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8091U -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8091U
CN209818091U CN201920509844.7U CN201920509844U CN209818091U CN 209818091 U CN209818091 U CN 209818091U CN 201920509844 U CN201920509844 U CN 201920509844U CN 209818091 U CN209818091 U CN 209818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riving
sliding
hydraulic suppor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98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希望
于代文
刘博�
高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Xinfeng Min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Xinfeng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Xinfeng Min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Xinfeng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98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8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8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8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综采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时,工作效率低且不安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包括:调转机构、驱动机构和移动支护机构;调转机构与驱动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调转机构沿液压支架的排列方向移动,调转机构用于调整液压支架的方向;移动支护机构设置在待移走的液压支架一侧,当液压支架移走时,移动支护机构能够移动至移走的液压支架的位置,调转机构对回撤液压支架自动调转移动以及支护机构自动移动,减少了人力劳动,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中,需要利用液压支架进行支护,从而使煤矿开采正常进行,现在有技术中,当煤矿开采之后需要将液压支架撤回,工作效率低,且不安全,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综采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时,工作效率低且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用于回撤液压支架,包括:调转机构、驱动机构和移动支护机构;
所述调转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转机构沿液压支架的排列方向移动,所述调转机构用于调整液压支架的方向;所述移动支护机构设置在待移走的所述液压支架一侧,当所述液压支架移走时,所述移动支护机构能够移动至移走的所述液压支架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调转机构包括:缓台件、过渡件和牵引组件;
所述缓台件与所述过渡件相连接,且所述缓台件靠近所述液压支架一侧设置,所述过渡件远离所述液压支架一侧设置,所述牵引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渡件的一侧且远离所述缓台件设置,所述牵引组件用于牵引并调向所述液压支架。
具体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轨道、第一滑块、动滑轮、牵引索和安装座;
所述动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轨道上运动;
所述牵引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绕过所述动滑轮与所述液压支架连接。
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掩护支架、第一驱动千斤顶和第二驱动千斤顶;所述掩护支架与所述调转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千斤顶,所述第一驱动千斤顶用于驱动所述调转机构沿待撤所述液压支架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千斤顶设置在所述掩护支架内部,所述第二驱动千斤顶用于所述驱动掩护支架之间的伸展或收缩。
具体地,所述移动支护机构包括支柱组件、伸缩组件、升降组件和滑动机构;
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支柱组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伸缩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具体地,还包括导向梁和推移机构,所述推移机构用于推动所述导向梁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导向梁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推移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推移机构通过链条连接。
具体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和滑槽;
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向梁的两侧,所述滑槽一侧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相连;
所述滑槽扣设于所述导向梁上,且能够沿所述导向梁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滑槽上。
具体地,所述调转机构还包括第一安全防护组件;所述第一安全防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渡件连接的一端,且远离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安全防护组件用于防止所述液压支架滑出轨道;
