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2218U - 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2218U
CN212812218U CN202021907398.4U CN202021907398U CN212812218U CN 212812218 U CN212812218 U CN 212812218U CN 202021907398 U CN202021907398 U CN 202021907398U CN 212812218 U CN212812218 U CN 212812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plated
sheet
backshell
different col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073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祖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mingyu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ming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mingyu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ming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073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2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2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2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后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包括第一片材层、第二片材层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用于连接二者的结合层;所述第一片材层包括第一基材层,设于第一基材层上的第一电镀层;第二片材层包括第二基材层,设于第二基材层上的UV纹理转印层,设于UV纹理转印层上的第二电镀层,设于第二电镀层上的胶印层,设于胶印层上的丝印层。同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加工过程中多个工序的误差叠加而造成不良率难以控制;并通过现有的电镀工艺分别制成第一电镀层、第二电镀层,不同电镀层可实现不同的反光颜色,因此,设置两层电镀层,在不同视角观看电子产品后壳时,即可呈现出不同颜色,颜色的层次感较强。

Description

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后壳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分段加工并复合、且可同时实现不同反光颜色的复合后壳。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的后壳,比如手机后壳,不只是具备保护作用,各还可将各种图案或者纹理通过不同工艺制作在后壳上,从而使后壳变得绚丽多彩,对电子产品具有装饰作用。常见的电子产品后壳包括基材层,依次设于基材层上的胶印层、UV纹理转印层及电镀层等,电镀层具有实现后壳反光色的功能。采用该结构,加工的工序多,而且需要一次性完成,在每个加工工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加工误差,多个工序的误差叠加后,导致产品的不良率难以控制;而且只设置一层电镀层,在不同视觉观看时,可以呈现出一种颜色,因此,采用现有的结构,很难实现颜色的层次感,即只能看到单一颜色的外壳,不能在同一外壳上同时实现两种颜色,比如黄色、蓝色,因此,采用该结构,外壳色彩单一,而且产品不良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美观的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包括第一片材层、第二片材层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用于连接二者的结合层;所述第一片材层包括第一基材层,设于第一基材层上的第一电镀层;第二片材层包括第二基材层,设于第二基材层上的UV纹理转印层,设于UV纹理转印层上的第二电镀层,设于第二电镀层上的胶印层,设于胶印层上的丝印层。通过现有的电镀工艺分别制成第一电镀层、第二电镀层,二者除了用于保护UV纹理转印层,还具有实现电子产品后壳反光色的功能,不同电镀层可实现不同的颜色,因此,设置两层电镀层,在不同视角观看电子产品后壳时,即可呈现出不同颜色,颜色的层次感较强;加工时,可减少单次加工工序的长度,即将后壳的加工分为两部分,首先预制第一片材层、第二片材层,然后通过现有的成熟工艺将第一片材层、第二片材层结合在一起,二者结合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胶水粘接,即在二者之间设置胶水层,或者通过注塑方式结合第一片材层、第二片材层,无论是胶水粘接还是注塑,都属于现有的成熟工艺,易于实现;通过将后壳分解两部分的方式进行加工,无论是加工第一片材层还是第二片材层,都减少了工序,从而避免加工过程中多个工序的误差叠加而造成不良率难以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材层由PMMA材料层及PC材料层复合而成,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0.175mm或0.25mm;第二基材层由PC、PMMA、PET、ABS及TPU中的任一种材料制成。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相应的增加了第二基材层,因此,在选材时,适当减小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从而使整个后壳的厚度不会增加。
优选地,所述胶印层的厚度为2-8um。
所述结合层为注塑层或胶水层。
优选地,所述UV纹理转印层的厚度为8-15u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镀层、第二电镀层的厚度均为0.05-0.5um。
优选地,所述丝印层的厚度为20-35nm。
或者,所述结合层为注塑层;在第一电镀层上还进一步设有油墨层,在油墨层上设有粘合层。但采用注塑层将第一片材层、第二片材层连接在一起时,因为注塑加工时,第一电镀层不能直接与注塑层粘合在一起,因此需要在第一电镀层上进一步设置油墨层,在油墨层上设有粘合层,油墨层采用透明光油制成,粘合层可以采用胶水,油墨层及粘合层的加工均可采用现有的丝印工艺;第二片材层的第二基材层与注塑层直接接触,则不用额外设置油墨层、粘合层,因为注塑时,注塑颗粒采用与第二基材层完全相同的材料即可,加工时,注塑层与第二基材层融合在一起。
有益技术效果:同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后壳分解两部分的方式进行加工,无论是加工第一片材层还是第二片材层,都减少了单次加工的工序,从而避免加工过程中多个工序的误差叠加而造成不良率难以控制;并通过现有的电镀工艺分别制成第一电镀层、第二电镀层,不同电镀层可实现不同的反光颜色,因此,设置两层电镀层,在不同视角观看电子产品后壳时,即可呈现出不同颜色,颜色的层次感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合层采用注塑层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包括第一片材层A、第二片材层B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用于连接二者的结合层1;所述第一片材层A包括第一基材层2,设于第一基材层上的第一电镀层3;第二片材层B包括第二基材层4,设于第二基材层上的UV纹理转印层5,设于UV纹理转印层上的第二电镀层6,设于第二电镀层上的胶印层7,设于胶印层上的丝印层8。
所述第一基材层由PMMA材料层及PC材料层复合而成,PMMA材料层具有较高硬度,可起支撑作用,PC材料层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变形;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0.175mm或0.25mm;第二基材层4由PC、PMMA、PET、ABS及TPU中的任一种材料制成。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相应的增加了第二基材层,因此,在选材时,适当减小第一基材层2及第二基材层4的厚度,从而使整个后壳的厚度不会增加。第一基材层2可直接采用市售材料制成。
