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99104U - 一种升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99104U
CN212799104U CN202021076987.2U CN202021076987U CN212799104U CN 212799104 U CN212799104 U CN 212799104U CN 202021076987 U CN202021076987 U CN 202021076987U CN 212799104 U CN212799104 U CN 212799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rod
take
pay
wheel
lif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69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渝
江国辉
段海军
冉景扬
钟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o690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o690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o690 Factory filed Critical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o690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0210769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99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99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99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系统,所述管体组件推动所述升降杆,使得所述升降杆发生偏转,在偏转过程中,所述升降杆慢慢卡入所述卡箍主体,直至所述升降杆接触到所述卡夹时,所述卡夹绕着所述旋转销转动,使得所述卡夹另一面接触所述升降杆,从而夹紧所述升降杆,保持所述升降杆的固定状态,所述升降杆在拉伸时,靠近工作设备的所述升降杆管提供动力,将线缆从所述收放线轮上的拉出,所述收放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卷筒收卷所述钢丝绳,以此实现对所述升降杆外部的所述钢丝绳的回收,所述升降杆在收缩时,所述钢丝绳提供拉力,使得所述收放线轮转动,回收线缆,实现所述升降系统集自动收线、倒伏、到位锁紧功能于一体。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升降杆,具有装配后位置固定,升降杆杆体不可偏转的缺点。当升降杆装车后运输过程中遇到隧道、限高建筑、限高山体等情况时,由于杆体不可偏转的缺点,这会限制运输过程中的通过性高度。大多数的升降杆装车完成后没有特定的紧固装置,因运输过程中不同路况带来的抖动会使设备稳定性降低。此外升降杆顶端安装有大型设备,设备上有很长的线缆。当升降杆升降时,线缆由于没有自动收放,可能会导致线缆交错缠绕,影响顶部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一种集自动收线、倒伏、到位锁紧功能于一体的升降系统成了迫切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自动收线、倒伏、到位锁紧功能于一体的升降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升降系统,包括安装台、以及置于所述安装台上的升降杆、偏转装置、同步收放线装置和到位锁定装置,所述到位锁定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两侧,所述升降杆包括升降杆管和底座,所述升降杆管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管的另一端与工作设备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所述升降杆管之间滑动连接,且每个所述升降杆管的管径沿着所述底座至工作设备方向依次减小;
所述偏转装置包括管体组件和铰接件,所述管体组件的两端通过所述铰接件分别与所述安装台和所述升降杆管铰接,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包括支架、收放线轮、卷筒、第一过渡件、第二过渡件和钢丝绳,所述支架与所述升降杆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升降杆管的外侧壁,所述收放线轮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卷筒与所述收放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渡件和所述第二过渡件均与所述升降杆管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卷筒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渡件和所述第二过渡件,并与所述升降杆管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包括抱箍主体、卡夹、旋转销和拉伸弹簧,所述卡夹通过所述旋转销与所述抱箍主体转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抱箍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夹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管体组件包括传动箱、驱动件和伸缩管,所述传动箱通过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安装台铰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箱传动连接,所述伸缩管的一端置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并与所述传动箱传动连接,所述伸缩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升降杆管铰接。
其中,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还包括丝杆排线结构,所述丝杆排线结构包括支撑件、丝杆、导向杆、螺母和护线轮组合,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收放线轮的侧上方,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丝杆平行设置,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护线轮组合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且所述螺母与所述护线轮组合之间通过活动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还包括同步缓冲结构,所述同步缓冲结构包括传动轴和涡卷弹簧,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收放线轮刚性连接,所述涡卷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收放线轮固定连接,所述涡卷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连接,且所述涡卷弹簧位于所述收放线轮和所述卷筒之间。
