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6804U - 发动机及其止回阀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及其止回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6804U
CN212716804U CN202120062926.9U CN202120062926U CN212716804U CN 212716804 U CN212716804 U CN 212716804U CN 202120062926 U CN202120062926 U CN 202120062926U CN 212716804 U CN212716804 U CN 212716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pump
check valve
oil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629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雷
聂久隆
徐鑫
范瑞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Qingzhou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Qingzhou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Qingzhou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Qingzhou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629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6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6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6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止回阀。其中,主油道与第一油道连通,第二油道与主油道连通;阀体的顶壁设置有第一进油口,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进油口;第一阀芯设置在主油道与第一油道连通处,用于控制该连通处通断;第二阀芯设置在第二油道与主油道连通处,用于控制该连通处通断;弹性构件设置在两个阀芯之间,分别与两个阀芯抵接;第二阀芯设置有连通主油道和第二油道的预润滑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其中,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通过第一进油口与第一油道连通,机油泵通过第二进油口与第二油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回阀及其发动机能够防止大量机油进入机油泵,避免产生泄流,还能够对机油泵进行预润滑,防止机油泵损坏。

Description

发动机及其止回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止回阀。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启动前,为防止发动机发生干摩擦,进而避免发动机磨损,需要通过预供油泵对发动机预供机油,以使发动机启动时各运动部件都得到可靠润滑。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预供油泵处安装止回阀。该止回阀能够有效防止预供油泵提供的机油回流,从而避免了预供油泵受损。
然而,当预润滑泵为发动机供油时,发动机暂时停止运转,由于止回阀仅安装在预供油泵处,因此会存在机油进入机油泵的情况,导致产生泄流,影响建压时间和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止回阀,用以解决预供机油进入机油泵,导致产生泄流,影响建压时间和功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回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性构件,
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主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主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
所述阀体的顶壁设置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用于与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连通;所述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用于与机油泵连通;
所述阀芯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设置在所述主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处,所述第一阀芯用于控制所述主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的通断,所述第二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处,所述第二阀芯用于控制所述主油道与所述第二油道的通断;
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之间,所述弹性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抵接;
所述第二阀芯设置有预润滑孔,所述预润滑孔连通所述主油道和所述第二油道。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预润滑孔为圆形通孔。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预润滑孔的直径为3mm~4mm。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预润滑孔偏离所述第二阀芯的中轴线设置。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预润滑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阀芯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4mm~26mm。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阀体顶壁,所述盖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一进油口。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与所述阀体通过橡胶密封件密封连接。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橡胶密封件为橡胶密封圈。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阀体的顶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预供油泵、应急油泵、机油泵和上述的止回阀,所述预供油泵或者所述应急油泵通过所述止回阀的第一进油口与所述止回阀的第一油道连通,所述机油泵通过所述止回阀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止回阀的第二油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回阀及其发动机。止回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性构件。