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7905U - 支护升降总成 - Google Patents

支护升降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7905U
CN212837905U CN202021185728.3U CN202021185728U CN212837905U CN 212837905 U CN212837905 U CN 212837905U CN 202021185728 U CN202021185728 U CN 202021185728U CN 212837905 U CN212837905 U CN 212837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supporting seat
fixed
base plat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857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虎文广
邓新东
原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857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7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7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7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护升降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每个所述升降机构上均设置有限位卡槽;支撑座,每个所述升降机构均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护升降总成,顶梁安装在限位卡槽内,限位卡槽可实现对顶梁的支撑和限位作用;升降机构能够带动顶梁升降,行走机构能够降低支撑座的移动难度,来解决顶梁支护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支护升降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护升降总成。
背景技术
在矿山井下进行顶梁支护作业时,通常采用人工将顶梁抬运至工作面迎头,由两人将顶梁平行抬起并举高至巷道顶部,再由负责固定顶梁的人员进行固定。在固定期间,抬放顶梁的人员必须一直将顶梁高举,直至固定人员作业完毕。这种作业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例如在人员抬运顶梁期间,配合作业的人员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顶梁从手中滑出,砸伤作业人员;在工作面迎头作业时,由于顶梁未支护完好,可能会发生夹矸掉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且这种作业方式,需要配合作业的人员多,且耗时费力。
因此,需要一种支护升降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护升降总成,来解决顶梁支护过程存在安全隐患、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护升降总成,包括:
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每个所述升降机构上均设置有限位卡槽;
支撑座,每个所述升降机构均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行走机构。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以及套设连接在所述升降杆上的固定套筒,所述升降杆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升降杆沿着所述固定套筒往复移动;所述限位卡槽设置在所述升降杆延伸到所述固定套筒外部一端端面上,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限位阀,所述限位阀用于限定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固定套筒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操作阀,所述操作阀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升降杆在所述固定套筒内上升或下降。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撑座本体,每个所述支撑座本体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升降机构,相邻的所述支撑座本体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本体包括基板以及多个在所述基板上均匀分布的支撑腿,所述升降机构贯穿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行走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撑腿的自由端上。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支撑腿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优选地,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分布的耳座,所述固定套筒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耳座配合使用的固定轴。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本体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的边沿与多个所述支撑腿固定,所述固定套筒贯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另外,优选地,所述支撑腿倾斜设置,所述支撑腿的顶端与所述基板固定,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向偏离所述基板一侧倾斜。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护升降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限位卡槽可实现对顶梁的支撑和限位作用,行走机构能够降低升降机构以及支撑座的移动难度,升降机构能够带动顶梁升降到指定位置,进而实现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降低支护难度,实现快速上梁,减少工作面迎头工作人员的停留时间,解决顶梁支护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保护人员安全,省时省力,满足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支护升降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包括图1所示的支护升降总成的支撑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升降机构;20、支撑座本体;201、基板;202、支撑腿;203、行走机构;204、加强杆;205、固定板;206、耳座;21、连杆;30、顶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支护升降总成的示意图。图2为包括图1所示的支护升降总成的支撑架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支护升降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机构10和支撑座。
