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3355U - 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3355U
CN212743355U CN202020585248.XU CN202020585248U CN212743355U CN 212743355 U CN212743355 U CN 212743355U CN 202020585248 U CN202020585248 U CN 202020585248U CN 212743355 U CN212743355 U CN 212743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column
supporting
ultra
column
k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52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岩生
孙振振
胡立业
刘人铭
沈培
沈礼鹏
王楠
李宪智
曾毅
沈佳伟
刘大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52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3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3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3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固定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其包括已浇筑的楼板或筏板基础、已浇筑的墙体和侧模,还包括侧模支撑加固体;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固定自身以及支撑侧模的侧面柱和一个用于自身固定的底面柱;所述楼板或筏板基础内预埋有若干地锚,所述墙体内预埋有若干螺栓;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的侧面柱通过螺栓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侧面柱内侧设有次龙骨,所述次龙骨贴合并支撑侧模,所述侧面柱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主龙骨;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的底面柱通过地锚与楼板或筏板基础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一次性浇筑超厚楼板,受力均匀、安全性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模板支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领域,浇筑顶板需要支底模板以及侧模板,常用的支侧模板的方式有斜支撑和内部拉结外模板。然而,在许多大型医疗公建工程项目,有许多用于医疗或者科研的建筑,因其特殊的功能,导致其需要浇筑的顶板的厚度达到1m以上,都超过了常规的公建项目的顶板厚度,由于顶板不同于墙,跨度较大,侧模采用以上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若采用内部拉结,需焊接至钢筋网片上,由于其属于一个超厚混凝土板,混凝土侧压力较大,内部拉结会导致钢筋变形,从而导致发生涨模,且受力复杂,计算困难,安全无法保证。
2、由于构件为混凝土顶板,若采用斜撑,抛撑长度长,材料要求性能极高,空间需求大,耗费成本高,且施工复杂,抛撑与地面、主龙骨连接困难,受力不均匀,安全系数低。
现有的常用的方式是采用分层浇筑,例如已经公开的文献,名称:超厚楼板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技术》,2018年S4期,CNKI:SUN:SGJS.0.2018-S4-106,将超厚楼板分为3次浇筑。第1次浇筑厚度为1.8m,待第1次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0%后,以此为底模,然后浇筑剩余的混凝土。
但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浇筑时多次分层,留置较多施工缝,故需多次进行施工缝处理,且面积大,耗时耗力,浇筑成本高,周期长,影响结构整体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可一次性浇筑超厚顶板,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受力均匀安全性高,模型简单易计算,空间使用小,安装简单节省工期,材料均选用常规建材可以进行多次周转,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包括已浇筑的楼板或筏板基础、已浇筑的墙体和侧模,还包括侧模支撑加固体;
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固定自身以及支撑侧模的侧面柱和一个用于自身固定的底面柱;
所述楼板或筏板基础内预埋有若干地锚,所述墙体内预埋有若干螺栓;
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的侧面柱通过螺栓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侧面柱内侧设有次龙骨,所述次龙骨贴合并支撑侧模,所述侧面柱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主龙骨;