其中,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还包括滑环,所述滑环与所述收放线轮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收放线轮的轴中心处。
其中,所述升降杆为k倍比的联动伸缩,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的升降速度与行程为所述升降杆的1/k,所述升降杆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所述收放线轮和所述卷筒的转动圈数n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021
其中,L为所述升降杆升高或者下降的高度,D为所述收放线轮的绕线直径;所述升降杆上升过程中,所述卷筒上缠绕的对应的钢丝绳长度Lg为:
Lg=π×d×n
当满足钢丝绳缠绕长度Lg等于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的升高高度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032
时,实现同步放线;
所述升降杆下降过程中,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的降低高度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033
所述卷筒转动圈数n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034
对应的电缆收线长度Lx为:
Lx=π×D×n
当满足收线长度Lx等于升降杆降低高度L时,即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035
时,实现同步收线。
其中,所述抱箍主体包括横梁杆、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和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所述横梁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杆平行设置,所述卡夹与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通过所述旋转销转动连接,且所述卡夹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与所述卡夹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卡夹远离所述旋转销的一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与两个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的上方,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之间。
其中,所述抱箍主体还包括连接板、第一导向条、导向块和第二导向条,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卡夹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卡夹远离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的一端,所述导向块和所述第二导向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块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条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抱箍主体还包括限位安装块,所述限位安装块与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的上方,所述限位安装块靠近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的一端上具有凹陷槽。
其中,所述升降系统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抱箍主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升降杆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所述管体组件推动所述升降杆,使得所述升降杆发生偏转,在偏转过程中,所述升降杆慢慢卡入所述卡箍主体,直至所述升降杆接触到所述卡夹时,所述卡夹绕着所述旋转销转动,使得所述卡夹另一面接触所述升降杆,从而夹紧所述升降杆,保持所述升降杆的固定状态,所述升降杆在拉伸时,靠近工作设备的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提供动力,将线缆从所述收放线轮上的拉出,所述收放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卷筒收卷所述钢丝绳,以此实现对所述升降杆外部的所述钢丝绳的回收,所述升降杆在收缩时,所述钢丝绳提供拉力,使得所述收放线轮转动,所述收放线轮转动的同时回收线缆,利用所述升降杆、所述偏转装置、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和所述到位锁定装置的共同配合实现所述升降系统集自动收线、倒伏、到位锁紧功能于一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偏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与同步收放线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同步收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同步收放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缓冲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同步收放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丝杆排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缓冲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与同步收放线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到位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到位锁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到位锁定装置只安装一根横梁杆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推入所述抱箍主体前的原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方形升降杆推入所述抱箍主体后的原理图。