所述第一安全防护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连杆,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连杆做直线运动。
具体地,所述调转机构还包括第二安全防护组件;所述第二安全防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渡件的一侧且远离所述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安全防护组件包括驱动组件、限位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三竖杆和底盘;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其中,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沿所述液压支架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竖杆与所述第三竖杆垂直所述液压支架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上,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杆沿水平方向旋转;
所述第三竖杆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支撑所述限位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具有以下优势:一种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用于回撤液压支架,包括:调转机构、驱动机构和移动支护机构;所述调转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转机构沿液压支架的排列方向移动,所述调转机构用于调整液压支架的方向;所述移动支护机构设置在待移走的所述液压支架一侧,当所述液压支架移走时,所述移动支护机构能够移动至移走的所述液压支架的位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低且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中利用调转机构驱动待回撤液压支架的运动,实现对待回撤液压支架的牵引与调向,当液压支架运动到调转机构上时,此时移动支护机构运动到上一个被移走的回撤液压支架位置,实际对矿顶棚的支护作用,调转机构对回撤液压支架自动调转移动以及支护机构自动移动,减少了人力劳动,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申请综采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时,首先将牵引索的一端挂社在待回撤液压支架的一端,然后驱动第一驱动件伸长,第一滑块沿轨道长度方向移动,此时牵引索牵引待回撤液压支架通过缓台件向过渡件移动,即实现了待撤液压支架的移动和调向,与此同时,移动支护机构向撤走的液压支架位置移动,实现支顶的作用,以免发生塌方的现象,当位于过渡件上的待回撤液压支架被回撤车运走后,驱动机构驱动调转机构沿回撤液压支架的排列方向移动,准备回撤下一个待回撤液压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调转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调转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移动支护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移动支护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移动支护机构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移动支护机构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机构;11-掩护支架;12-第一驱动千斤顶;13-第二驱动千斤顶;2-移动支护机构;21-支柱组件;211-伸缩杆;212-防护梁;213-基盘;22-伸缩组件;221-伸缩臂;222-调向臂;223-连接杆;224-卡具;225-第一定位柱;226-第二定位柱;23-升降组件;24-第一滑动组件;241-第一滑动千斤顶;242-第一滑轮;243-滑槽;25- 推移机构;251-定位件;252-限位件;253-链条;26-导向梁;27-第二滑动组件;271-第二滑动千斤顶;272-第二滑轮;3-调转机构;30- 缓台件;31-过渡件;32-第二安全防护组件;321-驱动组件;322-限位杆;323-第一竖杆;324-第二竖杆;325-第三竖杆;326-底盘;33- 牵引组件;331-第一驱动件;332-轨道;333-第一滑块;334-动滑轮; 34-第一安全防护组件;341-第二驱动件;342-连杆;4-液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8所示,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调转机构3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调转机构3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移动支护机构2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移动支护机构2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移动支护机构2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的移动支护机构2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图8所示,一种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用于回撤液压支架4,包括:调转机构3、驱动机构1和移动支护机构2;
