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8715U -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8715U
CN212698715U CN202021245343.1U CN202021245343U CN212698715U CN 212698715 U CN212698715 U CN 212698715U CN 202021245343 U CN202021245343 U CN 202021245343U CN 212698715 U CN212698715 U CN 212698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mber
vacuum cleaner
floor brush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53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春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53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8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8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8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包括壳体(10)、吸尘组件(30)和清洁装置(20),吸尘组件(30)和清洁装置(20)均设置在壳体(10)上,其中,清洁装置(20)包括喷水组件(21),喷水组件(21)包括储水件(211)和连接管路(212),吸尘组件(30)包括风道壳体(31),储水件(211)具有多个容纳腔,不同容纳腔分别位于风道壳体(31)的不同侧,且容纳腔相互连通,每个容纳腔内均设置有用于和连接管路(212)连接的出水孔(2116),从而增大了储水件(211)的储水容积,减少了加水频次,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清洁设备之一的吸尘器已经越来越普及。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吸尘器内部的电机高速运转,使灰尘随着空气一起进入到吸尘器内部并被滤尘组件过滤,过滤后的空气再重新释放到环境中,改善环境,提高舒适度与空气质量,现有的一些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和吸尘器地刷,吸尘器地刷将吸尘和拖布相结合,除了一般的吸尘功能,还具有拖布清洁功能。
现有技术中,吸尘器地刷一般包括壳体、吸尘组件和清洁装置,吸尘组件和清洁装置均设置在壳体内,而清洁装置一般包括喷水组件、驱动组件和清洁组件,使用时由喷水组件往清洁组件喷水,再由驱动组件带动清洁组件进行湿拖,其中喷水组件包括有储水件,储水件用于存储清洁装置所需的用水,在使用时需要保证其中的清洁用水可以排空。
然而,目前吸尘器地刷中的储水件储水容积较小,使用时加水频次高,用户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储水件具有较大的储水容积,使用时加水频次低,改善了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地刷,包括壳体、吸尘组件和清洁装置,吸尘组件和清洁装置均设置在壳体上;
清洁装置包括喷水组件;喷水组件包括储水件和连接管路,吸尘组件包括风道壳体;储水件具有多个容纳腔,不同容纳腔分别位于风道壳体的不同侧,且容纳腔相互连通,每个容纳腔内均设置有用于和连接管路连接的出水孔,从而增大了储水件的储水容积,同时通过对应设置的出水孔,保证了储水件中的清洁用水可以排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出水孔位于容纳腔的底部,使得储水件中的清洁用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从出水孔流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多个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分别设置在风道壳体的相对两侧,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在增大储水件储水容积的同时,使得吸尘器地刷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第一容纳腔的底部和第二容纳腔的底部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从而在清洁装置工作时,两个容纳腔可以同时进行供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储水件还包括连通腔,连通腔连通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从而在储水件加水时可以实现一次性给多个容纳腔加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容积均大于连通腔的容积,减小了连通腔所占用的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连通腔位于风道壳体的上方。
这样,使得连通腔被收容于壳体内并形成避让结构,可以跨过风道壳体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连通腔的底部所处的高度高于或等于容纳腔的顶部所处的高度,从而使得储水件在水平工作状态时,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供水相对独立。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储水件还包括加水口,加水口开设于容纳腔的侧方。
这样,可以将储水件竖立加水口朝上进行加水,从一个加水口为多个容纳腔同时注入清洁用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储水件可拆卸的设置在壳体内部,从而方便将储水件拆下进行加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喷水组件还包括水泵和喷水嘴,连接管路连接在储水件和喷水嘴之间,水泵设置于连接管路上,用于驱动储水件内的水流向喷水嘴,从而可以对清洁装置进行喷水加湿,实现湿拖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连接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进水管路连接在出水孔和水泵之间,出水管路连接在水泵与喷水嘴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清洁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和可转动的清洁组件,驱动组件和清洁组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清洁组件转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和连接在吸尘器本体上的上述吸尘器地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包括壳体、吸尘组件和清洁装置,吸尘组件和清洁装置均设置在壳体上,其中,清洁装置包括喷水组件,喷水组件包括储水件和连接管路,吸尘组件包括风道壳体,储水件具有多个容纳腔,不同容纳腔分别位于风道壳体的不同侧,且容纳腔相互连通,每个容纳腔内均设置有用于和连接管路连接的出水孔,