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5359U - 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85359U CN212685359U CN202021302316.3U CN202021302316U CN212685359U CN 212685359 U CN212685359 U CN 212685359U CN 202021302316 U CN202021302316 U CN 202021302316U CN 212685359 U CN212685359 U CN 2126853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otrest
- plate
- adapter sleeve
- lightening holes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搁脚板呈矩形,搁脚板的正面安装有遮丑板,搁脚板与遮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整体呈矩形,支撑板固定在搁脚板的内侧,支撑板对应驱动轴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轴连接环,驱动轴连接环连接在连接轴承的内侧,搁脚板的两端对应连接轴承的位置一体化成型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侧面呈直角扇形,连接套的后端与的搁脚板连接,连接套的内侧前部安装在连接轴承的外侧,驱动轴连接环被包裹在连接套的内侧,连接套对应连接轴承的位置开设有一道供连接轴承运动的转动槽,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减低重量的减重孔,支撑板与搁脚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汽车配件,涉及一种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我国已然非常普遍,很多时候都会应用在长距离运输上,但是,长距离运输的过程中,后排乘客腿部并不能舒适的放置,长时间保持坐姿对于后排乘客来说会影响乘坐体验,因此,在有限空间内提供一种搁脚设备,供后排乘客进行搁脚,提高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十分的必要。
如吉利汽车申请的,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0191275U专利, 在2020年所公布的技术内容:一种汽车的搁脚板总成,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使搁脚板能够有效降低碰撞冲击的同时能够重复使用的问题。本汽车的搁脚板总成包括下搁脚板和上搁脚板,下搁脚板与上搁脚板之间设有具有弹性且用于将上搁脚板支撑布置在下搁脚板上方的弹性件,下搁脚板与上搁脚板之间还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能够使上搁脚板和下搁脚板沿一直线方向相对运动。本搁脚板总成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碰撞冲击,更好的保障驾驶员的安全,而且能够重复多次使用,大大节约了消费者的用车成本;同时,本搁脚板总成结构简单、可靠,使用舒适。
或者如CN103358963A在2013年所公开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搁脚板装置,包括搁脚板,所述搁脚板的底端与车身的底板枢转连接;所述搁脚板装置还包括气缸总成;所述气缸总成的一端与车身的底板枢转连接,所述气缸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搁脚板的顶部枢转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搁脚板装置的搁脚板的底端与车身的底板枢转连接,搁脚板还通过气缸总成与车身的底板及搁脚板的顶部枢转连接,可实现搁脚板的角度调节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人的需求,以满足脚部放置的舒适性。
但是上述技术内容,都适合与驾驶员的搁脚休息,对于后排乘客来说,意义不大,而且,后排乘客由于不需要承担驾驶的任务,因此,后排乘客存在可以选择搁脚和不搁脚两种情况,因此,针对后排乘客设计一种较少占地空间的搁脚装置,能够较大提高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针对后排乘客缺少一种较少占地空间的搁脚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包括安装连接板、搁脚板、遮丑板、驱动轴和支撑板,安装连接板为安装在汽车座椅的背面下段的金属板,所述安装连接板的两侧段对应驱动轴的两端设置有一对连接轴承,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的连接轴承匹配,所述驱动轴的内部开设有驱动电机安装槽,所述驱动轴的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电机安装槽内,驱动电机的控制线贯穿驱动电机安装槽的表面与汽车电源连接,所述搁脚板呈矩形,所述搁脚板的正面安装有遮丑板,所述搁脚板与所述遮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整体呈矩形,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搁脚板的内侧,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轴连接环,所述驱动轴连接环连接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内侧,所述搁脚板的两端对应连接轴承的位置一体化成型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侧面呈直角扇形,所述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的搁脚板连接,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前部安装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外侧,所述驱动轴连接环被包裹在连接套的内侧,所述连接套对应连接轴承的位置开设有一道供连接轴承运动的转动槽,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减低重量的减重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搁脚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支撑板,所述搁脚板和遮丑板为塑料板。本实用新型中,搁脚板、遮丑板的外侧可以包覆或粘结有真皮等材质的外饰,也可以直接面向后排乘客,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驱动电机驱动的方式,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与轴承之间的动作,来对驱动轴进行转动,在本申请中,驱动轴的动作方式为现有技术,因此本申请中不做赘述,主要是采用了转轴之后可以将搁脚装置配置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部,转轴不动作时,搁脚板与汽车座椅的后背持平,形成一个平面,搁脚板的外饰可以和汽车座椅的外饰保持一致,如果需要使用搁脚板,通过控制线即可对驱动轴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因此只需要正负接口的得电和失电即可控制其进行正反转。如果在汽车后背上部配置控制按钮,即可由后排乘客轻松实现对搁脚板的控制,无需在绑有安全带的情况下进行弯腰操作,且占地面积较小,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结构外部大面积的搁脚板和遮丑板都较为轻盈,而内部通过厚实但是中空的支撑板进行支撑,既有较大的搁脚面积,支撑效果也较好,符合后排乘客的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连接板整体呈U形,安装连接板上开设有水平加强筋,所述水平加强筋的位置位于安装连接板的中段。
