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5574U - 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5574U
CN212765574U CN202020970550.7U CN202020970550U CN212765574U CN 212765574 U CN212765574 U CN 212765574U CN 202020970550 U CN202020970550 U CN 202020970550U CN 212765574 U CN212765574 U CN 212765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sterilizing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705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建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Au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Au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705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5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5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5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包括:连通汽车空调系统的循环风口与车厢内的出风口的流道、以及设置在流道内的鼓风机;其中,鼓风机将来自循环风口的气体送至流道下游的出风口;还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设置在流道内、位于鼓风机的下游,并用于冷却流经气体;杀毒装置,杀毒装置设置在流道内、并位于冷却装置和鼓风机之间;杀毒控制器,杀毒控制器设置在流道的外部、与杀毒装置连接,并且控制鼓风机和杀毒装置开启或关闭。通过利用现有的汽车空调,为其增加杀毒装置,将车内空气高温消毒后再经冷却装置冷却送入车内,使驾驶舱内的乘客在驾驶的情况下呼吸到消毒过的新鲜空气,以较低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除菌消毒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
背景技术
汽车除菌,或杀病毒功能并不是一个硬性要求。但随着病毒问题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需要重视,汽车的除菌消毒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环境越来越差的情况下,除菌消毒的难度越来越高,汽车内的环境也存在风险,很容易存在一些悬浮在车内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但是现有的汽车并没有办法在车内有人或行驶途中很好地办法解决车内除菌消毒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在车内有人或行驶途中不能很好地对车内进行除菌消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现有的汽车空调,为其增加杀毒装置,将车内空气高温消毒后再经冷却装置冷却送入车内,使驾驶舱内的乘客在驾驶的情况下呼吸到消毒过的新鲜空气,以较低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除菌消毒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包括:连通汽车空调系统的循环风口与车厢内的出风口的流道、以及设置在流道内的鼓风机;其中,鼓风机将来自循环风口的气体送至流道下游的出风口;还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设置在流道内、位于鼓风机的下游,并用于冷却流经气体;杀毒装置,杀毒装置设置在流道内、并位于冷却装置和鼓风机之间;杀毒控制器,杀毒控制器设置在流道的外部、与杀毒装置连接,并且控制鼓风机和杀毒装置开启或关闭。
采用上述方案,打开车载杀毒空调,杀毒装置设置温度在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温度下(例如,设置温度设计值在100℃以上),这时鼓风机运行进行通风,把将来自循环风口的气体送至流道下游的出风口,在气体的流动过程中,先通过杀毒装置进行加热消毒,消毒后的空气再通过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冷却后的气体通过吹面、吹脚或者除霜除雾等出风口吹进乘员舱。从而可以实现在车载空调内部完成杀毒,期间不断把室内或者室外的空气进行杀毒,使驾驶舱内在驾驶的情况下呼吸到消毒过的新鲜空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载杀毒空调,杀毒装置为网格状的电热丝。
采用上述方案,电热丝为钨丝之类的加热材料,发热速率较快、功率较高,更适合对流经气体进行快速杀毒。并且网格状的电热丝减少风阻,使流经气体均匀地流过电热丝进行消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载杀毒空调,冷却装置包括汽车空调蒸发器。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利用现有的汽车空调蒸发器进行冷却减少制造和开发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载杀毒空调,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流道上、并与流道的内部连通的回流冷却风管;并且回流冷却风管的一端位于蒸发器的下游,另一端位于杀毒装置与蒸发器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回流冷却风管可以部分地将蒸发器的下游的气体导回在蒸发器前进行二次冷却,进一步补偿因杀毒装置杀毒而升高的温度。特别是在车载空调启用冷却模式吹冷风时,通过二次冷却可以消除杀毒装置的升温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载杀毒空调,汽车循环风口包括内循环风口和外循环风口,内循环风口与汽车的驾驶舱连通,外循环风口与汽车的外部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既可以对驾驶舱内空气进行消毒,还能对外界进入驾驶舱的空气进行消毒,还能将内循环风口和外循环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混合以平衡气体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载杀毒空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上,并与杀毒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将驾驶舱温度检测值反馈给杀毒控制器,杀毒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值控制冷却装置和杀毒装置进行温度调节。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准确的控制冷却装置对因杀毒装置杀毒升温的热量进行降温。例如,在乘客调整车载空调为热风模式时,则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降低冷却装置的降温效率,以得到乘客需要的温度;在乘客调整车载空调为冷风模式时,则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提高冷却装置的降温效率;在自然风模式时,则可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调整至常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载杀毒空调,温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汽车乘客舱内的室内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乘客舱外的室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发器下游的蒸发温度传感器。