从而增大了储水件的储水容积,在保证了储水件中的清洁用水可以排空的同时,减少了加水频次,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储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储水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储水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储水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20-清洁装置;21-喷水组件;211-储水件;2111-第一容纳腔;2112-第二容纳腔;2113-连通腔;2114-第一壳体;2115-第二壳体;2116-出水孔;2117-加水口;212-连接管路;213-进水管路;214-出水管路;215-喷水嘴;216-水泵;22-驱动组件;23-清洁组件;231-转盘;30-吸尘组件;31-风道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清洁设备之一的吸尘器已经越来越普及。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吸尘器内部的电机高速运转,使灰尘随着空气一起进入到吸尘器内部并被滤尘组件过滤,过滤后的空气再重新释放到环境中,改善环境,提高舒适度与空气质量,现有的一些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和吸尘器地刷,吸尘器地刷将吸尘和拖布相结合,除了一般的吸尘功能,还具有拖布清洁功能。现有技术中,吸尘器地刷一般包括壳体、吸尘组件和清洁装置,吸尘组件和清洁装置均设置在壳体内,而清洁装置一般包括喷水组件、驱动组件和清洁组件,使用时由喷水组件往清洁组件喷水,再由驱动组件带动清洁组件进行湿拖,其中喷水组件包括有储水件,储水件用于存储清洁装置所需的用水,在使用时需要保证其中的清洁用水可以排空。然而,目前吸尘器地刷中的储水件储水容积较小,使用时加水频次高,用户体验感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储水件具有较大的储水容积,使用时加水频次低,改善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包括壳体10、清洁装置20和吸尘组件30,清洁装置20和吸尘组件30均设置在壳体10上。
其中,吸尘组件30内部具有风道,在吸尘器地刷工作时,会将待清洁面上的灰尘和杂质吸入风道,而清洁装置20包括喷水组件21,喷水组件21可以向清洁组件20喷水加湿,从而实现湿拖的功能。
具体的,喷水组件21包括储水件211和连接管路212,吸尘组件30包括风道壳体31;储水件211具有多个容纳腔,不同容纳腔分别位于风道壳体31的不同侧,且容纳腔相互连通,每个容纳腔内均设置有用于和连接管路212连接的出水孔2116,从而增大了储水件211的储水容积,同时通过对应设置的出水孔2116,保证了储水件211中的清洁用水可以排空。
可选的,出水孔2116位于容纳腔的底部,使得储水件211中的清洁用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从出水孔流出。
进一步的,由于容纳腔底面为非规则的形状,出水孔2116可以设置在容纳腔底面的最低位置,具体来说,是储水件水平放置时容纳腔底面的最低位置,这样,在吸尘器地刷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储水件中的清洁用水可以由出水孔2116全部排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多个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分别设置在风道壳体31的相对两侧,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0的内部空间,在增大储水件211储水容积的同时,使得吸尘器地刷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2111的底部和第二容纳腔2112的底部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从而在清洁装置工作时,第一容纳腔2111的底部和第二容纳腔2112可以同时进行供水。
需要说明的是,风道壳体31位于壳体10内部的中间位置,而风道壳体10需要对吸尘器地刷中的其他部件进行避让,从而在壳体10内形成一个隆起的结构,因此储水件211的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分布于风道壳体211的两侧,可以合理利用壳体10的内部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如图6所示,储水件211还包括连通腔2113,连通腔2113连通在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之间,这样,一方面在储水件211加水时可以实现一次性给多个容纳腔加水,另一方面也方便储水件211的安装固定。
可选的,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的容积均大于连通腔2113的容积,且连通腔2113位于风道壳体31的上方,这样,使得连通腔2113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在被收容于壳体10内部时形成避让结构,并可以跨过风道壳体21将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连通。
可选的,连通腔2113的底部所处的高度高于或等于容纳腔的顶部所处的高度,即连通腔2113的底部所处的高度高于或等于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顶部的高度,从而使得储水件211在水平工作状态时,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的供水相对独立。
需要说明的是,连通腔2113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的水平位置,使得储水件211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马鞍形结构,这样,一方面,储水件211的外形轮廓可以与安装在壳体10中的吸尘组件30等部件的轮廓相适应,使得壳体10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由于储水件211在供水时,内部水量减少,空余空间会增多,需要设置进气单元补气,从而避免在壳体形成负压,造成供水困难、加水的开口难以打开甚至储水件211被吸瘪等问题,进气单元可以是一个单向进气阀(图中未示出),只进行补气,避免储水件211中的水倒流,在这种情况下,在马鞍形结构的储水件211中,其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的上部空间通过连通腔2113连通,从而进气单元可以在储水件211供水时同时给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进行补气。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如图7所示,储水件211上的出水孔2116为多个,且分别位于不同的容纳腔的底部,即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水孔2116。