调转机构3与驱动机构1相连接,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调转机构 3沿液压支架4的排列方向移动,调转机构3用于回撤液压支架4;移动支护机构2设置在待移走的液压支架4一侧,当液压支架4移走时,移动支护机构2能够移动至移走的液压支架4的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利用调转机构3驱动待回撤液压支架4 的运动,实现对待回撤液压支架4的牵引与调向,当液压支架4运动到调转机构3上时,此时移动支护机构2运动到上一个被移走的回撤液压支架4位置,实现对矿顶棚的支护作用,调转机构3对回撤液压支架4自动调转移动以及移动支护机构2自动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申请综采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4时,首先将牵引索的一端挂设在待回撤液压支架4的一端,然后驱动第一驱动件331,第一滑块333 沿轨道332长度方向移动,此时牵引索牵引待回撤液压支架4通过缓台件30向过渡件31移动,即实现了待撤液压支架4的移动和调向,与此同时,移动支护机构2向撤走的液压支架4位置移动,实现支顶的作用,以免发生塌方的现象,当位于过渡件31上的待回撤液压支架4被回撤车运走后,驱动机构1驱动调转机构3沿回撤液压支架4 的排列方向移动,准备回撤下一个待回撤液压支架4,整个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调转机构3 包括:缓台件30、过渡件31和牵引组件33;缓台件30与过渡件31 相连接,且缓台件30靠近液压支架4一侧,过渡件31远离液压支架 4一侧,牵引组件33设置在过渡件31的一侧且远离缓台件30,牵引组件33用于牵引并调向液压支架4。
具体地,本申请中缓台件30与过渡件31旋转连接或者为可拆卸连接,即当使用之后,缓台件30与过渡件31可以折叠,通过折叠减少调转机构3的占用空间,方便运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牵引组件33 包括第一驱动件331、轨道332、第一滑块333、动滑轮334、牵引索和安装座;动滑轮334设置在第一滑块333上,第一驱动件331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且另一端与第一滑块333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 331能够驱动第一滑块333在轨道332上运动;牵引索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且绕过动滑轮334与液压支架4连接。
具体地,动滑轮334转动设置在第一滑块333上,动滑轮334 上缠绕有牵引索,在动滑轮334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牵引液压支架4,当驱动第一驱动件时,第一滑块333带动动滑轮334向前运动,由于牵引索一端固定,另一端牵引液压支架4,动滑轮334向前顶牵引索产生拉力,液压支架4从缓台件30被牵引至过渡件31,最终液压支架4转移到底盘326上。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牵拉方式,例如将动滑轮334固定,牵引索绕过动滑轮334,一端牵引在液压支架4上,施加外力牵拉牵引索另一端,实现牵拉液压支架4,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驱动方式,只要保证能够牵拉液压支架4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调转机构3 还包括第一安全防护组件34;第一安全防护组件34设置在过渡件31 的一侧,且远离驱动机构1,第一安全防护组件34用于防止液压支架4在被回撤时滑出缓台件30;
第一安全防护组件34包括第二驱动件341和连杆342,第二驱动件341能够带动连杆342做直线运动。
具体地,由于牵拉液压支架4时,随着液压支架4的移动,牵引力的方向会随着牵引索的方向变化而变化,液压支架4受到牵引力的反作用力,产生扭矩容易发生扭转,第一安全防护组件34抵在矿井墙体上,能够抵消产生的扭矩,防止液压支架4扭转影响牵拉,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更具体地,在第一安全防护组件34上还设置有护网,防止在牵拉液压支架4时,液压支架4窜出威胁施工人员安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调转机构3 还包括第二安全防护组件32;第二安全防护组件32设置在过渡件31 的一侧且远离驱动机构1;第二安全防护组件32包括驱动组件321、限位杆322、第一竖杆323、第二竖杆324、第三竖杆325和底盘326。
底盘326上设置有第一竖杆323、第二竖杆324和第三竖杆325;其中,第一竖杆323与第二竖杆324沿液压支架4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竖杆324与第三竖杆325垂直液压支架4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
驱动组件32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竖杆323上,且另一端与限位杆 322连接,驱动组件321用于驱动限位杆322沿水平方向旋转;第三竖杆325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支撑限位杆322。
具体地,第二安全防护组件32,有效避免由于惯性或其它外界因素使液压支架4从底盘326上掉落,保证施工的顺利和安全性。
具体地,第三竖杆325设置有凹槽,限位杆322复位时落在凹槽内,第三竖杆325在竖直方向上支撑限位杆322,避免限位杆322受重力作用损坏限位杆322与第二竖杆324连轴部,同时在水平方向限制了限位杆322的位移,起到限位作用,保证限位杆322复位开启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第二安全防护组件32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一竖杆323与第二竖杆324等高设置,在水平方向上拉动限位杆322,限位杆322能够在水平方向旋转。需要说明的是,设置限位杆322在水平方向旋转,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种设置方式,其还可以设置为倾斜一定角度旋转,或在竖直方向旋转,只要保证复位时可以限位,开启时不影响液压支架4运输即可。
更具体地,驱动组件321采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且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1 包括掩护支架11、第一驱动千斤顶12和第二驱动千斤顶13;掩护支架11的数量至少设置有三个,第一驱动千斤顶12的数量至少设置有三个,掩护支架11与调转机构3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千斤顶12,第一驱动千斤顶12用于驱动调转机构3沿待撤液压支架4方向移动;第二驱动千斤顶13设置在掩护支架11内部,第二驱动千斤顶13用于驱动掩护支架11的伸展或收缩。
