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4542U - 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4542U
CN212654542U CN202020188920.1U CN202020188920U CN212654542U CN 212654542 U CN212654542 U CN 212654542U CN 202020188920 U CN202020188920 U CN 202020188920U CN 212654542 U CN212654542 U CN 212654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tation
common
room
h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89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张海
高志宏
李强
韩超
康志明
桑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89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4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4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4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所述换乘站自上而下依次为迎客厅层、第一共用站厅层、第二共用站厅层和第三站厅层,第三站厅层两侧分别为第一站台层和第二站台层;迎客厅层、第一共用站厅层、第二共用站厅层、第三站厅层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第一站台层、第二站台层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迎客厅层、第一共用站厅层、第二共用站厅层、第三站厅层与第一站台层、第二站台层轴线在空间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能减小客流冲突,实现任意两种交通方式便捷换乘,并根据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设置不同形式的楼扶梯,方便旅客换乘。

Description

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乘站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
背景技术
客运交通枢纽是交通方式多元化的产物,当前综合交通枢纽存在拥堵、设备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浪费乘客的时间与精力。解决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站问题应合理设置换乘站结构,正确引导客流流线,减少客流冲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解决现有交通枢纽的问题,能有效减少进站客流和出站客流冲突,实现客流便捷换乘,解决换乘站混乱拥堵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乘站自上而下依次为迎客厅层、第一共用站厅层、第二共用站厅层和第三站厅层,第三站厅层两侧分别为第一站台层和第二站台层;
迎客厅层、第一共用站厅层、第二共用站厅层、第三站厅层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第一站台层、第二站台层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迎客厅层、第一共用站厅层、第二共用站厅层、第三站厅层与第一站台层、第二站台层轴线在空间相互垂直。
迎客厅层和第一共用站厅层位于地上,第二共用站厅层、第三站厅层、第一站台层和第二站台层位于地下。
迎客厅层通过楼扶梯与第一共用站厅层连接,迎客厅层与第一共用站厅层均通过楼扶梯与第二站厅层连接。
第二共用站厅层通过楼扶梯与第三站厅层连接,第二共用站厅层与第三站厅层均通过楼扶梯与第二站台层连接。
第二共用站厅层通过楼扶梯与第一站台层连接。
迎客厅层一端连接航空出发通道,另一端为出站通道;
第一共用站厅层一端连接航空到达通道,另一端为出站通道;
第二共用站厅层一端连接航空到达通道,另一端连接城际送客通道;
第三站厅层一端为商务通道,一端为管理用房;
第一站台层为地铁站台;
第二站台层为城际铁路站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换乘站中,利用迎客厅层、第一共用站厅层、第二共用站厅层、第三站厅层、第一站台层、第二站台层,将不同交通方式需求的进出站乘客从空间上分离开。迎客厅层为乘客航空出发层,第一共用站厅层为航空到达层。可通过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二楼梯到达所述第二共用站厅层中的城际进站大厅和所述地铁进出站大厅。所述第三站厅通过所述第三楼梯与所述第二共用站厅层连接,方便乘客换乘其他交通方式与出站。
本实用新型能减小客流冲突,实现任意两种交通方式便捷换乘,并根据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设置不同形式的楼扶梯,方便旅客换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竖直截面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共用站厅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站台层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迎客厅层、2-第一共用站厅层、3-第二共用站厅层、4-第三站厅层、5-第一站台层、6-第二站台层、7-第一楼梯、8-第二楼梯、9-第三楼梯、10-第四楼梯、11-第五楼梯、12-第六楼梯、13-第七楼梯、14-防爆安检机、15-购票机、16-安检机、17-进站闸机、18-出站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设置不同高度的迎客厅层1、第一共用站厅层2、第二共用站厅层3、第三站厅层4、第一站台层5、第二站台层6;迎客厅层1位于地上8米,第一共用站厅层2位于地上1.5米,第二共用站厅层3位于地下4.5米,第三站厅层4位于地下9.5米,第一站台层5位于地下12.7米,第二站台6层位于地下17.9米。迎客厅层1一端为航空出发区域,另一端为出站通道;第一共用站厅层2一端为航空到达区域,另一端为出站通道;第二共用站厅层3一端为航空到达区域,另一端为城际送客大厅;第三站厅层4一端为商务通道,一端为管理用房;第三站厅层4一端为商务通道,一端为管理用房;第一站台层5为地铁站台;第二站台层6为城际铁路站台。迎客厅层1、第一共用站厅层2、第二共用站厅层3、第三站厅层4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第一站台层5、第二站台层6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迎客厅层1、第一共用站厅层2、第二共用站厅层3、第三站厅层4与第一站台层5、第二站台层6轴线在空间相互垂直。
参见图1及图2,迎客厅层1与第一共用站厅层2均通过第二楼梯8与第二共用站厅层3连接,第二楼梯8两端均为自动扶梯,一段包括4组自动扶梯,一端包括两组自动扶梯。迎客厅层1、第一共用站厅层2、第二共用站厅层3的连接楼梯组成斜Z字。
参见图1及图2,第二共用站厅层3中部设置地铁进出站大厅,地铁进出站大厅横向设置购票机15、进站闸机17、出站闸机18,纵向设置安检机16,第二共用站厅层3通过第五楼梯11与第一站台层5连接。第五楼梯11纵向设置,轴线与第二共用站厅层3垂直,第五楼梯11包括一组楼梯与两组自动扶梯。第二共用站厅层3一端设置城际列车进站大厅,城际列车进站大厅横向设置安检机16、进站闸机17。
参见图1及图3,第二共用站厅层3与第三站台层4通过楼扶梯与第二站台层6连接,楼扶梯包括一组楼梯与一组自动扶梯。第二站台层6内侧八组第七楼梯13连接第三站台层4,为站厅出口,第二站台层6外侧八组第六楼梯12连接第二共用站厅层3,为站厅入口。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包括进站客流、出站客流与换乘客流。本实用新型属于楼梯换乘,站厅换乘,使得不同方向的客流不存在冲突,减少客流交织,并为换乘不同交通方式的乘客提供便利。使换乘具有流畅、便捷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6)