具体的,在储水件211以水平状态供水时,如果储水件211内的水位高度高于连通腔2113的底部,则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的出水孔2116排水均会降低储水件211中的水位,即此时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的内部储水是连通的,而如果储水件211内的水位低于高于连通腔2113的底部,则第一容纳腔2111的出水孔2116只会排出第一容纳腔2111中的水,第二容纳腔2112的出水孔2116也只会排出第二容纳腔2112中的水,即此时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内部的储水相对独立。
而储水件211以倾斜状态供水时,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中的一者会处于高出,另一者会处于低处,处于高出的容纳腔中的水会经由连通腔2113流入处于低处的容纳腔中,而此时便主要由处于低处的容纳腔的出水孔2116来供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容纳腔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水孔2116,不论吸尘器地刷在工作时往那一侧倾斜,处于哪一种工作姿态,储水件211均可以实现供水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如图8和图9所示,储水件211包括第一壳体2114和第二壳体2115,第一壳体2114和第二壳体2115相互拼接形成了储水件211,即形成了第一容纳腔2111、第二容纳腔2112和连通腔2113。
具体的,第一壳体2114为马鞍形,且位于第二壳体2115的下方,第二壳体2115盖设在第一壳体2114上,出水孔2116位于第一壳体2114的底部,且分布在第一壳体2114底部的不同侧。
可选的,第一壳体2114和第二壳体2115可以分别加工成型,再通过胶粘、焊接等方式进行拼接,或者,第一壳体2114和第二壳体2115也可以通过吹塑工艺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壳体2114和第二壳体2115的加工和连接方式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储水件211还包括加水口2117,加水口2117开设于容纳腔的侧方,这样,可以将储水件221竖立且加水口2117朝上进行加水,从一个加水口2117为多个容纳腔同时注入清洁用水。
具体的,加水口2117位于第一壳体2114的侧壁,储水件211可拆卸的设置在壳体10内部,在加水时,可以将储水件211从壳体10上拆下,再将储水件211的加水口2117朝上竖直放置,从加水口2117往容纳腔中加水,先将位于下方的容纳腔加满,再将连通腔2113加满,最后再加满位于上方的容纳腔。
需要说明的是,加水口2117既可以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111的侧壁,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112的侧壁,当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111的侧壁上,加水时会先注满第二容纳腔2112,最后注满第一容纳腔2111,相应的,当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112的侧壁上,加水时会先注满第一容纳腔2111,最后注满第一容纳腔2112。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如图5所示,喷水组件21还包括水泵216和喷水嘴215,连接管路212连接在储水件211和喷水嘴215之间,水泵216连接在连接管路212上,用于驱动储水件211内的水流向喷水嘴215。
具体的,连接管路212包括进水管路213和出水管路214,进水管路214连接在容纳腔和水泵216之间,出水管路214连接在水泵216和喷水嘴215之间,从而可以将从储水件211中泵出的水输送到喷水嘴21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路212与出水孔2116连通,连接管路212的布局主要取决于储水件211、水泵216和吸尘组件30的安装位置,以及壳体10内部的空间结构,而吸尘组件30位于壳体10内的中间位置,储水件211为了充分利用壳体10的内部空间增大容积,必然需要分布于吸尘组件30的两侧,相应的,水泵216可以位于吸尘组件30两侧的任一侧,因此,进水管路213只需将多个储水的容纳腔与水泵216连通即可。
可选的,喷水嘴215具有至少两个,且设置在壳体10的不同位置,使得清洁装置20在壳体10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喷水加湿,具体来说,不同的喷水嘴215分别设置在吸尘组件30的不同侧,使得清洁装置20位于吸尘组件30两侧的不同部分均可以被喷水加湿,从而改善清洁装置20的湿拖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清洁装置20还包括驱动组件22和可转动的清洁组件23,驱动组件22和清洁组件23连接,并用于驱动清洁组件23转动。
具体的,喷水嘴215与清洁组件23对应设置,且在清洁组件23上设置有拖布,在使用时,喷水嘴215会向拖布上喷水,其后驱动组件22带动清洁组件23旋转,从而由加湿后的拖布对待清洁面实现清洁。
可选的,清洁组件23为两个,且每个清洁组件23包括转盘231和连接在转盘231上的拖布,转盘231可绕竖直转轴旋转,从而通过转盘231带动拖布旋转,实现拖布对待清洁表面的清洁。
可选的,转盘231呈长圆形,且转盘231具有相对的两条直线状侧边,拖布与转盘231相匹配。此外,两个转盘231的长轴方向相互垂直,从而两个转盘231可以交替清洁两者之间的区域,增加了转盘231的清洁面积。
此外,清洁装置20设置在吸尘器地刷的底部,使得清洁装置20上的带有拖布的清洁组件23可以与待清洁面接触,从而在拖动吸尘器地刷时可以实现清洁的功能。而由于清洁装置20与吸尘组件30均安装在吸尘器地刷内,为了合理分配吸尘器地刷内的装配空间,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同时为了保证吸尘器地刷外形简约美观,吸尘组件30的形状需要与清洁装置的外形轮廓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包括壳体10、吸尘组件30和清洁装置20,吸尘组件30和清洁装置20均设置在壳体10上,其中,清洁装置20包括喷水组件21,喷水组件21包括储水件211和连接管路212,吸尘组件30包括风道壳体21,储水件211具有多个容纳腔,不同容纳腔分别位于风道壳体21的不同侧,且容纳腔相互连通,每个容纳腔内均设置有用于和连接管路212连接的出水孔2116,从而增大了储水件211的储水容积,在保证了储水件211中的清洁用水可以排空的同时,减少了加水频次,改善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其部分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吸尘器本体和连接在吸尘器本体上的实施例一中的吸尘器地刷。
