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操作便捷、节约能源、受力合理且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变形装卸传送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变形装卸传送机;其中,所述变形装卸传送机包含机架、倾斜传送机构、折叠传送机构、伸缩平移机构以及水平传送机构;所述倾斜传送机构倾斜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折叠传送机构以机尾枢接于所述倾斜传送机构的机头;所述伸缩平移机构可平移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倾斜传送机构下方;所述水平传送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伸缩平移机构,并能在工作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转换;其中,所述水平传送机构在工作位置时,是随所述伸缩平移机构由所述倾斜传送机构的机尾下方伸出,并由所述升降机构抬升,而使所述水平传送机构的机头与所述倾斜传送机构的机尾相邻且高度平齐;其中,所述水平传送机构在收折位置时,是由所述升降机构降下,并随所述伸缩平移机构缩回,而使所述水平传送机构位于所述倾斜传送机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机构包含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竖直连接于所述水平传送机构与所述伸缩平移机构之间,所述千斤顶具有摇臂,以供人工操作调节所述千斤顶的顶升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机构还包含剪式升降组件,所述剪式升降组件包含两组叉臂;所述两组叉臂中部相互铰接,每组所述叉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水平传送机构与所述伸缩平移机构,一组所述叉臂的上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所述水平传送机构,另一组所述叉臂的下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所述水平传送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水平传送机构具有分别供所述两组叉臂上端铰接的上铰座,其中一个所述上铰座开设有水平延伸的腰孔,一组所述叉臂的上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所述腰孔;和/或,所述伸缩平移机构具有分别供所述两组叉臂下端铰接的下铰座,其中一个所述下铰座开设有水平延伸的腰孔,另一组所述叉臂的下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所述腰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机架设置有导轨,所述伸缩平移机构包含伸缩平移机架以及多个导轮;所述伸缩平移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内;所述多个导轮设置于所述伸缩平移机架,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其中,所述水平传送机构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伸缩平移机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定义所述伸缩平移机构的平移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伸缩平移机架包含两个架体、底梁以及多根轮轴;所述两个架体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间隔相对布置;所述底梁沿第二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两个架体之间;所述多根轮轴沿第二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两个架体之间,每根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两个架体的相对外侧;其中,所述多个导轮分别成对地设置于所述多根轮轴两端;其中,所述水平传送机构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底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变形装卸传送机还包含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折叠传送机构与所述机架之间,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折叠传送机构在工作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转换;其中,所述折叠传送机构在工作位置时,是由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驱动向上转动,而与所述倾斜传送机构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所述折叠传送机构在收折位置时,是由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驱动向下转动,而呈竖直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含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包含缸体以及缸杆;所述缸体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缸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折叠传送机构,另一端通过活塞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缸体的活塞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多个移动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倾斜传送机构为皮带输送机;和/或,折叠传送机构为皮带输送机;和/或,所述水平传送机构为皮带输送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利用伸缩平移机构实现水平传送机构相对机架的平移伸缩,并利用升降机构实现水平传送机构相对倾斜传送机构的升降,据此,能够实现水平传送机构在工作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的转换。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利用伸缩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分别实现平移和升降功能,具有更加简单、合理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节约能源、受力合理且具有较高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示出了该变形装卸传送机处于工作状态的侧视结构。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是以应用于爬坡机等物流传送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物流传送设备或其他设备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包含机架100、倾斜传送机构200、折叠传送机构300、伸缩平移机构500以及水平传送机构400。