具体地,掩护支架11的数量优选设置有第三个且顺次排布,分别为一号掩护支架、二号掩护支架、三号掩护支架;第一驱动千斤顶 12优选设置有三个,分别为一号第一驱动千斤顶、二号第一驱动千斤顶、三号第一驱动千斤顶;每一个第一驱动千斤顶12配合与每一个第二驱动千斤顶13、每一个掩护支架11使用,例如一号掩护支架与一号第一驱动千斤顶以及一号第二驱动千斤顶配合使用,二号掩护支架与二号第一驱动千斤顶以及二号第二驱动千斤顶配合使用,三号掩护支架与三号第一驱动千斤顶以及三号第二驱动千斤顶配合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二号掩护支架与三号掩护支架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一号掩护支架略突出于二号掩护支架,具体运动过程为:首先利用二号第二驱动千斤顶将二号掩护支架收缩下降,利用三号第二驱动千斤顶将三号掩护支架下降收缩,然后二号第一驱动千斤顶和三号第一驱动千斤顶伸缩,从而带动二号掩护支架与三号掩护支架向前运动,当运动到与一号掩护支架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停止运动,然后利用以号第二驱动千斤顶将一号掩护支架下降收缩,然后同时伸出一号第一驱动千斤顶、二号第一驱动千斤顶、三号第一驱动千斤顶,此时完成调转机构向待回撤液压支架4方向移动,然后在利用二号第二驱动千斤顶将二号掩护支架上升支起,利用三号第二驱动千斤顶将三号掩护支架上升支起,利用一号第二驱动千斤顶将三号掩护支架上升支起,从而实现对矿下顶棚的支护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支护机构2,包括:支柱组件21、伸缩组件22、升降组件 23和滑动机构。伸缩组件22与支柱组件21为可拆卸连接,升降组件23能够用于驱动伸缩组件22沿第一方向移动,升降组件23设置于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用于驱动升降组件23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为图7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图中升降组件23驱动伸缩组件22沿纵向进行升降运动;第二方向为图 6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滑动机构驱动升降组件23从而带动伸缩组件 22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
具体地,支柱组件21数量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支柱组件21分为两排排布,两排支柱组件2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75m或0.875m,每相邻的两个支柱组件2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2m。
具体工作过程为:伸缩组件22与支柱组件21连接,升降组件 23能够带动支柱组件21沿第一方向移动,升降组件23向上运动时,能够带动支柱组件21脱离地面,使支柱组件21与地面之间分开;反之,升降组件23向下运动时,支柱组件21向下移动,使支柱组件 21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减小。升降组件23设置于滑动机构上,滑动机构带动升降组件23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柱组件21沿第二方向滑动;移动支护机构2通过升降组件23与滑动机构对支柱组件21 进行移动,无需人工对支柱组件21进行搬运,不仅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还包括导向梁26和推移机构25,推移机构25用于推动导向梁26 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滑动机构与导向梁26滑动连接。
具体地,当滑动机构带动支柱组件21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滑动机构停止带动支柱组件21沿导向梁26长度方向移动,与此同时,推移机构25推动导向梁26移动同样的距离,使滑动机构带动支柱组件21可以始终保持在导向梁26上移动。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22包括伸缩臂 221、调向臂222和连接杆223。调向臂222铰接于升降组件23,调向臂222可以绕升降组件23转动,调向臂222背离升降组件23的一端设置有卡具224,调向臂222为多个,每个调向臂222上均铰接有连接杆223,即每个调向臂222与相对应的连接杆223转动连接,进而每个调向臂222上的连接杆223均可以相对调向臂222转动,相邻的连接杆223之间相铰接。
伸缩臂221与升降组件23连接,伸缩臂221背离升降组件23 的一端与相邻的连接杆223的连接处连接,伸缩臂221的伸缩带动连接杆223转动,进而带动支柱组件21靠近或者远离导向梁26。伸缩臂221的伸缩方向与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相同。
如图5-8所示,升降组件23上铰接有个调向臂222,每个调向臂 222均可以绕升降组件23的轴线转动。每个调向臂222的一端均设置有卡具,即每个调向臂222通过卡具224与相对应的支柱组件21 连接,且卡具224与支柱组件21为可拆卸连接。升降组件23上铰接个调向臂222,调向臂222最多可以与个支柱组件21相连接。即升降组件23可以同时带动个支柱组件21上升或下降。每个调向臂222 上均铰接有连接杆223,每两个相邻的连接杆223之间均为铰接。伸缩臂221与升降组件23连接,伸缩臂221背离升降组件23的一端与左侧相邻的两个连接杆223的连接处相连接,当伸缩臂221工作时,伸缩臂221的伸缩端伸出,左侧相邻的两个连接杆223的连接处与右侧相邻的两个连接杆223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增加,使得每个调向臂 222均向靠近导向梁26的方向摆动,每个调向臂222摆动从而带动相对应的支柱组件21向靠近导向梁26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沿导向梁26长度的方向上相邻的连接杆223的连接处的个数为2个,分别称为第一连接杆连接处和第二连接杆连接处。当伸缩臂221的伸缩端向左伸出时,伸缩臂221会向左推动第一连接杆连接处,此时,第一连接杆连接处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增大,且此时各连接杆223带动相对应的调向臂222向导向梁26侧摆动,调向臂222与支柱组件21通过卡具224卡接,即伸缩臂221可以带动支柱组件21向导向梁26侧靠拢。当伸缩臂221的伸缩端向右回缩时,第一连接杆连接处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减小,各连接杆223带动相对应的调向臂222向远离导向梁26的一侧摆动,即伸缩臂221可以带动支柱组件21向远离导向梁26侧移动。
为了方便描述,上面一排的支柱组件21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三支柱组件、第四支柱组件、第五支柱组件、第六支柱组件和第七支柱组件;下面一排的支柱组件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八支柱组件、第九支柱组件、第十支柱组件、第十一支柱组件、第十二支柱组件、第十三支柱组件和第十四支柱组件。