阀体内设置有主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主油道与第一油道连通,第二油道与主油道连通。阀体的顶壁设置有用于与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连通的第一进油口;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机油泵连通的第二进油口;阀芯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设置在主油道与第一油道连通处,用于控制主油道与第一油道的通断,第二阀芯设置在第二油道与主油道连通处,用于控制主油道与第二油道的通断;弹性构件设置在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之间,弹性构件分别与两个阀芯抵接;第二阀芯设置有连通主油道和第二油道的预润滑孔。当发动机的预供油泵工作时,机油会通过第一进油口进入第一油道,机油推开第一阀芯并进入主油道,此时,第二阀芯封堵第二油道与主油道的连通处,避免了大量机油进入机油泵,但是少量机油可从预润滑孔进入第二油道,并对机油泵进行预润滑。当发动机机油泵供油时,机油会经第二进油口进入第二油道,机油推开第二阀芯并进入主油道,此时,第一阀芯封堵主油道和第一油道连通处,避免了机油进入预供油泵。使用该止回阀不仅可以防止发生泄流,避免机油泵损坏,还可以提前对机油泵进行预润滑,防止机油泵干磨,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运转可靠性。其中,泄流是指,大量机油快速流入机油泵。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止回阀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阀芯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阀体;
110-第一油道;
111-第一进油口;
112-安装部;
113-安装槽;
120-主油道;
121-出油口;
130-第二油道;
131-第二进油口;
210-第一阀芯;
220-第二阀芯;
221-预润滑孔;
300-弹性构件;
400-盖板;
50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发动机在启动前,为防止发动机发生干摩擦,进而避免发动机磨损,需要通过预供油泵对发动机预供机油,以使发动机启动时各运动部件都得到可靠润滑。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预供油泵处安装止回阀。使用止回阀能够防止预供油泵提供的机油回流,从而避免预供油泵受损。然而,由于止回阀仅安装在预供油泵处,因此会存在机油进入机油泵的情况,导致产生泄流,影响建压时间和功耗。其中,建压是指建立发动机内油管的油压。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止回阀。其中,止回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性构件。阀体内设置有主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主油道与第一油道连通,第二油道与主油道连通。阀体的顶壁设置有用于与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连通的第一进油口;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机油泵连通的第二进油口;阀芯包括设置在主油道与第一油道连通处的第一阀芯和设置在第二油道与主油道连通处的第二阀芯,第一阀芯用于控制主油道与第一油道的通断,第二阀芯用于控制主油道与第二油道的通断;弹性构件设置在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之间并且分别与两个阀芯抵接;第二阀芯设置有连通主油道和第二油道的预润滑孔。当发动机的预供油泵工作时,机油会通过第一进油口进入第一油道,机油推开第一阀芯并进入主油道,此时,第二阀芯封堵第二油道与主油道的连通处,避免了大量机油进入机油泵,但是少量机油可从预润滑孔进入第二油道,并对机油泵进行预润滑。当发动机机油泵供油时,机油会经第二进油口进入第二油道,机油推开第二阀芯并进入主油道,此时,第一阀芯封堵主油道和第一油道连通处,避免了机油进入预供油泵。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防止产生泄流,避免机油泵损坏,还可以提前对机油泵进行预润滑,防止机油泵干磨。本实用新型可靠性高,有利于保证发动机平稳运行,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几种可选地实现方式进行介绍,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实现方式仅是示意性的,并非是穷尽式的列举,在这些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某些特征或者某些示例进行替换、拼接或者组合,这些仍应视为本公开的公开内容。
图1示出了一种止回阀的结构。如图1所示,止回阀包括阀体100、阀芯和弹性构件300。阀体100内设置有主油道120,第一油道110和第二油道130。第一油道110与主油道120连通,第二油道130与主油道120连通。阀体10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油口111,第一进油口111与第一油道110连通。阀体100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进油口131,第二进油口131与第二油道130连通。如此,可以使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排出的机油经第一进油口111进入第一油道110内,机油泵排出的机油经第二进油口131进入第二油道130内。
阀体100内还安装有两个阀芯,其中,第一阀芯210设置在第一油道110与主油道120的连通处,第二阀芯220设置在第二油道130与主油道120的连通处,以便第一阀芯210控制第一油道110和主油道120的连通处的通断,第二阀芯220控制第二油道130和主油道120的连通处的通断。第一阀芯210与第二阀芯220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300,并且弹性构件3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阀芯抵接,以便其中一个阀芯远离其初始位置时,在弹性构件300压缩弹力的作用下,另一个阀芯与阀体100的内壁抵紧,使得大量机油无法从该阀芯所在的连通处流过。例如,当图1中的第一阀芯210往下运动时,其将压缩弹性构件300,从而使得第二阀芯220被紧紧的压在阀体100的内壁上;当第二阀芯220往上运动时,在弹性构件300的作用下,第一阀芯210被紧紧的压在阀体100的内壁上。
第二阀芯220还设置有连通第二油道130与主油道120的预润滑孔221,以便在第二阀芯220封堵主油道120和第二油道130时,少量机油可以从预润滑孔221流过。
示意性地,如图1所示,止回阀的阀体100可以为纵向设置的矩形柱结构,柱状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矩形柱状结构的主油道120、第一油道110和第二油道130。可以理解,阀体100以及油道结构也可以为其他截面形状的柱状结构。第一油道110位于主油道120的上方,第二油道130位于主油道120的下方。第一油道110与主油道120之间设置有圆形缺口结构,使得第一油道110与主油道120之间可以相互连通,相同地,第二油道130与主油道120之间也设置有圆形的缺口结构,使得主油道120与第二油道130之间可以相互连通。可以理解,主油道120、第一油道110以及第二油道130三者之间的位置分布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动机进行调整,以满足阀体100空间的要求。
阀体100的顶壁设置有第一进油口111,也即,第一进油口111位于第一油道110的矩形柱结构的上部,使得第一进油口111与第一油道110连通。阀体100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进油口131,也即,第二进油口131位于第二油道130的矩形柱结构的侧壁,使得第二进油口131与第二油道130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阀体100上除了两个进油口还设置有出油口121,出油口121也可以设置在阀体100的侧壁上,出油口121位于主油道120的矩形柱结构的侧壁,使得出油口121与主油道120连通。
