液体基质;
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上具有至少一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口流体连通的气流缓冲腔,所述气流缓冲腔与雾化腔流体连通以将气流导入所述雾化腔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包括用于保持导液芯体的支撑部,所述第二液体保持件上具有用于收容所述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凹槽。
24.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用于收纳液体基质的基质腔体,所述外壳包括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或后表面的至少部分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第一液体保持件,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向所述基质腔体内延伸的支撑部;
雾化元件,被所述支撑部保持,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第二液体保持件,具有气溶胶出口,该第二液体保持件与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支撑部配合以限定形成一雾化腔,所述雾化元件至少部分位于该雾化腔内;以及
至少一个进气口,配置为引导外部空气进入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口流体连通的气流缓冲腔,所述气流缓冲腔与雾化腔流体连通以将气流导入所述雾化腔内;所述气流缓冲腔贯穿所述第一液体保持件的本体并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使得能够通过外壳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可视该气流缓冲腔。
25.一种气溶胶电子吸入器,包括雾化装置和用于给该雾化装置供电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24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气溶胶电子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壳体和位于该电源壳体内的电池,所述电源壳体的一端设有收容腔,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可插入该收容腔内以与所述电源装置保持电连接。
CN202021139269.5U 2020-06-18 2020-06-18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Active CN212852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9269.5U CN212852492U (zh) 2020-06-18 2020-06-18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EP21825820.0A EP4169395A4 (en) 2020-06-18 2021-06-18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EROSOL INHALER
PCT/CN2021/100965 WO2021254492A1 (zh) 2020-06-18 2021-06-18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US18/011,189 US20230240371A1 (en) 2020-06-18 2021-06-18 Aerosol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erosol inhal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9269.5U CN212852492U (zh) 2020-06-18 2020-06-18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2492U true CN212852492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1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39269.5U Active CN212852492U (zh) 2020-06-18 2020-06-18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0371A1 (zh)
EP (1) EP4169395A4 (zh)
CN (1) CN212852492U (zh)
WO (1) WO202125449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4492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WO2023274084A1 (zh) * 2021-06-28 2023-01-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036261A1 (zh) * 2021-09-10 2023-03-1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5562B (en) * 2013-06-28 2016-04-06 Totally Wicked Ltd Vaporiser unit and fluid reservoir for an atomiser
CN104605482A (zh) * 2015-01-05 2015-05-1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可更换的雾化单元和包括该雾化单元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GB201605100D0 (en) 2016-03-24 2016-05-11 Nicoventures Holdings Ltd Vapour provision system
CN205757176U (zh) * 2016-04-14 2016-12-0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烟
US10034495B2 (en) * 2016-07-25 2018-07-31 Fontem Holdings 1 B.V. Device for storing and vaporizing liquid
CN207476948U (zh) * 2017-07-26 2018-06-1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油雾化器
CN210226908U (zh) * 2019-04-01 2020-04-03 深圳市爱卓依科技有限公司 烟弹
CN210611013U (zh) * 2019-06-28 2020-05-2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0353320A (zh) * 2019-08-27 2019-10-22 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
CN111150101A (zh) * 2020-01-19 2020-05-15 深圳尊一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气压缓冲仓的雾化器及其应用
CN212852492U (zh) * 2020-06-18 2021-04-0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4492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WO2023274084A1 (zh) * 2021-06-28 2023-01-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036261A1 (zh) * 2021-09-10 2023-03-1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69395A4 (en) 2023-12-06
WO2021254492A1 (zh) 2021-12-23
EP4169395A1 (en) 2023-04-26
US20230240371A1 (en)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52492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CN214382193U (zh) 雾化器以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EP3850963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CN21614722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0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431782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2117077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UA127587C2 (uk) Картридж для генеруючої аерозоль системи
CN21443178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99178A1 (zh) 加热器、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99952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6701657U (zh) 雾化器以及雾化装置
CN216983599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8356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340112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114532594A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484752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847521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50412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61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982173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2924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73463U (zh) 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274886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