1.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乘站自上而下依次为迎客厅层(1)、第一共用站厅层(2)、第二共用站厅层(3)和第三站厅层(4),第三站厅层(4)两侧分别为第一站台层(5)和第二站台层(6);
迎客厅层(1)、第一共用站厅层(2)、第二共用站厅层(3)、第三站厅层(4)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第一站台层(5)、第二站台层(6)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迎客厅层(1)、第一共用站厅层(2)、第二共用站厅层(3)、第三站厅层(4)与第一站台层(5)、第二站台层(6)轴线在空间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其特征在于:
迎客厅层(1)和第一共用站厅层(2)位于地上,第二共用站厅层(3)、第三站厅层(4)、第一站台层(5)和第二站台层(6)位于地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其特征在于:
迎客厅层(1)通过楼扶梯与第一共用站厅层(2)连接,迎客厅层(1)与第一共用站厅层(2)均通过楼扶梯与第二共用站厅层(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其特征在于:
第二共用站厅层(3)通过楼扶梯与第三站厅层(4)连接,第二共用站厅层(3)与第三站厅层(4)均通过楼扶梯与第二站台层(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其特征在于:
第二共用站厅层(3)通过楼扶梯与第一站台层(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其特征在于:
迎客厅层(1)一端连接航空出发通道,另一端为出站通道;
第一共用站厅层(2)一端连接航空到达通道,另一端为出站通道;
第二共用站厅层(3)一端连接航空到达通道,另一端连接城际送客通道;
第三站厅层(4)一端为商务通道,一端为管理用房;
第一站台层(5)为地铁站台;
第二站台层(6)为城际铁路站台。
CN202020188920.1U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 Active CN212654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8920.1U CN212654542U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8920.1U CN212654542U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4542U true CN212654542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5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8920.1U Active CN212654542U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45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0497A (zh) * 2021-05-14 2021-08-13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火车站的进出站空间可变式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0497A (zh) * 2021-05-14 2021-08-13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火车站的进出站空间可变式的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7835B1 (ko) 연결식 승강기
CN109519001B (zh)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联合安检系统
CN212654542U (zh) 一种多交通方式分层正交机场换乘站
CN111691249A (zh) 地下交通系统和对象的运输方法
CN211173275U (zh) 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
CN110700318A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109927734A (zh) 一种与城际铁路站房免安检、一票制换乘的地铁车站
CN216139978U (zh) 一种国铁和地铁换乘车站
CN216007958U (zh) 铁路客站站前立体复合建筑结构
CN108340925A (zh) 一种智轨列车地面车站系统结构
CN112922437A (zh) 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
CN113802917A (zh) 一种铁路客站站前立体复合建筑结构
CN217864103U (zh) 一种中部进站的具有双t型换乘模式的车站
CN210279860U (zh) 一种高铁站台地下式中转装置
CN207931716U (zh) 一种智轨列车地面车站系统结构
Zheng et al. The configuration of transfer facilities in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s
CN105755917B (zh) 一种两层人车交互及分离公交枢纽系统
CN115323848A (zh) 一种轨道场站综合体立体交通核系统
CN112498371A (zh)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方法
CN212861424U (zh) 一种轨道交通值机车站的布置结构
Huang Integrated Layout and Transfer of Urban Rail Transit Hubs
CN219365567U (zh) 一种平疫结合的特殊航班近远机位航站楼结构
CN212980180U (zh) 一种用于两交通线中无障碍换乘的地下式地铁车站结构
Shaimardanova et al.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hubs in Russia
Yanyan et al. Railway passenger Inbound streamline design and programme evaluation for temporary waiting based on the linear weighted sum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