阀体100内设置有阀芯,第一阀芯210大致可以为圆形片状结构,第一阀芯210下端设置有圆形凸柱,第一阀芯210的中间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中轴线与凸柱及圆片的中轴线重合。相似地,第二阀芯220大致可以为圆形片状结构,第二阀芯220上端也设置有圆形凸柱,第二阀芯220的中间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中轴线与凸柱及圆片的中轴线重合。第二阀芯220与第一阀芯210的中轴线重合。
当第一阀芯210封堵主油道120和第一油道110的连通处时,机油不能从该连通处流过,当第一阀芯210远离该连通处时,机油能够从该连通处流过。同样,当第二阀芯220封堵主油道120和第二油道130的连通处时,大量机油不能从该连通处流过,当第二阀芯220远离该连通处时,大量机油能够从该连通处流过。
可以理解,阀芯的结构应根据油道连通处的缺口结构进行相应的设计,以便阀芯可以封堵连通处的缺口。
图2为一种第二阀芯的俯视图。参照图1和图2,第二阀芯220还设置有预润滑孔221,预润滑孔221连通主油道120和第二油道130,以便少量机油可以从主油道120流至第二油道130,进而使少量机油进入机油泵内,对机油泵进行预润滑。
可选地,预润滑孔221可以为圆形通孔,便于对第二阀芯220的预润滑孔221进行加工。可选地,预润滑孔221的直径为3mm~4mm ,以便大量机油无法从预润滑孔221流出,而少量机油可以通过预润滑孔221进入机油泵,并对机油泵进行预润滑。
可选地,预润滑孔221可以偏离第二阀芯220的中轴线设置,以便对第二阀芯220的预润滑孔221进行加工。可选地,预润滑孔221的中轴线与第二阀芯220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4mm~26mm,以便进一步提高预润滑孔221的预润滑效果,防止产生泄流。
继续参照图1,第一阀芯210和第二阀芯220之间设置的弹性构件300可以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套设在第一阀芯210的凸柱上,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阀芯220的凸柱上。当第一阀芯210向下移动时,主油道120与第一油道110连通,此时弹簧压缩变形,弹簧的压缩弹力驱动第二阀芯220封堵主油道120与第二油道130的连通处,使得大量机油无法流过主油道120与第二油道130的连通处,只有少量机油可从预润滑孔221流入机油泵,并对机油泵进行预润滑。当第二阀芯220向上移动时,主油道120与第二油道130连通,此时弹簧压缩变形,弹簧的压缩弹力驱动第一阀芯210封堵主油道120与第一油道110的连通处,使得机油无法流过主油道120与第一油道110的连通处,从而避免机油进入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避免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损坏。
可选地,止回阀还包括盖板400,盖板400可拆卸地盖设在阀体100顶壁,盖板400用于封堵第一进油口111。当第一进油口111不与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连通时,在阀体100上盖设盖板400,以便将第一进油口111封堵起来,当第一进油口111需要与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连通时,将盖板400从止回阀上拆卸下来,以便将止回阀安装在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上。
图3为图1中止回阀去掉盖板的结构。示意性地,如图1和图3所示,盖板400为矩形片状结构,盖板400上设置有四个通孔,相应地,阀体100的顶壁设置有四个螺纹孔,以便使用螺栓等螺纹紧固件将盖板400与阀体100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可靠性高,有利于盖板400在阀体100上随时拆装。
可选地,盖板400与阀体100可以通过橡胶密封件密封连接,以便盖板400与阀体100能够形成密封空间,防止阀体100内机油泄漏,同时能够避免阀体100内进入异物。
可选地,橡胶密封件可以为橡胶密封圈,以便减少密封材料的用量,进一步降低止回阀的生产成本。当然,在其他一些示例中,也可以设置密封片等密封结构实现密封。
可选地,阀体100的顶壁上可以设置有安装槽113,安装槽113用于安装橡胶密封圈,有利于提高橡胶密封圈的安装位置准确性,便于橡胶密封圈安装在阀体100上。
示意性地,参照图3,阀体100的顶壁可以设置有圆形的开口结构,该开口结构处设置有柱状结构的安装部112,安装部112与阀体100顶壁紧固连接。安装部112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该通孔即为第一进油口111,用于与第一油道110连通,以便机油从该通孔进入第一油道110内。安装部112的通孔外侧设置有安装槽113,安装槽113可以为圆形凹槽,以便橡胶密封圈放置在该圆形凹槽内。安装部112通孔内设置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通孔紧固连接,连接杆将圆形孔分割成形状相同的两个半圆结构。连接杆的中间还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也可以为圆形通孔,用以安装下文将要描述的支撑杆500。
需要说明的是,阀体100内还设置有支撑杆500,以便对阀芯起到导向的作用。支撑杆500可以为纵向设置的圆柱结构,支撑杆500一端与阀体100底部紧固连接,支撑杆500的另一端安装在阀体100顶壁的安装孔上,并与该安装孔紧固连接。第一阀芯210与第二阀芯220通过其中心通孔可滑动地套设在支撑杆500上,并且,第一阀芯210与第二阀芯220与支撑杆500密封连接,以便防止机油从阀芯与支撑杆500的连接处泄漏。
当第一阀芯210沿着支撑杆500向下滑动时,主油道120与第一油道110连通,第二阀芯220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沿着支撑杆500向下顶紧主油道120与第二油道130连通处。当第二阀芯220沿着支撑杆500向上滑动时,主油道120与第二油道130连通,第一阀芯210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沿着支撑杆500向上顶紧主油道120与第一油道110连通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预供油泵、应急油泵、机油泵和上述的止回阀,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通过止回阀的第一进油口111与止回阀的第一油道110连通,以便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排出的机油能够通过第一进油口111进入第一油道110,机油泵通过止回阀的第二进油口131与止回阀的第二油道130连通,以便机油泵排出的机油能够通过第二进油口131进入第二油道130。
下面简要描述发动机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回阀的工作过程。
当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工作时,机油克服弹性构件300的弹力向下推开第一阀芯210,从第一油道110进入主油道120,并从与主油道120连通的出油口流出。此时,弹性构件300处于压缩状态,第二阀芯220将封堵第二油道130与主油道120的连通处,避免了大量机油进入机油泵,因此,可以防止发生泄流,避免影响建压和功耗。但是少量机油可从第二阀芯220的预润滑孔221进入第二油道130,并对机油泵进行预润滑。