采用上述方案,开启杀毒模式,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汽车乘客舱内的空气温度,也是进入内循环风口的空气温度,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即通过外循环风口进入车载空调的空气温度,蒸发温度传感器检测流道内的蒸发器下游的空气温度,根据以上参数在自动控制算法下达到驾驶舱内自动控制。从而,通过各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准确控制冷却装置降温效率,以使从风口吹出的气体为乘客的设定温度,同时高效利用蒸发器,避免蒸发器降温效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载杀毒空调,还包括定时部件,定时部件与杀毒控制器电连接,并且杀毒控制器根据定时部件的预定时间启动或关闭杀毒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控制杀毒时间,并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设置最长开启时间不超过15min,以免乘客忘记关闭杀毒模式。或者,设置正常的杀毒时间为在100℃条件下杀毒十分钟,也就是说在开启杀毒模式条件下,杀毒模式运行十分钟后自动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载杀毒空调,还包括设置在循环风口的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所述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与所述杀毒控制器电连接,并且所述杀毒控制器根据所述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检测到的空气颗粒质量启动或关闭所述杀毒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在检测到控制质量超过PM2.5后即开启杀病毒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载杀毒空调,流道内部在冷却装置的下游设置有混合风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混合风门控制流经冷却装置的气体流入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并且,第一管路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连通;第二管路内设置有加热件,并且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杀毒装置消毒后的空气再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芯体,之后根据乘客选择的空调模式通过混合风门进行控制流入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如进入第二管路,则气体还流经加热件(例如,可以是PTC)标定调节到空调系统的调节温度后再通过吹面或者吹脚或者除霜除雾等出风口吹出自然风或者热风进入乘员舱,如进入第一管路则不会进行再次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提供一种车载杀毒空调,为其增加杀毒装置,将车内空气高温消毒后再经冷却装置冷却送入车内,使驾驶舱内的乘客在驾驶的情况下呼吸到消毒过的新鲜空气,以较低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除菌消毒困难的问题。也就是说杀毒装置设置温度在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温度下,这时鼓风机运行进行通风,把将来自循环风口的气体送至流道下游的出风口,在气体的流动过程中,先通过杀毒装置进行加热消毒,消毒后的空气再通过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冷却后的气体通过吹面、吹脚或者除霜除雾等出风口吹进乘员舱。从而可以实现在车载空调内部完成杀毒,期间不断把室内或者室外的空气进行杀毒,使驾驶舱内在驾驶的情况下呼吸到消毒过的新鲜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车载杀毒空调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车载杀毒空调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车载杀毒空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流道;11:循环风口;111:内循环风口;112:外循环风口;12:出风口;13:回流冷却风管;14:混合风门;15:第一管路;16:第二管路;17:加热件;
20:鼓风机;30:冷却装置;40:杀毒装置;50:杀毒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连通汽车空调系统的循环风口11与车厢内的出风口12的流道10、以及设置在流道10内的鼓风机20;其中,鼓风机20将来自循环风口11的气体送至流道10下游的出风口12;还包括:冷却装置30,冷却装置30设置在流道10内、位于鼓风机20的下游,并用于冷却流经气体;杀毒装置40,杀毒装置40设置在流道10内、并位于冷却装置30和鼓风机20之间;杀毒控制器50,杀毒控制器50设置在流道10的外部、与杀毒装置40连接,并且控制鼓风机20和杀毒装置40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鼓风机20的下游”即图1和图2中气体向右侧移动,则其下游为鼓风机20的右侧,同样冷却装置30的下游也是图1和图2中冷却装置30的的右侧。
更具体地,杀毒装置40可以是电热丝或者PTC陶瓷加热装置等可以局部快速产生高温的装置,在气流经过杀毒装置40时对流经气体进行高温消毒。具体的结构将在后续的实施方式中介绍,本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冷却装置30可以是利用现有的空调冷却系统也可以是安装额外的风冷或水冷装置,将杀毒后的空气降温到乘客调节的车载空调的调节温度,或者降温到调节温度附近待流道10内的下游装置进一步调整温度。具体的结构将在后续的实施方式中介绍,本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杀毒控制器50与车载控制器通信连接,车载控制器与现有的车身控制按键连接,从而乘客操作仪表板等操作界面上的按键时可通过车载控制器控制杀毒控制器50,进而控制鼓风机20和杀毒装置40开启或关闭。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对具体的控制策略不作限定。
例如,在车载空调自带的自然通风模式、热风模式和冷风模式下使用杀毒装置40,需要根据具体的外温环境,进行相对应的冷却设置,以平衡因开启杀毒装置40而增加的高温,同时设置为内循环状态(内循环状态指车内的空气内部流通,不与外界进行换气,相比与车外空气进行更换,内循环消毒效果更好)。并且,在自然通风模式、升温模式和冷却模式等模式下,开启内循环状态,进行车内杀毒,自动杀毒时间设置为10分钟,为一个杀毒的循环周期。
当驾乘人员有杀毒需求时,打开车载杀毒空调,杀毒装置40设置温度在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温度下(例如,设置温度设计值在100℃以上),这时鼓风机20运行进行通风,把将来自循环风口11的气体送至流道10下游的出风口12,在气体的流动过程中,先通过杀毒装置40进行加热消毒,消毒后的空气再通过冷却装置30进行降温,冷却后的气体通过吹面、吹脚或者除霜除雾等出风口12吹进乘员舱。从而可以实现在车载空调内部完成杀毒,期间不断把室内或者室外的空气进行杀毒,使驾驶舱内在驾驶的情况下呼吸到消毒过的新鲜空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杀毒装置40为网格状的电热丝。