具体地,当伸缩臂221的伸缩端伸长时,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八支柱组件和第九支柱组件均向靠近导向梁26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支柱组件与第八支柱组件之间的距离、第二支柱组件与第九支柱组件之间的距离均减小,第一支柱组件与第二支柱组件之间的距离、第八支柱组件与第九支柱组件之间的距离均增大。
当移动支柱组件21时,伸缩组件22将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八支柱组件和第九支柱组件收拢,升降组件23带动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八支柱组件和第九支柱组件上升,滑动机构可以带动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八支柱组件和第九支柱组件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在两排支柱组件21之间向右移动,移动到第七支柱组件与第十四支柱组件之间时停止移动。推移机构25 推动导向梁26向右移动,导向梁26与推移机构25相抵的一端移动到第三支柱组件21与第十支柱组件21之间时停止移动,导向梁26 背离推移机构25的一端位于第七支柱组件21的右侧(第一支柱组件21背离第六支柱组件21的一侧)。滑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八支柱组件和第九支柱组件继续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向右移动,当第一支柱组件移动至第七支柱组件的右侧,第八支柱组件移动至第十四支柱组件的右侧时,滑动机构停止移动。
优选地,当第一支柱组件移动至第七支柱组件的右侧,且距第七支柱组件21.2m,第八支柱组件移动至第十四支柱组件的右侧,且距第十四支柱组件21.2m时,滑动机构停止移动。
本实施例中,推移机构25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件251,定位件 251与推移机构25通过链条253连接。
为便于描述,将推移机构25两侧的定位件251分别称为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具体实施时,第一定位件钩连于第三支柱组件上,第二定位件钩连于第十支柱组件上,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均通过链条253与推移机构25连接。如此设置,当推移机构25推动导向梁 26移动时,推移机构25可以更好地给导向梁26施加推力。
当滑动机构将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八支柱组件和第九支柱组件移动至第七支柱组件的右侧,且推移机构25推动导向梁 26向右移动,导向梁26与推移机构25相对的一端移动到第三支柱组件与第十支柱组件之间后,工作人员将推移机构25向右搬移以靠近导向梁26,进而可以继续推动导向梁26向右移动,同时工作人员再将第一定位件钩设于第五支柱组件上,将第二定位件钩设于第十二支柱组件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回撤扇形区支撑装置中,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组件24、第二滑动组件27和滑槽243;第一滑动组件24 与第二滑动组件27分别设置于导向梁26的两侧,滑槽243一侧与第一滑动组件24相连,另一侧与第二滑动组件27相连;滑槽243扣设于导向梁26上,且能够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滑动,升降组件23 设置于滑槽243上,升降组件23通过滑槽243与导向梁26滑动配合。
具体地,第一滑动组件24位于导向梁26的一侧,且与滑槽243 连接,第一滑动组件24可以带动滑槽243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向右移动,即第一滑动组件24可以带动支柱组件21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向右移动。滑槽243扣设于导向梁26上,滑槽243与导向梁 26的接触面为光滑面,以减小滑槽243与导向梁26之间的摩擦力。第二滑动组件27位于导向梁26的另一侧,且与滑槽243连接,第二滑动组件27可以带动滑槽243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向左移动。
在移动支柱组件21的过程中,当第一滑动组件24将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八支柱组件和第九支柱组件移动至第七支柱组件的右侧后,升降组件23下降,使得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八支柱组件和第九支柱组件下落至地面上,将第一支柱组件、第二支柱组件、第八支柱组件和第九支柱组件从卡具224上拆卸下来,第二滑动组件27驱动滑槽243以带动升降组件23和伸缩组件22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向左移动,继续将第三支柱组件、第四支柱组件、第十支柱组件和第十一支柱组件移动至第二支柱组件的右侧,依次循环工作。
第一滑动组件24包括第一滑动千斤顶241,第一滑动千斤顶241 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225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轮242,第一滑动千斤顶241与第一定位柱225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滑轮上绕设有第一钢丝绳,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滑槽243连接。
当第一滑动千斤顶241的推动端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向右移动时,此时第一滑轮242向右移动,且第一滑轮24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拉动滑槽243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向右移动。
第二滑动组件27包括第二滑动千斤顶271,第二滑动千斤顶271 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柱226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滑轮272,第二滑动千斤顶271与第二定位柱226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第二滑轮272上设置有第二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二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滑槽243连接。