配合参阅图2至图5,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变形装卸传送机处于收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的伸缩平移机构5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3的俯视图;图5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3的左视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倾斜传送机构200倾斜地设置于机架100,并且,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中是以倾斜传送机构200的较高一端为机头,较低一端为机尾,另外,对于下述的折叠传送机构300,是以其邻接于倾斜传送机构200的机头的一端为机尾,另一端为机头,对于下述的水平传送机构400,是以其邻接倾斜传送机构200的机尾的一端为机头,另一端为机尾。在此基础上,折叠传送机构300以机尾枢接于倾斜传送机构200的机头。伸缩平移机构500可平移地设置于机架100,并位于倾斜传送机构200下方。水平传送机构400通过升降机构600可升降地设置于伸缩平移机构500,并能在工作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转换。其中,水平传送机构400在工作位置时,是随伸缩平移机构500由倾斜传送机构200的机尾下方伸出,并由升降机构600抬升,而使水平传送机构400的机头与倾斜传送机构200的机尾相邻且高度平齐。再者,水平传送机构400在收折位置时,是由升降机构600降下,并随伸缩平移机构500缩回至变形装卸传送机的设备腹部(例如机架100的位于倾斜传送机构200下方的区域),而使水平传送机构400位于倾斜传送机构200下方。据此,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水平传送机构400在伸缩平移机构500和升降机构600的作用下处于工作位置,折叠传送机构300亦处于自身的工作位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处于收折状态时,水平传送机构400在伸缩平移机构500和升降机构600的作用下处于收折位置,折叠传送机构300亦处于自身的收折位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利用伸缩平移机构500和升降机构600分别实现平移和升降功能,具有更加简单、合理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节约能源、受力合理且具有较高可靠性。
较佳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600可以优选地包含千斤顶610。具体而言,该千斤顶610竖直连接于水平传送机构400与伸缩平移机构500之间,千斤顶610具有摇臂611,以供人工操作调节千斤顶610的顶升高度。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操作者能够利用具有摇臂611的千斤顶610,轻松方便地实现对水平传送机构400的手动升降,无需设置驱动和传动机构,简化设备结构,同时减少能源损耗。另外,以现有的车载千斤顶610为例,其常规可承载2t的重量,结合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特点,传送的货物及相关结构(例如水平传送机构400)的重量通常仅为几十公斤,因此即使采用现有的车载千斤顶610的类似结构,也完全能够满足本领域内的大多数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基于升降机构600包含千斤顶61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6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剪式升降组件620。具体而言,该剪式升降组件620可以优选地包含两组叉臂。两组叉臂中部相互铰接,每组叉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水平传送机构400与伸缩平移机构500。并且,一组叉臂的上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水平传送机构400,另一组叉臂的下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水平传送机构400。其中,以两组叉臂分别为第一叉臂621和第二叉臂622为例,第一叉臂621的上端铰接于水平传送机构400,下端可滑动地铰接于伸缩平移机构500,第二叉臂622的上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水平传送机构400,下端铰接于伸缩平移机构500,反之亦然。其中,两组叉臂的各一端的水平滑动行程大致相同,该水平滑动行程即可对应为水平传送机构400相对伸缩平移机构500的最大升降行程。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利用剪式升降组件620在水平传送机构400与伸缩平移机构500之间提供升降辅助和导向功能以外,还可以利用上述两组叉臂的各一端的水平滑动行程对水平传送机构400的升降幅度进行限位,实现水平传送机构400在升至最大高度以及在降至最小高度时的自锁功能,进一步保护相关设备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升降机构600包含剪式升降组件620,且剪式升降组件620的两组叉臂的各一端分别可滑动地铰接于水平传送机构400和伸缩平移机构50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传送机构400具有分别供两组叉臂上端铰接的上铰座,其中一个上铰座(供第二叉臂622的上端铰接的一个上铰座)开设有水平延伸的腰孔,第二叉臂622的上端可滑动地铰接于腰孔。再者,伸缩平移机构500具有分别供两组叉臂下端铰接的下铰座,其中一个下铰座(供第一叉臂621的下端铰接的一个下铰座)开设有水平延伸的腰孔,第一叉臂621的下端可滑动地铰接于腰孔。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用于与叉臂铰接的孔改进为腰孔,实现叉臂一端与其所连接的结构的“可滑动地铰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采用其他水平移动的结构设计,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架100可以优选地设置有导轨110。在此基础上,伸缩平移机构500可以优选地包含伸缩平移机架以及多个导轮520。具体而言,伸缩平移机架设置于机架100内,多个导轮520设置于伸缩平移机架,并与导轨110滑动配合。即,伸缩平移机架通过多个导轮520可滑动地设置在机架100的导轨110上。在此基础上,水平传送机构400是通过升降机构600可升降地设置于伸缩平移机架上。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基于伸缩平移机构500包含伸缩平移机架以及多个导轮52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平移机架可以优选地包含两个架体511、底梁512以及多根轮轴513。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定义伸缩平移机构500的平移方向为第一方向X,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的另一水平方向则为第二方向Y。具体而言,两个架体511分别大致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相对布置。底梁512沿第二方向Y固定连接于两个架体511之间。多根轮轴513沿第二方向Y固定连接于两个架体511之间,每根轮轴51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两个架体511的相对外侧。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轮轴513和底梁512增强伸缩平移机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多个导轮520分别成对地设置于多根轮轴513两端。并且,水平传送机构400通过升降机构600可升降地设置于底梁512。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基于伸缩平移机架包含底梁512,同时基于升降机构600包含千斤顶61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千斤顶610的底部可以优选地固定于底梁512。在此基础上,底梁512上可以优选地固定有底座514,千斤顶610的底部则可以固定于该底座514上。
