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5806U - 车辆的扶手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扶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5806U
CN212685806U CN202021414980.7U CN202021414980U CN212685806U CN 212685806 U CN212685806 U CN 212685806U CN 202021414980 U CN202021414980 U CN 202021414980U CN 212685806 U CN212685806 U CN 212685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rmrest
vehicle
unit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49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旻毅
黄国峰
庄秉寰
陈奕雯
黄正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49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5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5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5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车辆至少包括有车架单元、枢设于该车架单元前方的前轮、设于该车架单元后上方的座垫、设于该车架单元中段下方的动力单元、设于该车架单元后段下方的后轮及设于该车架单元外周的车体盖单元;该车体盖单元至少具有后车体盖部;该车架单元至少具有后车架,该后车架整体外形系不被该车体盖单元所遮蔽而呈裸露状;该座垫具有前座部与后座部,该后车架锁设有扶手,该扶手系位于车体左右方向的该后座部与该后车架后段的外侧;借此可提升该扶手维修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扶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尤其指可提升扶手维修的便利性的车辆的扶手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车辆1尤其指车辆为让后座的乘客具有稳定的乘坐感,因此会于车架单元11的侧车架部111的后段设置左右一对的扶手 12。
如图1、2所示,该扶手12系锁设于焊接在该侧车架部111上的锁设座112上,借此来令该扶手12具备有足够的连结强度来供后座乘客扶持。由于该锁设座112系以焊接的方式焊设于该侧车架部111上,因此该锁设座112与该侧车架部111连结处会留下明显的焊道A,为避免焊道A造成该车辆1整体外观商品性的降低,所以业者会以车体盖单元13的侧车体盖131来将该焊道A予以遮蔽。
已知该车辆1的该扶手12借由上述的构造,固然已能达到具备足够的扶持的稳定度;然而会造成该侧车体盖131必须迁就该锁设座112 的该焊道A而受到整体设计的限制;另一方面,因该锁设座112被该侧车体盖131所遮蔽,因此更造成该扶手12欲维修时必须先拆卸该侧车体盖131,进而使该扶手12维修的工程复杂化。
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以有效解决已知扶手结构所造成的缺点,已为摩托车业者极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借此克服现有扶手结构造成扶手维修困难及易造车辆外观商品性不佳等缺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1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车辆至少包括有车架单元、枢设于该车架单元前方的前轮、设于该车架单元后上方的座垫、设于该车架单元中段下方的动力单元、设于该车架单元后段下方的后轮及设于该车架单元外周的车体盖单元;该车体盖单元至少具有后车体盖部;该车架单元至少具有后车架,该后车架整体外形系不被该车体盖单元所遮蔽而呈裸露状;该座垫具有前座部与后座部,该后车架锁设有扶手,该扶手系位于车体左右方向的该后座部与该后车架后段的外侧。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2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后车架设有锁设部,该锁设部设有锁设孔;该扶手具有握持部与锁固部,该锁固部设有与该锁设孔相对应的锁固孔,借由锁固元件穿设该锁固孔后锁入该锁设孔内,来令该扶手锁固于该后车架的锁设部上。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3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握持部系位于该锁固部的上方。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4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锁设孔内设有内螺纹;该锁固孔系为通孔。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5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锁固部系具有弯折部的架体。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6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扶手的该握持部与该后车架保持一定的间距呈略平行状的配设,且该扶手锁设于该后车架后,该握持部系位于该后车架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7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扶手具有握持部与锁固部,该扶手设于该后车架后,该握持部系位于该座垫的该后座部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8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后车架设有嵌设部,该嵌设部可供饰盖嵌锁。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9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该饰盖与该后车架可构成该车辆后部的外观部分。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借由第1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提升该扶手维修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借由第2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该扶手可以直接锁设于该后车架上,而无需于该后车架焊设另件来供该扶手锁固,从而可避免该车辆的商品性外观受到伤害。
本实用新型借由第3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增加乘客手部握持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借由第4、5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提升该扶手维修的便利性,以及可便利该扶手锁设于该后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借由第6、7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便利乘客握持该扶手。