100-升降系统、10-安装台、11-固定板、20-升降杆、21-升降杆管、22-底座、 30-偏转装置、31-管体组件、311-传动箱、312-驱动件、313-伸缩管、32-铰接件、 40-同步收放线装置、41-支架、42-收放线轮、43-卷筒、44-第一过渡件、45-第二过渡件、46-钢丝绳、47-丝杆排线结构、471-支撑件、472-丝杆、473-导向杆、 474-螺母、475-护线轮组合、48-同步缓冲结构、481-传动轴、482-涡卷弹簧、49- 滑环、50-到位锁定装置、51-抱箍主体、511-横梁杆、512-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 513-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514-连接板、515-第一导向条、516-导向块、517-第二导向条、518-限位安装块、519-凹陷槽、52-卡夹、53-旋转销、54-拉伸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系统100,包括安装台10、以及置于所述安装台10上的升降杆20、偏转装置30、同步收放线装置40和到位锁定装置50,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 50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杆20的两侧,所述升降杆20包括升降杆管21和底座 22,所述升降杆管2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2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管21的另一端与工作设备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管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所述升降杆管21之间滑动连接,且每个所述升降杆管21的管径沿着所述底座22至工作设备方向依次减小;
所述偏转装置30包括管体组件31和铰接件32,所述管体组件31的两端通过所述铰接件32分别与所述安装台10和所述升降杆管21铰接,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包括支架41、收放线轮42、卷筒43、第一过渡件44、第二过渡件45 和钢丝绳46,所述支架41与所述升降杆管2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升降杆管 21的外侧壁,所述收放线轮42与所述支架41转动连接,所述卷筒43与所述收放线轮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渡件44和所述第二过渡件45均与所述升降杆管21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46的一端缠绕在所述卷筒43上,所述钢丝绳46 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渡件44和所述第二过渡件45,并与所述升降杆管 21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包括抱箍主体51、卡夹52、旋转销53 和拉伸弹簧54,所述卡夹52通过所述旋转销53与所述抱箍主体51转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54的一端与所述抱箍主体5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54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夹5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台10用于对所述升降杆20、所述偏转装置30、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和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通过螺栓与所述升降杆20固定,且与所述偏转装置30并排安装在所述升降杆20的一侧,两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杆20的两侧,且其中一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用于所述升降杆20未偏转时对其进行固定,另一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用于所述升降杆20偏转到指定位置后对其进行固定。所述升降杆20采用内置柔性结构,所述升降杆20包括升降杆管21和所述底座22,多个所述升降杆管21形成多节管体的结构,若所述升降杆管21 数量为两个,且管径较小的所述升降杆管21套设在管径较大的所述升降杆管21 的内部,且管径较小的所述升降杆管21的底部设置所述底座22,所述升降杆 20还包括电机组件、丝杆472组件和传动机构,工作时电机组件传递动力至丝杆472组件,丝杆472组件转动驱动所述升降杆管21伸出或缩回。
所述偏转装置30与所述升降杆20的原理相同,偏转装置30通过所述管体组件31的伸缩推动所述升降杆20处于竖直或者倾斜某个角度的两个工作位置,所述偏转装置30上的限位开关与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一体化设计,所述支架 41用于将所述收放线轮42固定在所述升降杆管21的外壁,所述收放线轮42用于卷绕与工作设备连接的线缆,工作设备设置在所述升降杆20的顶端,所述卷筒43用于卷绕钢丝绳46,所述第一过渡件44和所述第二过渡件45均为定滑轮,所述卡夹52呈L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卡夹52的一端在所述拉伸弹簧54的拉力作用下使得所述卡夹52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卡夹52靠近所述拉伸弹簧54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抱箍主体51的端面,所述卡夹52远离所述拉伸弹簧54的一端低于所述抱箍主体51的端面,即所述卡夹52的B面。
当需要对所述升降系统100进行架设时,所述管体组件31伸长,推动所述升降杆20由倾斜方向偏转至竖直方向,在偏转过程中,所述升降杆20慢慢卡入所述卡箍主体,且所述升降杆20与所述卡夹52靠近所述拉伸弹簧54的一端的端面接触,即所述升降杆20与所述卡夹52的A处接触,并随着所述升降杆 20的伸入,所述升降杆20抵持所述卡夹52,使得所述卡夹52绕所述旋转销53 转动,同时所述拉伸弹簧54受到拉伸力,使得所述卡夹52远离所述拉伸弹簧 54的一端的端面即所述卡夹52的B面与所述升降杆20的下底面接触,从而抱紧所述升降杆20,保持固定状态,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的工作,以此实现对所述升降杆20在偏转时的到位锁定,保持所述升降杆20的固定状态,之后可控制电机组件转动,进而传递动力至丝杆472组件,丝杆472组件转动驱动所述升降杆管21伸出,靠近工作设备的所述升降杆管21提供动力,工作设备上的线缆拉动所述收放线轮42转动,之后所述收放线轮42带动所述卷筒43旋转,所述卷筒43转动,将穿过所述第一过渡件44和所述第二过渡件45的所述钢丝绳46缠绕在所述卷筒43上,以此实现所述收放线轮42的放线,同时实现对所述升降杆20外部的所述钢丝绳46的回收。
当需要对所述升降系统100进行撤回时,所述升降杆管21下降时,与所述底座22连接的所述钢丝绳46经过所述第一过渡件44和所述第二过渡件45拉动所述卷筒43,使得所述卷筒43旋转,所述卷筒43带动所述收放线轮42旋转,之后将电缆缠绕在所述收放线轮42上,以此实现所述收放线轮42的收线,然后所述管体组件31收缩,推动所述升降杆20由竖直方向偏转至倾斜方向,然后将所述升降杆20卡入至另一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中,当限位开关接收到倾斜到位信息后,该到位锁紧装置立马抱紧固定升降杆20,撤收工作完毕。
