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8238U - 一种继电器用簧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用簧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8238U
CN212848238U CN202021905987.9U CN202021905987U CN212848238U CN 212848238 U CN212848238 U CN 212848238U CN 202021905987 U CN202021905987 U CN 202021905987U CN 212848238 U CN212848238 U CN 212848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clamping piece
reed body
straight pip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059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俊平
徐辉
刘健勇
王亚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u Corp Ltd
Tianjin Avi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u Corp Ltd
Tianjin Avi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u Corp Ltd, Tianjin Avi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u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059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8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8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8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器用簧片,主要用于与竖直设置的直管口连接,连接装置包括直管式快速接头、L型转接件、直铜管和球阀,直管式快速接头的一端设有与直管口连接的卡爪,直管式快速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L型转接件靠近直管式快速接头的一端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L型转接件的另一端与直铜管的一端固接,直铜管的另一端与球阀固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以往需要现场多次焊接的麻烦,保证了直管口的完整性,排除过烧隐患,降低了焊料材料使用和人工操作焊接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用簧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器用簧片。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对继电器正常运行进行检测,现有的继电器设置有辅助触点,辅助触点一般都是由一组簧片构成,其中一个簧片为动簧片,另一个簧片为静簧片,继电器的主触点闭合,辅助触点的动簧片和静簧片也同时闭合,辅助触点反馈当前控制器运行状态至控制器。
现有的簧片都是固定安装在绝缘座上,主要固定的方式是通过在绝缘座上设置凸柱,而簧片上开设定位孔,通过凸柱插入定位孔中卡持,从而实现簧片的限位和固定。而簧片的其中一个端部为用于夹持信号端子的夹头,另一端部设于用于安装辅助触点的安装孔。簧片都是通过冲裁以及成型工艺制备而成的,冲裁出来的簧片其两端部会存在锋利的切口以及孔处都会形成很多毛刺,为了防止毛刺或切口刮伤绝缘座和其他零部件以及防止毛刺掉落到继电器内部出现安全事故,簧片在加工后还需要进行打磨毛刺或打磨切口的工艺,但由于簧片具有较多需要打磨的地方,对于打磨工人来说,劳动强度大,很容易出现漏打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需要打磨毛刺较少的继电器用簧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用簧片,包括簧片本体,簧片本体的端部背向其长度方向翻折,以形成紧贴在簧片本体上的翻折部,簧片本体的一端部形成有夹头,簧片本体的另一端部设有穿过翻折部的安装孔。
其中,翻折部通过拍平加工紧贴在簧片本体上。
其中,簧片本体设有多个用于定位的定位孔,定位孔朝上形成有凸环。
其中,定位孔的凸环通过翻边加工形成在簧片本体上。
其中,夹头包括用于夹持信号端部的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呈竖向的V形状设置,第一夹片的一端与簧片本体固接,第一夹片的另一端与第二夹片的一端固接,第二夹片的另一端斜向上折弯形成第二夹持部,第一夹片与簧片本体连接处斜向下折弯形成第一夹持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继电器用簧片,通过簧片本体的端部背向其长度方向翻折,以形成紧贴在簧片本体上的翻折部,无需对翻折部处进行切口或毛刺的打磨,降低打磨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簧片本体安装在绝缘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簧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绝缘座1,凸柱11,簧片本体2,翻折部21,定位孔22,凸环221,安装孔23,第一夹片41,第二夹片42,第一夹持部51,第二夹持部52,辅助触点3。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用簧片的具体实施方式,请见图1和图2,簧片本体2固定安装在绝缘座1上。簧片包括簧片本体2,簧片本体2的端部背向其长度方向翻折,以形成紧贴在簧片本体2上的翻折部21。具体翻折部21的形成,可以通过先折弯,然后翻折部21通过拍平加工紧贴在簧片本体2上,形成紧贴在簧片本体2上的翻折部21。通过簧片本体2的端部背向其长度方向翻折,以形成紧贴在簧片本体2上的翻折部21,可达到无需对翻折部21处进行切口或毛刺的打磨,从而降低打磨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请见图2,簧片本体2的一端部形成有夹头,簧片本体2的另一端部设有穿过翻折部21的安装孔23。安装孔23用于安装辅助触点3,由于翻折部21的设置增加了安装孔23开设处的厚度,从而使辅助触点3安装时能够更为牢固。