当发动机的机油泵供油时,机油克服弹性构件300的弹力向上推开第二阀芯220,从第二油道130进入主油道120,机油推开第二阀芯220并进入主油道120,并从与主油道120连通的出油口流出。此时,弹性构件300处于压缩状态,第一阀芯210将封堵主油道120和第一油道110连通处,避免了机油进入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可以避免产生泄流,有利于防止机油泵损坏,可以保证发动机平稳运行,能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和弹性构件,
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主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主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
所述阀体的顶壁设置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用于与预供油泵或者应急油泵连通;所述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用于与机油泵连通;
所述阀芯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设置在所述主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处,所述第一阀芯用于控制所述主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的通断,所述第二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处,所述第二阀芯用于控制所述主油道与所述第二油道的通断;
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之间,所述弹性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抵接;
所述第二阀芯设置有预润滑孔,所述预润滑孔连通所述主油道和所述第二油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润滑孔为圆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润滑孔的直径为3mm~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润滑孔偏离所述第二阀芯的中轴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润滑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阀芯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4mm~26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阀体顶壁,所述盖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一进油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阀体通过橡胶密封件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件为橡胶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顶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橡胶密封圈。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预供油泵、应急油泵、机油泵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所述预供油泵或者所述应急油泵通过所述止回阀的第一进油口与所述止回阀的第一油道连通,所述机油泵通过所述止回阀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止回阀的第二油道连通。
CN202120062926.9U 2021-01-12 2021-01-12 发动机及其止回阀 Active CN212716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2926.9U CN212716804U (zh) 2021-01-12 2021-01-12 发动机及其止回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2926.9U CN212716804U (zh) 2021-01-12 2021-01-12 发动机及其止回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6804U true CN212716804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2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62926.9U Active CN212716804U (zh) 2021-01-12 2021-01-12 发动机及其止回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68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029A (zh) * 2021-04-14 2021-07-06 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油泵减压阀及使用该减压阀的内燃机用机油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029A (zh) * 2021-04-14 2021-07-06 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油泵减压阀及使用该减压阀的内燃机用机油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81883C2 (ru) Фильтрова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JP3737355B2 (ja) コモンレールを有する高圧噴射系統
CN101868614B (zh) 安全阀以及包括该安全阀的高压泵
CN110785563B (zh) 农业植保机的泵装置及农业植保机
CN212716804U (zh) 发动机及其止回阀
US9982640B2 (en) Fuel pump module with replaceable filter unit
CA3105284C (en) Cellular tube for replacement of traditional gas-charged cartridges in suction stabilizers
JP5432268B2 (ja) 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
CN109945060B (zh) 集成式滑油压力调节装置
CN211370679U (zh) 一种缸体组件及隔膜压缩机缸体部件
CN212360077U (zh) 减振降噪电磁泵
CN110593984B (zh) 一种滤清器
CN109026272B (zh) 一种滤清器及发动机总成
JP2003155964A (ja) 燃料噴射ポンプ
CN107667239B (zh) 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卸载阀的活塞组件
CN112728147A (zh) 一种改进型燃油计量阀
CN215672514U (zh) 单缸风冷柴油机的出油阀及其喷油泵
CN108916431B (zh) 用于油田输油系统的升降式止回阀
KR101335097B1 (ko) 에어 브리더
CN114001068B (zh) 一种往复泵
CN109458330A (zh) 喷水式螺杆压缩机
CN219139199U (zh) 限位结构及发动机
CN211116179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N117365967B (zh) 一种潜污泵油室结构及其防漏方法
CN215257925U (zh) 一种改进型燃油计量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