在整个架设撤回过程中,通过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提高了偏转时的稳定性和升降杆20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所述偏转装置30提高了整个系统偏转过程的快速性;通过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解决了所述升降杆20升降过程中线缆排线错乱的、交错缠绕的问题。整个升降系统100,通过所述升降杆20的倒伏,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限高情况下的通过问题;通过所述到位锁紧装置解决了行车过程中所述升降杆20在不同路况下的抖动严重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通过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解决了所述升降杆20升降时线缆交错缠绕的问题。通过以上装置,实现了所述升降系统100集自动收线、倒伏、到位锁紧功能于一体,整个升降系统100具有快速性、稳定性、通过性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组件31包括传动箱311、驱动件312和伸缩管313,所述传动箱311通过所述铰接件32与所述安装台10铰接,所述驱动件312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箱311传动连接,所述伸缩管313的一端置于所述传动箱311 的内部,并与所述传动箱311传动连接,所述伸缩管31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铰接件32与所述升降杆管21铰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组件31设置有所述驱动件312,所述驱动件312 与所述升降杆20中电机组件的作用相同,所述传动箱311的作用与传动机构的作用相同,所述伸缩管313与所述升降杆20的作用相同,通过所述驱动件312 带动所述传动箱311动作,进而所述传动箱311带动所述伸缩管313进行伸缩,以此实现对所述升降杆20的偏转角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还包括丝杆排线结构47,所述丝杆排线结构47包括支撑件471、丝杆472、导向杆473、螺母474和护线轮组合475,所述支撑件471与所述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丝杆472与所述支撑件47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收放线轮42的侧上方,所述导向杆473与所述支撑件47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丝杆472平行设置,所述螺母474与所述丝杆472螺纹连接,所述护线轮组合475与所述导向杆473滑动连接,且所述螺母474与所述护线轮组合475之间通过活动件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杆排线结构47设置在所述收放线轮42的外周,所述丝杆排线结构47与所述收放线轮42通过同步带或链条传动,所述支撑件 471用于对所述丝杆排线结构47的其他组件起到支撑连接作用,线缆的一端缠绕在所述收放线轮42上,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护线轮组合475,并与所述工作设备电性连接,在所述收放线轮42进行收线或者放线时,所述螺母474会在所述丝杆472上转动,同时所述护线轮组合475在所述导向杆473上移动,以此实现对线缆的排线,避免出现绞线。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还包括同步缓冲结构48,所述同步缓冲结构48包括传动轴481和涡卷弹簧482,所述传动轴481与所述收放线轮42刚性连接,所述涡卷弹簧482的一端与所述收放线轮42固定连接,所述涡卷弹簧 482的另一端与所述卷筒43固定连接,且所述涡卷弹簧482位于所述收放线轮 42和所述卷筒4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升降杆20的联动比为1:n(即升降杆20顶端运动速度是所述升降杆20的次外节管运动速度的n倍)。当所述升降杆管21工作时,所述钢丝绳46与线缆之间的速度之比则为1:n。当遇某些情况,比如由于线轮直径的加工误差,或者由于结构的影响,所述升降杆20未达到严格的1:n 联动比,或者线缆工作时被某个结构卡住等,导致所述钢丝绳46与线缆之间速度未达1:n时,会影响收线功能。通过将所述涡卷弹簧482设于所述收放线轮 42和所述卷筒43之间,所述卷筒43和所述收放线轮42之间可发生一定角度的相对转动,从而避免损坏电缆及其他结构,达到同步缓冲的目的,对电缆实现缓冲以及张紧作用,提高电缆收放线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还包括滑环49,所述滑环49与所述收放线轮42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收放线轮42的轴中心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放线轮42上的线缆通过所述滑环49与所述升降杆管21底端其他设备连接,避免所述收放线轮42旋转时绞线。每个所述升降杆管21的外部还设置有护线件,电缆需穿过每个护线件与工作设备电性连接,通过多个护线件的设置,能够防止电缆在收放线时出现绞线。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20为k倍比的联动伸缩,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21 的升降速度与行程为所述升降杆20的1/k,所述升降杆20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所述收放线轮42和所述卷筒43的转动圈数n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01
其中,L为所述升降杆20升高或者下降的高度,D为所述收放线轮42的绕线直径;
所述升降杆20上升过程中,所述卷筒43上缠绕的对应的钢丝绳46长度Lg 为:
Lg=π×d×n
其中钢丝绳46缠绕长度Lg等于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21的升高高度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02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03
时,实现同步放线;
所述升降杆20下降过程中,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21的降低高度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04
所述卷筒43转动圈数n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05
对应的电缆收线长度Lx为:
Lx=π×D×n
其中,当满足收线长度Lx等于升降杆20降低高度L时,即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06
时,实现同步收线;
其中,当满足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07
时,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可实现同步收放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所述升降杆管21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升降杆20 为k倍比的联动伸缩,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21的升降速度和行程均为整个所述升降杆20的1/k,调节所述卷筒43与所述收放线轮42直径的比例,即可实现同步收放功能,在上升同步过程中,当所述升降杆20升高高度为L,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放线长度为L,所述收放线轮42和所述卷筒43转动圈数n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08