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的底面柱通过地锚与楼板或筏板基础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下层楼板时或者筏板基础时,在其内部预埋地锚,在浇筑墙体时,预埋螺栓,通过地锚和螺栓固定侧模支撑加固体,侧模支撑加固体用来支撑侧模板,如此在浇筑上侧楼板时,流动的混凝土对侧模板的压力被侧模支撑加固体分散,不会对侧模造成损坏,能够实现超厚混凝土楼板的一次性浇筑成形,楼板整体性好,受力均匀。而且根据需要浇筑的楼板的厚度,进一步选择不同材质和刚性的材料制成侧模支撑加固体,确保一次性浇筑成形楼板,保证楼板的结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面柱一端和底面柱一端连接并呈直角关系,且侧面柱和底面柱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连接架,侧面柱、底面柱和连接架形成三角形的侧模支撑加固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面柱和底面柱呈直角关系便于固定在墙体和下层楼板或筏板基础上,连接架能够进一步加强侧面柱和底面柱的整体连接强度,侧面柱、底面柱和连接架围成的三角形侧模支撑加固体,能够顶住在浇筑超厚楼板时,混凝土流动到侧模处所带来的压力,保证侧模不变形,一次性的浇筑超厚楼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的内侧设有加固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架体进一步加强了侧模支撑加固体的整体强度,保证在浇筑时,侧模对侧模支撑加固体的压力不至于损坏侧模支撑加固体,此外,加固架体可根据楼板的浇筑厚度来选择不同的规格,当需浇筑的楼板厚度较大时,应当选择对侧模支撑加固体进行配置上述加固架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固架体包括侧面柱与底面柱之间的第一支架;
和/或
还包括侧面柱与连接架之间的第二支架和底面柱与连接架之间的第三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的设置,保证了侧模支撑加固体的强度,采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可单独分开设置,也可组成三角形支架设置在侧模支撑加固体的内侧,保证侧模支撑加固体的整体强度,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的设置根据需要的强度,结合浇筑工期、材料成本进行设置,若强度要求不高,可只设置第一支架,以达到缩短浇筑准备时间,节省工期以及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架倾斜设置在侧面柱与底面柱之间,第一支架上设有地锚可穿过的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第一支架,便于对地锚的安装,预埋在已浇筑在下层楼板或筏板基础内的地锚,穿过上述预留的孔再通过螺母固定,保证了固定的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次龙骨为带有卡槽的方型钢管,所述主龙骨为双槽型钢,所述次龙骨通过卡槽卡接在主龙骨的上侧槽内,所述主龙骨的下侧槽通过螺栓固定在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龙骨采用双槽型钢,次龙骨通过卡槽便可轻易的安装在主龙骨上,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次龙骨的厚度δ与侧面的厚度之和与主龙骨的槽宽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了主龙骨、次龙骨和侧面柱组成的支撑体系,结构紧密,不易松动,使用和安装均较为方便,次龙骨平行排列分布,用来支撑侧模,分担侧模所受到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次龙骨和主龙骨配合后与侧模接触处为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次龙骨和主龙骨与侧模接触处为平面,避免接触处面积过小,造成侧模的接触处受力集中,对侧模造成损害导致变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模为覆膜木胶合板,侧模的厚度为10-1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浇筑的楼板的厚度进行选择,因为设有上述结构,侧模所受到的压力被侧模支撑加固体分解,因此,对侧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会相对降低一些,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面柱的外侧端设有支撑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脚用来支撑底面柱,给侧模支撑加固体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以中和在浇筑超厚楼板时,混凝土流动到侧模所带来的压力,做到力矩平衡,保证在浇筑超厚楼板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通过本加固结构有效解决了模板临空无法加固的问题,能够一次性浇筑超厚楼板,受力均匀、安全性高。
2.模型简单易计算,空间使用小,安装简单节省工期,材料均选用常规建材即可,可以进行多次周转使用,节省成本。
3.降低了对侧模的安装要求,不需要多次安装侧模,一次性安装完侧模便可浇筑超厚楼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模支撑加固体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模支撑加固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模支撑加固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龙骨、侧龙骨、侧面柱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次龙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主龙骨、侧龙骨、侧面柱、侧模连接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如下:
1、楼板或筏板基础,2、墙体,3、侧模,4、侧模支撑加固体,5、地锚,6、螺栓,7、次龙骨,8、主龙骨,9、连接架,10、加固架体,11、卡槽,12、支撑脚,13、滑块;