可选的,吸尘器本体中设置有风机组件和过滤组件,风机组件可以在吸尘风道32中产生负压,从而产生吸力将灰尘和杂质随气流吸入吸尘组件30,而进入吸尘器本体的含尘气流最终会进入过滤组件,其中的灰尘及杂质会被过滤组件过滤并收集在集尘器中,被过滤的气流再由风道排出。其中,过滤组件相对于风机组件,位于吸尘器本体的风道的前端,如此可以避免灰尘和杂质进入风机组件,影响风机组件的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吸尘器地刷与实施例一中的相比具有相同的结构和装配方式,其中的清洁装置20通过多个容纳腔同时供水,每个容纳腔均设有出水孔2116,增大了储水件211的储水容积,在保证了储水件211中的清洁用水可以排空的同时,减少了加水频次,从而使得吸尘器的使用更加便捷,改善了用户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清洁装置(20)和吸尘组件(30),所述清洁装置(20)和所述吸尘组件(3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所述清洁装置(20)包括喷水组件(21);所述喷水组件(21)包括储水件(211)和连接管路(212),所述吸尘组件(30)包括风道壳体(31);所述储水件(211)具有多个容纳腔,不同所述容纳腔分别位于所述风道壳体(31)的不同侧,且所述容纳腔相互连通,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均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连接管路(212)连接的出水孔(21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2116)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2111)和第二容纳腔(2112),所述第一容纳腔(211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2112)分别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31)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1)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容纳腔(2112)的底部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件(211)还包括连通腔(2113),所述连通腔(2113)连通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11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21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2112)的容积均大于所述连通腔(2113)的容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2113)位于所述风道壳体(31)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2113)的底部所处的高度高于或等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所处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件(211)还包括加水口(2117),所述加水口(2117)开设于所述容纳腔的侧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件(211)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组件(21)还包括水泵(216)和喷水嘴(215),所述连接管路(212)连接在所述储水件(211)和所述喷水嘴(215)之间,所述水泵(216)设置于所述连接管路(212)上,用于驱动所述储水件(211)内的水流向所述喷水嘴(21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212)包括进水管路(213)和出水管路(214),所述进水管路(213)连接在所述出水孔(2116)和所述水泵(216)之间,所述出水管路(214)连接在所述水泵(216)与所述喷水嘴(215)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20)还包括驱动组件(22)和可转动的清洁组件(23),所述驱动组件(22)和所述清洁组件(23)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清洁组件(23)转动。
14.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地刷。
CN202021245343.1U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Active CN212698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343.1U CN212698715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343.1U CN212698715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8715U true CN212698715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63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5343.1U Active CN212698715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8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71637B (zh) 洗地机
CN112641394B (zh) 一种带有浮动吸嘴的吸拖一体机
CN113143129A (zh) 洗地机水箱结构及洗地机
CN212698715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CN212816099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CN21677686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及清洁机
CN202960385U (zh) 带喷水功能的吸水式清洁器
CN216135794U (zh) 洗地机
JP2009504308A (ja) 真空掃除機の排気流路構造
CN210300861U (zh) 一种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
CN215502746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
CN114652198A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
CN114652195B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
CN215533977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6984726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除螨头及清洁机
CN215838844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及清洁机
CN215502736U (zh) 用于清洁机的除螨头及具有该除螨头的清洁机
CN217039945U (zh) 一种水机地刷的喷水结构及吸尘器
CN218899331U (zh) 清洁底座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8572125U (zh) 一种小型清洗机
CN215838845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及清洁机
CN211848575U (zh) 一种小型的纺织机除尘装置
CN212394798U (zh) 吸尘器的地刷和吸尘器
CN217744220U (zh) 一种吸尘设备的吸头装置
CN220001660U (zh) 表面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