另外,簧片本体2设有多个用于定位的定位孔22,定位孔22朝上形成有凸环221。定位孔22用于与绝缘座1上的凸柱11形成卡持配合,其作用是用来固定并限制簧片本体2的移动。作为改进的是,定位孔22的凸环221通过翻边加工形成在簧片本体2上。通过翻边冲孔的加工工艺,冲出来的余料形成凸环221,从而避免了定位孔22的毛刺产生,进一步降低打磨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请见图2,夹头包括用于夹持信号端部的第一夹片41及第二夹片42,第一夹片41和第二夹片42均呈竖向的V形状设置,第一夹片41的一端与簧片本体2固接,第一夹片4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片42的一端固接,第二夹片42的另一端斜向上折弯形成第二夹持部52,第一夹片41与簧片本体2连接处斜向下折弯形成第一夹持部51。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配合形成弹性的夹持机构,能够牢固地夹持并导通信号端子。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继电器用簧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簧片本体,簧片本体的端部背向其长度方向翻折,以形成紧贴在簧片本体上的翻折部,簧片本体的一端部形成有夹头,簧片本体的另一端部设有穿过所述翻折部的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通过拍平加工紧贴在簧片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本体设有多个用于定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朝上形成有凸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凸环通过翻边加工形成在簧片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包括用于夹持信号端部的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呈竖向的V形状设置,所述第一夹片的一端与簧片本体固接,第一夹片的另一端与第二夹片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夹片的另一端斜向上折弯形成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片与簧片本体连接处斜向下折弯形成第一夹持部。
CN202021905987.9U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继电器用簧片 Active CN212848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5987.9U CN212848238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继电器用簧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5987.9U CN212848238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继电器用簧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8238U true CN212848238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4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05987.9U Active CN212848238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继电器用簧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8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48238U (zh) 一种继电器用簧片
CN214771727U (zh) 一种铁卡扣安装工具
CN213290020U (zh) 一种集成式冷凝器全自动装配机的可调式集流管夹具
CN209303971U (zh) 一种垫片预夹紧工装
CN211939100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弯管加工装置
CN104741466A (zh) 一种金属管喇叭口的加工设备
CN214444199U (zh) 一种电线端子焊接治具
CN217665570U (zh) 一种固定角度折弯工装
CN210879230U (zh) 方便固定安装的定位装置
CN108723571A (zh) 凸焊螺母自动定位、夹持、焊接结构
CN218745667U (zh) 一种焊接杆
CN213299186U (zh) 一种全金属气动快插直通接头
CN212455943U (zh) 一种油轨主管和端盖的密封连接结构
CN214204060U (zh) 一种便于焊接铜线的插座头
CN220379103U (zh)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CN210703284U (zh) 一种钣金件的快速定位安装座
CN212822414U (zh) 一种消除背部夹痕的高压油管镦头工装
CN212683749U (zh) 一种电磁铁按钮轴用开口挡圈的安装工装
CN210704570U (zh) 一种压线端子卡爪装配工具
CN218124510U (zh) 一种电机引线弯线工具
CN211515775U (zh) 沙拉孔再冲孔模具
CN217225186U (zh) 一种快速卡紧芯体的卡子
CN215968694U (zh) 一种四缸压尖机的标记结构
CN219503546U (zh) 一种弯管r部的冲压模具
CN210253781U (zh) 一种冲缺口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Junping

Inventor after: Zhou Wenliang

Inventor after: Xu Hui

Inventor after: Liu Jianyong

Inventor after: Wang Yabin

Inventor before: Tang Junping

Inventor before: Xu Hui

Inventor before: Liu Jiany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a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