当第二滑动千斤顶271的推动端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向左移动时,此时第二滑轮272向左移动,且第二滑轮27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拉动滑槽243沿导向梁26的长度方向向左移动。
当第一滑动千斤顶241拉动滑槽243向右移动时,此时第一滑动千斤顶241的推动端为伸出状态,第二滑动千斤顶271的推动端为回缩状态。当第二滑动千斤顶271拉动滑槽243向左移动时,此时第二滑动千斤顶271的推动端为伸缩状态,第一滑动千斤顶241的推动端为回缩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柱225与第二定位柱226均是固定不动的,第一滑动千斤顶24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定位柱225连接,第二滑动千斤顶271的其中一端与第二定位柱226连接,即当推动机构推动导向梁26向右移动时,导向梁26相对滑槽243向右移动,滑移机构不随导向梁26一起向右移动。
当推动机构将导向梁26向右推出一段距离后,工作人员可以将第一定位柱225与第二定位柱226均向右移动,且移动的距离与导向梁26向右移动的距离相同,使得第一定位柱225与第二定位柱226 分别位于导向梁26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支柱组件21包括伸缩杆211、防护梁212和基盘 213,伸缩杆211与防护梁212铰接,且防护梁212可以绕伸缩杆211 的轴线旋转,防护梁212与综采工作面相抵,防护梁212可以增加各伸缩杆211与综采工作面的接触面积,以增强支撑效果。基盘213设置于伸缩杆211背离防护梁212的一端,伸缩杆211通过基盘213坐落于地面上;卡具224与伸缩杆211相卡接,且卡具224与伸缩杆 211为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一个支柱组件21包括一个伸缩杆211,由于支柱组件 21的数量为多个,即伸缩杆211的数量为多个,各伸缩杆211上均铰接有防护梁212,各伸缩杆211背离相对应的防护梁212的一端均设置有基盘213。
当需要搬移支柱组件21时,先将伸缩杆211的高度降低,旋转防护梁212,使得防护梁212的长度方向与支柱组件21移动的方向相一致,进而方便搬移支柱组件21。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推动机构包括限位件252 和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设置于限位件252上,推移千斤顶用于推动导向梁26沿第二方向移动,限位件252与第一定位柱225接触,定位件251分别位于限位件252的两侧,且定位件251通过链条253与限位件252连接。
优选地,限位件252的长度大于两个第一定位柱225的最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使得限位件252与定位件251通过链条253更加方便的连接,即部分链条253不会被第一定位柱225挡住,限位件252与定位件251之间的整根链条253为伸直状态。推移千斤顶的推动端与导向梁26相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用于回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转机构、驱动机构和移动支护机构;
所述调转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转机构沿所述液压支架的排列方向移动,所述调转机构用于回撤所述液压支架;所述移动支护机构设置在待移走的所述液压支架一侧,当所述液压支架移走时,所述移动支护机构能够移动至移走的所述液压支架的位置;
所述调转机构包括:缓台件、过渡件和牵引组件;
所述缓台件与所述过渡件相连接,且所述缓台件靠近所述液压支架一侧设置,所述过渡件远离所述液压支架一侧,所述牵引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渡件的一侧且远离所述缓台件,所述牵引组件用于牵引并调向所述液压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轨道、第一滑块、动滑轮、牵引索和安装座;
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动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轨道上运动;
所述牵引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能够绕过所述动滑轮与所述液压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掩护支架、第一驱动千斤顶和第二驱动千斤顶;所述掩护支架与所述调转机构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千斤顶,所述第一驱动千斤顶用于驱动所述调转机构沿待撤所述液压支架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千斤顶设置在所述掩护支架内部,所述第二驱动千斤顶用于驱动所述掩护支架的伸展或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护机构包括支柱组件、伸缩组件、升降组件和滑动机构;
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支柱组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伸缩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梁和推移机构,所述推移机构用于推动所述导向梁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导向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推移机构通过链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和滑槽;
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向梁的两侧,所述滑槽一侧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相连;
所述滑槽扣设于所述导向梁上,且能够沿所述导向梁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滑槽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转机构还包括第一安全防护组件;所述第一安全防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渡件的一端,且远离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安全防护组件用于防止所述液压支架滑出所述轨道;所述第一安全防护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连杆,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连杆做直线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转机构还包括第二安全防护组件;所述第二安全防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渡件的一侧且远离所述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安全防护组件包括驱动组件、限位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三竖杆和底盘;