本实用新型借由第8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提升该车辆外观商品性设计变更性。
本实用新型借由第9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提升该车辆外观商品性设计可变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车辆的扶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车辆的扶手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的扶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的车架单元与扶手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后车架与扶手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的车架单元与扶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车辆
11:车架单元 111:侧车架部
112:锁设座
12:扶手
13:车体盖单元 131:侧车体盖
2:车辆
3:车架单元
31:头管 32:转向把手
33:前避震器 34:下降车架
341:连结部 3411:上连结部
3412:下连结部
35:后车架
351:结合部 352:连结支架
353:横杆 354:嵌设部
355:锁设部 3551:锁设孔
4:前轮
5:座垫
51:前座部 52:后座部
6:动力单元
61:后摇臂 62:驱动件
63:带动齿轮
7:后轮
8:车体盖单元
81:前车体盖部
811:遮膝盖 812:前面盖
813:脚踏部盖
82:后车体盖部
821:后车体盖前盖
9:扶手
91:握持部
92:锁固部
921:锁固孔
A:焊道 B:饰盖
S:锁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到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2至少包括有车架单元3、枢设于该车架单元3前方的前轮4、设于该车架单元3后上方的座垫5、设于该车架单元3中段下方的动力单元6、设于该车架单元3后段下方的后轮7及设于该车架单元3外周的车体盖单元8。
如图3、4、5、6所示,该车架单元3的前方设有头管31,该头管31上方枢设有转向把手32,该头管31的下方枢设有前避震器33,该前避震器33枢设该前轮4,本实用新型的该前轮4系有左右一对;该头管31朝车体后方延伸有一下降车架34,该下降车架34以左右一对的方式向车体后方延设,该下降车架34朝车体后方延伸的端部具有连结部341,该连结部341具有上连结部3411与下连结部3412,该连结部341来连结一后车架35,该后车架35以左右一对的方式向车体后方延设,该后车架35对应该下降车架34的该上连结部3411 设有结合部351,该后车架35即借由该结合部351来与该下降车架 34的该上连结部3411连结;该后车架35朝车体下方延设有一连结支架352,该连结支架352具有左右一对,该连结支架352上设有一延车体左右设置的横杆353;该后车架35以车体前后方向设有复数个呈镂空状的嵌设部354,本实用新型以三个嵌设部354来实施;该后车架35于后段上方设锁设部355,该锁设部355上设有至少一个锁设孔3551,本实用新型以二个锁设孔3551来实施,该锁设孔3 551系具有内螺牙的锁孔。
如图3、4所示,该座垫5系设于该后车架35与该下降车架34之间,该座垫5具有前座部51与后座部52,该前座部51系位于该后车架35上方,该后座部52系位于该后车架35后段上。
如图3、4、6所示,该动力单元6系为内燃机引擎,动力单元6系连结于该后车架35的该横杆353与该下降车架34的该连结部341 的该上连结部3411及该下连结部3412上;该动力单元6朝车体后方枢设有一后摇臂61,该后摇臂61于车体末端枢设该后轮7,该动力单元6借由一驱动件62来驱动设于该后轮7一侧的带动齿轮63,借此来驱动该后轮7进而使该车辆2行进。
如图3、4、6所示,该车体盖单元8至少包含有一位于车辆2前方的前车体盖部81及后车体盖部82,该前车体盖部81包括有遮膝盖8 11及前面盖812,该遮膝盖81下方延伸有一脚踏部盖813;该后车体盖部82具有位于该座垫5前下方且位于由该脚踏部盖813邻近车体中央向上延伸的后车体盖前盖821。
如图3、4、6所示,该后车架35的该嵌设部354上可供饰盖B 嵌锁:更进一步言,该饰盖B与该后车架35构成该车辆2后部的外观部分,意即该后车架35除了嵌锁于该嵌设部354上的该饰盖B外,该后车架35整体外形系不被该车体盖单元8所遮蔽而呈裸露状,借此只需更换该饰盖B即可对该车辆2作外观局部的设计变更,从而可提升该车辆2 外观设计的变更性。
如图3、4、5、6所示,该后车架35于后段上方的该锁设部35 5上锁设有一扶手9,该左右后车架35皆有锁设该扶手9,该扶手9具有朝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握持部91及朝车体上下方向延设的锁固部9 2,该锁固部92系具有弯折的架体,借此可使该握持部91为于该锁固部92的上方,该锁固部92设有与该锁设部355的该锁设孔3551 相对应的锁固孔921,该锁固孔921为一通孔;借此可借由锁固元件 S由车体左右外侧朝内方向来穿过该锁固孔921后锁入该锁设孔355 1内,从而可将该扶手9锁固于该后车架35的该锁设部355上;当该扶手9被锁固于该后车架35上后,该扶手9的该握持部91可与该后车架35保持一定的间距呈略平行状的配设,同时使该扶手9系位于该座垫 5的该后座部52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亦即该扶手9的该握持部91 系位于该后车架35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并且成略平行设置,从而可便利后坐的乘客的握持。
本实用新型的第1功效在于,该车辆2至少包括有车架单元3、枢设于该车架单元3前方的前轮4、设于该车架单元3后上方的座垫5、设于该车架单元3中段下方的动力单元6、设于该车架单元3后段下方的后轮7 及设于该车架单元3外周的车体盖单元8;该车体盖单元8至少具有后车体盖部82;该车架单元3至少具有后车架35,该后车架35整体外形系不被该车体盖单元8所遮蔽而呈裸露状;该座垫5具有前座部51与后座部52,该后车架35锁设有扶手9,该扶手9系位于车体左右方向的该后座部52与该后车架35后段的外侧;借此可提升该扶手9维修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2功效在于,借由该后车架35设有锁设部355,该锁设部355设有锁设孔3551;该扶手9具有握持部91与锁固部 92,该锁固部92设有与该锁设孔3551相对应的锁固孔921,借由锁固元件S穿设该锁固孔921后锁入该锁设孔3551内,来令该扶手9锁固于该后车架35的锁设部355上;借此该扶手9可以直接锁设于该后车架35上,而无需于该后车架35焊设另件来供该扶手9锁固,从而可避免该车辆2的商品性外观受到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第3功效在于,借由该握持部91系位于该锁固部92 的上方;借此可增加乘客手部握持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4功效在于,借由该锁设孔3551内设有内螺纹;该锁固孔921系为通孔;借此可提升该扶手9维修的便利性,以及可便利该扶手9锁设于该后车架35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5功效在于,借由该锁固部92系具有弯折的架体;借此可提升该扶手9维修的便利性,以及可便利该扶手9锁设于该后车架 35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6功效在于,借由该扶手9的该握持部91与该后车架35保持一定的间距呈略平行状的配设,且该扶手9锁设于该后车架3 5后,该握持部91系位于该后车架35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借此可便利乘客握持该扶手9。