采用上述方案,电热丝为钨丝之类的加热材料,发热速率较快、功率较高,更适合对流经气体进行快速杀毒。并且网格状的电热丝减少风阻,使流经气体均匀地流过电热丝进行消毒。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装置30包括汽车空调的蒸发器。
具体地,汽车空调的蒸发器为现有技术中汽车空调的已有装置,本实施方式对此结构不作过多阐述。
为方便理解,因冷却装置30与蒸发器为同一部件,所以在本实施方式和后文中冷却装置30与蒸发器均以30作为附图标记。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利用现有的汽车空调蒸发器进行冷却减少制造和开发成本。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冷却装置30还包括设置在流道10上、并与流道10的内部连通的回流冷却风管13;并且回流冷却风管13的一端位于蒸发器的下游,另一端位于杀毒装置40与蒸发器之间。
具体地,回流冷却风管13可以部分地将蒸发器的下游的气体导回在蒸发器前进行二次冷却,进一步补偿因杀毒装置40杀毒而升高的温度。特别是在车载空调启用冷却模式吹冷风时,通过二次冷却可以消除杀毒装置40的升温影响。
需要理解的是,可以设置风门或者导流部使蒸发器的下游的气体分流,并将分流气体以一定的方向进入回流冷却风管13,本实施方式对具体的导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汽车循环风口11包括内循环风口111和外循环风口112,内循环风口111与汽车的驾驶舱连通,外循环风口112与汽车的外部连通。
具体地,内循环风口111和外循环风口112即现有技术中车载空调的内循环风口111和外循环风口112,内循环风口111和外循环风口112根据具体的车载空调的模式开启。
采用上述方案,既可以对驾驶舱内空气进行消毒,还能对外界进入驾驶舱的空气进行消毒,还能将内循环风口111和外循环风口112进入的空气进行混合以平衡气体温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上,并与杀毒控制器50通信连接,以将驾驶舱温度检测值反馈给杀毒控制器50,杀毒控制器50根据温度检测值控制冷却装置30和杀毒装置40进行温度调节。
具体地,温度传感器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传感器,例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对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在汽车上的具体位置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可以检测到驾驶舱温度即可,可以利用车载空调现有的测温传感器也可以额外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准确的控制冷却装置30对因杀毒装置40杀毒升温的热量进行降温。例如,在乘客调整车载空调为热风模式时,则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降低冷却装置30的降温效率,以得到乘客需要的温度;在乘客调整车载空调为冷风模式时,则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提高冷却装置30的降温效率;在自然风模式时,则可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调整至常温。
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汽车乘客舱内的室内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乘客舱外的室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发器下游的蒸发温度传感器。
采用上述方案,开启杀毒模式,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汽车乘客舱内的空气温度,也是进入内循环风口111的空气温度,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即通过外循环风口112进入车载空调的空气温度,蒸发温度传感器检测流道10内的蒸发器下游的空气温度,根据以上参数在自动控制算法下达到驾驶舱内自动控制。从而,通过各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准确控制冷却装置30降温效率,以补偿杀毒装置40的杀毒升温热量,使从风口吹出的气体为乘客的设定温度,同时高效利用蒸发器,避免蒸发器降温效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定时部件,定时部件与杀毒控制器50电连接,并且杀毒控制器50根据定时部件的预定时间启动或关闭杀毒装置40。
具体地,定时部件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计时器,可以是机械式也可以是电子式的,还可以利用车载空调现有的计时器。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控制杀毒时间,并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设置最长开启时间不超过15min,以免乘客忘记关闭杀毒模式。或者,设置正常的杀毒时间为在100℃条件下杀毒十分钟,也就是说在开启杀毒模式条件下,杀毒模式运行十分钟后自动关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循环风口11上的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所述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与所述杀毒控制器50电连接,并且所述杀毒控制器50根据所述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检测到的空气颗粒质量启动或关闭所述杀毒装置40。
具体地,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可以设置在外循环风口112以检测从外界进入车内的空气。并且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具体可以是现有技术中PM2.5空气质量检测仪,例如利用红外光源照射颗粒物时会产生光散射的原理,进行计数检测的空气质量检测仪。
采用上述方案,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在检测到控制质量超过PM2.5后即开启杀毒装置40进行杀毒达到清新空气的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流道10内部在冷却装置30的下游设置有混合风门14、第一管路15和第二管路16,混合风门14控制流经冷却装置30的气体流入第一管路15或第二管路16;并且,第一管路15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12连通;第二管路16内设置有加热件17,并且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12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杀毒装置40消毒后的空气再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芯体,之后根据乘客选择的空调模式通过混合风门14进行控制流入第一管路15或第二管路16。如进入第二管路16,则气体还流经加热件17(例如,可以是PTC)标定调节到空调系统的调节温度后再通过吹面或者吹脚或者除霜除雾等出风口12吹出自然风或者热风进入乘员舱,如进入第一管路15则不会进行再次加热。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包括:连通汽车空调系统的循环风口与车厢内的出风口的流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流道内的鼓风机;其中,所述鼓风机将来自所述循环风口的气体送至所述流道下游的所述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所述流道内、位于所述鼓风机的下游,并用于冷却流经气体;
杀毒装置,所述杀毒装置设置在所述流道内、并位于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鼓风机之间;