D为所述收放线轮42的绕线直径。所述卷筒43上增加所述钢丝绳 46的圈数与所述卷筒转动圈数相同也为n圈,所述卷筒43上对应的钢丝绳46 长度Lg为:Lg=π×d×n,其中,d为所述卷筒43的缠绕直径,其中,钢丝绳46缠绕长度Lg等于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21的升高高度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1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12
时,以此实现同步放线。
在下降同步过程中,当所述升降杆20下降高度为L,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21的下降高度为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放线长度的1/k,即L/k,所述卷筒 43的转动圈数n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13
所述收放线轮42上对应的电缆收线长度Lx为: Lx=π×D×n,所述收放线轮42上对应的电缆收线长度Lx等于所述升降杆20 的下降高度L,即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28419900000114
时,实现同步收线。
进一步地,所述抱箍主体51包括横梁杆511、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512和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513,所述横梁杆5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杆511 平行设置,所述卡夹52与两个所述横梁杆511之间通过所述旋转销53转动连接,且所述卡夹52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杆511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 512与所述卡夹5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卡夹52远离所述旋转销53的一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513与两个所述横梁杆511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梁杆511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512的上方,所述拉伸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512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 51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512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 51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杆511呈U形结构设置,所述卡夹52呈L形结构设置,所述卡夹52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杆511之间,且所述卡夹52与两个所述横梁杆511之间通过所述旋转销53实现转动,在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卡夹52的一端在所述拉伸弹簧54的拉力作用下使得所述卡夹52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卡夹52靠近所述拉伸弹簧54的一端凸出于两个所述横梁杆511的端面,所述卡夹52远离所述拉伸弹簧54的一端低于两个所述横梁杆511的端面,即所述卡夹52的B面;当所述偏转装置30将所述升降杆 20推入所述抱箍主体51时,所述升降杆20与所述卡夹52靠近所述拉伸弹簧54的一端的端面接触,即所述升降杆20与所述卡夹52的A处接触,并随着所述升降杆20的推入,所述升降杆20抵持所述卡夹52,使得所述卡夹52绕所述旋转销53转动,同时所述拉伸弹簧54受到拉伸力,使得所述卡夹52远离所述拉伸弹簧54的一端的端面即所述卡夹52的B面与所述升降杆20的下底面接触,从而抱紧所述升降杆20,保持固定状态,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的工作,以此实现对所述升降杆20在偏转时的到位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抱箍主体51还包括连接板514、第一导向条515、导向块 516和第二导向条517,所述连接板514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杆511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梁杆511之间,且所述连接板514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5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条515与所述卡夹5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卡夹52远离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512的一端,所述导向块516和所述第二导向条5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块516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横梁杆 511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导向块516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条515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517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横梁杆511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517位于所述连接板514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514能够连接两个所述横梁杆511,提升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的结构稳定性,此外可将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513固定在所述连接板514上,同时对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513起到支撑固定作用。所述第一导向条515能够对推进或者推出的所述升降杆20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所述升降杆20的滑动更加顺畅。所述升降杆20推入时,所述升降杆20的底壁与两个所述导向块516的端面接触,两个所述导向块516同样能够对推入的所述升降杆20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滑动更加顺畅。所述升降杆20推入时,所述升降杆20的上顶壁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517的端面接触,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517同样能够对推入的所述升降杆20起到导向作用,通过与两个所述导向块 516配合使得滑动更加顺畅。所述第一导向条515、两个所述导向块516和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517沿所述横梁杆511的长度延伸方向的一端均呈斜面设置,使得所述升降杆20能够更好的推入。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条515、两个所述导向块516和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517沿所述横梁杆511的长度延伸方向的一端突出于所述横梁杆511的设置,同样能够使得所述升降杆20更快更顺畅的推入。