本实用新型的第7功效在于,借由该扶手9具有握持部91与锁固部 92,该扶手9设于该后车架35后,该握持部91系位于该座垫5的该后座部52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借此可便利乘客握持该扶手9。
本实用新型的第8功效在于,借由该后车架35设有嵌设部354,该嵌设部354可供该饰盖B嵌锁;借此提升该车辆2外观商品性设计变更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9功效在于,借由该饰盖B与该后车架35可构成该车辆2后部的外观部分;借此提升该车辆外观商品性设计可变更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已知的缺点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现有的增进功效,显然已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及创造性的要件,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的申请。

Claims (9)

1.一种车辆的扶手结构,所述车辆至少包括有车架单元、枢设于所述车架单元前方的前轮、设于所述车架单元后上方的座垫、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中段下方的动力单元、设于所述车架单元后段下方的后轮及设于所述车架单元外周的车体盖单元;所述车体盖单元至少具有后车体盖部;所述车架单元至少具有后车架;所述座垫具有前座部与后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整体外形不被所述车体盖单元所遮蔽而呈裸露状,所述后车架锁设有扶手,所述扶手位于车体左右方向的所述后座部与所述后车架后段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设有锁设部,所述锁设部设有锁设孔;所述扶手具有握持部与锁固部,所述锁固部设有与所述锁设孔相对应的锁固孔,借由锁固元件穿设所述锁固孔后锁入所述锁设孔内,来令所述扶手锁固于所述后车架的锁设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锁固部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设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锁固孔为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部具有弯折部的架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的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后车架保持一定的间距呈略平行状的配设,且所述扶手锁设于所述后车架后,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后车架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具有握持部与锁固部,所述扶手设于所述后车架后,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座垫的所述后座部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设有嵌设部,所述嵌设部可供饰盖嵌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盖与所述后车架可构成所述车辆后部的外观部分。
CN202021414980.7U 2020-07-17 2020-07-17 车辆的扶手结构 Active CN212685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4980.7U CN212685806U (zh) 2020-07-17 2020-07-17 车辆的扶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4980.7U CN212685806U (zh) 2020-07-17 2020-07-17 车辆的扶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5806U true CN212685806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9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4980.7U Active CN212685806U (zh) 2020-07-17 2020-07-17 车辆的扶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5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3927B1 (en) Windshield devic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683746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グラブレール
CN212685806U (zh) 车辆的扶手结构
US11780525B2 (en)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CN103847867A (zh) 自动两轮车
JP400837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グラブレール
JP437571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JP6977146B2 (ja) パイプフレームの強化構造
CN109131653B (zh) 用于两轮车辆的后座把手
JP681782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フレームに対するステー支持構造
BR102014032543A2 (pt)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com uma pega traseira
JP2010201974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966986B2 (ja) 鞍乗型車両
TWM604289U (zh) 車輛的扶手結構
CN218703674U (zh) 摩托车
JP7326829B2 (ja)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CN217100297U (zh) 跨骑型车辆
CN218777635U (zh) 摩托车
JP3639072B2 (ja) 自動2輪車の背もたれ支持構造
EP3715233A1 (en) Arrangement of the control unit on the rear fender of a saddle-type vehicle
JP4740745B2 (ja) 車両
CN115140222B (zh) 车辆
JP4005821B2 (ja) 車両用リアシートのセンターヒンジ構造
CN103832513B (zh) 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JP2007296903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