所述胶印层7的厚度为2-8um,其用于实现颜色渐变效果及图案。
所述UV纹理转印层5的厚度为8-15um,其用于实现光学纹理效果。
所述丝印层8的厚度为20-35nm。
所述结合层1为胶水层。当结合层采用胶水层时,即通过胶水将第一片材层A、第二片材层B粘接在一起。
当结合层采用注塑层时,将第一片材层A、第二片材层B放入模具型腔内,在二者之间注入注塑料,即采用现有的注塑工艺即可实现二者的连接。但采用注塑层将第一片材层、第二片材层连接在一起时,因为注塑加工时,第一电镀层3不能直接与注塑层粘合在一起,因此需要在第一电镀层3上进一步设置油墨层9,在油墨层上设有粘合层10,油墨层采用透明光油制成,粘合层可以采用胶水,油墨层及粘合层的加工均可采用现有的丝印工艺;第二片材层的第二基材层与注塑层直接接触,则不用额外设置油墨层、粘合层,因为注塑时,注塑颗粒采用与第二基材层完全相同的材料即可,加工时,注塑层与第二基材层融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
所述第一电镀层3的厚度为0.05-0.5um,第二电镀层6的厚度也为0.05-0.5um,二者用于保护UV纹理转印层5上的纹理,以及增加后壳的亮度、金属质感,以及实现后壳的不同反光色。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各材料层均可采用现有工艺制作,第一、第二基材层均可选用现有材料制成,而且,在本实施例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以上参数制作不同厚度的后壳,比如,选用厚度为0.175mm的第一基材层2,在第一基材层上加工0.05um厚的第一电镀层3形成第一片材层A;在第二基材层4上加工8um厚的UV纹理转印层5,在UV纹理转印层5上加工0.05um厚的第二电镀层6,在第二电镀层6上加工2um厚的胶印层7,在胶印层7上加工20nm厚的丝印层8,得到第二片材层B,将第一片材层A、第二片材层B结合在一起后即得到本实用新型的后壳。
除了上述的实施例,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第一片材层A包括第一基材层2,设于第一基材层上的第一电镀层3,设于第一电镀层上的UV纹理转印层5,设于UV纹理转印层5上的第二电镀层6;第二片材层B包括第二基材层4,设于第二基材层4上的胶印层7,设于胶印层上的丝印层8,第一片材层A、第二片材层B同样通过结合层1结合在一起。
同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后壳分解两部分的方式进行加工,无论是加工第一片材层A还是第二片材层B,都减少了单次加工的工序,从而避免加工过程中多个工序的误差叠加而造成不良率难以控制;通过现有的电镀工艺分别制成第一电镀层3、第二电镀层6,不同电镀层可实现不同的反光颜色,因此,设置两层电镀层,在不同视角观看电子产品后壳时,即可呈现出不同颜色,颜色的层次感较强。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片材层、第二片材层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用于连接二者的结合层;所述第一片材层包括第一基材层,设于第一基材层上的第一电镀层;第二片材层包括第二基材层,设于第二基材层上的UV纹理转印层,设于UV纹理转印层上的第二电镀层,设于第二电镀层上的胶印层,设于胶印层上的丝印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由PMMA材料层及PC材料层复合而成,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0.175mm或0.25mm;第二基材层由PC、PMMA、PET、ABS及TPU中的任一种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为胶水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印层的厚度为2-8u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UV纹理转印层的厚度为8-15u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镀层、第二电镀层的厚度均为0.05-0.5u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印层的厚度为20-35n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为注塑层;在第一电镀层上还进一步设有油墨层,在油墨层上设有粘合层。
CN202021907398.4U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 Active CN212812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7398.4U CN212812218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7398.4U CN212812218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2218U true CN212812218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07398.4U Active CN212812218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2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2393B (zh) 用于金属币的镭射电化铝烫印箔制备方法及制成的产品
CN108495496A (zh) 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制作方法及包含外壳结构的手机壳
CN112940634A (zh) 一种tpu效果改色车衣及制备工艺
CN110181755B (zh) 一种3d效果手机后盖仿玻璃的制作方法
CN212812218U (zh) 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复合后壳
CN101439624B (zh) 图案文字转印胶带的制作方法
CN212812328U (zh) 一种能实现双层光学纹理的电子产品后壳
CN101503131B (zh) 复合层、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复合层的包装结构
CN212812324U (zh) 一种渐变色、图案丰富及具有炫光效果的电子产品后壳
JPH09300397A (ja) アクリルインサートフィルムと木目柄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2724854A (zh) 一种轻薄tpu多层效果改色车衣及其制备工艺
KR100530344B1 (ko) 금속층의 부분용해가 가능한 열전사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920585B (zh) 彩色显示透光覆膜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5364877U (zh) 一种高光泽电化铝烫金箔
CN112318812A (zh) 一种电子产品后壳制作工艺
CN209357368U (zh) 一种可以线/面透光效果的标牌外盖
CN112301310B (zh) 多层纹路效果的手机盖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244461C (zh) 装饰用玻璃板
CN212812327U (zh) 一种能呈现两种不同颜色的电子产品后壳
CN101894500A (zh) 一种显示器前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51767C (zh) 带有图案的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CN213416740U (zh) 一种纹理膜片
JP2004255666A (ja) 成形用加飾シート及び加飾シート成形体
CN212812323U (zh) 一种渐变色及图案丰富的电子产品后壳
CN218634006U (zh) 双色正纹的手机后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