支护升降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机构10,每个升降机构10上均设置有限位卡槽(未标识);
每个升降机构10均连接在支撑座上,支撑座上设置有行走机构203。
将顶梁30安装在限位卡槽内,驱动行走机构203动作,带动支撑座移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驱动升降机构10上升到指定位置,然后作业人员对顶梁30进行固定安装。采用上述支护升降总成,限位卡槽可实现对顶梁30的支撑和限位作用,行走机构203能够降低升降机构10以及支撑座的移动难度,升降机构10能够带动顶梁30升降到指定位置,进而实现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降低支护难度,实现快速上梁,减少工作面迎头工作人员的停留时间,解决顶梁30支护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保护人员安全,省时省力,满足生产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0的数量可根据顶梁30的重量和长度设定,通常升降机构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升降机构10相对且间隔分布,顶梁30架设在两个升降机构10上,保证运输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卡槽呈近似U型,限位卡槽可通过钢板冲压成型,然后将限位卡槽焊接连接在升降机构10的端面上。限位凹槽可略大于升降机构10的端面,以便为顶梁30提供有效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卡槽内可容纳至少一根顶梁30,当顶梁30为多根时,可在限位卡槽上设置绑带,绑带可绕过顶梁30,将其下方的顶梁30限定在限位卡槽内。
优选地,升降机构10包括升降杆以及套设连接在升降杆上的固定套筒,升降杆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可驱动升降杆沿着固定套筒往复移动;限位卡槽设置在升降杆延伸到固定套筒外部一端端面上,固定套筒与支撑座连接。支撑座为固定套筒提供固定和支撑作用,顶梁30安装在限位卡槽内,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杆伸出固定套筒时,升降杆带动顶梁30同步上升,并在指定位置定位;安装完成后,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杆退回到固定套筒内。升降机构10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廉。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0包括但不限于液压单体支柱,两个液压单体支柱可同步作业,以保证顶梁30在升降过程中的水平度;驱动机构为乳化液泵站,乳化液泵站通过高压胶管为液压单体支柱提供动力。例如,液压单体支柱的直径/宽为750mm/12mm;乳化液泵站包括两个液压油缸和三位四通换向阀;高压软管多根,长度1m,DNR10/40。
优选地,升降机构10还包括:限位阀,限位阀用于限定升降杆与固定套筒的相对位置。当升降杆带动顶梁30上升到指定高度后,启动限位阀,来锁定升降杆和固定套筒的相对位置,防止升降杆自动回落。
优选地,升降机构10还包括:操作阀,操作阀与驱动机构连接,且用于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杆在固定套筒内上升或下降。操作阀用于控制驱动力的大小,以便控制升降杆的升降幅度,达到控制升降机构10升降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阀和操作阀均安装在支撑座上,限位阀和操作阀均采用闸阀结构,液压单体支柱通过高压软管与乳化液泵站连通,操作阀可控制乳化液泵站的压力大小,控制液压单体支柱的升降,限位阀可防止液压单体支柱回落。
优选地,支撑座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撑座本体20,每个支撑座本体20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10,相邻的支撑座本体20之间通过连杆21连接。支撑座本体20为升降机构10提供固定和限位作用,连杆21将多个支撑座本体20连接为一体结构,以便同步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座本体20沿着顶梁30的长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连杆21设置在两个支撑座本体20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座本体20固定。连杆21的延伸方向与顶梁30的长度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本体20通过工字钢加工制作而成,连杆21可采用桁架制作。
优选地,支撑座本体20包括基板201以及多个在基板201上均匀分布的支撑腿202,升降机构10贯穿固定在基板201上,行走机构203连接在支撑腿202的自由端上。支撑腿202为基板201提供一定的支撑高度,满足升降机构10的高度要求,行走机构203安装在支撑腿202的底端,升降机构10贯穿固定在基板201上,固定套筒位于支撑腿202之间,升降杆位于基板201的相对上方。支撑座本体20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为升降机构10提供有效固定和支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腿202为四个,四个支撑腿202在基板201上均匀分布。支撑腿202采用角钢制作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203包括但不限于托辊,托辊的延伸方向与顶梁30的长度方向相同,同侧的支撑腿202的底端设置安装壁,托辊与两侧的安装壁铰接连接。
优选地,相邻的支撑腿202之间设置有加强杆204。通过设置加强杆204,提高支撑腿202之间的连接强度,为升降机构10提供有效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杆204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加强杆204的延伸方向与连杆21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个加强杆204与两侧的支撑腿202焊接连接,同侧的两个支撑腿202和加强杆204呈H型。
优选地,基板20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分布的耳座206,固定套筒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与耳座206配合使用的固定轴。固定套筒贯穿基板201,固定套筒通过两侧的固定轴分别连接在两侧的耳座206的通孔内,实现支撑座与升降机构10的固定。
优选地,支撑座本体20还包括:固定板205,固定板205与基板201相对且间隔设置,固定板205的边沿与多个支撑腿202固定,固定套筒贯穿固定在固定板205上。固定套筒依次贯穿基板201和固定板205,并焊接固定。通过增设固定板205,可增强对固定套筒进行限位和固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05与外围的支撑腿202焊接固定,固定板205朝向连杆21一侧设置有支撑板,连杆21焊接固定在支撑板上。