41、侧面柱,42、底面柱;
101、第一支架,102、第二支架,103、第三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包括已浇筑的楼板或筏板基础1、已浇筑的墙体2和侧模3,还包括侧模支撑加固体4;其中侧模支撑加固体4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固定自身以及支撑侧模3的侧面柱41和一个用于自身固定的底面柱42;所述楼板或筏板基础1内预埋有若干地锚5,所述墙体2内预埋有若干螺栓6;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4的侧面柱41通过螺栓6与墙体2固定连接,所述侧面柱41内侧设有次龙骨7,所述次龙骨7贴合并支撑侧模3,所述侧面柱41的外侧通过螺栓6固定有主龙骨8;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4的底面柱42通过地锚5与楼板或筏板基础1固定连接。为了增强结构的整体的强度,其中的侧面柱41一端和底面柱42的一端连接并呈直角关系,且侧面柱41和底面柱4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连接架9,侧面柱41、底面柱42和连接架9形成三角形的侧模支撑加固体4,受力稳定性好,能够顶住在浇筑超厚楼板时,混凝土流动到侧模处所带来的压力,保证侧模不变形,一次性的浇筑超厚楼板。
参照图2,为了保证侧模支撑加固体4的强度,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4的内侧设有加固架体10,加固架体10包括侧面柱41与底面柱42之间的第一支架101,可以只设置第一支架101,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可以节省部分建材,节约成本。
参照图3,当然,根据需要浇筑的超厚楼板的厚度,即当浇筑的超厚楼板的厚度较大时,可以选择增加第二支架102,第二支架102设置在侧面柱41与连接架9之间或者增加第三支架103,第三支架103设置在底面柱42与连接架9之间,或者同时增加第二支架102和第三支架103。为了能够适应预埋在楼板或筏板基础1内的地锚5的倾斜角度,第一支架101也倾斜设置在侧面柱41与底面柱42之间,第一支架101上设有地锚5可穿过的孔,地锚5穿过上述孔后,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参照图4,因为每次预埋的地锚5的倾斜角度不能确定,为了适应地锚5的倾斜角度,第一支架101的倾斜角度也必须可调,为此,可采用下述结构:
将第一支架101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块13上,滑块13通过螺栓可调节的安装在侧面柱41和底面柱42上,通过调节两个滑块13的位置实现第一支架101的倾斜角度的调节,以适应预埋地锚5的倾斜角度。
参照图5和图6,为了加固稳定支撑,采用的次龙骨7为带有卡槽11的方型钢管,所述主龙骨8为双槽型钢,所述次龙骨7通过卡槽11卡接在主龙骨8的上侧槽内,所述主龙骨8的下侧槽通过螺栓固定在侧面柱41上。
为了便于安装,增强支撑的稳定性,其中的次龙骨7的厚度δ与侧面41的厚度之和与主龙骨8的槽宽相同。
为了减轻次龙骨7和主龙骨8对侧模3的损害,次龙骨7和主龙骨8配合后与侧模3接触处为平面,在进行超厚楼板的浇筑时,流动的混凝土对侧模3施加很大的侧压力,次龙骨7和主龙骨8是用来支撑侧模3的,接触处为平面,而不是线接触、点接触,这样就消除了侧模3的受力集中点,减轻了对侧模3的损害,同时对侧模3的要求也会降低,还能够多次循环使用,达到节约建材的目的。
参照图1侧模3为覆膜木胶合板,侧模3的厚度为10-15mm,根据需要浇筑的楼板的厚度进行选择,因为设有上述支撑结构,侧模3所受到的压力被侧模支撑加固体4分解,因此,对侧模3的厚度及强度要求会相对降低一些,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参照图1,为了消除整体结构向下的压力,在底面柱42的外侧端设有支撑脚12。
支撑脚12用来支撑底面柱42,给侧模支撑加固体4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以中和在浇筑超厚楼板时,混凝土流动到侧模3所带来的压力,做到力矩平衡,保证在浇筑超厚楼板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浇筑下层超厚楼板或者筏板基础1时,在其内部预埋若干地锚5,地锚5自由端向上倾斜设置,同时后期继续浇筑墙体2时,其内预埋若干螺栓6,螺栓6水平设置,可提前准备安装好侧模支撑加固体4,具体安装步骤,侧面柱41上预留有孔,螺栓穿过上述孔后、再穿过主龙骨8的一侧槽板后通过螺母拧紧,紧固主龙骨8与侧面柱41,再在主龙骨8的另一侧槽内卡接安装次龙骨7,依次完成上述工作,将主龙骨8、次龙骨7和侧面柱41连接成一个整体组成侧模支撑加固体4,如果需要浇筑的楼板厚度较大,也就是说在浇筑上述超厚楼板时,侧模3受到的侧压力较大,可以在侧模支撑加固体4内部加装加固架体10,具体安装过程如下:根据需要优先安装第一支架101,如果强度不够,继续加装第二支架102和第三支架103,第一支架101可采用可调节的方式进行安装,目的是为了适应预埋地锚5,第二支架102和第三支架103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完上述步骤后,将侧模支撑加固体4通过地锚5和螺栓6进行固定,紧贴已经安装好的侧模3,完成对侧模3的支撑和进一步固定,即可进行上层超厚楼板的浇筑工作。
实施例二
参照图7,其中,主龙骨8、侧龙骨7、侧面柱41、侧模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一端穿过主龙骨8、次龙骨7、侧面柱41和侧模3后通过锥体母固定。
其余同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包括已浇筑的楼板或筏板基础(1)、已浇筑的墙体(2)和侧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模支撑加固体(4);
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4)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固定自身以及支撑侧模(3)的侧面柱(41)和一个用于自身固定的底面柱(42);