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竖杆和所述第三竖杆均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所述第一竖杆与所述第二竖杆沿所述液压支架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竖杆与所述第三竖杆垂直所述液压支架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上,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杆沿水平方向旋转;
所述第三竖杆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支撑所述限位杆。
CN201920509844.7U 2019-04-15 2019-04-15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Active CN209818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9844.7U CN209818091U (zh) 2019-04-15 2019-04-15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9844.7U CN209818091U (zh) 2019-04-15 2019-04-15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8091U true CN209818091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0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9844.7U Active CN209818091U (zh) 2019-04-15 2019-04-15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809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219A (zh) * 2019-04-15 2019-06-14 辽宁鑫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CN112412513A (zh) * 2020-11-11 2021-02-26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回撤装置
CN112412514A (zh) * 2020-11-11 2021-02-26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回撤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219A (zh) * 2019-04-15 2019-06-14 辽宁鑫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CN109882219B (zh) * 2019-04-15 2024-02-27 辽宁鑫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CN112412513A (zh) * 2020-11-11 2021-02-26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回撤装置
CN112412514A (zh) * 2020-11-11 2021-02-26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回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18091U (zh)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EP2593391B1 (en) Lift unit for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a scaffold
EP0443843B1 (en) Lifting apparatus
EP2969887B1 (en) Scissors lift assembly for jacking tower
CN109403612B (zh) 一种可伸缩式吊篮及包含其的施工设备
CN203079640U (zh) 一种移动广角式救援电梯及救援车
US4051970A (en) Lift truck load handling mast
CN111271100A (zh) 多臂锚杆钻车
CN109882219B (zh) 综采工作面回撤系统
CN103172001A (zh) 一种移动广角式救援电梯及救援车
CN108798729A (zh) 拱架安装台车
CN116181393A (zh) 综采液压支架回撤工艺
WO2012006694A1 (en) Lift system for use in a scaffold
CN116201582A (zh) 综采液压支架回撤系统
CN209818094U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回撤扇形区支撑装置和支撑系统
CN112879008B (zh) 适用于自掘通道式回撤工艺的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CN109882229B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回撤扇形区支撑装置和支撑系统
CN116816411B (zh) 回撤工作面中液压支架回撤装置、系统和方法
KR101006401B1 (ko) 갱폼 인양장치
CN115959590A (zh) 管路举升装置
CN216235757U (zh) 一种机械臂及一种工程台车
CN216940457U (zh) 单轨吊拆卸装置
CN212893270U (zh) 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
CN117052451B (zh) 综采回撤工作面掩护与牵引系统
CN220886633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支撑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