进一步地,所述抱箍主体51还包括限位安装块518,所述限位安装块518 与所述横梁杆511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梁杆511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512的上方,所述限位安装块518靠近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512的一端上具有凹陷槽51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到位锁定装置50处于初始状态时,在所述拉伸弹簧54自身的拉力作用下,所述卡夹52呈倾斜设置,为了防止所述卡夹52过于倾斜,通过设置所述限位安装块518能够对所述卡夹52的倾斜角度进行限位,所述凹陷槽519能够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512相互抵持,以此对所述卡夹52的倾斜角度进行进一步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系统100还包括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抱箍主体5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升降杆20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11能够将两个所述抱箍主体51进行固定连接,以此增加两个所述抱箍主体51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所述升降杆20倒伏过程中通过偏转装置30实现了倒伏效果,提高了限高情况下的通过率;运输过程中通过所述到位锁紧装置降低了所述升降杆20的抖动;所述升降杆20升降过程中通过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40解决了线缆过长造成的缠绕交错问题;所述到位锁紧装置实现了偏转到位及时锁定的效果;整个所述升降系统100在工作过程中和运输过程中都很稳定;整个所述升降系统100在偏转装置30的作用下可以达到快速偏转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台、以及置于所述安装台上的升降杆、偏转装置、同步收放线装置和到位锁定装置,所述到位锁定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两侧,所述升降杆包括升降杆管和底座,所述升降杆管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管的另一端与工作设备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所述升降杆管之间滑动连接,且每个所述升降杆管的管径沿着所述底座至工作设备方向依次减小;
所述偏转装置包括管体组件和铰接件,所述管体组件的两端通过所述铰接件分别与所述安装台和所述升降杆管铰接,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包括支架、收放线轮、卷筒、第一过渡件、第二过渡件和钢丝绳,所述支架与所述升降杆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升降杆管的外侧壁,所述收放线轮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卷筒与所述收放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渡件和所述第二过渡件均与所述升降杆管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卷筒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渡件和所述第二过渡件,并与升降杆管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到位锁定装置包括抱箍主体、卡夹、旋转销和拉伸弹簧,所述卡夹通过所述旋转销与所述抱箍主体转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抱箍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夹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组件包括传动箱、驱动件和伸缩管,所述传动箱通过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安装台铰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箱传动连接,所述伸缩管的一端置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并与所述传动箱传动连接,所述伸缩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升降杆管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还包括丝杆排线结构,所述丝杆排线结构包括支撑件、丝杆、导向杆、螺母和护线轮组合,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收放线轮的侧上方,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丝杆平行设置,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护线轮组合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且所述螺母与所述护线轮组合之间通过活动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还包括同步缓冲结构,所述同步缓冲结构包括传动轴和涡卷弹簧,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收放线轮刚性连接,所述涡卷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收放线轮固定连接,所述涡卷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连接,且所述涡卷弹簧位于所述收放线轮和所述卷筒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收放线装置还包括滑环,所述滑环与所述收放线轮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收放线轮的轴中心处。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杆为k倍比的联动伸缩,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的升降速度与行程为所述升降杆的1/k,所述升降杆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所述收放线轮和所述卷筒的转动圈数n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928419890000021
其中,L为所述升降杆升高或者下降的高度,D为所述收放线轮的绕线直径;
所述升降杆上升过程中,所述卷筒上缠绕的对应的钢丝绳长度Lg为:
Lg=π×d×n
当满足钢丝绳缠绕长度Lg等于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的升高高度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928419890000022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928419890000023