较佳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还可以优选地包含翻转驱动机构。具体而言,该翻转驱动机构连接于折叠传送机构300与机架100之间,用于驱动折叠传送机构300在工作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转换。其中,折叠传送机构300在工作位置时,是由翻转驱动机构驱动向上转动,而与倾斜传送机构20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或者呈一预设的角度(根据不同的传送需要)。再者,折叠传送机构300在收折位置时,是由翻转驱动机构驱动向下转动,而大致呈竖直状态(即自然下垂的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上述翻转驱动机构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转驱动机构还可以优选地包含液压油缸710。具体而言,该液压油缸710包含缸体以及缸杆。缸体一端铰接于机架100。缸杆一端铰接于折叠传送机构300,另一端通过活塞可伸缩地连接于缸体的活塞腔。据此,通过液压驱动系统分别向活塞腔的位于活塞两侧的两个腔体供油,能够实现活塞带动缸杆相对缸体伸缩,从而以折叠传送机构300与倾斜传送机构200的枢接位置为中心,实现折叠传送机构300围绕该中心的翻转,进而实现折叠传送机构300在其工作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的转换。
需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翻转驱动机构的结构设计,折叠传送机构300的工作位置并不限于与倾斜传送机构200平行的位置。即,折叠传送机构300由其收折位置翻转至工作位置附近时,能够通过翻转驱动机构的调节,选择任意合适的角度(折叠传送机构300与倾斜传送机构200的相对角度)位置,作为其工作位置,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翻转驱动机构实现折叠传送机构300的翻转和工作位置的角度调节,有利于货物的传送。同时,当折叠传送机构300调节至设置位置时,能够大幅减小整体设备的占用面积。
较佳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架100底部可以优选地设置有多个移动脚轮12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移动脚轮120为整个设备提供移动能力,使设备的移动更加灵活、便捷。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传送机构200可以优选为皮带输送机。具体而言,倾斜传送机构200可以包含第一机身210、机头滚筒220、第一机尾滚筒230、第一驱动滚筒240、两个第一改向滚筒250、张紧滚筒260以及第一皮带270。具体而言,上述各滚筒分别安装在第一机身210上。机头滚筒220和第一机尾滚筒230分别位于倾斜传送机构200的机头和机尾。第一驱动滚筒240、两个第一改向滚筒250和张紧辊筒分别位于机头滚筒220和第一机尾滚筒230之间。第一皮带270绕设于上述各滚筒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倾斜传送机构200选用皮带输送机时,其亦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滚筒与皮带相配合的结构设计,其各滚筒的种类、数量、布置形式均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叠传送机构300可以优选为皮带输送机。具体而言,折叠传送机构300可以包含第二机身310、第二机尾滚筒330、第二驱动滚筒320、第二改向滚筒340以及第二皮带350。具体而言,上述各滚筒分别安装在第二机身310上。第二驱动滚筒320和第二机尾滚筒330分别位于折叠传送机构300的机头和机尾。第二改向滚筒340位于第二驱动滚筒320和第二机尾滚筒330之间。第二皮带350绕设于上述各滚筒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折叠传送机构300选用皮带输送机时,其亦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滚筒与皮带相配合的结构设计,其各滚筒的种类、数量、布置形式均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在此基础上,当变形装卸传送机包含液压油缸710时,缸杆是铰接于第二机身310底部(或者底部的铰座)。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传送机构400可以优选为皮带输送机。具体而言,水平传送机构400可以包含第三机身410、第三机尾滚筒430、第三驱动滚筒420、第三改向滚筒440以及第三皮带450。具体而言,上述各滚筒分别安装在第三机身410上。第三驱动滚筒420和第三机尾滚筒430分别位于水平传送机构400的机头和机尾。第三改向滚筒440位于第三驱动滚筒420和第三机尾滚筒430之间。第三皮带450绕设于上述各滚筒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水平传送机构400选用皮带输送机时,其亦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滚筒与皮带相配合的结构设计,其各滚筒的种类、数量、布置形式均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在此基础上,当升降机构600包含千斤顶610时,千斤顶610的顶部顶推或者连接于第三机身410底部。再者,当升降机构600包含剪式升降组件620时,两组叉臂的顶端分别铰接于第三机身410底部(或者底部的铰座)。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变形装卸传送机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变形装卸传送机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的任何细节或变形装卸传送机的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利用伸缩平移机构实现水平传送机构相对机架的平移伸缩,并利用升降机构实现水平传送机构相对倾斜传送机构的升降,据此,能够实现水平传送机构在工作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的转换。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利用伸缩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分别实现平移和升降功能,具有更加简单、合理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节约能源、受力合理且具有较高可靠性。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形装卸传送机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