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8260U - 一种转向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38260U
CN212738260U CN202021820361.8U CN202021820361U CN212738260U CN 212738260 U CN212738260 U CN 212738260U CN 202021820361 U CN202021820361 U CN 202021820361U CN 212738260 U CN212738260 U CN 212738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pipe
installation pipe
axis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03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能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Jiaxu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iaxu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iaxu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iaxu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203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38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38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38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转向器壳体,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呈圆筒状,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一致,多条所述加强筋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均匀分布。本申请具有提高转向器壳体的结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器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器又名转向机、方向机,其用于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是汽车转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
现检索到一篇专利公告号为CN2080215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组装汽车转向器壳体,其结构包括转动轴、限位螺丝、限位板、驱动轴保护套、防尘套、O形圈、驱动轴、连接孔、连接法兰、转向器壳体、缓冲垫片,通过转向器壳体上的扇形齿轮被拨动,螺纹内齿环在扇形齿轮的作用下将被推动,使得球状螺母架释放在蜗杆槽上的润滑钢球滚动,致使蜗杆机械转动,在长期转动过程中,润滑钢球与蜗杆之间需要导入润滑油,通过密封圈与尼龙纤维套将转向器壳体内形成密闭的空间,能够方便的向缓冲层内通入润滑油,确保润滑钢球与蜗杆螺旋槽之间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该转向器通过密封圈来实现柔性密封,从而转向器在使用过程中减少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转向器工作时,转向器壳体会承受各种载荷,因此壳体的强度直接关系到整个转向器的安全性,上述相关技术中壳体的强度较低,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转向器壳体的结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器壳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向器壳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转向器壳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呈圆筒状,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一致,多条所述加强筋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构成转向器壳体,通过在主体部外部设置多条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均匀分布于主体部的周侧,从主体部的四周对主体部起到支撑作用,从多个方向分担主体部所受的载荷,以使主体部不易变形,使主体部在各个方向上的承力能力得以增强,从而提高转向器壳体的结构强度,提高转向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不少于4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设置最少四条,则最少从四个方向对主体部起到支撑作用,以提高主体部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为不多于6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设置不多于6条,在确保对主体部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加强筋的数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同时使整个转向器壳体的重量不易过高,以降低转向器占用汽车重量的比重。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与主体部一体成型,则在浇筑时能够一体浇筑成型,降低加工难度的同时,使加强筋与主体部的连接强度更高,以对主体部的支撑强度更高。
优选的,每条所述加强筋上均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垂直且相交,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分别凸出所述主体部的内壁和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杆凸出主体部内壁的一端方便转向器在主体部内的安装固定,而安装杆凸出主体部外壁的一端方便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固定,能够起到对转向器壳体的限位作用,以提高转向器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同轴且连通的第一安装管,所述第一安装管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径,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管的设置方便转向器在转向器壳体上的安装,第一安装管内壁的螺纹设置方便转向器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管外的第二安装管,所述第二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安装管的轴线垂直且不相交,所述第二安装管通过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安装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管、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一安装管均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安装管用于安装转向器,第二安装管、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安装管的一体成型设置,使转向器壳体的结构一体化,提高转向器壳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同轴且连通的第三安装管,所述第三安装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径,所述第三安装管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安装管和第一安装管的配合方便转向器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提高转向器壳体的安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还包括第四安装管、第五安装管和第六安装管,所述第四安装管和所述第五安装管均与所述主体部连通且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垂直且相交,所述第五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