时,实现同步放线;
所述升降杆下降过程中,所述升降杆的次外节管的降低高度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928419890000024
所述卷筒转动圈数n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928419890000025
对应的电缆收线长度Lx为:
Lx=π×D×n
当满足收线长度Lx等于升降杆降低高度L时,即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928419890000026
时,实现同步收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箍主体包括横梁杆、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和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所述横梁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杆平行设置,所述卡夹与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通过所述旋转销转动连接,且所述卡夹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与所述卡夹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卡夹远离所述旋转销的一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与两个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的上方,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箍主体还包括连接板、第一导向条、导向块和第二导向条,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卡夹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卡夹远离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的一端,所述导向块和所述第二导向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块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条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条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箍主体还包括限位安装块,所述限位安装块与所述横梁杆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梁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的上方,所述限位安装块靠近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块的一端上具有凹陷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系统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抱箍主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升降杆的上方。
CN202021076987.2U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升降系统 Active CN212799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6987.2U CN212799104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升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6987.2U CN212799104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升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99104U true CN212799104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6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6987.2U Active CN212799104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升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99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5195677A (ja) カーテン用布を引き入れかつ引き出すための開閉装置及び付属のカーテン
CN113937665A (zh) 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的线缆架空铺设用线缆拉紧装置
CN212799104U (zh) 一种升降系统
CN102926645B (zh) 片材卷帘门
CN114542903A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测装置
US9140066B2 (en) Construction work unit and method for erecting a mast
CN110606411A (zh) 一种线缆收放装置
CN111606146A (zh) 一种升降系统
CN209818091U (zh)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CN112678709B (zh) 一种电力电缆安装用张紧装置
CN109882219B (zh)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CN112390140A (zh) 一种桥梁工程施工用悬挂装置
CN116620945A (zh) 电力电缆架设用预紧装置
KR102577791B1 (ko) 폴의 승하강 무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 승하강 시스템
CN217741139U (zh) 一种电力安装紧线装置
CN212558917U (zh) 同步收放线装置
CN113835180B (zh) 一种用于调节传感光缆张紧的拉力机
CN115215164A (zh) 一种长距离牵导引绳辅助回盘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3501451A (zh) 护栏板起吊装置
CA1243278A (en) Portable and collapsible derrick structure
CN218144804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收紧装置
JP2961270B2 (ja) ケーブル延線作業車
CN219263889U (zh) 一种公路隧道监控摄像机的安装装置
CN116647168B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15565658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的维修挂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