所述楼板或筏板基础(1)内预埋有若干地锚(5),所述墙体(2)内预埋有若干螺栓(6);
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4)的侧面柱(41)通过螺栓(6)与墙体(2)固定连接,所述侧面柱(41)内侧设有次龙骨(7),所述次龙骨(7)贴合并支撑侧模(3),所述侧面柱(41)的外侧通过螺栓(6)固定有主龙骨(8);
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4)的底面柱(42)通过地锚(5)与楼板或筏板基础(1)固定连接;
所述次龙骨(7)为带有卡槽(11)的方型钢管,所述主龙骨(8)为双槽型钢,所述次龙骨(7)通过卡槽(11)卡接在主龙骨(8)的上侧槽内,所述主龙骨(8)的下侧槽通过螺栓固定在侧面柱(4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柱(41)一端和底面柱(42)的一端连接并呈直角关系,且侧面柱(41)和底面柱(4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连接架(9),侧面柱(41)、底面柱(42)和连接架(9)形成三角形的侧模支撑加固体(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支撑加固体(4)的内侧设有加固架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架体(10)包括侧面柱(41)与底面柱(42)之间的第一支架(101);
和/或
还包括侧面柱(41)与连接架(9)之间的第二支架(102)和底面柱(42)与连接架(9)之间的第三支架(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1)倾斜设置在侧面柱(41)与底面柱(42)之间,第一支架(101)上设有地锚(5)可穿过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龙骨(7)的厚度δ与侧面柱(41)的厚度之和与主龙骨(8)的槽宽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龙骨(7)和主龙骨(8)配合后与侧模(3)的接触处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3)为覆膜木胶合板,侧模(3)的厚度为10-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柱(42)的外侧端设有支撑脚(12)。
CN202020585248.XU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 Active CN212743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5248.XU CN212743355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5248.XU CN212743355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3355U true CN212743355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5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5248.XU Active CN212743355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3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22404U (zh) 一种窄端墙单侧支模水平加固装置
CN212743355U (zh) 一种超厚混凝土楼板侧模加固结构
CN103243731B (zh) 剪力墙梯形截面基础的支模方法
CN215519967U (zh) 一种卫生间超高反坎二次结构模板加固装置
CN212743352U (zh) 一种单侧支模模板与龙骨的加固装置
CN214498388U (zh) 组装式悬挑模板支撑排架
CN210164054U (zh) 钢砼组合管上下层快速对接及临时固定装置
CN2751072Y (zh) 塔吊基础就位框
CN212714969U (zh) 一种装配式基坑型钢-锚杆围护结构
CN219080387U (zh) 阶梯型独立基础铝合金模具
CN217378587U (zh) 一种用于方墩盖梁的支撑装置
CN211006268U (zh) 一种公路混凝土浇筑边侧支撑装置
CN220790586U (zh)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的装配式支模结构
CN110714613B (zh) 超高大跨度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模板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7352582U (zh) 一种塔机基础辅助支撑装置
CN218149935U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
CN218758702U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超厚防辐射混凝土楼板施工体系
CN217151329U (zh) 一种适用于预制窗洞门洞墙板支撑的装置
CN217517648U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铝模支护系统
CN216142185U (zh) 一种多层建筑平屋面不锈钢预埋件
CN220132928U (zh) 一种冠梁模板加固结构
CN219887655U (zh) 一种钢结构滑移梁的加固结构
CN220686735U (zh) 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梁板模板支撑体系
CN216007782U (zh) 一种铝模板阳角结构
CN218234328U (zh) 一种模板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