相交且与所述第四安装管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五安装管朝向靠近所述第三安装管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五安装管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直径大于其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直径,所述第五安装管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于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六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安装管的轴线平行,所述第六安装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安装管的轴线所处平面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平行,所述第六安装管通过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三安装管连接,所述第六安装管、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三安装管均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安装管、第五安装管和第六安装管均用于转向器在转向器壳体上的安装固定,且均为一体成型设置使得转向器壳体的制作工艺简单,生产加工效率高,同时结构一体化,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管和所述第一安装管之间、所述第四安装管和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第五安装管和所述主体部之间以及所述第六安装管与所述第三安装管之间均设置有多块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肋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转向器壳体的承力能力,以提高转向器壳体的整体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通过在主体部外设置多条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均匀分布于主体部的周侧,从主体部的四周对主体部起到支撑作用,从多个方向分担主体部所受的载荷,以使主体部不易变形,使主体部在各个方向上的承力能力得以增强,从而提高转向器壳体的结构强度,提高转向器的使用寿命;
2. 通过多块肋板的设置,提高第二安装管和第一安装管之间、第四安装管和主体部之间、第五安装管和主体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转向器壳体的承力能力,以提高转向器壳体的整体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部;2、加强筋;3、安装杆;4、肋板;5、第一安装管;6、第二安装管;7、第三安装管;8、第四安装管;9、第五安装管;10、第六安装管;11、第七安装管;12、第一连接块;13、第二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转向器壳体,包括呈圆筒状的主体部1,主体部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参照图1,第一安装部包括与主体部1同轴且连通的第一安装管5,第一安装管5与主体部1一体成型且连接处平滑过渡,第一安装管5的内径大于主体部1的内径,且第一安装管5的内壁设置有螺纹;第一安装部还包括位于第一安装管5外的第二安装管6,第二安装管6的内径小于主体部1的内径,第二安装管6的轴线与第一安装管5的轴线垂直且不相交,第二安装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12与第一安装管5连接,第二安装管6、第一连接块12和第一安装管5均一体成型,第二安装管6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管5之间一体设置有多块肋板4(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管6与第一安装管5之间设置有三块肋板4。通过第一安装管5和第二安装管6的设置,方便转向器在转向器壳体上的安装,同时第一安装管5内壁的螺纹设置方便转向器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且第二安装管6、第一连接块12和第一安装管5的一体成型设置,以及第二安装管6与第一安装管5之间肋板4的设置,使转向器壳体的结构一体化,提高转向器壳体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1,第二安装部包括与主体部1同轴且连通的第三安装管7,第三安装管7与主体部1一体成型且连接处平滑过渡,第三安装管7的内径与第一安装管5的内径相同,第三安装管7的内壁设置有螺纹。通过第二安装管6和第一安装管5的配合使转向器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更加方便,提高转向器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效率。
参照图1和图2,第二安装部还包括第四安装管8、第五安装管9和第六安装管10,第四安装管8和第五安装管9均与主体部1连通且一体成型,第四安装管8的轴线与主体部1的轴线垂直且相交,本实施例中第四安装管8的轴线与第二安装管6的轴线垂直,且第四安装管8位于主体部1靠近第二安装管6的一侧,第四安装管8与主体部1之间同样设置有多块肋板4,本实施例中肋板4设为两块且两块肋板4分别位于第四安装管8沿主体部1轴线方向上的两侧。第五安装管9的轴线与主体部1的轴线相交且与第四安装管8的轴线垂直,第五安装管9朝向靠近第三安装管7的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五安装管9的轴线与主体部1的轴线所成锐角角度为45度;第五安装管9与主体部1之间同样设置有多块肋板4,本实施例中肋板4设置有四块且沿第五安装管9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五安装管9远离主体部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第七安装管11,第七安装管11与第五安装管9同轴连通且内径大于第五安装管9的内径,第七安装管11的内壁设有螺纹;第六安装管10的轴线与第二安装管6的轴线平行,第六安装管10的轴线和第二安装管6的轴线所处平面与主体部1的轴线平行,第六安装管10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块13与第三安装管7连接,第六安装管10、第二连接块13和第三安装管7均一体成型,第六安装管10与第三安装管7之间同样设置有多块肋板4(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肋板4设有三块且位于第六安装管10远离第二连接块13的一端。
参照图1和图2,第四安装管8、第五安装管9、第六安装管10以及第七安装管11均用于转向器在转向器壳体上的安装固定,且均为一体成型设置使得转向器壳体的制作工艺更简单,生产加工效率更高,同时一体化结构设计以及肋板4的设计,使转向器壳体整体的结构强度高,承力能力更强,使用寿命更长。
参照图1和图2,在主体部1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多条加强筋2,加强筋2的长度方向与主体部1的轴线方向一致,多条加强筋2沿主体部1的周向均匀分布,加强筋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安装管5和第三安装管7上;加强筋2设置不少于4条且不多于6条,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四条。通过在主体部1外部设置多条加强筋2,多个加强筋2均匀分布于主体部1的周侧,从主体部1的四周对主体部1起到支撑作用,从多个方向分担主体部1所受的载荷,以使主体部1不易变形,使主体部1在各个方向上的承力能力得以增强,从而提高转向器壳体的结构强度,提高转向器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2,为了方便转向器与转向器壳体的安装,在每条加强筋2上均一体成型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安装杆3,安装杆3的轴线与主体部1的轴线垂直且相交,安装杆3的两端分别凸出主体部1的内壁和外壁,本实施例中每条加强筋2上设置两根安装杆3。