杀毒控制器,所述杀毒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流道的外部、与所述杀毒装置连接,并且控制所述鼓风机和所述杀毒装置开启或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杀毒装置为网格状的电热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汽车空调的蒸发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道上、并与所述流道的内部连通的回流冷却风管;并且
所述回流冷却风管的一端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另一端位于所述杀毒装置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口包括内循环风口和外循环风口,所述内循环风口与汽车的驾驶舱连通,所述外循环风口与所述汽车的外部连通。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上,并与所述杀毒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将所述汽车的驾驶舱的温度检测值反馈给所述杀毒控制器,所述杀毒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值控制所述冷却装置和杀毒装置进行温度调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汽车空调的蒸发器时,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汽车乘客舱内的室内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乘客舱外的室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下游的蒸发温度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时部件,所述定时部件与所述杀毒控制器电连接,并且所述杀毒控制器根据所述定时部件的预定时间启动或关闭所述杀毒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口的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所述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与所述杀毒控制器电连接,并且所述杀毒控制器根据所述空气杂质颗粒检测器检测到的空气颗粒质量启动或关闭所述杀毒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内部在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游设置有混合风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混合风门控制流经所述冷却装置的气体流入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并且,
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车载杀毒空调的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管路内设置有加热件,并且与所述车载杀毒空调的出风口连通。
CN202020970550.7U 2020-06-01 2020-06-01 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 Active CN212765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0550.7U CN212765574U (zh) 2020-06-01 2020-06-01 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0550.7U CN212765574U (zh) 2020-06-01 2020-06-01 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5574U true CN212765574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70550.7U Active CN212765574U (zh) 2020-06-01 2020-06-01 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5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548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160014336A (ko) 공기 청정 기능 및 송풍 기능을 구비한 차량용 암레스트 장치, 차량용 시트 장치,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장치, 및 차량용 오버 헤드 콘솔 장치
JP2007186152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9327580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435922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1645486A (zh) 杀病毒车载空调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43502B (zh) 车辆舱室的通气系统和方法
KR101946520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12765574U (zh) 汽车的车载杀毒空调
KR20170099703A (ko) 차량 실내의 유해가스 배출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H1022621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231597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及び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00084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100022693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10141884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2440655A (zh) 车辆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0424393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2289460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汽车空调
KR10166775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20140072458A (ko) 시트 통풍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RU2757122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езинфекции воздуха в салона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JP201121897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2542095A (ja) 自動車の室内温度の調整装置
KR20130070945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417514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