作为优选,所述搁脚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相互交叉的搁脚板加强筋,所述搁脚板加强筋相互垂直或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开设的减重孔包括主减重孔和四个分减重孔,所述主减重孔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所述四个分减重孔均匀分布于所述主减重孔的两侧,所述的分减重孔的大小相同,所述主减重孔的面积是所述分减重孔的两倍,所述主减重孔和分减重孔均为圆角矩形。支撑板主要的支撑效果在于他的支撑面积要足够大,四周外缘相互之间有足够的连接即可,因此,中部可以尽量降低其配重,通过降低材质面积的方式提高支撑板在相同重量下所能支撑的结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搁脚板和/或遮丑板的前端设置有一个下拉凹口。下拉凹口的设置,属于适用性配件,若本实用新型中不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可以直接卸出电机,通过手动方式上提或下拉搁脚板。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了转轴之后可以将搁脚装置配置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部,转轴不动作时,搁脚板与汽车座椅的后背持平,形成一个平面,搁脚板的外饰可以和汽车座椅的外饰保持一致,如果需要使用搁脚板,通过控制线即可对驱动轴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因此只需要正负接口的得电和失电即可控制其进行正反转。如果在汽车后背上部配置控制按钮,即可由后排乘客轻松实现对搁脚板的控制,无需在绑有安全带的情况下进行弯腰操作,且占地面积较小,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结构外部大面积的搁脚板和遮丑板都较为轻盈,而内部通过厚实但是中空的支撑板进行支撑,既有较大的搁脚面积,支撑效果也较好,符合后排乘客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遮丑板后的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a1、安装连接板,a2、连接套,a3、驱动轴,a4、搁脚板,a5、支撑板,b1、水平加强筋,b2、连接轴承,b3、驱动轴连接环,b4、下拉凹口,c1、连接柱,c2、连接扣,c3、加强柱,c4、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参见附图1和附图2),包括安装连接板a1、搁脚板a4、遮丑板、驱动轴a3和支撑板a5,安装连接板为安装在汽车座椅的背面下段的金属板,所述安装连接板的两侧段对应驱动轴的两端设置有一对连接轴承b2,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的连接轴承匹配,所述驱动轴的内部开设有驱动电机安装槽,所述驱动轴的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电机安装槽内,驱动电机的控制线贯穿驱动电机安装槽的表面与汽车电源连接,所述搁脚板呈矩形,所述搁脚板的正面安装有遮丑板,所述搁脚板与所述遮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整体呈矩形,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搁脚板的内侧,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轴连接环b3,所述驱动轴连接环连接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内侧,所述搁脚板的两端对应连接轴承的位置一体化成型有连接套a2,所述连接套的侧面呈直角扇形,所述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的搁脚板连接,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前部安装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外侧,所述驱动轴连接环被包裹在连接套的内侧,所述连接套对应连接轴承的位置开设有一道供连接轴承运动的转动槽,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减低重量的减重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搁脚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支撑板,所述搁脚板和遮丑板为塑料板。所述安装连接板整体呈U形,安装连接板上开设有水平加强筋b1,所述水平加强筋的位置位于安装连接板的中段。所述搁脚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相互交叉的搁脚板加强筋,所述搁脚板加强筋相互垂直或平行。为了搁脚板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增设有若干个加强柱c3,本实施例中的搁脚板和遮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搁脚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螺栓的连接柱c1,搁脚板的外缘设置有翻边c4,搁脚板靠近翻边位置设置有连接扣c2,所述支撑板上开设的减重孔包括主减重孔和四个分减重孔,所述主减重孔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所述四个分减重孔均匀分布于所述主减重孔的两侧,所述的分减重孔的大小相同,所述主减重孔的面积是所述分减重孔的两倍,所述主减重孔和分减重孔均为圆角矩形。支撑板主要的支撑效果在于他的支撑面积要足够大,四周外缘相互之间有足够的连接即可,因此,中部可以尽量降低其配重,通过降低材质面积的方式提高支撑板在相同重量下所能支撑的结构面积。所述搁脚板和遮丑板的前端设置有一个下拉凹口b4。下拉凹口的设置,属于适用性配件,若本实施例中不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可以直接卸出电机,通过手动方式上提或下拉搁脚板。