安装杆3凸出主体部1内壁的一端方便转向器在主体部1内的安装固定,而安装杆3凸出主体部1外壁的一端方便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固定,提高转向器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强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主体部1、第一安装管5、第二安装管6、第三安装管7、第四安装管8、第五安装管9、第六安装管10、第七安装管11以及多个安装杆3构成转向器壳体,用于转向器在壳体内的安装定位,使转向器的安装更加方便,且使转向器能够稳定运行;且通过肋板4的设置提高各个安装管与主体部1的连接强度,以提高转向器各部件与主体部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转向器整体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转向器运行的稳定性;而通过在主体部1外部设置多条加强筋2,多个加强筋2均匀分布于主体部1的周侧,从主体部1的四周对主体部1起到支撑作用,从多个方向分担主体部1所受的载荷,以使主体部1不易变形,使主体部1在各个方向上的承力能力得以增强,从而提高转向器壳体的结构强度,提高转向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呈圆筒状,所述主体部(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主体部(1)上设置有多条加强筋(2),所述加强筋(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部(1)的轴线方向一致,多条所述加强筋(2)沿所述主体部(1)的周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设置不少于4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设置为不多于6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与所述主体部(1)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加强筋(2)上均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安装杆(3),所述安装杆(3)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1)的轴线垂直且相交,所述安装杆(3)的两端分别凸出所述主体部(1)的内壁和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1)同轴且连通的第一安装管(5),所述第一安装管(5)与所述主体部(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安装管(5)的内径大于所述主体部(1)的内径,所述第一安装管(5)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管(5)外的第二安装管(6),所述第二安装管(6)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安装管(5)的轴线垂直且不相交,所述第二安装管(6)通过第一连接块(12)与所述第一安装管(5)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管(6)、所述第一连接块(12)和所述第一安装管(5)均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1)同轴且连通的第三安装管(7),所述第三安装管(7)的内径大于所述主体部(1)的内径,所述第三安装管(7)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还包括第四安装管(8)、第五安装管(9)和第六安装管(10),所述第四安装管(8)和所述第五安装管(9)均与所述主体部(1)连通且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安装管(8)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1)的轴线垂直且相交,所述第五安装管(9)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1)的轴线相交且与所述第四安装管(8)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五安装管(9)朝向靠近所述第三安装管(7)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五安装管(9)远离所述主体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七安装管(11),所述第七安装管(11)与所述第五安装管(9)同轴且连通,所述第七安装管(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五安装管(9)的内径且于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六安装管(10)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安装管(6)的轴线平行,所述第六安装管(10)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安装管(6)的轴线所处平面与所述主体部(1)的轴线平行,所述第六安装管(10)通过第二连接块(13)与所述第三安装管(7)连接,所述第六安装管(10)、所述第二连接块(13)和所述第三安装管(7)均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管(6)和所述第一安装管(5)之间、所述第四安装管(8)和所述主体部(1)之间、所述第五安装管(9)和所述主体部(1)之间以及所述第六安装管(10)与所述第三安装管(7)之间均设置有多块肋板(4)。
CN202021820361.8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转向器壳体 Active CN212738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0361.8U CN212738260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转向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0361.8U CN212738260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转向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38260U true CN212738260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1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0361.8U Active CN212738260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转向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382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9902A (zh) * 2021-11-23 2022-03-15 武汉嘉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转向器壳体及转向器壳体直线度检测工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9902A (zh) * 2021-11-23 2022-03-15 武汉嘉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转向器壳体及转向器壳体直线度检测工装
CN114179902B (zh) * 2021-11-23 2024-02-27 武汉嘉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转向器壳体及转向器壳体直线度检测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38260U (zh) 一种转向器壳体
CN109167472A (zh) 电动推杆
CN201963758U (zh) 一种用于电机的弹性联轴器
CN201396382Y (zh) 一种弹性联轴器
CN2846879Y (zh) 鼓形滚子万向联轴器
CN208037658U (zh) 一种卷布轴中的旋转组件
CN209150897U (zh) 电动推杆
CN207565329U (zh) 一种电动汽车一体式动力总成
CN2381812Y (zh) 三螺杆泵
CN210196287U (zh) 一种连接器
CN220107723U (zh) 一种具有两种直径的转轴的外转子电机
CN208236933U (zh) 高耐磨性农用机械内连接叉
CN218177766U (zh) 关节机器人传动轴的连接结构
CN220742613U (zh) 一种轻量化半轴
CN211820652U (zh) 一种减速器与电驱桥连接结构
CN217783587U (zh) 一种用于进气控制系统的齿轮传动机构
CN205877013U (zh) 一种电动机用联轴器
CN208236932U (zh) 高效率农用机械内连接叉总成
CN206111994U (zh) 一种高强度分体式十字轴
CN215567808U (zh) 一种动力传导箱及车桥
CN220227739U (zh) 轻质高强度皮带轮
CN220788917U (zh) Th578细纱机车尾中罗拉头段
CN220037403U (zh) 减速箱与负载部分连接结构
CN220081978U (zh) 一种反向传动联轴器
CN219202599U (zh) 轮芯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