另外,优选地,支撑腿202倾斜设置,支撑腿202的顶端与基板201固定,支撑腿202的底端向偏离基板201一侧倾斜。通过倾斜设置支撑腿202,使支撑座呈近似三角形或梯形,提高支撑座的稳定性。
下面进一步介绍支护升降总成的使用过程。
将顶梁30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支撑座本体20的限位卡槽内,驱动行走机构203移动,带动支撑座移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启动操作阀,驱动升降杆从固定套筒内伸出,带动顶梁30上升到指定位置;启动限位阀,锁定升降杆和固定套筒的相对位置;然后作业人员对顶梁30进行固定安装。安装完成后,关闭操作阀,反向启动操作阀,驱动升降杆进入固定套筒内复位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护升降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限位卡槽可实现对顶梁的支撑和限位作用,行走机构能够降低升降机构以及支撑座的移动难度,升降机构能够带动顶梁升降到指定位置,进而实现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降低支护难度,实现快速上梁,减少工作面迎头工作人员的停留时间,解决顶梁支护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保护人员安全,省时省力,满足生产需要。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每个所述升降机构上均设置有限位卡槽;
支撑座,每个所述升降机构均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行走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以及套设连接在所述升降杆上的固定套筒,所述升降杆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升降杆沿着所述固定套筒往复移动;所述限位卡槽设置在所述升降杆延伸到所述固定套筒外部一端端面上,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限位阀,所述限位阀用于限定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固定套筒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操作阀,所述操作阀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升降杆在所述固定套筒内上升或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撑座本体,每个所述支撑座本体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升降机构,相邻的所述支撑座本体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本体包括基板以及多个在所述基板上均匀分布的支撑腿,所述升降机构贯穿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行走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撑腿的自由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支撑腿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分布的耳座,所述固定套筒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耳座配合使用的固定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本体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的边沿与多个所述支撑腿固定,所述固定套筒贯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护升降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腿倾斜设置,所述支撑腿的顶端与所述基板固定,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向偏离所述基板一侧倾斜。
CN202021185728.3U 2020-06-23 2020-06-23 支护升降总成 Active CN212837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5728.3U CN212837905U (zh) 2020-06-23 2020-06-23 支护升降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5728.3U CN212837905U (zh) 2020-06-23 2020-06-23 支护升降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7905U true CN212837905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6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85728.3U Active CN212837905U (zh) 2020-06-23 2020-06-23 支护升降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7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2089A (zh) 一种防水板台车
CN104389627B (zh) 支架安装平台
CN103410540A (zh) 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装车机
JP2000282691A (ja) 塔状高層構造物内壁への部材取付け施工法及び足場装置
WO2020098394A1 (zh) 沿空巷道约束混凝土支柱施工装备及机械化施工方法
CN212837905U (zh) 支护升降总成
US3366251A (en) Climbing crane
CN212535665U (zh) 一种可紧急避险的伸缩式隧道开挖台车
CN107587885A (zh) 一种隧道标准断面内二衬台车结构及拼装方法
CN106801613A (zh) 一种用于钢拱架安装的液压支架台车
CN205932963U (zh) 一种多支腿轮胎式铺轨起重机
CN213683135U (zh) 一种钢结构工程用施工平台
CN211569189U (zh) 自移支撑式翻矸架
KR101599698B1 (ko) 터널 작업 플랫폼
CN111455854B (zh) 跨越铁路的高架桥施工时用的半自动防护棚架及搭设方法
JP2023074170A (ja) 床版取替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施工機械
CN210049105U (zh) 一种自行式桥梁模板作业台车
CN113446035A (zh) 隧道防水板安装台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858953U (zh) 一种液压提升脚手架的装置
CN216553955U (zh) 一种钢筋网片整体安装台车
CN220081308U (zh) 一种气动锚杆钻机作业辅助车
CN219809012U (zh) 一种隧道紧急停车带衬砌施工可缩式台车
CN221074293U (zh) 适用于隧道防水板安装用台车结构
KR20210000005A (ko) 철로용 리프트 작업대
CN218753120U (zh) 一种竖井掘进机拆机井口平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