本实施例中,搁脚板、遮丑板的外侧可以包覆或粘结有真皮等材质的外饰,也可以直接面向后排乘客,本实施例中采用了驱动电机驱动的方式,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与轴承之间的动作,来对驱动轴进行转动,在本申请中,驱动轴的动作方式为现有技术,因此本申请中不做赘述,主要是采用了转轴之后可以将搁脚装置配置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部,转轴不动作时,搁脚板与汽车座椅的后背持平,形成一个平面,搁脚板的外饰可以和汽车座椅的外饰保持一致,如果需要使用搁脚板,通过控制线即可对驱动轴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因此只需要正负接口的得电和失电即可控制其进行正反转。如果在汽车后背上部配置控制按钮,即可由后排乘客轻松实现对搁脚板的控制,无需在绑有安全带的情况下进行弯腰操作,且占地面积较小,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结构外部大面积的搁脚板和遮丑板都较为轻盈,而内部通过厚实但是中空的支撑板进行支撑,既有较大的搁脚面积,支撑效果也较好,符合后排乘客的需求。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5)
1.一种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连接板、搁脚板、遮丑板、驱动轴和支撑板,安装连接板为安装在汽车座椅的背面下段的金属板,所述安装连接板的两侧段对应驱动轴的两端设置有一对连接轴承,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的连接轴承匹配,所述驱动轴的内部开设有驱动电机安装槽,所述驱动轴的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电机安装槽内,驱动电机的控制线贯穿驱动电机安装槽的表面与汽车电源连接,所述搁脚板呈矩形,所述搁脚板的正面安装有遮丑板,所述搁脚板与所述遮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整体呈矩形,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搁脚板的内侧,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轴连接环,所述驱动轴连接环连接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内侧,所述搁脚板的两端对应连接轴承的位置一体化成型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侧面呈直角扇形,所述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的搁脚板连接,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前部安装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外侧,所述驱动轴连接环被包裹在连接套的内侧,所述连接套对应连接轴承的位置开设有一道供连接轴承运动的转动槽,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减低重量的减重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搁脚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支撑板,所述搁脚板和遮丑板为塑料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连接板整体呈U形,安装连接板上开设有水平加强筋,所述水平加强筋的位置位于安装连接板的中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相互交叉的搁脚板加强筋,所述搁脚板加强筋相互垂直或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开设的减重孔包括主减重孔和四个分减重孔,所述主减重孔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所述四个分减重孔均匀分布于所述主减重孔的两侧,所述的分减重孔的大小相同,所述主减重孔的面积是所述分减重孔的两倍,所述主减重孔和分减重孔均为圆角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板和/或遮丑板的前端设置有一个下拉凹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02316.3U CN212685359U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02316.3U CN212685359U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85359U true CN212685359U (zh) | 2021-03-12 |
Family
ID=74895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02316.3U Active CN212685359U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85359U (zh) |
-
2020
- 2020-07-06 CN CN202021302316.3U patent/CN2126853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00175B (zh) | 座卧两用椅 | |
CN111137185A (zh) | 一种智能汽车座椅侧翼调节装置 | |
CN101016036A (zh) | 系列座卧两用交通工具及其座卧两用椅 | |
CN212685359U (zh) | 汽车后排乘客搁脚装置 | |
CN211995260U (zh) | 一种智能汽车座椅侧翼调节装置 | |
CN213973714U (zh) | 柔性支撑的座椅腰托及带该腰托的汽车座椅 | |
CN213605429U (zh) | 一种升级加强型零重力休闲沙发 | |
CN212737869U (zh) | 汽车后排休息装置 | |
CN114851924B (zh) | 一种零重力座椅以及包括该座椅的车辆 | |
CN201769708U (zh) | 多功能汽车座椅 | |
CN218172066U (zh) | 车辆的驾驶室及车辆 | |
CN208036037U (zh) | 一种双调节驾驶座椅 | |
CN218966760U (zh) | 一种腿托及汽车座椅 | |
CN110811197A (zh) | 办公座椅倾角调节机构 | |
CN207889598U (zh) | 方便安装座垫的座盆 | |
CN216184649U (zh) | 一种用于窄体车辆的多功能座椅 | |
CN211308321U (zh) | 一种汽车座椅腰部支撑装置 | |
CN216364396U (zh) | 一种脚踏装置以及座椅 | |
CN219049197U (zh) | 一种电动轮椅车 | |
CN216761526U (zh) | 一种汽车座椅 | |
CN213676463U (zh) | 用于汽车座椅的升降式腰托 | |
CN217074593U (zh) | 一种滑板车用可折叠升降鞍座连接结构 | |
CN2529813Y (zh) | 车载折叠式儿童座椅 | |
CN201005883Y (zh) | 电动老年车 | |
CN205326837U (zh) | 一种汽车座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